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时间:2019-05-15 00:0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第一篇: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级网络。

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网络。

 由专职医生、专职护士、专职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 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兼职监控护士组成。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

 2005年12月11日,安徽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发生严重医源性感染、造成9例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8名新生儿死亡。

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18日到19日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造成5名患儿死亡。

 2009年3月30日,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发生20名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的事件。

存在诸多医疗安全隐患

 宿州市立医院管理混乱,与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公司签订协议,与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合作,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并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极坏。

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无进行检测,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 两所医院违反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病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存在交叉感染和安全隐患。

标准化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各项有关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而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操作等工作是保证临床护理活动安全的基础,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医院感染检查内容

 医院感染制度、规范、流程落实是否到位;  紫外线灯管、动态消毒机的使用是否正确;  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是否熟练;  科室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 科室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是否正确;  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是否规范;

 医疗废物管理是否符合《条例》规定;

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有无不当之处;  消毒隔离、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是否合适。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存在问题:

1、紫外线灯管配备不足,悬挂位置不正确,紫外线灯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灯管有灰不清洁、不亮。

2、动态消毒机未定期清洁、未按时消毒,甚至拔掉插头。

3、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未掌握。洗手时间不够。无/不用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不使用。洗手指征未能做到。手卫生依从性不够。

4、科室对无菌容器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有过期。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无菌物品使用后无开启标记。

5、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无菌物品随意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包包布脏,有洞。

6、医疗器械有血迹、锈斑、清洁不彻底。

7、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84消毒液)没有熟练掌握,未进行浓度监测。过淡、过浓。存有过期的消毒用品。

8、加药一把抓。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9、不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技术,防护不当,隔离标识及隔离措施落实不够。

10、医疗垃圾有混装。用黄色垃圾袋装私人用品、杂物等。利器盒未及时更换焚烧,登记本不规范交接。

.紫外线灯管配备不足,悬挂位置不正确,紫外线灯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灯管有灰不清洁、不亮。

对策:

1、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10平方米面积装30瓦灯管1支,悬挂高度距地面2米-2.5米。(紫外线消毒有效距离2米)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的清洁,每周一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灯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紫外线灯管尾部要贴有灯管启用时间标记,并要记录下来。.动态消毒机未定期清洁、未按时消毒,甚至拔掉插头。对策:

1、按照动态消毒机使用说明书使用。(及时了解有效时间)

2、空气过滤网、扇叶、格栅经常或不定期的检查、清洗、使之保持正常的空气洁净功能。

3、安装定时器。

4、不能超空间范围使用。应根据说明书安装合适台数的空气消毒机。

5、注意房间的密闭性。消毒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房间有良好的密闭性,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尽可能减少室内人员数量,以确保消毒效果。对策

1、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掌握手卫生指征和六步洗手法。

2、洗手指证: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3、掌握六步洗手方法。

4、卫生手、手消毒效果监测。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5、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手卫生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这是在病区外的公用洗手间

看到大堂电梯门边的快速手消毒装置了吗?在它的上方是一套简易呼吸器抢救设备装置

病区门边

病区各个不同区域设有不同级别的门禁装置,凭工作卡出入 病区内的办公场所 到处放有快速手消毒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科室对无菌容器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有过期。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无菌物品使用后无开启标记。

.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无菌物品随意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包包布脏,有洞。

.医疗器械有血迹、锈斑、清洁不彻底。对策:

1、按无菌物品的管理、消毒、灭菌要求。

2、按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84消毒液)没有熟练掌握,未进行浓度监测。过淡、过浓。存有过期的消毒用品。对策:

1、正确配置消毒剂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所需 浓度准确配置,并要求登记配置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2、配制方法。

3、消毒剂细菌总数卫生标准:使用中消毒液≤100 cfu/ml

使用中灭菌液:无菌生长。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不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技术,防护不当,隔离标识及隔离措施落实不够。对策:解读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术语和定义

 1 感染源

 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 传播途径

 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 3 易感人群

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 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的人员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术语和定义 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术语和定义

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

——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

——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

—— 锐器的正确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目的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

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传播距离较远。

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

原则: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应严格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1、MRSA(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葡菌)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遵循WS/T 313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口罩、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要穿隔离衣  仪器设备用后清洁、消毒/灭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用后消毒  床单位终末消毒  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 医疗废物密闭容器运送  生活用品无需特殊处理

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解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2、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单间隔离

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 严格遵循WS/T 313

 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仪器设备专用,用后严格清洁与灭菌。

 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抹布专用。 终末清洁消毒。

 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 生活用品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3、其他多重耐药菌

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遵循WS/T 313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口罩、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要穿隔离衣

 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灭菌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加药一把抓,无菌操作时未戴口罩/口罩配戴不正确,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策:

1、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2、按照《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要求。

3、正确使用医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有效期内使用。 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PPE)的种类

 口罩  护目镜  手套

 隔离衣和防护服  鞋套

 防水围裙  帽子

口罩(1)

 口罩的作用

 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

 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腔粘膜。 口罩产品要求

 符合GB 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或选用符合N95标准防护口罩。 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 符合GB 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标准。

口罩(2)

常用口罩分类:

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常用口罩的特点:

 不同类型的口罩有不同的特点。 口罩选用原则: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3)

 注意事项:

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 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有混装。

.黄色医疗废物袋超过3/4 过满。袋口未扎紧。封口贴(中文标签)方法不正确,未注明废物产生的科室、日期、类别、备注等。.随意用黄色垃圾袋装私人用品、杂物。.由于利器盒造价较贵,一次性使用增加了科室的负担,因此出现重复使用或减少使用的现象。利器盒未及时更换焚烧。对策:

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2、医疗废物正确交接、登记(移交者/接收者签名)。

医疗废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等。(2)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刀片、手术锯等。(3)病理性废物: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手术和诊疗过程遗弃的人体器官等。(4)化学性废物: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实验中废弃的化学试剂。(5)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物、过期药品、血制品、免疫制剂等。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ª¡ª包装袋 ¡ª¡ª利器盒

¡ª¡ª周转箱(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造成患者住院日的延长,使患者、家庭、社会加大了经济支出,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与安危,同时阻碍着医疗质量的提高,甚 至对医院声誉,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

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

【关键词】 护理工作;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一项主体工作,护理队伍也是医院的主要群体,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指导时都与病人密切接触,因此,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能有效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

1.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1.2 置入性操作 如呼吸机的使用和气管切开插管均可增加感染机会,泌尿系统的感染与导尿及导尿管的留置有密切关系。

1.3 环境污染因素 医院中传染源多,环境污染严重,病区中的公用卫生用具如水池、便器、拖把、抹布等常有污染。

1.4 探视与陪留人员过多 由探视者或陪留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给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增加了感染机会。预防控制感染的对策

2.1 强化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感染意识 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从职业的社会义务方面理解医院感染工作,从心理上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定势,进而形成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自觉按照要求完成工作,用高尚的医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提倡和弘扬慎独精神。

2.2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预防医院感染

2.2.1 重视手卫生,操作前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集中操作时必须坚持一人一项一洗手。

2.2.2 引流管护理操作时要带乳胶手套,严格按程序擦洗消毒,尿管夹闭,定时开放,位置不得高于膀胱位。

2.2.3 测量体温时推治疗车,带清洁弯盘,将体温计从消毒液内取出擦干,放在弯盘内,测完体温后及时将体温计浸泡在消毒液内。规范消毒措施

3.1 输液用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3.2 治疗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

3.3 病房内床头桌、门把手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巾一消毒。

3.4 病区内湿化瓶、湿化液、氧气管每日更换消毒,定期监测。

3.5 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紫外线消毒。

3.6 病区内拖把统一悬挂,标识鲜明,不交叉使用。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

4.1 医疗垃圾容器盛放,标识明确,专用朔料袋封口运送。

4.2 感染性垃圾装入规定颜色的塑料袋内,封口贴上特殊感染垃圾标识。

4.3 全院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统一运送。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5.1 限制探视,减少病房空气污染机会,创造清洁、整齐、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

5.2 同病种患者收住同一房间,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居住管理。

5.3 特使感染患者住单人房间,物品专用,禁止串病房。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医院感染

6.1 指导患者饭前便后认真洗手,根据病情进食易消化饮食,不宜进食生冷、剩菜、剩饭。

6.2 预防交叉感染,根据气候变化增加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3 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饭后要漱口,及时更换清洁内衣。

6.4 留置管道的病人要注意预防管道脱出,引流管口要放低,防止引流液逆行。

总之,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广大护理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程序,为患者创造安全可靠的修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手册[M].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0.10.[2] 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5.

第三篇:医院感染与护理知识相关内容

医院感染相关内容

1、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高危医院感染指哪些:

l、肺部感染

2、手术部位感染

3、血管置管相关感染

3、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

1、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一般一周)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一般一周)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医院应急处置:

设立独立的隔离区域,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所有治疗护理要专业组队,主要用具单独使用。

加强科室人员专业培训,特别是对保洁、运送、护工、陪客及家属的教育,必要时拒绝探望,并做好解释。其他同多重耐药菌的处置。

4、当临床科室发现院感爆发时,经治医师、床位医师或分管护士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电话:67720024)。

4、清洁切口的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应≤30%

5、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患者,术前30分钟~1小时用药率应≥100%

6、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送检率应≥80%

7、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应≥30%,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50%,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80%。

8、医疗废物可分哪几大类

1、感染性废物;

2、损伤性废物;

3、病理性废物;

4、药物性废物;

5、化学性废物。

9、损伤性废物应置于锐器盒内。

10、口罩、帽子属感染性医疗废物,应置于黄色的感染性废物袋内。

11、留置导管(导尿管、深静脉、人工气道)严格掌握指征,若长期留置,应在72h后开始评价。

12、标准预防的定义

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因此它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13、职业暴露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置分几步

A、伤口处置:

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2、用流水进行冲洗;

3、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伤口。

B、粘膜处置: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C、报告科室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物业负责人,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网络直报。

14、多重耐药应采取措施

1、标识:床尾

2、培训

3、安置患者单独房间或下风口

4、物品专用

5、医疗废物双袋及时处理

6、查房、护理在最后

7、三次培养阴性解除

8、强化手卫生

15、清洁手术接台的间隔时间是20—30分钟

16、手卫生分类:

1、洗手:指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3、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17、什么是手卫生的二前三后 接触病人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18、正确的洗手七步示意图

19、废弃物分类放置规范

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损伤性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物专用锐器盒内,总容量不超过容积的3/4。禁止医疗废物随意丢弃及混入生活垃圾中。

20、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1、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80%;

3、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合格率>8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0%;

5、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2次/年;

6、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术前0.5-2小时使用;

7、生活垃圾中不得有医疗废物;

8、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9、院感重点科室指: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病房、手术室、导管室、急诊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临床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科。

21、高度怀疑的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时间:

发现的二天内。

22、哪些医院感染应于12h内向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3、哪些医院感染应于2h内向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护理相关内容

24、护理核心制度包括:

交接班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护理文件书写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

25、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实习生、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由合法执业护士审阅、修改,并戴帽签全名。医嘱执行时间和危重护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26、护理电子病历管理条例

1、护理人员必须保管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电脑操作密码。

2、电子病历打印后,其电子签名处必须有录入者本人亲笔签名。

27、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

2、如事件造成患者重大伤害,科室立即报告护理部。

3、科室每月一次召开护理安全讲评会,护理部每季一次召开护理缺陷讲评会。

28、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途径

1、护士: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立即报告护士长(含值班护士长)和值班医生。

2、护士长:缺陷应在24h内报告科护士长;不良事件立即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

3、护理部:不良事件如人身损害等,应立即报告医务处。鼓励上报护理安全隐患,举报邮箱(hlb07@126.com)。

29、分级护理制度

特别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

2、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3、实施床旁交接班。Ⅰ级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观察;

2、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Ⅱ级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观察;

2、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Ⅲ级护理

1、每3小时巡视观察;

2、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0、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严格录入医嘱,打印执行单并保留三天。

2、核对医嘱须复诵,甲读医嘱单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方法,乙读执行单的剂量和时间。

3、所有医嘱需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非抢救状态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诵一遍,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安瓿,经二人核对无误后记录在医嘱单上。

31、治疗护理操作查对制度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2、进行有创操作或特殊治疗前再次实施病情和风险评估,确保操作及治疗的安全。

32、输液管理制度

1、严禁在药液配制时因一副针筒反复多次使用。

2、特殊药物每小时观察巡视记录,一般药物更换补液时记录。

3、特殊药物应挂专用标记,并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33、PIVA药物的接收和核对制度

静脉药物配制后由专人负责送达病区。

接受病区应指定专人当场清点输液数量,检查床号,姓名等信息,并两人核对。发现疑问,应在1小时内与PIVA联系。

34、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五不交班:仪表不整洁不交接;工作不完成不交接;重病护理不周不交接;药品、器械不全不交接;工作环境不洁不交接。

2、护士在执行医疗事务时发生困难,按护士---护士长(护理总值班)负责处理,仍有困难时请示护理部主任。

交接班形式: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旁交班。交接班内容:

1、病情;

2、输液;

3、各种导管;

4、皮肤;

5、特殊检查、手术、禁食等;

6、财产、麻醉药品、贵重药品、抢救设备;

7、清点病人人数。

35、关键流程病人交接

关键流程指危重患者、大手术等患者在急诊室与病房、手术室与病房、科与科之间的转运。在转送患者时必须使用腕带,填写“患者转运交接单”。

交班流程: 1.必须有医嘱。

2.转出之前必须电话通知。

3.转出科室应病情评估,做好护理记录。

4.护送,并作好床头五交班(导管、生命体征、病情、用药、皮肤)。危重病人应有医生与护士同时护送。

接班流程: 1.转入科室及时安排好床位和抢救备品。2.通知值班医生。

3.认真进行床头五接班,做好护理记录。并在患者转运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36、“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1、所有住院病人佩带腕带(传染病人佩戴黄色腕带)。

2、佩带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

3、原则上佩带右手,松紧应适宜,以能放入食指为准。

4、腕带保持清洁,书写规范、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严禁涂(修)改。

5、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不得私自撤除、更改。

6、有药物过敏、传染病等,随时在腕带上做好警示。

37、病人身份确认制度:

1、病人接受各项治疗、护理时以“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志。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4、身份识别最主要通过“腕带”,此外还包括床尾(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病历牌(卡)核对、注射座位单核对等。

38、输血管理制度

1、输血前:2名护士确认有效医嘱、输血申请单、配血管,认真“查对”。查:血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编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剂量以及血的外观。

2、采血时:2人核对采血、签全名,采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3、采血后:专人送往血库。

4、领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共同查对。

5、输血时:由2名护士持病历到床旁用2种不同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39、病人权利与义务

患者权利:知情同意、参与选择、保护隐私、投诉渠道 义务:尊重医务人员、配合诊疗

40、护理人力调配方案

1、护士长安排好本单元内的人力资源,并确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人选,如节假日。

2、实行弹性排班。

3、紧急状态时,由护理部启动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41、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1、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2、每个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

3、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

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42、哪些部门护士必须参加感染控制专业知识培训

重点部门护士长必须参加感染控制专业知识培训,并获证书。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ICU、产房、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导管室、口腔科。

43、实施紧急抢救是应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口头医嘱补记工作

应在2小时内完成已执行口头医嘱的补记工作,6小时完成护理记录的补记工作。

44、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处理,保留血袋送检,做好记录。

第四篇: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8、9、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发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进行调查,落实应急措施。

第五篇:医院感染护理防护技术

医院感染护理防护技术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操作区域环境清洁、宽敞、明亮,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者衣帽穿戴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若无菌包破损、潮湿、可疑污染时应视为有菌,不得使用。

3、操作时,操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操作中,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臵。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无菌包应注明物品名称、打包者姓名、灭菌器编号、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臵于无菌区域的柜内或货架上。无菌包过期应重新清洗、包装、灭菌。

6、取用非独立包装的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镊)夹取。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7、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8、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

(二)无菌物品的管理

1、灭菌物品的储存与使用原则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5cm,离墙≥5cm,距天花板≥50cm。柜内洁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灭菌物品发放前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扣方可发放。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一经发放,不应返回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记录具有可追溯性。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记录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5)无菌物品使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应清洁干燥。

(7)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的规定时,使用纺织品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一般为14日;未达到环境标准,有效期一般为7日;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使用医用一次性皱纹纸、医用无纺布、纸塑袋、设臵安全锁装臵的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8)无菌物品的启用期限 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未盛消毒剂的干持物筒有效期为4小时;2%戊二醛浸泡的无菌持物钳及持物筒每周更换灭菌2次,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个月更换;开启的静脉药物的溶酶有效期为2小时;肌内注射溶酶、外用生理盐水为24小时;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启后放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

(9)皮肤消毒剂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皮肤消毒剂容器每周灭菌2次;盛放清洁物品(压脉带、有包装的无菌物品)的容器每周消毒1次,保持清洁、干燥;接触非完整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的器具每日灭菌。

(10)凡使用各种医疗用具,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相关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有效证件。(3)入库前的检查与登记 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是否严密、清洁、有无破损、污渍、霉变、潮湿;核查每箱(包)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及产品的检验合格证、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医疗无菌用品应具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严禁发放使用过期、失效物品,检查后登记建账。

(4)病区(部门)专人负责一次性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严格查对。

(5)高值耗材应由专人管理,做好使用登记。

(6)整箱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可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无菌物品库房。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或科室无菌物品存放柜(架),与重复灭菌使用的无菌包分区、分架、分格放臵。

(7)使用无菌物品时应检查灭菌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是否严密、清洁,发现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等,一律禁止使用。

(8)使用后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相关部门。

(9)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臵,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手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1、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病区及各诊疗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医院应创造条件在各诊疗区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室、器官移植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配备干手设施,如一次性纸巾、干手机,避免二次污染。5)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2)外科手消毒设施

1)配臵洗手池。洗手池设臵在手术间附近,其大小、高度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光滑无死角,洗手池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臵,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3)配备清洁剂、清洁指甲用品、手卫生搓揉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柔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手刷一用一消毒。

4)手消毒剂应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每周清洁与消毒2次。

5)配备无菌干手毛巾,毛巾一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每次清洗、灭菌。

6)配备计时钟、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2)下列情况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下列情况应先洗手,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后。

3、手卫生技术(1)洗手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按六步洗手法,每步认真搓揉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搓揉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尖和指缝。六步洗手法流程见图7-1。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2)卫生手消毒 取适量醇类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涂抹双手,揉搓时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为止。

(3)外科手消毒

1)洗手前,摘下戒指、手表和手镯等饰物,修剪指甲,换上清洁的洗手衣,手术帽必须完全遮住头发,口罩必须完全遮住口鼻。

2)流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清洁剂涂抹于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分钟以上。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毛巾擦干。

3)取适量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已洗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认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注意事项:①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②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③洗手可使用海绵或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其用具应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每日清洁与消毒。

(四)医务人员隔离防护措施

隔离防护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面向所有患者采取的标准预防措施;二是针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按其感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状况,医务人员接触以上物质时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以及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也包含安全注射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具体做到:

①给每位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臵污物之后均应用流动水洗手和/或卫生手消毒。

②接触患者的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手上有伤口时需戴双层手套。

③护理同一个患者,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时,需要更换手套。

④诊疗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及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

⑤标准预防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具体要求见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针对传染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隔离防护措施,见第三章“感染性疾病科病区管理要求”。

(五)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应急处理

1、锐器伤的预防与处理

2、皮肤、黏膜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医疗防护用品。

(2)护理人员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当皮肤有肉眼可见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后,用皮肤消毒剂消毒。

(4)如发生黏膜职业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高危科室如消毒供应中心等应配臵洗眼装臵。

(5)如皮肤有受伤的伤口,按锐器伤处理。

(6)凡职业暴露(含未破损者)须填报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参考样式见表7-6)。

下载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东平县中医院手术室马玉荣 重要性:医院感染的防治是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非典”之后,院感问题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院内感染给医院、家庭和......

    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伤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安全注射能保护患者、医......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体会wj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体会 王珏 (四川德阳市口腔医院护理部,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规范与健全同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 主讲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胎龄越小或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

    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组长: 2、组员: 职责 1、对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

    丁丁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传统的......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选择2013年1-9月确诊的185例医......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 灭菌原则 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