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赫尔巴特、卢梭、洛克、杜威)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课程、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外部分组、内部分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认知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常规管理、目标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_。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____价值。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和教科书。9.学习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现实____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类是________。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________;领导者和____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7.分组教学是为了客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_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_、_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___。
4、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6、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家长会、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教育学》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问题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六、三、三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孔子;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lB 2C 3B 4D 5D 6A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教育学》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l、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_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90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的转化工作。
1l、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创立、发展
2、教学活动
3、布鲁纳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9、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10、优秀生、差生
11、缺陷矫正早期干预
二、不定项选择1AC2B3ABCD4ABCD5A6C7C8A9AB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教育学》试卷(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_____;2)_____;3)_____。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___年,称为_______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__,第二次_______,第三次_____。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______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__,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__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___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特殊认识过程C发展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说的。A周恩来B毛泽东C蔡元培D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教育学》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教育美育
2、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3、1902、壬寅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6、出生的第一年、六、七岁、青春期(14、5岁)
7、核心、纽带、具体执行者
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9、核心、出发点、归宿
10、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lB2C3AD4CD5A6C7A8A9BiO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2007年盐城市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
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 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
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
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
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四、历年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
1、目前正在进行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
第三篇: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简答题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简答题(精选25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第四篇:2010-2011年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A、必修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2、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其存在的弊端有: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教管理;第二,以“拿”为本,形式主义泛滥;第三,以“权”为本,权力至上。可见,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重建。重建的学科管理制度要致力于: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教学研究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使广大教师学生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考评内容和标准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教主义,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该教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该教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五、分析说明题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 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答:本人认为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他的做法的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并帮助他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教导主任做法的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我一不会这样做,发现了王林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举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2011年襄阳市初中教师晋升高级教师
水平能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对2010至20_____(C)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A 15
B.50
C.20
D.25
2、新课程政革的根本理念是为了(C)
A.学生的能力
B.学生的创新
C.学生的发展
D.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B)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的关系。A.民主平等
B.互相尊敬
C.朋友
D.管理与被管理
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D)A.自主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B.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学习C.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探究学习D.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C)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
8、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D)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
9、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道德(D)A.情感
B.信念
C.意志
D.行为
10、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A)
A、2006年9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8年9月1日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2、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赏识的目光期待学生。首先我们老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潜能。应用赏识的眼光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二、以发展的眼光激励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很好的说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前我们老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良好态度、需要、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上。
三、以科学的育人观启迪学生。如果我们将教育的重心只放在分数的教育上,就势必导致我们对学生的做人、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忽视,特别是会使我们的教育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
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学生的爱为基础,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定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听课笔记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一)教学实录。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记录: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这一般听课笔记的开头都已明确注出)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记录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更大。特别是要详细记录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教学处理方法。每堂课都雷同的环节,或一些平实的述说性语言适当少作记录,把自己从记录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投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这往往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地方。当然时间安排是否得当,还有待于学生课堂状态。)
4、学生活动情况。(学生精彩的回答绝对有记录的必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我们记录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5、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什么)
听课记录的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
3、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者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准确,也可以写出自己对于某部分教材的处理看法。教者的教学思路是否明晰,如果自己上会采用何种思路,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目标达成度如何等等)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评点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突破了难点,如何突破的,突破得是否巧妙,有无更好的办法)
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驾驭能力)
7、教学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8、其它教学评点的两种形式: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就是把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好的听课记录应该是实录与评点兼顾,评点更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高。
4、你如何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好老师?
答:a、爱岗敬业、尽职尽责b、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c、与时俱进,勇于创新d、要在平淡无奇的教学生涯中学会找寻自己的幸福感e、好老师还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三、案例分析(每题14分,共28分)
1、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请你评价这位英文老师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无声的教育
相传古代有位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个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和尚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小和尚激动不已,泪流满面。
这个故事对你教学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看了这个故事,我有很多感悟。老禅师对小和尚的教育就是无痕教育,默默地用正确的行为代替了批评与惩罚,淡化了教育痕迹,润物无声地使小和尚受到教育,这种教育不正是无痕教育吗?!
老禅师在宽容中让爱取代了惩罚,既尊重又教育了小和尚,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广大教师,在学生犯错时,能否也像老禅师一样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呢?
新课程要求,通过交往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师生关系。宽容是一缕希望曙光,能使每一个错误中的学生获得新生;宽容是一场深刻的爱的教育,它能润物细无声。
亲爱的老师,让我们将对学生的爱化作宽容和尊重吧!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二十一年教学经验我认同老禅师的做法。我们要宽容学生,还要教学生学会宽容,教他们面对胜利者,要宽容其成功;面对发财者,要宽容其富有;面对与自己观念不同者,要宽容其差异。我们要宽容别人的才华、能力机遇与观念,甚至还要宽容别人的 疏狂、偏激、冷漠、孤僻和过错。
我们的世界是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每个人的个性不尽相同,任何人都没法强行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强加于人,而我们又必须在一起生活、工作、交往、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宽容。宽容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剂,它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宽容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磨擦,缓和紧张的关系。要学生学会宽容,首先我们要懂得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懂得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四、论述题(20分)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参考答案:
一、善学习。过重的工作负担,几乎使学习成了教师的奢侈品。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处理好工学矛盾,教师就要善于学习。所谓善于学习,一是会挤时间,二是能提高学习效率。挤时间,关键是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会挤出来。关于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学什么,二是怎样学。一线教师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是捧着刊物学,这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跟上课改形势,接受他人的启迪大有助益,但教育教学专著一定要读,因为只有读专著才能系统地了解、吸收、借鉴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一线教师喜欢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不太喜欢学习理论,因为理论比较抽象,这种倾向也有必要改变。听课(现场课、录像课)是一线教师常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直接而实用,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听课过程中思考、琢磨,课后讨论、评析,对于录像课还可以翻来覆去地多看几遍,既能听出其中的学习之处,又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想出改进的措施。总之,教师要成长,就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向书本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知识;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实践学习,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功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败了,“吃一堑,长一智”。拜师学艺,教学相长.现在各校都在进行“拜师学艺”活动。这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使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在教学业务上迅速地成长起来,能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校各级各类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与业务水平,为争取向更高一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拜师学艺,教学相长。师傅和徒弟在相互的听课、交流过程中,双方都能学到对方优秀的方面。作为师傅,教学经验丰富些,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强些,而徒弟的一些教学方法可能更新颖些等等,师徒应该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勇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有意识地、有重点地精心准备上好三到五节课,这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当前学生学习辅助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总之,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三、常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才华的高低取决于思考的能力。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我们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写教育叙事、观摩教学、讨论教学、开展行动研究。
四、勤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 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写文章,还可以促进阅读、学习,为写而读的“读”与平时的读用心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就大有悬殊。没有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有志于成为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永正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持之以恒,几年以后,会大受其益。
第五篇:教师晋升职称
教师晋升职称《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二(含答案)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1922年通过了“壬戌学制”,它基本是参照美国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六三.三””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教育与发展 的关系。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 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它包括了解集体和个人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C)。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B)。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B、C、D)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A、B、C、D)。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D)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C)。
A 《论语》 B 《理想国》 C《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A、B)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正确。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如何培养班集体?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