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0: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

第一篇: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

Standard for the operation safety assessment of gas system

GB ***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出版社 ****年 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告 第***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标准是根据“关于印发《二○○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评价的一般要求和程序;2.燃气场站;3.燃气输配管网;4.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5.燃气用户;6.燃气安全管理。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地址:***,邮政编码:******),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言..........................................................................................................................3 目

次..........................................................................................................................1 1 总

则.....................................................................................................................2 2 术

语.....................................................................................................................3 3 基本规定...................................................................................................................6

3.1评价对象..........................................................................................................6 3.2评价内容、程序和格式..................................................................................6 3.3 安全评价方法.................................................................................................6 本规范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总

1.0.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燃气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科学地评价燃气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实现燃气系统运行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燃气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范适用面向城镇、乡村,用于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交通运输、采暖通风和空调等领域,且已正式投产运行的燃气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本规范不适用于燃气的生产、开采和门站以前的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1.0.3燃气供应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对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整改或制定治理方案限期整改。当燃气系统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必须立即对发生事故的燃气系统进行安全评价。

1.0.4从事燃气供应的企业可以根据本标准由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或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评价组,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评价,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依据。当燃气供应企业不具备安全评价条件时,可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承担。1.0.5法定或涉及行政许可的安全评价工作必须由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且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承担。第三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据本标准的规定,客观、公正地进行安全评价工作,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并对报告结论负责。

1.0.6对燃气系统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2.1燃气

从城镇、乡村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人们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交通运输、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还包括二甲醚、轻烃等一些新兴替代能源。2.2安全评价

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3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2.4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2.5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2.6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2.7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将一系列有关安全方面的分析项目以表格方式列出,然 3

后对照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安全检查表可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给出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等级。2.8安全管理

企业单位为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2.9现场评价

对评价对象的现场设施、设备的设置、状态、运行和维护以及对现场人员的操作和管理进行的安全评价。2.10管理评价

对评价对象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人员、制度、规程、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的安全评价。2.11门站

接收天然气长输管道来气,并根据需要进行净化、调压、计量、加臭后,向城市或乡村燃气输配管网或储配站输送商品燃气。2.12储配站

接收由气源或门站供应的燃气,并根据需要进行净化、储存、加压、调压、计量、加臭后,向城市或乡村燃气输配管网输送商品燃气,通常门站和储配站建设在一起,可以节约投资、节省占地,便于运行管理。2.13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

专为车载储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2.14压缩天然气减压站

由车载储气瓶作为气源,通过减压装置,向局域管网中输送天然气的场站。2.15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由车载储气瓶或天然气管道作为气源,为社会交通车辆进行加气作业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2.16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将管道或槽车运输来的液化石油气,进行装卸、储存、气化、混气、灌瓶、调压、计量和加臭,并送人城镇和乡村燃气输配系统功能的场站。2.17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

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经自然或强制气化方式将液态液化石油气转换为气态液化石油气后,通过输配管网向用户供气的场站。2.18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经营和储存液化石油气气瓶的场所。2.19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将液化天然气槽车或槽船运输来的液化天然气或将管道输送来的天然气部分液化作为调峰备用的液化天然气,进行装卸、储存、气化、灌瓶、调压、计量和加臭,并送人城镇和乡村燃气输配系统功能的场站。2.20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

采用瓶装液化天然气为气源,经自然或强制气化方式将液态天然气转换为气态天然气后,通过输配管网向用户供气的场站。基本规定

3.1评价对象

3.1.1评价对象的确定应遵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原则,以整个城镇燃气系统或其中的若干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安全评价。

3.1.2对范围较大的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时,若其中的子系统已单独进行安全评价,且安全评价结论处于有效期内时,子系统的安全评价得分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整个系统安全评价结论的依据。

3.2评价内容、程序和格式

3.2.1城镇燃气系统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定性和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评价结论、附件七个主要部分。

3.2.2城镇燃气系统安全评价的程序应遵循前期准备、现场检查、整改复查、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四个主要程序。

3.2.3安全评价报告格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的规定。

3.3 安全评价方法

3.3.1对城镇燃气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宜采用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系。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应以安全检查表法为主,其他安全评价方法为辅。

3.3.2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时,应分别采用评价对象现场评价表和安全管理检查表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对象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评价对象总得分=评价对象现场评价表得分×0.6+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0.4 评价对象现场评价表得分和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均应换算成以100分为满分时的实际得分。当评价对象拥有多个子系统时,子系统的总得分仍按上式计算。评 6

价对象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SSipii1n式中: S——评价对象现场评价总得分;

Si——评价对象的子系统总得分; Pi——评价对象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 n——评价对象的所有子系统数。

评价对象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应根据各评价对象自身的特点综合确定。3.3.3安全检查表每一项的实得分不应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项应得分值。

3.3.4评价项目有缺项或特有项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查表进行删减或增项,应有而没有的项目不得做缺项处理。燃气输配场站评价

4.1 一般规定

4.1.1 本章适用于城镇和乡村燃气输配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门站、储配站、调压站和调压装置。当上述场站与其他燃气场站混合设置时,尚应符合本标准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要求。

4.1.2 燃气输配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4.1.3燃气输配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输气设施、储气设施、调压装置、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运行与维护十一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4.1.4燃气输配场站内设有气体净化或压缩装置时,可参考本标准第6.2节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4.2 门站和储配站

4.2.1门站和储配站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乡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5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4.2.2门站和储配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储配站储气罐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集中放散管的高度应符合相关要求,以利于天然气的快速扩散。4.2.3门站和储配站内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便于通行和紧急事故时人员疏散的要求; 2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消防救援的需要;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4.2.4门站和储配站输气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站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进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 3 门站和储配站内应对燃气进行加臭,加臭系统应运行良好; 4 门站和储配站内管道应与站外管道保持绝缘。

4.2.5门站和储配站内调压装置的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4.3.2条第1、3、4、5、8、9款的规定。

4.2.6储配站内的储气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低压湿式储气柜水位应符合要求,无漏水现象,寒冷地区有防冻措施; 3 低压稀油密封干式储气柜油质、油位、水位、密封、活塞、放散等应符合要求; 气柜导轮和导轨的运动应正常; 气柜升降幅度和升降速度应在允许范围内; 6 高压储气罐应设有安全阀、放散管和排污管; 储罐附属的升降机、电梯等特种设备应运行良好,并定期检测; 8 储罐基础的下沉应在安全范围内。

4.2.7燃气输配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5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天然气的功能;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7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8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4.2.8燃气输配场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4.2.9燃气输配场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出入口应设有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4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5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8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4.2.10燃气输配场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4.2.11燃气输配场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4.3调压站与调压装置

4.3.1 调压站与调压装置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周围应设有保护装置; 安装调压装置的位置不应影响周边其他设施的运行; 调压站或调压装置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调压装置之间的间距应满足检修维护要求;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条件; 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应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 7 调压房、箱、柜内温度应能满足输送燃气的要求。4.3.2 调压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装置应安装稳固; 调压站室外进、出口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调压装置前应设有过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调压器、流量计等设备; 4 调压装置应设有超压自动切断装置,切断装置应工作正常; 5 应设有安全放散装置; 调压站内的管道和设备应与站外管道保持绝缘。7 调压装置的运行压力应符合调压装置的安装类型; 8 调压装置应外观良好; 调压装置应运行正常,调压精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3.3调压装置的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4.2.7条第1-7款的要求。4.3.4调压站与调压装置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装置的控制系统宜作为整个燃气输配系统的一个远端站; 调压装置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系统中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4.3.5调压站与调压装置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房的房屋结构应符合安全要求; 2 调压房、箱、柜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调压站出入口或调压箱、柜上应设有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4 调压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调压房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调压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调压房应有必要的防雷、防静电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4.3.6调压站与调压装置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和运行参数记录; 2 调压装置应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并保留维护检修记录; 3 调压装置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 建立、健全每台调压装置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5 调压室、箱、柜内应保持清洁。燃气管道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4.0 MPa(表压)的钢质燃气管道和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现状安全评价。

铸铁燃气管道的现状安全评价,可参考钢质燃气管道相关内容执行。

5.1.2燃气管道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5.1.3具有不同地区等级、不同运行压力、不同介质、不同材质、不同使用时间的管段应分别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各管段权重后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同一管段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管段分别进行评价。

5.1.4燃气管道的评价单元宜划分为管道本体、管道附件、防止第三方破坏、防腐蚀、运行与维护五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5.1.5以往二年内的检测报告,数据可以酌情采用。

5.1.6 燃气输配管网上附属的调压装置可参考本标准第4.3节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5.2钢质管道

5.2.1管道本体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地燃气管道与周边建、构筑物和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要求; 2 埋地燃气管道的埋深应符合安全要求; 3 地上燃气管道应有良好的保护设施。管道穿越处应定期检查管道和套管的密封性能; 随桥梁敷设或采用管桥跨越河流的管道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5.2.2管道附件应齐全完好,其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地燃气管道上的阀门、检测管、排水管等附件应设置护罩或护井,地下井室应定期检查维护; 阀门应定期检查维护; 3 凝水缸应定期排水和检查; 4 波纹管应定期检查严密性。

5.2.3管道应满足下列防止第三方破坏的要求: 埋地燃气管道沿线地区等级评价; 埋地燃气管道上不得有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占压; 3 埋地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得有可能侵害管道的行为; 4 高压管道不应穿越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和影响的区域; 5 埋地燃气管道附近土层稳定性评价; 埋地燃气管道周围的土层不应存在对管道有损坏影响的物体; 7 埋地燃气管道沿线应敷设警示带,并保证完好无损; 8 埋地管道沿线路面标志应完整清晰; 9 燃气企业应对管道沿线进行全方位施工监护; 10 燃气企业应对管道沿线公众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 11 燃气企业应对管道沿线进行定期巡查。5.2.4管道运行时应满足下列防腐蚀的要求: 燃气的腐蚀性评价; 燃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当存在内腐蚀影响时,应采取相应的内部防护措施; 4 暴露在空气中的管道应有良好的外表面防护措施; 5 存在暴露在空气中的管道时的大气腐蚀评价; 6 埋地钢质管道附近土壤腐蚀性评价; 7 埋地钢质管道应有良好的防腐层进行外保护; 压力较高、直径较大或重要的埋地钢质管道应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措施; 埋地钢质管道应避免直流干扰腐蚀和交流电击腐蚀,当无法避免时必须有良好的排流措施; 管道的剩余壁厚应能满足继续安全运行的要求。5.2.5管道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2 操作压力达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可能性评价; 3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应在设计压力允许范围内; 同一管网输送不同种类、不同压力燃气时应保证相互之间无干扰; 5 建立健全管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燃气设施的停气、降压、放散、通气、动火、动土、受限空间作业等生产作业应建立分级审批制度,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应按照管道设计压力级制、所属地区、腐蚀程度、安全隐患、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级运行检查; 管道运行应无泄漏现象; 运行人员应配备必要的运行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并能正确使用; 10 燃气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管网事故抢修能力。

5.3聚乙烯燃气管道

5.3.1聚乙烯管道本体运行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2.1条第1、2、4款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聚乙烯管道严禁在地上明设; 聚乙烯管道引入建筑或调压箱时应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5.3.2聚乙烯管道附件应齐全完好,其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5.2.2条的要求。5.3.3聚乙烯管道防止第三方破坏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2.3条第1、2、3、5、6、7、8、9、10、11款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聚乙烯管道周围的土壤温度不应对管道产生破坏; 聚乙烯管道上应设置示踪线,并保证电连续性。

5.3.4聚乙烯管道运行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聚乙烯管道的材质应适合现行输送介质和运行压力的要求。压缩天然气场站评价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25.0 MPa(表压)的压缩天然气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压缩天然气减压站和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当压缩天然气场站与其他燃气场站混合设置时,尚应符合本标准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要求。

6.1.2 压缩天然气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6.1.3压缩天然气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气体净化装置、气体压缩装置、气瓶车卸气、气瓶车(或汽车)加气、储气装置(瓶组)、调压装置、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热装置、供配电设施、运行与维护十五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6.1.4压缩天然气气瓶车和社会加气车辆的安全评价不适用本规范。

6.2 压缩天然气母站

6.2.1 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5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应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6.2.2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集中放散管的高度应符合相关要求,以利于天然气的快速扩散。6.2.3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2 场站进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7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6.2.4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气体净化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站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进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 3 天然气脱硫、脱水后的硫化氢含量和水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4 天然气脱硫、脱水装置所处的位置应能避免天然气的积聚; 5 净化后的天然气气体含尘量应符合压缩机安全运行的要求; 脱硫、脱水装置的运行应平稳,工作参数正常,无异响、泄漏等现象; 7 气水分离器应定期排污,废脱硫剂、硫应可靠收集,并按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处理。

6.2.5压缩天然气母站的气体压缩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缩机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2 压缩机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供气可靠性; 3 压缩机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采用水冷的压缩机冷却水供水压力、温度和水质应符合压缩机安全运行要求; 压缩机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6 压缩机应具有紧急切断气源的功能; 7 压缩机应具有防止邻机干扰的措施; 压缩机轴承、安全阀、压缩机卸载等应具有安全放散装置; 9 压缩机停车后应卸载,并可靠排气; 压缩机冷凝液和废油水应可靠收集,并按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处理; 11 压缩机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6.2.6对气瓶车加气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车位,气瓶车不得随意停放; 2 气瓶车的停放应稳固,加气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气瓶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气瓶车加气; 4 气瓶车加气前和加气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加气柱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加气前气瓶车必须可靠接地; 6 站内气瓶车内天然气总量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7 充装压力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加气软管应完好无损,软管上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的保护措施。6.2.7压缩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5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天然气的功能;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7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6.2.8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6.2.9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2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场站周围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4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7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6.2.10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2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2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 21

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6.2.11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6.3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

6.3.1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本标准第6.2.1条第2、3、4、5款的要求。

6.3.2压缩天然气减压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第1、2、3款的要求。

6.3.3压缩天然气减压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本标准第6.2.3条的要求。6.3.4气瓶车卸气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车位,气瓶车不得随意停放; 2 气瓶车的停放应稳固,卸气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气瓶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气瓶车进站卸气; 4 气瓶车卸气前和卸气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卸气柱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卸气前气瓶车必须可靠接地; 6 站内气瓶车内天然气总量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7 气瓶车卸完气后应保留有安全余压,防止空气进入; 8 卸气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查更换; 气瓶车卸气端应有阻挡气体泄漏喷出的安全措施。

6.3.5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采用气瓶组供气时,气瓶组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瓶的总储气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 气瓶外观应良好无损,无燃气泄漏现象; 3 气瓶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 气瓶的运输或委托运输应符合危险品运输安全要求; 5 气瓶的存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6.3.6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调压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装置前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调压装置前应设有过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调压器、流量计等设备;

调压装置应设有超压自动切断装置,切断装置应工作正常; 4 各级调压装置后应设有安全放散装置; 5 调压装置应外观良好,运行正常; 供给用户作为燃料的燃气应加臭,加臭量应符合相关标准。6.3.7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供热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供水管道应设有防止高压天然气窜入的安全泄放装置; 2 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应设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 热水炉、热水泵的安全保护装置应完好有效,运行应平稳,工作参数正常,无异响、泄漏等现象; 热水泵的转动部件应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应定期对热水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更换,保证水质良好。6.3.8 压缩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6.2.7条的要求。6.3.9 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第6.2.8条的要求。

6.3.10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6.2.9条的要求。6.3.11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10条的要求。6.3.12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6.2.11条的要求。

6.4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6.4.1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周边环境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2.1条第1、2、4、5、6款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规模应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与加油站合建时,其储气规模应符合相关要求; 3 汽车加气站内不得设有经营性人员密集场所。

6.4.2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第2、3款的要求。

6.4.3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本标准第6.2.3条第1、2、3、4、5、7款的要求。

6.4.4采用管道供气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气体净化装置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4条的要求。

6.4.5采用气瓶车供气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气瓶车卸气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3.4条的要求。

6.4.6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气体压缩装置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5条的要求。

6.4.7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储气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气装置应优先按下列顺序选择:地下式储气井,单个大储气瓶,多个小储气瓶组; 采用地上式储气瓶时,其数量、体积和摆放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 储气井或储气瓶安全附件应齐全,并完好有效; 4 储气井或储气瓶应定期进行安全排污; 储气井或储气瓶应无损坏、泄漏及严重锈蚀现象。6.4.8汽车加气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加气车辆应在指定位置加气,停车应制动可靠,加气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2 应加强对加气车辆气瓶质量的监督检查,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的气瓶 25

加气; 加气前和加气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加气情况进行记录; 加气压力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加气软管应完好无损,软管上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的保护措施; 6 加气枪应完好无损,工作正常,并具有防止天然气泄漏的功能; 7 加气罩棚的设置应具有防火、防天然气积聚性能,并能对加气机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 加气岛的设置应能防止车辆撞击,有效保护加气机和罩棚; 9 加气机上的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并定期检查,保证完好有效; 10 加气机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及燃气泄漏现象。

6.4.9压缩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6.2.7条的要求。6.4.10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第6.2.8条的要求。6.4.11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6.2.9条的要求。6.4.12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10条的要求。6.4.13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6.2.11条的要求。

液化石油气场站评价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7.1.2 液化石油气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7.1.3液化石油气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液化石油气装卸、液化石油气输送机械、灌瓶作业、气化和混气装置、液化石油气储罐、瓶组间(或瓶库)、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运行与维护十四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7.1.4本章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全压力式储存和操作,不适用于全冷冻式或半冷冻式储存与操作。

7.1.5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以及专用铁路线、汽车槽车和运瓶车辆的安全评价不适用本规范。

7.2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7.2.1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4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液化石油气的扩散;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7.2.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不得有易造成液化石油气积聚的空间; 5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液化石油气的扩散。7.2.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2 场站进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7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7.2.4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液化石油气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3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7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和减少排放的安全措施。9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 10 铁路装卸栈桥上的防护设施应完好; 铁路装卸栈桥上的机械吊装设施应能有效固定鹤管。

7.2.5液化石油气输送机械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缩机应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无油往复式压缩机; 2 压缩机和烃泵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生产可靠性; 3 压缩机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4 液化石油气输送机械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压缩机和烃泵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6 压缩机和烃泵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7 压缩机和烃泵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压缩机和烃泵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9 压缩机转动部件外应设有完好的防护装置; 压缩系统的附属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7.2.6 液化石油气灌瓶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灌装应采用自动断杆秤; 灌装前应对钢瓶进行检查,保证钢瓶完好; 3 灌装前应确保钢瓶内无残液; 4 严禁超量灌装; 5 灌装后应进行检漏; 钢瓶应保证灌装后瓶内氧含量符合要求; 7 应尽量减少灌瓶间和瓶库内的实瓶存放量; 8 钢瓶的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9 灌装站应设有足量完好的备用气瓶; 10 灌装站应具备气瓶维修和附件更换能力。7.2.7液化石油气气化和混气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化和混气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和混合器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气化器和混合器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和混合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5 应确保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比在安全范围内; 6 气化和混气系统内的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 7 气化器和混合器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使用水作为热媒时,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更换,保证水质良好。7.2.8液化石油气储罐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罐不应少于2台,以便于处理紧急情况; 储罐组及储罐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4 储罐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5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防止超压的安全附件; 储罐内液化石油气的放空应符合安全放散的要求; 储罐的排污管应能保证安全排放,寒冷地区应有良好的防冻措施; 8 储罐基础应稳固,沉降应在安全范围内; 9 储罐组钢梯平台应坚固无锈蚀; 10 储罐组防液堤应完整无破损; 埋地钢质储罐应有良好的防腐层并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措施。7.2.9液化石油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两阀门间应设有完好的安全阀;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6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液化石油气的功能; 流量计、充装秤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9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7.2.10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7.2.1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2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4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液化石油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7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7.2.1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7.2.1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7.3 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

7.3.1 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总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液化石油气的扩散; 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3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4 周边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和消防条件。

7.3.2 液化石油气瓶组间与气化间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保证正常供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瓶组间的存瓶量; 2 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要求; 3 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室内温度应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 设备和设施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7.3.3气化器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7.2.7条第1、2、3、4、6、7、8款的要求。7.3.4液化石油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7.2.9条的要求。7.3.5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出入口应设有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2 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4 可能积聚液化石油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5 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6 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7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7.3.6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7.2.13条的要求。

7.4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7.4.1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总图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7.3.1条第2-4款的要求。

7.4.2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要求; 2 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室内温度应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 在保证正常供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瓶库的存瓶量; 5 钢瓶的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7.4.3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7.3.5条第1、2、3、4、5、7款的要求:

7.4.4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落实供应站的值班制度; 2 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 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液化天然气场站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1 本章适用于液化天然气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液化天然气储配站、液化天然气灌瓶站和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当液化天然气场站与其他燃气场站混合设置时,尚应符合本标准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要求。

8.1.2 液化天然气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8.1.3液化天然气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气体净化装置、制冷装置、液化天然气装卸、气化装置、调压装置、加臭装置、灌瓶作业、液化天然气储罐、气瓶组、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供热装置、运行与维护十八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8.1.4 液化天然气槽车和液化天然气槽船的安全评价不适用本规范。

8.2 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8.2.1 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5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8.2.2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冷天然气的扩散。

8.2.3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3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4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6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7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8.2.4调峰型天然气液化站的气体净化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 2 净化后的天然气硫化氢、水、二氧化碳的含量应符合安全要求; 3 气体净化装置的运行应平稳,工作参数正常,无异响、泄漏等现象; 4 净化装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可靠收集,并按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处理。8.2.5调峰型天然气液化站的制冷装置运行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2.5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冷剂的储存应符合安全要求; 2 制冷车间内应有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3 冷箱应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防止冻伤的措施; 4 气液分离设备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8.2.6液化天然气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液化天然气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2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和减少排放的安全措施。8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

8.2.7液化天然气气化器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气化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配套的阀门及安全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4 气化器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放散; 空温式气化器翅片周围应有防止人员接触的安全措施。

8.2.8液化天然气调压、计量装置的运行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第1、2、3、4、5、8、9款的规定。

8.2.9液化天然气加臭装置的运行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第3款的规定。8.2.10液化天然气灌瓶作业应符合本标准第7.2.6条第1、2、4、5、6、7、8、9、10款的要求。

8.2.11液化天然气储罐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罐不应少于2台,以便于处理紧急情况; 储罐组及储罐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和异常结冻现象; 4 储罐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5 储罐的自然蒸发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储罐应有防止涡旋危害的控制措施; 7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防止超压的安全附件; 储罐内液化天然气的放空应符合安全放散的要求; 9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液位计; 储罐基础应稳固,沉降应在安全范围内; 11 储罐区应有有效的防止液体溢出的措施。

8.2.12液化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4 管道的隔热层应完好无损,无异常结冻现象; 5 管道应有良好的补偿措施; 液化天然气管道两阀门间应设有完好的安全阀;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8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且具有安全排放天然气的功能; 9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10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11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8.2.13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8.2.14液化天然气储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2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出入口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 4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5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8 可能泄漏液化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低温检测报警装置; 9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8.2.15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

8.2.16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供热装置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3.7条第2、3、4、5款的要求。

8.2.17液化天然气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8.3 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

8.3.1 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的总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2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3 周边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和消防条件。8.3.2 液化天然气瓶组与气化器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保证正常供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存瓶量; 2 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设备和设施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8.3.3气化器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8.2.7条的要求。

8.3.4液化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8.2.12条的要求。8.3.5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的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出入口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 2 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4 可能积聚液化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5 可能泄漏液化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低温检测报警装置; 6 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7 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8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8.3.6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的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8.2.17条的要求。

其他燃气输配场站评价

9.1 一般规定

9.1.1 本章适用于除天然气、人工煤气和轻烃以外的其他燃气输配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二甲醚和轻烃等新兴燃气输配场站。

9.1.2 其他燃气输配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9.1.3其他燃气输配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装卸、输送机械、气化和混气装置、储罐、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供热装置、运行与维护十三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9.2二甲醚储配站

9.2.1 二甲醚储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4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二甲醚的扩散;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9.2.2二甲醚储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不得有易造成二甲醚积聚的空间; 5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二甲醚的扩散。9.2.3二甲醚储配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2 场站进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7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9.2.4二甲醚汽车槽车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二甲醚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二甲醚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3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7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和减少排放的安全措施; 9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9.2.5二甲醚输送机械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缩机和烃泵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生产可靠性; 2 压缩机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二甲醚输送机械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压缩机和烃泵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5 压缩机和烃泵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6 压缩机和烃泵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压缩机和烃泵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 8 压缩机转动部件外应设有完好的防护装置; 压缩系统的附属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9.2.6 二甲醚灌瓶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灌装应采用自动断杆秤; 灌装前应对钢瓶进行检查,保证钢瓶完好; 3 严禁超量灌装; 4 灌装后应进行检漏; 钢瓶应保证灌装后瓶内氧含量符合要求; 6 应尽量减少灌瓶间和瓶库内的实瓶存放量; 7 钢瓶的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8 灌装站应设有足量完好的备用气瓶; 9 灌装站应具备气瓶维修和附件更换能力。9.2.7二甲醚气化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化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气化器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5 气化系统内的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 6 气化器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使用水作为热媒时,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更换,保证水质良好。9.2.8二甲醚储罐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罐不应少于2台,以便于处理紧急情况; 储罐组及储罐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4 储罐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防止超压的安全附件; 6 储罐内二甲醚的放空应符合安全放散的要求; 储罐的排污管应能保证安全排放,寒冷地区应有良好的防冻措施; 8 储罐基础应稳固,沉降应在安全范围内; 9 储罐组钢梯平台应坚固无锈蚀; 10 储罐组防液堤应完整无破损; 埋地钢质储罐应有良好的防腐层并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措施。9.2.9二甲醚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4 液态二甲醚管道两阀门间应设有完好的安全阀;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6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二甲醚的功能; 流量计、充装秤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8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9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9.2.10二甲醚储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9.2.11二甲醚储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4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二甲醚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7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9.2.12二甲醚储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9.2.13二甲醚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9.3 轻烃混气站

9.3.1 轻烃混气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4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轻烃的扩散;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9.3.2轻烃混气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不得有易造成轻烃积聚的空间; 5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轻烃的扩散。9.3.3轻烃混气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9.3.4轻烃汽车槽车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轻烃的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轻烃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3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7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应采用密闭方式装卸,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9.3.5轻烃和空气输送机械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输送机械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生产可靠性; 2 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4 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输送机械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 6 转动部件外应设有完好的防护装置; 压缩系统的附属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 8 输送机械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安全标准。9.3.6轻烃气化和混气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化和混气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和混合器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和混合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第二篇:公司燃气系统运行评价报告(简要自我评价)

公司燃气系统运行评价报告(简要自我评价)

为加强对燃气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促进燃气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公司黄总的要求,安技部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安全检查表分析法评价方式对公司燃气系统的运行进行了现状评价。

本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定性和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评价结论六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1、燃气设施。门站1座、调压计量站4座、高压阀室2座;高压管线47公里、中低压管线300公里;调压设备1000台套;埋地阀门及井室420口;燃气表箱 口、燃气表10万块。

2、燃气用户。居民用户11万户、非居民用户:商业户 家,工业用户 家。

3、系统安全运行状况。从2005年元月二十八日首次通气开始,公司燃气系统运行至今已有十一年多,一般事故及以上燃气事故起数为“0”,期间偶尔经历过泽林门站高压端放散管断裂倒塌气体泄漏事故、第三方施工造成中低压管道破损泄漏着火事故、员工交通受伤事故等,但是,燃气系统总体上、整体上基本安全稳定。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根据公司燃气运行系统的实际情况,安全评价组识别和分析了系统危险、有害因素,确定了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此次安全评价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 等方法进行分类,划分如下(主要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6)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7)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8)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公司结合实际划分有: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5)火灾

6)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7)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8)容器爆炸 9)其他爆炸 10)中毒和窒息 11)其他伤害

(三)其他方法分类 1)坠落、滚落

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触电

包括触及带电体和人受放电冲击。包括雷击。3)爆炸

指压力急剧发生或释放,引起伴随爆声的膨胀等情况。包括水蒸汽爆炸。不包括破裂。容器、装置的内部爆炸等容器、装置发生破裂,也归于此列。

4)破裂

指容器或装置因物理性压力而破裂。如:熔铁炉的水冷套破裂,人被碎片打中;开水炉破裂,人被开水烫伤。包括压碎。不包括因机械力而破裂的情况,如砂轮破裂。

5)火灾

6)道路交通事故

指企业内道路交通及运输中的事故,受伤害人是乘客或驾驶员。包括与其他车辆的碰撞、擦碰,与停放车或静止物体的碰撞、擦碰,翻车,冲出公路(失控),急停或急起动等。不适用于发生在运输工具上个人性质的事故,例如:在车内走动时跌倒或在车内正常活动时碰到货物或车的某部分上;不是因车的事故或运动引起的从车上摔下;在车辆加油、修理、装卸货时发生的事故但非由车的事故或运动引起。

7)其他交通事故

指由船舶、飞机及用于公共运输的列车、电车等造成的事故。限于工作活动范围的情况,工作外交通事故不在此列。

8)动作不当

指造成伤害的原因仅仅在于人本身的情况。包括因身体的一个随意动作如行走、奔跑、展身、搬重物时猛直腰等一类身体的动作以及因不自然的姿势、动作反常引起扭伤、挫伤、闪腰、肌肉损伤等情况。包括因拾、拉、推、挥动或投掷物体时用力过猛而受伤。失去平衡坠落、搬物过重摔倒等,即使也有动作不当的原因,也在“坠落”、“摔倒”等中分类。能在“碰撞”、“被碰撞”及上述其他分类中分类者,不在此分类。

(四)按公司设备设施位置或区域范围划分。主要有:天然气场站、高中压管线、小区燃气设施。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埋地阀门、非场站调压设备、散设管道等)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

2)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

3)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4)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

1.1、压力容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三类(种)。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

1.2、天然气管道(压力管道,输送管道系统有管道、管件、阀门、法兰、紧固件等)输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如下:

(1)工艺过程危险危害因素有: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腐蚀失效,疲劳失效。

(2)管道和设施危险危害因素有:管件的裂纹、破裂,阀门、法兰、垫片及紧固件的损坏,防雷防静电设施失效,安全附件故障。

(3)输气站场设施危险危害因素有:物理爆炸,火灾和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噪声。

(4)人的行为、安全管理危险危害因素有:违章作业,安全管理不规范。

(5)管道输送过程中火灾危险有害因素有:明火,静电火花,雷击放电,碰撞和摩擦火花,自燃引爆,违规操作。

(6)环境危险有害因素有: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环境灾害三大自然灾害和不法分子偷盗气,在管道上开孔、人为破坏等社会危险危害。

1.3、输配场站。

输气站场设施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输气站场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气,对来气进行过滤、调压、计量后送至用户管网。主要设备有截断阀、过滤器、调压器、流量计、清管器接收筒装置等。系统中主要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

1.3.4.1 物理爆炸(1)设备存在缺陷

设备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选用材质不合理;设备制作焊接质量不合格;设备安装存在缺陷;安全阀失效等。

(2)设备超压

仪表故障致使系统超压;安全阀失效,失去泄压作用;操作失误;管路堵塞。1.3.4.2 火灾和爆炸(1)天然气泄漏

设备、管道被腐蚀;密封件失效;仪表故障,设备、管道超压运行;焊口缺陷;人为操作失误;外界干扰,如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

(2)存在引火能量

禁火区内施工动火;雷电;静电火花;金属撞击产生火花;吸烟;高温;居民在末站附近燃放烟花爆竹等。

(3)输气末站内办公生活用设施与输气末站内生产设施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要求,办公生活区用设施又存在明火设施,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就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4)输气末站除尘器、汇管、清管器接收筒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品(轻烃类、水合天然气、甲醇等),如果就地排放或不密闭储存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1.3.4.3 中毒和窒息

天然气为烃类混合物,属于低等毒性物质,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当空气中甲烷浓度增加到10%以上时,氧的含量相对减少,会使人的呼吸感到困难,出现虚弱,眩晕等脑缺氧症状。当空气中含氧量减少到7%时,会发生呼吸紧迫,面色发青,进一步会失去知觉,直至死亡。

1.3.4.4 触电

触电事故是指人员触及带电体和放电冲击。该项目中有很多电器设备,如动力开关柜、电缆、照明灯具及自控仪表等。在运行和启停过程中如果出现人员违章操作、电器设备、设施绝缘损坏等情况时,作业人员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1.3.4.5 噪声

在调压设施对燃气天然气的压力进行降压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天然气流经汇流管、阀门节流、管线放空时会产生噪声。根据同类作业场所的情况,当调压器处在较高负荷下运转时,会产生较高的噪声。操作人员如经常处在90 分贝以上环境下,可能出现听力下降、头疼、烦躁不安甚至失眠。噪声还有可能引发高血压症;对孕妇的精神或情绪也有不良影响。

(二)人的行为、安全管理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2.1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操作错误等成为输送管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在:(1)违章动火;(2)违章用电;

(3)违章开关阀门;

(4)检修、抢修违章操作。2.2 安全管理不规范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机构、相关管理制度:如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措施及计划、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其执行好坏直接关系到输送管道系统的安全。安全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2)安全管理资料遗失或不全;

(3)安全管理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不到位;(4)企业自身安全意识不高。

(三)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

(四)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从事手工操作,搬、举、推、拉及运送重物时,有可能导致的伤害有:椎间盘损伤,韧带或筋损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雄气,挫伤、擦伤、割伤等。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述如下: 1)远离身体躯干拿取或操纵重物; 2)超负荷的推、拉重物;

3)不良的身体运动或工作姿势,尤其是躯干扭转、弯曲、伸展取东西;

4)超负荷的负重运动,尤其是举起或搬下重物的距离过长,搬运重物的距离过长; 5)负荷有突然运动的风险;

6)手工操作的时间及频率不合理; 7)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 8)工作的节奏及速度安排不合理。

三、评价单元的划分

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根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 50811-2012规定,公司将评价单元划分如下:

1、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2、调压站与调压装置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3、燃气管道现场评价表

4、管道燃气用户管理检查表

5、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施与操作检查表(调度中心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

6、安全管理检查表

四、定性和定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已正式投产运行的面向居民、商业、工业企业、汽车等领域燃气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

定性评价参照《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 50811-2012附录A和附录B中各项检查表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得分情况如下(换算成百分制):

1、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94分

2、调压站与调压装置设施与操作检查表91分

3、燃气管道设施与操作检查表93分

4、管道燃气用户管理检查表91分

5、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施与操作检查表(调度中心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89分

6、安全管理检查表92分

五、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是要求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中采取的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预防事故和保障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的对策措施。

1、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管理措施

与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与前者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①建立制度 ②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 ③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④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 ⑤实施监督与日常检查 ⑥事故管理

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3、结合此次评价单元中发现的问题,下面提出对应对策。3.1存在的问题。

3.1.1安全管理部分。①未建立从安全生产委员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②未定期对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未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③未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并明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④未建立并实施工会和职工代表不定期安全检查工作;⑤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不够,并未形成书面资料。

3.1.2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部分。①不能判断环境噪声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R 相关要求;②泽林门站有加臭剂泄漏现象;③阀门未定期检查维护,部分阀门启闭不灵活且内漏;④进出站管线与站外设有阴极保护装置的埋地管道相连时,应设有绝缘装置,绝缘装置的绝缘电阻未达到“每年进行一次测试,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欧姆”的要求;⑤报警连锁功能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各种报警连锁系统不全都完好有效;

3.1.3燃气管道设施与操作部分。①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间距有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②阀门井有塌陷和积水现象;③未配备专业泄漏检测仪器和人员;④泄漏检查周期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的相关要求;⑤未对埋地钢质管道周围的土壤进行土壤电阻率分析,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的相关评价指标对土壤腐蚀性进行分级;⑥聚乙烯管道未敷设示踪装置,并每年进行一次检测,保证完好;

3.1.4调压站与调压装置设施与操作部分。①设于空旷地带的调压站或采用高架遥测天线的调压站未单独设置避雷装置,并保证接地电阻值小于10欧姆;②当调压站内、外燃气管道为绝缘连接时,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未良好接地,且接地电阻应小于100欧姆;③设有悬挂式调压箱的墙体部分为非永久性实体墙,部分墙面上有室内通风机的进出口,部分调压箱上方有窗和阳台;

3.1.5管道燃气用户管理部分。①非金属软管部分有穿墙、顶棚、地面、窗和门;②燃气管道暗设用户较多;③燃气管道及附件有被擅自改动,现状未与竣工资料一致,且大部分无竣工资料;④管道穿过建筑承重墙和楼板时,未设有钢质套管,且套管与承重墙、地板或楼板之间的间隙未填补,套管与燃气管道之间的间隙之间未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⑤管道应固定牢靠,沿墙、柱、楼板和加热设备构件上明设燃气管道应采用管支架、管卡或吊卡固定,部分户外管道未达到此规定;⑥地下和半地下的商业和工业用气场所内未设有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装置;⑦未应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⑧宣传的形式未能满足覆盖所有用户;⑨未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应全面;⑩入户检查的频次未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的相关要求;对用户设施的入户检查应有记录,记录保存周期未能满足日常查阅的需要。入户检查的内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51的相关要求;

3.1.6.1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施与操作部分。①服务器未有冗余配置,不能实现冗余切换功能;②磁盘应采用RAID5阵列,可用空间未大于40%;③服务器未能实现双机制,并保证不能同时宕机;④机房接地电阻未小于1欧姆,并应定期检测;⑤任一台操作员工作站上未都能正确显示并有事件记录,对应紧急切断阀动作或泄漏报警等严重故障没有抢修记录。

3.1.6.2通信系统设施与操作部分。①调度中心SCADA系统与远端站点通信系统未采用主备通信方式,其中主通信信道采用光纤通信,备通信信道采用无线通信;②通信系统维护服务为外包方式,公司自身处置能力不强。

二)建议

1、加强安全运行管理;

2、加强用户侧供用气管理;

3、将影响系统目标三大因素(组织、人、方法工具因素)着重分析研究,提出应对对策;加强“人”的因素管理,用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提升全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型人才。

六、安全评价结论

燃气系统的安全评价宜采用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当采用定性安全评价方法时,应以安全检查表法为主,其他安全评价方法为辅。

1、安全检查表每项最低得分可为0 分。

2、评价对象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得分和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均应换算成 100 分为满分时的实际得分。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时,应分别采用评价对象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和安全管理检查表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对象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Q= 0.6Q1+ 0.4Q2(1)

式中:Q——评价对象总得分;

Q1——评价对象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得分; Q2——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Q1=(94+91+89+91+93)/5=91.6 依据(1)式,Q=0.6X91.6+0.4X92=54.96+36.8≈92分 评价总得分: 92分 评价结论对照表:

≥90 安全条件好,符合运行要求

≥80,且<90安全条件符合运行要求,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逐步完善安全条件 ≥70,且<80 安全条件基本符合运行要求,但需限期整改隐患

<70安全条件不符合运行要求,应立即停止运行,进行隐患整改,完善安全条件后重新评价,达到安全条件后方可继续运行

评价结论:安全条件好,符合运行要求。

安全质量技术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第三篇:浅谈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

城市燃气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文由地源热泵提供下载

一、前言

随着燃气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始发展和使用上了管道燃气,由于管网大面积的敷设和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管线的腐蚀也日益严重,腐蚀穿孔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第三者破坏造成燃气泄漏、发生事故也时有发生。

如何避免、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保护居民用户和燃气公司财产不受损失已成为当前安全运行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燃气泄漏造成事故的典型案例

1、今年5月29日四川某地居民楼前的人行道突然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35人受伤,10多户居民的家园被彻底摧毁,80多户居民受灾,数万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事故调查组认定是天然气管道爆炸,天然气管道上的泄气孔,是由于管道局部的防腐层受到外力破坏,导致腐蚀穿孔。

2、今年7月30日比利时发生一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2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附近两家工厂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美元。

事后查其原因是因为第三者工程施工,重型机械占压燃气管道,致管道受压断裂所致。燃气行业现在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其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一些经济上的损失,给自身的发展增加难度;更会给当地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有效避免、把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点,是各燃气公司的重要之事,也是管理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工做。

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地下管线凌乱,各管线相互交*、穿越给管线维修造成一定的困难;

2、不能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大多燃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一般是设一个安全技术部门,其它部门设有专职、兼职安全管理员,在本部门中另有其他工作和直接领导的安排,无法全面兼顾,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上报解决;

3、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或没有发现问题及隐患所在:

4、公众对燃气管道安全的重要性不了解,不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刚成立管道燃气公司的城市,公众很不了解管道燃气,对其安全知识所知道的等于是零,对一些危及管道燃气安全的时候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5、第三者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抓工期,没对地下管线查清楚,冒然施工导致破坏;对管道燃气清楚,不考虑损坏或者所造成的后果;只为单方面利益着想。

四、处理方法

1、城市管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由于城市管线牵涉到很多部门,再加上时间不统一,本方法适合于一些新建的城市或地区,做好水、电、供热、供气、电信等管线的统一规划布置;

优点:避免各类管线相互穿越,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的现象;易于管理、维护和抢修,投入资金少,可综合治理;

缺点:牵涉部门多,不好统一,难度大;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质量工程质量。

1)设计要按照当地规划局提供的城市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国家标准;

2)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管材,执照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选材、保管、验收;

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监理、建设方管理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严把质量关,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泄漏;

4)燃气管线添加警示标志;PE管上方加保护板,警示带。

3、注重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自觉、认真地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进行工作;

4、加强巡查力度,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解决,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管线巡查在安全运行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坚持认真执行巡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巡查同时加强第三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护,向施工人员指明管线位置及注意施工方式,近距离施工时,不得采用机械挖掘等。

5、定期对已投入使用的管线进行安全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检查、维修,直至更换燃气管线;

6、采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管理;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界燃气人士的不断努力与尝试,各种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合理科学的采用新的产品、新技术,也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解决方式,但因其投资大,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一般的燃气公司(特别是刚起步的)使其采用有一定的难度。

7、加强宣传,争取让用户和市民能了解燃气知识及发生事故的危害,了解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能自觉保护燃气管线,制止不安全行为。

如提醒用户的注意事项;

防止燃气泄漏简易方法:

1)在长期不使用燃气时(包括停气),要注意关好阀门。

2)定期用肥皂水检查燃气设施是否泄漏。

居民用户安全规范用气:

1)户内燃气管线通过的区域禁止改作卧室、客厅或卫生间,防止事故发生。

2)严禁擅自改装、迁移、拆卸、封闭管道燃气设施。

3)灶具炉头孔眼要经常用细铁丝进行清理,以免堵塞回火。

4)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照看,防止汤水溢出浇灭火焰使燃气泄漏;防止小孩乱动燃气设施。

5)不使用与气源不适配的灶具或热水器。

6)严禁在浴室安装非密闭式燃气热水器(包括直排式、烟道式或强制排气式)。

7)胶管应是耐油胶管,长度不宜超过2米,发现老化龟裂应及时更换。

只有人人了解燃气知识,了解一旦燃气管线出现破坏,其潜在的危险性,所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才能让用户能够自觉的维护,制止一些不安全行为;

使居民用户,施工单位在进行对燃气管线有影响或者有可能影响的活动时,能够考虑到燃气管线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我们的员工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还要全民动员起来;以防患于未然。

五、总结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不见成效的工作,在大多公司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不出现问题时,对安全管理工作或部门不重视,形同虚设;出现问题时,首先查安全管理怎么做的,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安全管理是需要公司各级员工的配合,长期不懈的执行安全*作管理规程,只有时时紧绷这根弦,公司管理才能长治久安,为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天津市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标准

天津市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标准

1.总则

1.1 为规范本市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供气,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1.2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管理标准。1.3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1.4 本标准不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居民用户使用的燃气器具。

1.5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必须具有燃气运行设施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或管理权。

1.6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依据本标准对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1.7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所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例GBl7267-1998(5)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规定SY5985-94(6)《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1999-154号)(7)城市燃气供应服务管理标准DB/T29-99-2004(8)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2.术语

2.1 城镇燃气(urban gas):

符合燃气质量要求,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公共建筑和企业生产作燃料使用的公用性质的燃气。城镇燃气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2.2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单位(operating unit of urban gas):

指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和城镇燃气设施使用单位。2.3 城镇燃气供气设施(gas faculties):

指用于燃气储存、输配和应用的场站、管网及用户设施。2.4 用户设施(customer faculties):

指安装在用户内的输气管道、阀门及计量器具。2.5 用气设备(gas appliances):

指用燃气作为燃料进行加热、炊事等用途的设备。2.6 运行(operation)指燃气供气设施通过专业人员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实施巡视、操作、记录等常规工作维护正常运转的过程。2.7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gas supply station)

燃气供气场站包括储配站、门站、气化站、灌瓶站、混气站、调压站、燃气汽车加气站、瓶组供气站、天然气橇装供气站等。

3.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度

3.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必须建立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定期检查的时间要求。必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职责,确定责任人,并采取逐级备案制。

3.2 使用燃气供气设施必须制定下列运行管理制度:

3.2.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各类人员岗位规范。必须明确界定岗位范围对各类岗位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身体条件等基本要求。

3.2.2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各类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对各类岗位操作人员的操作程序、步骤及方法等要求。3.2.3 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各级部门、单位对燃气供气设施实施管理的内容、职权和职责。3.2.4 安全运行责任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职责范围内的责任。

3.2.5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必须明确抢修、救援工作的指挥组织、程序、安全措施、通讯、必备的交通和机具、备品备件。并应定期进行演练。

3.2.6 燃气供气设施安全运行教育培训制度。必须明确职工教育考核办法和严格执行持证上岗要求。3.2.7 燃气供气设备管理规定。必须明确各类设备、仪表的维护及检定管理要求。

3.2.8 重大事故和隐患报告制度。必须明确燃气供气设施运行故障、异常,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因燃气泄漏引发的火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分级报告的内容和时限。重大事故必须在2小时之内上报。3.2.9 其他保证燃气供气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

4.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

4.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应定期对燃气供气管道进行分级、选点检测,每提出解决管道腐蚀漏气问题的实施意见。4.2 对运行二十年以上的燃气供气管道应进行管网安全运行状况评估,同时编制更新改造计划和保证安全措施。4.3 对燃气供气管道私接、占压,安全间距内违章施工的清理工作应逐级定期检查。4.4 对燃气供气管道及其附件发生损坏或丢失的及时修复、补充工作应逐级定期检查。

4.5 对埋置在环境复杂区域的燃气供气管道和设施必须重点监护、定时检测,适时有针对性的修订操作规范,加强保护措施。4.6 燃气供应单位与燃气用气户必须以签订合同方式界定燃气供气管道、设施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责。4.7 燃气供应单位应绘制燃气供气管道区域管网配置图,并适时进行调整。4.8 燃气供气埋地管道,必须按照燃气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置统一警示标识。

4.9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应公示入场须知,入场须知应说明禁止事项、注意事项和遵守事项。4.10 对燃气供气设施的点检、口检、巡查、校验、记录等工作应逐级定期检查。4.11 每必须将燃气供气设施运行情况建档立卷。

4.12 燃气供气设施计划性更新、检修或者停止运行并影响向社会供气时必须提前向上一级报告。

4.13 运行中的燃气压力容器及附件的运行管理,应符合天津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1999-154号)。必须由持证的专业人员管理。

4.14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应配置工艺流程图。4.15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内的设备、阀门应标明运行状态标志。

4.16 按照不同季节,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必须对保温、降温、排污、防雷击等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

5.燃气供气设施运行专业人员管理

5.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5.2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

5.3 燃气供气运行调度人员,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以上水平。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5.4 班组以上燃气运行单位必须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6.燃气用户设施的运行管理

6.1 企事业用气单位应设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人员管理用户设施,人员调整应事先进行培训。6.2 各类用户严禁擅自拆改、移动燃气设施或变更燃气用气性质。6.3 燃气供应单位必须对燃气用户设施每年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6.4 燃气供应单位应负有安全用气宣传责任,使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燃气设施。

7.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图档资料管理

7.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图档资料管理须符合《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中第7章的规定。7.1.1 燃气供气设施单位对图档资料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7.1.2 燃气供气设施单位对图档资料必须有备份,并制作电子文档储存。7.2 燃气供气设施图档资料管理必须实行逐级备案。7.3 燃气供气设施单位应每年对图档资料进行自查。7.4 燃气供气设施图档资料应建立保密制度。

7.5 行业管理部门对燃气供气设施单位的图档资料管理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

第五篇:OA系统运行评价分析报告

OA系统2013年运行评价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述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OA)建设项目启动时间是2012年8月22日,2013年4月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办公室信息中心对于系统进行了结合实际工作的操作和磨合,在这个阶段,通过不断优化,对系统进行调整,以求能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OA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OA为基础,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优化公司管理流程,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包括人力资源、协同办公、合同管理、计划管理等在内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管理规范化、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公司的协同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搭建一个全公司的信息与管理协同平台,按照统一要求、信息流畅、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的要求,建设一个统一的办公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分子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和上传下达,实现各级单位的快速响应。

二、OA应用统计

目前,系统总使用人数324人,移动终端用户77户,平均每天同时在线70人左右,每天登陆次数超过300/人次;搭建了公司门户、个人门户、各职能部门户、系统信息门户、电力生产门户、规章制度门户、企业文化门户、学习培训门户、公司文件门户和领导门户,让信息的共享更加简单、及时、有效;搭建流程150余条,流程流转数量7300余个;建立了知识目录,系统目前存储近8500篇文档,形成了公司基础知识库。

OA运营期间,办公室信息中心以集中、点对点和远程等多方式共组织培训500多人/次,培养了能够独立承担日常维护工作的系统管理员2名,实现了系统的自主管理。公司已开启了新的协同之旅,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OA系统功能使用效果

1、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开发与应用,实现组织架构的统一管理、人员的基础信息管理、通讯录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的入职、调配、离职、退休、解聘、返聘等管理。

目前系统使用人员312人,除录入人员的编号、姓名、岗位外,同时对人员的手机、办公室电话、短号、电子邮件、办公室地址等也进行了整理、录入,实现了人员信息的查询、共享、统计、分析,实现人员信息资源的更好的利用。

组织架构管理的应用,实现了统一的组织架构管理,建立了完整清晰的人员组织架构。目前,公司所有的员工对应的岗位等信息已录入系统,同时,系统设定了人员的上下级管理,并以此实现各类管理和业务的审批线索和监督线索。

2、合同和计划

目前已搭建合同管理流程15个, 大部分已正常运转中,涉及到结算的流程暂时未启用;计划管理流程8个,并在后期增加了计划模块,能基本满足公司在计划任务管理方面的需求。

3、通过使用OA的流程管理模块,目前搭建综合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日常工作等类型的流程150余个,目前流转中的流程数量已经有7300余个,各级管理人员通过电子流程审批系统处理各类公文、申请、审批,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知识管理,初步搭建了公司知识目录,系统目前存储8500余篇文档,建立了知识库,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知识权限的精细管理(满足不同目录的查看、下载、修改、添加、删除等权限都进行了严格控制,同时对用户的查看、修改等操作都进行了日志记录)、知识评价体系管理(通过知识的打分、回复、知识贡献率分析等,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知识评价体系)、知识检索管理(实现了多种制式的检索方式,包括分类检索、多维检索、全文检索等)、知识审批体系管理(实现了通知公告等信息的创建、审批、发布、归档、作废的审批)。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网上知识库,实现了初步的知识管理。

5、实现了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处理流程不再受到世界地点的限制。目前已普及到中层以上干部。

四、系统验收准备工作

1、目前已完成了OA验收材料的收集工作;

2、成立验收小组,由办公室牵头,分别邀请人力资源部、计划与发展部、财务资产部、纪检监察部各部门人员参加OA系统项目验收,

下载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OA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标准

    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提高公司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和节约成本,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保障文件和各种信息传递快捷畅通,根据公司的实际,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2.1......

    燃气工程运行管理

    1安全评价范围:燃气调压计量涉及安全运行条件、地下管网、便民服务点、辅助设施及使用过程中的调压箱、仓储、车辆、动静电器、仪表等工程施工维修、企业经营管理资料等 2安......

    燃气锅炉房运行方案

    燃气锅炉房 运 行 方 案2017年12月 目 录 一、 燃气热水锅炉启动前的检查流程 二、 燃气热水锅炉启动操作流程 三、 燃气热水锅炉运行中的检查流程 四、 在出现以下情况应......

    燃气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燃气工程施工管理系统流程与安全运行; 2、燃气工程施工图设计优化、EPC工程施工管理; 3、燃气工程场站设计、城市燃气管网工程、燃气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建筑工......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评价标准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评价标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增长,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其服务市场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保守地估计,在中国大陆地区这个市场的总量已经逼近10亿元人民币规模。 市场参......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 众元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 武迎新 王镜 摘要: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城市燃气管网中存在的安全运行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制定了解决问题......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名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天然气已经......

    燃气安全

    燃气安全 青州市实验初中八年级二班张钰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燃气的使用似乎已经步入了千家万户,但在使用燃气时也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稍一不留神,就可能引起一场灾难,从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