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执法着装管理规定(鲁食药监发[2011]8号)(定稿)
鲁食药监发〔2011〕8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执法着装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稽查局: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执法着装管理规定(暂行)》已经省局局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 1 —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执法着装管理规定(暂行)
为加强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执法着装管理,规范执法着装行为,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制定本规定。
一、执法着装范围
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单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在编人员。
二、制式服装及标志
(一)制式服装包括:
制服(秋冬季制服、春夏季制服);
衬衫(半袖衬衫、外穿长袖衬衫、内穿长袖衬衫); 冬装大衣;
帽子(春秋季帽、夏季帽、冬季帽); 领带; 领带夹; 腰带;
皮鞋(单鞋、棉鞋)。
(二)服装标志包括:
肩章(制服用硬肩章、衬衫用软肩章、大衣用套式肩章); 臂章;
— 2 — 帽徽; 胸牌。
(三)制式服装及标志的样式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规定。
三、配发标准及换发年限
制式服装、标志的配发标准及换发年限如下:
(一)秋冬季制服:每人西式套装2套,原则上每2年换发1套,每换装两次加发裤子1条。
(二)春夏季制服:每人西式套装2套(女同志加发裙子1条),原则上每2年换发一套,每换装两次加发裤子1条(女同志裤、裙选一种)。
(三)冬装大衣:每人1件,原则上每4年换发1件。
(四)半袖衬衫:每人2件,原则上每年换发1件。
(五)外穿长袖衬衫:每人2件,原则上每年换发1件。
(六)内穿长袖衬衫:每人2件,原则上每年换发1件。
(七)帽子:春秋季帽和夏季帽每人1顶,原则上每4年换发1顶;冬季帽每人1顶,原则上每5年换发1顶。
(八)领带:每人2条,每年换发1条。
领带夹:每人2个,每年换发1个。
(九)腰带:每人1条,每2年换发1条。
(十)皮鞋:单鞋每人2双,原则上每2年换发1双;棉鞋每人1双,原则上每3年换发1双。
(十一)肩章:硬、软、套式肩章随制服配发。
(十二)臂章:随制服配发。
(十三)帽徽:随帽子配发。
(十四)胸牌:每人2个。
四、着装标准
(一)执法人员应当配套穿着制式服装、穿制式皮鞋、系制式腰带,佩戴标志,并根据实际情况佩戴帽子和领带。
春装:制服、内穿长袖衬衫、外穿长袖衬衫。夏装:制服裤(裙)、半袖衬衫。秋冬装:制服、内穿长袖衬衫、冬装大衣
(二)季节性换装时间 春季:3月中旬至5月中旬; 夏季:5月下旬至9上旬; 秋冬季:9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根据地区气候适当调整季节性换装时间。
五、着装场合
(一)下列场合,执法人员应当穿着制式服装:
1、行政执法时;
2、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督保障时;
3、集中参加大型公务活动时;
4、其他应当统一着装的场合。
(二)下列场合,执法人员可以不穿着制式服装:
1、非工作时间;
2、外出处理与公务无关的事务时;
3、女性执法人员怀孕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的;
4、执行特殊稽查任务不宜穿着制式服装的;
5、其他不需要穿着制式服装的场合。
(三)处理其他日常行政事务时,可以根据需要穿着制式服装。
六、着装风纪
着装应做到仪表端庄,整洁、整齐、配套、风纪严肃。
(一)制式服装不得与便服混穿,不同季节服装不得混穿。不得歪戴制式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等。
(二)应保持制式服装干净整洁。
(三)着装时,肩章、臂章、帽徽、胸牌等标志应按规定佩戴齐全,不得混用。佩戴位置要准确、端正。
(四)着装时,应当举止文明。不得在公共场所嬉戏打闹、高声喧哗;不得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五)着装时,应当随身携带《行政执法证》。
七、日常管理
(一)管理原则:制式服装及标志实行统一式样、统一编号、分别制作、分级管理的原则。
(二)管理分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制式服装及标志的制作技术规范、统一制作服装标志、分配胸牌号段、对系统执法着装进行监督检查。省以下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制式服装的制作和执法着装的日常管理。
(三)日常管理规定:
1、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严格审查着装范围,不得为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配发制式服装。
2、应当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技术规范制作制式服装及标志,不得擅自改变制式服装的颜色、款式和标志。
3、胸牌应当按照规定的编号办法及分配的号段范围,实行统一编号。
4、制式服装及其标志不得赠送、转借给执法人员以外的人员。
5、执法人员辞职或者被辞退、开除公职、刑事处罚的,所在单位应收回其制式服装及标志。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的,不能穿着制式服装并佩戴标志。退休和因工作需要调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所在单位应收回其制式服装的标志。
八、监督检查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执法着装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九、其他
— 6 —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在本规定下发前,已经设计、制作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的,可以继续穿用,待服装换发时按本规定执行。
主题词:政策法规
着装△
规定
通知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1年4月18日印发
第二篇: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
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执法行为,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正确实施,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执法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我局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权限,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责任,逐级分解到具体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的部门和人员,并进行评议考评和过错追究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
第三条行政执法工作应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坚持依法办事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第四条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政执法工作应主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五条局机关负责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结合实际制定细化的执法责任制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以下内容:
(一)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类别和项目;
(二)划分执法责任,具体内容有:
1.明确法定职责和权限范围;
2.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3.执法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要求;
4.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范围和工作职责建立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到各执法部门、人员以及岗位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
(四)按照分解的执法职权和岗位责任,制定并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机制。
第七条 局机关各执法部门在享有法律、法规、规章授予的职权的同时,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
(一)根据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将执法责任分解到具体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
(二)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在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上岗执法。
(三)建立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将执法依据、执法机构、职责范围、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执法责任、监督和投诉制度、举报电话等内容在政务公开栏、网站、报刊等媒体进行公布。
涉及行政许可的,应当公布办理的具体条件、程序和期限。涉及收费的,应当公布收费的项目、标准和依据。
(四)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五)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时办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关行政执法的投诉和申诉。
(七)严格查处各种违法案件,保证各种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正确、有效地追究。
(八)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作、审查和备案。
(九)做好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教育,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第八条执法人员应忠于国家,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
第九条执法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刁难群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得对提出申诉、举报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打击报复。
第十条 局机关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执行执法责任制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对执法人员考核可以与公务员考核等结合进行,单位考评成绩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情况;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情况;
(三)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落实情况;
(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五)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况;
(六)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考核内容。
对执法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素质、履行法定职责、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采取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评价、公正对待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一)听取被考核部门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的汇报;
(二)查阅被考核部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资料;
(三)抽查行政执法案卷、监督检查记录;
(四)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表,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
(五)对被考核部门负责人和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素质测评。
(六)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四条应对在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执法部门和人员予以表彰。
第十五条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执法部门和人员应当针对其不合格内容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应以适当方式公开。第十六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一)超越法定权限的;
(二)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的;
(五)处理结果显失公正的;
(六)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七)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八)行政执法责任制不落实,责任不清造成重大过失的;
(九)其它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执法人员有第十六条规定情形的,根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规定,视其情节和后果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在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办法(食药监办[2007]150号)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食药监办[2007]150号 【发布日期】2007-08-02 【生效日期】2007-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办法
(食药监办[2007]150号)
有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为做好中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保证项目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依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在充分征求有关省(区、市)局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局办公室制定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办法》。现印发你局,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七年八月二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做好中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保证项目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依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西部地区项目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第三条 项目检查工作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负责制定检查方案,组织项目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反馈投资主管部门。
第五条第五条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本辖区内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监督项目建设单位开展项目自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落实整改;按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项目进展有关情况。
第六条第六条 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监督检查工作,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及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主动接受检查。
第七条第七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建立建设项目社会公开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 监督检查内容
第八条第八条 项目程序检查。检查项目是否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第九条第九条 前期工作检查。检查项目立项报批是否符合规定;初步设计是否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内容是否与立项批复衔接,审批是否符合权限、规范、及时;施工图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初步设计批复要求编制;是否按有关规定履行项目报建程序。
第十条第十条 施工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和期限组织施工,是否存在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现象;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施工方法、安全控制、设备材料使用、工程进度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工程质量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现场工程质量自检、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监理单位是否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理大纲并严格履行监理职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否落实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验收标准,是否出现过重大质量事故。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检查。检查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金计划(包括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拨付、到位情况;概算控制措施是否落实,概算审批和调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概算和有关规定,支付是否按照合同执行;项目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有无挤占、挪用、截留、滞留资金,有无虚列工程资金支出、白条抵账、虚假会计凭证和大额现金支付;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招标投标及合同检查。检查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是否按批准的招标方案组织招投标;招投标运作是否规范;合同是否合法、严密、规范;是否履行合同。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项目组织机构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是否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否配备相应人员,是否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依法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开工条件检查。检查初步设计及概算是否已经批复,建设资金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编制,施工招标和监理招标是否完成,施工图设计是否完成,建设用地和主要设备材料是否落实。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工程监理检查。检查监理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现场监理人员数量和素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监理手段和措施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竣工验收检查。检查竣工验收程序是否规范,相关文件材料和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主要结论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竣工验收后是否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购建项目验收检查。购建项目是否按程序立项,资金是否落实,是否办理产权过户等手续。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项目运行情况检查。检查项目是否能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章 监督检查形式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定期报表和不定期现场检查的形式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对本辖区内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于每半年将本辖区内项目进展报表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半年进展情况在当年7月15日前报送,下半年进展情况在次年1月15日前报送。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检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项目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汇报,进行询问和质疑;
(二)查阅、摘录、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档案、会计资料;
(三)实地查看项目实施情况;
(四)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核实情况。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检查人员应当做好检查工作的有关会议和谈话内容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备留资料来源及证据。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检查结束时应当与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交换意见。
第五章 检查结果处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项目检查结果及时向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对管理制度健全、执行程序规范的项目单位和地方,给予表扬;对管理不善、弄虚作假、质量低劣、损失浪费或存在责任事故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项目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投资主管部门,供优先安排资金、暂停安排资金和暂缓安排资金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对于项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整改通知,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期限及相关要求。
项目整改单位要按照整改要求完成整改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对监督检查中的违纪、违法人员,建议有关地方和部门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规划财务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至全部项目结束时终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东省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鲁安监发[2006]32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建设厅 文 件 山 东 省 煤 炭 工 业 局
山 东 煤 矿 安 全 监 察 局
鲁安监发[2006]32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市安监局,建设局,煤炭工业局,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为加强对矿山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省安监局、省建设厅、省煤炭工业局和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制定了《山东省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三月十五日
山东省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新建、改建、扩建矿山项目(以下简称矿山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实矿山建设期间安全生产责任,防止矿山建设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煤矿和地下开采及中型以上露天开采非煤矿山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从开工建设直到竣工投产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三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市属以上及地下开采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的综合安全监管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其他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的综合安全监管工作。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第四条 矿山建设项目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承担。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发包给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持有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复意见办理爆炸物品使用许可手续;开工建设前,应当到矿山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办理施工登记手续。
第六条 建设单位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七条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及时制止施工单位不按设计和质量要求施工的违章行为。
第八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必须设立项目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作业。
第九条 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括一些矿山建设项目实际控制人)是矿山建设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保障建设项目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三)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四)积极组织事故抢救,及时如实报告事故。
第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作业。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进行施工,确需对原设计进行修改的,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有重大修改时,应报原组织审查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发现其安全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当报告原设计单位和组织审查的部门。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施工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项目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区(队)班(组)长和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各有关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编制每个单项工程或重要的单位工程(如井筒、主要硐室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三)组织制订安全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
(四)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八条 矿山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
开凿或延伸立井施工中,必须有吊盘、保护盘以及凿岩、抓岩、出矸等设备的设置、运行、维修、防止坠落等安全措施。井筒内必须设有在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专供人员出井的安全设施。
必须制定保障通风安全措施,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在以下特殊地点施工时,必须制订专门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一)有透水危险的;
(二)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
(三)有冲击地压危险的;
(四)有断层或破碎带,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
(五)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涌出危险的;
(六)有其他危害,容易造成事故的。
第二十条 矿山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并迅速组织事故抢救。建设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矿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一条 按规定需要由相应资质单位负责监理的矿山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属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有权责令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作业,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作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矿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监察机构报告。
第二十二条 矿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应当定期对矿山建设项目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施工单位不按设计施工、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或限期整改。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建设期限进行建设。建设工程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当制定试生产期间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试
生产期间应当严格按设计能力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
设计规定期限内不能按时竣工投产的,建设单位应当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设期限的建议,并报原组织设计审查的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有关部门按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及时依法做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当事人和交通警察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法记录仪,是指具有录像、照相、录音等功能,用于记录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办案过程的便携式设备。
第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公安部《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财行 〔2010〕240号),为交通警察配备符合行业标准《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仪》(GA/T947-2011)、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执法记录仪。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的培训和监督检查,严格声像资料管理,充分发挥执法记录仪的执法监督和固定证据作用。
第二章 使 用
第五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第六条 交通警察应当及时检查执法记录仪的电池容量、内存空间,保证执法记录仪正常使用。
第七条 执法记录仪应当佩戴在交通警察左肩部或者左胸部等有利于取得最佳声像效果的位置。
交通警察在现场执法取证时,可以手持执法记录仪进行摄录。
第八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实施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询问交通事故当事人和证人时,应当事先告知对方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第九条 因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或者停止使用执法记录仪的,交通警察应当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条 交警支队、大队负责统一存储和保管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第十一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存储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或者交由相关人员存储。第十二条 交警支队应当制定执法记录仪声像资料管理制度,建立交通警察执法记录档案,按照单位名称、执法记录仪编号、警员信息、使用时间等项目分类存储,严格管理。
第十三条 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原始声像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3个月。
作为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证据使用的声像资料保存期限应当与案卷保存期限相同。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应当采取刻录光盘、使用移动储存介质等方式,长期保存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一)当事人对交通警察现场执法、办案有异议或者投诉、上访的;
(二)当事人逃避、拒绝、阻碍交通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或者谩骂、侮辱、殴打交通警察的;
(三)交通警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
(四)其他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情况。
第十五条 作为执法办案证据使用需要移送检察院、法院的声像资料,由交警支队、大队相关人员统一提供,并复制留存。第十六条 对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未经批准,不得越权查阅;因工作需要查阅声像资料的,经批准且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查阅。
第四章 监 督
第十七条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应当对交通警察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情况及记录的声像资料进行抽检;法制员应当对交通警察每天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和群众投诉的声像资料进行回放检查,并建立检查台帐。
第十八条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通报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管理情况和交通警察执法情况,并纳入执法质量考评和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与评优奖励、公务员考核挂钩。
第十九条 交通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时,严禁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不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或者不按规定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二)删减、修改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原始声像资料;
(三)私自复制、保存或者传播、泄露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四)利用执法记录仪记录与执勤执法无关的活动;
(五)故意毁坏执法记录仪或者声像资料存储设备;
(六)其他违反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情节轻微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和《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应当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同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19日发布的《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