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教师住房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发[1995]4号 【发布日期】1995-02-20 【生效日期】1995-02-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城镇教师住房建设工作的通知
(辽政发〔1995〕4号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日)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八五”期间解决城市中小学教职工住房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2〕52号文件)和全国城镇教师住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城镇教师住房建设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一、增强解决城镇教师住房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解决广大教师的住房问题,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保证,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对此务必要有足够的认识。我省虽属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但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与全国兄弟省市比水平比较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筹规划,加强领导,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抓好。要把教师住房建设纳入当地城镇住房建设总体规划,确定方案,落实责任制,按学校隶属关系实行分级负责。为加强对全省教师住房建设工作的领导,搞好组织协调,省政府决定成立广厦工程领导小组,由副省长丛正龙同志担任组长,省教委、计委、建设厅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省教委负责日常检查监督工作。
二、二、明确我省教师住房建设的方针和目标
我省教师住房建设的方针和目标是: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加快房改,广体投入;从明年起,用两年时间消灭全省城镇教师住房特困户,3年内(到1997年)达到全省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到2000年,全省教师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
各市要按省政府提出的方针和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教师住房建设规划,切实落实资金来源和建房用地,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各市教师住房建设应因地制宜,本着增加教师住房面积,方便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原则,宜分散则分散,宜集中则集中,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不强求划一。城镇各级各类校园内一律不准建设住宅和非教育项目,如属特殊需要,必须经上级建设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三、三、加大房改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师住房建设的投入
解决教师住房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房改力度,加快房改步伐。一方面要搞好集资建房,提倡和鼓励教师个人集资建房;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房改政策要求,积极出售非校园区公有住房。也可实行有偿分配、与有关单位联建、自建公助、公建民助、合作建房等形式,增加教师住房的投入。各方面筹措教师住房建设的总投入,目前原则上实行“三三四”的比例,即各级政府占30%,学校、社会占30%,教师本人占40%。要通过发展校办产业,不断增加学校在教师住房建设中的投入,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增加政府投入的比例。对特殊困难的教师家庭,政府、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照顾。
四、四、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教师住房建设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在政策上积极扶持教师住房建设。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省政府关于从城市住宅建设投资中提取2%,用于城市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的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减免,特殊情况确需减免的,必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审批。二是各级政府在财力安排上要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教师住房建设,并在安排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支出预算时,优先予以考虑。三是在教师住房建设选址、土地费用、建设配套费用等方面给予照顾,制定倾斜政策。这些政策同样适用于国家部委和省属学校。各级政府要继续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几个问题的通知》(辽政发〔1985〕166号文件)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重申学校基建免征征地费、动迁费以外一切费用的通知》(辽委办发〔1991〕18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城镇教师住房建设。
各市要将教师住房建设落实情况,于1995年7月份报省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1998]72号 【发布日期】1998-11-17 【生效日期】1998-11-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
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发〔1998〕72号1998年11月17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甘肃省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和省委第137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培育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精神,结合甘肃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甘肃实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到2000年,全省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
(二)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三)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结合甘肃省情制定方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平稳过渡,综合配套。
二、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四)全省1998年11月30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1998年12月1日起,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五)凡1998年12月1日以后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按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测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等7项因素和3%以下的利润构成的微利价只售不租。因特殊情况需要出租时,除供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外,执行成本租金。职工购房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工资收入、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和单位发放的住房补贴等。1998年11月30日前单位已开工建设,并于1999年12月31日前竣工交付使用的住房,既可按照《 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的规定向职工出售,亦可按本实施方案的规定由职工购买。
(六)发放住房补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无房职工和住房未达到控制标准下限的职工,均可发放住房补贴。住房面积已达到控制标准下限的职工不发放住房补贴。住房补贴按房价收入比(即当地一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之比)4倍以上的部分计算发放,边远市、县也可按不超过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格的60%部分由单位负担计发。住房补贴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单位现有的住房建设资金。住房补贴可一次性发放,但职工工龄应达到25年以上;也可在不低于20年的发放年限内,按月计发。住房补贴的计发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工资水平、工龄等因素确定。其中个人负担的比重,应不低于按《决定》规定的成本价购买的个人负担比重。住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兼顾新老政策衔接的原则制定,报经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
(七)制定城镇干部、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和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城镇干部、职工的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建筑面积:一般干部、职工60-70平方米,科级和中级职称知识分子70-90平方米,县(处)级和副教授级高级职称知识分子90-120平方米,地(厅)级和正教授级高级职称知识分子120-150平方米。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下降为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上限用于清房和对超标准租、购住房的计算。
(八)全面推行和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1998年全省住房公积金统一提高到个人、单位各按工资总额7%缴交,从1999年起,个人缴交比例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单位资助部分也可适当加大,对离退休职工也可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资助。确有困难的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交比例可适当降低,但到1999年底,职工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应不低于5%。要建立健全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使用率,继续按照“房改领导小组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
三、三、逐步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新体系
(九)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高、中低、最低收入家庭的划分,依据职工家庭收入、住房面积标准和住房价格等因素,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十)调整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加快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扶持政策,控制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促进居民购买住房。
(十一)廉租住房可以从腾空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廉租住房的租金实行政府定价。具体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十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承租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四、四、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
(十三)继续推进公房租金改革。全省公房租金1998年应提到平均每平方米1.3元至1.5元,到1999年再提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占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10%。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加快租金改革步伐。租金改革要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与提高职工工资和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相结合。租金提高后,对家庭确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对象和非在职的优抚对象等,各地可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减、免政策。
(十四)按照《甘肃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发〔1995〕25号)规定,继续稳步出售公有住房。现有公房出售,从1998年开始,原则上取消标准价。成本价要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相衔接。和上年相比,一般要高出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并适当降低一次付款折扣率和现住户折扣率。
(十五)公有住房出售时要保留足够公有住房供最低收入家庭廉价租赁。校园内不能分割及封闭管理的住房不能出售,教师公寓等周转房不得出售,具体办法按教育部、建设部有关规定执行。其它不宜出售的公有住房,按甘政发〔1995〕25号文件规定执行。
(十六)各地调整公房租金标准和公房出售价格,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
五、五、采取扶持政策,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十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模和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应在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并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
(十八)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要控制经济适用住房设计和建设标准,大力降低征地拆迁费用,理顺城市建设配套资金来源,控制开发建设利润,不收取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有偿使用费,停止征收商业网点配套费,不再无偿划拨经营性公建设施。
(十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用竞争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要严格限制工程环节的不合理转包,加强对开发建设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监控。
(二十)完善住宅小区的竣工验收制度,推行住房质量保证书制度、住房的设备及部件的质量赔偿制度和质量保险制度,提高住房工程质量。
(二十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注意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应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步伐,大力推广性能好、价格合理的新材料和住宅部件,逐步建立标准化、集约化、系列化的住宅部件、配件生产供应方式。
(二十二)继续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在单位现有土地上职工集资建房,应纳入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划,以成本价或微利价向职工出售,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
(二十三)各市、县要成立以组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中心,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推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顺利发展。
六、六、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二十四)鼓励标准价售房部分产权向全部产权过渡。1993年以来,按照国家房改政策,以标准价向职工和居民出售的公有住房,以政策引导和坚持购房者自愿的原则,鼓励购房者按成本价补交一定数额差价款后,由部分产权过渡到全部产权。
(二十五)加快已购公有住房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工作。各级政府要及时协调处理房屋所有权证发放中的有关问题,保证购房者尽快领到房屋所有权证。单位修建并在房改中向职工出售的公有住房,补办单位所有权证时,考虑到历史原因,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自建住房免收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有偿使用费;与开发公司联合修建住房,单位按协议所分住房免收。
(二十六)开展职工住房情况清查。从1998年第四季度起,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由房管和监察部门牵头,建设、财政、房改等部门参加的住房清查办公室,抽调足够人员,对城镇家庭住房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抽查,建立起个人住房档案。清查从每一个职工家庭有多少住房和每个单位的住房租、售给哪个职工两个方式进行。不进行清查,不建立个人住房档案的地方,不允许开放已购公有住房交易市场。为了搞好清查工作,顺利推进房改,凡多处占房,合计面积已超过本人住房控制标准上限的,其它住房应全部退出。在1998年12月31日前向单位主动报告。1999年3月31日前退出的,不追究责任;超过期限不报告、不退出的,要严肃查处。
(二十七)做好已购公有住房进入市场交易试点工作。在已购公有住房交易市场没有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各地选择县(市、区)进行试点,应按照《甘肃省房改房进入市场试点暂行办法》规定,报经省房改领导小组批准后,即可实施。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县(市、区)的调查、总结和指导,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省直副厅、地区(州、市)副处、县(市、区)正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在职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公司)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董事长、经理、厂长、党委书记)购买的公有住房,在当地交易市场开放两年内,未经批准不允许上市交易和出租。
七、七、发展住房金融,积极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
(二十八)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所有商业银行在所有城镇均可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取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期限。
(二十九)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内,优先发放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
(三十)完善住房产权抵押登记制度,发展住房贷款保险,防范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安全。
(三十一)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向,主要用于职工个人购买、建造、大修理自住住房贷款。
(三十二)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相结合的组合住房贷款业务。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和商业银行要简化手续,减少审批层次,提高服务效率。
八、八、加强住房物业管理,促进住房管理社会化
(三十三)加快改革现行的住房维修、管理体制,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政策,制定实施办法。(三十四)加强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建立住房共用部位、公共设施的专项维修资金。公房出售收入按照有关规定应留足维修资金,并健全业主对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机制。
(三十五)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管理服务收费,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管理经费的来源,减轻住户负担。物业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
九、九、加强领导,保证住房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三十六)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缜密组织,落到实处。各市、县要根据国务院《通知》和本实施方案,制定适合本地的具体实施办法,地级市和地区行署、州政府所在市、县实施办法报省人民政府,其它市、县实施办法报行署,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十七)要强化政府对住房制度改革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房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保证房改健康有序向前推进。凡涉及房改的政策调整,都要经过政府审议,未经批准,各部门不能自行发文。涉及售房政策等重大问题,都要经过省房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十八)加强住房制度改革的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城镇居民树立住房新观念,提高对房改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积极参与房改,把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向前推进。
(三十九)严肃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务院《通知》和本实施方案规定,继续实行无偿实物分配住房,低价出售公有住房,变相增加住房补贴,用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超标准出售、购买公有住房,公房私租牟取暴利等行为,各级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
(四十)各级人民政府、房改部门和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以及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和公有住房出售收入的缴交、归集、使用和管理,不得挪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
(四十一)本实施方案由省房改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四十二)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凡与本实施方案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实施方案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
2010年03月24日 15时56分66
主题分类: 土地房产
“城镇住房”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
成府发[2010]1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住房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精神,结合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公共住房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见》(成府发[2007]86号)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各项工作,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
二、扩大保障范围
(一)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
1.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对象的家庭年收入标准,原则上应按本地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确定。该标准由市、区(市)县每两年调整一次,并向社会公布。未达到前述标准的区(市)县,要在2010年6月底前调整到位。2010至2011中心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年收入2.2万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2.实行两种保障方式。实行租赁补贴与实物配租两种保障方式,由保障对象自愿选择。
3.提高租赁补贴标准。确保符合租赁补贴标准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中心城区2010至2011低保家庭租赁补贴标准由12元/平方米调整为14元/平方米;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标准分别由9元/平方米、8元/平方米、7元/平方米调整为11元/平方米、10元/平方米、9元/平方米。郊区(市)县要按照低保家庭全额补贴、低收入家庭部分补贴的原则,合理调整本地租赁补贴标准,在2010年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
4.完善租赁补贴形式。对暂未在市场上租赁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由其申请并通过审核后,减半计发租赁补贴,存放于个人账户,实行专户管理,用于申请人租、购住房。
5.探索“租售并举”保障方式。经市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具备条件的郊区(市)县可进行廉租住房出售试点,允许保障对象自愿购买所承租的廉租住房。廉租住房出售回收的资金,应全部用于廉租住房保障投入。
6.明确建设任务目标。2010至2012年全市按分别确保建成廉租住房4036套、10708套、3324套。
(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制度。
1.提高保障标准。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对象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对象家庭年收入标准与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每两年调整一次,并向社会公布。中心城区2010至2011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2.探索“租转售”保障方式。组织安排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用于符合申购条件、暂无力购买的住房困难家庭申请租赁居住。租赁人承租满两年后可按规定的出售价格和方式申请购买。
3.试点货币化补贴保障方式。在成都高新区范围内,试点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保障方式。符合申购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可向成都高新区住房保障部门申请货币化补贴,用于购买普通商品住房。
4.实施原则和建设目标。经济适用住房按照“面向社会、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的原则组织建设。符合条件的申购家庭,自确认购房资格之日起,应于24个月内向其交付经济适用住房。2010至2012年中心城区按分别确保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879套、1246套、3000套。各郊区(市)县应根据普查和群众申购情况,确定2010至2012年建设任务目标,并在2010年5月1日前在当地公布。
(三)在中心城区建设限价商品住房。
1.保障范围。限价商品住房用于解决家庭年收入低于7万元(单身居民年收入低于3.5万元),不属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且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10年中心城区新建4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住房。
2.申购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家庭或个人可申购一套限价商品住房:
(1)具有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正式城镇户口的无房家庭或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6平方米的家庭;
(2)具有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正式城镇户口,年满35周岁,无自有住房的单身居民;
(3)连续在本市缴纳3年以上综合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已婚或年满35周岁的单身无自有住房的本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4)夫妻双方在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工作,两人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以上综合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无自有住房的外来从业人员家庭。
3.价格和面积。限价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原则上按照比同等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市场价格低15%—20%的标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3人及以上家庭购买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2人家庭购买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单身居民购买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
4.申购办法。限价商品住房申购实行申请、审查、公示、轮候制度。申购人提出申请,市、区房产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分别审查住房情况和收入情况,在申购人所在社区、街道和公共媒体上公示10日后批准。
(四)推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
1.建设大学毕业生租赁公寓。在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由所在区(市)县政府或管委会组织建设大学毕业生租赁公寓,以解决其创业初期住房困难。在上述区域工作,且毕业未满3年、年收入3.5万元以下的单身无房大学毕业生可申请租赁。大学毕业生租赁公寓按单身公寓标准建设,土地按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建成后办理新建房屋初始登记,不办理分户产权。
2.建设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集体宿舍和集体公寓。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企业,支持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土地配建集体宿舍,用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在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及第三产业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其他区域,可由所在区(市)县政府或管委会组织,集中建设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集体公寓,由用工企业租赁。集体公寓建设用地按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体宿舍和集体公寓建成后办理新建房屋初始登记,不办理分户产权。
3.合理确定租金标准,严格租赁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租金标准根据保障对象的类别及收入情况分层次确定,原则上比市场租金低10%—40%。公共租赁住房实行申请、审查、轮候制度,严格对租赁协议和租赁行为进行监管。
(五)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配套措施。各区(市)县要根据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确保按期开工建设。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套数、回购价格或收回条件等规定,要在土地划拨文件或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要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并同步实施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三、加快棚户区改造
(一)改造范围和任务。
1.改造范围。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土地上房屋结构简陋、无独立厨房和厕所、基础设施不配套、破损率高,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较为集中,群众改造愿望强烈,集中成片达50户以上的人口密集居住区。
2.改造任务。2010至2012年,全市基本完成12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其中,2010年中心城区完成10万平方米,郊区(市)县完成46万平方米。
(二)实施责任主体。
1.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要将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五城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意见》(成办发[2008]7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09]74号)的要求,确定改造项目,制定安置补偿方案。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推进改造。
2.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国有工矿棚户区由企业自行实施改造。有条件整合相邻地块实施成片改造的,可由业主出资,所在区(市)县组织实施。要充分调动群众改造积极性,棚户区居民应合理承担部分安置住房建设资金。
(三)支持政策。
1.用地政策。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所得土地收益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按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棚户区改造项目调整提高容积率的,免收增加面积部分应缴纳的土地出让价款。
2.财政金融政策。市、区(市)县可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
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优先提供贷款,并在信贷规模上给予支持。
3.税费政策。棚户区改造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
4.住房保障政策。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可享受廉租住房中央预算类投资补助政策。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结余部分,可用于购买或新建廉租住房,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军烈属、残疾和孤寡等人员,按规定优先给予保障。对无力购买最小户型的居民,可允许购买部分面积产权,其余部分面积保留公有产权并由其租赁居住,待其具备购买能力后自愿申请购买。
(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各区(市)县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棚户区改造。
四、完善管理机制
(一)严格住房保障准入审查。要健全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和住房审查机制,做到规范操作、公开透明、方便申请、及时保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受理申请,核实申请家庭的人口、住房状况、家庭收入等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公示后,将初审情况送所在区(市)县民政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负责收入核定工作,房产管理部门负责住房审查工作并汇总各部门审查意见,确认申请人保障资格,并向社会再次公示。住房保障资格有效期为1年,房产管理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时对保障对象进行复查。
(二)严格住房保障退出机制。房产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要采取实时监控、入户调查、季度抽查、复查等方式加强监管,并通过设置举报投诉中心等方式强化社会监督。对收入、住房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停止或调整保障;对已享受住房保障政策,违规使用保障性住房的,房产管理部门要责令其退回租赁补贴、依法收回住房或责令其按市场价补缴房款;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违规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房产管理部门要责令其退回租赁补贴、保障性住房或按市场价补缴房款,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责任。
(三)探索廉租住房市场化管理方式。有条件的区(市)县可委托物业管理企业对集中成片的廉租住房进行市场化管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按照市场租金缴纳房租,享受相应租赁补贴。廉租住房租金收入纳入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管理。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房源收储机制。市住房保障机构要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采购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使用中央补助资金采购廉租住房的,必须按规定使用;采购在建廉租住房的,须保证中央补助资金全部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
(五)严格保障性住房管理。承租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个人)不得将所承租的保障性住房转借、转租或改变用途。限价商品住房自购买合同备案之日起未满5年不得上市交易,不得用于出租经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自购买合同备案之日起未满5年不得上市交易,未取得完全产权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成都市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房管局,具体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日常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相应配套政策,加强指导协调。
(二)明确责任主体。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保障对象的资格审查、动态管理、日常监督,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等具体工作,并在2010年6月底前建立相应住房保障机构,明确房管、民政、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责任,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并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体系的服务事项。
(三)强化监督管理。市房产管理部门要会同市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监管办法,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资金筹集、使用、核算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要严格按照相关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加强目标管理。全市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纳入市政府专项目标管理。各区(市)县应分别于每年7月20日和次年1月20日前,将半年工作进展和计划完成情况报送市房产管理部门。市政府目督办要会同市房管、监察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实施进度滞后、任务未完成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按规定追究责任。
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按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附件:成都市2010至2012年廉租住房建设汇总表(略)
二○一○年三月四日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国发[1998]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三)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地方分别决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平稳过渡,综合配套。
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四)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具体时间、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及有的地方由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转化的住房补贴等。
(五)全面推行和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到1999年底,职工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应不低于5%,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要建立健全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继续按照“房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
(六)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积人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住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七)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住房供应政策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八)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加快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施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利润控制在3%以下。要采取有效措施,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降低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切实降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促进居民购买住房。
(九)廉租住房可以从腾退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廉租住房的租金实行政府定价。具体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十)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承租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四、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十一)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以下简称《决定》)规定,继续推进租金改革。租金改革要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与提高职工工资相结合。租金提高后,对家庭确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对象和非在职的优抚对象等,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免政策。
(十二)按照《决定》规定,进一步搞好现有公有住房出售工作,规范出售价格。从1998年下半年起,出售现有公有住房,原则上实行成本价,并与经济适用住房房价相衔接。要保留足够的公有住房供最低收入家庭廉价租赁。
校园内不能分割及封闭管理的住房不能出售,教师公寓等周转用房不得出售。具体办法按教育部、建设部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要在对城镇职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认真普查,清查和纠正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个人住房档案,制定办法,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稳步开放已购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交易市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实行准入制度,具体办法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五、采取扶持政策,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十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在建设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并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
(十五)各地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要控制经济适用住房设计和建设标准,大力降低征地拆迁费用,理顺城市建设配套资金来源,控制开发建设利润。停止征收商业网点建设费,不再无偿划拨经营性公建设施。
(十六)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应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用竞争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要严格限制工程环节的不合理转包,加强对开发建设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监控。
(十七)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多渠道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十八)完善住宅小区的竣工验收制度,推行住房质量保证书制度、住房和设备及部件的质量赔偿制度和质量保险制度,提高住房工程质量。
(十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注重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应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步伐,大力推广性能好、价格合理的新材料和住宅部件,逐步建立标准化、集约化、系列化的住宅部件、配件生产供应方式。
六、发展住房金融
(二十)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所有商业银行在所有城镇均可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取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期限。
(二十一)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内,优先发放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
(二十二)完善住房产权抵押登记制度,发展住房贷款保险,防范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安全。
(二十三)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向,主要用于职工个人购买、建造、大修理自住住房贷款。
(二十四)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相结合的组合住房贷款业务。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和商业银行要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七、加强住房物业管理
(二十五)加快改革现行的住房维修、管理体制,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
(二十六)加强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建立住房共用部位、设备和小区公共设施专项维修资金,并健全业主对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制度。
(二十七)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向用户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不得只收费不服务或多收费少服务,切实减轻住房负担。
物业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
八、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十八)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各地可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通知要求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十九)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城镇居民住房观念,保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十)严肃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决定》和本通知精神,继续实行无偿实物分配住房,低价出售公有住房,变相增加住房补贴,用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超标出售、购买公有住房,公房私租牟取暴利等行为,各级监察部门要认真查处,从严处理。国务院责成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通知的贯彻执行情况。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原有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凡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八年七月三日
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1998年07月03日实施日期:1998年07月03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建设发展的通知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建设发展,将住宅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有关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标和原则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把住宅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新房实行新体制为重点,通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积极发展住房金融,培育、规范和放开住房交易,努力提高住房质量,强化物业管理,进一步加快我省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到下世纪初,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符合我省省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带动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充分考虑我省财政和单位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积极稳妥,综合配套,平稳过渡,逐步深化。
二、尽快建立起新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根据职工家庭不同的收入水平,确定相应的住房供应办法,即:最低收入家 庭租住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
(一)合理划分职工家庭收入线。职工家庭收入线依据职工家庭工资、住房面积标准、住房价格和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下同)等因素测定。近期内,我省职工家庭收入线可按以下房价收入比测定:中低收入家庭为4∶1以上,最低收入家庭可按各市、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测定,其他收入高的家庭为4∶1以下(不含4∶1)。职工家庭收入线的具体划分标准,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每年公布一次。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暂以县以上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乘以2计算,条件成熟时再逐步过渡到以职工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计算。
(二)根据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确定相应住房供应办法。
1、商品住房(包括别墅、高档公寓和开发利润在3%以上的商品住房)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建设和销售,主要向市、县收入高和较高的家庭出售或出租。2、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利润控制在3%以内的商品住房),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并制定和落实在计划、拆迁、税费、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经济适用住房向市、县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 房的设计标准和户平建筑面积应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以内;其价格构成包括住房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1--3%的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七项成本因素加3%以下的控制利润。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任何部门和单位不 得以任何理由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因素,擅自提高住房价格。
3、廉租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住房),主要从腾空的现有公房中解决,也可由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房地产管理部门组织兴建。廉租住房的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各市、县人民政府应采取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给予开发单位开发性补偿和允许在10%以下的腾空公房中收取市场租金予以补贴等措施,扶持廉租住房的建设。廉租住房的租金实行政府定价,向市、县最低收入家庭出租。当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时,承租
人应迁出廉租住房或按成本租金、市场租金计租。新建的廉租住房应严格控制设计标准,每户平均建设面积不得超过6 0平方米。要严格控制廉租住房的建设成本,其成本由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1%的管理费、贷款利息等因素构成。
(三)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租住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和审批制度,具体办法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县级以上房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房改办)和房管部门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尽快进行职工家庭住房普查,并建立职工家庭住房档案。
三、以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截至1998年12月31日止,全省城镇一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住房货币分配包括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等。各市、县按房价收入比实行不同的住房货币分配形式。
(一)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的市、县,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住房补贴。
1、住房补贴的发放范围和对象。在党政机关和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夫妇双方均未参加过房改购房(含安居房、广厦房和解危解困房,下同)或集资建房,以及虽参加了房改购买或集资建房,但住房面积未达到其控制标准的职工,可发放住房补贴;住房面积已达到面积控制标准的,不发放住房补贴。
2、住房补贴的发放标准。住房补贴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当地财务状况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发放标准。发放标准和额度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格、职工住房面积控制(补贴)标准、职工工资水平、工龄等因素,每两年测定一次,并经各市地州人民政府(行署)审核,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
3、住房补贴的负担方式。住房补贴应由职工所在单位负担,双职工家庭由夫妇双方所在单位分别负担。
4、住房补贴的资金来源。主要从财政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单位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和单位自有资金中划转解决,具体划转办法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各级财政部门和各单位要在保持原有住房资金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做好原有住房建设资金的核定划转工作,确保住房制度改革新政策的顺利启动和稳定实施。
5、住房补贴的支取。住房补贴只限于职工家庭购买住房时支用。各市、县可结合划转用于住房补贴的资金状况,采取一次性补贴或按月补贴等发放方式,原则上同级党政机关和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应采取一种发放方式。
6、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补贴后,职工购房资金的来源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及住房补贴等。
(二)房价收入比在4倍及4倍以下的市、县职工工资与当地房价之比已达到相对合理的水平,不发放住房补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住房应直接进入新的住房供应体系。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对其中未参加过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的职工,可适当提高单位为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但单位缴交率最高不得超过11%(测算办法由省房改办另行公布)。对参加了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但住房面积未达到控制标准的职工,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的提高幅度,由县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述原则确定。
(三)企业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坚持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根据
本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劳动工资分配方式以及所处地区的房价收入比,确定不同的住房货币分配形式。
1、新建企业,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在企业建立之初就应一步到位,直接进入新体制;工资水平较高,用职工家庭工资收入的4--5倍在当地可购买一套商品房的企业,视同工资中已含有住房补贴,不再发放住房补贴,但仍要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有一定的住房建设资金,可采取新职工实行按月补贴,老职工一次性补贴的方式;效益一般或效益不稳定的企业,采取能补多少就补多少,特困企业或濒临破产企业可暂不实行房改,职工家庭收入水平在市、县最低收入线的,其住房供应与当地廉租住房并轨。
2、凡实行住房补贴的企业,个人负担不得低于40%;住房补贴的资金主要从企业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和自有资金中划转解决。
3、企业的住房控制面积可不完全套用党政机关的标准执行,由企业根据经济效益自行掌握一个幅度。效益差的,面积可以小一点;效益好的,面积可以大一点。但一般不得超过省委、省政府规定的住房控制面积上限125平方米。
(四)省房改办根据上述精神并结合我省实际,尽快拟定《四川省职工住房补贴试行办法》,报省政府批准后下发并指导各地实施。
四、做好与原有房改政策的衔接工作,实现房改政策的平稳过渡 各地要围绕国家和省政府住房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本着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和“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配套、平稳过渡,加 快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进程。
(一)继续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到1999年底,职工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应不低于5%,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要进一步提高归集率,在2000年内原则上省辖地级市和地区所在地的住房公积金归集率应达到90 %以上,其他县(市)达到80%以上。今后,的住房公积金归集目标任务由 省人民政府下达各地,纳入各地政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住房公积金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23号中关于“房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和规定进行管理。凡尚未建立和完善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和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系统的市、县,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增 强透明度,不断完善财政、审计及个人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制度。要在提高住房公积金归集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公积金的使用率原则应达到归集总额的60%以上。
(二)继续推进现有公房的租金改革,加大以成本价出售公有住房的力度。各单位现有公房应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和《四川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川府发[1995]180号)的规定,推行租金改革和加快出售。到2000年,公有住房租金原则上要达到占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10%,有条件的市、县可适当提高。已实行住房补贴的职工家庭租赁现有公房,要实行市场租金。房租支出超过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15%的部分,可用住房公积金支付。对特困企业,经批准,公有住房提租幅 度可适当减小,确有困难的可暂缓提租。在保留足够的公有住房供最低收入家庭廉价租赁后,要对其他腾空旧住房继续推行缴纳租赁保证金、实行新租的制度。对家庭确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和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对象、非在职工优抚对象及执 行市、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其房租应实行减、缓、免的政策,并逐步与廉租房租金并轨,具体办法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其中,对老红军、离休干部和生活有困难的全国劳模的减免政策,继续按川府发[1995]18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凡应按房改政策出售现有公房而至今尚未出售的单位,要继续按照国发[ 1998]23号和川府发[19
95]180号文件的规定,尽快实施以省政府 批准的成本价出售现有公房。原则上2000年内要出售完毕,1999年12月 31日起要停止一次付款折扣优惠,2000年后房改成本价要逐步与经济适用房 价格并轨。
(三)加快部分产权向完全产权转换的步伐。在2000年内,职工已购部分 产权住房原则上均应转换为完全产权。在1999年底前转换产权的可按本房 改成本价计价补足房款,在1999年以后转换产权的应按届时的经济适用住房价 格计价补足房款。职工已购住房部分产权未转换为完全产权的,不得上市交易;在发生继承时应按届时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计价补足房款(含公摊面积),转换为完 全产权后,方可继承。各单位应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职工完善产权。房改房面积按实际勘丈面积计算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公摊面积可不计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但在上市交易时,应计入销售面积。凡公摊面积已计入房改购房面积的,交易时可实行税费优惠,未计入的,按规定税费征收(具体办法另定)。
(四)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当地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规定日期前已开工,将于1999年底之前竣工交付使用的住房,各地可允许各单位既可按原有的房改政策规定的办法向职工出售,也可以按照各地依据本通知制定的新规定由职工购买。现由各级政府组织并已列入计划在建的统建房、安居房、广厦房和解危解困房,应在1999年内逐步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从1998年10月1日起,各级计划、建设、规划、土地、房改等部门一律不再办理党政机关和由财政拨款的 事业单位新建住房的有关手续;各级财政部门一律不再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拨款 新建、购买住房;党政机关和实行了住房补贴的企事业单位一律不再集资建房。
(五)为实现房改政策的平稳过渡,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的市、县实行住房补贴时,对职工家庭中夫妇一方单位发放补贴确有困难的,经双方单位协商同意并报县级以上房改办批准,在不突破夫妇双方应得住房补贴总额的前提下,2000 年内可采取单方全额负担或不对等负担的方式。
(六)要妥善处理两处以上超标准购占房改房的问题。凡两处以上超标准购占房改房的,均应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纠正党政机关干部 违反规定建房住房等问题的实施办法》(川委办[1996]58号)和“夫妇双 方只能购买一处现住公房和只能享受一次优惠购房”的规定,原则上应退出多购占 住房。对因区划调整等原因退出确有困难的,暂可一处购买一处租住,但在2000年内必须过渡到按成本租金交纳房租。超标准两处以上购占或一处购买一处租赁的房改房不得上市进行交易、继承和转租。
(七)要继续作好集资建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多渠道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暂未实行住房补贴和单位为职工提高公积金缴交率确有困难的企事业单位应继续组织好集资建房。集资建房应符合市、县总体规划,立足于利用在已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单位自有的土地上进行,原则上不再新征土地。对参加集资建房的职工,单位应给予适当优惠,但职工个人的实际支出不得低于当地住房分配货币化后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负担比例;确有困难的单位,也可采取用未计入成本部分的土地费用作为对职工提供的住房优惠。对集资建房项目,各级计划、建设、税务、土地和房改等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五、调整投资结构,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一)切实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的计划管理。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建设计划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建设计划和投资计划由省计委会同省建委、省国土局编制下达,由建设部门组织实施。住房建设项目立项,必须具备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省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房管部门要会同各级计委切实组织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工作,保证计划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改革城市住房建设体制,努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市、县住房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新体制,以小区建设为主,尽量减少零星、分散建设,着力改变目前住房建设不配套的状况。要通过提高住宅建设的综合开发率,提高公用设施的配套水平和规划设计水平,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质量和生活质量。
(三)理顺价格体系,建立经济适用住房的最高限价制度。省物价局、省建委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根据本通知规定的原则制定《四川省经济适用住房价 格管理办法》,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管理有章可循。
六、培育、规范和放开住房交易市场,盘活存量,促进增量 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规范和放开住房交易市场。放开住房交易市场的审批权限在省人民政府。各地均应按“先规范、先试点、后放开”的原则,在建立职工家庭住房档案,清理、纠正违规住房和建立住房准入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取消房改房上市交易的时间限制。有条件的市、县还可以开放公房转租市场,允许公有住房使用权的转让。职工所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可实行综合税率和纳税保证金制度。各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切实简化交易手续和办事程序,为职工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目前空置房较多的城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降低空置率,减少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提高商品住房的配套水平,广泛促销,以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措施,疏通流通渠道,促进住房消费。
七、加快发展住房金融,积极支持个人住房消费,支撑住房建设发展
(一)住房金融应从支持单位建房为主,逐步转为以支持个人住房消费为主,加快发展面向个人的住房信贷业务。各商业银行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银发[1998]190号)的规定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的有关规定,尽快出台个人购买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贷款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主动协调有关商业银行,尽快出台利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向职工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或组合贷款的办法,支持职工购房;各市、县安 排用于职工个人住房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应不低于当年使用计划的80%。
(二)各商业银行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银发[1998]169号)的要求,扩大住房贷款发放范围,调整住房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撑住房建设发展。
八、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加快现行住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为适应住房新体制的建立,要加快住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目前以国家统管、单位自管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转为以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要抓紧制定物业管理办法,加强市、县住宅小区、非小区住宅和公有住房售后的物业管理;对住房售后的维修管
理,要建立房屋共用部位、设备和公有设施的专项维修基金,并健全业主对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使用的 监督制度。各地要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和服 务收费;要多渠道解决管理经费来源,减轻住房负担;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九、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一)为加快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省政府已调整和加强了省房改领导小组力量,办公室设在省建委。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现有的房改领导小组(房委会),健全房改工作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保证 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省房改办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通知抓紧制定《四川省职工住房补贴试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房改,1998年底前,首先在成都、绵阳、德阳和省级机关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从1999年开始在全省逐步推开。各地和省级机关都应在认真调查、测算的基础上,按照本通知的规定,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深化房改的具体方案,并连同有关配套文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应积极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实施房改新政策。各市、地、州、县实施方案公布时,要同步出台直属机关住房货币分配的实施办法。有条件的企业和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经营机制转换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实行住房货币分配,把住房开发、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服务等社会职能分离出去。
(四)切实加强房改政策的宣传培训工作。要把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工作,切实转变职工和群众的住房观念,保证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五)要严肃房改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和省政府统一政策,继续实行无偿实物分配住房,低价出售公有住房,少算面积、降低等级出售公有住房,用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超标准出售、购买公有住房,突破住房补贴面积规定标准、变相增加补贴,拒不将公有住房出售收入上交住房资金管理机构而挪作他用,以及公房私租牟取暴利、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各级监察部门要认真查处,从严处理,情节严重的,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原有的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和规定,凡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可参照本通知制定当地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