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

时间:2019-05-15 00: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

第一篇: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

护地绿色韭菜病虫防治问答

一、保护地绿色韭菜农业措施有几项?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2、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枝病叶,减少病源。

3、冬春灌水。在冬季土壤结冻前,春季化冻后进行冬灌、春灌,可以降低韭蛆的羽化率和卵孵化率,消灭部分幼虫。

4、扒土晒根。韭菜生长期或设施韭菜扣棚前扒开土壤晒根,可以降低韭蛆的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并能消灭部分幼虫。

二、保护地绿色韭菜物理措施有几项?

1、温汤浸种:韭菜播种前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可杀死或洗去种子上潜伏的病菌虫瘿,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病虫害,而且无污染。

2、灯光诱杀成虫。利用韭蛆成虫的趋光性,在棚室内放一盏普通日光灯,下放一盆水,诱杀成虫。

3、糖醋液诱杀成虫。

4、黄板诱杀:每亩设置黄板25块,略高出韭菜高度。诱杀韭蛆成虫

5、设置防虫网: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应设置防虫网,防虫网密度40-60目。防止韭蛆成虫、斑潜蝇传入。

三、糠醋液如何配制?

按糖、醋、酒。水3:3:1:10的比例加入10倍液的90%敌百虫配制成混合液,分装在碗中;每亩放置8~10个、5~7天更换1次,隔日加醋1次。

四、如何制作黄板?

用柠檬黄色万通板(或塑料板)、或木板漆柠檬黄色油漆,面积约0cm×30cm,板两面均匀涂上一层粘虫胶(如无粘虫胶可用粘鼠胶代替)。简单制作,将木版、塑料板或硬纸箱板等材料涂成黄色后,再涂一层黄油或机油即可;

五、韭菜灰霉病主要发生规律是什么?怎样防治?

症状:为害叶片。病害由叶尖向下发展,引起上半部甚至整叶干枯。发病初期在叶正面或背面散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椭圆形至梭形,大小2~7mm。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稀疏的灰褐色霉层。后期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死上半叶或全叶腐烂,形成“V”字形病斑。

发病规律:病菌随气流、雨水、浇水传播,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药剂防治:可用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初发时喷药,间隔5-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六、韭菜疫病的主要症状和发生规律是什么?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初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斑,边缘浅绿色,迅速扩展至半个或整个叶片萎垂,湿度高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霉状物。花茎染病,也呈水渍状腐烂,灰绿至暗绿色,终致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高温高湿宜发病。发病适温25-32℃,相对湿度高于95%或有水滴存在。

目前没有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

七、防治韭菜钻心虫什么药剂效果好? 韭菜钻心虫,是鳞翅目菜蛾科葱须鳞蛾的幼虫。

防治方法:对韭田定期进行虫情调查,掌握葱须鳞蛾产卵高峰期至幼虫二龄期,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八、韭蛆怎样防治?

1、韭蛆发生严重地块实行2年以上轮作。

2、加强田间管理:首先应少施禽畜粪和未腐熟的有机肥,而多施草木灰等肥料。其次,勤松土,即铲出韭菜根部周围的表土,晒根晒土,降低韭菜根部及周围的湿度,经5-6d可干死幼虫。

3、生物防治:目前多提倡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等,因此在防治韭蛆时可用0.2%苦参碱5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韭蛆,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平方米0.8~1.2克,或1%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25克,加适量水混入塑料桶(盆),在畦口处缓缓注入灌溉水中,随水注入韭菜根部;或种植后对生长期较长的发病蔬菜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滴灌根,每株灌药0.25升。

九、葱潜叶蝇如何危害韭菜及防治?

葱斑潜蝇又叫葱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蛀食叶片的叶肉组织,呈曲线状或乱麻状隧道,破坏叶片的绿色组织。

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叶和残株。在韭菜生长期,发现有被幼虫蛀食的叶片,应带出田外深埋;韭菜收获后,清理残株落叶,沤肥或烧毁,可减少虫源,并深翻土壤,冬季冻死越冬蛹。

2、用1.8%虫螨克乳油,每亩10ml,稀释3000倍,每15-20天 喷一次,具有较好的效果。

十、韭菜细菌性软腐病如何发生与防治?

韭菜细菌性软腐病发病症状可为害韭菜叶片、叶鞘、鳞茎和须根。初期叶鞘首先受害,呈水渍状软腐,有黏液溢出,腥臭味,湿度大时也不长霉层,腐烂由外向内发展。须根、鳞茎受害后呈黑褐色,有臭味,有时发现病部有韭蛆。叶片受害,会出现地上的新老叶片同时干尖变黄,斑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最后整株连片死亡。

发病条件该病属细菌性病害,一般由于湿度大或遭受冻害而引起,主要在冬季保护地栽培过程中发生。其再传染主要由收割韭菜的刀具传播,也随雨水或灌溉传播。棚内湿度大时,发病较重,有韭蛆危害时,病害加重,重茬地由于病菌量大,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在防治韭蛆的前提下,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链霉素2500倍液灌根防治。

第二篇: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四、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一)、2013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控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决算报告。

(二)、贵州省财政厅、农委(黔财农[2013]47号)文件下达我县2013年中央财政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70万元项目。

1、松桃县2013年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7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

2、松桃县2013年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项目总结。

(三)、贵州省财政厅、农委(黔财农[2013]169号)文件下达我县2013年灾后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20万元项目。

1、松桃县2013年灾后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2、松桃县2013年灾后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项目总结。

(四)、贵州省财政厅、农委(黔财农[2013]43号)文件下达我县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资金5—9万元项目。

1、松桃县2013年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资金5—9万元项目实施方案。

2、松桃县2013年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资金5—9万元项目总结。

第三篇:农作物病虫防治总结

创先争优促业绩 示范推广求实效

2010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总结

2010年我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我站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决为植保科学发展创先进,为服务“三农”争先锋。为此,我站党组织对党员履行职责进行评议,要求明岗责、创佳绩、争先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党员真正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杠杆和引擎。在“争创”活动中,各位党员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具体情况向党组织作了郑重承诺。我站党组织领导要求各位党员要将承诺书的每一字句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先创优,带动全站上下一致向上,全面推进我市植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向日葵螟与番茄晚疫病成为影响我市向日葵和番茄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生产风险,暴发年份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局地绝收的现象。对此,我站谨慎对待,严加防控。2010年,我站组织协调全市植保系统自觉响应“争优创优”活动,依托所承担的农综开发植保科技项目,大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示范园区建设,集中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无害化”综防措施,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共建“番茄早晚疫病、向日葵螟”防治示范片20个,示范面积 8020亩,辐射面积37.3万亩,向日葵示范区和辐射区共增加产量

10934吨,增加效益 6998万元;番茄示范区和辐射区增加产量 3.33万吨,增加效益1334.3万元。

向日葵病螟防治采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杜绝高残毒农药的使用,保证园区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调节播期,在适播期内晚播,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二是调节株行距,控制密度,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三是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在田外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菌数量,避免二次感染;四是在园区内安装200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30-50亩;五是针对向日葵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降低雌雄交尾量,减少幼虫的出生数量,减轻危害。

晚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展示行动,以加快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为基础,并结合进行消灭中心病株、无公害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措施的集成创新和协调使用。目标是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培育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安全防控水平。

以此“一病一虫”为主,我站针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重点示范,加强培训,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示范推广农业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及高效低毒新农药、新型药械等植保新技术,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每个示范片均派驻植保员蹲点指导和调研,各示范片均举办了不少于2次科技培训班,同时开展以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现场会、报纸、广播、专家咨询热线、手机短信为主要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2010年我站通过电视讲座、专访、现场会等形式开展植保知识、技术培训24期(次),培训技术骨干2.5万人次,接受农民咨询8.3万人次。

同时,为深入推广绿色综防措施,进一步做好我市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2010年7-8月,我站针对各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奔赴各地第一时间将累计价值为42万多元的植保药械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在发放现场或村组院落、田间地头为农民详细讲解、指导药械应用方法及相关技术知识,由此通过物资发送带动植保科技普及,有效地保障了病虫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站逐步建立、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形成了分布全市的病虫害测报网络。2010年我站继续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测报设施,更新测报手段,强化测报队伍,提升测报水平,准确监测病虫害,及时指导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我站建立了以村组为单位的查病和发布病情的档案,并在全市范围确定了1200名农情信息员,从而有效保障了病虫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我站多措并举,以信息宣传促进植保工作,充分通过巴彦淖尔日报/晚报、各旗县区党报党刊、全市各级电视台、有线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手机信息平台,适时发布病虫预报、发生动态、防治技术、植保药械等信息。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481期,制作植保技术专题片15个,给农民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防治技术手册500多本。发布手机信息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农业工作者与生产者了解更多的植保知识和病虫信息,更好地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也为主管农业工作的各级领导,在推动病虫防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总之,2010年我站以“争创”活动为契机,以示范推广为先导,以科技培训为抓手,以物资发送为助力,以监测预警为基础,以媒介宣传为渠道,大力加强“公共植保”的行为升级,为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篇: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分析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的水稻病虫害病发概率成上升趋势,所以需要在重视水稻病虫防治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方案,本文将具体分析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病虫;技术措施;防治方案

中图分类号:S4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21

目前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方案制定过程之中,需要结合其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明确防控目标,从而通过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物理防控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于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保护,下文将具体探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这一课题,希望能够为目前水稻种植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水稻病虫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现状

我国今年的水稻病虫害整体呈多发、重病、频发的趋势,并且仍然有持续发展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水稻生产安全,其中主要的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主要的虫害有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杆潜蝇等,这些病虫害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水稻的种植质量以及种植产量,所以需要在明确其病虫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病虫害的处理与解决。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与技术措施分析

2.1 明确防控任务与防控目标

事实上防控目标与防控任务的制定应该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防控目标的选择,很多的水稻田都被纳入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范围之内,所以其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应该远远大于个人技术应用防控范围内,一个省的面积大约可以达到120万hm2,以湖南省为例,其主要的防治任务就是二化螟和大螟533.33万hm2、纹枯病493.33万hm2、稻瘟病100万hm2,稻曲病86.67万hm2等。只有从根本上明确了防控任务与防控目标,才能够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以及技术措施的分析奠定相应的基础[1]。

2.2 细化防控技术与防控手段

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过程之中,需要细化防控技术,综合使用防控手段,从而实现重大病虫害的可持续化治理,并且有效提升水稻的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保障水稻的生态安全,所以为了体现环保与对于生态的保护,在防控技术的选择上,尽量选取绿色无污染的防治办法以及非化学的防治手段。

从非药剂的预防手段上来看,可以使用品种选择技术、农业及土地管理技术、生态控制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等,实现对于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控。以生态控制为例,往往可以使用生态工程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一些禾本科杂草能够实现对于病虫害田地的被淹,加大蜘蛛、寄生蜂等生存空间的保护[2],并且还可以种植诱集植物,来减少其害虫种群的实际基数。这些生态控制措施能够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来实现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在保护水稻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安全。另外性信息素诱杀则是通过施用性诱剂来实现对于害虫交配的干扰,从而在根本上控制害虫数量,降低害虫的繁殖基数。

物理防治也是较好的非化学的防治手段,通过物理阻隔进行育秧,并且使用防虫网以及无纺布等实现对于水稻的覆盖,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毒的传播,并且对于稻飞虱也有较强的阻隔作用[3]。

如果一定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遵循指导建议,选择适合本地的友好型药剂,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这样会对生态造成损伤。以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步骤为例,这需要考量其害虫的基本数量,如果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并且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可以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进行施用。所以需要针对稻田种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品种。

2.3 加强农业监测与农业技术推广

同样有关部门也需要针对水稻种植加强检测活动,实时关注病虫的测报,根据实际地区情况,实时进行样本收集与监测,这样能够及时掌握农业的种植状况以及虫害情况,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实现对于稻田的处理与防治。同时建立紧急补救?A案,对于发病的水稻如果无法及时处理,就要及时进行病株的剔除,从而在宏观的角度上实现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4]。结语

目前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以及技术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充分明确防治任务、防治目标的基础之上,丰富防治技术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稻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利用化学手段、物理手段、生态控制手段等多种方法,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我国的水稻的种植产量提升与种植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帮军.郎溪县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OL].现代农业科技,2017(19):113-114.[2]王伟宏.优质稻米南粳505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OL].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0-21.[3]蒋胜军.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中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实践浅述[J].南方农业,2015,9(21):16-17.[4]李佳.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OL].河南农业,2017(11):1.

第五篇:食用菌无害病虫防治新技术

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

顾名思义,“无害化”即指的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无论栽培户是采取的积极预防的用药体制,还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消极的用药剂治疗,其生产的产品——食用菌的食用部分,对消费者都必须是绝对安全的、无害的。简言之,我们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将被严格禁止上市。

除此之外“无害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栽培户对病虫害防治时所使用的药剂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食用菌生产本身所带来的副作用——即所用药剂不能妨碍和伤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下面我和大家将逐一探讨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方面的新课题、新技术。在此,我首先要求大家在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上要适度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何谓转变观念,就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对于病虫的防治,必须始终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至于“更新思路”则是指依据各类食用菌对营养要素,环境条件、管控措施的最佳要求,来组织各类食用菌的生产,并把其视为食用菌病虫防治的关键一环,唯如此,方能提高食用菌本身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同时要积极努力创造一切最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各种条件,尽最大可能营造不适于各类病虫害发生、传播的环境。这也是我今天主讲的《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不外乎农业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而要做到在病虫防治时的“无害化”则多采用生物防治法。当然,若有必要二法亦可综合运用。那么,什么是农业防治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一旦发现病虫害侵袭,就用传统化学农药喷治,它的缺点是:很多传统农药品种的毒性等级高。一般是巨毒,如呋喃丹、亦或高毒如水胺硫磷,或者中等毒,如敌敌畏等,以上传统农药不仅不适于绿色食品——食用菌的生产,有的品种还会对食用菌的子实体产生明显的药害,如敌敌畏。

而生物防治法则不同,它在选用防治药剂时,大多选用低毒或微毒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而生物农药要么是用某类微生物发酵培养后的代谢物经科学加工后,配制而成的低毒生物制剂,如农用青霉素、链霉素。要么是直接提取特定生物体的有效成份,制成低毒或微毒的生物农药,如菊脂类农药(氯氰菊脂)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双)等等。而更为奇妙的生物防治法中普遍运用的以虫治虫,20

如利用赤眼峰防治棉蛉虫,利用七星螵虫防治蚜虫等等,还有在微生物界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克制有害微生物的生物发酵灭菌法,即巴氏灭菌法。这些不同的生物防治途径和方法,在向我们昭示:今后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完全可以对食用菌的生产及其产品做到“无害化”。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从广义上说,处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栽培者能否最充分、有效的发挥自己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培育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即菌丝体。第二是栽培者对已发生了病虫害的食用菌的防治用药是否在病虫害的始发期和用药适期。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生长强旺的菌袋它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就小,反之就大。同时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也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从以上得知,如果我们要把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提高到“无害化”的境界,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莫过于培养出“强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如此便可使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降为最低,直至为零,一旦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能直接避免病虫害的侵袭,则“无害化”境界可期也。这便是我强调的在防治食用菌病虫害方面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不再强调治标——见病虫而给药,而是着重治本——“强身健体”——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增强食用菌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或抗逆能力。

具体说来,要想培育出强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除了优化各类食用菌培养基配方、配料外,就是广泛采用生物发酵新技术来最大限度的对食用菌培养料,进行巴氏法灭菌、灭虫。而该法远比用化学农药灭菌、灭虫来得安全而实惠,进而达到“无害化”标准。特别是添加了“酵素宝”生物菌种后,通过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升温,迅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各种杂菌再生,杀死危害食用菌的病原,虫卵、软化培养料、加速菌丝的定植和生长。还可以把 富余的且有时是有害的氮素营养,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群转化为菌体蛋白暂时贮存起来,供以后食用菌在生长全过程中按需取用。当然,添加了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宝”生物菌种之后,再进行生物发酵的益处,还远远不只这些,若要知详情,容后再作介绍。

由于是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和讲解《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则传统的用药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方法和原则,只好略去,同时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无害化”上。有人会问:究竟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防治住了病虫害,又达到了“无害化”的标准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生物发酵新技术。

在此,需要明确强调的是:生物发酵新技术不应仅仅视作食用菌培养料的一种预处理技术,而更应把它看作是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中最具推广价值的能大幅、有效降低培养料病虫害基数和用药次数的实用技术。

既然生物发酵新技术能有效提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无害化”水平,在结合我市目前菌业界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妨详细探讨一下生物发酵新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应用领域、具体用法。

1、生物发酵技术的由来和作用机理:生物发酵技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名词,具体到食用菌生产上来讲,就是“巴氏灭菌法”,这是一位国外的生物学家,早在20世纪前,就发明了的,并以其姓氏冠之,它的原理是利用嗜热微生物,在有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55℃-65℃)来杀灭绝大部分不耐热的有害微生物。因此,它的纯灭菌作用,相对而言,有其局限性,故后来的科学家又相继发展了常压灭菌法(在排尽冷气的情况下,100℃高温,恒定保持8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法(在排尽冷气后,于1.5kg/cm2压力下保持1.5-2小时)等。

虽然“巴氏灭菌法”在消毒菌方面有其局限性,但由于其操作的简易性、抑菌的广谱性和长效性,深得有远见人士的青睐,后来一位日本生物学家又丰富和发展了“巴氏灭菌法”,并详细研究了能产生高温的有关的几株放线菌,并且成功进行了分离和纯比培养,其研究成果在很多国家的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我市的“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宝》生物发酵用菌种,就是在日本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再研发而成的。

2、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农业和制药行业及食用菌产业上,在食用菌产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双孢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几个常规栽培的品种上。同时生物发酵技术在应用时有一定的温度条件,即在自然温度低于18℃时,发酵产热慢、时间长,如果添加了“酵素宝”菌种后,则会显著提高发酵、产热的速度,大大缩短培养料发酵的时间,其最大好处除了不用农药就能杀灭大部分病原、虫卵外,还能改善培养料的某些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例如:某些栽培原料(棉子壳)由于在加工前其水分含量高,在加工过程中致使其棉仁或

棉仁粉大量落入其中,造成局部氮素营养过多以致碳氮比例失调,如不经生物发酵处理,将多余的氮素营养经“酵素宝”菌种中有益微生物转化为菌体蛋白贮存起来,就有可能出现——(高氮物质遇水逐渐氨化并产生游离氨)毒害菌丝,甚至影响出菇的严重情况。有鉴于去年棉籽壳质量不如往年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发生了许多栽培户用去年的棉籽壳,栽培食用菌出现的,新接菌种光萌发而不吃料定植(鼎城区部分平菇生料栽培户),以及熟料菌袋长满菌丝后不出菇(西湖区近50户金针菇栽培户)的非常情况,建议大家在生产平菇和金针菇(木耳除外)时广泛使用“酵素宝”菌种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后,再按常规进行食用菌的生产。借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3、具体用法略(因“酵素宝”菌种袋附有详细而具体的用法)。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而全面的使用生物发酵新技术,不仅能实现少用药或不用药就能“无害化”地防治住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而且还能解决菌丝不吃料(平菇生料栽培时)或不出菇(因碳氮比例失调引起的)等食用菌栽培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还能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是真正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

二O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下载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春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大春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水稻、玉米是我县主产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人畜生活的必须产品之一,所以抓水稻、玉米粮食生产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生产水稻、玉米过程中,由于气候......

    水稻后期病虫防治十问题

    水稻后期病虫防治十问题 防治对象要明确 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三环唑有2种剂型,切不得搞错。......

    二00八年病虫防治工作总结.

    二00八年病虫防治工作总结 及二00九年工作打算 一、二00八年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站为了做好全市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二00八年年初就制定了病虫预测预报方案和防治计划,为了做......

    县级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HG县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

    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一、肥水管理。 1、苗期。香蕉苗期尤其是组织培养苗,苗期即需要肥又怕重肥。定植后3个月内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植后10天新叶开展时开始施肥,用0.1%......

    水稻秧田期病虫防治意见

    病 虫 情 报 第八期 宜兴市植保植检站编印2014年5月29日水稻秧田期病虫防治意见 麦田一代灰飞虱虫量高,大螟、二化螟、水稻黑条矮缩有上升趋势。秧田期是防治灰飞虱、控制水......

    当前小春病虫防治调研建议

    参照全市2008年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小春作物计划种植完成情况,结合当前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及入冬以来(1—4月)**天气预报进行综合分析,今年2月下旬—3月上旬小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处于......

    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工作职责

    1.依法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执法。2.负责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政管理及业务管理。3.负责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行政管理及业务管理。4.组织、指导全县林业有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