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时间:2019-05-12 17:5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第一篇: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一、肥水管理。

1、苗期。香蕉苗期尤其是组织培养苗,苗期即需要肥又怕重肥。定植后3个月内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植后10天新叶开展时开始施肥,用0.1%—0.2%的三元复合肥水或较淡的腐熟粪水淋蕉头,每株1公斤—2公斤,每隔5天1次。植后第3个月浓度和液肥用量可稍增加,并加入少量尿素和钾肥,每隔10—15天淋1次。

2、中期。生长至18—30片叶时,需肥量增加。但1次施肥太多也会伤根,应每隔10天施肥1次。每株每次可用麸肥0.5公斤—1公斤(或多元复合肥0.3—0.6公斤)、氯化钾0.1公斤—0.2公斤、尿素50—100克、肥料增效王0.2克。雨天沿香蕉滴水线处开圆形浅沟施,干旱天气兑水30公斤—40公斤沿滴水线淋施,施后及时覆土。若发现香蕉长势欠旺,可喷施含有机质的叶面肥,如DA-6(氨鲜酯)1—2次,以促生长。

3、孕蕾期(31—44叶)。香蕉需肥量最多,每隔20—25天,每株每次施尿素0.1公斤、氯化钾0.2公斤、花生麸0.5公斤—1公斤(或多元复合肥0.5公斤)、肥料增效王0.2克,雨后灌水后撒施,并保持土壤湿润。

4、抽蕾后。抽蕾后每株每次可施三元复合肥0.1公斤—0.2公斤、麸肥0.2公斤—0.3公斤、钾肥0.1公斤,雨后或灌水撒施。套袋前用迦姆丰收(或生多素等有机叶面肥)1000倍液喷施2—3次(隔5天),既可使果实饱满、果皮光亮,又可提高抗寒、抗病能力。但忌过度喷施激素类叶面肥,以免影响品质,降低抗寒抗病能力。

二、病害防治。

1、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均由病毒引起,无特效药。蚜虫是传染的主要媒体,要及时防治。在杀虫药液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较好。

2、叶斑病、叶瘟病、黑星病、炭疽病。香蕉叶斑病是最主要的病害,故以防治叶斑病为主兼防其它病害。防治叶斑病最好的药物有:敌力脱、盛之丰杀菌剂1号,代森锰锌加多菌灵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在苗期、营养生长中后期、孕蕾期、抽蕾期或发病初期用盛之丰杀菌剂1000倍喷施2—3次,可防治叶斑病,兼治其它病害,用药成本低。抽蕾前后叶斑病重或高温多雨天气应轮换使用敌力脱、盛之丰杀菌剂防治(隔10天1次)。

三、虫害防治。

1、香蕉象甲(假茎象鼻虫)。4—5月和9—10月是发生高峰期。有效药物:甲胺磷、巴丹、虫螨双齐、北农爱福丁1号(用量按说明书)。在发生高峰期傍晚选用上述药物沿假茎自上而下喷施。

2、蚜虫(香蕉交脉蚜)。干旱的季节4—5月和9—11月是危险期。蚜虫是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的传播媒价,应注意检查。有效药物:蚜立克、北农爱福西3号、克蚜星、一遍净等。重点喷蚜虫较集中的吸芽和大植株把头处。

3、香蕉卷叶虫。高效药物有北农爱福丁3号,也可用敌百虫喷杀。

第二篇:农作物病虫防治总结

创先争优促业绩 示范推广求实效

2010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总结

2010年我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我站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决为植保科学发展创先进,为服务“三农”争先锋。为此,我站党组织对党员履行职责进行评议,要求明岗责、创佳绩、争先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党员真正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杠杆和引擎。在“争创”活动中,各位党员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具体情况向党组织作了郑重承诺。我站党组织领导要求各位党员要将承诺书的每一字句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先创优,带动全站上下一致向上,全面推进我市植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向日葵螟与番茄晚疫病成为影响我市向日葵和番茄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生产风险,暴发年份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局地绝收的现象。对此,我站谨慎对待,严加防控。2010年,我站组织协调全市植保系统自觉响应“争优创优”活动,依托所承担的农综开发植保科技项目,大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示范园区建设,集中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无害化”综防措施,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共建“番茄早晚疫病、向日葵螟”防治示范片20个,示范面积 8020亩,辐射面积37.3万亩,向日葵示范区和辐射区共增加产量

10934吨,增加效益 6998万元;番茄示范区和辐射区增加产量 3.33万吨,增加效益1334.3万元。

向日葵病螟防治采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杜绝高残毒农药的使用,保证园区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调节播期,在适播期内晚播,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二是调节株行距,控制密度,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三是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在田外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菌数量,避免二次感染;四是在园区内安装200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30-50亩;五是针对向日葵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降低雌雄交尾量,减少幼虫的出生数量,减轻危害。

晚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展示行动,以加快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为基础,并结合进行消灭中心病株、无公害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措施的集成创新和协调使用。目标是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培育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安全防控水平。

以此“一病一虫”为主,我站针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重点示范,加强培训,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示范推广农业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及高效低毒新农药、新型药械等植保新技术,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每个示范片均派驻植保员蹲点指导和调研,各示范片均举办了不少于2次科技培训班,同时开展以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现场会、报纸、广播、专家咨询热线、手机短信为主要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2010年我站通过电视讲座、专访、现场会等形式开展植保知识、技术培训24期(次),培训技术骨干2.5万人次,接受农民咨询8.3万人次。

同时,为深入推广绿色综防措施,进一步做好我市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2010年7-8月,我站针对各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奔赴各地第一时间将累计价值为42万多元的植保药械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在发放现场或村组院落、田间地头为农民详细讲解、指导药械应用方法及相关技术知识,由此通过物资发送带动植保科技普及,有效地保障了病虫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站逐步建立、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形成了分布全市的病虫害测报网络。2010年我站继续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测报设施,更新测报手段,强化测报队伍,提升测报水平,准确监测病虫害,及时指导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我站建立了以村组为单位的查病和发布病情的档案,并在全市范围确定了1200名农情信息员,从而有效保障了病虫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我站多措并举,以信息宣传促进植保工作,充分通过巴彦淖尔日报/晚报、各旗县区党报党刊、全市各级电视台、有线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手机信息平台,适时发布病虫预报、发生动态、防治技术、植保药械等信息。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481期,制作植保技术专题片15个,给农民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防治技术手册500多本。发布手机信息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农业工作者与生产者了解更多的植保知识和病虫信息,更好地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也为主管农业工作的各级领导,在推动病虫防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总之,2010年我站以“争创”活动为契机,以示范推广为先导,以科技培训为抓手,以物资发送为助力,以监测预警为基础,以媒介宣传为渠道,大力加强“公共植保”的行为升级,为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篇:有关杨树病虫无公害防治论文

论文关键词杨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阐述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杨树烂皮病与杨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杨树产业发展。

杨树是东海县最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栽植杨树已成为该县农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该县已发展杨树4万多公顷,蓄积量达160余万立方米,杨木及加工年总产值可达5亿多元。杨树为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生产和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树种单一、林相单纯常引起以杨舟蛾、杨尺蛾、杨树天牛等虫害和新造林出现大面积枯死等病害日趋加剧,经常大面积暴发成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经省林科院、省森防站等单位合作研究,目前在病害暴发原因、虫害防治生物筛选和病虫害生态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1发生原因

近几年,周边地区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严重,成活率较低,有的地块甚至全军覆灭。通过对近20余个苗圃近10万株杨树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调查发现,造成杨树新造林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按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育苗。由于近几年杨树苗木价格持高不下,一些苗圃和育苗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加大育苗密度,扦插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达9.0~10.5万株/hm2,有的甚至还多,造成苗木抗病性降低。

(2)施肥过多。苗户为了追求苗木的出圃量,大量追施化肥。据了解,有的苗户追施碳铵和尿素达3000kg/hm2,部分苗户也都在2250kg/hm2左右,使苗木生长期推迟。这样苗木虽然长高了、长粗了,但苗木组织不充实,木质化程度低,细胞壁过薄,机械组织不发达,致使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3)长期单一培育。单一培育杨树苗等深根系树种,使苗圃的土壤肥力下降,同时造成危害杨树的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累积,这样一旦环境条件适宜,杨树苗即可发病。

(4)未选择优良种条。大部分苗户没有按照要求选择良种壮苗作为种条来繁殖苗木,而是采用留床苗和买剩下的瘦弱苗,以及平茬剪下的插条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再加上苗圃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育苗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灌水、除草、治病除虫等,使苗圃内病原菌微生物长期积累、存活,这样一旦苗木的抵抗性降低,极易发生病害。

1.2防治对策

防治该病的重点是做好预防,如果预防措施到位,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针对目前在苗圃管理和新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最好在冬季将圃地深翻晾晒,春季育苗前(2月份)施土杂肥75m3/hm2、甲拌磷120kg/hm2、硫酸亚铁150~225kg/hm2,整地作床后育苗。

(2)避免重茬。对同一苗圃地最好不要连年培育同一品种的树苗,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每隔2年相互轮作1次。

(3)应选择优良粗壮的插条作为种条,避免使用瘦弱苗、带病虫种苗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这样可以培育出健壮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苗木密度要合理,培育苗木技术要规范。

(5)插穗在扦插前,要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000倍液浸泡2h后再行扦插。在生长季节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d喷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3遍,可起到防病、治病效果。

(6)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不能及时栽植的,最好放在水堂中浸泡,栽植前用70%代森锰锌700倍液浸泡20h后再栽,栽植后的苗木要及时浇水培土。尽量避免从外地长途调运苗木,若确实需要,要对苗木进行包装保湿之后再运输。

2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

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症状是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枯枝2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中挤出橘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扩展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枯死。病斑皮层变暗褐色腐烂,有时可达木质部,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环境条件有利树木生长时,抗病性提高,病斑周围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扩展。枯梢型主要发生在一至四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展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在10~15℃、湿度为60%~80%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d。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病斑,老病斑继续扩展。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2种病原真菌均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部位生活,并逐步对活组织进行侵染。树皮含水量与病害有密切关系,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菌可以在枯死的树木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一切不利于杨树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危害等使树木生长衰弱,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树,可刮除病斑,涂药防治。

3杨树主要害虫防治

(1)食叶类害虫。主要指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杨尺蠖、金龟子等。幼树可在害虫低龄期、虫态相对整齐时用高压喷雾机喷洒灭幼脲防治。高大树木,可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在树干基部或根部打孔注射防治,也可用烟雾机熏烟。

(2)刺吸类害虫。主要是草履蚧、叶蝉、红蜘蛛、日本龟蜡蚧等。这类害虫早春上树吸取树木嫩芽、嫩枝的汁液,常造成整株枯死。可在若虫上树前用塑料布设置20cm宽的隔离带,并辅助人工扑杀。化学防治,在树干1m以下用废机油加有机磷农药涂成10cm宽的药环,以阻止草履蚧上树。在害虫上树后可用内吸性农药喷雾防治。

(3)钻蛀类害虫。主要有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等。7~8月为危害盛期,在主干上有明显的排泄孔,有木屑外露。可查找新鲜的排泄孔,向孔内注入敌敌畏原液和柴油的混合液,并用湿泥堵塞孔口。在育苗圃,用有机磷农药喷干防治幼龄幼虫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整林种结构防治该类害虫,如不与桑树混交等。

冬季树体耐药性较强,而害虫栖息场所又较固定,便于彻底集中消灭。应加强冬季管护工作,清除枯枝落叶,中耕除草,进行树干涂白等。

第四篇:水稻秧田期病虫防治意见

病 虫 情 报

第八期

宜兴市植保植检站编印2014年5月29日水稻秧田期病虫防治意见 麦田一代灰飞虱虫量高,大螟、二化螟、水稻黑条矮缩有上升趋势。秧田期是防治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最佳时期,也是压低螟虫基数的最适时期。为此各地要继续贯彻“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做好秧田期病虫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大田防控压力。

一、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1、灰飞虱

据5月21-23日调查,麦田一代灰飞虱平均亩虫量0.4万头(幅度0—2.7万),高于去年同期的0.27万头,田间各虫态以高龄若虫为主。预计一代成虫5月底进入羽化盛期,迁移高峰为5月底至6月上旬。

2、大螟

4月18日灯下始见大螟成虫,5月2-8日、5月17-22日出现两成虫峰,截止5月27日灯下累计诱虫694只,是去年同期的3.6倍。预计一代大螟卵孵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3、二化螟

5月10日灯下始见二化螟成虫,以5月19-26日其间诱虫量偏高,截止5月27日灯下累计诱虫11只,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在6月上旬。

二、防治意见

水稻秧田期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期长,是防虫控病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分类做好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防治策略:主攻灰飞虱、螟虫、稻蓟马,兼治稻象甲。

三、防治时间与配方

1、常规水育秧:秧苗露白显青时第一次用药,配方为亩用25%吡蚜酮20克+罗莎牌仲威·毒死蜱乳油70克;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配方为亩用罗莎牌仲威·毒死蜱乳油70克。

2、小苗秧(包括工厂秧、地膜秧、肥床旱育秧等):揭膜后立即用药,配方为亩用25%吡蚜酮20克+罗莎牌仲威·毒死蜱乳油70克;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配方为亩用罗莎牌仲威·毒死蜱乳油70克。

3、直播稻:秧苗一叶一心时第一次防治,配方为25%吡蚜酮20克+罗莎牌仲威·毒死蜱乳油70克;6月22日左右第二次用药,配方为亩用罗莎牌仲威·毒死蜱乳油70克。

以上配方均兑水40kg喷细雾。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市植保站要求用药,喷细雾均匀防治,确保施药效果。

2、水稻生产期间,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及含菊酯类的农药。

第五篇:食用菌无害病虫防治新技术

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

顾名思义,“无害化”即指的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无论栽培户是采取的积极预防的用药体制,还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消极的用药剂治疗,其生产的产品——食用菌的食用部分,对消费者都必须是绝对安全的、无害的。简言之,我们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将被严格禁止上市。

除此之外“无害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栽培户对病虫害防治时所使用的药剂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食用菌生产本身所带来的副作用——即所用药剂不能妨碍和伤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下面我和大家将逐一探讨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方面的新课题、新技术。在此,我首先要求大家在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上要适度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何谓转变观念,就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对于病虫的防治,必须始终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至于“更新思路”则是指依据各类食用菌对营养要素,环境条件、管控措施的最佳要求,来组织各类食用菌的生产,并把其视为食用菌病虫防治的关键一环,唯如此,方能提高食用菌本身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同时要积极努力创造一切最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各种条件,尽最大可能营造不适于各类病虫害发生、传播的环境。这也是我今天主讲的《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不外乎农业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而要做到在病虫防治时的“无害化”则多采用生物防治法。当然,若有必要二法亦可综合运用。那么,什么是农业防治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一旦发现病虫害侵袭,就用传统化学农药喷治,它的缺点是:很多传统农药品种的毒性等级高。一般是巨毒,如呋喃丹、亦或高毒如水胺硫磷,或者中等毒,如敌敌畏等,以上传统农药不仅不适于绿色食品——食用菌的生产,有的品种还会对食用菌的子实体产生明显的药害,如敌敌畏。

而生物防治法则不同,它在选用防治药剂时,大多选用低毒或微毒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而生物农药要么是用某类微生物发酵培养后的代谢物经科学加工后,配制而成的低毒生物制剂,如农用青霉素、链霉素。要么是直接提取特定生物体的有效成份,制成低毒或微毒的生物农药,如菊脂类农药(氯氰菊脂)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双)等等。而更为奇妙的生物防治法中普遍运用的以虫治虫,20

如利用赤眼峰防治棉蛉虫,利用七星螵虫防治蚜虫等等,还有在微生物界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克制有害微生物的生物发酵灭菌法,即巴氏灭菌法。这些不同的生物防治途径和方法,在向我们昭示:今后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完全可以对食用菌的生产及其产品做到“无害化”。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从广义上说,处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栽培者能否最充分、有效的发挥自己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培育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即菌丝体。第二是栽培者对已发生了病虫害的食用菌的防治用药是否在病虫害的始发期和用药适期。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生长强旺的菌袋它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就小,反之就大。同时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也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从以上得知,如果我们要把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提高到“无害化”的境界,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莫过于培养出“强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如此便可使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降为最低,直至为零,一旦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能直接避免病虫害的侵袭,则“无害化”境界可期也。这便是我强调的在防治食用菌病虫害方面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不再强调治标——见病虫而给药,而是着重治本——“强身健体”——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增强食用菌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或抗逆能力。

具体说来,要想培育出强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除了优化各类食用菌培养基配方、配料外,就是广泛采用生物发酵新技术来最大限度的对食用菌培养料,进行巴氏法灭菌、灭虫。而该法远比用化学农药灭菌、灭虫来得安全而实惠,进而达到“无害化”标准。特别是添加了“酵素宝”生物菌种后,通过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升温,迅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各种杂菌再生,杀死危害食用菌的病原,虫卵、软化培养料、加速菌丝的定植和生长。还可以把 富余的且有时是有害的氮素营养,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群转化为菌体蛋白暂时贮存起来,供以后食用菌在生长全过程中按需取用。当然,添加了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宝”生物菌种之后,再进行生物发酵的益处,还远远不只这些,若要知详情,容后再作介绍。

由于是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和讲解《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则传统的用药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方法和原则,只好略去,同时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无害化”上。有人会问:究竟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防治住了病虫害,又达到了“无害化”的标准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生物发酵新技术。

在此,需要明确强调的是:生物发酵新技术不应仅仅视作食用菌培养料的一种预处理技术,而更应把它看作是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中最具推广价值的能大幅、有效降低培养料病虫害基数和用药次数的实用技术。

既然生物发酵新技术能有效提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无害化”水平,在结合我市目前菌业界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妨详细探讨一下生物发酵新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应用领域、具体用法。

1、生物发酵技术的由来和作用机理:生物发酵技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名词,具体到食用菌生产上来讲,就是“巴氏灭菌法”,这是一位国外的生物学家,早在20世纪前,就发明了的,并以其姓氏冠之,它的原理是利用嗜热微生物,在有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55℃-65℃)来杀灭绝大部分不耐热的有害微生物。因此,它的纯灭菌作用,相对而言,有其局限性,故后来的科学家又相继发展了常压灭菌法(在排尽冷气的情况下,100℃高温,恒定保持8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法(在排尽冷气后,于1.5kg/cm2压力下保持1.5-2小时)等。

虽然“巴氏灭菌法”在消毒菌方面有其局限性,但由于其操作的简易性、抑菌的广谱性和长效性,深得有远见人士的青睐,后来一位日本生物学家又丰富和发展了“巴氏灭菌法”,并详细研究了能产生高温的有关的几株放线菌,并且成功进行了分离和纯比培养,其研究成果在很多国家的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我市的“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宝》生物发酵用菌种,就是在日本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再研发而成的。

2、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农业和制药行业及食用菌产业上,在食用菌产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双孢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几个常规栽培的品种上。同时生物发酵技术在应用时有一定的温度条件,即在自然温度低于18℃时,发酵产热慢、时间长,如果添加了“酵素宝”菌种后,则会显著提高发酵、产热的速度,大大缩短培养料发酵的时间,其最大好处除了不用农药就能杀灭大部分病原、虫卵外,还能改善培养料的某些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例如:某些栽培原料(棉子壳)由于在加工前其水分含量高,在加工过程中致使其棉仁或

棉仁粉大量落入其中,造成局部氮素营养过多以致碳氮比例失调,如不经生物发酵处理,将多余的氮素营养经“酵素宝”菌种中有益微生物转化为菌体蛋白贮存起来,就有可能出现——(高氮物质遇水逐渐氨化并产生游离氨)毒害菌丝,甚至影响出菇的严重情况。有鉴于去年棉籽壳质量不如往年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发生了许多栽培户用去年的棉籽壳,栽培食用菌出现的,新接菌种光萌发而不吃料定植(鼎城区部分平菇生料栽培户),以及熟料菌袋长满菌丝后不出菇(西湖区近50户金针菇栽培户)的非常情况,建议大家在生产平菇和金针菇(木耳除外)时广泛使用“酵素宝”菌种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后,再按常规进行食用菌的生产。借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3、具体用法略(因“酵素宝”菌种袋附有详细而具体的用法)。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而全面的使用生物发酵新技术,不仅能实现少用药或不用药就能“无害化”地防治住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而且还能解决菌丝不吃料(平菇生料栽培时)或不出菇(因碳氮比例失调引起的)等食用菌栽培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还能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是真正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

二O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下载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蕉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四、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一)、2013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控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决算报告。 (二)、贵州省财政厅、农委(黔财农[2013]47号)文件下达我县2013年中央财政重大农作物病......

    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县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及防治措施研究报告 棉花是我县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稻改棉步伐加快,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已经成为......

    大春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大春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水稻、玉米是我县主产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人畜生活的必须产品之一,所以抓水稻、玉米粮食生产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生产水稻、玉米过程中,由于气候......

    县级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HG县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

    当前小春病虫防治调研建议

    参照全市2008年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小春作物计划种植完成情况,结合当前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及入冬以来(1—4月)**天气预报进行综合分析,今年2月下旬—3月上旬小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处于......

    绿菜病虫综合防治问答

    护地绿色韭菜病虫防治问答 一、保护地绿色韭菜农业措施有几项?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2、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枝病叶,减少病源。 3、冬春灌水。在冬季土壤结冻前,春季化......

    浅谈水稻病虫防治的措施及方法

    浅谈水稻病虫防治的措施及方法 摘要:近年来水稻的病虫害逐渐增加,影响了水稻的正常产量和种植,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把病虫危害程度控制到最低限度,病虫害......

    县级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HS县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预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