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小春病虫防治调研建议
参照全市2008年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小春作物计划种植完成情况,结合当前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及入冬以来(1—4月)**天气预报进行综合分析,今年2月下旬—3月上旬小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处于高峰期、局部重发生。**区**镇**村委会种植小麦50亩,其中**系列25亩、云麦系列15亩、川麦10亩,目前全部感病。**系列比较严重,特别是靠
近路边的小麦条锈发病较早,流行迅速,严重度高达7级。
一、二月中旬测报点系统调查情况
1、小麦条锈病全市发生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左右,病田率5%、病株率10%、病叶率15%、严重度20%,当前在我市处于流行始期。**区****点,小麦始穗期,病田率100%、病株率90%,病叶率72.9%、严重度高达65%;会泽调查点,小麦孕穗期,病株率17%、病叶率5%、病指1.9、宏观级值0.47、严重度2.7%;沾益县调查点,小麦拔节期,病株率23%,病叶率14%,宏观级值1,严重度1.1%;孕穗期、病株率5%、病叶率3%、病指2.8、严重度4%;陆良县调查点,早播小麦孕穗期,病株率90.4%、病叶率60.9%、病指19.2、严重度7.13%。迟播小麦拔节期,病株率13.1%、病叶率23%、病指
1、严重度1.2%。
2、小麦白粉病发生10万亩,其中会泽县、师宗县、罗平县偏重发生,分别发生1.5万亩、3.5万亩、3.4万亩。会泽县调查点小麦孕穗期,病株率31%、病叶率12%、病指12.8、宏观级值0.89。师宗县丹凤调查点,小麦分蘖期,小麦病株率60%、病叶率40%、病指
14、宏观级值1;罗平县调查点小麦拔节期,病株率60.2%、病叶率39.1%、病指
23、宏观级值1.8。马龙县调查点,小麦孕穗期,病株率5%、病叶率3%、病指2.2、宏观级值0.43;陆良县调查点,小麦拔节—孕穗期,病株率86%、病叶率47%、病指
16、宏观级值1.15。
3、小麦蚜虫全市发生3.5万亩,其中会泽县1.1万亩,罗平县发生1.2万亩;会泽县调查点,小麦分蘖—孕穗期,有蚜株率14%,百株蚜量120头,宏观级值0.59;罗平县调查点小麦拔节期,有蚜株率9.5%,百株蚜量88头;师宗县丹凤调查点,小麦孕穗期,有蚜株率17%,百株蚜量225头、宏观级值1;宣威县调查点,小麦分蘖期,有蚜株率6%、百株蚜量10头、宏观级值0.3;**区**青峰调查点,小麦抽穗期,蚜株率41%、百株蚜量350头。
4、蚕豆蚜虫全市发生约1.5万亩。**区**五联点,蚕豆盛花期,有蚜株率84%,百株蚜量变460头;部分田块已打药;会泽县调查点,蚕豆花期,有蚜株率9%,百株蚜量570头,宏观级值0.12;师宗县调查点,早播蚕豆初花期,有蚜株率6%,百株蚜量100头;迟播蚕豆四苔期,有蚜株率4%,百株蚜量50头。陆良调查点,蚕豆花期,有蚜株率11%、百株蚜量35头。
5、油菜蚜虫全市发生4万亩。其中师宗发生2.8万亩,罗平发生0.95万亩。师宗丹凤点早播油菜花期,有蚜株率23%,百株蚜量1500头;迟播油菜现蕾期,有蚜株率11%,百株蚜量800头,与往年相比,百株蚜量增加30%。罗平县调查点,油菜花蕾期,有蚜株率17%,百株蚜量266头。富源县调查点,油菜初花期,有蚜株率5.3%,百株蚜量13头;
6、蚕豆斑病全市发生4.5万亩。师宗县1.2万亩、会泽县发生1.9万亩,陆良县发生1.25万亩。师宗县调查点,蚕豆初花期,病株率20%、病叶率10%、病指
1、宏观级值0.5;会泽县调查点,蚕豆盛花期,病株率42%、病叶率8%、病指11.3、宏观级值1.2。陆良调查点,蚕豆花期,病株率50.1%、病叶率19.8%、宏观级值0.27;沾益县调查点,蚕豆花期,病株率70%、病叶率35.8%、宏观级值1。
二、预计小春作物病虫害中后期发生情况
1、根据当前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历年2月中下旬小春病虫发生特点**市气象局预计今年2月全市气温较常年稍偏高,冷空气活动较常年频繁,气温波动较大,阶段性低温会较明显,全市降水量偏少。春旱较常年偏重发生,3-4月全市降水总量与历年同期相比为正常至偏少,其中3月正常、4月偏少,3-4月气温偏高,其中2月下旬至3月全市将有倒春寒天气出现。该气象因素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扩散,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斑病的传播流行。
2、预计我市小麦蚜虫、蚕豆蚜虫、油菜蚜虫、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斑病等在2月下旬—3月上旬进入病虫高峰期。
三、防治建议
1、各县(市、区)植保部门应结合小春作物生长和气候情况,务必加强对小春作物病虫的监测,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切实做好预报及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
2、把握关键防治适期。小春作物蚜虫繁殖速度快,对小春作物危害重,应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小麦抽穗灌浆期、蚕豆花荚期、油菜盛花期防治蚜虫;小麦拔节孕穗期防治白粉病、锈病)指导防治。
3、在2—3月病虫害流行期,针对今年全
市小春作物病虫可能大发生的严峻形势,各县、市(区)要提早做好应急防治所需药剂、药械等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工作。各县、市(区)结合小春病虫发生情况:小麦(师宗、会泽、沾益、罗平)、蚕豆(**、陆良、沾益、马龙)、油菜(罗平、师宗),要加强监测,密切注视病害发生、发展动态。测报责任落实到人,领导监督,及时做好周报、旬报上报工作,适时做好防治指导工作,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轻病虫害的流行,结合省站要求,力争防治面积达到应防面积的90%以上。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小春病虫测报及防治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小春病虫测报及防治
工作总结
2010年,在县农委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重庆市农技总站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小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狠抓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深入村社农户指导病虫防治,较好地控制了小春病虫危害,确保我县小春粮油增产,农民增收起到。现将小春病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种植情况、全县种植小麦11.7万亩,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县北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平均亩产200公斤,油菜种植面积3.65万亩,主要种植在我县南部地区,平均亩产135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7万亩(春洋芋),主要集中在半山以上地区,平均亩产1200公斤。
二、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今年小麦、油菜病虫整体属轻发生年,轻于常年。小麦主要病虫共发生30.1万亩次,防治14.3万亩次,换回损失955吨,实际损失15吨。油菜主要病虫发生8.6万亩次,防治3.5万亩次,换回损失250吨,实际损失6吨。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如下。
1、小麦蚜虫
发生11万亩,防治面积5万亩(次),属偏轻发生(2级),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185头,与去年相当。
2、油菜蚜虫
发生3.5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虽然发生面大,但达防治指标面积少。
3、油菜菌核病和霜霉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面积0.2万亩(次),挽回损失10吨,未损失,平均病株率1.8%。油菜霜霉病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2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与去年相当。
4、小麦纹枯病
发生3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50吨,实际损失1吨,发生程度2级。高峰期平均病丛率12.5%,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5、小麦白粉病
发生6万亩,防治面积3万亩(次),挽回损失150吨,实际损失2吨。平均病株率13.2%,略轻于去年。
6、小麦赤霉病
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主要是预防,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
7、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0吨,晚疫病发生2万亩,发生程度2级,挽回损失200吨,实际损失30吨。
三、主要措施及防治效果
1、加强病虫监测预报。
开展了以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系统调查,发布《病虫情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2、抓示范带动,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重点抓了永新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创建设,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全部实行机防,做到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另外,通过“百千万”工程,技术人员包镇负责开展技术指导,以及县、镇两级农技人员通过指导科技术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及时开展病虫防治工作。
3、防治效果。
通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共同努力,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以内,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220公斤,比示范区外增产15%。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黄冈市当前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通报专题
黄冈市当前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的防治情况
摘要:
今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呈严重发生的态势,对我市农业正常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多种虫态同时存在,多代交叉世代重叠,晚稻不仅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双重为害,同时又有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叠加为害,情况十分复杂。
二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量大。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量大。据市植保站8月下旬调查统计,稻飞虱田间虫量不断上升,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四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激增,亩蛾量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束叶苞最高达400个,将对迟熟二季晚稻造成严重危害。三是发生程度不平衡。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见虫面广,稻纵卷叶螟分布不均,以沿江稻区为主,发生重于北部中稻产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域性强,给防治造成了困难。
四是新的危险性病虫发生为害风险加大。今年由于白背飞虱迁入早、为害重,由白背飞虱传毒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在我市部分县市已经发生为害,该病害发生隐蔽,一旦流行,防治极其困难,将对全市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新的病虫也在部分县市发生,对水稻生产危险性加大。
7月28-29日,全市上下大员上阵,全力以赴,再次掀起了病虫防治工作的高潮,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浠水县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业植保干部职工,汇同当地机防组织,顶酷暑、冒高温,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开展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病虫专业化防治,以示范促宣传,以技术保丰收;蕲春县通过举办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县电视台推出滚动字幕和出动宣传车、维修和保养现有的3000多台机动喷雾器等措施,确保了病虫防控技术到位,提高了技术的到田到户率;团风县面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危害,加强监测防控,及时向上报告病情虫情,及时落实病虫防控资金3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战役,确保了病虫为害降到最低水平。
原文
黄冈市当前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通报
冈病虫防指[2011]6号
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通报
各县(市、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龙感湖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
今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呈严重发生的态势,对我市农业正常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多种虫态同时存在,多代交叉世代重叠,晚稻不仅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双重为害,同时又有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叠加为害,情况十分复杂。二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量大。据市植保站8月下旬调查统计,稻飞虱田间虫量不断上升,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四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激增,亩蛾量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束叶苞最高达400个,将对迟熟二季晚稻造成严重危害。三是发生程度不平衡。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见虫面广,稻纵卷叶螟分布不均,以沿江稻区为主,发生重于北部中稻产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域性强,给防治造成了困难。四是新的危险性病虫发生为害风险加大。今年由于白背飞虱迁入早、为害重,由白背飞虱传毒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在我市部分县市已经发生为害,该病害发生隐蔽,一旦流行,防治极其困难,将对全市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新的病虫也在部分县市发生,对水稻生产危险性加大。
面对水稻病虫的严重发生态势,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战役。7月21日省政府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后,全市各地多措并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7月26日赵斌副省长到蕲春县对农业生产及病虫防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该县病虫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7月28-29日,在全市上半年农业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认真学习领会赵省长调研座谈会精神,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把病虫防治和秋播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上下大员上阵,全力以赴,再次掀起了病虫防治工作的高潮,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浠水县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业植保干部职工,汇同当地机防组
织,顶酷暑、冒高温,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开展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病虫专业化防治,以示范促宣传,以技术保丰收;蕲春县通过举办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县电视台推出滚动字幕和出动宣传车、维修和保养现有的3000多台机动喷雾器等措施,确保了病虫防控技术到位,提高了技术的到田到户率;团风县面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危害,加强监测防控,及时向上报告病情虫情,及时落实病虫防控资金3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战役,确保了病虫为害降到最低水平。
尽管前段时间成绩可喜,但我们仍不能盲目乐观,目前来看,在具体的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干部精力分散,缺乏连续作战的精神。当前正值换届选举时期,部分地方干部精力不集中,对群众防治行动的发动组织不到位,对病虫防治工作有畏难厌战情绪,缺乏信心和决心。二是防治的“死角”仍然存在。由于缺劳力,缺技术,防治不及时,部分乡镇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中仍有不少“死角”,部分田块病虫为害严重,给病虫防治留下了隐患。三是信息和技术到户率仍待提高。由于留守种田的农民年纪过大,水平参差不齐,接受信息和技术的能力有限,造成病虫防治不及时,防治措施不到位,防治效果不理想。四是农药监督不严。一些地方对口农药供应不到位,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农药品种多乱杂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个别农资经销商为牟取暴利,乱宣传、乱开方、乱配药,造成农民跟风跑,乱用药,防治效果大大打折。
进入9月份,我市又将面临新的一轮病虫发生高峰,不仅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双重为害,又有烟粉虱、三化螟、纹枯病、穗期综合症等病虫害叠加,特别是我市二季晚稻、迟熟一季晚稻面积大,“两迁”害虫回迁为害的风险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压低当前田间基数,将对中晚稻造成严重为害甚至出现毁灭性灾害。
为了顺利完成年初签订的病虫防治目标责任状的各项任务,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从现在开始,要全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病虫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督办,真正把病虫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继续抓好病虫发生预测预报,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三是实行科学防治,确保防治效果。第一,要搞好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将防治技术宣传到位;第二,要指导农民选用对口农药,提高防治效果;第三,要把握好防治时期,即在8月底至9月初,要全面开展一次防治,切实压制四代基数,控制五代发生;四是要充分发挥植保机防服务组织的作用,全面推行统防统治,努力夺取“虫口夺粮”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主题词: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
抄 送:省病虫防治指挥部
黄冈市农作物病虫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共印40份
通报2011年8月30日印发
第四篇:农作物病虫防治总结
创先争优促业绩 示范推广求实效
2010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总结
2010年我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我站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决为植保科学发展创先进,为服务“三农”争先锋。为此,我站党组织对党员履行职责进行评议,要求明岗责、创佳绩、争先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党员真正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杠杆和引擎。在“争创”活动中,各位党员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具体情况向党组织作了郑重承诺。我站党组织领导要求各位党员要将承诺书的每一字句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先创优,带动全站上下一致向上,全面推进我市植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向日葵螟与番茄晚疫病成为影响我市向日葵和番茄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生产风险,暴发年份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局地绝收的现象。对此,我站谨慎对待,严加防控。2010年,我站组织协调全市植保系统自觉响应“争优创优”活动,依托所承担的农综开发植保科技项目,大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示范园区建设,集中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无害化”综防措施,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共建“番茄早晚疫病、向日葵螟”防治示范片20个,示范面积 8020亩,辐射面积37.3万亩,向日葵示范区和辐射区共增加产量
10934吨,增加效益 6998万元;番茄示范区和辐射区增加产量 3.33万吨,增加效益1334.3万元。
向日葵病螟防治采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杜绝高残毒农药的使用,保证园区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调节播期,在适播期内晚播,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二是调节株行距,控制密度,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三是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在田外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菌数量,避免二次感染;四是在园区内安装200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30-50亩;五是针对向日葵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降低雌雄交尾量,减少幼虫的出生数量,减轻危害。
晚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展示行动,以加快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为基础,并结合进行消灭中心病株、无公害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措施的集成创新和协调使用。目标是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培育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安全防控水平。
以此“一病一虫”为主,我站针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重点示范,加强培训,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示范推广农业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及高效低毒新农药、新型药械等植保新技术,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每个示范片均派驻植保员蹲点指导和调研,各示范片均举办了不少于2次科技培训班,同时开展以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现场会、报纸、广播、专家咨询热线、手机短信为主要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2010年我站通过电视讲座、专访、现场会等形式开展植保知识、技术培训24期(次),培训技术骨干2.5万人次,接受农民咨询8.3万人次。
同时,为深入推广绿色综防措施,进一步做好我市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2010年7-8月,我站针对各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奔赴各地第一时间将累计价值为42万多元的植保药械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在发放现场或村组院落、田间地头为农民详细讲解、指导药械应用方法及相关技术知识,由此通过物资发送带动植保科技普及,有效地保障了病虫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站逐步建立、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形成了分布全市的病虫害测报网络。2010年我站继续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测报设施,更新测报手段,强化测报队伍,提升测报水平,准确监测病虫害,及时指导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我站建立了以村组为单位的查病和发布病情的档案,并在全市范围确定了1200名农情信息员,从而有效保障了病虫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我站多措并举,以信息宣传促进植保工作,充分通过巴彦淖尔日报/晚报、各旗县区党报党刊、全市各级电视台、有线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手机信息平台,适时发布病虫预报、发生动态、防治技术、植保药械等信息。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481期,制作植保技术专题片15个,给农民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防治技术手册500多本。发布手机信息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农业工作者与生产者了解更多的植保知识和病虫信息,更好地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也为主管农业工作的各级领导,在推动病虫防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总之,2010年我站以“争创”活动为契机,以示范推广为先导,以科技培训为抓手,以物资发送为助力,以监测预警为基础,以媒介宣传为渠道,大力加强“公共植保”的行为升级,为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有关杨树病虫无公害防治论文
论文关键词杨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阐述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杨树烂皮病与杨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杨树产业发展。
杨树是东海县最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栽植杨树已成为该县农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该县已发展杨树4万多公顷,蓄积量达160余万立方米,杨木及加工年总产值可达5亿多元。杨树为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生产和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树种单一、林相单纯常引起以杨舟蛾、杨尺蛾、杨树天牛等虫害和新造林出现大面积枯死等病害日趋加剧,经常大面积暴发成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经省林科院、省森防站等单位合作研究,目前在病害暴发原因、虫害防治生物筛选和病虫害生态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1发生原因
近几年,周边地区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严重,成活率较低,有的地块甚至全军覆灭。通过对近20余个苗圃近10万株杨树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调查发现,造成杨树新造林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按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育苗。由于近几年杨树苗木价格持高不下,一些苗圃和育苗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加大育苗密度,扦插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达9.0~10.5万株/hm2,有的甚至还多,造成苗木抗病性降低。
(2)施肥过多。苗户为了追求苗木的出圃量,大量追施化肥。据了解,有的苗户追施碳铵和尿素达3000kg/hm2,部分苗户也都在2250kg/hm2左右,使苗木生长期推迟。这样苗木虽然长高了、长粗了,但苗木组织不充实,木质化程度低,细胞壁过薄,机械组织不发达,致使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3)长期单一培育。单一培育杨树苗等深根系树种,使苗圃的土壤肥力下降,同时造成危害杨树的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累积,这样一旦环境条件适宜,杨树苗即可发病。
(4)未选择优良种条。大部分苗户没有按照要求选择良种壮苗作为种条来繁殖苗木,而是采用留床苗和买剩下的瘦弱苗,以及平茬剪下的插条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再加上苗圃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育苗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灌水、除草、治病除虫等,使苗圃内病原菌微生物长期积累、存活,这样一旦苗木的抵抗性降低,极易发生病害。
1.2防治对策
防治该病的重点是做好预防,如果预防措施到位,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针对目前在苗圃管理和新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最好在冬季将圃地深翻晾晒,春季育苗前(2月份)施土杂肥75m3/hm2、甲拌磷120kg/hm2、硫酸亚铁150~225kg/hm2,整地作床后育苗。
(2)避免重茬。对同一苗圃地最好不要连年培育同一品种的树苗,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每隔2年相互轮作1次。
(3)应选择优良粗壮的插条作为种条,避免使用瘦弱苗、带病虫种苗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这样可以培育出健壮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苗木密度要合理,培育苗木技术要规范。
(5)插穗在扦插前,要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000倍液浸泡2h后再行扦插。在生长季节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d喷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3遍,可起到防病、治病效果。
(6)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不能及时栽植的,最好放在水堂中浸泡,栽植前用70%代森锰锌700倍液浸泡20h后再栽,栽植后的苗木要及时浇水培土。尽量避免从外地长途调运苗木,若确实需要,要对苗木进行包装保湿之后再运输。
2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
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症状是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枯枝2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中挤出橘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扩展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枯死。病斑皮层变暗褐色腐烂,有时可达木质部,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环境条件有利树木生长时,抗病性提高,病斑周围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扩展。枯梢型主要发生在一至四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展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在10~15℃、湿度为60%~80%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d。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病斑,老病斑继续扩展。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2种病原真菌均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部位生活,并逐步对活组织进行侵染。树皮含水量与病害有密切关系,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菌可以在枯死的树木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一切不利于杨树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危害等使树木生长衰弱,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树,可刮除病斑,涂药防治。
3杨树主要害虫防治
(1)食叶类害虫。主要指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杨尺蠖、金龟子等。幼树可在害虫低龄期、虫态相对整齐时用高压喷雾机喷洒灭幼脲防治。高大树木,可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在树干基部或根部打孔注射防治,也可用烟雾机熏烟。
(2)刺吸类害虫。主要是草履蚧、叶蝉、红蜘蛛、日本龟蜡蚧等。这类害虫早春上树吸取树木嫩芽、嫩枝的汁液,常造成整株枯死。可在若虫上树前用塑料布设置20cm宽的隔离带,并辅助人工扑杀。化学防治,在树干1m以下用废机油加有机磷农药涂成10cm宽的药环,以阻止草履蚧上树。在害虫上树后可用内吸性农药喷雾防治。
(3)钻蛀类害虫。主要有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等。7~8月为危害盛期,在主干上有明显的排泄孔,有木屑外露。可查找新鲜的排泄孔,向孔内注入敌敌畏原液和柴油的混合液,并用湿泥堵塞孔口。在育苗圃,用有机磷农药喷干防治幼龄幼虫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整林种结构防治该类害虫,如不与桑树混交等。
冬季树体耐药性较强,而害虫栖息场所又较固定,便于彻底集中消灭。应加强冬季管护工作,清除枯枝落叶,中耕除草,进行树干涂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