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时间:2019-05-15 00: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第一篇: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信息化是新时期做大做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必由之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就是基层民警依托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系统等新型警务工具,提升公安战斗力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作为在此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基层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值得思索和总结。

一、在信息采集上,要突破传统模式,主动适应新型工具。

随着近年来大力推行“科技强警”工程,计算机、数码相机、DV摄像机等一大批信息化工具走进了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采集信息是基层派出所民警的重要职责,大部分信息化的警务工具也被广泛使用在信息采集工作上。新型信息化警务工具的使用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就目前基层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而言,普遍存在着“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要想让新型警务工具在实践中发挥出最大效益,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掌握采集工具的基本功能。与传统的主要依托笔和纸进行信息记载的方式相比,依靠数码设备记录图像、声音等信息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但是,目前基层使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民警拍摄的图片尺寸过大,导致网络传输缓慢或失败;因为不懂设置录音笔,嘈杂环境下录制的声音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不懂摄像机红外线拍摄功能,夜间使用就成了问题等等。因此,建议基层民警在使用信息化新装备前,首先要熟读使用说明书,弄清楚各种按键的使用功能。其次要根据传输、保存的实际需要,通过尝试后确定图片尺寸和文件大小。二是要与传统工作方式有机结合。虽然信息化的采集工具优点明显,但并不意味传统的纸、笔或人脑记忆方式就退出历史舞台。恰恰相反,在现阶段传统采集方式不但不能丢掉,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与信息化手段的有机结合。因为目前移动接入公安网尚未普及,很多信息如入户调查、暂口登记等民警必须依托传统方式记录,然后录入系统。即使实现了移动接入内网,对于某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如民警开展走访时群众有价值的只言片语,还是不可能完全依托信息化工具收集。三是要创新一批实用的采集方法。采集工具的变化必然带来采集方法的变化,基层民警在掌握信息化采集工具基本功能,能够熟练开展常规性采集工作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实践创新实用的采集方法。以数码相机采集暂住人口人像为例,在居民点、厂矿企业等地点采集暂住人口人像时,可以在被采集人后方的墙上挂一根可以随身携带的软尺,那样在采集人像的同时就可以将身高准确采集。

二、在信息输录上,要注重录入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只有将工作中采集到的丰富信息及时准确录入信息系统,才能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最大限度的共享。虽然经过近几年时间的应用实践,但目前部分基层民警计算机录入效能还是比较低下,造成低效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不高、不掌握信息系统录入的规律性技巧。要想突破信息录入水平滞后的“瓶颈”,必须打牢“一个基础”,掌握“两类关联”。

打牢“一个基础”——是指民警必须打牢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目前基层民警重点要掌握三方面的技能,一是单机的基本操作,包含如鼠标的单双击、建立文件、文件夹,打印,拷屏等。二是网络的基本操作,如浏览网上文件,进入信息系统等。三是提高汉字录入水平。要提升这三方面技能,必须确立熟能生巧的学习理念,从基本练习开始,多摸、多看、多练,只要通过充分的应用,才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学会“两类关联”——是指民警必须掌握信息录入时关联提醒与关联提取数据。警务信息系统是目前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最大的平台,为了最大限度挖掘数据的应用效能,同时也为了节省警力,系统做了大量的关联功能。

三、在信息研判上,要掌握基本技能,充分利用综合资源。

基层民警从信息数据中受益,就必须学会研判,特别是针对具体个案的“战斗性”研判。目前,基层民警在掌握研判技能上起码要达到“四会”的要求。

一是会信息查询。从工作流程上分析,研判是一个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产生新信息的过程。毫无疑问收集信息是开展研判的基础,而从信息化应用角度看,民警收集信息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查询。首先是要解决“到哪里查”的问题。在查询数据前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数据在何地、何系统中能够找到。目前依托警务综合系统能够进行本市绝大部分公安业务数据的查询,但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数据,还必须到专业系统中进行检索。其次是要解决“找到了进不去”的问题。对于纳入“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应用”工程的信息系统,可以直接通过密码登陆,对于设置了口令的专业系统以及外地的系统,有登陆说明要仔细阅读说明获取登陆方法,对没有说明的要通过电话联系系统管理者获取密码登陆或请求帮助查询。“会查询”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掌握具体的查询方法和技巧。在掌握基本查询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会组合式的查询,即综合多种查询手段,到不同数据库、不同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查询,必要时还要加上人工智能判断,最终得到需要的信息。

二是会数据统计。统计是按照固定要求对数据的汇总。统计也是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为例,首先是制式报表的统计,在系统内有数据支持的部、省、市三级的制式报表已经全部建成,主要集中在“综合研判”模块内,民警关键是要找到报表的位置,简单输入条件即可。其次是一些非制式的报表,包括一些前后期数据的比较表,考核成绩的排名表等,这类报表的指导实战的意义往往比制式报表更重要,民警也必须掌握。再次是民警必须学会通过报表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从数据上找寻工作的成绩和差距,从而准确指导下阶段工作。

三是会预警反馈。预警功能是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中极富实战意义的一项功能,对于预警的信息,基层民警要按照实战要求及时进行反馈,反馈内容要力求详实。

第二篇: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为及时、准确了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给我们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机遇、新活力,也带来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相互交织中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社会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们红眼川乡以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为抓手,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不同主题的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111件,整理出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建议3624件,其中已整改落实2420件,正在整改和规划落实的有1204件。目前,全县农民群众心齐气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形势和谐稳定,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面对面”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拥护程度,决定政策的落实力度。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因群众不了解、不理解而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常常发生。广灵县是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占80%以上,受历史及客观因素制约,工业经济规模小不发达,农业生产要素分散效率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在贫困地区很具有代表性。在推进全县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县委定目标,政府抓落实,但真正实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全县每个乡村各有优势,影响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也不尽相同,面对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群众了解不了解,买不买账,他们在想什么,准备怎么做,具体到每个农村发展的亮点在哪里,中长期发展怎么规划,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全县总体发展目标的落实程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10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次都要在所帮扶的村住上几天,组织召开群众见面会,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广泛深入讲解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将党的方针政策、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交给群众,让群众及时了解、入脑入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共在农村开展政策宣传活动2700余次,宣传对象涉及 4.2万户、8万余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推动了党在农村多项政策的深入落实。

二、“心贴心”交流,使群众的所思所盼成为决策的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温家宝总理也指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在下乡住村中,全体下乡干部始终带着感情,真正融入群众之中,与群众说得了话,交得了心,干部与群众感情增进了,距离拉近了,关系密切了,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他们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广泛收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及时捕捉和把握群众的呼声、需求、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的矛头倾向,获取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意,倾听民生,汇集民智,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和修缮了学校,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投资2.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45个,在9个乡镇新建了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校舍安全全覆盖;招聘特岗教师300余名,充实了师资力量。全县学校软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教。同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手牵手”帮扶,使群众的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党从建党之初就舍弃特殊利益,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这不仅是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住村帮扶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千方百计解群众疾苦、帮群众急需、化群众忧愁、为群众办实事,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与180个行政村建立了定点长期住村调研帮扶对子,针对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手拉手”帮扶。在春耕备播时组织了“千人万户大调研,关注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入农户,摸实情,做好规划;在夏初遭遇旱灾时组织开展“保播种,保民生”万人抗旱活动,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冲锋在前;在秋后农闲时组织了“抓农廉、强党建、千人住村谋发展”主题活动,规范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农历岁末年初组织了“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人心”帮扶活动,逐户访寒问暖,总结当年,谋划来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又组织了“弘扬右玉精神,争创时代先锋”主题活动,在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设身处地多为群众着想,遇事不是站在群众之上,而是站在群众之中,不是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而是站在群众一边。在下乡住村帮扶中,每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脱贫难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四、“肩并肩”劳动,使群众的艰难、艰辛成为干部转变作风的砥砺石

我们党90年来的历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奋斗史,是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发展史。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也正是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群众才会从心底相信党,拥护党,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要求下乡住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下乡住村的县乡干部在与群众肩并肩劳动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群众是衣食父母”,也深深体味到了群众的艰难、艰辛,思想真正受到了触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牢固了,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群众高兴地说:“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过脑经心的亲身劳动体验,是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换来了干部由衷的爱民情怀和服务意识。干部们争先恐后结对帮扶全县142名孤儿,两年来帮扶款物折款共20多万元;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累计捐资439万元建成了涉及6乡镇、总面积4159平方米的16所农村康乐院,现已供养农村五保户126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干部下乡住村这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在推动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和力戒形式化方面下功夫。

第一,干部下乡住村要常态化。干部下乡住村要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坚持不懈,长期开展。既可根据季节安排,又可按照要求安排;既可普遍安排,又可根据专项任务安排;

既可逐村进行,也可根据特殊情况在部分村进行。总之,要使干部下乡住村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去,哪些村急需就先去哪些村。既不能为“装点门面”而敷衍应付,也不能时断时续、半途而废。

第二,干部下乡住村要系统化。一要上下联动。既需要县乡干部下乡住村,也需要上级领导干部抽出一定的时间下乡住村。这样能使各级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衣食住行、体察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决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同时,也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教育群众、帮助群众、鼓舞群众中得到锻炼,转变作风,增强履职的主动性、有效性。二要进行延伸。将干部下乡住村这一做法延伸到住厂、住校等等,把做好群众工作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群众工作全覆盖。

第三,干部下乡住村要制度化。一是建立长期定点住村帮扶制度。将住村地点、人员,帮扶的目标任务,不同层级干部住村的时间、具体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特别要强调坚持“四要四不”:即要坚持住在农家,不住村委会;要坚持轮流在农家吃派饭,不在村集体吃;要坚持住村时间,保证时间不减少;要坚持办好事、办实事、真办事,事事有记录,不敷衍了事。二是建立干部下乡住村督查制度。成立专门的督查组,采取抽查、听取汇报等形式,随时对住村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防止个别干部图形式、走过场、敷衍应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干部下乡住村评比表彰制度。对下乡住村坚持得好、实事办得好、群众工作做得好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对下乡住村表现差的干部严厉批评。

第四,干部下乡住村要力戒形式化。坚持做到一不兴师动众。不论哪一级干部下乡住村,都要轻车简从,只做事不扰民,除必要的引路、介绍情况人员外,杜绝前呼后拥、层层陪同。二不蜻蜓点水。要严格执行下乡住村制度,真下乡、真住村,沉得下、住得稳,不搞应付、不走过场。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盼,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三不增加负担。既不增加乡村负担,也不增加群众负担;吃住在农家,足额付餐费、住宿费;搞活动、办事情,不摆架子,不劳民伤财,简单行事,实在办事。四不虎头蛇尾。每次下乡住村活动,都始终如一地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有奖惩,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不前紧后松、半途而废。

第四篇: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

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9月28日,中山路街道党工委肖书记参加了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会后,及时召开了管区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了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精神,对目前乃至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街道综治办要尽快吃透上级精神,结合管区的实际,马上开展调研活动,推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拓宽街道综治中心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了基层综治组织在平安建设以及社会管理中维护稳定和保障民生的双重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基础建设,注重在调整和充实“六位一体”的基层综治组织上下功夫

街道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成立了社区综治工委,并在旅游景区成立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综治工委下辖调解、帮教、普法、巡逻、消防、国家安全、安全监管和治安信息“八位一体”基层综治工作组织,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是以劈柴院景区为平台,涉及劈柴院、火车站广场和栈桥三大区域的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在街道综治委的领导下,负责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街道大力推进综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发挥社区工作站的力量,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和备勤机制,完善了社情监测和研判协作机制,拟建立履行职责和治安状况评价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

三、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由街道综治办公室牵头,由六个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抓手,深入辖区单位和居民片区进行调研。积极听取辖区单位和居民对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的紧密联系,定期召开有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参与日常综合治理工作。

四、积极协调辖区职能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街道综治办公室以居民民主议事会为抓手,定期组织居民座谈,及时发现民事纠纷和潜在的民事纠纷苗头,与公安、司法、劳动、城建、计生和民政等部门联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发生的民事纠纷及潜在的民事纠纷苗头,共同协商解决,为存在民事纠纷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了“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催办督办、跟踪回访”的运转流

程。

五、以关注民生和保障稳定为目标,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街道立足于老旧城区困难居民多和紧邻青岛火车站流动人口的现实,扎实推进“明锁换暗锁”等惠民工程和“平安中山”综合治理行动,积极吸收困难居民参加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并发放一定的巡逻补贴,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治安巡逻力量。

六、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安综治工作,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自管”的转变

街道以六个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抓手,深入辖区单位和居民家中宣传社区治安综治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支持或参与社区治安综治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辖区单位、社区居民与社区综治工委良性互动的群防群治组织。

七、加大社区治安巡逻力度

街道综治办公室积极动员社区居民、离退休人员、低保人员和流动人口等参与社区治安巡逻队,严格按照每一万人口巡逻力量不低于15人的标准,由社区综治工委负责组建了6支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全面建成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八、全面做好“三大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抓好社会

矛盾的源头预防

街道在建立健全了城市边缘群体、犯罪高危和社会特殊人群“三大群体”的动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大群体”管理服务的新思路,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司法、信访和公安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深入“三大群体”人员家中进行谈心,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帮扶,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

九、加强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

街道以社区综治工委为依托,由每个社区的治安巡逻队员兼任综治信息员,为每一名综治信息员配备一个小本子,在开展治安巡逻的同时开展综治信息收集,及时记录并上报存在的治安隐患,实现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由单纯的增加人数,向适度扩大队伍与注重工作质量并重的转变,切实加强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

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实现“六个进一步”目标 街道在加强水管理职能探索工作上,不断加强社区综治工委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治安综治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维护和谐秩序能力,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六个进一步”目标。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

第五篇: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珙县政府副县长 唐克先

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人员大流动的环境下,社会治安形式日趋复杂严峻,刑事犯罪手段日趋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与此同时,广大群众期盼更为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警务革命中,我们从更新观念入手,相继突破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瓶颈、操作瓶颈、机制瓶颈,深入推进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全力提升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

一、珙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打破认识瓶颈,形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由于民警的认识不到位,应用技能差和畏难情绪等原因,设备被束之高阁,险些成为“高级垃圾”。为此,我们始终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推进信息化工作常态化。一是制定《信息化技能考核与民警政绩挂钩的实施办法》等政策,要求领导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在2009年信息化工作推进中,有5个警务单位的5名所队长,由于带头作用发挥不突出,本部门信息化推进迟缓,先后6次在全局会议上作检讨,被责令限期整改。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边学边用”的办法,使民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近年来,先后8次组织业务骨干到江苏省芜湖、南京和成都、资阳、德阳、乐山等省内外信息化工作先进的地方考察学习,并聘请四川大学专家有针对性的授课和指导。三是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四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硬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设施上、经费上、管理上保障信息网络建设顺利进行。五是选择一批积极性较高、信息化技能较熟的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典型和亮点。通过树立典型,以“典型带整体”全面推进。

(二)以建章立制为重点,打破机制瓶颈,创新信息化工作新机制。在确保信息工作常态化进程中,始终把握规范性、真实性、及时性这三个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常态化工作与民警日常工作有效结合,让信息化工作的每个环节成为民警的“标准动作”,为信息化工作常态化提供保障。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强行入轨。先后制定了《公安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信息化技能考核与民警政绩挂钩的实施办法》等强硬的“单轨制”和“捆绑考核机制”,把信息化应用技能与中层干部的“帽子”挂钩、与民警的“位子”、工作环境挂钩,与警务单位经费保障的“票子”挂钩,以“强行入轨”办法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二是建立督导机制,捆绑考核。按照“信息办统筹、业务部门指导”原则,整合刑侦、治安等部门的内部信息数据,打破公安内部各警种之间的“隔离墙”,做到互通共享。根据“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原则,要求整合数据后的刑侦、治安、法制等业务指导部门对各自负责的板块不定期开展督查督办,综合应用网上监控、人工抽查等方式对各单位信息检查删改、信息采集数量、质量情况实行每日通报。根据“捆绑考核机制”,发现业务指导部门在督查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包庇隐瞒未报的各类数据,实行同等惩处,以彻底解决不如实、不及时、不准确录入信息的现象。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考评。在经费保障上,实行经费保障与业绩挂钩的原则,对各警务单位除实行人头基本保障外,按照各警务单位的网上工作实绩实行奖励性保障,干得越多,质量越好,经费保障越多。

(三)以基础工作站为据点,打破基础瓶颈,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在现有的治安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民警疲于应付,对基础工作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完整、鲜活”基本要求根本无暇顾及,依靠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组织大量警力集中搞“大会战”来收集、录入信息的办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苍白无力。为真实、准确收集海量的基础信息和保证已采集信息的及时更新、准确鲜活,我们探索建立了信息化基础工作站。一是按照“县财政出资金、县人事出编制、县公安管用人”原则,招聘信息化基础工作员,在各乡镇设立信息化基础工作站。目前,已公开招聘14名信息化基础工作员,设置7个信息化基础工作站。二是明确信息化工作员职责。工作站工作员不仅负责该社区的人口登记,还负责该社区的场所、行业、出租房登记,同时兼任该社区的情报信息员。三是社会联动、打破信息壁垒。为防止出现“公安一家唱”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弊端,在县、乡镇两级综治办和社区的组织下,从各小区、单位、楼院保安及守楼护院人员中物色情报信息联络员协助管理,并将协管情况纳入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四是大胆探索、努力实现多项信息关联。通过警综平台系统的升级改造,在将信息化基础工作站前期采集的海量鲜活基础数据录入平台的同时,对所有已采集的信息进行关联,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隙查询、无缝隙列管,真正达到“查一人、知一户;查一点、知一片”,最终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和“人、房、业”关联的目的。五是创新便民服务形式。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利用便携式打印机、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随时随地为群众办理暂住证等,真正达到方便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的,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四)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本,打破治安防控瓶颈,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一是调整警力,合理布局,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前沿阵地建设,形成以中心派出所为主导,以驻警点为支撑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二是健全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整合派出所的各类基础工作管理台帐,将各类管理工作浓缩提炼成地理房屋、实有人口与实有单位,从而为一线民警提供了一个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平台,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三是按照“一警多能,快速机动,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资源,交巡合一,不断加大社会面治安防控力度。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全县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体性事件增幅呈递减趋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案件不同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较大提高。

二、我县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信息化应用数据少,动态性差、信息化建设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存在差距。基层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规模大,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大多数系统模块信息数据少,信息系统为实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大打折扣。工作对象、被侵害信息主要依靠被动更新,数据动态性差,不能及时反映本地人、财、物、组织等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公安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重建设、轻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应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就没有信息化。当前,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不够普及,已经建成的基层所队主页及应用开展较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重建设、轻使用问题。基层人口系统信息,部分模块数据量少,更新慢,应用价值不高;各所队配备的公安网计算机浏览网页的多,业务查询的少,系统应用的少,特别是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犯罪人员等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业务数据应用率不高。

(三)系统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够,应用水平不高,推进进度不平衡。目前,办公自动化在县局及各派出所得到了全面应用,但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各所属单位和基层所队推进不平衡;基层民警队伍的整体科技素质还不高,民警技能不强,应用能力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使用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三、加快推进我县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信息化应用的责任感。一要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真正确立“信息就是基础,信息就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应用知识的普及。二要广泛宣传,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积极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清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铭记“不懂科技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这一理念。三要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引导,使民警特别是部分意识不强的民警深刻认识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培训,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技能。一要根据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不同程度,分为初学、初级、中级等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要集中培训骨干,然后由骨干在各部门组织训练。三要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培训效果。四要由各警务单位组织民警“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提高操作技能。五要对接受能力弱、技能掌握基础差的同志,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强化训练。在培训措施的保障上,坚持以考促训。

(三)深化应用,充分凸显信息化应用的实效。一要拓展公安信息来源,延伸公安信息化应用触角。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制定各类信息采集、应用制度,使信息采集、维护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不断强化各单位及民警的情报信息应用意识,把信息采集录入同维护稳定、打击犯罪、为群众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民警进行警务实战。二要贴近实战需求,发挥立体综合作战的最大效益。进一步优化“警综平台”,强化信息的研判和实战功能,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要按照“管用、实效”的原则,尽快完成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工作,将指挥中心建成集报警求助、城市管理、社会救援、服务群众、警务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枢纽和重大安全事件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三要积极探索研究、实践网上作战的新战术、新战法,以实战、应用完善和发展信息化应用机制,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信息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实战效能。四要领导带头应用,切实形成全警参与,全警共用格局。

(四)完善机制,全力抓好信息化应用的保障。一要建立健全信息的全警采集、应用、维护制度。二要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三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四要建立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五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创新机制。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和保障措施,使信息化应用工作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下载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派出所民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夯实基层基础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派出所民警个人总结

    2005年里,我在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立足于派出所的工作实际,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完成了2005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我本人在2004年里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基层派出所民警201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所受理刑事案件50件,破现行案33 件,破隐积案10件,打击处理13人(其中逮捕6人、直诉4人、劳教3人),治安拘留3人,解决纠纷40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 转变作风、从严管理教......

    基层派出所民警发言材料

    基层派出所民警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普通民警,能够有这个机会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我深知,在打造“平安杭州”......

    基层派出所民警发言材料

    基层派出所民警发言材料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点,通过积极走访物管、单位、市场、商铺、居民,召开小区业主代表座谈会等,进行多层次、面对面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开展全面调查和......

    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创先争优提升党建服务水平 (创先争优活动征文)我们根据省委、市委、区委以及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以“三比一推进”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文件精神,结合......

    “三个明确”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三个明确”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基层党建工作头绪多,为了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应坚持“三个明确”,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首先......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高明区委组织部近年来,高明区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抓重点、强创新,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

    加强场所文化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场所文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一个民族的魂。劳教(戒毒)场所的文化,是日夜奋战在教育矫治一线的司法警察的魂,是接受教育积极改造的劳教(戒毒)人员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