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应对职业倦怠(共5则)

时间:2019-05-15 00: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怎样应对职业倦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怎样应对职业倦怠》。

第一篇:教师怎样应对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几年前就被人们提及,且被某些部门作为一项课题开展研究。可见教师职业倦怠早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大家都在分析它的成因,试图破解这一命题。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分发学生奶、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确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五、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

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六、教育不均衡,挫伤工作积极性。

教育均衡涉及许多方面。无论是学校的硬件环境,还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地方教育政策,我们当地和其它大中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大城市的公立、私立学校,教师工资可能就是我们这边好多倍。另外,那边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管理不像内地严格。因此,内地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工资待遇,纷纷前往私立学校。要知道出去打拼的教师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当地人才的流失。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勇气和条件走出去,只能苦守着当地教育。看着别人拿着优厚的报酬,工作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

七、社会风气影响教师的上进心。

眼下,网上资源丰富、“卡五星”之风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教育专著相比,打麻将具有更强的诱惑。要求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备导学案,部分教师会选择在网上下载,网络的便利让人学会了敷衍。想当年,没有网络,没有卡五星,课要自己手写,课件要自己设计制作,下班后没有多的娱乐方式,会选择看看业务杂志。也只有在那几年,人的工作能力才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1、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近些年,国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然而,由于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教师工资的增长过于缓慢。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国家应该加大工资的倾斜力度,多向贫困偏远山区投入,真正落实“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承诺,让广大教师无经济上的忧虑,安心工作。这些年,作为学校,也在致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但投入也不可能太多,并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经济状况,所以还需国家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实现教育均衡。

2、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否则你就是痛苦的。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例如:今年,我要把班级管理好,形成一个什么特色;我要在学校讲一节公开课;我要有一篇文章发表等等。当某一件事情做成了,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自己会充满惊喜。

3、学校要努力让教师工作的幸福。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让教师们感到在这所学校工作是幸福的。要舍得投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要公平公正绩效考核,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要多给认真工作的教师提供讲课、表彰的机会;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这些工作,学校都在努力实施着。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非易事,需要多方努力,关键还是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们找回职业幸福感。

多数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

教师也成为弱势群体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

“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周华半开玩笑,“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

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是周华认为自己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该市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相比较而言,高三老师的压力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一位高三班主任称自己是“完全围着学生转”,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一刻不想着学生,特别是临近高考,“神经根本放松不下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曾做过一项教师工作量的调查,其分析表明,一周任课数目超过二十节,教师的情绪、情感衰竭和对人的负面反应都会递增。而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加班加点就是家常便饭,每天的工作量几乎都在负荷以上。

“当教师难,当中国的教师难,当高三的教师难上加难。”河南省南阳市五中的党俄宾已经担任了20年的高三任课教师,在他看来,高考是家庭幸福的起点,是改变命运的美好时机,作为教师,为学生前途负责的想法让他不敢懈怠。

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是每个教师头上套着的紧箍咒。升学的压力从各级教育部门传递到各个学校的领导,随之堆积在教师身上,而高三教师,不仅自己的压力无处排解,还面临着舒缓考生压力、稳定学生情绪的工作,只能“撑着”。不少高三的班主任,形容自己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一旦学生成绩下降,他们首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再适合做老师?”年复一年处在高压状态让他们生活的圈子狭小,也不愿意过多地接触别人。

除了工作的压力,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也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当年报考师范学院一定程度是因为教师是个光荣的职业,但现在我却骄傲不起来。教师队伍中可能是有个别人不负责任,但社会舆论导向似乎整个教师队伍都有问题。”一位从事了20年教育工作的老师说,这让她很气愤,也感到委屈。

教师职业倦怠不容忽视

带病的大夫如何给别人健康

“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有着直接且强烈的因果关系。”许燕从2000年开始就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她所说的职业枯竭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她指出,适度的压力可以给工作注入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下无法解决,又缺乏缓冲和外部支持的话,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或者枯竭,而枯竭带来的多是负面影响。

在2002~2004年间许燕负责的有关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课题,连续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共6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枯竭状况,发现大约20%的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16%的教师处于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近两年来,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

许燕介绍,职业枯竭多发生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人员等,这些职业的身心能量消耗较大,要求不断付出自己的知识、情感、能量等,经常面临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要求。长期面对这些压力,一些人会出现情绪情感上的疲惫不堪、消极怠工,甚至对工作的厌倦。

事实上,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2005年广州市教育工会曾经对市属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仅有20.4%的教师基本健康,处于亚健康的将近八成。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少教师都表示了这样的忧虑:如果长期在亚健康和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中挣扎,怎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职业倦怠危害的不光是教师本身。许燕说,教师出现职业枯竭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

许燕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结果显示,付出得不到理解与回报、超负荷的工作量、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出现问题、多种角色间的冲突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如果教师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摧残,他们的离职倾向就会加剧。

枯竭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转折点

教师亟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许燕说,“多数人在经历枯竭感的时候,往往浑然不觉,忽略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直到身心无法负荷,引发各种疾病。事实上,枯竭就是以最强烈的手段来提醒你要放慢脚步、体验生活,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面对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的潜在威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可以将职业枯竭的危机转化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

“有了心理压力要学会转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把压力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党俄宾介绍自己的经验。许燕说,教师感觉自己处于心理困境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并寻求社会支持,多与家人或亲友、同事沟通,把心里的症结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与放松训练,实践证明,锻炼真的能缓解心病。

职业枯竭与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许燕说:“要积极规避职业枯竭的出现,如果已经出现,要正视和学会如何摆脱。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可实现的人生发展目标,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

同时,要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抗职业枯竭的技巧。“要认真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学会适当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环境,定期释放心理垃圾,有意识地积聚内心的能量,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许燕说,还要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惯想法和行为,接受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作完美型的人,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对一些想法、观念和行为要学会放手。

许燕说,职业枯竭是资源过度消耗又得不到补充的结果,为自己注入资源是有效缓解职业枯竭的手段。她建议通过学习,消除知识枯竭,通过休息或锻炼缓解生理倦怠,通过倾诉或寻求社会支持等以减轻情感枯竭。“职业枯竭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只是人生的交叉路口,只要积极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早做准备,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能量,完全可以从职业枯竭的状态中复原过来,并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拥有社会支持的人更不易枯竭。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许燕同时指出,学校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可以有效预防教师的心理枯竭。

目前,一些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讲座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在一些地方,教师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心理学专家在教学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热线电话进行心理咨询。许燕说,中小学开辟“教师心理咨询服务”,有助于为老师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远离职业倦怠 做幸福教师

当今,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所要承受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相应越来越大。部分教师经受不起各种压力而对工作产生了疲倦、困乏、麻木甚至怠工等消极情绪,这统称为职业倦怠症。

一、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用于描述工作中个体所体验到的诸如情感耗竭、身心疲劳、工作投入度低下、工作成就感降底等消极状态。而根据著名学者马勒诗的三维度模型理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即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即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而教师职业倦怠则是由于长期工作在高压环境,工作中持续的身心疲劳以及各种矛盾冲突引发了挫折悲观感,最终导致在情绪、认识和行为上出现紧张、疲劳、麻木等消极的非正常心理。具体表现为职业信念逐步崩塌,精神困乏,萎靡不振,工作热情降低,对工作敷衍了事,自我和他人肯定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低下等。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旧的或片面的观念禁锢了教师的职业信念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牺牲教师的个人利益为基本要求的。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消极暗示作用和精神压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不好,师之过;教不成,师之错”等片面观念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强加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时刻达到“完美境界”,这无疑给教师套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让教师背负过重的思想包袱。

2.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落差消磨了教师的工作激情

教育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必需面对的日常事。随着社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社会、家长、学校对整个教育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现今的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等精神相对较弱。此外,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侵入校园,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教师多年苦心建立的教育成果,这使很多教师发出“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的感叹,产生职业挫败感和无助感。部分教师虽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碍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水平,众多有效的教学活动难以实施和开展,教师感到落差严重,渐渐对工作失去了当初的激情。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比以前,教师的地位已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较多地区教师的收入和付出还是不成正比,生活条件不是十分理想,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偏低,各种待遇急待提高。

3.持续深化改革和不完善的评价体制降低了教师的工作信心

当今社会呼吁素质教育,但升学率始终是学校和年终评判一位老师工作质量不可或缺的主要标准之一。中考、高考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和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奖金等直接挂钩。部分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给教师施加更大的压力,普遍存在的“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现象人为地加重了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持续在高压和高负荷下工作。教师虽有大量先进的教学理念,知道平衡全面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天平上却难以找到很好的平衡点,这就使教师对职业产生无奈感、失望感甚至挫败感。除此之外,高考和教育体制的持续深化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极度深远的影响。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和学校管理上的种种误区也给教师带来极大消极的影响。

4.职业特点和个人性格偏差使倦怠进一步蔓延

鉴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固有特点,教师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备课——上课——改作业”的工作。研究表明,过于刻板和重复的模式易让人产生职业的麻木感和冷漠感。另外,教师往往要循环教学,要教好几个班,同一内容不断重复地讲,再多的激情到最后也变得索然无味,教师也显得很无奈,倦怠情绪由此而生。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任务也越来越重,除了是传统上的教书匠,还是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员、家庭矛盾的调解员、学校的行政管理员、对外的接待员等,工作负荷大。此外,教师还要应对相关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所制订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论文评比、教研竞赛活动、公开课评比、学生的学科比赛等。众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让教师疲于奔命、身心焦虑。

二、远离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1.坚定信念,提高抗压能力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神圣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我时,学生才能得以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就难有良好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如此说。因此,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职业倦怠对自己和学生所带来的危害及其根源,坚定正确的信念和职业道德理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职业自信心,改善待人处事的方式,培养自身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维持健康的心理,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减少挫败感,提高抗压能力。

2.多种途径,学会自我放松

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繁重的工作压力。首先,教师要放开思想,不应一味强调自己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一定要求所教学生全部考上本科甚至重点大学,应把自己看作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同时也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潜能和人生规划,对学生的期望和评价要客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到其纵向不足之余也应关注其横向进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倡有情趣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和各种户外活动,及时通过聊天、讨论等多种有效方式排解心中的郁闷、苦、挫折、恐惧等不良情绪。

3.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创设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

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和年级应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师评价机制,使其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学校一方面应合理调配教师所教学生的类型,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搭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各种平台,提供更多机会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教书育人能力,让教师亲身感受到美好的职业前景。学校应采用多种有效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个人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众所周知,教师行业中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直接危害到所教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升学乃至整个人生均有深远的负面影响。预防与治疗工作倦怠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很有必要马上联合起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帮助教师,以保证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1.背景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近年来,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师有体罚、辱骂学生的情况,各种新闻媒体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只是讨论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而对于案例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却没有涉及 ,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己,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性。对于教师来说,它会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会被体罚、心理虐待,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心浮动,师德的丧失;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因此,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与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随后,各国的学者开始重视了对于它的研究。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斯等人通过深入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的三个核心的成分:(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到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1974年,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将“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al)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于大、工作强度过于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3.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3.1 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这不但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3.2 职业兴趣转移。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3.3 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4.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4.1 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如果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就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丧失工作动机,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4.2 社会压力的影响

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4.3 学校环境对于教师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学校的制度规定、学校的领导风格、学校的学术气氛、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等都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领导是民主型、放任型还是专制型的,干群关系的和谐程度等都将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再就是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能否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材。保证调级、评优、晋升的客观公正性。教师在这种学校环境中,由于要适应这些要求,就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教师、下属、良师、益友、父母、心理咨询师等等,角色太多就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如果领导、朋友、同事、配偶没有恰当地给予安慰、帮助的话,就会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4.4 工作任务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假期多,每天就只上几节课,而没有看到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而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比如;找资料、写教案等。而且,许多教师长年累月站在讲台上,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单调的教学环境,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教师的工作还具有长期性、连续性与周期性。教师将学生一批又一批送走,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自己就像一个船夫一样回到起点,会感到单调寂寞,没有鲜花与掌声,学生留下的只有成绩。所以教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能力。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们还面临提升学历、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如果这些硬件指标你没有达到的话,即使你上课上得再好也不会被提级评职称,相应的经济福利待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教师产生焦虑感,引起职业倦怠。4.5 教学对象的原因

现在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种不良的局面。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学校大量扩招,学生的质量明显下降,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耐不住长期的寂寞进行学习的付出,反而对立竿见影的东西趋之若鹜,因此我们对于许多学生为什么如此追捧“超级女声”之类的选秀节目也就不难理解了。教师对于其教育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回报上,而是体现在其精神上的回报,教师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符合教师的期望值。也许教师可以容忍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待遇,但是决不能容忍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学生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反应。4.6 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人际关系是指师生在学校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学的人际环境,它可以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教与学活动的效果。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曾告诉我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尤其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对于教与学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也构成了学校内部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有调查显示,有 42%的被采访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人际关系复杂。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朋友以至家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学校中存在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提拔重用、评优晋级都与之有关,而刚正不阿、脚踏实地、勤奋进取的人却不受重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会造成教师内心压抑、郁闷。研究表明,人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常常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做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做出消极的反应。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使得教师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于学生表现出厌倦、不耐烦,常进行批评、指责以至于讥笑;与朋友交流时沉浸于倾诉自己的不满、郁闷,唠唠叨叨,不耐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拒绝换位思考,缺少双向交流;对于家人与家庭事务缺少关心、热情,有的性格变得暴躁,常对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有的更加内向自我封闭,极易发展成抑郁症。

5.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5.1、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制订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从“八五”规划以来,对于教育的投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 1995年至 2005年这十年间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 30.6%。但是,要真正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使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使人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完成,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倾向与心理氛围。社会在对于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政府在制定有关教育政策时 ,应该注意政策倾斜,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因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由它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所决定,会对教师的工作情绪产生重大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制订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抓落实,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气氛。例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在社会各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要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建立健全新的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便利;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等等。这样教师才更加安心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5.2、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团队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当教师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取得成绩时,应该按照奖励制度不打折扣地给予经济奖励,并且授予荣誉,肯定成绩,产生激励与示范作用。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等,都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

5.3、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5.3.1 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5.3.2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

5.3.3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3.4 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总之,职业倦怠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为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应该关注、研究这个现象,找出解决的策略,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第二篇: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心理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工作单位: 姓 名: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摘要】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关键字】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压力就如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压力作为一种刺激反应的产物,会对人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理论与实践均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改革决定于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地区教育质量,形成良好教学风气,造福于他人和社会。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网络交流、电话访问、面对面交心谈心等途径进行调查访问,进行了统计,梳理出了教师目前的思想、心理状况,现就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精神和精力变得枯竭,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疏离状态。典型症状为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实质意义,十分无助、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

一是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一位教师在谈话中说到:“ 我曾经为教学感到很兴奋,心中有无数种教书育人的想法,希望孩子们因为我的培育,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但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对着孩子们大喊大叫。我感到非常内疚,但是日复一日地应付他们让我很沮丧。”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

二是表现在职业规划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了时间、经历,但成绩平平,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出成果难,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三是表现在情绪、心理状态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率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据此次小范围调查统计,40%的人“经常会”,36%的人“偶尔会”,60%的教师表示“感到自己经常疲惫不堪,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或者出现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50%、31%的人偶尔或经常感到“自己的知识好像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大约有 60%--70%的教师反复出现压力症状,至少30%的教师具有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

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情感状态。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自我发展、创造空间太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

(二)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外在现实和内在信念的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承担着为培育人才的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服务对象特殊化因素

1、学生问题的困挠。如今的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个性较强、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

2、家长过分的苛求。一部分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行为、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有的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措施,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有的家长又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为退化,工作士气降低。

(四)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一位孙老师跟我谈到:“我曾经要求学生在每个周末都要拟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我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做好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也会每周一收上这些计划来看,给他们一些反馈的评价,或者提出建议。但是,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做这项工作了。日常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了,有很多东西是必须在限期内完成的,我总是感觉很累,时间很紧。我知道应该回复,这样做会对学生很有好处,可烦躁的情绪和现实的压力又使我不想回复,我非常犹豫和为难。”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缓解教师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社会评价方面加以引导

1、广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均衡、政府投入有法律保证。

2、推进社会期望的合理性,让全社会、家庭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正确面对对和共同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使命。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多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有乐观进取的精神。

2、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更多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实际状况、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正确的评价。

3、给教师“减负”,即尽可能地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以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4、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提高能力,增进修养。

5、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对组织、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加以修炼

1、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自我的心理负荷和情绪体验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不切实际,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负担、焦虑不安;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个体的教师,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和境遇,及时调节认知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自己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生活、内心中的困境。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

3、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所决定的。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教师们要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4、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追逐先进教育理念,放松自如地挥洒教坛,减少倦怠,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引用德洛夫斯基的一句话:“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当然越早越好,你必须接受这样一个观念: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职位的晋升”。但愿每个教师都能拨开遮住心灵阳光的那层乌云,撇开劳顿的人生旅程中积累的倦意,在灿烂的晴空下快乐地飞翔。

参考文献

[1] 孙红,《职业倦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8

第四篇:怎样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怎样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听马红宇老师讲座有感

参加本次国培,通过视频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听了马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现今的教育机制形式以及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学生、学校的评价要求,迫使教师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学校以升学率为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叛逆和厌学情绪,社会不尊重教师劳动的风气,使不少教师“载不动许多忧愁”。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评比,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教师职业倦怠。

马老师认为目前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了解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情绪衰竭。教师心理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更谈不上职业热情和幸福感。就教师避免职业倦怠精神和工作疲劳感,主讲专家给了我们如下的建议:

一、培训与成长。

应对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它,不要让自己的气馁持续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教师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做什么与怎样做这两方面寻找一些变化,并持续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例如:把教学当成一件乐事来做,多在网上听听特级教师的授课,哪怕自己没有教的科目,你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学习都是一种享受。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时带不同的年级或是教不同的学科、利用休假来巩固、更新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写教学日志。

对自己的思想、感受、梦想、恐惧、失败和成功的记录,能让自己追溯生活方式的轨迹,认识当前流行的观点、未解决的困难和未完成的工作。日志是这么一个“场所”,你可以把每日的挫折与喜悦堆积于此,而不用害怕他人的评论与批评。这绝对是一个保存自己隐私与感情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教学策略,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维持纪律的方法。我们现在甚至就可以以这样的思路写教学日志,即把它当作一个个人的思想宝库,记下我们想要记住的各种观点,并准备在以后随时翻阅。还可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名句,或者把孩子们所说和所做的趣事分类记录。教学日志是一个设定自我目标的地方。比如,从现在算起,在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我们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用文字记下自己决心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在教学日志中可以尝试思考、情感、行为上的各种方式,可以预先探索一下新角色、新主意,假装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改变,就像演出前的彩排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日志是一个能进行自我交流的地方,有助于在与别人交流时更严谨、更准确和更敏感。可以解决内心的纷争、私人问题,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自身所期望的那个人。

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根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感到忙碌着是幸福的,从而实现教师人生的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何不调节一下生活节奏,让自己的心情偶尔放一放假,“潇洒一回” 走出职业倦怠的心理泥潭。花点时间享受一些特别的乐趣:去进行一次户外运动,或寻觅一朵美丽的花儿,或学习一篇好的诗词,为这枯燥的工作带来一些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倦怠。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唯升学率而论英雄,不要拿升学率来为教师贴上标签;(老师教学生,不仅仅说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的。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一个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才能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明天又要来检查,后天来评比,要还给教师一个安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师,让教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彻底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才能呢个让教师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五篇:怎样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怎样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听刘晓明教授讲座有感

刘教授认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现今的教育机制形式以及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学生、学校的评价要求,迫使教师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学校以升学率为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叛逆和厌学情绪,社会不尊重教师劳动的风气,使不少教师“载不动许多忧愁”。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评比,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刘教授认为目前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情绪衰竭:60.3%;人格解体:17.1%;低成就感:16.1%。从这份调查表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更谈不上职业热情和幸福感。因此,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工作疲劳感,是当前教育行政部门要做的关键事情。就教师避免职业倦怠精神和工作疲劳感,刘教授给了我们如下的建议:

一、培训与成长。应对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它,不要让自己的气馁持续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有些学者曾建议,教师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做什么与怎样做这两方面寻找一些变化,并持续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例如:每隔几年都需要换新的教学任务,带不同的年级或是教不同的学科、利用休假来巩固、更新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写教学日志。对你的思想、感受、梦想、恐惧、失败和成功的记录,能让你追溯生活方式的轨迹,认识当前流行的观点、未解决的困难和未完成的工作。日志是这么一个“场所”,你可以把每日的挫折与喜悦堆积于此,而不用害怕他人的评论与批评。这绝对是一个你保存隐私与感情最安全的地方。你可以写下自己的教学策略,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维持纪律的方法。你现在甚至就可以以这样的思路写教学日志,即把它当作一个个人的思想宝库,记下你想要记住的各种观点,并准备在以后随时翻阅。一些教师喜欢保存他们喜爱的名人名句,有些教师则喜欢把孩子们所说和所做的趣事分类记录。教学日志是一个设定自我目标的地方。比如,从现在算起,在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你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用文字记下自己决心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你在教学日志中可以尝试思考、情感、行为上的各种方式,你可以预先探索一下新角色、新主意,假装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改变,就像演出前的彩排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日志是一个你能进行自我交流的地方,有助于你在与别人交流时更严谨、更准确和更敏感。在系统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你会更了解自身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调和希望与需求。你可以解决内心的纷争、私人问题,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自身所期望的那个人。“在诸如写教学日志或其他的活动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独自梳理头绪的反思过程,你才会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根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感到忙碌着是幸福的,从而实现教师人生的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何不调节一下生活节奏,让自己的心情偶尔放一放假,“潇洒一回” 走出职业倦怠的心理泥潭。花点时间享受一些特别的乐趣:去进行一次户外运动,或寻觅一朵美丽的花儿,或学习一篇好的诗词,为这枯燥的工作带来一些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倦怠。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还有最后一点也是我想到的一点就是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唯升学率而论英雄,不要拿升学率来为教师贴上标签;不要今天来检查,明天又要来检查,后天来评比,要还给教师一个安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师,让教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彻底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才能呢个让教师过上幸福的生活。

下载教师怎样应对职业倦怠(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怎样应对职业倦怠(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对待教师职业倦怠

    怎样对待教师职业倦怠 南排河镇赵家堡小学 刘娜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共5篇)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等,通常发生在人际......

    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成了被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职业倦怠给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应给老师多一些关注,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浅议怎样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浅议怎样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礼县永兴乡爷池小学白燕归 人的职业就像一场盛大的宴席,人人都觉得别人眼前的那道菜好,而对自己眼前的那盘菜——自己的职业——却甚为不满,以至心存......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

    怎样对待教师职业倦怠(5篇范文)

    怎样对待教师职业倦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工作的一大因素,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其自身的压力因素,导致了诸多的情感问题出现,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