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办字[2003]10号 【发布日期】2003-02-26 【生效日期】2003-0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
(办字[2003]1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场秩序的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全省土地市场秩序的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统一安排,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2月至7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土地市场秩序整顿活动。
一、整顿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整顿范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使用情况。管理方面,主要侧重2001年、2002年管理行为中发生的问题。管理相对人违法问题,凡未经处理和尚未终止的非法占地、非法入市行为,不以上述时间为限,均纳入整顿范围。
整顿要结合近两年开展的全省土地市场整顿、各类开发区房地产用地清理整顿等专项整顿进行。已经清理出来,但尚未整改的要纳入这次整顿的范围。对近两年来的整顿和清查没有涉及和没有查出来的问题必须纳入这次整顿的范围。
整顿内容:
(一)各类园区用地。主要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设立各种名目的园区(城、村),擅自下放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土地管理权限,以及各类园区、开发区用地中存在的非法占地、越权批地、违法供地、土地闲置、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
(二)各类房地产用地。主要是各类房地产用地中的非法占地、违法批地、违法供地问题。
(三)非法圈占集体土地。主要是单位和个人擅自与乡、村、组签订“征地”、占地协议而圈占土地问题。
(四)违法违规交易。主要是违反《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供地、非法入市和擅自利用划拨土地、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问题。
(五)管理不到位。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为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财务管理上违反国家“收支两条线”规定以及中介机构未按规定与行政机关脱钩问题。
二、步骤
这次整顿土地市场秩序采取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查自纠与上级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是抓好市、县的自查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底至3月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进一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会议要求,立即进行动员和部署,制定本地区整顿工作方案。
(二)学习和对照检查阶段(3月6日至3月31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习近平年来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着重学习新土地管理法确立的规划用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土地市场管理和违法查处等几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并逐一进行对照检查,从总体上分析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在本地的贯彻落实情况。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对房地产开发商要重点进行系统的集中培训。
(三)清查和处理、整改阶段(4月1日至5月31日)。
(1)清查。按照整顿的范围、内容,围绕整顿重点,对违规设立的各类园区(城、村),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批租的土地,以及按规定设立的各类园区(城、村)和房地产用地,逐件、逐宗进行清理。
(2)对照、揭摆问题。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逐宗、逐项对照检查,揭摆问题。
(3)处理和整改。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门别类拟定处理意见,能立即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限定时间处理;对需要按法定程序处理的案件要纳入程序。管理中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该清理的要坚决清理,该纠正的要主动纠正;对各类违法行为要立案查处,对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
(四)验收和总结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这次整顿的基本目标是,使严重扰乱土地市场秩序的非法占地、非法转让行为受到查处,违规设立的各类园区得到清理,土地执法中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各市、县要以此为标准对本地的整顿工作进行总结。各设区市要对所辖市、县的整顿情况进行抽查验收,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对市、县的整顿工作进行抽查验收。
三、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整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各市、县要抽调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整顿班子,确保整顿工作扎实进行。
(二)做好调度和阶段性核查、互查工作。省将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调度和督导,掌握进度,及时解决整顿中的问题,并组织市、县进行互查。还将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普查近两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对部分市、县的整顿情况进行核查。
(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曝光。各市、县对这次整顿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近两年开展的其他整顿中查出的尚未处理或没处理完毕的问题,要认真梳理、汇总、如实上报,不得漏报和瞒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问题进行跟踪督导查处。对6月30日前仍不上报或故意瞒报、漏报的案件,以及不主动依法处理或顶着不办的案件,要督导查处并予以曝光。
(四)分类排队,对整顿情况进行通报。省将对各市、县的整顿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并将结果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对整顿不认真,走过场,抽查验收不合格,以及对查出的问题不认真进行处理的市、县要通报批评,并取消参加2003年度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的评比资格及其他评先、评优资格。
(五)搞好协调。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整顿工作。各地整顿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
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2005〕49号 【发布日期】2005-06-14 【生效日期】2005-06-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规划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5〕49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国土资源厅《全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规划(2005-2007年)》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六月十四日
全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规划(2005-2007年)
为推动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全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规划(2005-2007年)。?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以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土地市场建设,提高政府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管理的原则?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贯彻执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用地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土地供应源头入手,引导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2.坚持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提高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在国有土地中的比例;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和经济手段,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资源现象的发生;完善土地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建设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
3.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
把握规律,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着力解决扰乱土地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制约土地市场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4.坚持集中整治和有效防范相结合的原则?
把依法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土地执法监察,坚持公开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坚持既查事又查人,提高土地执法监察的权威;实行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广泛应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5.坚持制度创新、标本兼治的原则?
按照“用体制理顺工作、用制度规范行为”的工作思路,加强战略研究和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土地征收(征用)、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等制度,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扰乱土地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地、用地意识。贯彻中央继续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决定,坚决落实严防“反弹”的各项措施,落实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新机制。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和完善制度建设,切实纠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省土地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使全省的土地市场秩序实现根本好转,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土地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的比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落实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3.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网络;完成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等制度;在正确运用行政管理手段的同时,强化和完善法律、经济手段,保证规划的实施,制止超规划、超计划用地行为。?
4.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把土地征(转)用审批关,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全面实行征地补偿安置资金前置制度,加强土地补偿安置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不发生新的挪用、截留和拖欠被征地农民补偿费问题。?
5.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系统,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充分运用遥感、信息等新技术,准确把握土地市场运行态势,建立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发挥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6.完善土地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提高市场公开程度;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等市场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
7.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体制,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公正执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积极处理遗留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消化历史积案。?
8.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理顺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在土地管理执法中的作用。?
三、整顿重点和目标?
(一)2005年整顿重点和目标?
1.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制度,着重解决一些地方以招商引资为名规避招、拍、挂出让制度的问题,全省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率达到100%;规范土地协议出让行为,制定并公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积极开展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调研和试点工作,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
2.全面调查全省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加强闲置土地的消化利用。闲置土地清理率达到100%,当年消化利用率达到50%。?
3.制定并公布各类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和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细化土地使用条件。?
4.全面实行征地补偿安置资金前置制度,加强补偿安置费发放监管,确保不发生新的挪用、截留和拖欠被征地农民补偿费问题。补偿安置到位率达到100%。?
5.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强化项目用地预审。严格土地征(转)用审批,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保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
6.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和责任,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逐步建立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7.巩固开发区清理整顿成果,妥善处理开发区核减的土地,应复耕的耕地复耕率达到90%以上。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率下降25%,查处率达到90%以上。做好涉地信访案件工作,因征地引发的上访量比上年下降30%。建立与监察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
8.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严禁减免、挤占、挪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当年补充耕地数量不少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2006年整顿重点和目标?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探索建立城市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合理确定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结构和进度。?
2.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率保持在100%;全省建立工业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逐步推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
3.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
4.继续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利用力度,闲置土地利用率达到70%。?
5.制定征地区片综合价和土地补偿费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办法,补偿安置到位率保持在0%,加强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管,使土地补偿费按规定在村集体和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6.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全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7.认真执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规定,逐步建立先补后用和质量等级折算机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8.继续从严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率下降15%,查处率达90%以上。?
(三)2007年整顿重点和目标?
1.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率保持在100%,工业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率达30%以上;制订完善的土地市场交易规则。?
2.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利用力度,闲置土地利用率达到80%以上,杜绝新的闲置土地。?
3.保持补偿安置到位率达100%,加强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管。检查土地补偿费使用公示情况,做到公开、公正使用土地补偿费。?
4.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全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5.严格财经制度,认真执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规定,全省建立先补后用机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
6.各类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常抓不懈,注重实效,巩固治理整顿成果?
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投资规模扩张的“反弹”。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防止一哄而起,盲目集中上项目,突击批地占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清理开发区和纠正违法违规占地的工作要一抓到底,不走过场,妥善解决减免、欠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违法违规问题。?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好集中整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目标,对全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好集中整治,有针对性地解决土地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落实中央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的部署和要求,以扫清经济发展障碍、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为目标,通过专项整治,促进土地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三)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促进土地市场规范发展?
紧密结合我省土地市场实际,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努力探索促进土地市场规范发展的治本之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及时总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建设的实践经验,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各项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用制度规范管理行为,防范扰乱土地市场秩序问题的发生。?
(四)主动积极,规范操作,抓紧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在严格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限期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格执法、区别对待”的原则,明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界限和办法,做到适用法律准确,政策掌握适度,既有利于历史积案的消化和问题的解决,又与现行法律政策相衔接,防止罚款了事、补办手续了事。?
(五)转变职能,理顺体制,提高土地市场管理能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管理重点,放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明确交易规则、提供市场服务、强化市场调控和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上来。全面落实中央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决定,理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土地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系统,准确把握土地市场运行态势,及时提出调控措施。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土地管理水平。?
(六)强化执法监察,严肃执法,把土地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大力推进执法监察体制改革,强化执法监察工作。着重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行政权力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加强对土地征(转)用、供地审批、招拍挂制度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察工作。同时,加大对各类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迅速、准确、从严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坚决制止乱批、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
省国土资源厅? 二○○五年六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办字〔2006〕21号 【发布日期】2006-03-08 【生效日期】2006-03-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
知
(办字〔2006〕21号 2006年3月8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按照始终坚持“治乱”、突出重点“治散”、积极推进“规范”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扎实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性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作为重点,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目标,精心安排,稳步推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凡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分片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到人,责任到矿”的方式,定期对各矿区进行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坚持高标准,继续抓好治乱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矿一卡”和“一勘查项目一卡”的清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矿、无证勘查、越层越界采矿和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本稳定。
加大对越层越界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按有关规定和各市、县(市、区)的职责分工,由国土资源、煤炭等部门定期对矿山进行实测检查。经实测发现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从重处罚,责令违法矿山对越界井巷工程进行密封,打上永久性封闭墙,建立专项档案;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越层越界情况和处理结果,责令矿山出具不再越层越界采矿的书面承诺。发现再次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坚决予以关闭。
(三)全面清理探矿权、采矿权审批事项。省和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集中时间,全面清理本部门审批的尚在有效期的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依法逐件、逐卷清理检查,主要检查审批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要件是否齐全、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对存在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二、重点解决资源配置和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
(一)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快矿产资源整合进度。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84号)要求,统一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矿区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经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整合工作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首先做好煤矿的整合工作。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冀政〔2005〕84号文件要求,确定煤矿重点整合矿区,先行安排整合工作。煤矿重点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要在2006年4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前开始组织实施,2006年底前基本完成煤矿的整合工作。其他矿山的整合方案要在2006年9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底前开始实施。全省所有矿山的整合工作,要在200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二)统筹安排,确保整合工作扎实开展。各设区市政府要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资源整合方案。整合期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的申请。对以各种手段抵制整合矿产资源工作的,其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予以关闭,并取消其参与整合的资格。
(三)严格整合条件和标准。坚持“先治乱,再治散”、“先关闭,后整合”,对按照有关规定应予关闭的矿山,首先严格按标准予以关闭,不得以整合为由规避矿山关闭工作;对有违法行为的矿山,要严格依法查处,查处到位后方允许其参与整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应吊销有关证照、予以关闭的矿山,要严格按规定关闭,不得参与整合。
一个矿体原则上只设立一个采矿权。对确因地质条件限制、开采技术限制和历史形成的开采条件限制不适于设置一个采矿权的,经专家论证后,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采矿权。对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矿体,由其共同上级政府组织整合工作,不得按行政区域划分和设置采矿权。
三、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
(一)理顺矿业权管理体制,促进权力与责任的统一。省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以及中型以上生产或储量规模矿山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应及时向设区市政府报告。
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帮助申请人组织探矿权、采矿权新设或延续、变更申请资料,提前介入核查申请资料,对照申请资料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与申请资料一并递交登记管理机关。
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要及时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探矿权、采矿权并登记发证后,要及时通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对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违法、越权或错误的采矿权登记、发证,省国土资源部门一经发现要及时予以撤销和纠正,由此给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原登记机关依法给予赔偿。
(二)严格矿业权设置标准,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等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探矿权和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不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采矿权设置方案,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可委托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经县级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汇总,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
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批准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以申请在先或市场出让的方式确定探矿权或采矿权人,按规定程序审批并登记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的,不予设置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已有探矿权、采矿权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要纳入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管理。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的申请。
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审批,要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严格审查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严格评审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储量报告,由探矿权或采矿权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或矿山设计单位编制,由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查,审查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审查意见,登记机关依据审查结果审查申请事项。
(四)建立健全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延期预警机制,切实解决持超期证勘查、开采问题。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监督管理权限,提前6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准备前期勘查工作总结、进一步勘查实施方案或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延续登记手续;提前3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提出延续登记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国土资源部门的告知,不作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申请延续登记的必要条件。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逾期后即自行废止,并视为灭失矿产地。在灭失矿产地新设立探矿权、采矿权,有多家参与竞争的,要以市场方式公开出让,原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机械设备等财产权益经评估后由矿业权竞得人予以补偿;只有原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一家提出申请时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
(一)强化监管,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全面履行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职责。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督导、检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督导检查工作,具体负责大中型矿山、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检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是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及以下矿山违法行为及无证勘查、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及检查工作。
(二)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矿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明确矿山企业治理和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有效改善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4〕133号 【发布日期】2004-12-02 【生效日期】2004-1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实施
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4〕13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二○○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在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勘查开发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促进了矿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地方保护、利益驱动、疏于管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原因,当前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无证勘查开采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矿业秩序;有些探矿权人长期占着勘查区块不开展地质工作或完不成最低勘查投入,占而不探,伺机炒作矿权,甚至不按勘查设计施工,擅自进行采矿活动,长期以采代探,破坏了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秩序;有些采矿权人违反开发利用方案乱采滥挖,重采轻治,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一些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违反法定的程序和条件,擅自以承包等方式非法转让处置探矿权、采矿权,扰乱了矿业权市场秩序;有些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法治意识淡薄,超越法定权限或违反法定程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不能严格依法管矿;有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热心于矿权出让而疏于监督管理,导致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混乱,一些矿业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合法矿业权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坚决制止无证采矿、以采代探、非法转让、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强化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矿政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严格保护、规范有序、合理开发的矿产资源管理新秩序,省政府决定在近几年治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再利用一段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集中治理整顿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的原则,集中整顿,及时纠正,严格规范。
主要任务:全面取缔和严格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承包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实施开采的违法行为,限期停产整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矿山;建立健全严格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出让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行政案件,着力解决管理松弛、执法不严的问题。
基本目标:通过全面排查,依法查处,逐一整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使勘查持证率达到100%,开采持证率达到95%以上,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矛盾突出的矿权纠纷得到妥善处理,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全面制止,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实现我省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继续开展五项专项整顿。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和2004年我省整顿规范工作安排以及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抓紧做好对重点矿区、无证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煤炭等非金属矿产和优势矿产勘查开发的专项整顿工作。
(二)全面开展探矿权、采矿权发证检查。要按照国土资源部《2004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安排意见》(国土资发〔2004〕53号)精神,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权限内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的受理审批、登记发证和以竞争方式出让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发证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违规发证、越权发证的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经核实要坚决予以纠正。该吊销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要依法吊销,该注销的要坚决注销,该协调处理的要及时妥善处理。
(三)坚决制止乱采滥挖行为。对矿山企业不按批准的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矿区总体规划进行开采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对采取破坏性开采方式采矿,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予关闭的矿山,原发证机关要依法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占用林地进行采矿活动的,要限期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造成森林、植被破坏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发证机关要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
三、时间安排
这次集中治理整顿工作自本实施意见下发之日开始至2005年6月底结束。治理整顿工作分3个阶段:
(一)自查自纠阶段(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底)。各地要围绕治理整顿的主要内容,对照法律法规和本实施意见,认真调查摸底,查找突出问题,分析原因,为处理和整改奠定基础。各地要抽调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清查队伍,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地的矿点逐个进行调查摸底,查清违法采矿特别是无证采矿、越权发证、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承包转让矿业权以及乱采滥挖、破坏资源的数量和原因并登记造册。同时,要动员矿山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自查申报。
(二)处理整改阶段(2005年4月至5月底)。对治理整顿中发现的问题,该纠正的要主动纠正,该立案查处的要坚决查处,该曝光的要公开曝光。省直有关部门要选择一批典型案件直接查处并公开曝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6月)。各市(州、地)、县(市、区)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本地的治理整顿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于2005年6月上旬报上一级治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一级治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具体的验收方案,认真组织检查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市(州、地)政府(行署)、县(市、区)政府要充实和加强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治理整顿工作的领导。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整顿实施方案,认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抽调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人员参加治理整顿工作。治理整顿工作要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法,切实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和经费落实,真正把治理整顿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治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方面出现的问题,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绝不能将矛盾上交。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地要结合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着力解决本地区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注重工作实效,防止图形式、走过场。
(四)加强巡查,强化监督。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动态巡查。要充分发挥和保护舆论监督、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设立举报电话或举报信箱,方便群众举报。对媒体披露或群众举报的案件,要及时核实,认真查处。
(五)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治理整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级政府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计划、监察、财政、公安、林业、安全生产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通力合作,避免推诿扯皮,共同研究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六)区别对待,重在规范。治理整顿中要注意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要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依法处理,重在规范”的原则,充分考虑当时的政策法律环境。对历史遗留问题或纠纷一时得不到解决的矿区,要坚持先停止勘查开采活动再行调处的原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贵州省土地执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99号 【发布日期】2007-09-21 【生效日期】2007-09-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9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省国土资源厅 省监察厅
为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坚决惩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资源部决定,集中100天时间开展土地执法行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通过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集中清理、查处2005年1月1日以来的“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一)“以租代征”行为的整治。“以租代征”是指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工商企业项目建设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到2007年底,各地要对“以租代征”问题进行逐一清理,按照查处权限,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现有已审核公告的开发区擅自突破国土资源部核定的四至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行为;查处以“工业集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进行工业用地开发的行为。到2007年底,各地要全面清理开发区或以“工业集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分类进行处理,进一步规范开发区用地行为,巩固开发区清理整顿成果。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前,各地一律不得在规划范围外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等各种名义非法调整规划。
(三)“未批先用”行为的清理和整治。重点清查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先行征地、供地、施工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到2007年底,各地要查清本辖区内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批先用”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查处权限予以处理;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先行动工建设的行为,要查清事实,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二、工作安排
(一)自查清理阶段(9月15日至10月14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对此次重点整治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认真自查清理,充分利用我省近两年开展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检查和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卫片执法检查等工作中的基础清理成果,全面查清问题。
(二)查处纠正阶段(10月15日至11月24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对清理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按照查处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理出来的管理不规范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督察整改阶段(11月25日至12月25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针对清查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确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整改方案,针对本地实际,书面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的意见或建议。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负责督察所属县(市、区)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整改工作,检查率要达到百分之百。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将组成工作组,对自查清理、查处纠正工作以及第七次卫星图片检查中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情况进行检查。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成立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本次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动员部署,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领导本辖区内的土地执法百日行动。
(二)统筹兼顾,协同配合。2007年以来,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厅局(委)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专项工作。各级监察机关、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次百日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兼顾,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百日行动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特别是涉及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提出建议,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的关键问题。
(三)依法查处,督促整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以罚代法、处罚不到位的行为。对涉嫌违法违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对不认真组织查处的,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将直接立案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地区,实行问责,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2008年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将不予安排。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宣传工作要以百日行动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百日行动各阶段的整治成果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进展情况,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要通过当地主要媒体曝光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百日行动的进展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通过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牢固树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土地管理氛围。
(五)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通过百日行动,认真总结土地管理的经验,针对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从管理上查找原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监察机关要共同研究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责任人的移送力度。对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要研究落实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促进依法行政和依规办事。
(六)及时总结,报告情况。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前(10月14日、11月24日、12月25日)将百日行动各阶段进展情况报告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情况随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将对百日行动组织开展情况、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等予以通报。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必须在2007年12月25日以前,共同向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上报本行政区域开展百日行动的工作总结和所有相关报表(报表由省国土资源厅另文制定下发)。各开发区(风景名胜区)纳入所在市(州、地)开展此项工作。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对所在地的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开展专项行动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