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方案
权属调整方案
《关于x年x市xx县x镇x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
权属调整方案
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
hm2(亩)。项目区土地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项目建设规模
hm2(亩)。界线清楚,权属没有争议。
根据x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x年x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统计结
2合x年项目区1:x施测地形图,项目区边界内总面积为
hm(亩),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耕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园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林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其他草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交通运输用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其他土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确,没有权属纠纷。
2、权属调整的原则与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规,调整土地权属,其调整原则有法律原则、效益原则、权力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耕种和规模经营原则,公平、公正、自愿原则。
3、权属调整的内容与方法
1、规划实施后土地的重新分配:按照自愿、等面积或等价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土地,保证农民分到与原面积基本相同,质量相当,并尽可能集中的土地。
2、纠纷处理:对于整理后产生的纠纷,应充分发挥群众及基层干部的作用,做认真细致的工作,自下而上已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调节。一时难以解决的,以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的原则,待界限确定后重新处理。
4、权属调整程序
(1)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县主管领导、县国土资源局、乡政府和村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工作小组的任务是提出产权调整具体方案,解决纠纷,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2)调查分析现状、听取意见。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了解产权情况,听取农民干部及对整理的要求,同时大力宣传开展土地整理的作用和目的。
(3)土地重新调整分配方案以村社领导及村民代表意见为主,并将初步方案提供给镇里进行讨论,待初步方案修改后予以公告。
(4)实施。依据所制定的方案组织人员对现有土地面积和规划后的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土地评估和实地指界、确权,并进行登记。
通过土地整理后,使用权发包给农民,权属依照上述原则、方法调整,并进行使用权变更登记。
请批示。
xx县土地整治中心
x年x月
第二篇:土地综合整治集中居住区权属调整方法研究
成都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居住区
权属调整方法研究
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罗溢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被列入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以来,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采用分期分批、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全域整治”,为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其中,农户集中居住后的土地权属调整就是其中一项关键点。权属调整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搬迁居住农户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整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我市发放耕保基金后,土地权属的调整显得更为突出。我市在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上做出了很多尝试,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在分析现有方式的利弊之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对权属调整工作有所帮助。
一、现有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我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分为乡、村、组三级所有,以组为基础。相邻村组之间的农户跨行政界线集中居住后,其土地所有权权属应该相应进行调整,但实际操作中调整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三:
1、因搬迁农户都是分散居住,距离集中居住区的距离远近不一,如果采用撵地的方式调整所有权,临近集中居住区的调整相对容易,但距离较远的权属调整涉及农户较多,权属调整工作量大,且涉及的不止搬迁、集中的农户,还涉及原址和新居之间不愿搬迁的农户,其意愿难以统一,相互之间扯皮推诿现象严重。
2、如采用等量置换的方式调整土地所有权,则因原有宅基地布局较为分散,置换后将出现大量的零星飞地,给地籍管理工作造成更大的难度,土地管理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3、原有宅基地复耕出的土地与集中居住区被占土地的质量和肥力等级相差较大,被占地农户很难同意熟地换生地的方式,同时,有可能造成耕作半径加大,增加务农成本的情况。因此单纯的所有权面积调整可行性不强,难以实施。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
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调整一并进行,且因土地所有权调整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1、土地所有权采用等量置换后,其的宅基地使用权做相应调整,则面临的问题与土地所有权调整相一致;
2、如土地所有权保持不变,宅基地使用权需采用补偿的方式进行调整,由迁入方与被占地方协商达成一致。目前我市已经落实权属调整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多是采用一次性补偿的方式解决。但采用协商赔偿的方式存在进一步的隐患:补偿缺乏统一标准,其尺度很难把握;而一次性买断的补偿方式会造成短期行为,被占地农户短期内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但时间长久后难免会形成新的利益争夺;再有采用租地方式补偿,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农户可持续支付租金,而其他农户无法继续支付租金而引发争议的现象。
3、“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一户一宅政策”的矛盾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农村住宅能够被合法地继承。由于我国实行“地随房走”的原则,在住宅被继承的同时,宅基地的使用权也自然地被继承了,因此就客观存在着一户可能拥有多处宅基地的情况。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新增人口对宅基地需求的压力,《土地管理法》和《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都明确了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的原则。因此“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一户一宅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进行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
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两种主体所有,故而使土地权属调整相对比较顺畅。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就较容易解决。
2、目前我国土地权利类别相对国外的土地权利组成比较少,因此在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较低。
3、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已基本结束,成都市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也已基本结束,为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方法
(一)依次等量置换法
1、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调整,其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可通过依次等量置换法,即撵地方式,在充分征求相应农户意愿后,依次调整;
2、在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农户跨村、跨组集中居住后,相邻土地可采用撵地法进行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调整,被占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限往搬出地农民集体方延伸,而集中居住区内部分土地划为搬迁地农民集体所有,形成飞地。
(二)集中居住区土地所有权上调一级
在土地权属调整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将集中居住区土地所有权上调一级,即跨组居住的集中居住区上调至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跨村居住的集中居住区所有权上调至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1、补偿方式由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补偿;
2、也可在所有权上浮一级后,按占地面积划分股份,由相关的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享有处分收益权,但由上级集体经济组织代管。
(三)集中居住区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调整或补偿
1、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搬出地农户所在集体经济组织调整与出新占土地相应的面积交给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由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流转,流转费用于支付被占地农户土地使用权的丧失。
2、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占地农户直接与被占地农户商议,采用一次性买断使用权的方式,即下清的方式,或者采用支付租金的方式使用集中居住区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发给搬迁入住的居民。
3、但支付租金的方式存在潜在隐患,即租金在后期无法保障时,或被占地农户提出要提高租地价格时,将引发矛盾,故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种方式。
(四)集中居住区土地征收
在土地权属调整和以上补偿方式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实施征收,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相应农户可选择转为居民或继续保留农业户口,由政府出资对被占地农户进行一次性补偿,使被占土地相应的利益纠纷一次性了断,同时也不影响搬迁农户原有承包地的使用。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法律体系,加强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机制建设。
1、制定以“授权性法律规则”为主的土地综合整治权属调整法律、法规体系。由于土地权属调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过多地强调义务性规范,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情况下会出现行政权的过度膨胀与滥用,从而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土地权属调整的法律、法规应采用以授权性规则为主的立法方式,充分发挥农户的自主性,以激发民众参加土地综合整治的主动性。
2、加强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中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除了有当地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非常设机构(如土地整理规划公众随访中心、热线电话等)以外,还应该包括类似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民间组织”。此外还要通过建立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公民请愿制度等一系列程序性制度,保障土地权属调整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二)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实行“一户一宅、合理补偿”政策。
公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只是就申请而言,法律不应当禁止公民通过继承等方式取得两处以上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出于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宅基地在被继承房屋的存续期间,可以保留;但如果出现房屋损毁或发生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情况下,应该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并且对于现存房屋的价值进行合理地补偿。
(三)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新增土地发展权的合理配置模式
1、将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的转让费用在国家、投资者
以及农村集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真正体现“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2、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新增土地的用途按比例划分:部分新增土地必须作为耕地,以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余土地则由农村集体自行确定其用途,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做到效益最大化。
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成都市在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应将新形势下土地权属的调整作为维护农户权益、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加以落实,避免在刚刚完成确权登记,摸清农村家底后,随着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又一次打乱了本已清晰的格局。而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法不应一概而论,应探索多种可行性,由权属主体自己做决定,并采用制度加以确认和规范。
第三篇: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附件12.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规范土地权属调整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操作手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
第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以下简称“权属调整管理”),是指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调整以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的调整、确认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
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治过程中因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第四条 权属调整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权属现状调查;
(二)土地权属现状调整意愿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地籍测量;
(五)土地质量评价;
(六)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七)方案公告和异议处理;
(八)分配土地;
(九)地籍档案整理。
第五条 权属调整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
(二)参与土地整治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
(三)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 权属调整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土地权属现状确认应该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整治土地面积、地类、地力等级、耕作状况、耕地质量及整治潜力等相结合;
(二)土地权属调整应该注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管理,确保权属调整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三)土地权属调整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告、检查和指导到位,确保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整方式
第七条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为使整治后的田块连片规则,应在原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边界不规则处,按等量或等价、并使调整范围尽可能小的原则,经双方协商后进行土地所有权调整。
(二)土地整治过程中,新建主干道路、主干沟渠建设用地应通过土地征收的方式将集体土地调整为国有土地。
第八条 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村界两侧,可按等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调整;若土地质量相同,也可按等量原则调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所有权。
(二)相邻村之间的插花地可按等量原则进行调整。
(三)不相邻村之间的插花地按等量原则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调整。
(四)土地整治过程中,整治区内部分建筑物,包括农民住宅,按村镇规划及土地整治规划要求进行迁并,地上建筑物要进行补偿,补偿费计入土地整治费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也计入土地整治总费用。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式
(一)在经济欠发达、土地流转集中很难实现的地区,土地整治应在稳定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等质等量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在经济较发达、土地流转较普遍的地区,土地整治后可按土地整治前评估地价或土地质量评估结果折股,按股份制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在经济发达、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已稳定地转入二、三产业,并获得可靠的经济收入的地区,可按租赁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租赁费用于养老保险或分配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让者。
(四)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意愿,可按前述三种模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条 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方式
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所有权归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或由村集体租给种田大户,租金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民养老保险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分配,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第十一条 土地他项权利调整方式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应予以变更登记;因权力灭失的,应予以注销登记。
第三章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二条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应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
第十三条 项目选址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查清项目区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
(二)将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标绘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三)编制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报告。
第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成立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协调小组,成员应包括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所涉乡(镇)、村负责人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二)确定土地权属调整范围;
(三)初步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四)广泛征求意见。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项目所在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五)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当在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
(六)异议处理。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书面提出,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处。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有异议的,应在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争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调处;
(七)签订相关协议;
(八)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九)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五条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二)实地复核《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报告》有关内容,对权属状况发生变化的地块,应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核实项目区地类、面积、界址、土地权属及补偿方案等,保证地类、面积准确,界址清楚,土地权属合法,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补偿方案等无争议,为施工创造条件;
(二)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第十七条 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认真检查核实公告内容执行情况;
(二)因规划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重新调整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原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补充、说明,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项目竣工后,应按照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
(二)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
(三)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妥善保管有关土地登记资料。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土地整治项目情况汇报
柯街镇土地整治项目基本情况汇报
中共柯街镇委员会柯街镇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1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柯街镇2009年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实施效益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柯街镇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北至沙坝村峨头山坡脚,南至芒赖村,东上部以三八沟、橄榄沟为界,西以西大沟为界。东西宽
8.13公里,南北长8.6公里。项目涉及沙坝、柯街、大地、芒赖等9个村,2万多村民,项目建设规模778.5公顷,项目建设投资1637万元,柯街项目区内共5个标段,在工程高峰期时有82个工组,1200多名工人上工。
该项目于2009年12月28日启动,2010年4月30日竣工,历时120天。为了实施好建设项目,柯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建立各种制度,严抓工程质量,确保了整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柯街镇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改扩建三.八沟12.6公里,改扩建西大沟5.8公里,改扩建橄榄沟0.9公里;支砌排灌沟渠68条,39公里;建设生产道路19条10.27公里;坡改梯面积1600亩。
二、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工程布局主要完善项目区内水利配套设施,同时做到田间道路布局合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产能运”,形成田、路、渠配套,打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耕地面积778.5公顷,现有耕地产出率较低,甘蔗产量平均4吨左右,香料烟亩产均为100公斤左右,种植水稻亩产量600公斤左右。
(一)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稳产农田,农业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新增耕地面积24.1公顷,新增耕地率到
3.1%,使耕地总面积达到802.6公顷,原有耕地耕作条件、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经过整理的土地保水、保土、保肥性能提高,使项目区土地的开发程度,利用程度和土地的产出率都到了极大的提高,耕地的产出率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甘蔗亩产量从4吨提高到6吨左右,亩产值可增840元;香料烟亩产量从120公斤提高到140公斤,亩产值可增加360元;水稻单产600公斤提高到750公斤,亩产量增150公斤,亩产值可增330元。
(二)社会效益可观。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节约了劳动力,合理配臵了灌溉渠系,提高了渠系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三)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进行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排水不畅,雨季的洪水、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降低了土壤肥力,以致农业生产条件差。通过土地整治、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体系,使项目区的防洪排涝与抗旱能力得到实质性增强。提高了项目区耕地产出效果和土地利用率,将对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山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四)管护措施
柯街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抓住管理维护工作不放松,各受益村以村为单位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把每一条沟、每一条路的管理责任明确到人,为确保该项目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篇:一级土地整治项目
一级土地整治项目
招标编号:招字[2013]第T01号
开标时间:2013-02-26
所属行业: 房屋建筑
标讯类别: 省内
项目概况
项目总体情况介绍:泰宁县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开发是县委、县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区开发按照“树立新城形象标杆,引导改善城市旧区面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泰宁城市新形象要求,围绕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国际安养休闲小城”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靓老城、做大新城、做精管理。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新机制有序推进,逐步凸显城市张力,拉开城市框架,努力打造“海西最美的山城、三明最靓的看点”。
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的建设将以“基础先行、拉开框架;滚动开发、分期推进;突出特色、做优环境”为开发原则。计划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新区开发,把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倾力打造成依托山水景观优势,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融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具备生活慢城节奏的“国际安养休闲度假区”。
项目建设工程简介:西区开发按照城市综合体的要求进行建设,达到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