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新医改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医院
做好新医改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医院
靖江市斜桥医院党支部
【摘要】 为适应新医改的发展需要,医院工作不仅要有质量、效益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必不可少,否则会阻碍医院的改革发展步伐。特别是目前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引发的利益冲突相对增多,医务人员的各种思想矛盾比较突出。因此,“以人为本”,扎实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医院,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治本之策。【关键词】 新医改 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医院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如何尊重、理解、关爱患者,为其提供温馨的人性化服务,使患者、家属感受到来自医院的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医院的构建,已成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点和创新点。
1.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首先从学习教育入手,抓思想政治建设。支部牵头每月制定政治学习计划,印发学习材料,撰写学习心得。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职业理想,讲究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严守职业纪律,并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岗位,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于患者。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时刻为病员着想,主动为病员提供文明优质服务。
1.2 围绕主题,强化意识。医院党支部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经常性对医务人员进行服务理念、医患沟通意识和技能的培训,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各项检查治疗的实施均须征得病员同意。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制度,着眼细节,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真正有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以平等的态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要允许人家充分发表不同观点,要换位思考,理解对方,而决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凌驾于群众之上,板起面孔训人,甚至于以势压人。
2.4 要有耐心。职工因实际困难而产生的思想问题,因涉及到切身利益未得到解决,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思想反复无处不有,这些思想工作难度很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做职工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有耐心,要不怕麻烦,坚持不懈。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很艰苦细致的工作,没有耐心和韧劲,没有信心和恒心是做不好的。
3、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新医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是我们党团结一致,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3.1 加强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党支部更要强化这个优势。一要强化领导优势。坚持党支部集体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要领导负责,各行政职能科配合。二要强化组织优势。列入议事日程,周密计划部署,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协调配合。三要强化工作优势。继承优良传统,推广先进经验,努力创新方法,确保落实到位。
3.2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搞好职工教育、自律、监督、维权等方面发挥着党支部难以起到的作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一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广泛联系群众,加强情感沟通,密切党群关系,维系和谐局面。二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反映民意,及时反馈信息,提出合理建议,带动职工行动,帮助解惑释疑。
3.3 结合推进改革举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篇:新医改形势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新医改形势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摘要】 新常态下,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必将对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医院发展的方向、医院的体制结构带来新的影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时代、新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医疗改革、医院管理中引领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结合医院实际,与时俱进,努力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走势。【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积极应对,以保障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医院的政工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作风,使思想政治工作寓医院管理之中,与临床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到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激发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职工情绪,转变职工思想,增强职工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提高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以确保医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等管理机制的有效发挥和合理运用。
一、充分认识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及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加之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后勤社会化的一系列改革,引发的利益冲突相对集中和增多,职工各种思想矛盾、心理压力和思想问题显现得比较突出。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悄然增长。这些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新常态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引导社会潮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德治医和以法治医的思想,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同时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求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领导率先垂范作用,要用表率引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从事者一般为领导干部,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试想,假如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求别人要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自己却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等等,他怎么有资格做别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呢?所以,任何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群众,同时要依靠自己的表率作用和良好的人格去带动群众,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廉洁勤政,不谋私利,勇于奉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人、引导人,增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品质和应有的感召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同健全的规章制度相结合。目前有人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有劲使不上,不如搞业务实在,搞一天业务,有一份成绩,只要业务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不必专门去抓思想政治工作。针对这种情况,要注重制度建设,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工的各种工作行为,使职工必须无条件一丝不苟的遵照执行,以此引导和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我们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既要考虑到约束机制又要考虑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可以包括定期召开会议、签订行风建设责任书;强化监督,实行投诉追究制;定期开展患者问卷调查,设立举报、投诉箱等。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可以包括定期在医院内部评选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先进科室、医德医风标兵等。物质激励可以采取给先进个人或集体发“阳光红包”,荣誉称号与职称评定挂钩等政策。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增强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的态度。关心职工的各种福利、保健、晋升职务、职称、工作条件环境等实际问题,急职工之所急,努力为职工解决各种困难,使职工深切体会到医院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自己的自身价值,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要把解决员工最关注和与员工切身利益联系最密切的问题作为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的钥匙,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医院改革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和教育,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职工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职工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时必须转变观念,摆正医患关系,不断地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真真切切地明白和理解患者就是上帝,要不断钻研技术,精益求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医院内部机制改革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既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医院,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每一位医护人员抵制歪风邪气的能力,(六)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倡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要大力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活动,打造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先进的医院文化。同时,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职工,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的科室和先进人物,要在大力宣传他们先进事迹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
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适应医院和社会发展,新时期下,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开会议、搞搞宣讲这些基础层面了,我们必须要采用研究式、讨论式、交流式、启发式和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一)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互联网相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全球化的环境平台。我们应革新思想政治传统落后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在工作方法上要改变一味说教的形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优势。不断推出精神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文化精品,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帮助人们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侵蚀。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丰富的活动载体相结合。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
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可在医疗窗口单位开展“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在护理部门开展“护理明星”评选、“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转变思想大讨论”等活动;以及各类医护人员技能比武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传统呆板的思想政治工作变为生动有趣的竞赛、征文、演讲和比武活动,并贯穿在医院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使说教无味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医护人员达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需的思想境界。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情感教育相结合。情感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关心人、了解人、凝聚人的有效要素,也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和沟通心灵的桥梁。工作中我们可通过与受教育对象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来调整和消除彼此的心理距离和戒备,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相互尊重,这样有利于获得思想观点的认同,使双方的意见和误解得到及时的化解和消除,有利于建立起密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实效性。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发展。在新医改下,我们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和方针,灵活应用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促进医院营造和谐的氛围,留住和引进人才,实现医院的改革、发展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朱晓佳.新医改形势下城市公立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5年 第8期 59-59页 王东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 2013年 第24期: 65-65
第三篇:新医改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纪委监察室程俊
【摘 要】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已进入到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本文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为新医改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Investigation of Hospit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ew medical reform
Chenju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ystem, especially with the publishing of the new medical reform schedul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has gone into the key peiod.In this backgrou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hospital is faced with new questions for study.So, this article aime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tate of our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additional data to new medical reform.【key words】New medical reform;Hospit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新医改方案》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重要标志。作为白衣天使,应积极适应社会变革,把为人民服务和实现自我人身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医院管理者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目前,也有一些医疗单位仍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部分医务人员对新医改中一些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方面,持怀疑或观望的态度。针对这些问题,在新医改实施中,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对职工的思想加以优化,有效解决因改革中而出现的诸多问题,确保新医改的顺利进行。
1、面临的新课题
新医改方案的真正实施者是医生,医改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医改方案的落实,给
1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实施新医改的重要课题。
1.1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一度被削弱
一段时期以来,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致使原本是社会公益性质的医院经费绝大部分要靠自身“创收”,造成医院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抓经济效益上[1]。医院由于体制关系和生存的需求,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一般倾向于经济效益,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在医院改革与发展中一度被削弱,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失范,医患信任度下降、矛盾上升[2]。凸显了,少数医务人员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红包”、“回扣”等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医院和病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总体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推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1.2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带来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
我国的各级医院,大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新医改方案落实,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同岗同酬势在必行,原来以专业职称、岗位类别、学历层次、技能、职务等为标准划分的职工不同利益群体的分化,时常处于动态变化中,职工不同群体的需求出现了差异[3]。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性,也必然会损害少数人的利益,出现一些暂时的“不合理”现象。如岗位设置、职称晋升、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拉大等,造成职工心理上的失衡甚至抵触情绪。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改变了一些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对前途信心不足,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4]。诸多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没有解放,观念没有更新。
1.3“公益性”与“趋利性”的思想观念冲突
新医改重点强调“公益性”,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这样,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再加上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有的只在乎自己的得失,把抱怨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消极怠工,影响了正常的工
作;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做自己的事情,如收“红包”、“回扣”、私自外出诊疗等不正之风。不仅造成医疗事故的巨大风险,同时还可能使医院的收入与声誉遭受侵害[5]。这种不正之风虽然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很容易在职工中蔓延,其影响力和破坏力极大,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2、对策
新医改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较以前更多更复杂。如何立足工作实际,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到“实”,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这就需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看待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加以改进。
2.1与医院管理模式相结合医院管理模式优化,除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外,更深层次的改革体现在其管理模式的改革上,即向人性化的模式优化发展。在新医改中,要解决好医改和医院发展过程中生产的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强大作用。着力解决职工思想困惑和心理失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6]。首先,除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外,还应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主体”的科学管理理念。医院是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医护人员属于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对精神激励有着固有的需求,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方式,站在临床角度考虑实际问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其次,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技能。再次,出台相关规定,对医护人员工作上给予支持,组织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帮助,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积极鼓励职工参与医院管理,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工作环境。
2.2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性、群众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当前新医改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正确引导职工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确保新医改方案实施和医院和谐发展。
2.2.1思路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关键是服从和服务于医院建设这个中心,结合新医改与医院发展中职工的思想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冲破思想“禁区”,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向“唯实” 转变[7]。从“等布置、等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8]。科学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力求有民主性、创造性、瞻远性,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
2.2.2内容创新
紧紧围绕新医改和医院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和丰富教育内容,从单一向提高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紧跟医改步伐,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医改、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构建和谐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相结合,正确引导职工正视新医改和医院发展中显现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
2.2.3形式创新
主动从过去的强制型转为疏导型。从集中、统一、大型教育向支部、科室、个人、多层次教育转变;从“上讲下听”单一灌输向以人为本、互动交流转变;从被动应付向提前预防和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努力实现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
2.2.4考核方法创新
考核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应采用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考核方法,以领导重视、组织落实、科室督促、相互监督等形式,从不同的途径考核其工作效果,通过考核,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工作开展,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3、与医德医风建设相结合医德医风是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极大地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9]。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方。一方济之,德愈至此。”自古以来,医者便十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把“大医精诚”奉为圭皋,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医德典范。因此,在继承优良传
统的医德医风同时,更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医德规范教育。首先,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突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使之树立爱岗敬业、廉洁行医的信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和强化责任心,使职工端正服务思想和态度,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之中。再次,建立制度监督和评价指标体系,使医务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接受医德监督,如医疗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等,在规章制度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履行医德义务。
参考文献
1.王宏忠,陈红红.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6(20):105.2.刘素林.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个突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20):77-78.3.芦群义,谈祥娟.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 2010;1(34):65-67.4.谢泽虹.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现代医院2009;6(9):122-123.5.王烁,张雅琴,吴学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搞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2):6.
6.吴美玉.新时期加强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59-60.7.裴玉芳,刘淑礼.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4(25):131-132.8.沈宏亮.浅谈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路[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8(28):609-610.9.王福正,钱耀文,王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育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J].中国医院2009;6(13):68-69.
第四篇:新医改
中国医改计划的出台会为我们实现保民生这个目标提供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做工作,必须逐步地进行更多制度的改革,能够在近期内完成老百姓在看病时候非常大的一个后顾之忧。老百姓有一个定心丸可以吃的话,我相信老百姓后院里面的救命钱很大一部分会激发出来,投入到目前的消费中去。
很多百姓并不是自己不需要消费品,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医保制度太薄弱,现在有这样一个计划,哪怕是我们这个计划还需要两到五年实施,我们老百姓都是根据预期来决定目前的消费结构。如果当他的预期里面觉得可以解决一部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把现在不敢用的钱拿出来用。我相信这个效应会很大的。它能够直接促进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能够部分地帮助我们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如果有了更好的经济增长,中国将更快速的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从某种意义上讲,保稳定的前提是有没有增长、有没有民生。有了前面两者,保稳定就应该是自然的事情。这次金融危机巧合地给我们这次医改赋予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氛围,也是无巧不成书。
中国的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主力军,如果公立医院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有所起色,我个人认为才能根本上解决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基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的增加,很难想象我们的整体目标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你有了购买的能力,货架上的东西如果不够,解决了看病贵,你也没有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看病难的问题不能解决,反过来,看病贵的问题还会出现。因为东西少、人多,物价还会上来。所以公立医院改革虽然放在了第五项改革重点,就是因为它难度最大,挑战性最高,也最为关键。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公立医院改革是重头戏,不宜在全国层面上一刀切,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的成本。所以,给我们一点时间,鼓励各个地方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子。然后在成功的模式中寻找很好的模式进行推广。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虽然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第五点,虽然没有给出一个全国性的具体政策,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更成熟的表现,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我们的公立医院如何能够动员国有的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所有的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的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非常实在的。如果不能够调动医疗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生产力,不能解放医疗的生产力,我认为很多目标都有可能变成一个空中楼阁。
我们拭目以待等待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各地探索来获得更好的经验,我们再从那个地方推广。现在步子慢一点可能更好一些,我们减少改革失误的代价。
这次新医改方案的第一个亮点是:认认真真讲公平,实实在在搞预防。一个是需方的保障确实注重到了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以及他们在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的保障,破产职工的保障、退休职工的保障、异地就医的问题等等。应该说是这次医改方案中最受鼓舞的一群人。新医改方案中诸如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计划都有非常的详细的描述,再如除了乡村、县的建设,还包括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职业医师的计划等,这些确实体现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去。公平性在这次的实施里面得到了非常认真的体现。
第二,预防方面,如改水、改厕都提到了。表明了我们的医改方案已经指明了一个蓝图,未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已经从一个全民医保迈向全民健康,这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我的担心主要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可能要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全民保障制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第二,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能不能上水平、出效率。保障制度的广度我认为问题不大,全民覆盖,各种不同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保障。保障的深度要打问号,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因病致贫。这个人数是不是随着医保的扩大而减少了?这就反映了医保的深度,而不仅仅是多少人已经有了保障。
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要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还要解决物有所值的问题。我们筹了这么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把新农合的关于减少保障基金的节余,这很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通过支付制度的改革,让我们得到的医疗服务,我们购买的服务物有所值,而不是更多的钱转换成了大处方。没有任何一个支付制度是完美的,按项目付费可能会促进我们供方诱导需求、开大处方。但是按病种付费又有可能导致我们服务量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忽视。支付制度的改革怎么样能够把各种支付制度的优点发挥出来,避免各种缺点。使得我们保障的力度加强,使因病致贫减少,同时能够改进供方服务的效益,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关注的问题,也是下一步试点中要着力解决的。
医疗服务要上水平、提效益,国家会增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也包括公立医院也要发展、也要上水平,多元投资共同提高医疗服务。现在还要关注的问题是医疗服务的效率提高。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加强,2002年我们是5亿人有保障,2008年是8亿人,对我们医疗服务的提供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一下子释放了3亿人医疗服务的需求。供方能不能上水平、能不能出效率,这非常关键。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一些手段和技术问题的讨论,比如说管办一定要分开,我以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只是手段。我认为下一个阶段的试点中,不必过多的拘泥于手段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强调结果。要重实践、讲科学,试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我们明确目标、明确考核指标,各地都可以试高招,采取科学的评价、客观的评价来看我们改革的目标有没有达到。用哪种手段,通过补偿机制的改革、管理机制的改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哪种类型和地区比较能够有效率的解决我们改革的目标问题,也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人质疑新医改没有什么东西,但我看来新医改还是有三条新的方向:
第一,所谓走向全民医保。我们争取在未来三五年内,每一个中国人都参加一个医疗保险:看病治病的时候,他付小头,医保机构付医疗费用的大头。现在提出的一些医改具体实施意见,在医疗体系这部分比较仔细,也比较有操作性。这些部分争议性也不是很大。比如说政府提高补助水平,老百姓也适当提高缴费水平,我们进一步拓展城镇职工医保,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等。
我们医改每年筹来的钱是挺多的,大约有五千多亿元,既然医保能筹来这么多钱,说明医保照着新医改方向做下去,可以实现我刚才说的老百姓付小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推进医保机构理念的转变。
现在医保基金节余率较高。所以我们三年的实施方案里面明确的提出:第一,要把钱筹起来。第二,要把钱花下去。一是保障参保者的利益,其次,也保障医院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医保机构要花钱。要合理控制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节余和累计节余,节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节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刚才这句话讲的是城里,农村讲得更重要,是要当年节余控制在15%以内。累计节余不能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0%。城镇职工医保节余非常多,全国节余2400多亿。所以说节余水平现在较高,各地要想办法进一步的降低。
我说的这个第一条,我认为是我们新医改方案,包括实施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医保机构是我们的经纪人,代表我们团购医疗服务,这一条非常重要。
第二条,多元投入机制的确立。这个细节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是政府投入要多一些,我们老百姓参保缴费多一点儿,社会、企业也要出钱帮助职工加入职工医保。这是参加医保的多元。我们医疗机构的投入也要多元,政府要增加一部分的投入,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让医疗机构首先变得更多一些,能力更强一些,这样我们大家看病难的问题就多少缓解一些。这是第二个亮点,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走向管办分开,我们医疗机构要走向法人化。说白了我们公立医院现在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直属单位,有的直属于部里,有的直属于厅,他是人家下属,不
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很多决策他做不出来,这一些弊病。我们政府是人家的上级,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麻烦,因为有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很好的监管他的下级。你要当监管者你必须中立,你手下有一大堆下级,你怎么监管得过来。你是裁判员,裁判员要中立。管办分开能够促进两方面的改革。一个是公立医院改革,另外一个是促进政府的卫生监管机制改革。
管办分开,促使医疗机构走向法人化,民营的医院本来就是法人,他要独立的为他的决策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我们以后公立医院也走向这个道路,这样的话,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就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起来。政府对他们的监管也一视同仁。这样,我们整个体制就比较顺了。在这个大的顺的过程中,里面还有一些细节,我们以后可以进一步的继续探索。
我们怎么改革这些东西?这要慢慢探索。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医保的付费制度改革。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医保是代表参保者利益跟人家团购,你要团购总要跟人家谈判,不可能说我们拍脑袋就够了,而且你谈了半天还要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付费方式。你付得好人家就有合理的行为,你没有跟人谈好,我购买服务没有购好,人家乱给我们弄服务,这就坏了,所以医保机构的改革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医改方案中写出了一些原则,具体怎么做,各地还是要积极探索。
对于这次医改,我最担心的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按照四个分开的路往下走。如果医保的付费机制设计得很合理,并且逐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来,如果能把民营资本全部放开,我觉得公立医院改革并不是很重要。
但是重要的是,民营资本的进入会有选择,引入的民营资本是重新建一个医院呢,还是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重组?这是有选择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我担心公立医院改革会面临很大的难度。
第二,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到,要被改革的不光是公立医院,要改的是管理公立医院的政府部门。如果只改公立医院,操作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现在的主管部门可能不愿意放弃对公立医院直接的控制。监管者不能和被监管的对象有财产、人事上的各种勾连的关系。如果管办分开不能做得彻底,会影响到监管的功力。医改方案中明确的写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如何来体现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计划经济是靠计划和行政配置资源,后者是通过价格配置资源。医改方案中说到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服务,两次讲到要探索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如果我们不是靠价格配置资源,就没有必要探索医疗和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但是方案已经明确说了,以后要探索这两大服务和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得到如此高层级的重视,是史无前例的。受鼓舞是公立医院改革得重视,但是具体操作的措施可能还需要探索和试点。
公立医院所谓的难,是因为中国的服务体系具有中国特色,97%的床位资源是属于公立医院的。在医改的四大体系里面,保障系统跟医院改革有关,医疗服务、基层服务这些都跟医院有关。
温总理说医改应该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角度,我比较关注在未来三年里面开展的五项改革。
这五项里有三项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显著、明显的,是有把握的,即医改方案中的第一,第三,第四项措施(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而另外两项改革,即第二,第五项措施,(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因细节不明确,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效果尚待观望。
要想让人民群众切实从医改方案中获得实惠,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看病贵;第二,看病难;第三患病多。而日前出台的医改方案则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措施。
看病贵在中国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所以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明显的扩大了保障的覆盖面,包括农村和城市,以及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可携带问题都加强了。所以应该会带来一定的实惠。
看病难主要是住大医院难,看专家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高,老百姓不太信任。所以我们五项改革的第二项重大改革加强基层卫生网络的建设,我以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患病多是上游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上游截流的问题,老百姓患病会越来越多。目前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中国人疾病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方案中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控制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可喜的措施。他强调要把这些传染病、慢性病有效控制,仅仅靠医改还不够,尚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长期的公共卫生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医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另外两项改革基本医药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的改革,我认为现在细节不是很清楚,到底是针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还是解决患病多的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继续看实施的细节。所以目前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到底能有多大还不清楚。
第五篇:新医改
医改要咬定公益不放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改始终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医疗卫生是公益事业还是产业?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在哪里?能否厘清这些问题,关系医改成败,关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保障。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政府不能缺位。
医疗卫生既是公共产品,也是商业产品,具有公益和产业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增加了医疗卫生定位的复杂性。
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走了不少弯路。教训之一就是,公益性让位于产业性,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没有得到应有体现。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财政中的卫生投入比例逐年缩减。多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占GDP不到1%,公共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处在最低水平行列。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1289亿元,其中政府支出占20.3%,社会支出占34.5%,居民个人支出占45.2%。居民看病主要靠自费,负担很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如果一个家庭总的自费医疗支出超过了非生存必需支出(即家庭总支出减去食品支出)的30%,就意味着发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照此估算,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有病不
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以药养医的政策,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倾向。很多医院戴着“公立”的帽子,干着逐利的事情,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愈演愈烈。一些群众感叹:“医生不是为你看病,而是做生意”、“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为什么公立医院的趋利冲动如此强烈?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投入不足。目前,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有三大来源:政府补贴、服务收费、药品批零差价。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贴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公立医院总收入中,来自财政拨款占30%左右,而现在则降到7%左右。其次,医疗服务收费偏低。过低的医疗服务收费,既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也不能补偿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成本支出。近几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每年亏损约300亿元,不得不靠多卖药来维持生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意味着,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政府理应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如果公民的健康需求表现为“缺乏支付能力而又必须满足的需求”,政府有义务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解决,这就是公益性的主要体现。
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办,不能排斥市场机制。
医改应坚持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民群众之所以对医疗卫生行业不满意,根源在于我们把经济领域的规则搬到了社会领域,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搬到了卫生体制改革,导致了“过度市场化”。因此,新医改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不是因为“过度市场化”,而是因为没有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既有政府缺位的问题,也有政府越位的问题;既有市场化过度的问题,也有市场化不足的问题;既有迷信和崇拜市场机制的问题,也有违背和扭曲市场机制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我国公立医院拥有全国90%以上的医疗资源,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局面。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门槛苛刻,障碍重重。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习惯于用所有制划分医疗机构性质,社会资本只能申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申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时,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医保定点等方面,私立医院无法享受公立医院所享受的待遇。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又如,作为公立医院,本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但是,在以药养医的政策导向下,很多医院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把创收作为考核指标,让医生多收多得。于是,医生往往诱导医疗消费,让患者无限增加医疗支出。这就扭曲了市场经济规律。
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积弊不少,最突出的问题,是政府把本该承担的很多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推给了市场,让市场的“手”指挥着医疗卫
生的“腿”,公立医院变成了“商场”,医疗卫生行业价值扭曲。新医改之所以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就是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坚持政府主导,不是排斥市场机制,更不是否定市场经济规律,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由政府保障公平、市场确保效率,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不等于实行政府包办,由政府垄断,大包大揽。政府不仅不能为社会资本的进入设臵障碍,相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坚持政府主导,也不等于政府只管不办,完全按市场原则购买服务。行医不是交易,有的服务花钱能买来,有的服务花钱买不来。比如,当国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公益性医疗卫生队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当成为深化医改的目标。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医学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而有组织的医疗卫生制度才出现了100多年。
医疗卫生制度设计是社会政策的“珠穆朗玛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利弊。但是,不管什么模式,能否让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一个制度好坏的重要标志。
中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区域差距大。因此,在医疗卫生制度设计上,我国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照搬外国的模式,而应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论断,不仅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经验,而且指明了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方向。“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职业、地域、支付能力,都享有同等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既包括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诊疗规范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基石。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福利制度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一旦建立就很难逆转。因此,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无论过于超前还是滞后,都将影响或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改难就难在没有现成的模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知难而进,善于借鉴各国医改的经验教训,努力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
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是一道世界难题。以医改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13亿中国人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是造福国民的宏大工程,也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上文由新东方刘源老师根据《人民日报》柯教平文章点评
新医改五问,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保证?
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医改方案,迈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改革之一——医改在新年的第一步。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确立了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5项改革的工作目标,预计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普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时隔一个月,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新医改方案将于近期公布。新的医改方案到底如何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对此,我们有五问。
一问:医疗保障制度如何推行?
医改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就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新医改方案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即3年内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率都提高到90%以上。政府财政将对居民和农民分别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上给予补贴。8500亿元的主要投向之一就是医疗保障。
二问:医疗资源如何均衡?
新医改方案将重点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包括新建乡镇卫生院、增加对县医院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等,在一定程度上设法解决农村公立卫生室村医的待遇问题,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三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怎样实现均等化?
新医改方案规定,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针对我国居民的流动性不断加强,在全国建立格式、内容相对统一的信息化居民健康档案,将能够确保居民的健康信息跟人流动,在异地工作居住时,依然能够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部部长
陈竺表示,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包括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内容,由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所)向辖区内所有居民均等提供。
四问: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保证?
在新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的改革目标是非营利和公益性,通过改革要让老百姓在公立医院“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但是,现在普遍的状况是,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生只能靠多开药、多检查来创收。据悉,新医改方案将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未来3年,将选择若干城市试点,按照区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对保留下来的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取消药品加成,并通过政府合理补偿,增设药事服务费并将该费用纳入医保等途径,保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并不拖亏运行,同时,在基本医疗保险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础上,确保普通群众有病时求诊公立医院,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为了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卫生部还决定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
五问:如何防止药价虚高?
新医改方案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基本药品名录,基本药品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定价,并提高报销比例。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而且,卫生部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优先选择使用基本药物。据悉,新医改方案还将通过“医药分离”降低药价,将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的定价机制同步改革。——上文有新东方刘源老师根据新华网相关文章点评 制度。基于我国国情而设计的这一卫生制度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
深化医改 为民造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造福民生的重大决策,是深化改革的宏大工程,必将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紧紧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个根本目标,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均期望寿命不断增加、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等。
但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医疗保障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尤其是贫困边远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要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亟须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新一轮医改明确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将通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
制改革指明了总体方向,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框架,这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与此同时,新一轮医改还拟定了近期工作的“路线图”,明确了近三年的五项重点工作,并以这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当前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减少居民个人支出比重,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证老百姓合理规范地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物,降低群众看病的医药费用;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妇幼保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预防疾病,力争使群众少得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变“以药养医”机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合理设臵看病流程等。
这一系列措施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新一轮医改中特别强调深化医改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要让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大大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必将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
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决定投入8500亿元深入推进医改,这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同时也是当前我国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切实之举。一方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可以消除群众对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改善群众的消费预期,增加消费,从而达到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目前,深化医改的总体方向和近期的具体任务已经明确,改革的航船已经驶上新的航程。然而,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主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将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并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 中国医疗改革历程
序曲:1979年-1985年:资源短缺,国家埋单,医改从预热到启动。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一阶段:1985年-1991年:给政策不给钱,医疗费用矛盾初显。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公益化市场化大争论。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第三阶段:2000年-2004年:产权改革的号角吹响 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第四阶段:2005年-2007年: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医改启动。《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
国家正式启动医改,成立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出任双组长;
第五阶段:2007年至今:医改进入最后冲刺。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国务院组织力量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制定一个初步方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部分
今后3年的阶段性目标
1.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2.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
3.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4.“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第三部分
重点抓好五项改革
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
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臵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
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
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
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臵、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臵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臵、重点学
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臵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臵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
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二十一)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二十二)鼓励各地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