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超重和肥胖
预防超重和肥胖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身体内的一种能量代谢性障碍,是由于膳食能量摄入过多,活动消耗能量过少,生活、饮食方式不良,加上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体重过重现象。肥胖者的体重过重,本质上是由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尤其是皮下脂肪在腰、腹、臀部及躯干、四肢的堆积等造成的。
肥胖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肥胖,占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绝大多数。另一类叫“继发性肥胖”,只占儿童青少年肥胖的1%以下。
要明确某位儿童青少年否肥胖,必须依靠医学诊断,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专家制定的标准进行筛查。但是,筛查出的“肥胖”,实际上是一种肥胖状态,换言之,肥胖症和“肥胖状态”是不同概念。真正意义上的肥胖症,通常已存在、或即将发生由肥胖而引起的并发症,是一种从医学角度需进行减肥治疗的病理状态。
肥胖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儿童期、青春期、青壮年期和中老年期等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学生发生的肥胖,和成人肥胖有共同的发病规律,但也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1.身体的脂肪主要储存在四肢和躯干皮下,而中老年肥胖大多表现为向心性分布,主要在内脏周围。
2.儿童青少年肥胖者只要采取积极的饮食、运动、改变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能比成人取得更快、更满意的效果,不过也更容易复发。什么是超重?它和肥胖是一回事吗?
我们平时经常把超重和肥胖混在一起说,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重,指体重超过正常值,但程度较轻,没有肥胖的各种并发症,所以它是介于正常体重和肥胖之间的一种状态。
既然超重不是肥胖,为什么营养专家们很重视它呢?因为无论从正常体重到超重,从超重到肥胖,从轻度肥胖到中、重度肥胖,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连续过程。因此,提出超重的概念,就是起到一个“肥胖的一级预防线”作用,让人们通过经常监测体重的变化,及早意识到肥胖的潜在发展危险,从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由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主要是用各种筛查标准来评价超重和肥胖,所以经常会碰到怎样正确认识超重的问题。尤其是男生,在超重者中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身体壮健,所以这种“超重”属于正常的、良好的体质状态;另一种是肌肉和骨骼发育属中、下水平,超重的体重中,有相当部分是身体脂肪过多堆积的结果,这是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的。正确判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只能靠有经验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专家,或者临床医生。是否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对采取何种干预措施,有重要的影响。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肥胖儿童的体内蓄积大量脂肪。那些堆集在肩、胸部的脂肪,妨碍呼吸肌发育;堆集在心脏周围的脂肪,抑制心肌收缩能力;堆积在腹部大网膜上的脂肪,将膈肌抬高。这些都使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机能—循环(心血管)和呼吸(肺)机能发展受阻。
肥胖可以影响身体的所有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主要不良表现有:
1.影响呼吸。肥胖儿胸部活动受限,出现呼吸浅速,肺泡换气不足,肺活量低于正常儿童青少年;并出现小气道功能阻塞。肥胖儿童易打瞌睡;重度肥胖儿童白天昏昏欲睡,夜间有睡眠性窒息发作,都是肺泡换气不良、肺功能下降的表现。时间长了可形成低氧血症,影响发育和学习。
2.影响血液循环。中、重度肥胖患者可在低氧血症基础上,继发红细胞增多症,面色发绀,严重时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3.影响体温调节。皮下堆集较多脂肪,使体表皮肤不能自然蒸发水分,也不易向外界辐射热量。所以,肥胖儿多怕热、多汗,较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发生中暑和虚脱。
4.削弱身体的应激能力。肥胖诱发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应激能力普遍较差;年龄越小,肥胖程度越高,应激能力越差。具体表现在:(1)对冷热环境变化的应激能力低下;(2)抗感染能力差,易感冒;(3)皮肤感染性疾病多;(4)不能耐受麻醉和外科手术;等等。
儿童肥胖对成年后的危害
成年人的肥胖,是许多成年期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成年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许多与激素有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是肥胖儿童,有相当部分实际上已经有身体上的病理变化,发现的证据有:(1)肥胖儿童大约有40%已存在脂肪肝。(2)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成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在肥胖儿童中已相对比较集中。(3)青少年时期被检查出的中、重度肥胖者,成年后出现上述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对危险度,和那些儿童时不肥胖者比,为6:1左右。(5)伴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血糖明显升高,而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有很多重度肥胖的儿童,实际上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但是,他们还没有产生多尿、多饮、尿糖、消瘦等症状,容易被忽视。(6)肥胖促使月经初潮过早出现,而伴随肥胖的初潮提前,是成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肥胖
了解自己是否超重、肥胖,还是体重正常,主要依靠生长发育和营养专家制定的筛查标准。有两类标准。
一类是我们在“防治营养不良”节内提到的“身高别体重”标准。使用方法同上。校医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年龄、发育阶段找到相应的标准表,即可根据我们各自的身高和体重,评价是超重、肥胖,还是体重正常。这些标准的评价比较麻烦,但目前许多学校的校医室已经使用计算机来评价,十分方便快捷。
另一类标准叫“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是新近由我国生长发育专家根据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制定的。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使用这类标准,评价方法比“身高别体重”标准更方便、准确,尤其适用于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监测。
“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中,相同年龄的男女生,判断超重和肥胖的界值不同。(见表)
*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北京.所谓BMI,是英文名字body mass index的缩写,中文叫“体重指数”,是根据公式(体重kg/身高m2,也就是单位千克的体重除以身高(米)平方)来计算的。BMI不仅计算简便,而且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能较准确反映身体成分的指标,而且不受不同群体、种族的影响,能方便地进行比较。
评价时,根据自己的实足年龄。对照BMI标准,凡高于“超重”、“肥胖”界值点的,分别属于超重和肥胖状态。和被筛查出的营养不良一样,真正要肯定是否存在肥胖症(属于疾病),还需要接受医学临床检查。合理控制饮食
合理控制饮食,是控制体重的最基本措施,目的是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合理控制”不等于单纯性节食。单纯节食只能达到控制体重的短期目的,在方式上常是难以接受的,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将产生深远不良影响。
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膳食调整,应当由儿童肥胖门诊的医生根据体检和膳食评价结果,开膳食处方,为肥胖儿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既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能够适当降低每日能量摄入。膳食处方一般是将能量摄入设计成比维持体重所需能量(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见“营养知识部分”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少300~400千卡/天的能量。每天限制300~400千卡的能量摄入,每周可以使体重减少300克~400克。膳食组成应强调平衡膳食的原则,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要达到每日的需要量,同时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控制饮食的儿童青少年只要注意下面几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低能量的过多摄入:
1)减少高脂肪和油炸食物(高能量密度食物:如肥肉、蔗糖和巧克力)
2)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3)白水代替其他甜饮料
4)不改变家庭膳食结构,只去掉高脂肪食物、油炸食物和甜饮料
5)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6)注意用小碗盛饭 防止运动创伤
肥胖儿童青少年在通过有氧运动来减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创伤和事故。除有氧运动本身的预防措施外,还需注意肥胖者身体方面存在的一些弱点,采取相应措施:
1.耐热性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内脏周围和皮下脂肪较多,对炎热的外环境适应能力比一般人差。当身体运动产热时,身体不易散热和出汗,常引起体内环境温度升高,出现头痛、心慌、眩晕等不良反应,易导致中暑或意外事故发生。因此,在运动时要注意穿松颈、宽袖、宽身和棉织物等有利散热、出汗的衣裤;尽量避开日间高温时间,运动环境中要保持一定的空气对流;增加休息次数,注意勤饮水,补充水分。夏季运动时,最好随身带一些防暑、清凉的药品,防止中暑。如果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最好选择游泳,这是对肥胖青少年最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
2.呼吸应变力弱。越是肥胖,呼吸机能的应变能力越弱,运动开始后越是容易出现胸闷、气憋、呼吸急促等现象。肥胖青少年提高呼吸应变力,一般需要8~12周,比一般同龄者长3倍。重度肥胖青少年甚至需要20周以上的适应时间。因此,肥胖青少年的有氧运动,不但起步应比正常体重者低,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而且只要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坚持进行,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运动前,要作充分的扩胸、伸展活动。运动时衣领要放松,少女胸罩不要扣得太紧。步行时要抬头、挺胸;做操时多做些仰卧起坐、深呼吸、站立直膝(以双手交替)触碰脚趾等动作,以尽快提高肺的通气功能。
3.下膝关节负荷过重是影响肥胖青少年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的关键。由于身体长期负荷过重,运动时易发生皮肤擦伤和跌坠伤,膝关节和腰部的拉伤和扭伤也较多见。因此,有氧运动起始阶段一定要认真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应穿适合于步行、慢跑的运动鞋。运动场地要平坦,走路、跑步的姿势要正确。沿公路步行、跑步时尽量走路边的沙土地,因为坚硬的公路路面很容易造成足弓的疲劳和损伤。如果发现膝、腿、腰有酸痛现象时,可以适当地改变运动方式,如游泳、骑车等。控制体重的“情景转移法”
还有一些行为学家建议采用“情景转移法”进行体重控制,主要针对减重初期青少年两餐间常有的一种难以克服的饥饿感。此时大多不是真的饥饿,而是心理作用,且在无聊时特别强烈。较好的克服办法是,利用该儿童较喜爱的某些娱乐和活动,实现情景转移,而且通过活动方式多消耗一些能量,例如:
• 吃饭时把自己应吃的饭和菜放在一个餐盒里,其余东西不吃;
• 等长辈们都上桌后再开始吃;
• 除非特殊情况,不一个人先吃;
• 暂时不参与家里准备饭菜的过程;
• 将吃剩的菜放入冰箱储存,决不为解决剩菜、剩饭而多吃;
• 不参与别人谈论吃喝的话题;
• 和朋友相聚时尽量不用会餐方式,用唱歌、打球、郊游等方式代替;
• 会餐时,尽量与那些诱人的食品保持距离;参加宴会时,每夹一口菜就放一次筷;结束时先于别人离开;
• 饭前等候时,全神贯注做一些自己有浓厚兴趣的活动或娱乐;
• 感到无聊时,可以进行户外锻炼,或做些家务劳动;
• 在冰箱、碗柜等处贴上一些勉励自己的警语,如:“祝你减重成功”,“少开冰箱不乱吃,节食减重促健康”;
• 肚子不饿的时候才跟爸爸妈妈去采购食品;
• 逛商店时,不在五光十色的小食品前逗留。控制体重不能靠流汗
减重过程会出汗,但决不是为了减重而出汗。所以,减重不能依靠流汗实现。
减重过程为什么会出汗?因为当身体进行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时,肌肉充分动员,全身新陈代谢活跃,大量产热,导致体温上升,须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维持正常。但是,若因为运动→流汗,运动→减重,就此理解成只要流汗就是正在减重,那就错了。流汗只是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它和减重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换言之,减重可能流汗,也可能不流汗;相反,流汗可能是因为运动,也可能因为其他和减重无关的物理、化学因素。出于“流汗帮助减重”的误解,有些青少年受人误导, 用故意升温的办法,人为促使身体大量流汗。下面列举的,就是其中一些不正确的作法:
• 故意在温度和湿度都很大的环境下活动;
• 通过高温蒸汽浴、“桑拿浴”或“芬兰浴”,使身体大量出汗;
• 有氧锻炼时,故意穿上不透气外套,希望籍此多流汗;
• 套上皮裤子,希望阻断身体的自然散热,使体热主要以出汗方式散发。
上述方法因身体大量出汗而导致体重下降,是必定无疑的,但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却非常大。体重下降,充其量只是一种暂时性脱水,所减轻的体重和体脂的减少没有直接关系。身体补充水分后,体重会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大量出汗的不良后果则是:使血液容积显著减少,体内环境失去平衡。严重时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中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即便流汗是因为正常的有氧运动引起的,也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其不良后果。例如:
• 每次有氧运动后都应及时补充水分。大量出汗后最好喝些运动饮料,帮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使身体内环境保持稳定。
• 有氧运动时尽量少穿衣,衣衫的颜色宜浅,透气性要好(最好是纯棉制品),防止大量的体热集聚体内无法散发,人为造成流汗太多。
• 有氧运动不能在烈日爆晒下进行。
对减肥初缺乏有氧锻炼经验的青少年,尤其那些重度肥胖者,要注意在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方面的循序渐进。活动中,最好有成人保护和指导。象蒸汽浴、桑拿浴等,本身是良好的生活、休闲内容,只是不应指望靠它来减重。如果能将它其和有氧运动(如游泳)结合,可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什么是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所占比例不足1%,但同学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单纯性肥胖才能应用下文将要介绍的科学控制体重的措施。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患继发性肥胖,首要的任务是尽快查找原发病因、明确诊断,否则贸然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是有害的,甚至可对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继发性肥胖的原发病因大多属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有的有明显的遗传或代谢性疾病,有的是由于后天的某些疾病或创伤造成,也有的是由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造成。一般来说,继发性肥胖都伴有其他疾病或创伤。肥胖是怎么发生的?
肥胖看似简单,实际上导致其发生、发展的原因非常复杂,整体而言,儿童青少年肥胖是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由于吃的食物能量大于身体消耗的能量,过多的能量转变成脂肪而造成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胖、有的人不胖,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肥胖是在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不良生活行为(生活方式)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遗传是肥胖发生的内因,不良生活行为是外部条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都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大约在70%以上;父母中有一个人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50%;父母都不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则低于30%。可见遗传对肥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了和遗传有关外,肥胖还和生活行为有很大关系。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肥胖者并不多见,肥胖的孩子就更少见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孩子的超重肥胖率会在近年来如此急剧地增加呢?难道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中国人的遗传基因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吗?不是!遗传基因要发生改变,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即使是有遗传因素的存在,也只有在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环境中(环境因素诸如不合理的饮食行为等),才会“滋生”出小胖墩儿来。由此看来,环境因素是肥胖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主要有:
(1)能量摄取过多,消耗减少,导致摄取能量超过消耗能量的不平衡状态,多余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蓄积于脂肪内。特别是当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能引起丘脑下部腹内侧核饱食中枢的饱食感阈值增高,儿童不知不觉大量进食,形成肥胖。
(2)不良的饮食行为方式,如暴饮暴食、喜食油炸食品,家庭不良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等。
(3)不良运动行为,尤其缺少体育锻炼。
(4)不健康生活行为,如看电视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导致长时间静坐等。
(5)心理、情绪因素、喂养不当、病后康复过程中能量摄入过多等,也对肥胖的发生、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的不良影响。日本学校保健学会近年来发出号召:学校护士应将每年1/3以上的心理辅导、咨询工作量放在肥胖学生身上,理由是肥胖对儿童的心理负面影响很大。心理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我形象扭曲,阻碍个性正常发展。青少年处于心理“离乳期”,加上正在逐步建立自我意识,所以特别注意自我形象。由于体型臃肿、行动不便,肥胖青少年在集体活动、体育竞赛中明显处于落后和被动地位,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胆祛、退缩,缺乏上进心。肥胖,还使少数青少年产生“自惭形秽”感,怕出头露面,招人取笑,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积极。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为集体争光的愿望,却又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这种矛盾心理作用下,性格慢慢变得孤僻、内向。
2.心理、情感自我封闭。在强烈的自惭形秽感作用下,许多肥胖少年将自己闭锁在封闭的环境里,在言情小说或网上寻找乐趣。久之,因自闭而抑郁,因抑郁而导致悲观厌世,极少数甚至产生自杀意图。
3.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许多肥胖儿童青少年不甘忍受长期的忽视、冷落和歧视,奋起反抗;但这种反抗常以错误的方式表示,如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反社会行为发生。
肥胖容易发生在哪个年龄段的儿童?
有调研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6~8岁男生最高,其次是10~12岁男生,再次是6~9岁女生,共同组成肥胖儿童的“高发人群”。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生理原因。6~8岁男女生处于青春发育前夕,10~12岁多数开始青春发育。这一阶段身体将快速增长,需要提前或及时准备大量能源。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个名叫“下丘脑”的部位,内有两个控制饮食中枢,作用完全相反。一个是“摄食中枢”,使劲提供饥饿信息,激发你多吃;另一个是“饱食中枢”,提供“已吃饱,别再吃了”的信息。在其他年龄,两个中枢作用平衡,饿时吃,饱了就不吃。但在青春发育前夕和早期,第二个中枢的限制食欲作用自动放松,默认你多吃。吃得太多,人会胖,但在青春期快速生长掩护下,这种胖一时看不出来;一旦被发现,可能已很胖。这一生理现象,男孩的表现尤其明显。
第二,心理原因。此时儿童心理尚未充分发育,不能辨别哪些食物有营养。一些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能量适中,而另一些则光有能量,营养价值不高。儿童青少年行为的自控能力差,如果主要根据口味来选择进食的品种和数量,明明已经吃饱喝足,却依然狼吞虎咽,就容易导致膳食能量摄入过多。
第三,家庭社会因素。小学生的自我意象未分化,通常不注意自我体像;生活必须依赖父母,在饮食、行为方面受成人的影响很大。即使有些妈妈已发现孩子很胖,准备帮他/她,也常因爷爷奶奶的坚决反对而作罢,因为后者强烈的传统观念,依然认为白白胖胖的孩子更健康。许多学校的营养教育时有时无,大众媒体也很少向他们提供防治肥胖的知识。在孩子肥胖的发生、发展方面,社会和环境不良影响作用往往更大。控制体重应采取五大综合措施
美国专家在长期指导儿童青少年体重控制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让学生首先学习科学知识,来促进态度转变和建立健康行为。为方便学生记住,他们归纳了五项体重控制措施,并把它缩写成一个英文单词“Learn”(学习);这五个字母分别具有下列涵义:L代表生活方式(Lifestyle)的改变。E代表锻炼(Exercise),即有氧运动。A代表态度(Attitude)的转变,即提示青少年要真正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下定科学决心进行体重控制;也反映出只有当具备了正确态度,才能将行动持之以恒,真正实现科学的体重控制的目的。R代表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当体重控制活动真正获得父母、教师、同学、亲友们的理解和支持后,方能取得实效。N代表营养(Nutrition),提示应选择营养丰富而能量较低的食物。当然,上述解释按字母排列进行,不根据先后顺序来决定其重要性。这个名词取得好,它不仅概括了科学控制体重的精髓,而且确如词意所表达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重控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过程。有氧锻炼是进行科学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
有氧运动,是指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节奏的运动,对青少年控制体重有特殊功效。慢跑、快走、游泳、有氧体操、爬山、爬楼梯等都是良好的有氧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在进行前,最好由体质专家根据你的身体现状、运动能力等,专门设计合理的运动处方,训练时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盲目、不合理的短期快速减肥,不但达不到效果,反可因运动停止后的体重反弹,使肥胖程度加重,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综合行为疗法多以家庭为基础进行,也可先通过学校组织的减肥夏令营活动,掌握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技能,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努力。
从我国目前环境条件看,步行和慢跑两种形式最切实可行。两者可分别选用,也可从步行开始,逐步过渡到走和跑交替进行。但是,无论步行或是慢跑都比较枯燥,所以当肥胖儿童青少年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后,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频繁地变换各种有氧运动;另一种是在身体素质改善后,转而采取比较剧烈的运动方式,如打球。从改善体质状况看,这些变化无可非议,但对控制体重来说有不利影响,因为它们都不符合有氧运动的基本条件:前者不能保持活动的规律和节奏性;后者则不能持久进行。
当肥胖青少年在从事有氧运动时,他/她能消耗的能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时间,时间越长,消耗越多;第二是速率,速率越快,消耗越多;第三是自身的体重,体重负荷越大,在同样的时间和强度下消耗越多。有氧运动的目的是减少体脂肪,故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被消耗能量的数量。在同样的运动强度下,有氧运动的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不过,安排时间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如果肥胖青少年体力达不到要求,宁可降低运动强度,也不要随意缩减时间。运动时间过短,达不到通过运动来消耗能量的目的。二,当步行、慢跑时间超过50分钟,骑车时间超过30分钟时,计算运动时间时应延长15分钟。原因是,随着有氧活动的持续进行,身体开始消耗能量。但这一消耗过程不是在停止运动后立即停止的,而将延迟15~20分钟左右时间。改变饮食行为的方法
行为学家非常注重改变饮食行为在科学减重中的作用。他们归纳的下列一些饮食行为方式,在指导青少年体重控制中被证明非常有效,如:
• 只在固定的地方(如饭桌旁)吃东西,无论正餐或小吃;
• 坐着吃;
• 吃饭时不看书看报,不看电视;
• 吃饭时不和伙伴说笑、打闹;
• 吃饭的速度尽量放慢,细嚼慢咽。时间紧时宁可少吃些,也不狼吞虎咽。
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保持自己对膳食定时、定量的警觉性。因为在专注于“吃”且细嚼慢咽的过程中,能明显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摄入。细嚼慢咽,还能增加饱食感。因为进食后血糖的浓度是逐步上升的,大约10~15分钟后才能达到高峰。吃得太快时,血糖还没有升高,已经摄食很多了。减重不能靠药物
有些青少年对减重存在急于求成心理,有的则嫌控制饮食的方法太受罪,运动则太辛苦,常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但是,对正在旺盛生长的青少年来说,控制体重不能靠药物,这是科学减重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国内外市场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品,作用良莠不齐。无论是中西药,真正有一定减肥作用的,原理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调整人体新陈代谢,使能量的消耗过程加快;(2)降低脂肪的合成速度,干扰它在身体中的储存;(3)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有些根据科学原理制成的药物,可以用作成人的减肥辅助手段,但不能取代全部减肥过程。对儿童青少年,则迄今还没有一种“减肥药”能实现既能使能量处于负平衡,同时又保证营养素充分摄入,还能促进肌肉发达、体质增强作用的药物。有些减肥药主要通过腹泻和抑制食欲。依靠腹泻来控制体重是极其有害的,而且无实际效果。有些药能抑制食欲,主要通过阻遏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以及下丘脑的饥饿中枢、饱食中枢等之间的神经冲动联系。这样,青少年本来就不成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将出现紊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过程。这种减重的后果可能有:有的青少年无法支撑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不得不放弃减重;有的肥胖青少年在短时间里食欲下降,饥饿感消失,但不久后各摄食中枢间的正常神经冲动被打乱,食欲变得更无法抑制,老有难以忍受的饥饿感,以至在短时间内体重和体脂肪迅速反弹,反而变得更胖。
不能靠牺牲睡眠来控制体重
预防青少年肥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要睡懒觉。但是,减重不能靠牺牲睡眠,减少应有的睡觉时间来实现。有些肥胖青少年确实存在“懒-睡-胖”的因果关系。有些青少年喜欢睡懒觉;在休假日甚至吃了睡、睡了吃,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化在睡觉上。睡觉过多,能量消耗减少,是这些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一旦真的胖了,身体负荷增加,稍加活动即气喘吁吁,所以干脆少动或不动,休息时间大多在沙发上、床上渡过;平时,午睡过长、早上不肯按时起床的现象也比其他青少年明显。过多的睡眠必然会挤占体力活动的时间,这就是他们的肥胖程度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因此,在减重开始前应对一日生活制度作一个合理安排;减重过程中再经过逐步的适应,将睡眠时间调整到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水平。应该说,这是为不同年龄青少年规定的睡眠时间底线。为了避免休息日因无所事事而睡懒觉,在周末来临前,就应预定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但是,对肥胖青少年来说,应避免走上另一个极端,即过度剥夺睡眠时间,用少睡觉、少休息方式来减肥。这同样非常有害。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尤其在青春期突增阶段,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分泌水平比白天大3-4倍。少睡觉,激素分泌不规律,会造成生长速度减缓,身高潜力不能发挥。胰岛素的分泌节律也与睡眠有关。睡眠不足,由胰岛素主导的蛋白质合成也受干扰,对肌肉、肌力发育有不利影响。有些青少年考试期间,睡眠太少外加精神紧张,确实会变瘦,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瘦”。此时脂肪量确有下降,但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能力、新陈代谢水平的下降更明显,对旺盛生长的青少年非常不利。更何况,睡眠不足会引起身心疲劳,记忆、思维、创造力全面下降。总之,依靠剥夺睡眠时间来减肥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第二篇:肥胖预防
“肥胖症的危害及预防”——慢病知识讲座
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
卫生室
一、肥胖症: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病”之一。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资料统计,我国肥胖儿童占儿童总数10%~12%,肥胖儿童的人数近年较之过去已增长了5倍,且仍然以每年7%~8%的速度迅速增长,这种状态实在令人担忧,肥胖不仅对儿童心肺功能产生损伤,也是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的危险因素。而且严重阻碍着儿童心肺功能。
二、肥胖的危害:
1.肥胖可能导致少年儿童呼吸困难,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着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长期脑乏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
3.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还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
三、怎样预防肥胖:
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鼓励小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体内多余热量的消耗。
合理安排好小学生的生活作息,饭后不要立即睡觉、看书、看电视,白天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睡觉和久坐不动等。千万不要用控制饮食的手段来达到让孩子减轻体重的目的。
要让小学生了解肥胖的害处,分清肥胖不是壮实、壮实不是肥胖,更不是越胖越健康。
控制饮食,调整食物成分,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合理,保持需要、消耗的平衡,每次进餐不宜过多,少给儿童吃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主要预防中度肥胖。
第三篇: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摘 要 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具有极大的健康隐患,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这将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因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四个不同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三个不同环境以及自我健康意识的养成对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A防。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的分析,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遏制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比率持续上升。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超重 肥胖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根据美国北卡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的调查显示,中国12~18岁的孩子有19%患有糖尿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表示:中国已经有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而儿童超重所占12%。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肥胖具有极大的健康隐患,有45%~50%的小学生肥胖者和60%~70%的中学生肥胖者在成年后仍然延续肥胖,包括肥胖体型的延续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延续,延续到成年的肥胖又导致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加大发病的危险。麦肯锡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8%,经济数额损失巨大。肥胖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与正常体重的同龄人相比较,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闭性格,这将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关注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
父母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学历对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方今女的调查显示,父母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学历首先会影响着他们自身的饮食行为、营养观念和对肥胖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多方面,进而影响着子女的饮食行为、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子女对待肥胖的态度等;父母的学历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也至关重要,有1/2到2/3的儿童青少年的饮食来源于家庭,家庭的饮食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食物偏好和饮食习惯;在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父母学历较低的状态下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往往要高很多,在如今“高压”的学习环境中,父母一直怕孩子营养不足,拼命地为孩子补充营养,过多摄入就容易造成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一个人的饮食行为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而饮食行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父母,饮食习惯一旦形成往往会持续一生,而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对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1.2学校因素
营养教育及身体活动的开展不足。根据臧坤的研究显示:在干预前,小学生普遍存在饮食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学生会有常喝含糖量较高的饮品、油炸食品以及晚上睡前吃东西等不良饮食习惯,并且平时缺乏体力活动和锻炼不积极;而干预后,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以及身体健康指标都有所增加。学校开展的身体活动也不够充足,由于传统的思想中,还存在着所谓的主副课之分的思想,大量占用学生的体育课,以及阳光体育时间。健康营养知识的普及以及身体活动展开的不足,这都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因素。
1.3社会因素
零食和含糖饮料等非健康食品摄入过高。根据马冠生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调查显示,食用零食和含糖饮料食用的数据在逐渐上升。儿童青少年在选择某种零食或饮料时,会受味道、营养价值、包装以及广告宣传影响。产品好的包装以及广告宣传效果对于儿童青少年选择零食或含糖饮料时有很大的影响。产品制造商为求每一种产品的市场最大效应――需求数量的最大化,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借助明星效应带来的粉丝经济,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而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对于偶像有着狂热的追崇,这就会产生盲目的食用。零食和含糖饮料虽然含有一定的能量和营养价值,但过多的食用易造成超重与肥胖,并且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
1.4自身因素
贪吃心理的形成及缺乏健康意识。有研究表明,当人在紧张时,咀嚼可以降低脸部的紧张度,而达到缓解紧张的效果。吃便成为了矛盾冲突,内心焦虑,恐惧等心理行为障碍的最好缓解方法。吃的食物当中,而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居多,因为心情不好时,人体会缺乏B组维生素,而糖不仅可以满足脑部的能量需求,还可以促进B1、B12的摄入,对精神上有一些安慰或满足。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青少年长期处于家庭、学校的学习压力之下,常借助吃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及焦虑,而焦虑时爱吃就变成了一种学习而来的不良习惯。过多的能量摄入而较少的身体活动就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而肥胖者往往存在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幸福感与满足感差、内心抑郁及社会适应力降低等心理问题,这些肥胖导致的心理行为障碍又常以借助食物进行缓解,然而大量的进食及少量的运动又导致肥胖,形成了恶性循环。
2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预防
2.1家庭环境
提高家长的营养知识以及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饮食方面,家长应多了解营养知识,而学校及社会应该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组织活动对营养知识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普及与讲解,让家长对于饮食与健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确保三餐的膳食营养基础上,家长可用同类单位热值低的食物取代高热值,如用鸡蛋、面包等代替高热能的甜点心做早餐,用禽肉、瘦猪肉替代肥肉和脂油,用牛奶、豆浆和白开水取代甜饮料等。
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不断鼓励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和尝试新的身体活动项目,并限制他们看电视和玩电脑/平板的时间,减少儿童青少年静态活动的几率。并且家长因抽出大量休闲时间陪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父母的陪同下,可以提高儿童青少年运动的积极性和运动程度,有助于预防和降低肥胖的危险。
2.2学校环境
改善学校膳食、营养教育方式。学校膳食的搭配主要来源于食堂工作人员,所以对于食堂工作人员对营养膳食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为了使学校食堂的饮食更加合理营养,食堂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具有相关营养知识储备;加大营养知识的宣传;保证食品来源的质量,科学搭配。课堂中,改变营养教育的方式,加大课程中营养知识教学的配比,在不同的科目中都可加入营养知识。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营养素与疾病、饮食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掺杂在课程内容中,进行形象地讲解;在数学课教学中,可以将食物中营养素的比例运用在百分比知识点的教学中;在美术课教学中,可以在学习食物与食物色彩的搭配,同时,还可以学习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平衡饮食。总之,将营养知识生动、有趣地渗透到学生的每个科目中,让学生时时都能接触到这些知识,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大学生的身体活动的机会。在学校管理制度中,应加强课程管制,不得强行占用学生的体育课,体育理论课时,教师应丰富课程内容,将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如“双龙戏珠”、“手脚并用――剪刀石头布”等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喜欢游戏,主动参与游戏;课后时间,除去我们常有的大课间操,学校应开展大量互动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定期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校园趣味性运动会。大量增加有趣的课外团队活动,玩中动,动中乐,乐中学,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身体活动量,并且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意识。
2.3社会环境
严格控制非健康食品的销售及不同食物热能表的透明化。李可基教授认为:超重与肥胖不仅和过多的饮食摄入有关,还与我们的公共环境以及社会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倡导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增加身体锻炼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针对超重与肥胖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政府可对食品和饮料等行业提出要求,立法限制学校对于高热量的食品和饮料的销售,对于学校收入的损失可进行补偿;限制一些不适当儿童青少年的食品广告,因为不适当的食品广告会错误地引导儿童青少年对食品的消费。食物生产商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应该将每一种食物的热能标明,特别是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例如一份100g的蒸蛋糕有320千卡,鸡块(6块)有286千卡,而一份100g的番茄有19千卡,等等。在消费者了解不同食物的热能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份更加健康的食物,而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热能更高的食物。
政府应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努力实现运动生活化。增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法规执行力;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各级体育组织和体育设施;多举办体育赛事,形成激励机制;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健身知识、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宣传体育赛事,营造浓烈的社会氛围;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坚决杜绝体育课、阳光时间被占用的情况,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鼓励社会捐赠、投资体育事业等。
2.4自我健康意识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含糖量较高和高热量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B、C、D的食物;减少热值高的饮食,多摄入豆类、豆制品及蔬菜等纤维素多,饱腹感强,热值低的食品;在固定地方,坐着吃;不边吃边看书报、电视;吃饭时,速度尽量放慢,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过多的摄入;吃的过快,血糖上升的速度过慢,会有种吃不饱的感觉,进而导致多吃。
3分析与讨论
问题的形成主要可从内外因进行分析,内部原因主要是自身因素,而外部原因可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进行探讨。自身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自身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和自身采取预防措施的结合对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最重要的是如何联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以及一个健康的营养环境?又如何克服困难更好的去实施这些预防措施?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2016B522)。
参考文献
[1] 吕和武.美国运用生态方法对青少年肥胖的干预及其启示[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9.[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超3亿中国人超重,未成年孩子1.9%患有糖尿病[2015-03-11].http://.[3] 方今女,南光日,崔莲花,等.青少年肥胖与父母社会经济状况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6):747-748.[4] 臧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对肥胖小学生饮食行为、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5] 马冠生.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现况调查[A].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成立五周年[C].2003:2.[6] 康安,蒙喜永,熊明根.浅析单纯性肥胖贪吃心理的形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3):157-158.
第四篇:超重及肥胖学生的防治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小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小学生是最高的人群,男生12%,女生6.7%;其中男生在10~12岁年龄段最高,达17%。爱吃油腻、油炸、方便食品和甜食、食欲好、进食速度快、爱看电视、睡眠时间短、爱坐着、活动量少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特制定此计划。
三、预防小学生肥胖的相关知识
(一)肥胖的发生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现在的小学生,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超过了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所需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在体内转变成过多脂肪储存起来形成肥胖,即营养过剩。城市学生因活动空间少,运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少,也容易造成脂肪堆积而肥胖。小部分小学生肥胖是因内分泌失常、神经系统疾病、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引起的。
(二)肥胖的危害
1、身体方面的危害: 1)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首先表现是体重增加,大量脂肪沉积,增加了机体负担和耗氧量,肥胖症孩子比正常人消耗氧多。这样致使他们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活动能力差。不少儿童青少年常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2).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3).肥胖儿童存在性发育障碍。如男孩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
2、心理方面危害
身体和心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肥胖除对儿童青少年有生理上影响外,对心理也造成较大影响。1).影响体型美
青春期是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如果抓紧这个有利时机适当注意营养、饮食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但使人高矮胖瘦适中,而且还可以把体型塑造得更加健美。但由于肥胖的原因,致使皮下脂肪过多,给人以“臃肿、疲软、懒散、笨拙”等印象,影响体型美。集体活动中常常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笨拙、落后,常成为被嘲笑和取绰号的对象,使得肥胖儿童青少年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2).影响智力发展 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还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3).影响心理健康
很多儿童青少年肥胖学生由于动作不灵活,参加集体活动也少,上体育课也不太积极。在心理成长青春发育这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敏感期常有自卑感,学习成绩又不及别人,又有点笨手笨脚,致使性格上显得孤僻。如此以往就有一些肥胖儿童青少年形成不愿与人交往的现 象
四、肥胖的预防
1、让小学生认识到肥胖对身体的危害程度,肥胖产生原因及减肥方法,提高预防肥胖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在膳食安排上一定要做到食物多样、定食定量、合理安排饮食,每日膳食中应包含粮食薯类、蔬菜水果、禽鱼蛋奶、海产品、油脂类调味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多吃谷类、粗粮和杂粮,供给充足的热能,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做到这一点要靠家长的配合!进餐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克服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如抑郁、悲伤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引起肥胖,有心理问题时及时向心理教师求助。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三小时的间隔。晚饭后适量运动,周末、假期不要过分休息,要适量户外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加热量消耗,如做减肥体操、游泳、跑步等各种活动。应有一定的运动量,并坚持锻炼持之以恒,这样既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又可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
4、如果已发胖,千万不要强行采取饥饿疗法或减肥药物来降低体重,这样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甚至发生青春期厌食症,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成分的调整,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主食,限制吃肥肉、奶油、精制糕点、糖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瘦肉、鸡蛋、黄豆,则不宜减少。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主动地进行减肥,并且坚持.5、、多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为孩子制定控制肥胖计划,并督促家长和学生认真执行,长期坚持。
第五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
目前全球有1.55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3000万~4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其全球流行趋势已引起高度关注。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同时,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青少年肥胖发展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
儿童青少年期体重超重和肥胖最严重的后果是到成年期的延续,发生于6~11岁和12~17岁的肥胖,分别有约55%和75%将持续到成年,而延续到成年的肥胖又与心血管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相互影响,从而加剧其发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的现状及流行趋势作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关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如何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成因进行探索。我国目前推荐使用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
WHO认为,身高别体重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最好指标,对于10~24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WHO则建议采用年龄-性别-BMI评价。这一评定标准使用简单、方便,比较客观,也有利于世界各国间横向比较。在欧美等国家使用较多。我国无论采用“身高别体重法”或者“BMI方法”,7岁以上低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都很高,并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明显下降。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研究进展
自1975年起,我国有关部门已在不同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每间隔5~10 a进行1次体格发育抽样调查或监测评估。2005年中国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儿童实际生长水平正在接近或赶上一些发达国家,但也更明确地表明了我国儿童体格发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体重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身高增长幅度,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高。3次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变化提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已进入全面增长期,我国7~22岁儿童青少年2010年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与1995年比,成倍乃至10倍以上的增加。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儿童的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检出率低于1%。20世纪90年代初7~22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为1.50%~5.53%,该年龄段学生1995和2000年肥胖率比较,城市男生从 5.08%增加到8.71%,城市女生从2.25%增加到4.07%;乡村男生从1.45%增加到3.43%,乡村女生从1.09%增加到2.28%。城市增加幅度更大,1991和2000年资料比较,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从3.79%增加到14.36%,城市女生从1.76%增加到7.34%;乡村男生从0.80%增加到8.69%,乡村女生从 0.76%增加到
4.16%。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委共同组织的第五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 7~22岁城市男生2009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5年上升了1.4和2.7个百分点;7至22岁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分别上升了0.7和0.9个百分点,达到8.72%和5.01%。最严重的肥胖流行状况出现在北京,北京城区男、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达到27.0%和15.9%(平均21.7%)。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处于失控的奇高状态。城市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内地及经济落后地区,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各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10~12岁年龄组是高发年龄段。对于儿童肥胖问题的成因,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医学专家和营养学家认为,儿童肥胖既与儿童的基因遗传有关,又与后天的饮食、体育锻炼等有关。青少年
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肥胖儿童常有家族史。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为肥胖者;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为肥胖者;双亲均为非肥胖者,子女中只有10%~14%为肥胖者。双生子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无论是在同一家庭长大,或分开抚养,他们在体重方面的差异很小;二卵双生子成年后体重差异很大,有1/3二卵双生子成年后其体重相差多达 6 kg。
肥胖起源于能量摄取和能量消耗之间的不平衡。这一失调的机制目前了解得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摄取过多,或是能量消耗减少,以及两者兼有。一般认为:摄取能量超过消耗能量,剩余能量则以中性脂肪的形式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内。2009年的营养调查表明,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在大城市已达38.4%,谷类和蔬菜消费逐渐减少,谷类供能比降至41.4%,大大低于平衡膳食 60%~65%的合理比例。城市 37%的中等收入家庭和 60%的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为高脂肪饮食。因此可以说,运动量减少以及膳食习惯和结构变化与儿童青少年超体重、肥胖的发生有关。总结
近年来,国外已有学者注意到出生体重与后天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呈“U”形分布,即低出生体重与高出生体重可能均是后天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我国近年来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也在不断攀升。国内研究表明,出生体重与儿童肥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总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人数正在激增,十分令人担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肥胖约有50%到成年后也肥胖。儿童青少年肥胖对成人期各种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都有一定的影响。60%的5~10岁的肥胖儿童,在成年后出现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其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面对我国目前居高不下且逐年递增的儿童青少年超体重、肥胖的检出率,全社会都要予以重视,深入研究其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参考文献
[1] 李辉.儿童肥胖的现状和对策.中国医刊,2005,40(5):7-9.[2] CYNTHIA LO,KATHERINE MF,MARGARET DC,et al.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overweight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onts,1999-2000.JAMA,2002,288(14):1 728-1 732.[3] 季成叶,孙军玲,陈天娇.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3-108.[4] 罗飞宏,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6~18岁少儿肥胖患病率调查.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6):427-429.[5] 徐勇,谭琪.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7(3):166-167.[6] COLE TJ,BELLIZZI MC,FLEGAL KM,et al.Establishing a standard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worldwide:international survey.BMJ,2000,320:1 240-1 253.[7] WHO.Physicalstatus,the use and interpertation of anthropmetry.Geneva :WHO, 1995:165-271.[8] 姚兴家.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及干预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185-186.[9]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2-102.[10]蒋一方,林钟芳,居美芳,等.上海市男女童体质指数超重及肥胖最佳界值点的探讨.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8):686-689.[11]梅建.青少年儿童1985-2005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和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25(11):25-28.[12]王陇德.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53.
[1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14]孙斌.肥胖成中国孩子致命弱点,北京肥胖赶超英美.重庆晚报,2008-06-02(04).[15]丁宗一.1986—1996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04-407.[16]彭宁宁,冯晓刚,王芝英.上海市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9(1):16-17.[17]刘松华,许立,杨友春,蒋竞雄.学龄前儿童超重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2-54.[18]刘军祥,黄宗能,苏红卫.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 032-1 033.[19]朱惠莲,王身笏,许月初,陈裕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危险因素的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0,7(3):167-168.[20]李明,颜虹,MICHALE JD,等.2004年西安市 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2):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