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淮北市烈山区会计核算中心 张维伟
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现就近年来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当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中“项目内容细化、编制时间提早”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一探讨。
一、专项资金的管理内容 1.专项资金的含义及特点
在不同的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看,其含义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2.专项资金的构成与分类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 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等,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3.对专项资金管理现行规定
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按支出经济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和专项支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社会保障缴费、办公费、邮电费、维修(护)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项目的专项报账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否则就上交财政。
一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那一种分类方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外均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但是,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对于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目前规定是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使用时由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再予拨付。这类资金是否属于专项资金,在界定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管理方式。在各地财政部门,有的将其纳入综合预算,实行收支脱钩,并将拨付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用款单位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有的虽也纳入综合预算,但未实现收支脱钩,拨付的资金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其结余部分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开支。这使得大量超标准、超定额的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一些不能在业务费中开支的费用挤入预算外收入的现象出现,形成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个人收入和待遇大大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导致同是行政单位但收入待遇上却苦乐不均。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加之在预算编制中,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 预算”。
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用款单位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的履行其职能。由于当前财政对专项资金没有科学的界定,各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测算比重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一般情况说,对于大类的专项统计口径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以某市2001年大类专项支出情况为例,除基本建设支出、卫生经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占到10%以上外,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8%。这一分配结果,形成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
一是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但是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如有的用款单位采取在年底根据专项的预算统计结余金额后,进行突击购置;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的专项支出,提前拨付,并且“以拨代支”列入当年支出等等,以达到期末不留结余,从而不上缴财政的目的。
二是重复购置,设备闲置,资金浪费现象尚未杜绝。一些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攀比之风盛行,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如摄像 机、照相机、投影仪和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等,存在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利用率不高,形成购置后设备闲置,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1.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弱化。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方面尤为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单位在专项支出过程中,财务支出监督滞后,主要应付财政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询问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涉及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和法规相对滞后,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用款单位,单位会计只有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2.一些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要求。现行制度中有些条款过于粗放,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社会保障缴费、办公费、邮电费、维修(护)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这种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笼统规定的条款,与目前实行的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此类问题在现行财务制度中同样存在,形成预算实现了细化,但核算尚未细化的问题,造成监督和管理上的困难。3.单位财务部门缺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和跟踪问效。对于用款单位上报的各类专项资金更多地只是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些建议
1.尽快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分类不是核算问题,而是财务管理问题。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应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口径,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目的。除按规定定额确定的人员经费和基本支出的公务费(包括特殊部门的经常性特殊经费)等支出作为财务基本支出外,其他财政安排、追加或上级拨入的经费(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应全部作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同时,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年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尽量避免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具体内容上的重叠。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类,不仅有利于用款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开展综合评价。
2.建立项目库,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建议建立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所谓“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就是根据项目发展规划,制订三年工作目标,并将该工作目标细分至各业务科室。根据各业务科室工作目标,依据财力编制上报各年度滚动预算计划,并依据该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对照当年预算计划分析整理本年预 算执行情况,研究影响本年度预算执行的各相关因素。根据三年中心工作指标,以六个月为界,编制三年业务项目滚动预算。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参照预算政策的变动状况,每六个月对预算项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3.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事前管理,在申报专项资金时,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编制项目资金用款计划,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目的等事项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真实、全面、完整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坚决杜绝虚假支出,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整改,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
4.建立专项资金效绩评价。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采取的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那些成本易于衡量,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项支出所 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的支出评价,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例如对于实验室仪器设施支出,可以通过测算人群占有量和设备利用率,及调查该设备对化验、诊断的作用等,与相近或同类地区比较,确定目前条件的最低配备量。若评价结果超过这一指标,再行购置,将会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反之则相反。此外,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还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资金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资金效率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对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财政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是中央、省、州拨给各地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民生保障、项目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的资金,具有明确的指定用途,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是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来源多、数额大、是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特点。
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执行“据实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推荐、专款专用、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认真落实专家评审制、工程招投标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资金管理“三专(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制、资金使用公示制等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国家涉农补贴专项资金,必须严格遵循“调查核实、张榜公示、专款专用、据实补贴、集中发放”的程序;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符合其使用规定和用途,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违反程序擅自分配、拨付、使用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用特定资金来源形成的,并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进行计划、调控、监督等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专项资金按其形成来源主要可分为专用基金、专用拨款和专项借款三类。
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各种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不能互相占用;
2.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3.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为建立科学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订立本制度。
一、专项资金的内容。专项资金是指国家和上级拨付给本单位的项目资金、扶贫资金、贴息资金、补助资金等。
二、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凡属国家或上级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一律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或改变用途性质。
三、资金使用审批。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局长亲自审批支出项目,由班子集体决定使用方向和数额。如果是上级指定使用的必须按要求使用。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专项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户储存,财会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五、专项资金的支付。专项资金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开支后方可支付,支付程序为:开支内容——凭证——经办人签字——审核——审批——支出。
对违反上述规定者,扣减年终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处理。
本制度从二00九年八月二十日起执行。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对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体制。按照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将专项资金全面纳入“报账制”管理,并结合资金性质、规模和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实
行县、乡两级“报账制”,对专项资金做到管好管活。
二是“报账制”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项目实施单位在第一次申请预拨资金时,必须提供项目实施方案、资金预算、合同等有关资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送财政部门相关业务股室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核,交专项资金核算处办理资金拨付手续;以后申请拨付资金时,必须将前次预拨资金全部报账,并由项目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和有关监理人员签证后,按工程完工进度申请拨付,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项目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承建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实施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扣除质量保证金;专项资金实行封闭运行,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
单位,大大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三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体制,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按照分工协作、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改变过去项目主管部门既管项目又管资金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上理顺了财政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能职责,有效地遏制了随意挤占、挪用、调整项目资金的现象,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
四是健全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积极参与项目立项申报,变过去只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为财政部门参与立项,避免了盲目争项、重复立项的现象;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实行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改变了过去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责权不明的现象,使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共同把关、相互制约,规范了资金运行,强化了资金管理;同时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把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贯穿于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绩效评价范围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为完成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三条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
(二)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四)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五)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专项资金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专项资金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六)权责统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权责关系,确保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职权和责任相统一。
第二章绩效评价主体和职责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第五条财政部门的职责:
(一)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二)拟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计划;
(三)审核预算部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和标准;(四)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数据库、指标库、行业标准库、第三方中介库、专家库和绩效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同时要与部门预算项目库对接;
(五)组织实施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对预算部门实施的绩效自评工作和报送备案的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可对预算部门自评情况组织再评价;(六)监督、指导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绩效管理工作;(七)其他应由财政部门负责的工作。第六条预算部门的职责:
(一)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编制本部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绩效评价个性指标;
(二)按照全市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计划,组织本部门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自评报告;
(三)检查所属单位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督促发现问题的整改;
(四)配合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和绩效跟踪管理,落实财政部门绩效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完善项目管理和预算及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五)其他应承担的绩效管理工作。
第三章绩效评价对象和内容
第七条绩效评价对象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专项资金项目,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同预算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
第八条绩效评价的内容:(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二)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五)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专项资金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进度或资金使用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四章绩效目标
第十条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填报。预算部门年初申报预算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预算;执行中申请追加或调整预算的,应当随追加或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
第十一条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专项资金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进行定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二)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四)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五)衡量每一项目的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六)其他。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财政部门可以要求其调整、修改。
第十四条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五条绩效目标确定后,随同年初预算或追加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部门执行和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五章绩效评价依据、指标和标准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三)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四)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五)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六)相关行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七)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决算报告;
(八)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九)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价专项资金绩效的载体,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专项资金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
第十九条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目标、决策过程、资金分配、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控等。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的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以及项目效果。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第六章绩效评价方式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绩效评价方式分为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和预算部门自我评价。被评价部门按相关要求完成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中介机构或专家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应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三条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七章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应涵盖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撰写和提交绩效报告阶段。
第二十五条前期准备主要事项包括:
(一)确定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对象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专项资金要求确定。
(二)下达评价通知。在实施具体评价工作前,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应下达评价通知,评价通知应载明评价目的、依据、人员构成和评价要求等主要内容。
(三)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由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组建绩效评价工作组,工作组负责建立联络制度、明确评价责任人、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具体评价等工作。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绩效评价工作组人员构成中专业人员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工作组总人数的2/3。
(四)制订评价方案。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具体细化优化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技术路线、评价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及评价进度等。
第二十六条评价实施的主要事项包括:
(一)资料收集。收集与专项资金项目相关绩效评价资料;(二)资料审核。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和甄别,充分核查其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全面性和指标统计口径,并根据现实情况对数据、指标、标准进行必要调整和合理修正。
(三)综合评价。选择合适评价方法,对照评价方案中设置的评价标准、指标与权重,并结合非量化评价内容,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七条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综合评价情况,撰写绩效评价分析报告,并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部门,核实相关调整事项。绩效评价报告完成后提交财政部门审定。
第八章绩效评价报告
第二十八条绩效评价报告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预算部门绩效状况的文件,由绩效评价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
绩效评价报告应条理清晰、依据充分、内容完整、客观严谨、格式规范。
第二十九条绩效评价报告正文应当说明项目概况、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结果以及需要说明的重大问题;绩效评价报告附件包括绩效分析报告、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评价计分表、问卷调查处理结果、专家咨询意见、绩效状况及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分析诊断、整改策略措施建议等。
第三十条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项目立项依据和项目基本概况;(二)项目绩效目标及其调整、完成情况;(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四)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情况;
(五)总结绩效目标取得的成果,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六)评价结论及建议,提出实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制度建设措施和整改策略建议。
第三十一条绩效评价报告分为财政部门组织评价报告和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报告两类,绩效评价报告具体格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九章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三十二条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按百分制综合得分高低按分值划段确定。
第三十三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安排以后专项资金预算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较好的,予以继续支持;对专项资金管理较好的做法,予以宣传推广;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专项资金。
第三十四条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五条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执行。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项目名称×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
资金类别
项目属性扩建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项目登记号
项目申报单位×市×区财政局
省级申报部门
申报日
期和文号
省级财政预算代码
一、项目申报书
1、项目名称
×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
2、项目登记号
3、专项资金名称
4、项目属性
●扩建○改建○重建○迁建○追加○新建
5、申请金额
陆佰肆拾万元
6、项目申报单位
×市×区财政局
7、项目单位
名称:×市×区×镇×村
法人代表:×
开户银行:×市×区×信用社
银行帐号:2011309078、申请理由
(500字以内)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每年到×游客达280余万人次,随着国际形势逐渐趋于缓和,朝鲜、韩国民族统一的步伐越来越快,必将使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的旅游产业受益匪浅。
×市×区境内有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省级五龙山风景名胜区和五龙山森林公园;有溥仪行宫、五龙阁旧址、烈士陵园、侵华美军飞行员被擒旧址等;集中于×镇有多处历史遗迹;建于西汉,×地区最早的县治所西安平县古城;日本、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主权,进行的肮脏战争产物―日本碑和俄国坟;“先有×,后有安东市”之说的见证―×古遗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区于2001年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始建于1992年,座落在×镇×村境内,距市中心12公里,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站在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所在的镇东山顶,可清晰地看到鸭绿江雄伟、壮观的景色,改造后的丹集公路路经该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内土地肥沃,植被茂盛,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壮丽。现有果树3000亩,无公害水果年产量达到150万公斤,产值200余万元,其中燕红桃、北京1号梨、寒富苹果等品种已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现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380亩,年销售成品杜鹃花80万株,销售额480万元,95销往外埠,少量销往日、韩等国家。十年来,园区累计创产值5000万元,纯收入3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扩建后将使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00元,财政年收入增加500万元,直接、间接解决5000个富余劳动力就业,可带动农民发展果树生产8000亩,花卉7000亩,无公害蔬菜10000亩,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农民增收9300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
目
概
要
该项目由×市×区财政局申报,×区×镇×村组织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座落在×镇×村,新扩建2,460亩,建设时间从2002年9月开始,于2005年9月结束,时限3年,主要建设内容:
1、鲜果采摘区扩建1500亩;
2、鲜花温室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70栋,到2005年末达到180栋,占地500亩;
3、开发历史遗迹区-日本碑和俄国坟,占地200亩;
4、鲜花观赏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40栋,新奇花卉品种达到20种以上;
5、建设占地160亩的水上娱乐垂釣区,开发水面50亩;
6、建设占地110亩的森林浴场一处;
7、农事实践基地建设日光温室50栋;
8、建设200亩葡萄园,建日光温室50栋;规划100亩,作为新品种水果实验基地;
9、别墅渡假区建设别墅30栋;
10、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园区建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整治田间排水沟、引水上山及治河、水电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
11、水产、花卉、果树、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
12、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的建设。
该项目总投入资金7,473万元,其中农民投入2,535万元,招商引资2,774.3万元,村集体投入563.7万元,市区财政自筹640万元,申请国家、省财政投入960万元。
2.背
景
分
析
该园区位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2公里,邻近机场、港口、火车站及丹大、沈丹高速公路起点,三维交通十分便利。园区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能增加×沿江旅游的景点,园区内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
有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又有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和寒富苹果;可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迅猛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坚定基础。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虎山长城、鸭绿江,已成为×的代名词;燕红桃、寒富苹果已走出国门;×
杜鹃花誉满全球;以鸭绿江公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畅销全国。
园区扩建后,在向世人展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重点展示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成立×市生态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把园区与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河口渡假区连接起来,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旅游业内容更加丰富。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①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果农、菜农、花农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现在×水果产量在3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22.7万吨,无公害蔬菜产量3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必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市杜鹃花生产总量在1亿株左右,商品量在1,000万株以上,占全国杜鹃花商品量的25,每年到×游客达280万人次,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有必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发展果树面积8000亩,水果商品量达到8000吨以上;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商品量可达500吨;无公害蔬菜10000亩,商品量30000吨;花卉面积7000亩,商品量3500万株左右。
3.需
求
分
析
②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郊农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要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③生态改善
该园区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良好,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
④经济发展
园区扩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果农增加收入1400万元;花农增加收入5600万元;渔民增加收入300万元;菜农增加收入2000万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①资源条件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软环境建设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与国际接轨;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寒富苹果等已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农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正逐步提高;鸭绿江水系特有的品质,使其水产品畅销海内外;花卉品种丰富,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已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并越来越被重视。果农、花农、菜农、渔民群体大,农业绿色证书持有率逐年加大,技术含量逐年提高。
4.条
件
分
析
②原材料
条件
日光温室等基础建设材料可就地取材加工,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可国内外采购,项目发展不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
③交通运输
距边境口岸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大东港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沈丹、丹大高速公路17公里。
④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镇×村委会成立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服务协调工作。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由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花卉的生产、加工、销售由花卉协会负责;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对外宣传工作,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广泛聘请省内外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科学研究所,负责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开发推广。
5.方
案
设
计
①
目
标
1、园区扩建2,460亩,到2005年全区果树面积发展到10000亩,花卉面积发展到7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0亩,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000亩;
2、水、电、河、路配套环境优化;
3、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自我检测能力增强;
4、该园区年产水果9000吨,花卉300万株,水产品100吨,无公害蔬菜2000吨,发展成为全国效益最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该园区扩建部分,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年纯收入187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万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方
案
设
计
②实施地点和范围
地点:建于辽宁省×市×区×镇×村7,000亩山峦、耕地内。园区位于×市东北郊区,距市中心12公里,园区内耕地平坦,果树茂盛,自然环境优美,无城市和工业污染,有郊线班车路经该园区,临近沈丹、丹大高速公路,直通港口、飞机场、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③实施
内容
园区内:
1、鲜果采摘区扩建标准果园1,500亩;
2、鲜花温室基地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70栋;
3、开发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
4、鲜花观赏基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40栋;
5、建设水上娱乐垂钓区和森林浴场各一处;
6、农事实践基地、葡萄园各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50栋;
7、别墅渡假区建设别墅30栋;
8、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2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3000㎡;
9、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0种、40项;
10、基础配套设施:修柏油路6.8万平方米,水泥路11.1万平方米,硬化田间作业道6万平方米,田间排水沟护坡4万延长米,绿化美化2.92万延长米,治河三条浆砌石护坡1万延长米,修建农用桥8座,铁索吊桥一座,打机电井500眼,提水站50个,蓄水池50个,室外给排水管网各1.2万延长米。
④实施
计划
园区建设从2002年9月——2005年9月。完成扩建果园1,5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210栋、别墅30栋;完成引水上山工程及治河工程;完成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田间排水沟的整治任务;完成森林浴场、水上娱乐垂钓区和综合服务楼的建设任务;完善对外宣传网络,引进和应用新品种50种、新技术40项。
⑤支持
环节1、50个新品种、40项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资金;
2、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器配套资金;
3、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资金。
⑥组织
落实
园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负责,财政、农业、城建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并负责制订园区实施方案,×镇×村委会具体实施。聘请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农科院、×市风景旅游局等十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专家科技指导组;园区组织建设,管理协调服务由管委会负责,对外宣传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生产、经营由花卉协会和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国家投资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设备、仪器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效
益
分
析
①
成本效益分析
产品成本
项目投入运行后年总生产成本850万元。
投资估算
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7473万元。
产品利润销售税金
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282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万元,税后利润1870万元。
②
财务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限
静态投资回收期4年,动态投资回收期6年(含建设期)。
投资的利润率
25.0
2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v=4,759万元(计算期11年,其中:建设期1年,生产期10年,折现率按8计算)。
财务内部报酬率
irr=21.82
③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基本评价指标
项目扩建投产后,可带动农民发展花卉生产7000亩,果树8000亩,无公害蔬菜10000亩,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农民增收9300万元。
就业效果
直接、间接解决5000个农民就业,同时可带动23000人发展同类产业。
农民增收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对财政的贡献
财政年收入增加500万元。
投资盈亏
以产量表述的盈亏平衡点为估算产量的30.14,表明项目有较好的资金回收能力。
风险分析
项目中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表明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单位:万元
7.项
目
资
金
筹
措
预算筹措渠道
金额
一、财政投入
1600.001、申请中央财政补助
640.002、省级财政投入
320.003、市地财政投入
320.004、县级财政投入
320.00
二、项目单位投入
3,098.7
三、银行贷款
四、其它资金投入
2,774.3预算投资总额
7,473
注: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单位:万元
8.项
目
投
资
估
算
项目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备注
合计
7,473
新品种引进费
50.00
50个品种
新技术引进费
40.00
40项
专家活动经费
10.00
国家和省十名专家
柏油路
306.00
公用部分
水泥路
621.6
公用部分
绿化美化
41.229,200延长米及森林浴场植被110亩
引水上山
719.00
机电井500眼,提水站50个,蓄水池50个及配套电缆管道
治河架桥
259.00
治理河道3条,架桥9座,(含水上娱乐垂釣区铁索吊桥一座)
田间排水沟水泥板护坡
156.00
40,000延长米
硬化田间作业道
72.00
60,000平方米
场地平整
33.00
别墅渡假区运土方30,000立方米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
17.00
公用部分,含主体建设及仪器设备、运输费用。
30栋别墅主体及配套设施
1,239.38
含室外给、排水管网,自来水、照明电、动力电。
凉亭
10.00
10座
果园扩建
1,050.00
农民自筹
21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
2,100.00
农民自筹、招商引资
综合服务楼
270.00
3,000平方米,公用部分,招商引资
60座休闲屋
216.00
招商引资
6座水上木屋
12.00
招商引资
人工湖
240.8
2招商引资
向国家缴纳的费用
10.00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结
论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2,870万元,并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花卉、果树、水产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可有力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位于×市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项目投产后,在发展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同时,还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服务项目,随着×市对外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在旅游观光服务方面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项目总投资7,473万元,根据财务评价结果,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4年,动态投资回收期6年,表明项目具有较好的资金回收能力;投资利润率25.02,财务内部收益率21.87,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项目净现值v=4,759万元,大于0,表明项目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结论,项目投产后,可带动农民发展花卉7,000亩,果树8,000亩,无公害蔬菜10,000亩,水产养殖1,000亩,农民增收9,300万元,财政收入增加500万元,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
项目投产后,不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投资该项目是可行的。
.项
目
单
位
责
任
×市×区×镇×村委会×
三、项目评审论证报告
综
合评
估
及
结
论
评估选择项目
评估选择条件
评估值
⑴单位资质证明是否合法有效?
a
b
c
⑵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
a
b
c
⑶当前是否为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
a
b
c
⑷社会效益如何?
a
b
c
⑸生态效益分析?
a
b
c
⑹生态效益分析?
a
b
c
⑺项目产品的竞争分析是否充分合理?
a
b
c
⑻建设条件、生产条件是否具备、是否优越?
a
b
c
⑼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最佳?
a
b
c
⑽技术是否先进、实用?
a
b
c
⑾项目筹资方案是否合理?
a
b
c
⑿项目资金预算是否合理、可行、科学?
a
b
c
⒀项目投资风险考虑是否充分?
a
b
c
⒁是否有制度创新?
a
b
c
⒂是否应该支持该项目?
a
b
c
评
审
责
任
评审机构(盖章):
评审专家成员(签字):
评审机构及评审成员对评审结论负责。
四、立项预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备注
本表反映立项批准后,项目单位执行的预算标准。
五、项目竣工验收表
1.验
收
结
论
2.验
收
责
任
竣工验收单位(盖章):竣工验收责任人(签字):
审计单位(盖章):审计单位责任人(签字):
竣工验收成员(签名):
竣工验收、审计执行机构及成员对结论负责。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桂政发〔2008〕5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11月21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明确部门职责,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上级拨付本行政区域以及本级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具有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包括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等。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规范完善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
第四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管理使用专项资金,以及县级以上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专项资金,适用本办法。
自治区各级驻外机构管理使用专项资金,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专项资金应当纳入预算管理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公开透明运行、绩效目标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救灾捐赠款,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也可指定账户,专项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的重要事项,明确专项资金审批额度、报批程序和公示办法。
第七条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排序列入专项资金项目库,建立项目储备制度,实行项目滚动管理;提出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指导项目实施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预算终了后,将专项资金按预算科目编入部门财务决算报表报送同级财政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负责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资金预算,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将专项资金支出情况定期报告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
第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监督。制定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审核或审定资金分配计划;对经批准的项目计划下达预算,审核拨款;对资金实行监督管理和组织绩效考评。
第十条 审计部门负责对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是否按规定分配管理使用专项资金以及履行监督职责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落实审计意见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监察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进行监督,依法对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单位、组织和个人进行查处。
第三章 分配使用
第十二条 对受理的专项资金申请,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对投资数额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应当组织专家成立评审论证小组或者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对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应引进竞争机制,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择优选择实施主体。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依法应当进行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分配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项目库排序选择,实行班子集体研究,严格按程序和权限审批。涉及到补助个人的专项资金,应当建立健全发放手续,实行公示制度,做到公开透明。
第十四条 属于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原则上应在收到上级下达资金的文件20个工作日内拟订资金分配方案。属于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也要及时拟订资金分配方案。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安排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一般应委托金融机构以“一卡通”或“一折通”等支付方式,直接发放到受益对象手中。对补助对象明确、用途单一的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的支付方式。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和项目进度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批准的范围用途和规定的标准开支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挪用。确需调整的,应严格按程序报批。
第十八条 对采取评估论证、竞价投标等办法分配的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由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并在预算终了后3个月内将结果报告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购建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办理产权和财产物资移交、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实行救灾专项资金报送备案制度。各级分配管理使用救灾款物的业务主管部门,须在救灾款物分配使用的方案或计划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将救灾款物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抄报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同级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纳入财政部门绩效评价范围的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按要求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功能、资金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综合考评。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规和有效。终了或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当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每半年向同级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报告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情况。业务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情况作为考核部门(单位)以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 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发挥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的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内部工作程序和监控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构,切实履行好内部监督职责。
第二十五条 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开展专项检查,对业务主管部门和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六条 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应当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研究、通报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信息,形成监督合力。
第二十七条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
(二)截留、挪用专项资金;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专项资金;
(四)贪污、私分、挥霍、浪费专项资金及其利息收入;
(五)在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不按本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单位、组织或个人有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各级、各部门原制定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本办法要求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广西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实施日期:2008年12月19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