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面问题更需要勇气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多。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出现问题就怕得不得了,不敢正视,不敢直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和心胸。
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有时候能力甚至决定态度。因而,在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时,着眼于建树直面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敢于直面问题,首先就要有面对质疑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源于面对问题时的底气,而底气则取决于对待工作“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领导干部,在任何名利的诱惑下都要身正影直、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确保不做问题的“典型”和“源头”。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确保头脑清醒、不自乱阵脚。而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下,应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敢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大方方站出来”,才敢于承受各种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
直面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准确到位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就像大夫看病一样,前提是要对“顽疾”有正确的判断,知道病症出在什么地方,缘于什么诱因。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平时工作中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走向“把好脉”。而在抓重大工作、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时,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不放过,更多着眼于制度机制的建树,做好预防和准备。如此,当问题出现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保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直面问题,不能没有掌控大局的谋划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全局意识,找到了“点”但顾不了“面”,以致顾此失彼,使工作陷入被动。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有倾向性、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止问题“蔓延开来”,同时杜绝“早完早了事”的想法,着眼于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才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才有问题“攻克一个、解决一片”之效。
第二篇:直面问题要勇气 更要能力
直面问题要勇气
更要能力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相互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者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加.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出现问题就怕得不得了,不敢正视,不敢直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应有的心胸和态度.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有时候能力甚至决定态度.因而,在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时,着眼于建树直面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第三篇: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
领导干部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多。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出现问题就怕得不得了,不敢正视,不敢直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和心胸。
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有时候能力甚至决定态度。因而,在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时,着眼于建树直面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敢于直面问题,首先就要有面对质疑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源于面对问题时的底气,而底气则取决于对待工作“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领导干部,在任何名利的诱惑下都要身正影直、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确保不做问题的“典型”和“源头”。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确保头脑清醒、不自乱阵脚。而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下,应当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敢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大方方站出来”,才敢于承受各种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
直面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准确到位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就像大夫看病一样,前提是要对“顽疾”有正确的判断,知道病症出在什么地方,缘于什么诱因。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平时工作中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走向“把好脉”。而在抓重大工作、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时,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不放过,更多着眼于制度机制的建树,做好预防和准备。如此,当问题出现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保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直面问题,不能没有掌控大局的谋划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全局意识,找到了“点”但顾不了“面”,以致顾此失彼,使工作陷入被动。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有倾向性、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止问题“蔓延开来”,同时杜绝“早完早了事”的想法,着眼于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才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才有问题“攻克一个、解决一片”之效。
第四篇:直面问题
直面问题,剖析原因,砥砺前进
----田丹宏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召开组织生活会的要求,我联系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政治合格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政治学习重形式,轻内容,无内化;政治学习停留在抄笔记、写心得、记过程的问题,没有深入理解精神内涵;二是已学习,不应用,不变通,机械的学习,没有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不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执行纪律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和安排工作依然存在拖、等、靠、推的问题,在主动出击、创新工作上依然欠缺;二是执行命令上存在应付差事的问题,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质量。
(三)品德合格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作情绪化影响工作效率,情绪好时工作积极,情绪低落时,工作消极;二是说话不讲艺术,简单鲁莽,言语不谨慎;
(四)发挥作用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作担当不够,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思考个人得失过多,能推就推,怕担责任;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往往虎头蛇尾,不能一以贯之,缺少工作韧性。
二、原因剖析
之所以个人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
1、信仰不够坚定,学习不够深入、不能把全部心思用于工作;
2、没有危机意识,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没有把工作当做事业干的勇气和持久力;
3、个人修养不够,没有完全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没有标杆意识,做不到站直腰杆、言语严谨、率先垂范;
4、对工作存在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而是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领导拍板定案。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动学习聚焦到做上。
(二)创新务实,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和落实上级党政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严以律己,做干净干事的好干部。
深刻领会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教育事业第一、师生的利益第一;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五篇:接受现实更需要勇气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现实是指与心理预期有差距的现状。接受现实即依据现实情况对自我心态和行为进行调整。改变现实则是依据心理预期对现实状况进行改造。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勇气的解释则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需要强调的是只能改变而不能接受和只能接受而不能改变的现实,都不能完整的构成双方探讨的辩题。因此针对既能改变又能接受的现实这一主体,我方坚定认为接受现实比改变现实更需要勇气。
首先,从需要的量化标准看,一方面,接受现实比改变现实的勇气更易缺乏。面对贪污腐败等不堪的现实,接受现实意味着要打破自身原有正确的价值观,违背自身社会责任感。改变现实恰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勇气对原本正确的自我心态和行为进行调整,转而致力于使现实状况逐渐符合自身心理预期。这正从侧面表明接受现实比改变现实更需要勇气。另一方面,接受现实比改变现实所需的勇气更为迫切,接受现实的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勇气给予补充,以调整心态,认清自我。而改变现实中的勇气却绝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勇气只会使人陷入冲动鲁莽的误区,阻碍现实的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莽夫正是如此。
其次,从主客观的比较来看,改变心理比改变现实更需要勇气。客观上,接受现实和改变现实的过程中都会遭遇未知的困难与风险,最后,从价值上讲,接受现实是对过去的总结,是对未来的一种重新思考,是主观能动性的再次开发和内化。我方所提倡的接受现实更需要勇气是一种既不怯懦,也不冒进;既不沉沦,也不鲁莽的价值选择。它是基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存在相结合这一基础的理性分析,而这种行为恰恰是认清自我,重塑自我的建设过程。无可否认,人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而英雄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能征服自己。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接受现实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