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时间:2019-05-15 00:1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第一篇: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大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肖建华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要目标。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保证。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采取措施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吸收非师范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专业课教师的队伍,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挖掘潜力,立足“校本培训”,不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必须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好专业教师个人职业规划,开展针对性培训,使专业教师学以致用,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完善刺激机制,营造人才培养环境,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建设好一支数量够、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就能培养更多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学校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关键词:专业教师 素质 技能 提升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教育部等部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尤其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4个专业领域更加突出。调查表明,我国要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大国,需要培训和造就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求新增近30万从业维修人员;在医疗服务领域,按照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达到1:1进行预测和规划,我国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周济部长强调:“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目前已经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旺盛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人们对升学和择业的观念更为理性化,将有更多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参加学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同时随着中职招生、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增大,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就落到了我们教师队伍的肩上。

邓小平同志说过,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要目标。如何不断巩固与提高职校的教育质量,如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保证。

而目前中职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有些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闲置,造

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有些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他们既要承担课堂教学,又要负责实训实习教学,平均周课时量为18节,最多的教师一周32节课。超负荷工作一方面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教师每天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在某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专业课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学历方面,还有一定量的教师学历学没有达到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则更低;既会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低,特别是低办学成本专业实训设备不到位,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改革能力受到限制;由于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

针对这种状况,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采取措施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吸收非师范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专业课教师的队伍,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挖掘潜力,立足“校本培训”,不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自身素质。

“校本培训”要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时间长短结合、校内校外互补、技能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现就提高学校现有专业教师自身素质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必须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理念。贯彻中职教育的“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办学方针,明确“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培养目标,提高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中职专业教师必须树立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意识,同时教师教学三维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必须要贴近企业对员工素养的要求。

2、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义务教育的失败者,和大都出身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就中职专业教师的本职来讲,我认为教师除兼备教学和技艺两个教学基本功,主要使命之一是做好班主任,只有牢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传道启迪,然后才是怎样把课上好。这也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不一样的地方。

3、终身学习的理念。由于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对企业员工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自身素质也要随之提升。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了应对出口成本提高的问题,对生产环节的生产线作业方式进行了管理创新,生产运作方式进行改良,以提高竞争力。这些内容在中职和大学的课本上几乎没有,老师如果不了解这一前沿动态,就可能落伍,成为外行。可见,中职专业教师应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刻不容缓。

二、做好专业教师个人职业规划。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学校都根据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和出台了中长期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做大做强专业,开设哪些新专业。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技能分解目标。针对部分专业课教师过剩,急需转岗,部分专业课教师短缺、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学校统筹安排下,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以不断提高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以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三、开展针对性培训,使专业教师学以致用。

这几年,中职学校教师资培训种类、形式繁多,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教师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各类培训,满足职教师资对专业知识、技术知识、专业技能、技巧的更新要求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力、素质的再提高教育,大大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收到一定的效果。主要有三类:一是学历拔高教育,二是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提高,三是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但是在继续教育中要防止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培训通识化的做法。建议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针对不同专业类别开展针对性培训,使专业课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能力,实施有效教学。

四、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在教学上,开展上课前的试讲、课堂观摩教学评比、教学比武、说课比赛、听课评课活动、课件制作竞赛、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开出新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科研方面,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能力的教研队伍。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让青年学术骨干担任课题负责人,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五、实施“青蓝”工程。

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教师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等业务骨干,充分利用校内的人才资源,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缩短成长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每年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与实训指导方法培训。

六、完善刺激机制,营造人才培养环境,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1、开辟教师提升素质的途径。中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加大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扶持。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参与学校教师实践的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采取将有经验的师傅“请进来”。二是无法实现中职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的目标,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实施假日培训工程、专业教师社企锻炼培训工程,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暑假或或课余时间分期分批到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2、调动教师提升素质的积极性。学校可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一是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工资、津贴各种福利不变,不影响正常的评职、晋级、分调房。二是凡参加工程实践的教师,视为完成平均工作量,发平均奖。三是凡参加工程实践的教师,所需的培训费、管理费、差旅费、补助费一律由学校报销。四是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凡是评上“双师型”(双师素质)的教师,每月发放“双师”津贴。

3、激发教师提升素质的主动性。学校可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规定青年教师必须获得“四证”(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书育人、工程实践合格证),并对每个合格证的获得,制定规范的考核办法,做到指标“硬化”。

教育理论合格证。必须取得相应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达本科、发表或市级获奖三篇论文以上,或取得高级职称证书,或取得第二专业本科学历、或取得研究生学历。

课堂教学合格证。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同时是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或参加学校教学类比赛获得过二等奖以上,或开设过市级以上公开课。

教书育人合格证。必须担任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等。

工程实践合格证。必须积极参加四创活动,同时取得相应专业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连续参加工程实践或科技工作一年以上,或参加市级技能大赛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得技能大赛获奖。

“四证”制度的规范,将使许多青年教师在注重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专业教师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校本培训要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步骤与时间,就能突出培训的有序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提升专业教师素质,建设好一支数量够、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就能培养更多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学校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第二篇:立足校本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素质

东巩镇东巩完全小学

学校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根基在教师。如何在教学理念迅速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条件下,适应教育变革要求,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做到素质不下降,质量不滑坡,是我校近几年来面临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我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科研为依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机制。在培训目标上,立足于学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培训切入点方面,基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基础,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培训。在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参与范围上,立足于学校内部,采用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兼顾组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和学习。我们在培养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中,把学校作为教学研究的基地, 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依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使校本培训科学、规范化。为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从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制度和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及保障措施,使校本培训立足于学校岗位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以人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提高教学能力,适应课改需求,立足本职岗位,力求不断发展”的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校本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新课程培训和计算机机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养成再学习的习惯,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结合培训方案和具体培训内容,建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以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小组成员是校本培训的 具体组织实施人,对校本培训组织考核,并做好培训记录,登记学分,整理收集校本培训档案。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实施有序。每周星期天晚6:00—7:00为教师培训时间,专人负责,按计划和培训内容进行,培训活动纳入教师月考核范围,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确保了培训计划和内容顺利完成。

二、高层次、多起点,构建科研型学校

在培训工作中我校十分注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知识更新。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分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我提高。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理论学习笔记本,有好的文章,教导处统一印发给教师。理论学习笔记可以摘抄,可以写心得,可以写反思,每周500字,由学校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2、强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教师发展的根据地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品质是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的。学校了解教师发展的需求,只有校本培训,才能真正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各教研组每周定期统一教研,中层以上领导实行教研组承包责任制,深入教研组,参加教学研究。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一方面要求同学科教研组人员每周内必须听一次课,在教研时共同反思,相互评价;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可以相互结合,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沟通整合。我们还组织全校教师大规模听课评课活动,领导干部必须参加新任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一些教学交流活动贯穿始终。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告诉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行,需要开阔教师视野,让教师了解更多教改信息。学校创造机会,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做学习报告,向教师传授“真经”。学校通过对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和提高,培养校本培训带头人,以点带面,让他们再把所学到的教学技能作为校本培训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研主任王晓虎老师就是校本培训的典型代表。为掌握电脑及多媒体的使用技术,在外出培训学习的基础上,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订阅了大量的有关计算机及多媒体操作的书籍资料,刻苦钻研,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巧,成为教师们学习电脑知识及多媒体操作的业余辅导员。教导主任郑明华、骨干教师赵玉莲、方兰香,通过参加外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都写出了高质量的学习经验材料,并作为二期培训教材在外出培训教师专题学习讲座上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让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同时,校本培训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学校不可能每学期安排大批的教师外出学习,校本培训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技能的更有效的途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8至10次的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学校根据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注重实用、实际、实效。同时,因人而异,以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注意随时调查教师工作、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并对尚未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为不同的专题,再通过讲座、观摩、研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培训。

4、将课题研究纳入校本培训。开展以课题为依托的校本培训。我校积极组织申报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注意课题研究团队与校本培训的自然衔接,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群体专业素质提升。我校的实验课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立了实验课题小组,学校教导处、教研室还定期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定期对实验进行小结,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提高。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大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几年来我校培养出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人。教师多人次获省、市、县、镇各类评优课、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教师个人获省、市级、县级各项奖励30多项。

三、信息技术彰显魅力,教师育人手段得到丰富。教育现代化形势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辅助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使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我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校本培训,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全员培训和多媒体教学专项培训。学校由电教主任王晓虎负责,认真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督促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利用培训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了电子表格的应用、文件下载、上传文件等信息技术初、中级培训,目前我校任课教师全部获得计算机初级、中级合格证书,为了更好的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各课程之间的整合,从去年我校开始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由学校电教处主任王小虎老师主讲,对教师进行了幻灯片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培训针对教师上课需要,制作快捷、有效、实用的课件为课堂服务。每学期我校都举办“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王晓虎老师的语文CAI课件《飞夺卢定桥》、方兰香老师与王晓虎老师共同完成的 语文CAI课件《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分别荣获襄樊市第五、第六届多媒体教学示范课、CAI课件教师作品大赛一等奖。电教主任王晓虎老师制作的课件《鸟的天堂》荣获省一等奖,郑明华、方兰香老师的电教论文荣获市一等奖,还有叶荣、张道慧、张社生、赵玉莲、刘兴文等老师的课件、论文获得市二、三等奖。

几年来,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注重实效,抓过程、重结果,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开拓型教师。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逐渐走向成熟。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情逐步被唤醒,内驱力得到开发。但是,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一定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力求使校本培训工作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把提高教师素质、造就名师作为我校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引领全体教师扎扎实实做学问,做教育的学者;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做教育的行者;敢于迎接教育实践的挑战,用智慧解决难题,做教育改革的智者。努力建成一所学习型学校,带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

第三篇:立足校本研修,强化教师素质

立足校本研修,强化教师素质

——白羊小学校本研修自查报告

按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我校本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宗旨,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开掘思路、积极进取、点面结合、集中攻关”为工作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促进校本研修工作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全面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我校的主要作法自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白羊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859人,教职工67人。其中男教师34人,女教师33人,50岁以上的老教师10人,30~49岁的中年教师34人,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其中大专学历55人,中专学历12人。小学高级教师24人,小学一级教师43人。全校师生树立了“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以研兴校,以特色强校的战略,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各项工作质量。

二、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做法

我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根据学校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服务‘三农’,人人成才”为办学特色,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开掘思路、积极进取、点面结合、集中攻关”为工作思路,本着师德教育为根本,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为基础,重点以“课题为载体,学(自主学习)、研(同伴互助)、修(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建立机构,建章立制

1、建立校本研修组织机构,是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李柏林校长亲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均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和网络技术。他们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分工合作,责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研修工作顺利开展。

2、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校本研修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制度的建立上,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贯彻州、县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工作与教师的考核、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挂钩,根据分级管理、分层次实施的原则,制订了《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常规制度》、《校本研修督查制度》、《校本课题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督查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有章可循。

(二)、统一思想,采取措施,保障制度落实

校本研修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研修工作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校本研修工作的进展。为此,研修伊始,我校就召开全校教师会议,由校长做校本研修总动员,传达县局有关校本研修会议精神。然后先后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调查,了解教师们的需求与现状,在研修领导小组中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白羊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方案》。每一学年制定计划,每一学期有学期安排。确保了本次校本研修工作能够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时间、有地点、有人员的开展活动。在研修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个教师坚持做到“三有”,即有内容、有心得、有笔记。同时还采用讲座、座谈、讨论、交流、教学视导、教学诊断等形式,使教师们充分明确了校本研修的紧迫性、重要性和终身性,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师生共贏的教育目标。对年轻教师我们给任务;对处于上升趋势的教师,我们压担子、创机会、搭台子。满足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们在工作着、奋斗着的同时,也享受着、成长着、快乐着!

(三)、采用“学(自主学习)、研(同伴互助)、修(专业引领)”相结合的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校本研修

1、自主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培训中,学校要求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学习成长计划,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学习”即:自选教育书籍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要求每位教师依据研修计划每月写2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日记;每两周写1篇教学反思;每期写1篇论文。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或上网查询有关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做好读书笔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同伴互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采取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习研究、教材分析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从不同层面搭建不同的平台,初步形成了“三二二一”系列活动体系,即:三课(新教师观摩课、外派教师汇报课、全体教师优质课),二题(县级课题、微型课题),二文(优秀论文、教学反思),一诊断(教学诊断)。让教师们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

(1)、“三课”

新入教师观摩课。近年来,随着白羊交通状况的改善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提升,每年甚至每期都有大量教师调入我乡工作。根据情况的变化,我们逐渐形成了“新入教师观摩课”惯例。一是借以考察、了解新进入人员的情况,便于安排合适的岗位,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借他山之石”,了解别的乡镇、别的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新进展、新水平,促进原有人员和新入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进而共同提高。

外派教师汇报课。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组织了很多教学观摩活动。参加这些活动,能扩大教师的视野,增长见识,在学习交流中得到极大的进步,是促进学校教研教改、教师成长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我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积极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和培训活动,一年来,先后十一次外派教师19人参加。在外派时,要求参加的教师写出心得,上好汇报课,必要时还要负责对相关科目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外派和汇报,许多教师脱颖而出。如涂小英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多次受到教学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张璐老师的思品教学故事演讲《宽容,远比惩罚有力量》在龙山县“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教育教学风采竞赛”中获县二等奖。同时,通过外派教师的汇报,将外界教研教改的春风带回了校园,促进了所有教师的内省、反思,带动教师们不断尝试、创新,为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全体教师优质课竞赛。为推动教师全员参与教研教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每期都要举行全乡范围内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先按“大校以组,小校以校”为单位组织选拔赛,再举行全乡赛课、评课活动。让教师在竞赛中找差距,自我加压,提高参加研修的自觉性,并为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发现人才、训练人才、蓄积人才。

(2)、“二题”。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最好的方式,课题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2007年,我校申报了县“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联系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途径、方法、模式,架起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桥梁,着力开发农村小学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校本课程资源。目前这一课题正在按计划实施中。

开发校本课题体系,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制定了校本课题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从自身学科出发,从细微处入手,积极参加校本课题研究。这一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于2007年下期才开始推行,但教师参与热情极高,自主研究、协作研究氛围日浓。目前共有38位教师向学校教科室进行了六项“微型课题(校本课题)”立项申报,参与面达到了57%。县级课题、微型课题的研究在我校方兴未艾,在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成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3)、“二文”。

优秀论文。学校定期组织优秀论文评选与推荐。2007年乡内共收到参评论文45篇,评选了乡级一等奖4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3篇。向英、储小玲、谭颜敏、彭淑珍等10余位老师在《中国教育科研论坛》、《英语周报》、《学习方法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论文获奖65篇,其中国家级6篇,省级8篇,州级51篇。

教学反思。教师只有勤于反思,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经常性反思,每两周在“报告册”中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年定期举行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推动教师教学反思向纵深发展。2007年共收到参评反思材料28篇,评选了乡级一等奖三篇,二等奖四篇,三等奖五篇。优秀论文和教学反思评选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克服了惰性,人人“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得于法”。不仅推动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且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07年,全校共有47人次在省第三届中小学作文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61人次在第三届“娃娃家智慧之星”大赛中获金、银、铜奖;李若兰同学在县“三独”比赛“独唱”类比赛中获县一等奖;梁娇同学在全州小学英语网络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22人次分别获国家、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4)、“一诊断”

每个学期初,组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梳理、提出自己最困惑、最感棘手的问题,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教师们的教学问题进行集体诊断,集思广益,共谋良策,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教学问题诊断之后,教师在实践中尝试,教研组实时跟踪了解,指导教师不断修正。

3、开展全员计算机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

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校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购置教学应用软件,为实施校本研修铺设了一条宽广通畅的“平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长率先垂范亲自参与,教师全员参加,现在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利用网络下载资料、获取网上的备课资源;登陆网上图书馆,下载期刊、杂志文章;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少中青年教师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目前我校校园网已建立使用,教师与学生都积极的发表论文、习作、评论、感想、体会、总结、课例等文章一百余篇,点击7185次。

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校本研训工作有效实施

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校长是学校开展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为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正常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校长把校本研修投资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学校资金比较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需要。

三、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取得的成果

通过校本研修,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研修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大家纷纷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合课改的精神,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教师充分运用创新的意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写出了不少有创新的教学论文。据统计,学校在参加各种级别的论文评比中,获国家级论文有6篇;获省级优秀论文8篇;获州级51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不少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均取得了佳绩。获全国、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奖有22人次。

2.存在问题

各类研修没有很好的整合,教师研修任务过重,不利于研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今后的设想

①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②继续加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自觉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和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③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造成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第四篇:立足校本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

立足校本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

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姜陈敏

教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了一流的师资,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才能实现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笔者认为要想建设一支有特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立足校本培训,侧重两手抓:一手抓师德教育,一手抓师资培训,以此来强化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首先,以师德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一是要加强学习、广泛宣传。二是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奖惩分明。三是要抓典型示范,抓党员带动。

其次,以新课程培训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应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在新课程培训及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以规范性、实效性、多样性为工作目标,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一是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要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培养学习型教师。三是强化教师基本功,打好基础才能谈提高。四是要认真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开展好校内优质课评比活动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再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使教师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实践证明,学校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科研,才有可能不断地吸纳最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和研究成果,不断地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落实科研兴校战略,以学科教研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搭设校本教研平台,培养研究型教师。提倡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应先行的观念,将教育科研成果列入教师工作评估,培养了教师们的研究意识,让教师能大胆改革教法,在尝试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最后,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手段。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加快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学校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如何有效培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总之,只有从学校的教育特色出发,遵循学校的发展规律,根据教师自身的需要,构建有特点的校本培训,才能建设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立足校本 扎实培训

立足校本 扎实培训 大胆探索 整体推进

——镇原县屯字中学普通高中新课改跟进调研汇报材料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2010年秋,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臵与管理指导意见》、《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指导意见的通知》,全面启动课程改革。三年多来,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有序”的策略原则和“整体把握、全面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及时总结”的基本思路,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围绕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认真研习高中课改与发展的新理论及其各科《课程标准》,带动校本教研,重点抓好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审慎有序的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对策,在反思中寻求发展。在这次高中新课改实验中,我们着重在课程管理、制度建设、课程规划、课堂教学、跟进培训、校本教研等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科学谋划,深化课程制度建设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调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形成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上下联动、多元合作”的课改格局,融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完善课改机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此,2010年暑假伊始,学校就提早动手,长远规划,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为了加强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实验工作的配套组织机构。一是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决策与部署、指导与监控。二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广泛深入地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各阶段的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氛围,争取多方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三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后勤保障领导小组,提供新课程实验必要的后勤保障工作。四是成立新课程业务方面的指导、评价及协调的领导小组:学生选课指导小组;新课程设臵领导小组;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等,负责学校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课程设臵,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对实验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同时印发了《屯字中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手册》,校长杜银社、党支部书记秦文平、副校长秦永超、贾克明全程参与,教导处、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切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各处室配合抓的领导机制。

为了加强课程改革的督导力度和新课程改革工作规范有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关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屯字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屯字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实验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选课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等系列制度。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系统,发挥组织的管理功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多方支持,先后配臵了1个专门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藏书3.08万册的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通用技术实验室、4个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投资50万元为高

二、高一年级20个班安装了电子白板,为各处室购臵了办公电脑和打字机,接通了校园网,开通了101网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扎实培训,更新理念,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力量,转变教师观念对课改实验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体验新课程、把脉新教材、发现新问题、积累新经验”为思路的跟进研训为主要形式,甚至以会代培,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内容的各类培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相结合,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教材培训与教研指导相结合”,边实施、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形成了屯字中学课改培训的一大特色,做到了“全员、全面、全程”培训。①师德师风教育。开展了“改变作风、优化环境、提高效能”为主题的“效能风暴”活动和“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使我校全体教职工思想素质进一步提升,职业信念进一步坚定,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育人行为进一步规范。

②教育理论和新课程培训。一是参加了市县级新课程培训会。2010年9月,我校86名高中科任教师到平泉中学、镇原中学、孟坝中学分科参加了镇原县教体局组织的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会。近三年,每年寒暑假组织全体高中科任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新课程实施“国培计划”远程网络培训并拿到了合格证。二是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名校学习培训。近年来,我们选派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所有新课程培训会议,有130人次“走出去”,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华东师大、陕西师大、河北衡水、兰州、天水、平凉、西峰、庆阳一中、庆阳二中、陇东中学等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返校后,及时传达先进经验、交流个人收获,为新课改奠定了队伍基础和课改基础。三是组织高中教师和学生代表赴庆阳一中、四中观摩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寻宝取经,引入活水。四是进行专题培训。秦校长为全体老师作了《实施有效教学构建优质课堂》的报告,校刊《新课堂》开辟了培训专栏,刊登专题理论文章,并把每年暑假的继续教育变为新课改培训,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交流集体备课新得。五是利用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学习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100问》、《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范例》、《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走进新课程》等材料。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达45万元,为历史之最。

③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了《屯字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建立了“一二三五”教师培养目标(即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出成绩,五年成为骨干),狠抓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组织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和新课改理论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安排了补考,直至考试合格为止。开展了推门课、观摩课、对比课、会诊课、跟踪课等听课、评课活动,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和青年教师“六项”(论文、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说课、课件制作)全能比赛活动,先后有42人次获奖受到表彰奖励。推行教师“帮带”制,实施了“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以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为基本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开展“牵手”活动,把青年教师扶上马,送进门。

④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为了让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学校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机构,出台了《屯字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教师教研评价方案》等制度,从教师的课改理念、课标学习、高考题研做、同步考试、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到课题研究、论文交流等,规范要求,考核奖励。同时,举行每月一次教师论坛活动,有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教学质量分析论坛、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分层次进行论坛研讨,研究新问题、新思考、新对策,推广先进经验。三年来,学校举行各种论坛20余次。另外,我们秉承“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慢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近年来,共确立了8个市级以上教研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4个,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已结题,其它课题申报立项。教师撰写发表教学论文300多篇,学校创办了校刊《新课堂》和《屯字中学校报》,为广大教师课改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些都提高了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研究交流中不断提高。

四、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课改的主力是教师,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是高中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和原点,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和难点。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才能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①实施有效教学,构建优质课堂。为了把理念目标变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成果,需要一种科学的实施途径,这就是有效教学。学校以“聚焦课堂、注重过程、拓展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提出来“向课改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的工作思路,突出了“有效备课、有效组织、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反思”五个环节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促进教师、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探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发挥集体的智慧,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力争有效备课。教材是课程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载体。搞好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研究好如何用好新教材。为减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盲目性,学校充分发扬并加强了我校在教学管理中的良好传统——即集体备课制度,规定每个星期四第七、八节为年级组学科“新课程集备日”,中层以上领导深入备课组,与老师们一起学习研究新课程,确定了各学科新的集体备课模式。

备课组按照“四位一体”(说、讲、评、研),“五定四有”(定时间、定内容、定教案、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有较好的教案、有生动的讲解、有热烈的讨论、有概括性的总结)和“七个统一”(统一按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撰写“教学案”、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统一课堂作业、统一日日清周周清作业)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科组成员的智慧,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大胆探索,确立了“感知-发现-互动-训练-反思”五步课改教学模式。

为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高效学习的目标,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探索实践、反思创新、再不断改进,不懈追求,终于形成了具有屯字中学特色的五步课改教学模式,即“感知-发现-互动-训练-反思”。这种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效益为落脚点,克服了过去一讲到底、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倾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被县教育局、教研室确立为我校工作亮点加以推广,其意义是:第一,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做到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问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增强了学生主体性。第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在教师的全程启发、帮助、点拨、指导下有序进行,确保了各环节的有效完成,保证了课堂质量。第三,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展示,培养了质疑和好问习惯,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落实。第四,它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素质教育被充分融入到了教学当中。第五,这种课堂模式,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的提高。

④“同课异构”专题学习调研

2011年以来,我校与庆阳一中、镇原一中、孟坝中学等校举行了新课改对口交流,组织60多名教师观摩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目前我校把这种做法引入新课改,从起始年级到高三,无论是推门听课或者督查调研都采用“同课异构”教学,一名骨干教师,一名年轻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台比武,取长补短,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⑤校长巡课制度

由“一把手”校长亲自带队,副校长、教导处、教研室全程参与,每周对全校45个班级进行1-2次课堂调研。从教风、学风、课堂设计、学生参与度、合作探究、教案备写、板书设计、普通话使用、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课堂会诊,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全力推进课改实施,打造高效课堂。

⑥多层次听课

定期开展全校示范观摩课、学科组调研科、诊断科、对比课、推门课,实行集体观课,集体评课,总结反思,取长补短,共同探索,有力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五、强化校本,稳步推进,探索课程增长点

1、积极稳妥地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了落实《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保证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我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及评审小组。校本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校情,讲究科学、实用,体现地方特色,并通过“唱、传、讲、读”活动予以落实,努力使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经多方搜集和整理,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1)学科拓展类 我校编撰的有《生活中的数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后探究作业必备①③》等共13种。教师组织学生在拓展学科的课堂中或者晚自习学习。(2)创新设计类。为解决数学教师在必修三中“算法及其程序设计”的教学困难,我们研发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等共8种,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这一校本教程,该课程由信息技术备课组负责实施,开展信息技术备课组与数学备课组“同课分科异构”活动,在具体教学中,两门学科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既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又解决了教学实际困难。(3)社团艺体类:主要包括社团活动与艺体类活动,校园艺术节、诗歌朗诵、体育节是艺体类活动课程主干课程。如《屯字中学经典诵读系列丛书》、《红歌五十首》安排在每天的课间进行传唱,操作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考核由年级组、教研室具体落实。(4)人文学科类 我校编撰的有《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李梦阳诗选注》、《增广贤文》、《弟子规》、《弟子知》、《声律启蒙》、《四八战役在屯字》、《潜夫论解读》、《红歌50首》、《屯字塬乡土文化》。(5)隐性教育类 隐性教育主要指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环境与文化,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以上多个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

2、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增长点,抓住了教育科研的今天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明天。我校教育科研也在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课题与课程改革的结合点与磨合区。我们注意引导教师降低科研的重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促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有效,促进了课改的不断推进。一是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坚持“以课题促进课改,以课改推动课题研究”的策略,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为把自己铸造成研究型的教师而储备能量。2010年6月,教研室组织申报获批的教育部“十一五”专项课题“高中年级探究式学习方案与实验”正在研究和实践中,同时,我校先后有5个省级课题(其中2个结题验收)、3个市级课题正在实践和总结中。二是严格把关,实行课题研究的“备案”制管理,所有课题先在校教研室备案,教研室按计划并根据研究者的申请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决定课题的级别,对有推广价值的课题,逐级上报,有效地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三是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激发教师科研和学习培训的热情,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开展教科研活动。四是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延续教师的教学生命服务。我们实施了“校本研训为基础,骨干培训为重点,青年教师培养为关键,合作培训为补充”的教师培训新体系,确保每位教师全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不少于48课时,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学校工作考核挂钩。

六、大胆实践,科学规划,积极构建课程体系

1、开全开足必修选修课程。为了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自2010年以来,开设了必修课42种,选修一64种,选修二11种,同时还开全开足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并且做到了“四个保障”即保障投入、保障课时、保障师资、保障质量。

2、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制定了《屯字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方案》。确定了“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五项基本原则,设臵了课程目标,制定了实施办法。

①社区服务。我校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社区保洁活动、护绿活动、敬老爱老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我们利用节假日、周末和专门活动日,由政教处和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屯字社区、屯字敬老院等地开展活动,任务完成后,学生填写《社区服务登记表》,班主任根据学生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交政教处审查,主管领导审批。三年来,我校2600多名学生参加了义务植树造林、义务打扫街道卫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便民服务、义务宣传等活动15次。

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小发明小制作、军训、社会生活体验等,要求每生每年不少于7个工作日。社会实践活动各班每月一次,两年不少于20次,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个处室、各个环节日常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小发明、小制作是利用理、化、生学科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天文、气象、卫星观测,改进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自选题目,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军训每学年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周时间,主要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社会生活体验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主要组织学生到工厂、机关单位、田间地头去体验劳动的苦与乐,每次活动都有实践记录,实践内容、体会和感想。③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新课程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在逐步实践中不断改进。由于认识到位,加上领导重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师资配备上,各学科教师都为学生导师,承担课题或项目指导。在课程安排上,高一高二每周3节课,课表排成1小节和1大节(2课时)。其中小节由专职教师教授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大节由班主任或其他文化课教师根据专职教师提出的课题和安排,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辅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和数据,最后完成课题撰写。在课程内容上,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体结构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围绕教材,以认识研究性学习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如《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目标及特点》;第二学期以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如《学校校园周围噪音防治》、《屯字中学周边环境与分析》。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根据暑假期间的社会调查活动,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如《对屯字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研究》《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第二学期以学科课程内容、以社会热点或高考热点为切入口,设计课题,研究重过程,同时关注结果。高三年级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学科内研究学习,每周2节课。文化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学科内专题研究学习。

为保障研究性学习的落实,我们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教师考核评价细则》,由教导处负责每学期考核一次。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面向全体,多元评价,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学校新修订的《屯字中学教职工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四种评价方法与措施(学生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价、教学评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1、学分认定 对于学科课程(必修与选修Ⅰ)一是课程模块修习过程性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课时(出勤)、学生作业质量、学生的归纳改错、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二是课程模块学习阶段性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命题,组织月考并进行满分卷过关,分别占一定的分值进行量化;三是课程模块考试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模块学习结束,统一命题进行考试,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应参加该模块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予以学分认定。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研究性学习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定。二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依据学校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相关材料,认定有效工作日及学分。学分认定由学科组长审定,教导处验收,经学分认定管理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汇总归档。

2、学生基础素质评价 其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维度。在实际操作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根据新课程评价全面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在每学期期末由一名副校长和政教处牵头,各处室各年级教师全面参与进行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按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确认→处室认定→学校审核”的过程进行逐项评价。在实施学生基础素质评定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力求使评定结果客观、公平、公正,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学生成长记录袋 在袋里载入学生高中阶段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发展记录,装入四种表格(学分认定登记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社会实践及社区登记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八、创造条件,积极探索,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开发 作为高中必修课程的通用技术课程,是指除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和时代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由于受主客观、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我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仍举步维艰,但我们创造条件,迎难而上,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性工作,主要做法包括:

1)建立研究指导机构。成立技术课程备课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专兼职教师为组员,统筹指导课程实施,组织开展教学交流,组织开展技术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指导,协调校内、家庭、社会关系,开发社区资源,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和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并及时推广。

(2)投入资金,配臵硬件。学校装配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金工木教室等专用教室,保证技术课程的实施。

(3)建立督导评估机制。教务处定期对技术课程教学按照规范的教学环节标准要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考试、教学总结)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情况,并把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通用技术课程专兼职教师与普通学科课程教师一样的待遇;明确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等;将技术课程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并作为岗位晋级、评先选模、职称晋升的依据。

九、问题与困难

(一)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课改基本需求

我校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市、县区财政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力度有限,学校没有专门的课改经费。学校软、硬件设施均存在不足,专用教室也没有配备到位,选课制和走班制无法实行;理、化、生实验设备未配齐,尤其是配套实验的药品等严重不足;教师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后,实验设备需求增加,但学校现有实验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急需补充;音体美器材缺乏,图书数量较少,严重制约了新课程实验的推进。

(二)课改专项经费短缺,理化生实验难以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投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我校经费紧张,进行新课程实验举步维艰,难以正常开展新课程实验应该进行的各种交流学习活动和举办教师专业提高培训活动,我校理化生实验由于实验器材和药品长期匮乏,化学实验药品柜里还存放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生产的已超过有效期的化学药品;理化生实验室专职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实验保障需求。从而使探究实验变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这严重影响了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效实施。

(三)高中音、体、美教师短缺严重,特别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由于专任教师的编制没有增加,选修模块的开设难度很大。

(四)跟进培训与教师需求的矛盾突出。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研修、集体备课以及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把握不准,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困惑,有限的学时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难以处理。教师迫切需求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培训和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跟进培训。

(五)专业支持能力弱

部分高中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模块内容理解不准确,把握不到位,三维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教学方法仍显陈旧。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盲目拔高课程要求和扩充课程内容的现象,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面面俱到、囫囵吞枣、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象。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更实用、更具体、更深入的专业支持和指导。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式化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涉及到的测评点多达65个,测评点过多。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很难有效落实,流于形式,导致评价缺乏公正性,失去意义。

四、对策与建议

1.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设立高中课改专项经费,尽快解决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备及专用实验室等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满足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2.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尽快解决教师缺额问题。

3.各级人社部门要对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的招聘和职称评定,特别是音、体、美、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的评聘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加强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的系统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案例培训、参与式培训。

5.建立学校和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不单纯以升学率为单一考核指标,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氛围。

6.以研促教。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和解决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问题驱动教研修一体化,逐步形成扎根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良好教研氛围。

7.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培育名师,通过传帮带,重点帮扶教学能力差的教师,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下载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 光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经验介绍 加强校本培训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树立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基础教育......

    立足校本培训 助推教师智慧发展

    立足校本培训 助推教师智慧发展 ——四团小学争创奉贤区校本培训合格校汇报材料近几年来,我校以市规划课题、区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五环节”精细化管理的策略研究》,和......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勃利县第七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在县教育局“打造有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课改方针指导下,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培养有效教师这一培训思路,用......

    重视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在校生1915名,教职工117人,重视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近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坚持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策略......

    教师素质提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素质提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异龙小学徐维2010 年8月24号至26号,我参加了异龙镇中心小学暑假教师素质提升校本培训的学习。来自的多位专家分别就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根本目的,而教师的发展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得好,学校的发展就水到渠成。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课题终期研究报告牡丹江市第九中学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校本培训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

    立足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成长(合集五篇)

    立足校本研训,引领教师成长 济南市平阴县玫瑰中学 韩国栋、刘吉冉近年来,我校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实实在在的开展校本研训,使全校师生从中受益匪浅。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校本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