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时间:2019-05-12 23:3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第一篇: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义县头道河满族镇中心校 吴廷顺

【摘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校本培训活动,做到在政治上引导他们,业务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大胆使用、理解信任他们,从而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的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我乡3年新上岗教师共14名,占我乡一线教师总数的30%,这些教师现均在教学一线担任着教学工作,可以说这些新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所以,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早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校本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1、岗前培训。

“先培训,后上岗”这是我校对新教师使用的原则。所以新教师报到后,我们并不急于让他们上岗,而是将他们集中到中心校,由中心校的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培训小组的成员由主管培训、教学、德育的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分别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入手,课程标准等内容,开展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理论培训后让新教师插班实习,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历时一周时间,通过培训考核后再让他们上岗。

2、跟踪指导。

集中培训后,新教师被分配到基层学校上岗任教,通过实践,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下乡对新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二次跟踪指

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新教师上岗后存在的班级管理方法单一,尤其对学困生辅导方法不得当,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等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为他们解决了工作的疑难,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3、以学促训。

利用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新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撰写教学随笔和反思,不断的丰富他们的理论素养。并且在学校的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新教师培训中从不吝啬,舍得投入。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吴波,贡洁冰,杨悦,张佳颖,杨艳春等13名青年教师到沈阳、葫芦岛、大连,锦州、义县等地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学科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学习使这些教师们的眼界开宽了,通过“请进来”把学到的东西及时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去,使他们的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以赛促训。

我们紧紧抓住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教学竞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们参加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例如:我们利用小教部开展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学科教学竞赛等活动。组织我乡14名新教师参加此项活动。活动开展前,我们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开展赛前培训,组织教师们研究教材,备好参赛课,通过反复试课对教案进行多次的调整,在不断地试课与调整教案中,提高了新教师钻研教材,写好教案,驾驭课堂的能力。师校小教部的领导听完我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对我们的新教师吴波,贡洁冰,张丽,王辉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新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锤炼内功。

举行全乡教师四项基本功竞赛(朗读、评课、命题、备课)此次竞赛,是我校强化师资培训,大力提高师资水平的又一项新举措,也是我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此次活动做到了计划周密、组织严细、过程务实,全员参与,真正达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训、以赛促提高”的目的。通过竞赛使吴波,贡洁冰,张丽等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在竞赛中名列前茅,脱颖而出,从而反映出我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成果。另外我乡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们开展三笔字、朗读、书写教学随笔和反思等活动,现已形成常规,通过锤炼,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6、搭建平台。

大胆启用青年教师参与各种竞赛和教研活动,给他们搭建平台,加担子,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几年来,中心校先后派吴波老师代表县参加锦州市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优,在全县数学学科新教师培训会上示范课;夏阳,杨悦组织音乐,英语等学科的竞赛活动;吴波,贡洁冰分别与老教师同台在全乡教研活动中做课;王辉老师刚工作2个月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上校教研课;王辉、张丽两位新教师代表我乡参加了全县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王辉,杨悦,杨洋,李洪艳几位青年教师代表全乡参加师校组织的学科基本功竞赛。可以说选择他们并不是我乡竞赛的最佳阵容,也许会影响我乡各项竞赛的成绩,但年轻人需要舞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定会用实际行动还我们一份精彩。

几年来,由于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政治上引导他们,业务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大胆使用,理解信任,从而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而努力的工作着,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将成为我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用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书写出教育的新篇章!

第二篇: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牡丹江市第九中学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校本培训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的需要,由学校组织对本校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的利用,并有计划地对在岗教师超于本职、本岗的全面培训。实施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使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以来,我校的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本着“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洋溢幸福”的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引导着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实践着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为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服务,为创建有特色的中学服务,为丹江教育课改工程服务的承诺。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打造一支有实力、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我们永不止息的追求。为此我们确立以《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课题题目。我校主持的“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于2005年4月28日被确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下面,将该课题研究的的几个基本问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专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历史的重任、时代的发展,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都呼唤着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使命。如何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将教师发展视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等都得到发展。从自己成长中,感受教学工作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甘苦、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命的价值。注重教师的和谐发展: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注意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他人。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群体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3、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有生命意义的人,是有发展意义的人,是有自主和独立意义的人,也是有社会意义的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平等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和功能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幸福,促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人的智慧,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发生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5、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是教师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足;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改善教学的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的效果;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培养综合学习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内容、方法、可行性以及开发教学资源方面取得理论上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领域,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实践模式和有机渗透模式,在教材开发与课程管理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改革经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引领教师的发展,把教师打造成研究型教师。要坚决摈弃“见物不见人”、“见指标不见人”、“只看成绩,不看成长”的错误倾向。

构建适应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种学校文化现象。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学校特色,创设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三、课题研究内容

7、打造研究型教师(形成一支队伍)

研究型教师是在持久的、日常的学校研究生活中成长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第一位的目标是引导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8、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的研究。学习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支撑。学习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特点,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的高标准,使得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显现。

9、建设新的学校教师文化的研究。文化是一种组织体系内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一种单位内共同的精神追求;一种职业的道德意识基础上的共同的工作行为。

教师文化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为主要空间,以教师职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现代文化观念和教育观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师生活方式、思维特征、行为方式;在教师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各种教学活动、文化活动和研究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教师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

四、课题研究目标

10、“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学生有个性,因材施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抓出实效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抓出质量来,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国家课程个性化实施、校本课程个性化开设,增强课程的均衡性与选择性,达到“课程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

11、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开展立足以校为本,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科研、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学年组的实体、主体作用,深入开展课题研讨,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实际功效;深入开展课例研讨,通过同题异构课和精品打造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2、发挥学校的特色项目优势,深化课程改革,以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凸显课程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学生的特长。

通过教学示范课,教学论坛,名师会诊等方式,促进个性化课堂的生成,形成教学有特点的良好局面。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3、强化过程管理落实研训有效性

要使得教研工作与培训工作能得到有效地落实,让学习质量得到较高的保证,就必须对其过程加强管理,我校在实施人文性管理的同时,也重视制度的改善和强有力的落实,从而带出、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

领导充分关注,落实制度有力。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无不是把全部身心扑在了教研工作一线,推门听课、因材指导、做示范课、评过关课,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智慧型”,在潜移默化中教师教研素质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学校工作首先从调查入手,抓管理,建制度,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教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试行稿、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师评价考核方案和教研组考核方案,将培训和教研与教师个人以及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联系起来,提升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质量。

创建研训“例会制”,实现学习过程透明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体系,从而切切实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2006年开始,我校逐步开始实施各类教研活动“例会制”。(1)课题研究例会制。课题申报→研究计划→每月小结→阶段小结→课题结题,每一个环节均实施全程监督管理,真正落实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发展性。

教研组学习例会制。每月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工作进度,在集体备课、理论学习、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个人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活动,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每周,在专职副校长的主持下,各教研组就一周的培训以及教研工作进行回顾与小结,并且有针对地部署下一周的教研与培训任务。

严格制度管理,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制度是否能行之有效地得以落实,重要的一条还是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在校本研训上,我们首先落实的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每一次培训或者教研活动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准时到位,并且要求教师准备专用笔记本,提高个人档案管理意识,分门别类,做好各种活动的笔记以及资料保管工作。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的制度当然也是行不通的,为此,根据当前的学校工作实际与特点,我校对教师、教研组的考核以及奖惩制度又进行了一次改善,对教师个人的义务与权利作了相关规定,让教师在勤奋工作和学习的同时,能在利益上得到保障。

14、强化校本培训,教师培训形成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校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通识培训制度化:每周一一个小时的业务学习是我校一直保持的一个传统,利用这个时间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理论再培训。培训采取由校级领导、骨干教师轮流讲和教研组分散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每次培训学习,人人都要写出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2)学科培训系列化;与通识培训同步进行,利用每周的星期五采取由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讲座的形式分教研组进行学习,从课程标准解读到教材的通研,从外地的先进经验到与本校的教学实际进行整合,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学校开展“走进新课程系列活动”,一周一个主题,每周集中解决一个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重点的问题。

15、建构校本化和学习化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的场所、沟通的场所、交流的场所和创新的场所。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论证、提炼,创设了体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的认识过程,以及“定向—内化—发展”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确定了“创设情景,呈现问题—研讨探究,尝试解决—巩固体验,归纳总结—引导实践,深化创新”的基本流程。

建构学科化和人文化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师生共建真实、生动、自主、快乐的课堂。我们在认真研究各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各学科教学的薄弱环节,突出各学科的最基本目标,重点体现学科化、人文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16、评课标准的改革。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原则是:“以学论教”并且把这个标准运用到教研活动中去,特别是在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这个标准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引导教师将目光投向了新课程,投向了新的课程标准,因而它起到的不仅仅是个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导向功能。

17、创新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的热门话题。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所谓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主发展,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

教学反思和问题生成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关键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只有具有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依赖于内外自主发展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评价和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为此,我校已经于前两年开始运用“反思本”,要求教师针对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学习中的体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澄清。或者在教研组中将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如:课后一起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教师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如何获得实践性智慧?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教研组,通过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实现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行的诊断、指导及经验共享。

五、取得成果

18、通过开展《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课题研究,我校着力打造由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现15人)、教学能手(现42人)、教学新秀(现23人),骨干教师(现36人)达25%以上,市级名优教师达20%(现30人)并充分发挥其在师德师风建设,在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19、几年来,围绕“十一五”期间科研课题的开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气氛。学校开辟了教师论坛和课题开发小组,教师撰写论文、个案千余篇,有一批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发表或交流,并入编多种论文集。学校多次荣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省阶段性研究先进集体、“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试验项目教改”实验中获省级先进实验单位等等。有多人被评为省、市级科研先进个人,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成长起来。

20、教师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注重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变化,学生一改过去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机械地应试练习变为现在的参与式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积极地动脑、动手、整体感悟,用观察、模仿实验、感悟、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知识,获得体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眼睛亮起来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正是在全校教师的热心支持和努力下,才使我校“十一五”期间科研活动在不断开花结果的同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其无限生机与活力,带动着我校一大批教师在教研科研的道路上大显身手,不断实现突破创新,也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不断端正,学校的办学自信心、办学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更使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学校的风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09届初三学生毕业合格率力争达90%以上,升入省级示范高中比例达30%以上,普高30%,职高20%,学生自由选择率达20%。初

一、初二夯实基础,确保巩固率,并力争提档升级,学生合格率达95%以上。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主要有:

1、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如何形成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

3、善于组织各类教研活动,但对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不足;组织策略仅围绕能搞成几项活动而展开,缺乏必要的运筹,谋划和有效地实施。

4、功利观念过于强烈,教学研究活动一实施就要有收获,一行动就肯定得到成功的观念,成为表述校本教研的突出现象,弱化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缺乏对校本教研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正确认识。

下一步工作我校将继续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继续探索我校的特色教育模式,切实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是挑战,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加强和改善,课题组还需要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开创此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行了培训。

一、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经费落实

领导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建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每学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个人,要求每位教师有个人的学习培训计划、继续教育计划。学校还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年规划。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学校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优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如: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与教研组考核挂钩、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与教育教学评优挂钩。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学校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设立了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为校本培训的顺利事实提供保证。

(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校本培训体现“校本”特色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

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因而学校加大了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和运用网络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力度。全校有百分之八十的教师通过培训计算机水平幼了较大提高。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评研活动,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有的教师还能够结合理论来评价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围。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你我他。我校课件制作提倡以自制为主,上网查阅为辅。要求青年教师达到会制、会用、用好的程度。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方法采用双途径:即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课件的使用方法。

2.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 我校在教师自主参培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青带老的培训模式。对老教师的培养,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能者为师。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光盘指导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近几年来,学校投资购买、上级教育部门的配送了相当数量的课堂教学录像带及光盘,对这些教学资源,学校进行了充分利用,挑选有特色的课例,组织全体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进行观看,引导老师进行评析、评价。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如:《 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么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等理论,还挑选光盘上的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我们还规定每周必须写500字的学习心得,或案例反思。通过这些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现在我校多数教师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观看光盘课,上了40分钟,而评课就用了近三个小时,现在我校教师写作不在犯难了,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论文有四篇在区内外杂志上获奖。师通过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这种培训,针对性最强,又是基于教师的内在需要,因而效果最佳。

(4)针对实际的校本讲座模式;这种方法不是专家的长篇大论,而是本校教师就这几年来自己对课改的新认识,和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收获或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讨,时间可长可短,内容有自己准备。这项活动共搞了六次,及锻炼了发言教师的写作能力,也是听者有一定的收获。

(5)、课题研究模式。我校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人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来自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

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周而复始,有理论——活动——理论——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位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如我们自己开发了校本研训手册,内容较为齐全,形式较为灵活,教师可以随时把研究所得记录下来,即便于收藏,又便于管理。

这样每一位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实现了以教师的个体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使研究真正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三)注重培训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我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主讲教师有讲稿,其他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校本培训的开展对于促进我校的领导与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师风不断改善,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过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强。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收集过程原始资料的意识,资料还不够齐全,资料的整理、归类还不规范,还不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2、校本培训的项目意识不强。开展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时候学校不能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制定校本培训的项目,使整个培训工作显得较为盲目,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发挥出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应注意研究如何确定校本培训的项目,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开展校本培训的方式仍然是单一的讲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校本培训的方式应该更灵活多样。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校本培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与时俱进,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从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塑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我县从xx年9月起开展了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一、取得的显著成绩

㈠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经费落实

在全县学校中,绝大多数领导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建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各校每学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有的学校落实到个人,要求每位教师有个人的学习培训计划、继续教育计划。许多学校还制定了校本培训5年规划。为保证培训质量,各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许多学校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优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如xx小学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并实行了“四挂钩”制,即: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与教研组考核挂钩、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与教育教学评优挂钩。县实验小学将教师的 参培情况和教师奖金挂钩,并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不少学校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设立了校本培训专项经费,并做到了专款专用。

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校本培训体现“校本”特色 许多学校非常注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并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校本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 如:xx小学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他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因而学校加大了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和运用网络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力度。全校有95%的教师参加了县电教站组织的网络考试,100%顺利通过。今年三月份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还参加了以网站及教师个人主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目前,该校有95%的教师基本掌握了网页制作的方法,80%的教师建立了个人主页。教师个人主页、教研组主页、班级主页成为了学校网站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还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将网上教研与学校原有的一些好的教科研机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如数学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课是这样进行的:

1、把教师的上课预案在网上发布,其他教师进行网上集备,提出修改意见;

2、上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修订教案:

3、执教研究课,分管领导和教研组教师听课;

4、所有听课老师进行网上评课。再如语文教研组开展的古诗文网上教学研究,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网上各抒己见,特别谈了 “班班通”对古诗教学、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熏陶等方面的一些认识。网上教研克服了教研组成员难以有固定的研究时间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聆听”别人的见解。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评研活动,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有的教师还能够结合理论来评价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围。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你我他。

如:县实验小学课件制作提倡以自制为主,专业人员制作为辅。要求青年教师达到会制、会用、用好的程度。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方法采用双途径:即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校一方面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李沧县电教中心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一方面发挥本校微机教师的特长,定辅导人员、定时间、定地点组织好校内的课件制作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达到了自制课件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制作课件,突出课件的辅助手段,课件要为围绕创设情景而选材,要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使用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结合,追求低耗高效。

2、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如:县实验小学在教师自主参培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课件制作或网络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近几年来,学校投资购买、自制了相当数量的课堂教学录像带及光盘,对这些教学资源,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目的地为教师提供实验年级的、非实验年级的、本校的、外校的各个学科的比较有特色的课例,组织有关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进行观看,引导老师进行评析。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这种培训,针对性最强,又是基于教师的内在需要,因而效果最佳。

(4)、课题研究模式。这是该校校本培训的一个特色: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人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来自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周而复始,有理论——活动——理论——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位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 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如:xx小学的任务驱动式培训有效的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培训方式的主旨是让教师在自主选择任务、相互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让教师感受成功,产生内心需要,产生动力。

具体做法是:

⑴学校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多个任务,如有:各级的评优课,各级的教研会,各种教学案例的撰写,课题的研究等。任务的设立分不同的层次,每一位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任务。

⑵任务选择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与教师本人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就其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研究,帮助教师较好的完成任务。

⑶任务完成后,上述的研究共同体再和教师一起分析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分析通过某一次活动,教师们哪些方面有提高,还要注意什么等。

这样每一位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实现了以教师的个体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使研究真正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如:xx小学校本培训课程设置是采用“菜单式”培训,培训专题有:教育理论学习、师德教育、学科教学、课题研究与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教学基本功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学历层次提高、现代科技与人文科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新教师上岗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有:集中学习式、教师自 学式、案例分析式、小组研讨、参与、反思式、组织观摩式、个别指导式、举办讲座、资源共享式、课题研究式等,这些都给广大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为了避免在校本培训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教师的自培计划极具“个性”,极大地体现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该校加强了培训前的调研工作,以更充分的发挥菜单式培训的实际作用。学期初,面向全体教师发放校本培训调查问卷,教师们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发展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选择菜单内或菜单外的培训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培训方式;学校领导小组依据教师的培训需求,梳理出不同年龄、学历、专业水平、学科教师对自身的需求,对教师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培训专题,制定学校培训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做好安排,并加强组织指导,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这样,教师的培训对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解决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每位教师根据个人所需,结合学校的培训计划再制定自己的《三年发展目标》和《自培计划》。

㈢注重培训过程,充分利用各种继续教育资源

各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很多学校能通过简报、校园网络等形式经常汇报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让有关领导和培训机构能及时了解本校继续教育开展的工作,同时也能对本校教师产生激励作用。各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使校本培训既立足于学校,又不固步自封。许多学校积极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除了参加县级培训外,很多学校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还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市、省、国家级培训。除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外,各校还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校外专家和优秀教师到本校开展培训。各校注意交流,县片内教师经常通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讨论的方式加强和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学习、提高。有的学校充分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等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多数学校开始注意利用网络给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教育教学信息。全县所有的学校均配备有电脑,有的学校专门有一位教师负责从网上下载各种教育信息,然后通过共享,建立了校内的电子阅览室,教师们在业余时间,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信息。

校本培训的开展对于促进我县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师风不断改善,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过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强。虽然各中小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大部分学校缺乏收集过程原始资料的意识,资料还不够齐全,资料的整理、归类还不规范,还不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2、校本培训的项目意识不强。开展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的学校不能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制定校本培训的项目,使整个培训工作显得较为盲目,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发挥出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应注意研究如何确定校本培训的项目,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多数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方式仍然是单一的讲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校本培训的方式应该更灵活多样。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与时俱进,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立足校本 扎实培训

立足校本 扎实培训 大胆探索 整体推进

——镇原县屯字中学普通高中新课改跟进调研汇报材料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2010年秋,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臵与管理指导意见》、《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指导意见的通知》,全面启动课程改革。三年多来,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有序”的策略原则和“整体把握、全面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及时总结”的基本思路,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围绕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认真研习高中课改与发展的新理论及其各科《课程标准》,带动校本教研,重点抓好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审慎有序的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对策,在反思中寻求发展。在这次高中新课改实验中,我们着重在课程管理、制度建设、课程规划、课堂教学、跟进培训、校本教研等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科学谋划,深化课程制度建设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调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形成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上下联动、多元合作”的课改格局,融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完善课改机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此,2010年暑假伊始,学校就提早动手,长远规划,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为了加强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实验工作的配套组织机构。一是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决策与部署、指导与监控。二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广泛深入地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各阶段的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氛围,争取多方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三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后勤保障领导小组,提供新课程实验必要的后勤保障工作。四是成立新课程业务方面的指导、评价及协调的领导小组:学生选课指导小组;新课程设臵领导小组;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等,负责学校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课程设臵,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对实验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同时印发了《屯字中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手册》,校长杜银社、党支部书记秦文平、副校长秦永超、贾克明全程参与,教导处、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切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各处室配合抓的领导机制。

为了加强课程改革的督导力度和新课程改革工作规范有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关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屯字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屯字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实验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选课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等系列制度。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系统,发挥组织的管理功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多方支持,先后配臵了1个专门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藏书3.08万册的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通用技术实验室、4个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投资50万元为高

二、高一年级20个班安装了电子白板,为各处室购臵了办公电脑和打字机,接通了校园网,开通了101网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扎实培训,更新理念,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力量,转变教师观念对课改实验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体验新课程、把脉新教材、发现新问题、积累新经验”为思路的跟进研训为主要形式,甚至以会代培,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内容的各类培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相结合,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教材培训与教研指导相结合”,边实施、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形成了屯字中学课改培训的一大特色,做到了“全员、全面、全程”培训。①师德师风教育。开展了“改变作风、优化环境、提高效能”为主题的“效能风暴”活动和“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使我校全体教职工思想素质进一步提升,职业信念进一步坚定,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育人行为进一步规范。

②教育理论和新课程培训。一是参加了市县级新课程培训会。2010年9月,我校86名高中科任教师到平泉中学、镇原中学、孟坝中学分科参加了镇原县教体局组织的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会。近三年,每年寒暑假组织全体高中科任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新课程实施“国培计划”远程网络培训并拿到了合格证。二是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名校学习培训。近年来,我们选派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所有新课程培训会议,有130人次“走出去”,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华东师大、陕西师大、河北衡水、兰州、天水、平凉、西峰、庆阳一中、庆阳二中、陇东中学等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返校后,及时传达先进经验、交流个人收获,为新课改奠定了队伍基础和课改基础。三是组织高中教师和学生代表赴庆阳一中、四中观摩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寻宝取经,引入活水。四是进行专题培训。秦校长为全体老师作了《实施有效教学构建优质课堂》的报告,校刊《新课堂》开辟了培训专栏,刊登专题理论文章,并把每年暑假的继续教育变为新课改培训,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交流集体备课新得。五是利用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学习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100问》、《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范例》、《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走进新课程》等材料。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达45万元,为历史之最。

③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了《屯字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建立了“一二三五”教师培养目标(即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出成绩,五年成为骨干),狠抓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组织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和新课改理论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安排了补考,直至考试合格为止。开展了推门课、观摩课、对比课、会诊课、跟踪课等听课、评课活动,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和青年教师“六项”(论文、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说课、课件制作)全能比赛活动,先后有42人次获奖受到表彰奖励。推行教师“帮带”制,实施了“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以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为基本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开展“牵手”活动,把青年教师扶上马,送进门。

④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为了让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学校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机构,出台了《屯字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屯字中学教师教研评价方案》等制度,从教师的课改理念、课标学习、高考题研做、同步考试、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到课题研究、论文交流等,规范要求,考核奖励。同时,举行每月一次教师论坛活动,有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教学质量分析论坛、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分层次进行论坛研讨,研究新问题、新思考、新对策,推广先进经验。三年来,学校举行各种论坛20余次。另外,我们秉承“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慢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近年来,共确立了8个市级以上教研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4个,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已结题,其它课题申报立项。教师撰写发表教学论文300多篇,学校创办了校刊《新课堂》和《屯字中学校报》,为广大教师课改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些都提高了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研究交流中不断提高。

四、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课改的主力是教师,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是高中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和原点,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和难点。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才能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①实施有效教学,构建优质课堂。为了把理念目标变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成果,需要一种科学的实施途径,这就是有效教学。学校以“聚焦课堂、注重过程、拓展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提出来“向课改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的工作思路,突出了“有效备课、有效组织、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反思”五个环节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促进教师、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探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发挥集体的智慧,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力争有效备课。教材是课程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载体。搞好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研究好如何用好新教材。为减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盲目性,学校充分发扬并加强了我校在教学管理中的良好传统——即集体备课制度,规定每个星期四第七、八节为年级组学科“新课程集备日”,中层以上领导深入备课组,与老师们一起学习研究新课程,确定了各学科新的集体备课模式。

备课组按照“四位一体”(说、讲、评、研),“五定四有”(定时间、定内容、定教案、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有较好的教案、有生动的讲解、有热烈的讨论、有概括性的总结)和“七个统一”(统一按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撰写“教学案”、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统一课堂作业、统一日日清周周清作业)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科组成员的智慧,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大胆探索,确立了“感知-发现-互动-训练-反思”五步课改教学模式。

为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高效学习的目标,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探索实践、反思创新、再不断改进,不懈追求,终于形成了具有屯字中学特色的五步课改教学模式,即“感知-发现-互动-训练-反思”。这种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效益为落脚点,克服了过去一讲到底、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倾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被县教育局、教研室确立为我校工作亮点加以推广,其意义是:第一,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做到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问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增强了学生主体性。第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在教师的全程启发、帮助、点拨、指导下有序进行,确保了各环节的有效完成,保证了课堂质量。第三,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展示,培养了质疑和好问习惯,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落实。第四,它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素质教育被充分融入到了教学当中。第五,这种课堂模式,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的提高。

④“同课异构”专题学习调研

2011年以来,我校与庆阳一中、镇原一中、孟坝中学等校举行了新课改对口交流,组织60多名教师观摩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目前我校把这种做法引入新课改,从起始年级到高三,无论是推门听课或者督查调研都采用“同课异构”教学,一名骨干教师,一名年轻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台比武,取长补短,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⑤校长巡课制度

由“一把手”校长亲自带队,副校长、教导处、教研室全程参与,每周对全校45个班级进行1-2次课堂调研。从教风、学风、课堂设计、学生参与度、合作探究、教案备写、板书设计、普通话使用、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课堂会诊,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全力推进课改实施,打造高效课堂。

⑥多层次听课

定期开展全校示范观摩课、学科组调研科、诊断科、对比课、推门课,实行集体观课,集体评课,总结反思,取长补短,共同探索,有力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五、强化校本,稳步推进,探索课程增长点

1、积极稳妥地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了落实《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保证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我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及评审小组。校本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校情,讲究科学、实用,体现地方特色,并通过“唱、传、讲、读”活动予以落实,努力使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经多方搜集和整理,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1)学科拓展类 我校编撰的有《生活中的数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后探究作业必备①③》等共13种。教师组织学生在拓展学科的课堂中或者晚自习学习。(2)创新设计类。为解决数学教师在必修三中“算法及其程序设计”的教学困难,我们研发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等共8种,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这一校本教程,该课程由信息技术备课组负责实施,开展信息技术备课组与数学备课组“同课分科异构”活动,在具体教学中,两门学科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既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又解决了教学实际困难。(3)社团艺体类:主要包括社团活动与艺体类活动,校园艺术节、诗歌朗诵、体育节是艺体类活动课程主干课程。如《屯字中学经典诵读系列丛书》、《红歌五十首》安排在每天的课间进行传唱,操作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考核由年级组、教研室具体落实。(4)人文学科类 我校编撰的有《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李梦阳诗选注》、《增广贤文》、《弟子规》、《弟子知》、《声律启蒙》、《四八战役在屯字》、《潜夫论解读》、《红歌50首》、《屯字塬乡土文化》。(5)隐性教育类 隐性教育主要指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环境与文化,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以上多个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

2、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增长点,抓住了教育科研的今天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明天。我校教育科研也在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课题与课程改革的结合点与磨合区。我们注意引导教师降低科研的重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促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有效,促进了课改的不断推进。一是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坚持“以课题促进课改,以课改推动课题研究”的策略,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为把自己铸造成研究型的教师而储备能量。2010年6月,教研室组织申报获批的教育部“十一五”专项课题“高中年级探究式学习方案与实验”正在研究和实践中,同时,我校先后有5个省级课题(其中2个结题验收)、3个市级课题正在实践和总结中。二是严格把关,实行课题研究的“备案”制管理,所有课题先在校教研室备案,教研室按计划并根据研究者的申请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决定课题的级别,对有推广价值的课题,逐级上报,有效地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三是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激发教师科研和学习培训的热情,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开展教科研活动。四是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延续教师的教学生命服务。我们实施了“校本研训为基础,骨干培训为重点,青年教师培养为关键,合作培训为补充”的教师培训新体系,确保每位教师全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不少于48课时,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学校工作考核挂钩。

六、大胆实践,科学规划,积极构建课程体系

1、开全开足必修选修课程。为了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自2010年以来,开设了必修课42种,选修一64种,选修二11种,同时还开全开足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并且做到了“四个保障”即保障投入、保障课时、保障师资、保障质量。

2、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制定了《屯字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方案》。确定了“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五项基本原则,设臵了课程目标,制定了实施办法。

①社区服务。我校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社区保洁活动、护绿活动、敬老爱老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我们利用节假日、周末和专门活动日,由政教处和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屯字社区、屯字敬老院等地开展活动,任务完成后,学生填写《社区服务登记表》,班主任根据学生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交政教处审查,主管领导审批。三年来,我校2600多名学生参加了义务植树造林、义务打扫街道卫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便民服务、义务宣传等活动15次。

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小发明小制作、军训、社会生活体验等,要求每生每年不少于7个工作日。社会实践活动各班每月一次,两年不少于20次,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个处室、各个环节日常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小发明、小制作是利用理、化、生学科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天文、气象、卫星观测,改进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自选题目,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军训每学年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周时间,主要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社会生活体验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主要组织学生到工厂、机关单位、田间地头去体验劳动的苦与乐,每次活动都有实践记录,实践内容、体会和感想。③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新课程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在逐步实践中不断改进。由于认识到位,加上领导重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师资配备上,各学科教师都为学生导师,承担课题或项目指导。在课程安排上,高一高二每周3节课,课表排成1小节和1大节(2课时)。其中小节由专职教师教授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大节由班主任或其他文化课教师根据专职教师提出的课题和安排,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辅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和数据,最后完成课题撰写。在课程内容上,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体结构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围绕教材,以认识研究性学习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如《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目标及特点》;第二学期以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如《学校校园周围噪音防治》、《屯字中学周边环境与分析》。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根据暑假期间的社会调查活动,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如《对屯字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研究》《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第二学期以学科课程内容、以社会热点或高考热点为切入口,设计课题,研究重过程,同时关注结果。高三年级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学科内研究学习,每周2节课。文化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学科内专题研究学习。

为保障研究性学习的落实,我们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教师考核评价细则》,由教导处负责每学期考核一次。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面向全体,多元评价,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学校新修订的《屯字中学教职工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四种评价方法与措施(学生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价、教学评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1、学分认定 对于学科课程(必修与选修Ⅰ)一是课程模块修习过程性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课时(出勤)、学生作业质量、学生的归纳改错、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二是课程模块学习阶段性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命题,组织月考并进行满分卷过关,分别占一定的分值进行量化;三是课程模块考试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模块学习结束,统一命题进行考试,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应参加该模块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予以学分认定。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研究性学习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定。二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依据学校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相关材料,认定有效工作日及学分。学分认定由学科组长审定,教导处验收,经学分认定管理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汇总归档。

2、学生基础素质评价 其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维度。在实际操作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根据新课程评价全面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在每学期期末由一名副校长和政教处牵头,各处室各年级教师全面参与进行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按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确认→处室认定→学校审核”的过程进行逐项评价。在实施学生基础素质评定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力求使评定结果客观、公平、公正,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学生成长记录袋 在袋里载入学生高中阶段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发展记录,装入四种表格(学分认定登记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社会实践及社区登记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八、创造条件,积极探索,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开发 作为高中必修课程的通用技术课程,是指除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和时代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由于受主客观、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我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仍举步维艰,但我们创造条件,迎难而上,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性工作,主要做法包括:

1)建立研究指导机构。成立技术课程备课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专兼职教师为组员,统筹指导课程实施,组织开展教学交流,组织开展技术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指导,协调校内、家庭、社会关系,开发社区资源,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和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并及时推广。

(2)投入资金,配臵硬件。学校装配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金工木教室等专用教室,保证技术课程的实施。

(3)建立督导评估机制。教务处定期对技术课程教学按照规范的教学环节标准要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考试、教学总结)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情况,并把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通用技术课程专兼职教师与普通学科课程教师一样的待遇;明确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等;将技术课程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并作为岗位晋级、评先选模、职称晋升的依据。

九、问题与困难

(一)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课改基本需求

我校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市、县区财政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力度有限,学校没有专门的课改经费。学校软、硬件设施均存在不足,专用教室也没有配备到位,选课制和走班制无法实行;理、化、生实验设备未配齐,尤其是配套实验的药品等严重不足;教师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后,实验设备需求增加,但学校现有实验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急需补充;音体美器材缺乏,图书数量较少,严重制约了新课程实验的推进。

(二)课改专项经费短缺,理化生实验难以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投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我校经费紧张,进行新课程实验举步维艰,难以正常开展新课程实验应该进行的各种交流学习活动和举办教师专业提高培训活动,我校理化生实验由于实验器材和药品长期匮乏,化学实验药品柜里还存放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生产的已超过有效期的化学药品;理化生实验室专职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实验保障需求。从而使探究实验变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这严重影响了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效实施。

(三)高中音、体、美教师短缺严重,特别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由于专任教师的编制没有增加,选修模块的开设难度很大。

(四)跟进培训与教师需求的矛盾突出。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研修、集体备课以及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把握不准,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困惑,有限的学时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难以处理。教师迫切需求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培训和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跟进培训。

(五)专业支持能力弱

部分高中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模块内容理解不准确,把握不到位,三维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教学方法仍显陈旧。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盲目拔高课程要求和扩充课程内容的现象,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面面俱到、囫囵吞枣、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象。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更实用、更具体、更深入的专业支持和指导。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式化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涉及到的测评点多达65个,测评点过多。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很难有效落实,流于形式,导致评价缺乏公正性,失去意义。

四、对策与建议

1.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设立高中课改专项经费,尽快解决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备及专用实验室等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满足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2.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尽快解决教师缺额问题。

3.各级人社部门要对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的招聘和职称评定,特别是音、体、美、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的评聘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加强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的系统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案例培训、参与式培训。

5.建立学校和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不单纯以升学率为单一考核指标,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氛围。

6.以研促教。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和解决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问题驱动教研修一体化,逐步形成扎根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良好教研氛围。

7.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培育名师,通过传帮带,重点帮扶教学能力差的教师,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下载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江汉油田设计院工会)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和国内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浅谈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非运输企业“转型发展、二次创业”最先体现的不适应,就是人员素质的不......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全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青华中心校茶智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的阵地主要在学校,学校的......

    泰州:抓好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泰州:抓好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信息员卜明琴 报道) 今年以来,泰州市公司以卷烟商品营销技能考试为抓手,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员工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拓展学习内容。泰州市公司......

    一些青年教师提高培训感悟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为此,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怕写作文,作文水平普遍......

    校本培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阳光教育 校(园)本培训·2· 东瀼口阳光小学办公室 1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材料一 转变观念,更新方法 1、成功教师具有十个观念 ⑴学生的问题都是教师的问题。(不解决教师的问......

    如何提高乡镇村干部队伍素质

    如何提高乡镇村干部队伍素质 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镇村干部队伍素质,才能适应镇村发展的需要。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提高他们的素质呢? 加强镇村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镇村干部......

    如何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素质

    如何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素质 赵斌 摘要:监狱劳教所要紧紧围绕提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素质这个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结构为主线,抓住培训、吸引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