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

时间:2019-05-15 00: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

第一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 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 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从事机械设备和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安全 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机械制造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 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械制造企业 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其主要 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 责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分 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第二章 安全保障

第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第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的从业人员超过 300人的, 应当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 2‰且不少于 3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 7人以下的, 至少配备 1名注册安 全工程师;超过 7人的,应当有不少于 15%比例的注册安全 工程师。

第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 金投入,并用于下列范围:(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三安全评价、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四 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 康体检;(五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六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七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第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 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 训, 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 知识和管理能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

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 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 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了解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熟悉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 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调整工作 岗位、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工伤痊愈复工的从业人员进 行转岗和复工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 新设备时, 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 培训。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纳入本单位 年度计划, 保证所需资金, 并建立档案, 记录培训考核情况。第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 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 “三同时” 的有关规定, 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符合有 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 定,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 用。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 概算。

第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危

险源进行辨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 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并报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加强 职业危害的防治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职 业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法律、法规、规 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机械制造企业应定期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 进行识别,为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 妥善保存。从业人员需要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职业 健康监护档案,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机械制造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 应将其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 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机械制造企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 业相关的职业病人(含疑似职业病人 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 并妥善安置。

第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当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 案“五到位”。对重大隐患整改效果要进行安全评价。第十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检修等工程 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承包单位 的安全管理, 不得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和个人。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 任和义务。安全措施费用应当纳入工程项目承包费用。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承包单位应当服从统一管理, 并对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 具体负责。

工程项目不得违法转包、分包。

第十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 劳务人员,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并按本规定第十条要求, 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 体系,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与器材,定期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并按照规 定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第十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安全检查与隐患整 改记录、安全培训记录、事故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危险源管理记录、安全资金投入和使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三同时”审查和验收资料、有关 设计资料及图纸、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 价报告等档案管理制度,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报告、记 录等及时归档。

第十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铸造、焊接、热处理、电镀、涂装、木工等作业,磨料磨具、电碳、电瓷、铅蓄电池、含

汞仪表、电磁线、绝缘材料、塑料品、电焊条的生产,电火 花加工以及发动机试车等存在尘、毒危害的作业场所应有防 尘防毒综合措施。第二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各种机械传动装置,如传动 带、明齿轮、联轴器、皮带轮、飞轮和转轴的突出部分等,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第二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存在高压、高温、高速、高 电压与深冷等的各类试验台站,必须配备信号、报警和安全 防护装置。第二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炉 窑或场所及其氧、乙炔、煤气、燃油等管路,根据不同情况 应设有减压阀、安全阀、吹扫口、取样口、报警显示和自动 切断装置,及防火、防爆、防毒设施。第二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为从

业人员配备符合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 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 护用品。第二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 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校验。对超过使用年限或不满足 使用要求的,及时予以报废。第二十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有 6 关要求,及时淘汰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 性能。第二十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检维修作业前,应当 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和应急措施,并组织落实。对危险 性较大的检维修作业,其安全技术和应急措施应当经本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审查同意。第二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 度,对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区域进行动火、检维修、清污等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作业实行审批,并 为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配备通风、除尘、照明、检测检验、防火防爆、声光报警等安全设备设施和自救器、防毒面具等 个人防护装备,并落实专人监护。第二十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 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 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申请备案。第二十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 准化基本规范》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关规 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实现 达标。第三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按 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并 组织事故应急救援。7 第三章 第三十一条 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 员应当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 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第三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 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的备案管理制 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 作的监督检查。第三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 检查人员的专

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 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 器。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 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由 2 人以上共同进行;检查及处理 情况应当依法记录在案。对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 密,应当为其保密。第三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 区域内机械制造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事故应 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整体应急救援体系。第四章 第三十六条 罚则 监督检查人员在对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 8 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 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违反本规定,有关规定对其 处罚有明确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 1 万元以上 3 万元 以下的罚款。第五章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 附则 年 月 日起施行。9

第二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

第二章 安全保障

第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值班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第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2‰且不少于3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配备和培养注册安全工程师作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按照上实际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其中涉及动力机械、特种设备、大中型船舶、石油炼化装备的,按以下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一)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其以下的,按照2%提取;

(二)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至1亿元(含)的,按照1%提取;

(三)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至10亿元(含)的,按照0.2%提取;

(四)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按照0.1%提取。第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记录,并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用于下列范围: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包括企业生产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坠落、防毒、防静电、防腐、防尘、防噪声与振动、防辐射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支出;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和进行应急演练支出;

(三)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监控支出;

(四)和安全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五)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支出;

(六)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七)配备现场作业人员安全健康防护用品支出;

(八)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监测监控及健康监护支出;

(九)安全设施检测检验支出;

(十)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方案论证支出;

(十一)国家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支出。第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依据有关规定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建立档案,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调整工作岗位、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工伤痊愈复工的从业人员进行转岗或者复工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务人员时,应当与合法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合同,选用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人员,并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实习人员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实习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并符合实习岗位有关要求后,方可上岗实习。实习人员不得单独作业。

第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三同时”的有关规定,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确保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的防范及应急措施、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第十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需要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在所提供的复制件上签章。

第十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患有与所从事作业相关的职业病(包括疑似职业病)的,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应当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当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第十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机械制造企业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整改效果进行安全评价,并将整改情况和评价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检修等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承包、承租的安全管理,不得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承包、承租单位应当服从统一管理,并对现场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安全措施费用应当纳入承包费用。

第二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危险源状况,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定期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并按照规定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文件、报告和记录的管理,建立事故记录、危险源管理记录、安全管理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有关设计资料及图纸等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存在尘、毒、噪声、振动危害的作业场所应当采取防尘、防毒、防噪、防振动措施。

第二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的各种机械传动装置,如传动带、明齿轮、联轴器、皮带轮、飞轮和转轴的突出部分等,应当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冲压机械、剪切机械、木工机械等设备应当安装防止人体误入危险区的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存在高压、高温、高速、高电压与深冷等危险的各类试验台站和动力站房,应当配备警示警告标识、报警和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十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的设施或场所,应当配备警示警告标识、报警和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十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吊运高温液态金属的,应当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并保证安全可靠。

机械制造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

机械制造企业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鉴定。

第二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校验,并作记录。对超过使用年限或不满足使用要求的,及时予以报废或改造。

第二十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要求,及时淘汰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性能。

第三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危险性较大的检维修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和应急措施,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对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区域进行动火、清污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实行审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监护。

第三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实现达标。

第三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不得瞒报、谎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赋予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本规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

第三十六条 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为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保密。

第三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与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机械制造企业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达标。

第三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机械制造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整体应急救援体系。

第四章 罚则

第四十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对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非法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务人员的;

(二)未对实习人员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实习人员不符合实习岗位要求即上岗实习或者实习人员单独作业的;

(三)未按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有关档案的;

(四)吊运高温液态金属,未落实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要求的;

(五)在实施危险性较大的检维修作业前,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和应急措施,并进行监督的;

(六)未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的。

第四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瞒报、谎报事故的,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证照;对瞒报、谎报事故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吊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第四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的,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的机械制造企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的企业。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来源:安监总局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9-5 9:39:10 查看次数:58 次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机械设备和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

第二章 安全保障 第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的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2‰且不少于3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超过7人的,应当有不少于15%比例的注册安全工程师。

第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并用于下列范围: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三)安全评价、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

(四)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五)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六)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七)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第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第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调整工作岗位、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工伤痊愈复工的从业人员进行转岗和复工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纳入本单位计划,保证所需资金,并建立档案,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第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三同时”的有关规定,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职业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机械制造企业应定期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进行识别,为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需要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机械制造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将其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机械制造企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职业病人(含疑似职业病人)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当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重大隐患整改效果要进行安全评价。

第十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检修等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得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安全措施费用应当纳入工程项目承包费用。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承包单位应当服从统一管理,并对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工程项目不得违法转包、分包。

第十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劳务人员,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并按本规定第十条要求,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定期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并按照规定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第十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记录、安全培训记录、事故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危险源管理记录、安全资金投入和使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三同时”审查和验收资料、有关设计资料及图纸、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档案管理制度,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报告、记录等及时归档。

第十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铸造、焊接、热处理、电镀、涂装、木工等作业,磨料磨具、电碳、电瓷、铅蓄电池、含汞仪表、电磁线、绝缘材料、塑料品、电焊条的生产,电火花加工以及发动机试车等存在尘、毒危害的作业场所应有防尘防毒综合措施。

第二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各种机械传动装置,如传动带、明齿轮、联轴器、皮带轮、飞轮和转轴的突出部分等,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存在高压、高温、高速、高电压与深冷等的各类试验台站,必须配备信号、报警和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十二条 机械制造企业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炉窑或场所及其氧、乙炔、煤气、燃油等管路,根据不同情况应设有减压阀、安全阀、吹扫口、取样口、报警显示和自动切断装置,及防火、防爆、防毒设施。

第二十三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四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校验。对超过使用年限或不满足使用要求的,及时予以报废。

第二十五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要求,及时淘汰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性能。

第二十六条 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检维修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和应急措施,并组织落实。对危险性较大的检维修作业,其安全技术和应急措施应当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审查同意。

第二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对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区域进行动火、检维修、清污等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作业实行审批,并为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配备通风、除尘、照明、检测检验、防火防爆、声光报警等安全设备设施和自救器、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落实专人监护。

第二十八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申请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实现达标。

第三十条 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并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由2人以上共同进行;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依法记录在案。对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第三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机械制造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整体应急救援体系。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六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对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七条 机械制造企业违反本规定,有关规定对其处罚有明确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要求,规范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监管四司组织起草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报批稿)‣(以下简称•规定‣)。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起草《规定》的必要性

(一)机械制造企业伤亡人数多

机械制造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企业门类多、差别大、涉及面广、从业人数多,危险有害因素复杂,每年的伤亡人数在工矿商贸各行业中位居前列。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械制造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47176家,从业人员2924.65万人。从2004年至2010年,机械制造企业平均每年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639人死亡,在工矿商贸各行业中,仅次于煤矿、非煤矿山和建筑业,其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监管四司组织开展了“加强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对策措施课题研究”。研究认为,机械制造企业存在“三 1

违”现象比较普遍、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等突出问题,应从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等几个方面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监管。

二、《规定》起草的简要经过

2011年3月,根据总局立法计划,结合“加强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对策措施课题研究”成果,监管四司委托安科院起草了•规定(初稿)‣。

2011年4月,监管四司组织部分省、市安全监管局及机械行业专家对•规定(初稿)‣进行修改,形成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11年5月,监管四司印发•关于征求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管四函„2011‟11号),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监管局和有关中央企业意见。截至5月31日,共收到21家单位的135条修改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11年6月29日,监管四司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部分省级安全监管局及部分企业对•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根据研讨会代表提出的建议,对•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规定(送审稿)‣。

2011年9月份,监管四司将•规定(送审稿)‣送政法司后,政法司又在网上征求各方意见。截止到10月中旬,共收到来自法制办、总局政法司及部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共

计179条。监管四司对照这些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监管四司又征求了北京、山西、云南省安全监管局,重庆、沈阳市安全监管局,及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和四个机械企业的意见,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目前•规定‣分为总则、安全保障、监督管理、罚则和附则等5个章节,共计46条。

三、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适用范围

机械制造企业包括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通讯电子设备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的生产制造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机械制造企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企业等9大类69个中类233个小类的企业。(第四十五条)

(二)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本•规定‣要求此类企业应当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从业人员的2‰,且最少为2人。

(第六条)

(三)关于安全教育培训

为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减少“三违”现象,结合企业实际管理情况,本•规定‣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结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0‟27号)的要求,明确机械制造企业在岗的班组长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24学时的安全培训。(第十条)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中要求从业人员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重新进行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本•规定‣将此调整为:对调整工作岗位、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转岗或者复工培训。(第十条)

3.现有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未对后续教育培训时间做出要求。本•规定‣要求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第十条)

4.目前企业使用实习人员的情况较为普遍,现有规定未对实习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作明确要求。本•规定‣中明确企业对实习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实习,且实习人员不得单独作业。(第十一条)

(四)关于隐患排查治理

为加强机械制造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本•规定‣要求企业对排查出的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要求进行评价和审查。(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五)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为全面推进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本•规定‣明确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实现达标。(第三十二条)

(六)关于职业健康监管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职业健康监管已作详细规定,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本•规定‣突出了以下两方面要求:

1.要求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2.要求企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发现患有与所从事作业相关的职业病的,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第十六条)

(七)关于安全防护设施

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工艺及事故的特点,参考•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本•规定‣在第二十二条到第二十六条中,对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做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对防尘、防毒、防噪和防振的要求;对机械

传动装置及冲压、锻压、剪切、木工机械等安全防护的要求;对存在高压、高温、高速、高电压与深冷等危险的试验台站、动力站房,以及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的设施或场所安全防护的要求;对用电设施、设备或者场所安全防护的要求等。

(八)关于法律责任

1.在•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已有处罚规定的,本•规定‣不再另行规定。

2.违反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二款、第十九条

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其他法规未做处罚规定,本•规定‣做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第五篇: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局长:骆琳二○○九年九月八日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炼铁、炼钢、轧钢、铁合金生产作业活动和钢铁企业内与主工艺流程配套的辅助工艺环节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冶金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冶金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第二章安全保障第五条冶金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焦化、氧气及相关气体制备、煤气生产(不包括回收)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第六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七条冶金企业的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3‰比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八条冶金企业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并用于下列范围: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三)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

(四)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五)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六)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七)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第九条冶金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冶金企业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冶金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维护检修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煤气安全基本知识、煤气安全技术、煤气监测方法、煤气中毒紧急救护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其上岗作业。第十条冶金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

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统称“三同时”)。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负责。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第十一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规定编制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应当包括有关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施工质量负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四条冶金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五条冶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职业危害,保证

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第十六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整改;暂时不能整改完毕的,应当制定具体整改计划,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检查及整改情况应当记录在案。第十七条冶金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检修等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得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安全措施费用应当纳入工程项目承包费用。冶金企业应当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承包单位应当服从统一管理,并对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具体负责。工程项目不得违法转包、分包。第十八条冶金企业应当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劳务人员,并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对劳务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十九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定期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并按照规定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第二十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记录、安全培训记录、事故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危险源管理记录、安全资金投入和使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三同时”审查和验收资料、有关设计资料及图纸、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档案管理制度,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报告、记录等及时归档。第二十一条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第二

十二条冶金企业内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鉴定。第二十三条冶金企业应当在煤气储罐区等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建立预警系统,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并加强通风换气。进入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当携带煤气检测报警仪器;在作业前,应当检查作业场所的煤气含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经检查确认煤气含量符合规定后,方可进入作业。第二十四条氧气系统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氧气燃爆事故以及氮气、氩气、珠光砂窒息事故。第二十五条冶金企业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符合国家

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二十六条冶金企业对涉及煤气、氧气、氢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输送、使用、储存的设施以及油库、电缆隧道(沟)等重点防火部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第二十七条冶金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确定煤气柜容积,按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的规定,合理选择柜址位置,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制定煤气柜事故应急预案。第二十八条冶金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校验。对超过使用年限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设备,及时予以报废。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性能。第二十九条冶金企业从事检修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对危险性较大的检修作业,其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应当经本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审查同意。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区域进行动火作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第三十条冶金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冶金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按

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并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加强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第三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的监督检查。第三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冶金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冶金企业特定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第三十四条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由2人以上共同进行;检查及处理

情况应当依法记录在案。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第三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冶金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冶金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整体应急救援体系。第四章 罚则第三十六条监督检查人员在对冶金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

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冶金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冶金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未按照规定备案的;

(二)煤气生产、输送、使用、维护检修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的;

(三)未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劳务人员,或者未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或者未对劳务人员进行统一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九条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生产安全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依据《中华人民......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5篇)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建材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3142915040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建材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保......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送审稿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送审稿) 起草说明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合集五篇)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第一条 为了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精选合集)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督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推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湖北省各级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