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事故预案
如皋市石庄中心医院 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为了规范医院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本院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一、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1、医院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2、医务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恪守职业道德。
3、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4、医院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教育和培训工作分别由院办、医务科、护理部、党支部等组织实施。
5、在院长领导下,由医务科协调,各科室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医疗事故的防范工作。医务科负责建立全院医疗安全档案、每季进行医疗安全教育。
6、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修养不好,往往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党支部、院办将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医德档案,进行相关方面的监督、考核和评价。
7、医务科为本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控部门,具体负责监督本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的执业情况,负责接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为其提供咨询服务。
医务科必须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案,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考核的结果与医务人员奖惩挂钩。
护理服务的监控工作由护理部负责。
8、病历是反映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业务水平及教学、科研、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是具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是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最主要的证据。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书写好病历。病历书写力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应用划双线不得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本院将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精神,修定病历书写制度。
9、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的规定>>保管好病历。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门诊病历由患者自己保存。在患者住院期间病历由病区保管,除涉及对该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病历。严防病历丢失或被窃。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要防止患者及家属抢夺病历,一旦病历被窃、被抢或丢失,必须立即报告院办及医务科。对负有责任的当事人,将严肃责任追究。
10、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的规定》,患者本人及代理人、死亡患者的亲亲属或其代理人、保险机构可以申请复印或复制病历。医务科必须认真审核申请人的相关证件,确定是否具有申请资格,履行相关手续后进行。复印时申请人在场并交费。对病程记录、会诊意见、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反映医务人员主观认识的医疗资料,患方无权要求复印。对公安、司法机关需要调阅或复印病历的按规定办理。
1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直系亲属,及时解答其咨询。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以及需要作某些特殊检查及治疗患方不愿或因经济困难不能检查或治疗等项内容,均应让患者及直系亲属在相关的医疗文件上签字纳印。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后果,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12、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服务、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时,要求亲自诊查、调查,及时如实按规定填写医学文书。不得出具与自己服务范围无关或执业类别不符的文件。
13、手术科室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院有关手术管理方面的规定,履行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审批制度。不得超范围手术。
14、医务人员、职能科室在诊疗活动中涉及下列情况时要履行请示报告制度。
(1)重大事故、严重工伤、集体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患者时,医务人员向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向医院领导报告。必要时向有关政府行政部门汇报。
(2)涉嫌伤害、法律、政治问题、自杀迹向、非正常死亡的病员,医务人员要向院办报告,医院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3)进行重大手术、致残手术、有争议手术、再次手术、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等相关科室必须报告医务科,必要时向医院领导汇报审批。(4)传染病人的报告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
(5)发现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向药剂科报告,药剂科必须按规定采取相关措施。
(6)其它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有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应向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
二、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立即向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应向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科主任和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同时科内必须讨论,认定医疗事件的性质,提出科室处理意见。职能部门将有关情况和初步处理意见如实向院领导报告,并向患方通报解释。必要时相关当事人有义务参加接待解答患方所提问题。
2、一般医疗纠纷由科主任组织调查处理,处理结果及时报医务科;对重大医疗纠纷及可能为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务科组织院内医疗事故鉴定小组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院领导要参加协调处理。
3、发生医疗事故时医院按规定向市卫生局报告。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可能构成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应立即向卫生局报告。发生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应向卫生局书面报告。
4、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相关科室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5、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院保管。在医患双方意见不统一时,可请公安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封存。
6、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院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申请由市卫生局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院将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7、患者死亡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出具死亡证明。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医务科应迅速组织讨论,并向患者直系亲属或代理人建议48小时内进行尸体检验。尸检的程序及规定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8、患者死亡后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因本院太平间无冷冻条件,需冷冻的报请公安部门移放殡仪馆。
9、医务人员私下执业、未经医务科批准外出医疗服务以及私邀外院医务人员会诊所造成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概由当事人负责。对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医院将追究其责任。
10、医务人员应注意收集和提供有利于医疗事故争议客观公正解决的一切相关证据。
11、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当事人的处理: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应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中的医疗责任事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执业医师法吊销其执业证书。对其他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医院根据事故等级、技术因素、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对医疗事故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对责任人工资的影响依照有关文件执行。
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结合本人平时技术水平、认识态度、一贯表现,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并给予经济处罚。可建议主管部门给予或免于行政处分。
若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责任人系多人时,根据其责任大小分别给予处理。主要责任人员的处理一般参照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规定进行;间接责任人员、次要责任人员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
出现医疗纠纷的或事故后当事人不积极参加处理、不积极寻找补救措施者从重处理。
对违反《工作人员受申告待岗制度的规定》的,按规定处理。(1)一级医疗事故:对完全不负责任或以不负责任为主引起的当事人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开除或开除留用,承担全部经济赔偿。留用期满后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吊销处方权、手术权5年以上,停发质效津贴5年以上。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当事人给予降聘、调离原工作岗位6-8月,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2-3次,可以吊销处方权、手术权10-12月,停发质效津贴8-10月,承担经济赔偿40%-50%,赔偿最高额8000元。
(2)二级医疗事故:对完全不负责任或以不负责任为主引起的当事人,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或降聘,调离原工作岗位,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4-5年、吊销处方权、手术权4-5年以上,停发质效津贴4-5年,承担经济赔偿80%-90%。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当事人给予调离原工作岗位4-6月,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1-2次,可以吊销处方权、手术权8-10月,停发质效津贴6-8个月,承担经济赔偿30%-40%,最高赔偿额为6000元。
(3)三级医疗事故:对完全不负责任或以不负责任为主引起的当事人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记大过、降级或降聘,调离原工作岗位,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2-4年以上,吊销处方权、手术权2-4年以上。停发质效津贴2-4年,承担经济赔偿60%-80%。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当事人给予调离原工作岗位2-4月,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1次,可以吊销处方权、手术权6-8月,停发质效津贴4-6个月,承担经济赔偿20%-30%,赔偿最高额为4000元。
(4)四级医疗事故:对完全不负责任或以不负责任为主引起的当事人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降聘,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1-2年以上,吊销处方权、手术权1-2年以上。停发质效津贴1-2年,承担经济赔偿50%-60%。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当事人给予调离原工作岗位1-2月,可以影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1次,可以吊销处方权、手术权4-6月,停发质效津贴2-4月,承担经济赔偿10%-20%,赔偿最高额为2000元。
(5)医疗纠纷
对在医疗纠纷中存在过错的医务人员应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并根据情节轻重、纠纷性质、本人态度、事态影响大小,酌情给予处理,可给予停发质效津贴1个月。构成严重医疗缺陷者,按情节轻重可以给予缓聘、暂缓晋升、吊销处方权、手术权处理,停发质效津贴1-2个月。因医疗纠纷造成经济赔偿,确系科室当事人造成的,其中当事人须承担5%-10%,最高额为1500元。
12、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所在科室和科主任处理
由于完全不负责任或以不负责任为主而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出现一、二、三、四级事故的科室分别扣发科室全年质效津贴15%、12%、8%、5%。对一、二级医疗事故所在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追究其直接领导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及经济处罚。
由于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发生的医疗事故的科室,取消其当年医疗质量方面的奖励,并分别扣发全年质效津贴的4%、3%、2%、1%。对经常出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科室,责令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吸取教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出现医疗纠纷后,科主任不积极参加处理者,给予批评教育、扣除1-3个月质效津贴,情节严重者撤消其科主任职务,并给予行政处分。
三、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四、医院鼓励各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实施前必须书面报请医务科必要时汇报院领导批准并征得患方同意。在符合医学诊疗常规和高度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过程中所发生的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并发生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和所在科室不承担责任。
五、医院对一年未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给予奖励;对不履行本预案的科室和个人视情节给予处罚。奖惩办法另定。
六、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如皋市石庄中心医院 2008年12月
第二篇: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湘雅博爱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一、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医院院长领导下,负责制订医院质量管理方针和分管目标,建立我院《医疗护理工作职责和制度》、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制度,行使指导,督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与其他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工作职责。
1)负责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故的处理和日常管理
2)接待患者投诉,向患者提供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咨询服务,及时调解医疗纠纷。
3)负责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协助做好毅力啊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督促医患双方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要求的各种相关材料。
4)总结医疗纠纷争议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科室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5)定期对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投诉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汇总分析和讲评(每月一次)
二、医务主任、科主任全面负责本部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自查、分析和评价等措施,持续改进本部门医疗质量。、三、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范,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四、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规范、合理、便捷满意的服务。
五、医务部和护理部通过深入科室查房和对患者满意度调查,公休会,及时发现医护质量和医疗服务不足和缺陷。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和奖优罚劣等措施,达到控制医疗质量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六、医务部接待患者来访,接待和处理医疗护理服务投诉,并报告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提供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的相关咨询服务,告知解决途径,患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业务(详见投诉接待与处理制度)。
第三篇: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为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一、医院建立了防范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务科是处理医疗事故的职能部门。负责医疗事故争议的接待和处理,并提供咨询服务。明确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制定办公室的岗位职责。
二、严格执行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对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的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应当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根据有关规定,向县卫生局报告。
三、严格执行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的接待处理制度。发生医疗过失、医疗事故时,所在科室负责人要及时组织调查、核实,组织本科同行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诊疗过程、救治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属医疗事故及可能等级,讨论结果要随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并以适当形式指定专人向患方通报、解释,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解释。在医院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科主任应积极配合医疗纠纷的接待、鉴定、诉讼、处理等事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当事科室全程参与,在事实及处理意见与患方反映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当事科室应参与解答患方所提问题,并承担举证责任。与此同时,科室应负责积极做好医疗事故中患者的后续救治工作。职能部门应及时将有关情况和初步处理意见向院领导报告,并向患方通报、解释。
四、严格执行医疗事故的认定处理制度。医院成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及时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事件进行内部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的内容包括: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等级等。医务科根据医院医疗事故鉴定的结果,可就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与患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有困难或分歧较大,医院和患方均可以委托医学会鉴定,或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鉴定。
五、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院保管。
六、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务科保管。需检验的,应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务人员应当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并通知血站派员到场并做好记录。
七、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医务人员应向患方提出书面尸检建议,死者的近亲属(如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应签字并写明是否尸检,尸检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同时科主任应安排人员观察尸检过程。患方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患方承担责任,医务人员要做好这方面的详细记录及旁证材料。医务人员未履行尸检告知义务或对是否尸检未落实签字并影响死因判定的,医务人员应承担责任。
八、患者死亡后,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患方拒绝移放时,保卫部门应组织力量强制执行,必要时保卫部门向公安部门报告请求处理。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院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保卫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九、患方填写复印或者复制医疗文书的申请经医务科审批,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已归档的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对未归档的病历资料可由双方当面封存,由医务科保管。
十、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十一、受医院委派外出医疗的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防范医疗风险。其外出医疗服务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由邀请单位负责处理。未经医务科同意外出医疗服务造成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由其本人负责处理,由此对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医院将追究其责任。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的,医务科应当按照规定向卫生局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务科应当在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卫生部和卫生厅规定的其它情形。
对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人身损害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务科应当立即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十三、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院在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基础上,由医务科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提交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医务科在医院授权下与患方可以协商解决,并签订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患方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医院可以向县卫生局提出调解申请。如果患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医院由法律顾问协同医务科准备应诉。
十四、对医疗事故责任人处理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责任人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医院根据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对医疗事故中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结合本人平时技术水平、认识态度、一贯表现,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并给予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者酌情给予纪律处分。
对于严格执行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医院的各项管理规定,正确预见了医疗风险,但出现了医疗意外或者难以预料的医疗后果,虽不属于医疗事故,但仍然难以避免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有关人员不承担任何责任,所有赔偿由医院负责。但有关科室应总结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若医疗事故责任人系多人时,根据其责任大小分别给予处理。主要责任人员的处理一般参照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规定进行,间接责任人员、次要责任人员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出现医疗纠纷或事故后当事人不积极参加处理、不积极寻找补救措施者从重处理。依据医疗事故的等级、事件性质、责任程度及责任人的态度与一贯表现,对事故责任人处理如下:
1、一级医疗事故:对完全不负责任为主引起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开除或开除留用的纪律处分,对留用人员调离临床医疗工作,暂停处方权、手术权,停发一切待遇,承担经济赔偿的40%-50%(最高赔偿不超过5万元),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吊销执业证书或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的建议。对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直接责任人,科室和个人应充分吸取教训,积极整改,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科室和个人共同承担医疗事故责任部分(其中科室从业务支出中承担90%,个人承担10%,但个人部分最多不超过5千元)。
2、二级医疗事故:对不负责任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记大过、记过的纪律处分,调离原工作岗位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暂停处方权、手术权,停发绩效工资,承担经济赔偿10%-20%(最高赔偿不超过1.5万元)。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直接责任人,根据上述原则酌情处理。
3、三级医疗事故:对不负责任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严重警告的纪律处分,暂停处方权、手术权半个月至两个月,停发绩效工资,承担经济赔偿5%-10%(最高赔偿不超过1万元)。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直接责任人,根据上述原则酌情处理。
4、四级医疗事故:对不负责任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严重警告或警告的纪律处分,承担经济赔偿3%-5%(最高赔偿不超过0.5万元)。完全是技术因素或技术因素为主引起的直接责任人,根据上述原则酌情处理。
十五、对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存在过错的医务人员,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并根据情节轻重、纠纷性质、本人态度、事态影响大小,可以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十六、对发生医疗事故科室的处理
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取消其当年所有的荣誉称号和评选资格。对出现一、二、三、四级医疗事故的科室,分别每起扣发科室当月的绩效工资总额的5%、3%、2%、1%。
对出现医疗纠纷后,科室负责人不积极参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引起不良后果者,给予全院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扣除3-6个月科主任津贴。
岚皋县中医医院
2017年1月
第四篇: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为了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的发展,根据《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的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我院制定了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一、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各科主任、护士长为委员的各种委员会,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的职责是:①负责对全院的医疗、护理等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②各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对各种医疗管理问题进行总结,评价或提出整改意见。
二、医院制定了《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医院医疗安全教育方案》等有关制度,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在各种委员会的领导下,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全院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党办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承担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工作职责。
四、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等建立各部门医疗质量考核制度,每月一次定期检查各科室的医疗质量;党办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各部门将检查、调查结果进行总评,测评结果与科室劳务费挂钩;对存在问题提出限期整改。医务科、门诊办公室、护理部对手术质量、门诊质量和易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进行重点管理,为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保障。
五、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做到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医务科;护理部定期考试,提高全体医务人员防范医疗事故的法律意识。
南 宁 市 红 十 字 会 医 院
二○○五年六月十日
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为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和医疗事故处理行为,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根据《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院医疗事故处理预案。
一、成立了医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 主任 委员: 杜慎华 院长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委员:农木本 业务副院长
副主任医师
禤中宁 业务副院长、眼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委
员:蔡 彦 医务科科长
副主任医师
黄卫东 质控科科长
主治医师
张冬宁 院感科副科长
主管护师
李雪飞 护理部副主任
主管护师
王盛朝 门诊部主任
副主任医师
苏
迈 内科一病区主任 主治医师
玉建勋 内科二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杨小冶 内科三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杨
巍 ICU主任
副主任医师
林荣繁 外科一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孙杰明 外科二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黎
军 外科三病区主任 主治医师
宁思婷 产 科主任
主治医师
欧
红 妇 科主任
主治医师
卜志平儿 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黄
旭 眼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张红春 耳鼻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刘镇凡 口腔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叶有国 麻醉科主任
主任医师
尹
媚 急诊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王定营 药剂科主任
副主任药师
李伟频 放射科主任
主治医师
钱
劲 功能科主任
主治医师
姚
峻 检验科主任
主管技师
二、职责:
1、对医疗事故或疑医疗事故做出鉴定结论。
2、分析医疗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反馈到科室。
二、医院制定了《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及《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规定:
1、发生医疗事故或出现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后,有关医务人员要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接到科室负责人报告后,立即向主管院长报告;医院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向市卫生局医政科报告。
2、发生医疗事故或发现可能引发医疗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后,科室负责人应组织最强的技术力量,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减少给患者造成的损失。
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或医疗过失行为后:
1、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得出初步结论;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医务科封存有关的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为处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做基本准备。
3、医务科负责向患者或家属通报,解释调查经过,告知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
四、对发生医疗事故的个人、科室,按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处罚;触犯刑法的,按法律途径办理。
二○○二年九月十日
第五篇:医疗事故应急预案
盐城市德赛堡康复医院 医疗纠纷、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1、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应对突发性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争议时,进行及时控制和应急处置,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进行,并持续整改的全过程。
3、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公平公正;依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医务工作者合法权益;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减少给患者造成的损失;减少医院名誉、经济损失;调解矛盾,缩小影响范围;及时充分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基本术语
1、医疗纠纷
狭义的医疗纠纷即医疗事故争议,泛指患者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形成了医疗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就医疗行为的需求、采取的手段、期望的结果及双方权利义务的认识上产生分歧,并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请求的行为。医疗纠纷完整的概念应具有以下特点:
(1)医疗纠纷的主体为医患双方,客体主要为生命权或健康权;(2)医疗纠纷产生的前提是形成医疗法律关系;
(3)医疗纠纷的原因发生于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过程中,而非局限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即可以出现在接受医疗相关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在接受服务结束之后。
广义的医疗纠纷除上述狭义的医疗纠纷以外,还包括患方对伴随医疗服务同时提供的相应辅助服务(包括服务态度、收费、后勤、行政管理等)不满意,从而与医方发生的争执。
医疗纠纷从责任上分为医方有责任和医方没有责任两种情况,从性质上分为医疗服务类纠纷和辅助服务类纠纷。医疗纠纷通过建议、抱怨、投诉三种方式反应给中心。
2、医疗意外
指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使病人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过失。
3、不合格服务
在提供医疗相关服务(包括诊疗护理以外的后勤辅助服务)的过程中,未按照相关服务规范和流程提供服务,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损害或痛苦,或者尚未对患者造成损害,但导致患者不满意,无论是否引发医疗纠纷,均称为不合格服务。
4、医疗事故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三、组织
1、为加强对医疗纠纷、事故应急处理的组织与领导,医院成立医疗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临床科室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进行。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史如旭
副组长:刘维平、沈梅英、李亚
成 员:赵华伟、顾成娥、李以稳、彭晋生、李贵勇、徐永存、杨粉萍、蒋中湘
2、职责及权限
(1)院长负责重大医疗纠纷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批准;负责适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负责制定相应处罚方案;负责提高全体职工的风险意识;负责发生重大医疗纠纷时对外发言。
(2)副院长在接到医务科、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临床科室负责人报告,或/和患者家属投诉发生在本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医疗纠纷后,以最快捷方式组织实施补救措施;组织调查、取证、分析;适时向院长报告;建议处罚方案;制定并督查预防/纠正措施;一般医疗纠纷时经院长授权代表院方对外发言。(3)医务科负责医疗服务类医疗纠纷的投诉接待、实施补救、开展调查、定性评估、实施处罚和记录存档;负责制定并实施预防/纠正措施;适时向分管院领导报告。
(4)行政办公室负责辅助服务类医疗纠纷的投诉接待、补救实施、开展调查、评估定性、处罚实施和记录存档;负责督查并实施预防/纠正措施;适时向分管院领导报告;一般医疗纠纷时经院长授权代表院方对外发言。(5)各职能部门负责在接到各临床科室负责人报告后,凡涉及本职责范围内的事件,以最快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取证、分析,并实施补救措施;制定并实施预防/纠正措施;建议处罚方案;适时向分管院长报告;协助质管部进行整改,提高本部门管理范围 内工作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和应对技巧。
(6)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接到当事人报告,或/和患者家属提出建议/抱怨/投诉后,负责立即组织调查、取证、分析并记录;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对重大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立即(工作日工作时间内2小时内;日常工作时间外4小时内)上报;制定并实施科室内预防/纠正措施;制定或执行处罚决定;提高本科室管理范围内工作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和应对技巧。
四、防范
1、医务科定期组织全员学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等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树立依法行医的医疗安全意识。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管部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适时组织各临床科室对既往发生的不合格服务进行分析,制定和监督执行预防/纠正措施,加强质量意识,杜绝医疗隐患。
3、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临床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关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考试,确保临床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适宜性。
4、科主任应随时注意提醒工作人员加强敬业精神,提高安全意识,正确面对医疗纠纷。科主任组织科内人员组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并亲任组长,负总责;本预案启动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处置程序实施补救作业,使医疗纠纷、事故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
5、临床工作人员发现不合格服务,或患者和/或家属提出疑问,但尚未引发医疗纠纷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包括药物干预、解释等,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尽量避免医疗纠纷。
五、应急处理
1、每遇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科室和职能部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快速做出初步定性或定量的倾向性意见,净化矛盾环境,杜绝流言蜚语。
2、临床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引发医疗纠纷时,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科室内其他工作人员应提供协助;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做好记录,有可能的话,请第三方签字认可,尽可能的留下患方和第三方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不得擅自隐瞒、涂改、销毁各种记录;在3个工作日内向科主任或主管领导提交书面情况说明及检查材料,并由科主任及科室应急处理小组签署相关意见。医疗纠纷当事工作人员应全力配合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领导小组对该起医疗纠纷进行处置的全过程。
3、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尤其是给患者造成了损害和痛苦的医疗纠纷),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或二线值班人员),如实反映医疗情况,不隐瞒、不拖延,并由科室负责人(或二线值班人员)逐级报告分管院领导和院长。
4、对引起医疗纠纷的证物应立即主动提出当面封存,并由当事人双方签字,如患方不愿签字,须做附加说明,并由在场之第三者证明(非医院工作人员,例如公安人员),有关证物由医务科保管,不得交由患方或第三方带走;如患者死亡,应动员家属进行尸解,并在病历中记录。
5、科室负责人在接到发生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实施补救措施,在24小时内以最快捷方式进行调查、取证、分析,科室内定性,统一认识。
6、出现医疗纠纷后以科室内部解决为主,科室内定性,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上报主管职能部门。如情节轻微且未引发后果,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以由科室负责人代表医院与患方协商解决(不得以私人名义协商解决),可根据具体情况不做处罚,但必须完善相关记录,送医务科备案。如为重大差错或事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向医院相关领导报告,且不排除在内部解决的过程中事态发展恶化,须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的变种处置。
7、一经上报,当事工作人员必须参与调查、取证工作,当事科主任必须参与医疗纠纷协调与处理,进行医疗解释和安抚工作。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专家对医疗纠纷(重大医疗差错、医疗事故)进行分析、定性,当事医务人员及科室应向委员会如实报告医疗纠纷发生的全过程及原因。一旦司法部门介入,则转入司法程序。
8、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尤其是给患者造成了损害和痛苦的医疗纠纷),应注意保护当事科室工作人员,尽量不能让当事工作人员直接面对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得在纠纷没有最终认定之前,随意给对方书写字据;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随意发表意见(包括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等)或超越本人权限的任何承诺。
9、应对处理技巧
(1)接待人员对来访者必须坚持文明接待,接待时间应该充分、及时,接待人员不能催促来访者,如果接待人员急于有其他事情要办,可向来访者说明,不要引起其误会。接待来访者时,谈话切忌简单,不但要告诉其结论,还要讲清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政策依据,使之能够理解。
(2)接待家属的技巧:坚持“人进我退,人躁我静,人急我慎,人热我冷”的方针,要冷静头脑,理清思路,多记多听,少言慎言,切忌急躁;弄清纠纷根源出自何方,性质为何,病家想些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主动、及时地不断加强法制观念,言行之中,不仅要合理、合情、更主要的是要合法,而且更要带头守法、执法;在接待记录中写明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切记在会谈结束时,力争让病家签字认可,使之具有合法性。(3)病友与群众舆论方面:在接待纠纷的初期,应在人力上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快速、有效地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变“众人说”为“病家说”,切勿使高潮形成,使中心陷于被动境地、事态失控。(4)新闻媒介方面:在获悉病家投诉于某新闻媒介之后,应及时派出有权威性的代表主动上门介绍纠纷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院方的初步处理意见,有助于新闻记者对纠纷全面、客观的了解。
(5)医院内部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主动做好内部沟通工作,不能上推下卸,以免激化矛盾。禁止任何内部工作人员因任何原因以任何方式加以传播,如已在医院引起较大议论,应急小组应加以澄清,以利于事件顺利处理,把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禁止利用医院内部的矛盾,有意将内部不成熟的医疗方案、讨论内容传到患方耳中。
(6)发生纠纷的科室和职能部门的配合问题:纠纷发生以后,所在科室应主动向医院职能部门报告情况,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争取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职能部门接到报告以后,要深入科室了解情况,根据事实和有关政策、法律,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调查取证、统一认识以后,由当事科主任或职能部门负责人答复患方提出的问题。
(7)病历资料、有关证物和现场的保留问题:发生纠纷后,应及时完善病历,妥善保存并防止被抢夺;除非特殊情况(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病历讨论会、会诊抢救、检察院和法院立案调用),其他任何个人或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借阅。对有价值的实物,如药物容器、输血或输液的残留液体、空安瓶等应及时封存并送检;对于在住医院期间自杀的病员,如已死亡,暂时不应移开现场,应向公安机关备案后方可移动。
六、持续改进
1、医疗纠纷处理后,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应急处理小组应组织全科工作人员事后进行分析、学习、讨论,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再次发生。必要时应组织全医院职工大会进行警示教育。
2、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上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定性结论,根据影响后果按相关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当事医务人员及科室须直接承担相应的医疗后果(包括处罚)。
3、一般医疗纠纷医院方有过错者,当事科室应进行不合格医疗服务登记,及时整改;重大医疗差错、医疗事故者,医务科应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督促当事科室和主管职能部门认真进行整改。
4、每月职能部门将医院内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在考评会上进行反馈,并与目标考核和评聘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