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1: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一、浮躁心理什么表现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等。

二、浮躁心理的产生原因

1、家长的影响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少家长总担心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现状,出现急躁的心态,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到子女。

2、意志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造成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三、为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孩子树立志向

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父母应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专一。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积沙成塔。

3、有针对性地“磨练”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绘画、下棋等。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

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一些同学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

第二篇: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这样的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有些教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便往往成为引发他们宣泄消极心情的导火索。个别教师甚至会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迁怒于学生,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课堂上的一点动静也会引起他们大发雷霆,训斥以至辱骂学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令人不安的事实呢?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社会要求教师最好应当是最理想的“完人”。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师在社会中多角色的担负,教师产生了很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对这些心理冲突处理是否得当就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很多教师以至于走进“挫折感—发火动怒—更强烈的挫折感”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难于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更难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可以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而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应重视与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及时做好具有普遍性的教师消极心理的辅导,如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过分强调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以使教师心理“松绑”“减压”,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让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胜任工作的愉悦心理,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二、适时调节,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应流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三、适当参加运动,把烦恼与汗水一起“排泄”出去。

烦躁琐碎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忧愁烦恼,长期积郁在胸,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受到消极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没有激情,上课语调平平,影响工作效果。所以我们要采取对策,把烦恼“排泄”出来。如主动找人倾诉,每天晚上罗列一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愉快的心情。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心理疲劳。

第三篇:小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管理及心理

小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怀化市芷江县大树坳中心小学 江宁

当前不论在我国的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在条件优越,教学丰富的发达地区还是在条件艰苦,资源贫乏的地区,小学生厌学心理是比较普遍的。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的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会严重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成因,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给出了相应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生厌学的表现基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虽然有些孩子成绩还算不错,学习状态还算积极,有一定的目标,但那是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被迫学习;第二种,目标不明确,虽然天天坚持正常上下学,但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作业质量不高,感到学习很烦,怕考试,讨厌老师,每天生活在无聊、无奈之中。第三种,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觉得上学学习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开始找各种借口不写作业或不来上学,有的甚至偷偷的逃学,更甚者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㈠、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校混日子,又怎能快乐、又怎能爱学习,又怎能不厌学。有些学生智力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对学习感到乏味,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厌学。

2、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要让孩子学会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必将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无法快速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正如美国教育家赫尔所说的:“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而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成绩差,错误的归因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这种想法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中,如此恶性循环,就患上了厌学症。㈡、家庭因素

1、要求过高。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与期望过高。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2、溺爱。家长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3、缺少关怀。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㈢、学校因素

1、应试机制下的评价标准。一些学校对小学生评价的标准主要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信心。

2、过重的学习负担。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学生疲于应付题海战术,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

3、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时期,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但是,有些教师对待好学生亲切关怀的态度和对待差学生冷漠无视的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伤害了部分小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了小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其不愿意学习该教师讲授的课程。某些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知识更新加快,使得有些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一直下滑。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知道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消失,产生厌学情绪。

二、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培养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兴趣,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勤于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学习效率不高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留守儿童,家长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品,也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及时解决,这样可避免或减少孩子厌学、逃学问题的发生。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在怨天尤人,那将于事无补。

2、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填写家校交流记录表、电话联系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何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平时的一些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举止,多与学校老师交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与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存在的问题。经常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使得在思想上与学校保持一致。

3、学校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疏解心理压力。(1)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2)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它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开主题班会,如:“美好的原望”、“十年后来相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把趣味游戏与课堂教学糅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小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总之,小学生厌学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人为因素长期的,多次的影响结果。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博文;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3期

2、岳焕芹;《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012年4月

3、周冰兰;《小学生厌学初探》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专题讲座

适中中心小学 谢莉萍

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心理障碍采取有效的矫正对策呢?

一、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

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

2.家庭教育的偏差 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

3.学校教育的误区

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

二、矫正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越叛逆,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他们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明白家长、老师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言语过激但都是为了他们好,自己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学生一旦产生自卑心理,就会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或风度等作偏低的评价,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觉得一切不如别人,顾虑重重,缺乏自信心,极大地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大多缘于家庭问题,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也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比较低,成绩不如同学,受到同学的轻视。现在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少见,这就更加要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使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身上的优点,使其对自身做出正确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联合各科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什么都弄不好,反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受到肯定;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克服自卑。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某小学五年级的小瑶是家里的独生女,本来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可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原本的天之骄子自从失去父母的百般宠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抬不起头来,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谢老师开始与她接触。一方面通过与她沟通,让她正确面对家庭现实,要求她要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一定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支持。谢老师还帮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同时联合各科教师共同为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各学科教师都乐于鼓励帮助小瑶,班主任余老师在班集体活动中给予了小瑶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中同学在余老师的影响下,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让小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被重视。当自信重回到小瑶身上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区重点中学----实验学校。在她寄给谢老师的贺年卡中,她深情地写着:“谢老师,谢谢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锤炼意志。

目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成长的道路一帆风顺。上了小学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上都容易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问题就来了,脆弱的心理素质便暴露无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除此之外,还有孤僻、抑郁、闭锁、冲动等心理障碍,这些学生心理的不正常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的差异。而心理因素是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健康的心理因素能补偿智力因素的缺陷,调动人的潜能,推动智力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症下药,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非常重要,在这方面,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路要走。

(二)、防患未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培训教师,使之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是随之派生的产物。作为受家庭与学校、社会等多重爱护和指导的学生,仍无法例外地接受着各种心理困扰。他们自身的心理负荷是否合理,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构成否正确,能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韧性以及独立、判断、决定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以这种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发展与运用,以意志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从人生的早期把握科学、合理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学生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为此,培养一支适应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我认为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我也着重从这方面培训教师。通过外聘人员,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使其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其教育方式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能注意直观性、趣味性,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另一重点。教师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我要求担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如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利用科学综合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品课中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承受能力的培养,利用音乐课中歌曲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并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行为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太多长辈的呵护和溺爱,部分学生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与保护而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决定的经验和能力,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顽固、执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一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我有意识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折能力。如耐力训练、智力障碍赛、恶劣气候的适应以及诱惑抵御等。通过这些交替进行的实验,我发现在人际交往、自制力、抗挫能力等方面,学生们前后的变化非常明显。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一种独立性,表现出坚韧与自制,在同学之间能更自觉地互相沟通,互谅互让,搞好团结。以前每逢刮风下雨,总有个别同学借故缺课,或者因一点小病就请假,影响了学习,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已不复出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经验,意志力得到锻炼,这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注入了心理上的 “病毒免疫”。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角色扮演的体验方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教师、家长、服务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增强社交体验。角色扮演训练法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开展行动。这样,从扮演者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他人的过程,这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开展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加以具体的指导和配合,学生有进步就及时给以肯定,用鼓励、赞扬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信心,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任课老师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光有任课老师还远远不够,对于更深层次问题的学生,还必须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采取更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任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意志类型,采取个别辅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咨询过程中,对较执拗、顽固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会从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等方面着重辅导、培养,目的在于让他懂得执拗、顽固与坚韧性的品质是相反的,使他在训练中逐步转化。比如四年级有一位学生在前段时间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并且故意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对他进行点名批评,但他表现出一种抵抗的态度,知错不改。后来心理辅导老师经过一番思考,转换一个角度,找他个别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为他分析执拗、顽固对他成长的危害性,具有坚韧性的品质则能赢得同学们的喜欢、支持和老师的好评。并同任课老师配合,当他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地,该学生在感觉自己受到老师关注同学喜欢之后,不再表现得那么执拗和反叛,开始接近同学,接近老师,乐于为集体出力。在不知不觉中,他终于接受了劝告,成为一个遵守课堂纪律、受同学们喜欢的学生。

对于胆小的,独立性不强的,容易接受消极暗示的学生,则要及时培养其自信、果断、勇敢的品质。心理辅导老师会联合班主任特意安排他参与一些必须独立完成的活动,比如训练其提高发音,独立发表意见,或者当众演讲等,以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对于举止冒失、轻率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则从培养其沉着与耐心等方面入手。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用故事的形式让他们正确理解果断、勇敢的含义。

面对活动力过强的、不懂自制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培养其控制行为的能力。通过同任课老师配合,在学校及班队开展的活动中,让其担当重要角色,将其好动的特性转化为服务能力。既磨练其意志,使他们的行为从消极的一面走向积极的一面,又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一种合理的发挥,达到自觉规范的效果。

有的学生存在缺乏毅力的表现,比如在学习上怕吃苦,学什么都不持久,半途而废。心理辅导老师会根据所分析的具体原因,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对其进行意志的坚韧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得到启迪与激发,产生学习的毅力,提高了成绩。

确实,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了宣泄的机会,由于心理咨询老师能及时发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克服其心理障碍,使学生恢复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对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使他们从小就能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正视自己、正视人生、改善自己的能力。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分析、自我振作、自我强化、自我优化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美好的形象,做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成功的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不忘的新时代的教育重任。

第五篇:当今小学生浮躁心理分析及对策(共)

当今小学生浮躁心理分析及对策

邛崃市固驿小学

何国祥

内容摘要:小学生浮躁心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要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转变教师行为等多途径净化育人环境,消除学生浮躁心理。

关键词:

小学生

浮躁心理

原因

对策

目前,许多教师感觉书越来越难教,抱怨如今的小学生“越来越浮躁”。做题不深思,写字潦草,读书不静心;读课外书更无心,往往在家长或教师的“硬逼”之下才完成。浮躁心理,是当今小学生的普遍现象

与浮躁心理格格不入的是静心、专注,坚持等良好心理品质。静心、专注,坚持,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一个人,无论他有多聪明的头脑,丧失了这些基本的品质,都将难以跨入成功者的行列。无数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乃至社会成功人士用事实毋庸质疑的证明了这点。小学处在一个人人生起步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养成的良好心理品质将伴随并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因此,注意并研究当今小学生浮躁心理现象,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就目前小学生浮躁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同行。

一、小学生浮躁心理透视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搞小动作,与同学窃窃私语,心不在焉,面对老师提问,答非所问,南辕北辙。

2、作业拖拉,书写马虎。老师作业布置下去,要么一拖再拖,要么草草了事,只求应付了事,不求书写工整、正确与否。

3、读书漫不经心。口到、手到、心到,是读好书的诀窍。可是,如今的小学生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校园朗朗的读书声,离我们渐行渐远,读书做到口到,似乎已经不易。古人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意在告诉我们读书时要注意勾画、圈注,及时写下阅读感受。可如今的小学生,有多少有这样动手的习惯的。说到用心读书,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一篇课文,能够查阅工具书,疏通文字障碍,读的流畅,已属不易,而真正做到读书心领神会,读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学生,又有多少?多数学生是在老师的“监督”之下读书,因此,读的肤浅,读的有限。

4、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很多学生课外兴趣点集中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上面,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在老师的硬性要求下,阅读有限的课外书籍,也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囫囵吞枣。据我校开展的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真正自觉坚持经常性的课外阅读的学生,仅占全校学生学生人数的24℅左右。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对故事情节较强的读物感兴趣,关注的是故事情节,而对其它读物很少涉及。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课外阅读门外或停留在阅读的肤浅层面,阅读的兴趣有待培养。

5、草率行事,缺乏耐心。

学习上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是认真思考,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而是要么放弃,要么抄袭别人。做语文题如此,做数学题如此,画画也如此。在卫生打扫上,也能反映出学生心理的浮躁。卫生打扫三下两下,草草了事,结果需要重新打扫。

二、小学生浮躁心理原因初探

据笔者校内外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浮躁心理的存在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浮躁心理在一个个学生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学生浮躁心理如果不加以疏导,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媒体报道的极个别学生逃学、出走,甚至轻身,都是因学生心理浮躁而出现的极端案例。因此,我们要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浮躁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正确疏导。

小学生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浮躁的社会心理。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由于各种利益的格局正在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形成,人心浮躁,是不争的事实。浮躁的社会心理必然影响到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大人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也匆匆,思也匆匆,这样的行为和思想,怎能不投射到幼小的心灵。

(二)缺失的家庭教育。

大多数家长,忙于生计,或外出打工,或在外打拼,或为

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未来虽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孩子的教育或力不从心,或方式不当,或疏于管理,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率不高,从而产生浮躁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不当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人终生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要义。然而,昔日素质教育尽管喊得整天价响,时自今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学生为考出好成绩,在题海里气喘吁吁,是素质教育吗?教师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素质教育吗?学校为学生成绩排名,以此考核考核教师工作,是素质教育吗?学生处于学校这个“小社会”的最底层,在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的重负下,多少学习兴趣被剥离。浮躁,正是学生对应试教育桎梏的坚决反叛。

(四)懈怠的教师行为。学生心理的浮躁,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直接相关,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需要长期的养成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法,又需要教师经常性的与家长沟通,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教师要对心浮气躁的学生严加管教,不能听之任之。但是,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浮躁心理抱怨的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少。

更有甚者,怕管严了,学生对自己产生逆反心理,听之任之,结果是学生的浮躁心理走得更远。

三、学生浮躁心理疏导对策

1、优化社会环境。(1)党和政府要通过改革,理顺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减少各种社会矛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财富,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知识真正积累财富,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每个人真正看到知识的价值、看到知识的力量。(2)新闻媒体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宣传阵地,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3)文化、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取缔非法网吧和游戏厅,坚决打击容留未成年人上网吧和游戏厅的不法行为,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家庭自觉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发展的引路人。家长的言行影响孩子的言行。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不仅应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应具有“引子成龙”的正确方式。(1)做出示范效应。工作或劳动之余,平心静气的读一点书,既可充实自己,又可为孩子做出表率,还能借此增加辅导孩子的底气。(2)和孩子沟通与交流。不管你有多劳顿,也该适时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关注孩子的身心,关注孩子的学习。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交流,分享他的成功,分享他的快乐。(3)严格要

求孩子。可以做一个慈爱的家长,但绝不放纵孩子。孩子的学习可以是一般,但习惯的养成必须从严。允许孩子犯错,但必须教育。作业可以答错,但写作业绝不可以马虎。做事可以从点滴做起,但必须持之以恒。(4)准确定位孩子。孩子的学习受智力、遗传、周围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要不切实际的将孩子的学习目标定得过高。目标过高,孩子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易于产生厌学情绪。目标过高,负重加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在有识之士呼号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班级学生成绩仍要排名,学校仍要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教师考核,上级仍要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考核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行走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教师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整天面对如山的作业,学生只能以浮躁作答。因此,要扭转当前学生浮躁心理,作为学校这个层面,应具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卓识与魄力,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4、转变教师行为,变“懈怠”为“乐教”

古语有云“弟不学,师之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对家庭、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乐于施教,严格要求学生,疏通学生心理障碍,加强家校联系。(1)摒弃应试

观念,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着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3)与学生平等相处,经常保持交流对话(4)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方式评价学生,用海水般的情怀安抚学生躁动的心。浮躁心理是学习的大敌,是通向成功的绊脚石,是学生迈向未来的层峦叠嶂。只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合力,学生的浮躁心理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生的成长道路就会阳光普照、鲜花满地。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

2、《叶圣陶文集

下载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主要变现为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减低,对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不满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投诉 索赔 上访诉讼甚至暴力冲突等 外部原因 2......

    浅析国人产生浮躁心态之原因

    浅析国人产生浮躁心态之原因 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国人一直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看的很重。但经历近几十年的大是大非后,尤其是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人的道德修......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范文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 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充分挖掘错题中的教学价值,研究以来,我们以“常见错题分析”为主题开展课......

    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问题少年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小学唐克祥前言: 我国青少年的人口有4亿多,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极大,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

    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债务形成的原因 农村债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同的村有不同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债务量......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企业坏账损失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以及面对坏账企业是怎样应对,并提出对应的措施。随着商品交易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商品赊销......

    物业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物业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城市住房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市场化和商品化的阶段。物业服务作为一种现代房地产管理办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