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01: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第一篇: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研究环境审计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基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自身发展和审计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环境审计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达到促使我国更快、更好地开展环境审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审计 对策 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审计的开展无疑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就现在的国际形势来讲,我国现在所施行的审计的必要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善,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来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环境审计人员等诸多问题,这使得我国的环境审计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一)环境审计的概念

作为绿色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生态环境审计可以被称为资源环境审计,当然绿色审计也是它的一种别称。而在一九九五年首次把环境审计作为审计大会的主题。把绩效性审计、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都归类于环审的范畴。大会认为在环审中应依据每个国家的国情来展开,对于被审计方的环境、管理等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规范,必须接受最高审计机关的监督和审查。同时,要对环境管理责任进行评估,揭示其在工作中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管理的经济监督和鉴定。

(二)环境审计的研究背景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被允许并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必然衍生出很多的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亟待解决。像渤海湾漏油等此类造成水体污染的严重事件,全国大多数地区空气质量不好并长时间出现雾霾现象,森林草原的退化致使土地沙漠化更趋严重,野生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等等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在日益上升、对此政府针对环境治理的支出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环境审计的研究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区域之间的竞争,各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逐渐加大,从而带来的环境的恶化程度也愈演愈烈。过去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只能被动的通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这一恶性模式来发展经济,但是这种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飞速增长,而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稳速增长。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畸形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在当今资源的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下,加强环境审计对于企业规避因环境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履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与技术革新,加强企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还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在我国推行环境审计存在的障碍

(一)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认识不足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教育和生活模式致使很大一部分公民可持续循环发展意识薄弱,而在掌握国家发展大方向的政府管理者中也不乏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失环境保护责任感的。而国家对于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进度缓慢,一直走着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道路,审计部门对于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开展的环境审计的重大意义不够明确,环境审计执业人员对于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不够明确。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导致了我国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滞后,无法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政府的工作重心没有向这方面倾斜,更加制约了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环境审计规范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和依据

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环境审计规范体系。但是目前还缺乏对环境审计的目标、审计主体以及审计范围的界定,原有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无法有效地对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在目前开展工作时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和规范里,均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与规范。环境审计应当向着在事前确定目标,并对审计目标进行控制,对环境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减小或规避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规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审计规范体系。

三、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并强化环境审计意识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不仅仅需要政府、企业及相关审计组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全民的积极配合。我国环保工作是在近年内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公民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很多人甚至从未接触过环境审计这一新兴的概念,并且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该项工作存在疑惑。

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各种传播沟通渠道来宣传环境审计,增强国民的环境审计意识,促使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人员重视和支持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使环境审计在我国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在高等教育阶段增设环境审计专业,并将环境审计作为会计、审计、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以此来促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审计评价标准和依据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与环境有关的大部分问题无法直接运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所以在开展环境审计时,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环境类型和审计项目,在坚持特殊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我国审计署在建立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依据时可以按照表1中的指标进行评价:

表1 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而在评价期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于一些实在难以量化但同时又会对被审计项目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的指标,可以考虑采用美国的优先权原则来量化指标。

(三)加快环境审计的资源建设

(1)加强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专业环审人员的严重缺失直接制约着我国环审的发展,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夯实的环境审计团队。审计部门也可以引荐优秀的环境领域、经济领域及法律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作为环境审计的专家顾问,邀请他们一同加入到环境审计的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环境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也可以督促环境审计从业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环境审计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的空白。在发展我们自己的环境审计的同时,不能闭门造车、盲目的追求环境审计开展的速度,应把学习的目光积极投向拥有先进环境审计经验的国家,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学术研讨会,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修订适合我国的有本民族特色的环审体系,使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稳健、快速的发展,适应国际上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正兴.环境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2]毕颜杰.环境审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3]周洋,王兴平.发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新构想[J].山东审计,2003.[4]刘建英.论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的迫切性[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创新审计体制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作为一个监督机关,审计机关也同其他监督机关一样,处于被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对立面”的位置上,因此,如果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工作是无法开展的,而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同时,在审计法中却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双重管理体制,是审计机关缺乏与其职能相等的独立性。因此,一方面,要进行改革,把审计机关从政府及机构中单列出来,增强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坚持权责统一、依法明晰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审计组成员权责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审计治理结构。

2、建立健全审计问责制度,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应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程序合法的问责制度体系,将审计与问责有机结合起来,把出现的问题与应该承担的责任挂钩,依法开展问责审计,保证问责的程序正当和结果透明,杜绝问责的主观随意性和不彻底性。要明晰岗位责任,从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审计组长――审计人员,从上至下层层负责,从下至上拥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有举报的权利。同时,审计组长应当接受审计组成员的监督,审计组成员有权拒绝执行审计组长的无理要求,对其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廉政建设的行为具有举报权。对违规的审计人员实行问责,实行审计结果终身负责制。对情节严重的调离审计队伍,终身不得从事审计工作。

3、完善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依法实行审计结果公告,是转化审计结果、增强审计监督效果的重要渠道,也是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审计公告的“软约束”变为“硬约束”。把《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改为“审计机关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也就是说,审计结束,审计报告被批准后要在被审计单位通过媒体通报,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异议的地方,要进行二次审计,再次通报审计结果,直至群众没有反映为止。这不仅仅能促进审计人员廉洁自律,保护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同时也在审计客体中起到威慑作用。对公告信息不完整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承担审计机关的公告责任。

4、加强审计宣传教育工作,预防各类不正当活动

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宣传:一是日常的宣传。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大力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监督制度,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主动接受审计监督;让审计工作者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从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战略高度,依法、有序、独立、诚信地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实施审计前的宣传。为防止审计客体对审计主体的贿赂,审计组在进驻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在被审计单位开一次审计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提醒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在审计进行中的纪律要求,严禁行贿受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5、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是审计“免疫系统”的细胞,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审计机关纪委部门要对审计人员的道德意识、公仆意识、廉政意识和法律意识进行培训和监督,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其次,要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专业能力。择优选择同时具有审计和其他专业交叉的综合性人才,改变审计主体专业知识相对单一的不足,使审计主体掌握更多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技能。防止审计出现技术性的风险漏洞。第三,要加强作风建设。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干部特别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把廉洁自律作为审计工作的“高压线”,积极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做到管住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从制度上促进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用党性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守住清白,筑牢反腐倡廉底线。

6、加速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整合,提高防治腐败的合力

要提高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相互协同监督效果,建立纪检、审计信息联席会议制度,由纪委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协同办案,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拓宽案件线索来源。纪委要采取从信访举报件中筛选涉及重点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等经济类疑难问题,移交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审计机关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纪委核查。与此同时,上级纪委监察部门要定期对审计机关进行走访调查,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跟踪监督并对审计机关纪检组进行工作督察。审计机关要定期向纪检监察机关报送审计结果,使信息成果共享,提高防腐,反腐的工作效率。对违纪违规的审计人员要备案。

>参考文献:

[1]康健.审计监督与反腐败斗争[J].湖北审计,2003,(5):36.[2]马艳玲.对加强审计监督建设廉洁政府的思考[J].管理科学,2013,(10):69.[3]刘杉.审计组长制现状分析与完善策略[J].中国审计,2014,(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N].人民日报,2006-03-02(08).[5]张长海,邱华祥,陈济.强化审计腐败防治作用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96.[6]戚闽奥.完善反腐败监督约束机制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1):198.[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02).[8]李超男,曲斯鸣.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机制创新研究[J].经济论坛,2013,(7):98.[9]朱兵.扫除地方审计机关监督盲区[J].中国审计,2010,(14):53.[10]潘铎印.审计干部需把“二十不准”当铁律.[J]中国审计2014(5)

第二篇: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文章标题: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如下各种问题;

(1)大批非国有股东由于所占股权比例太小,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他们即使参加股东大会,对公司决策也难以产生任何影响力;即使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由此产生的收益又由每位股东分摊。这样,他们“搭便车

”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虽然从1998年开始超常规地发展机构投资者,但由于机构投资者参与股票交易地决策依据是股票差价,其投资收益属于不确定地信托受益人,而不是机构或机构的管理者,因而机构投资者也缺乏通过股东大会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真正参加股东大会的只有极个别的大股东,而这些股东本身又基本上都是董事会成员单位。这样股东大会就成为大股东的会议。由此,大股东就控制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任免,而国有股权的真正所有者又存在“虚位”问题,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股东约束,造成公司治理中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这说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仍然没有实现不同股东间的股权制约关系,有限的非国有股权不可能对国有股权形成有效的制约。至于所谓独立董事制度等外部约束也因董事选择、薪酬制定等取决于大股东而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2)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异常复杂。一般而言,对股权结构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所有权结构,即股东各自所持公司的股份比例。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由绝对控股股东控制;二是股权高度分散,任何大股东都无法控制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三是公司拥有相对较大的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其次是股权种类结构,即所谓国有股权、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A股、B股和H股七种类型。其中,国有股权又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则包括发起人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国有股权、法人股、转配股不能在交易所自由流通,只能通过协议在场外转让,内部职工股则可以有条件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在交易所流通,但三种股票只能分别在彼此分割的市场上流通。可见,这种划分表面上清晰了,实际上却极易引起混淆,因为A股、B股和H股是从市场分割的角度划分,而国有股权、内部法人股和转配股及社会公众股却从同一市场中股权的不同归属加以划分。

除股权种类复杂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还包括: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偏小,非流通股则占总股本比例片大;国有股仍处于控股地位,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绝对控股状态;法人股比例正逐步上升,因而形成了国有控股下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截至2001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195家,其中,只发行A股的有1023家,只发行B股的有24家,只发行H股的有38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又88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H股的有22家。总股本5218.01亿股,流通股股本1318.13亿股,未流通股股本3404.85亿股,流通股占总股本25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26%,未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未3366.35亿股,在总股本占64.5%,而内部职工股仅占总股本的4.55%,全部上市公司中仅6%左右的公司没有国有股。这说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分布范围广,而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上述这种股权结构存在多种缺陷,具体体现在:第一,股票的种类过多,通过区别不同的股东身份,加以区别对待,人为造成A股、B股和H股市场被分割,并使得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协议转让价格低于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导致同一公司出现不同的交易价格,而且流通股股价被严重扭曲;不同类型的股东权利也不尽相同,破坏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第二,国有股比例过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引起“所有者虚位”的现象国有股东约束软化,造成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股权集中度过高,既不利于形成小股东与大股东间的有效约束,也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对管理层形成多元主体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股权过于集中与股东权利分割,一方面导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来获得公司控制权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使得企业控制权市场难以形成,无法通过收购兼并和代理权争夺来约束管理层;另一方面,在上市融资额度管制下,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助长了非国有投资者通过”借壳上市“、买壳上市”等形式的财务性资产重组进入市场的现象,既引起法人股比例上升,又导致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编制虚假信息等现象。

(3)企业治理中的制衡机制失灵。由于股权被人分割且定价不一,国有股权缺乏真正明确的所有者行使股东权利,以及过度集

第三篇: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环境现状及对策

王德美 2120141293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发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发展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加速侵蚀”相互选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强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2)土地荒漠化加剧

成农业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由点到面,迅速蔓延。由于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与农业生态系统联系紧密的特点,且大多采用城市淘汰的落后技术或从事污染密集行业粗放经营,对农村环境破坏显著,局部地区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2)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用品的使用是我国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所造成的农业自身污染在我国农业环境总体影响中已占相当比例。(3)整体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城市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工业、人口、污染物排放最集中的地区。从总体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绿化面积水处理能力等成倍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发展及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不论是绿地覆盖率,还是三废处理能力,水平都很低,城市问题相当严重,整体情况没有改善,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发展。尤其是经过前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后,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大气复合污染的态势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区域重度雾霾现象频发。我国江、河等水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展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普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城市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引起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增长趋势。

(1)控制工厂废气排放,将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行排放;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研发新型清洁能源,少排放、干净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空气良好状况,控制温室效应;减少超冷制剂、烟雾剂、杀虫剂的使用,保护大气平衡,控制臭氧层空洞的扩展。我国针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积极探索,通过大规模的外场综合观测实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机理研究和空气质量模型的数值模拟,初步掌握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的演变规律,对国家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了科技支撑。但是,我国目前对于生成致霾二次颗粒物的主要前体污染物的关键化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排放模式和污染水平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灰霾形成关键污染物和化学机制是否存在差异亟待研究。由此也造成基于外场观测的源解析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和环保部在2012年7月联合发布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并付诸实施;中国科学院2012年9月启动了科技先导性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环保部2013年9月启动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以上研究计划和专项各有侧重、彼此衔接。

(2)保护水资源,控制水资源的利用;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的发生;治理污染水源,采用生物、化学、物理方法控制、治理水污染。

(3)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营造区域良好环境。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连年发生,且持续时间长,追根溯源,就在于植被遭到严重破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采用生物、化学、物理方法降解有害固体污染物;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化肥、杀虫剂、石油替代品等;对电池、秸秆等合理回收处理,进行资源再利用。

(4)对工业化进程工作采取隔离、合理安排计划时间等减轻其对居民的影响;合理开发交通路线,限制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市场的大肆拓展,新文明产物尽量开发节约、无污染原料生产,并且减少噪声污染。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存在风险。历史上积存的大量放射性的废液和固体废物、大量废弃放射源待处理处置,存在事故隐患和失控的风险。

(5)及时检测,利用生物、化学、物理新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降解、解毒等,减少风险隐患的发生。

随着化学、物理方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于生物技术相比存

[2]解振华.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9:9-12.[3]庞少静.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4.[4]温武瑞,王新谢,永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0,3.[5]牛桂林.城市环境污染及对策,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5.[6]高彩玲,赵英明,黄正文,张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环境管理,2007,2.[7]贺泓,江桂斌.科学理性认识我国的雾霾问题[J].求是,2014,6.[8]张建梅,杨凤华,陆丽华.《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

第四篇: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姓名:杨秀芬班级:08级财管(2)班学号:2008230702

41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

式组建企业集团的行为不断增多,现已初步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涉及各种行业和经济类型,发挥了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整合效应及规模效益。然而,与此同时,在这些集团公司中,却普遍存在着诸如规模效益不佳、重复投资、资金运营效率低等问题。而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企业集团治理,治理机制,董事会,经济技术发展。

一、中国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在政府的干预和引导下,行

横向经济联合,形成企业集团的雏形。在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初期,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市场化才刚刚起步,生产经营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横向联合少而松散,工业化和市场程度不足以自发产生企业集团,因此当时的企业集团主要是靠行政手段而组建,多数是由工业行政性公司改建。企业集团主要以行政手段和契约形式为联结纽带,而较少以资产产权为联结纽带,从而形成了我国企业集团具有法律地位和行政地位的双重特性。企业集团的组建由较松散到较紧密;从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走向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从横向的产品联合走向纵向的工艺联合;从单一产品企业结合向多元化经营发展;从政府行政推动、契约形式的联结发展到以资产为纽带的联结。

为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已经进行的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清楚地显现出利

益约束至契约再到主权约束的改革深化过程的轨迹。我国的企业集团在最初形成时,是以经济技术的内在联系为纽带集结而成的,功能不可能全面。股份制改造使企业集团内部资产纽带的关系得以加强,成员企业相互间的联合更加紧密。股份制企业的效益优势在发展中得以彰显,队市场经济亦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

二、中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现状

企业集团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以确保集团整体的健康运作。企业集团治理与单一法人实体企业不同,除具备一般公司协调好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关系外,还要处理好多级法人实体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我国,企业集团和法人等概念很混乱,不仅仅认识上模糊不清,而且在实践中企业

集团却像企业,母子公司体制不健全,各成员企业没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仅相当于企业集团的一个职能部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集团是基于比较松散的生产协作基

础、行政划转或行政干预等原因而组建,只存在形式上的简单的资本关联,内部联结纽带非常脆弱。企业治理行为表现为行政化,主要体现为资源分配行政化、经营目标行政化、经营者人事任命行政化,即“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内的非效率,产生高昂的治理成本。

同时,从股权的行使方式来看,政府对国有企业集团干预过多,产权不明晰,政府行政

机制替代了企业集团内部治理机制,造成企业集团发展面临难以克服的体制性困难。

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大部分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

司尤为明显),这些公司虽然进行了公司化改造,但谁有资格作为国家股股权的代表,法律

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是从形式上做了规定。从董事会的构成和运作来看,董事会内部机制不合理,一些董事会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不仅不能为董事会的日常运作提供正常的服务,而且也使得董事会对集团的高层经理的监督职能很难得到贯彻。

作为集团的专职监督机构,监事会的职权也没有得到较好的行使。从目前来看,有许多企业集团的监事会成员是其集团内部人员,均有自集团的党委、工会等部门,由于他们一般是由党的组织部门、经理班子任命,然后再进入监事会,这样的遴选机制所产生的监事会,其在职能的发挥上不能不令人生疑。

另外,单位企业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和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企业集团中仍然存在。由于企业集团整体性功能的缺乏,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集权过度的简单化治理特征,保障成员企业良性发展、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优势的集团治理机制,难以达到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治理机制呈现出典型的虚化状态。我国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三、我国企业集团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不明晰,国有股一股独大。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由于国有企业长期被政府控制,企业更倾向于是政府的下属行政机构,而并非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这种行政形的企业制度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因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政企分开,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基本途径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幅度较小,基本上没有改变企业的性质,虽然引入了其他投资者,但并没有对原有的控制权造成冲击,这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降低了改革的效应。

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变了国有股一统天下的尴尬局面,但又产生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广大的中小股东很难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足够的影响,同时国有股不能流通,中小股东“用手投票”的内部治理机制和“用脚投票”的外部治理机制失灵,这也意味着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失效。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兴起,许多国有企业集团纷纷剥削优质资产上市,由于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不用承担经营不善控制权被剥夺的风险,上市公司更多地扮演着集团公司(母公司)提款机的形象,经营者不重视企业价值的增长,很少进行股利分配,而“增股”、“配股”等融资行为却时有发生,这也从客观上增加了股民对股市的不信任感,可以说我国上市公司是靠股民的钱在铺垫的。

(二)非理性扩大规模,盲目实行多元化。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但企业如果过多涉及不熟悉的领域,也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造成主业不突出、机构臃肿、调度失灵以及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反而加速了企业的衰亡。代理理论认为,当一方将决策的权力授予给另一方,并对另一方提供相应报酬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股东和经理之间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作为受托者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及手中的权力,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突出表现就是公司规模最大化和过度多元化。公司规模越大,经理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利,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经理的职业风险,加大经理在公司中地位,还可以获得更多现金流量的支配权。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相对发达,企业的经理层不会过度的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为他们会到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约束以及来自股东“用脚投票”的威胁。

(三)内部人控制阴影挥之不去,企业“家长制”作风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在转轨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时容易出现,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职工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

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我国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也面临着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尤其是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几乎控制了整个集团的全部大权,包括公司的经营决策、资金调动以及人事安排。在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的权利与责任脱节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利己主义行为。

事实上,我国很多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或总裁在集团内保持着较为严重的“家长制”作风,他们决定着公司的一切大小事务,使得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同时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侵吞公司的财产。从最近发生的几起案件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集团的负责人绕开董事会挪用公司资金、转移公司财产到自己关联企业的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家长制”作风也会增加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加大决策失误的可能,从长远看将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例如,接近过湖南成功集团总裁刘虹的人表示,“刘虹不放权,不相信别人,是个事业狂,把工作都抓在手里”,正是刘虹这种家长作风,使其力排众异而收购酒鬼酒,也注定了成功集团的“不成功”。

(四)监管环境尚不成熟,企业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良好的监督环境是规范经理人员行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基本保障。监督机制一般包括企业内部自我监督和外部来自政府及市场的监督,良好的监督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具有一系列规范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同时企业内部设立董事会,其超过四分之三席位的董事为外部董事(独立董事),这充分保障了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与控制,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相较之美国,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在公司监管方面还具有许多法律空白,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普遍缺失。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设立监事会与董事会平行,明确监事会要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作用却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往往由控股集团公司任命,而确定监事名额的又是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自己派人监督自己,监事会的实际作用可见一斑,只不过是一个应付检查的花瓶摆设。

四、关于提高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绩效的思考

(一)完善以产权联结的母子公司体制,优化股权结构。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一般都具有明显的行政干预的烙印,集团公司与政府之间以及集团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集团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很难在市场中独立,而子公司也很难独立地进行经营管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管的太多、统的太严是我国企业集团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有的集团公司与其下属子公司人事安排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虽然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不具有独立的经营决策。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一的股权结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产生过多地来自政府的任命,而非市场选择的结果,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其他中小股东要想动摇经理人员的地位,首先要撼动国有股的控股权力,从目前的形式看,对于中小股东这简直是不可能的,由此也造成了我国股市是一个纯投机性的市场。

由此看来,摆正集团内公司的位置,优化其股权结构是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的股权分置改革将会对集团公司治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如果不能合理确定对价的水平,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容,广大的中小股东终究要蒙受损失。

(二)规范组织结构设计,选择适当的公司治理模式

股份制公司成为主流的企业形式,是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的历史必然,而企业组织形式从集权的直线式,到分权的事业部式以及目前流行的母子公司式,也是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经营所做出的历史选择。事实上,适应集团公司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以及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也普遍采用母子公司式组织结构,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超出了应有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母公司更倾向于把子公司看成自己的分公司,而忽视了子公司独立的法人地位,鉴于此,完善我国企业集团的治理机制就必须先明确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再选择适合集团公司发展的治理模式。

目前世界上成熟的治理模式有三种,即美英治理模式、日德治理模式和东亚家族治理模式。美英治理模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上,强调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要求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股价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价值,经营者也会因来自控制权市场的压力而努力工作。在日德治理模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股票流动性小,利益相关公司通过参股、人事交叉及契约等方式结成企业集团,股权变动及人事变化较为稳定。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而培育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美英治理模式在我国很难发挥作用,我国企业集团可以借鉴日德治理模式,通过引入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健全法律体系,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

在法律层面上对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做出硬性规定是提高我国集团公司治理水平的最高保障。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企业集团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我国的立法机制尚不完备,许多法律法规都具有事后性质,而在改革发展的前沿总是存在一些法律真空,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利用法律的空白,偏离企业目标而从事机会主义行为,侵犯股东利益。

鉴于此,我国应首先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效率,针对集团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专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层面的保障机制;其次,规范信息披露,代理成本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经营者与所有者信息的不对称,因此规范经营者行为,必须降低所有者获取信息的成本,通过法律保障机制,强化公司信息披露,加大对信息舞弊的处罚力度,将会有效的遏制企业集团表外交易和关联交易,从而有利于维护股东利益;最后,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作为公司最直接的监督机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充分发挥“两会”作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其人员的独立性,因此,健全职业董事及监事人才市场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五篇: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速进程中,许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企业规模扩张,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甚至已切身感受到了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企业都能成功,有的案例不但没有享受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所带来的任何好处,反而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系统科学地研究供应链并付诸实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有效性;产销平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背景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经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演变为“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速进程中,许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企业规模扩张,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甚至已切身感受到了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企业都能成功,有的案例不但没有享受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所带来的任何好处,反而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

系统科学地研究供应链并付诸实施势在必行!

二、国际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率先由美国人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在美国很多大的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付诸于实施,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得到了预期效果。2000年,美国物流服务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供应链渠道中存在严重问题。在美国已经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案例中,有的非常先进,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销售商直到消费者,可以实行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也有一些物流经营人,尽管也在高喊“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但实际仍停留在设想和规划的水平上,具体操作不过是储运公司的老一套,仓储、远洋运输及航空货运等各物流环节之间相互脱离,没有任何协议或承诺用于保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机制。

目前,供应链管理风靡全球,但凡有一定积累且有雄心抢滩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企业纷纷试水。部分尝到甜头的企业如戴尔、IBM、丰田等国际大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专业的咨询团队,为中小后继者提供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参考和管理建议。

三、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具体到本土企业,受改革开放年限等客观因素影响,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仍占国内企业总数90%以上,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供应链中各环节“低级博弈对抗阶段”。少数大企业处于生存和长远发展考虑,已经跨出了寻求“供赢链”的征途。

供应链由计划(Plan)、获得(Obtain)、存储(Store)、分销(Distribute)、服务(Serve)等环节衔接而成。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市场中介功能和客户需求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Supply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SupplyChain)。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 1 / 2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创新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客户需求功能,即根据最终消费者的喜好或时尚的引导,进而调整产品内容与形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2

下载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制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制鞋企业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制鞋企业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一直艰难的前进着,我国每年生产的鞋子居于世界首位,鞋子的需求量也是世界第一,然而 我国鞋业生产还是处于鞋业的初级......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

    我国企业价值现状的一般分析

    文章标题:我国企业价值现状的一般分析我国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价值亏蚀的状态,企业获利能力以及未来增长预期呈现下降趋势。其表现又多种,比如国有资产获利能力的降低......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定稿]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摘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以企业发展为标志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快速发展的也产生了环境、资源、劳动者权益保......

    毕业论文----我国连锁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目 录 摘要 ............................................... 2 关键词 ............................................. 2 一、我国物流产业发......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5则范文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已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

    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摘要: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政策制度都不完整,因此预算外资......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