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定稿)
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组织机构和人员、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培训、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火灾事故处理、消防档案、消防安全经费投入、检查考评、奖励与惩处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面积≥200m2的餐饮场所。其它餐饮场所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3.1 餐饮场所? restaurant
独立建造或设置在其它建筑内的营业性餐饮场所,例如餐厅、餐馆、饭店、酒店、冷饮厅、茶楼、酒吧及其它具有餐饮性质的场所。
注:建筑面积≥1000m2或餐位数≥200座的营业性餐饮场所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3.2 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指公安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机构和人员
4.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成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其成员由消防安全责任人、分管领导、消防安全管理人、厨房经理、大堂经理等组成;其他一般单位应根据情况成立相应的组织。
4.2 ?所有单位应成立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厨师、服务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5消防安全职责 5.1 一般规定
饮场所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餐饮场所应向社会公开承诺,保障消防安全疏散条件,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接受社会监督。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建立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制度,及时反映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5.2 消防安全责任人
餐饮场所的法人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应履行下列职责:
a)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b)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c)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d)确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e)组织防火检查,每月至少参加一次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f)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
g)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消防安全责任人的确定或变更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1.5.3 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指定,应履行下列职责: a)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组织制订消防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c)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d)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e)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f)组织管理义务消防队;
g)每半年至少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h)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每月至少一次。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承担本条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1.消防安全管理人的确定或变更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2.5.4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a)分析研究部门、岗位消防安全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 b)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巡查; c)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
d)管理、维护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 e)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f)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 g)记录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完善消防档案; h)完成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1.5.5 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应履行下列职责:
a)掌握自动消防系统的功能及操作规程;
b)每日测试主要消防设施功能,发现故障应在24小时内排除,不能排除的应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 c)核实、确认报警信息;
d)发生火灾时,启动相关消防设施。1.5.6 其它人员
其它人员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熟知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常识,发生火灾时及时引导顾客疏散。
5.7 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
实行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订立的合同中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它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产权单位管理。两个以上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各产权单位(或产权人)、使用单位应明确管理责任,可委托统一管理。6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6.1 消防安全制度及制度要点
6.1.1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应包括会议召集、人员组成、会议频次、议题范围、决定事项、会议记录等要点。
6.1.2 消防组织管理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及人员、工作职责、例会、教育培训、活动要求等要点。
6.1.3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要点。
6.1.4 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部位、内容和方法、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情况记录等要点。
6.1.5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应包括责任范围和职责、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报告程序、工作交接、值班人数和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6.1.6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安全疏散部位、设施检测和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6.1.7 燃气、电气设备和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电工资格、动火审批程序、检查部位和内容、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6.1.8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备登记、保管及维护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6.1.9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序、注意事项等要点。
6.1.10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考评目标、内容和办法、奖惩办法等要点。
6.1.11 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餐饮场所还应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管理等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注:消防安全制度应予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
6.2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餐饮场所应制定下列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a)自动消防系统操作规程; b)变配电室操作规程;
c)电气线路、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d)燃油燃气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e)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注: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予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2.7 场所设置要求
7.1 一般规定
餐饮场所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仓库。7.2 耐火等级
餐饮场所宜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已经核准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当符合特定的防火安全要求。7.3平面布局和防火分隔
7.3.1 独立餐饮场所的建筑物的消防通道、与周围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满足现行消防技术标准。
7.3.2 餐饮场所内部布局应满足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的要求。7.3.3 附设在其它建筑物内的餐饮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7.3.4? 设置在住宅建筑底层的餐饮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与住宅部分隔开。餐饮场所的安全出口应与住宅部分隔开。
7.3.5? 餐饮场所不应设置员工集体宿舍。7.3.6 厨房与餐厅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
7.3.7 以闪点≥60℃的柴油等丙类液体为燃料的餐饮场所,应设置单独的储油间,采用防火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柴油总储存不应超过1m3。
7.3.8? 设置在地下的餐饮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b)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7.4 安全疏散设施 7.4.1 安全出口 7.4.1.1? 餐饮场所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7.4.1.2? 餐饮场所中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7.4.2 疏散宽度
7.4.2.1? 餐饮场所内疏散楼梯、走道的净宽应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GB50016、GB50045、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
注 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楼梯和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m;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3m(走道单面布房)或1.4m(走道双面布房);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其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m(走道单面布房)或1.3m(走道双面布房)。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
7.4.2.2 人员密集的餐厅,疏散出口的总宽度不应少于通过人数与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的乘积。
注:通过人数为人员密度指标(人/m2)与餐饮场所建筑面积(m2)的乘积。餐饮场所的人员密度指标宜为(0.75~1)人/m2。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一般为(0.65~1)m/100人。 7.4.3 疏散距离
7.4.3.1? 餐厅内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7.4.3.2? 其它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餐饮场所不应大于22m)。
7.4.3.3? 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大于40m。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直线距离应为22m。 7.4.4 疏散楼梯间
7.4.4.1? 设有餐饮场所且超过2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1000m2且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高差不大于10m的地下人防工程,及设在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及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餐饮场所,应设有封闭楼梯间。7.4.4.2 设有餐饮场所建筑面积大于1000m2且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的地下人防工程,设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设有防烟楼梯间。
7.4.4.3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应符合GB50016、GB50045、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
7.4.4.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注:多层民用建筑内封闭楼梯间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7.4.5 其它要求 7.4.5.1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必须采用安全控制和报警逃生门锁等可靠的技术措施,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7.4.5.2?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注: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o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7.4.5.3? 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疏散门内外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7.5 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7.5.1 设在地下建筑内
室内装修的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隔断、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7.5.2 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
7.5.2.1? 营业面积>100m2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隔断、固定家具和窗帘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7.5.2.2? 营业面积≤100m2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墙面、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注: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当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当同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顶棚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其它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不限制。 7.5.3 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
7.5.3.1? 设置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装修材料不应低于B1级。
7.5.3.2? 设置在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墙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7.5.3.3? 设置在电视塔等特殊高层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均应达到A级。
注:除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顶层餐厅,当同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
7.5.4其它要求
餐饮场所其它部位的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还应符合GB50222中的有关要求。7.6 建筑消防设施 7.6.1 消火栓
7.6.1.1 设有餐饮场所的多层公共建筑超过5层、住宅建筑超过7层、其它民用建筑体积≥10000m3的应设有消火栓系统。
注:住宅建筑指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7.6.1.2 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应设有消火栓系统。
7.6.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2.1? 设有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餐饮场所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6.2.2 设在地下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2.3? 公共建筑中营业面积大于500m2的餐饮场所,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
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084中的有关要求。 7.6.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6.3.1 任一层建筑面积>3000m2或总建筑面积>6000m2,以及有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餐饮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7.6.3.2? 设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内,设在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且建筑面积>500m2的餐饮场所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6.3.3? 设置在地下建筑或地上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
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116中的有关要求。 7.6.4 火灾应急照明
7.6.4.1 餐饮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应急照明:
a)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 b)设有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 c)疏散出口和安全出口; d)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建筑面积>400m2的餐厅,设在地下建筑中的餐厅,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厅;
e)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以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7.6.4.2 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其照度地上不应低于1Lx,楼梯间及地下不应低于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应保持正常的照度; b)应急照明灯间距不应大于20m;
c)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d)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应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
e)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应不大于5s。
7.6.5 疏散指示标志
7.6.5.1? 餐饮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a)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正上方; b)疏散走道。
7.6.5.2?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b)设置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0.3m;
c)设置在墙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标志中心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1m(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走道疏散标志灯间距不应大于20m(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不大于15m);
d)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e)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且在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接合备用电源。
7.6.6 灭火器
7.6.6.1? 应选用ABC干粉灭火器等适于扑救餐饮场所火灾的灭火器。
7.6.6.2? 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7.6.6.3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不大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7.6.6.4 ?灭火器的配置还应符合GB50016中的有关要求。
7.6.7? 其它消防设施
餐饮场所还应设置其它必要的消防设施。
注: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中的有关要求;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符合GB50045中的有关要求;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应符合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 8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8.1 一般要求
新建、改建、扩建餐饮场所或者变更餐饮场所内部装修及使用用途的,建设或者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将消防设计图纸报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同意方可施工;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餐饮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必须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发给《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使用或者开业。
8.2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餐饮场所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容易蔓延、人员和物资集中、消防设备用房等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并实行严格的管理。1.8.3 电气防火管理要求 2.8.3.1 一般要求
8.3.1.1? 电器设备应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禁止非电工人员作业,徒工在作业时需有证电工监护。
8.3.1.2? 防爆、防潮、防尘的部位安装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8.3.1.3? 每年应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8.3.2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的防火要求
8.3.2.1?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a)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1级PVC管保护,导线不得裸露,并应留有70cm×70cm的检修孔1至2处; b)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B2级以下(含B2级)的装修材料上;
c)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1级以上的材料上; d)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2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A级材料隔热; e)不应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8.3.2.2?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GB50303、GB50016、GB50045、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8.3.3 电气防火管理要求
餐饮场所应加强电气防火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增加用电负荷应办理审核、审批手续; b)营业期间不应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作业;
c)不应在营业区、仓库区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 d)非营业时间应关闭非必要的电器设备; e)停送电时,应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1.8..4 可燃物、火源管理要求
餐饮场所应加强可燃物及明火设施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餐饮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b)餐厅内不应采用明火照明和取暖,禁止使用溶剂汽油、可燃气体做燃料的取暖炉具;
c)餐厅内严禁存放、使用充装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液体、气体的钢瓶;
d)高火险等级以上天气,禁止以柴草、木柴、木炭等为燃料的餐饮服务经营用火;
e)营业时严禁明火维修作业和油漆粉刷作业;
f)严格内部用火审批制度,落实现场监护人员和防范措施; g)固定用火设施和大型用电设备应确定专人负责; h)配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
i)装修施工现场动用电气焊等明火时,应清除周围及焊渣滴落区的可燃物质,并设专人监督,禁止在运行中的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
j)烟囱等容易聚集油污的部位每半年应清洗一次。1.8.5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求
餐饮场所应落实下列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措施:
a)防火门、防火卷帘、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等设施设置齐全、功能完备;
b)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疏散图示,在常闭防火门上设有警示文字和符号; c)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不应遮挡、覆盖疏散指示标志;
d)营业期间禁止将安全出口上锁,禁止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禁止在公共区域的外窗上安装金属护栏。1.8.6 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要求 2.8.6.1 一般规定
8.6.1.1? 餐饮场所应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齐全,并能正常工作。
8.6.1.2? 餐饮场所对其配备的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具备资格的维修单位实施的功能性检查。
8.6.1.3?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餐饮场所,每年应由具备资格的单位进行一次功能测试。
1.8.6.2灭火器管理要求
8.6.2.1? 对灭火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数量、部位和维护管理责任人。
8.6.2.2? 灭火器应保持铭牌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应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
8.6.2.3? 灭火器材应放置在指定部位,应摆放稳固,不应被挪作它用、埋压或将灭火器箱锁闭。
1.8.6.3 消火栓系统管理要求 消火栓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消火栓不应被遮挡、挤占、埋压; b)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c)消火栓箱不应上锁;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1.8.6.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洒水喷头不应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b)报警阀、末端试水装置应有明显标识; c)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1.8.6.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探测器等报警设备不应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b)不应违章关闭系统,维护时应落实安全措施; c)应由具备上岗资格的专门人员操作; d)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e)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1.防火检查 2.9.1 一般要求
9.1.1?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营业期间,应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并确定巡查、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9.1.2 其它餐饮场所也应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检查。1.9.2 防火巡查
9.2.1?? 餐饮场所营业时间每2小时按巡查地点进行一次巡查。9.2.2? 班组交班前,由班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共同进行一次巡查。9.2.3? 营业期间,消防安全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c)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d)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方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e)消防安全值班人员在岗情况; f)其它消防安全情况。9.3 防火检查
9.3.1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每月至少组织1次检查。
9.3.2 营业结束后应清除可燃杂物,检查是否遗留未熄灭的烟头等火种,并应关闭营业用电,切断相关部位的电源。
9.3.3 检查结束,应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应在检查记录表上签名,存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9.3.4?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状况; c)灭火器材配置情况和功能; d)用火、用电管理情况;
e)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f)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g)日常防火巡查情况;
h)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 i)其它需要检查的内容。
9.4 建筑消防设施功能测试检查和灭火器的检查
9.4.1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9.4.2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9.4.3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1.10 火灾隐患整改
2.10.1 一般规定
10.1.1? 对火灾隐患应采取措施整改。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逐级上报至消防安全责任人。
10.1.2? 对公安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申报检查、验收。
1.10.2 整改要求
2.10.2.1? 发现下列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a)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
b)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c)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它用的;
d)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e)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f)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g)其它可以立即整改的火灾隐患。
10.2.2?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业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1.11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宣传教育、培训
2.11.1 一般规定
11.1.1 营业期间,应告之顾客安全疏散、逃生方法。
11.1.2? 春、冬季防火期间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11.1.3 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1.1.4?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11.1.5 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应做好记录。1.11.2 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
11.2.1? 宣传教育和培训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和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e)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11.2.2? 新职工上岗消防安全培训后,应达到“四懂、四会”要求。1.注:“四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预防火灾措施、火灾扑救方法、火场逃生方法。“四会”即会报火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2.12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3.12.1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内容
4.a)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5.b)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6.c)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7.d)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8.e)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预案内容
12.2 演练的实施
12.2.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12.2.2 演练时应在餐饮场所入口处设置带有“正在进行消防演练”字样的标志牌。
12.2.3? 演练结束,应总结问题,做好记录,修订预案内容。13 火灾事故处理
13.1 火灾事故的处置
13.1.1 按照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组织人员扑救初起火灾; 13.1.2 按照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报警;
13.1.3 按照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引导人员疏散; 13.2 火灾现场保护
火灾扑灭后,应组织人员保护好火灾现场,以便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事故。13.3 火灾事故分析及处理 13.3.1 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消防责任人应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到火灾现场,分析发生此类火灾的原因及事故责任,总结教训,提出防止发生此类火灾的措施。13.3.2 根据公安消防部门的《火灾原因认定书》《火灾事故责任书》及单位内部的防火安全责任制的规定,严肃查处有关责任人,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14 消防档案
1.14.1 一般规定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详实、准确,并附有必要的图表,不应漏填、涂改,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1.14.2 档案内容
2.14.2.1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餐饮场所消防审核、验收、检查法律文书; c)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f)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g)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h)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i)楼层消防安全疏散图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1.14.2.1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设施检查、自动消防设施测试、维修保养记录; b)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c)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d)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 e)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g)火灾情况记录; h)消防奖惩情况记录。1.14.3 保管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确定消防档案保管人员。
流动保管的巡查记录等档案,交接班时应有交接手续,不应缺页。往年的档案不应丢弃、毁损,应保存10年以上。重要的技术资料、图纸、审核手续、法律文书等应永久保存。15 消防安全经费投入
餐饮场所应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统筹安排,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将消防安全经费列入财务计划,为本单位消防安全提供经费保障。16 检查考评
餐饮场所应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实行半年及年终考评制度。奖励与惩处
17.2.1 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单位应给予表彰奖励。17.2.2 对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
17.2.3 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篇: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面积≥200m2的餐饮场所。其它餐饮场所也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98-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餐饮场所 restaurant 独立建造或设置在其它建筑内的营业性餐饮场所,例如餐厅、餐馆、饭店、酒店、冷饮厅、茶吧、酒吧及其它具有餐饮性质的场所。
注:建筑面积≥1000m2或餐位数≥200座的营业性餐饮场所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3.2
单层、多层民用建筑 single story or multi-story building 9层及9层以下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它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3
高层民用建筑 tall building 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3.4
地下民用建筑 underground building 单层、多层、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部分,单独建造在地下的民用建筑及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3.5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lighting evacuation indicator sign 用不燃材料制作,通过电源发光方式发出疏散指示信号的疏散指示标志。4 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4.1 一般规定
餐饮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餐饮场所应向社会公开承诺,保障消防安全疏散条件,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接受社会监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建立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制度,及时反映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4.2 消防安全责任人
餐饮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应履行下列职责: a)组织审定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资金预算方案; b)确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c)组织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d)每月至少参加一次防火检查;
e)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负责筹措整改资金。消防安全责任人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4.3 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指定,应履行下列职责: a)拟订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资金预算方案; b)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防火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d)组织整改火灾隐患;
e)组织建立消防组织,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教育、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f)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每月至少一次。
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承担本条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4.4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a)分析研究部门、岗位消防安全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 b)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巡查; c)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
d)管理、维护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 e)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f)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 g)记录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完善消防档案; h)完成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4.5 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应履行下列职责:
a)掌握自动消防系统的功能及操作规程;
b)每日测试主要消防设施功能,发现故障应在24小时内排除,不能排除的应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 c)核实、确认报警信息;
d)发生火灾时,启动相关消防设施。4.6 其它人员
其它人员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熟知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常识,发生火灾时及时引导顾客疏散。4.7 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 实行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订立的合同中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它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产权单位管理。两个以上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合作经营的商场,各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应明确管理责任,可委托统一管理。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5.1 消防安全制度及制度要点 5.1.1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应包括会议召集、人员组成、会议频次、议题范围、决定事项、会议记录等要点。5.1.2 消防组织管理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及人员、工作职责、例会、教育培训、活动要求等要点。5.1.3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要点。5.1.4 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部位、内容和方法、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情况记录等要点。5.1.5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应包括责任范围和职责、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报告程序、工作交接、值班人数和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5.1.6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安全疏散部位、设施检测和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5.1.7 燃气、电气设备5.1.8 和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电工资格、动火审批程序、检查部位和内容、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5.1.9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备登记、保管及维护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5.1.10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序、注意事项等要点。5.1.11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考评目标、内容和办法、奖惩办法等要点。5.1.12 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餐饮场所还应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管理等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注: 消防安全制度应予公布,注: 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5.2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餐饮场所应制定下列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a)自动消防系统操作规程; b)变配电室操作规程;
c)电气线路、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d)燃油燃气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e)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注: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予公布,注: 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6 场所设置要求
6.1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安全布局 6.1.1 耐火等级
餐饮场所应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
注: 也可设置在已经公安消防部门核准的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6.1.2 安全布局和防火分隔
6.1.2.1 附设在其它建筑物内的餐饮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
6.1.2.2 设置在住宅建筑底层的餐饮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与住宅部分隔开。餐饮场所的安全出口应与住宅部分隔开。6.1.2.3 餐饮场所不应设置员工集体宿舍。6.1.2.4 厨房与餐厅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或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6.1.2.5 以闪点≥60℃的柴油为燃料的餐饮场所,应设置储油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柴油总储存不应超过1m3。6.1.2.6 设置在地下的餐饮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宜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b)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6.2 安全疏散设施 6.2.1 安全出口
6.2.1.1 餐饮场所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6.2.1.2 餐饮场所中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6.2.2 疏散宽度
6.2.2.1 餐饮场所内疏散楼梯、走道的净宽应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GBJ16-87、GB50045-95、GB50098-98中的有关要求。
注: 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注: 其楼梯和走道最小净宽不注: 应小于1.1m;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注: 其楼梯最小净宽不注: 应小于1.2m,注: 走道最小净宽不注: 应小于1.3m(走道单面布房)或1.4m(走道双面布房);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注: 其楼梯最小净宽不注: 应小于1m,注: 走道最小净宽不注: 应小于1.2m(走道单面布房)或1.3m(走道双面布房)。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注: 应小于1.4m。
6.2.2.2 人员密集的餐厅,疏散出口的总宽度不应少于通过人数与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的乘积。
注: 通过人数为人员密度指注: 标注:(人/m2)与餐饮场所建筑面积(m2)的乘积。餐饮场所的人员密度指注: 标注: 宜为(0.75~1)人/m2。百人疏散宽度指注: 标注: 一般为(0.65~1)m/100人。6.2.3 疏散距离
6.2.3.1 餐厅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6.2.3.2 其它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餐饮场所不应大于22m)。
6.2.3.3 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40m。
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注: 其最大直线距离应为上述距离的一半。6.2.4 疏散楼梯间
6.2.4.1 设有餐饮场所且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1000m2且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高差不大于10m的地下人防工程,及设在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及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餐饮场所,应设有封闭楼梯间。
注: 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执行GB50045-95中的有关规定。
6.2.4.2 设有餐饮场所建筑面积大于1000m2且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的地下人防工程,设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设有防烟楼梯间。
6.2.4.3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应符合GBJ16-87、GB50045-95、GB50098-98中的有关要求。
6.2.4.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注: 多层民用建筑内封闭楼梯间可采用双向弹簧门。6.2.5 其它要求
6.2.5.1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6.2.5.2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疏散走道上不应设置少于3个踏步的台阶。
注: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注: 超过10º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注: 可不注: 受此限。
6.2.5.3 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疏散门内外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6.3 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6.3.1 设在地下建筑内
室内装修的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隔断、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注: A级为不注: 燃性材料、B1级为难燃性材料。6.3.2 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
6.3.2.1 营业面积100m2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隔断、固定家具和窗帘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6.3.2.2 营业面积≤100m2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墙面、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注: 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当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注: 除顶棚外,注: 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当同注: 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注: 其顶棚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注: 其它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不注: 限制。6.3.3 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
6.3.3.1 设置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装修材料不应低于B1级。
6.3.3.2 设置在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墙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6.3.3.3 设置在电视塔等特殊高层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均应达到A级。
注: 除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顶层餐厅,注: 当同注: 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注: 除顶棚外,注: 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6.3.4 其它要求
餐饮场所其它部位的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还应符合GB50222-95中的有关要求。
6.4 建筑消防设施 6.4.1 消火栓 6.4.1.1 设有餐饮场所的多层公共建筑超过5层、住宅建筑超过6层、其它民用建筑体积≥10000m3的应设有消火栓系统。
注: 住宅建筑指注: 底层设有商业服注: 务网点的住宅。
6.4.1.2 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应设有消火栓系统。
6.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4.2.1 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餐饮场所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4.2.2 设在建筑面积1000m2的地下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084-2001中的有关要求。6.4.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4.3.1 每层建筑面积3000m2或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餐饮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6.4.3.2 设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内,设在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且建筑面积500m2的餐饮场所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116-98中的有关要求。6.4.4 火灾应急照明
6.4.4.1 餐饮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应急照明:
a)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
b)设有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 c)疏散出口和安全出口;
d)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建筑面积1500m2的餐厅,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餐厅,设在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厅;
e)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以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6.4.4.2 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其照度地上不应低于0.5Lx,地下不应低于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应保持正常的照度; b)应急照明灯间距不应大于20m;
c)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d)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应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设置在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不应少于30min);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
e)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应不大于15s。6.4.5 疏散指6.4.6 示标6.4.7 志
6.4.5.1 餐饮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a)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 b)疏散走道。
6.4.5.2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b)设置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0.3m; c)设置在墙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标志中心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1m(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走道疏散标志灯间距不应大于20m(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不大于15m);
d)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e)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设置在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为30 min),且在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接合备用电源。6.4.8 灭火器
6.4.6.1 应选用ABC干粉灭火器等适于扑救餐饮场所火灾的灭火器。6.4.6.2 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6.4.6.3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大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15m。
6.4.6.4 灭火器的配置还应符合GBJ140-90中的有关要求。6.4.9 其它消防设施
餐饮场所还应设置其它必要的消防设施。
注: 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J16-87中的有关要求;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应符合GB50045-95中的有关要求;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餐饮场所应符合GB50098-98中的有关要求。7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7.1 一般要求
新建、改建、扩建或者变更用途、重新进行内部装修的餐饮场所,应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申报审核。开业前,应向公安消防部门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使用或者开业。
7.2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餐饮场所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容易蔓延、人员和物资集中、消防设备用房等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并实行严格的管理。7.3 电气防火管理要求 7.3.1 一般要求
7.3.1.1 电器设备应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禁止非电工人员作业,徒工在作业时需有证电工监护。
7.3.1.2 防爆、防潮、防尘的部位安装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7.3.1.3 每年应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7.3.2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7.3.3 安装的防火要求 7.3.2.1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a)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1级PVC管保护,导线不得裸露,并应留有70cm×70cm的检修孔1至2处;
b)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B2级以下(含B2级)的装修材料上;
c)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1级以上的材料上;
d)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2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A级材料隔热;
e)不应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7.3.2.2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GB50303-2002、GBJ16-87、GB50045-95、GB50098-98中的有关要求。7.3.4 电气防火管理要求
餐饮场所应加强电气防火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增加用电负荷应办理审核、审批手续;
b)营业期间不应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作业; c)不应在营业区、仓库区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 d)非营业时间应关闭非必要的电器设备; e)停送电时,应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7.4 可燃物、火源管理要求
餐饮场所应加强可燃物及明火设施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餐饮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b)餐厅内不应采用明火照明和取暖,禁止使用溶剂汽油、可燃气体做燃料的取暖炉具; c)餐厅内严禁存放、使用充装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液体、气体的钢瓶;
d)高火险等级以上天气,禁止以柴草、木柴、木炭等为燃料的餐饮服务经营用火; e)营业时严禁明火维修作业和油漆粉刷作业;
f)严格内部用火审批制度,落实现场监护人员和防范措施; g)固定用火设施和大型用电设备应确定专人负责; h)配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
i)装修施工现场动用电气焊等明火时,应清除周围及焊渣滴落区的可燃物质,并设专人监督,禁止在运行中的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7.5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求
餐饮场所应落实下列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措施:
a)防火门、防火卷帘、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等设施设置齐全、功能完备;
b)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疏散图示,在常闭防火门上设有警示文字和符号;
c)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不应遮挡、覆盖疏散指示标志; d)营业期间禁止将安全出口上锁,禁止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禁止在公共区域的外窗上安装金属护栏。7.6 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要求 7.6.1 一般规定
7.6.1.1 餐饮场所应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齐全,并能正常工作。
7.6.1.2 餐饮场所对其配备的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具备资格的维修单位实施的功能性检查。
7.6.1.3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餐饮场所,每年应由具备资格的单位进行一次功能测试。7.6.2 灭火器管理要求
7.6.2.1 对灭火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数量、部位和维护管理责任人。
7.6.2.2 灭火器应保持铭牌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应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7.6.2.3 灭火器材应放置在指定部位,应摆放稳固,不应被挪作它用、埋压或将灭火器箱锁闭。
7.6.3 消火栓系统管理要求
消火栓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消火栓不应被遮挡、挤占、埋压; b)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c)消火栓箱不应上锁;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6.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洒水喷头不应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b)报警阀、末端试水装置应有明显标识; c)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6.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探测器等报警设备不应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b)不应违章关闭系统,维护时应落实安全措施; c)应由具备上岗资格的专门人员操作; d)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e)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8 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 8.1 防火检查 8.1.1 一般规定
8.1.1.1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营业期间,应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并确定巡查、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8.1.1.2 其它餐饮场所也应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检查。8.1.2 检查、巡查的频次
8.1.2.1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每月至少组织1次检查。8.1.2.2 餐饮场所营业时间每2小时按巡查地点进行一次巡查。8.1.2.3 班组交班前,由班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共同进行一次巡查。
8.1.2.4 检查结束,应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应在检查记录表上签名,存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8.1.3 巡查、检查的内容
8.1.3.1 营业期间,消防安全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c)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d)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方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e)消防安全值班人员在岗情况; f)其它消防安全情况。
8.1.3.2 营业结束后应清除可燃杂物,检查是否遗留未熄灭的烟头等火种,并应关闭营业用电,切断相关部位的电源。
8.1.3.3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状况; c)灭火器材配置情况和功能; d)用火、用电管理情况;
e)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f)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g)日常防火巡查情况;
h)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 i)其它需要检查的内容。8.2 火灾隐患整改 8.2.1 一般规定
8.2.1.1 对火灾隐患应采取措施整改。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逐级上报至消防安全责任人。
8.2.1.2 对公安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申报检查、验收。8.2.2 整改要求
8.2.2.1 发现下列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a)高火险等级以上天气使用明火的;
b)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c)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它用的;
d)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e)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f)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g)其它可以立即整改的火灾隐患。
8.2.1.3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业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9.1 宣传教育、培训 9.1.1 一般规定
9.1.1.1 营业期间,应告之顾客安全疏散、逃生方法。
9.1.1.2 春、冬季防火期间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9.1.1.3 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9.1.1.4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9.1.1.5 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应做好记录。9.1.2 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
9.1.2.1 宣传教育和培训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和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e)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9.1.2.2 新职工上岗消防安全培训后,应达到“四懂、四会”要求。
注: “四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预防火灾措施、火灾扑救方法、火场逃生方法。“四会”即会报火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9.2 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9.2.1 组织机构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应包括下列组织:
a)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
b)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c)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d)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e)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疗用品; f)其它必要的组织。9.2.2 预案内容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发现火情,首先报警,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b)通讯联络组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 c)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d)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e)疏散引导组尽快有秩序疏散人员;
f)安全防护救护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g)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协助事故调查; h)指挥员组织填写事故报告。9.2.3 演练的实施
9.2.3.1 演练时应在餐饮场所入口处设置带有“正在进行消防演练”字样的标志牌。9.2.3.2 演练结束,应总结问题,做好记录,修订预案内容。10 消防档案 10.1 一般规定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详实、准确,并附有必要的图表,不应漏填、涂改,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10.2 档案内容
10.2.1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餐饮场所消防审核、验收、检查法律文书; c)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f)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g)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h)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i)楼层消防安全疏散图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10.2.2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设施检查、自动消防设施测试、维修保养记录; b)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c)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d)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 e)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g)火灾情况记录; h)消防奖惩情况记录。10.3 保管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餐饮场所应确定消防档案保管人员。
流动保管的巡查记录等档案,交接班时应有交接手续,不应缺页。往年的档案不应丢弃、毁损,应保存10年以上。重要的技术资料、图纸、审核手续、法律文书等应永久保存。
第三篇:《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ICS 13.220.01 C 80
DB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山
DB 37/ T 654—2012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1210发布 201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654—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对DB37/T 654-2006《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亓延军、张元祥、王忠、张少见、王林静、闫宏、陈亮、秦璇。
I
DB37/ T 654—2012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消防安全组织制度、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等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检查指导。消防安全组织及职责
2.1 建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a)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b)将消防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c)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d)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e)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f)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
g)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2.2 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a)拟定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c)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d)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e)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f)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g)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h)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 明确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4 实行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2.5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专职消防队,接受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并符合下列要求:
a)配备充足的灭火、防毒、堵漏、破拆等车辆、装备和器材,按需配备专职消防队员; b)积极开展防火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并负责训练志愿消防队;
DB37/ T 654—2012 c)加强技战术训练,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并进行实地演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战斗能力; d)随时作好灭火救援准备,一旦发生火灾或泄漏、爆炸事故,及时有效处置。
2.6 按规定不需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装备。3 规章制度
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下列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公布实施: a)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b)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c)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e)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f)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g)火警处置程序;
h)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安全管理制度; i)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j)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k)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l)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4 消防安全布局及消防车通道
4.1 易燃易爆场所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路等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4.2 易燃易爆场所储存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4.3 严禁占用防火间距。
4.4 易燃易爆场所应按照规范要求在生产区、储罐区、装卸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并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需要。5 消防设施器材
5.1 按要求配置灭火器、灭火毯、灭火砂、消防桶、消防锨等器材;灭火器选型准确,配置数量充足,放置位置合理,便于取用。
5.2 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配齐扳手、水带、水枪、泡沫管枪等器材。5.3 按要求设置防雷、防静电、火灾报警等装置。
5.4 储罐区、生产装置区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冷却装置,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干粉、泡沫液等灭火药剂。
5.5 消防设施、器材应确定专人负责,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要委托具有维护保养资格的企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5.6 单位应建立消防设施配置及维护保养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情况。6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DB37/ T 654—2012 6.1 单位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6.2 单位应在公共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6.3 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对在岗人员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
a)有关消防法规、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6.4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a)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b)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c)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d)重点岗位从业人员。
6.5 消防安全教育应使员工达到“四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6.6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7 用火用电
7.1 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动用明火。因设备检修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焊割等明火作业的,应落实下列措施:
a)办理动火许可手续,动火操作人员具备动火资格,指定专人到场监护,灭火器材配置到位; b)动火地点区域内不得放置易燃、可燃物品; c)焊具、燃气、氧气瓶放置地点符合规定; d)电焊电源、接地点符合防火要求; e)落实动火期间的灭火应急措施。
7.2 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种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储存区域,严禁在禁火区内吸烟、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
7.3 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作业时应当着防静电服,不穿带钉子的鞋,不使用产生火花的操作工具。7.4 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佩戴火星熄灭器。
7.5 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的电气线路、开关、灯具、电器设备等应达到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在危险区域临时用电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消防安全。8 防火巡查
8.1 易燃易爆场所应当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a)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b)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及履行职责情况;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d)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e)管道、容器阀门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f)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各种工艺指标是否正常;
DB37/ T 654—2012 g)库房储存物品外包装是否完整; h)泄压设施有无异常; i)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8.2 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基本技能,每日进行岗位防火检查。岗位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b)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c)消火栓、灭火器、逃生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各种工艺指标是否正常; e)设备、管道、阀门及连接处有无跑、冒、滴、漏; f)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8.3 防火巡查应按照规定的巡查路线和时间进行,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巡查记录上签名。9 消防安全检查
9.1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根据重大节日、季节变更的需要适时组织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每周应开展一次防火检查。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2 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依法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情况; b)各部门(车间)、班组逐级岗位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演练及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d)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e)防火巡查、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f)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g)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的设置及完好情况;
h)消防水源情况,灭火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各类灭火用药剂、材料、油料等是否齐备充足;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自动消防系统、储罐冷却系统等维修保养是否到位,运行是否正常;
i)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有无违章使用情况等;
j)压力容器、管道、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k)工艺装置和管道的色标和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完好、醒目,各种设备、管道、阀门及连接处有无跑、冒、滴、漏;
l)水泵房、配电室、各种机房、易燃易爆物品库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m)专职(义务)消防队是否配备相应的器材、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使用和完好有效情况; n)有无违章动火情况;
o)各项消防工作记录是否齐全; p)需要检查的其他内容。
9.3 消防安全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10 火灾隐患整改
DB37/ T 654—2012 10.1 巡查、检查发现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
a)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b)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c)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d)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e)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f)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10.2 巡查、检查发现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责成督促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对涉及资金投入及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通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责任人。
10.3 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10.4 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人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研究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保障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通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整改情况并申请复查。10.5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11.1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演练,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要求。
11.2 根据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组建消防应急处置的第一、二梯队,各类工作人员不足50人的可成立一个梯队。
11.3 灭火演练的程序和要求如下:
a)灭火行动组人员要熟知消防设施、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位置、使用方法、要求及各部位火灾的危险性;
b)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时,要通过无线对讲系统或单位内部电话等方式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实地查看,查看人员及其他员工确认(发现)火情后,要立即通过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等通讯方式向消防控制室反馈(报告)信息; c)现场人员向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反馈信息的同时组织第一梯队灭火行动组佩带个人防护装备器材,在30秒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有秩序地灭火;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接警后立即启动消防设施,并通过单位内部电话、无线对讲系统或广播、警铃等有效方式,发出火警指令,通知第二梯队人员赶赴现场,并向企业专职消防队或公安消防队报警;
d)第二梯队灭火行动组接到火警指令后,在1分钟内赶赴火灾现场形成第二灭火力量,实施增援灭火;
e)通讯联络组应搜集火场信息,保持灭火行动组与疏散引导组之间,第一、二梯队之间,各组与指挥机构(消防控制室)之间,单位与公安消防队之间的联络畅通。
11.4 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和要求如下:
a)疏散引导组人员要熟知消防疏散装备、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明了火灾时各人分工负责的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DB37/ T 654—2012 b)火灾确认后,要及时启动应急广播或通过喊话、发出灯光信号等方式通知、引导火场人员采取c)d)e)f)g)正确方式、沿正确路线、有序逃生,并提醒火场人员疏散时不要恐慌,要互帮互助,提高疏散效率;
发生火灾时,应首先通知着火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人员疏散,并视情适时通知所有人员疏散; 第二梯队疏散引导组接到火警指令后,在1分钟内赶赴火灾现场实施增援;
疏散引导组要保持与指挥机构(控制室)、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的即时联系,随时根据火场现状调整疏散路线;
疏散引导组应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消防档案
12.1 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档案,能够反映出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内容详实,更新及时,并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12.2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建筑物或者场所施工、使用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文件、资料; c)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f)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g)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h)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i)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12.3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公安消防部门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b)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c)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d)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e)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f)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g)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h)火灾情况记录; i)消防奖惩情况记录。13 监督检查
13.1 公安消防部门依据本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13.2 检查发现单位组织制度、档案建设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3日内进行修订和完善。13.3 检查发现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或拘留等处罚。
13.4 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
DB37/ T 654—2012 间距;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等违法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
13.5 检查发现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13.6 检查发现未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要督促单位限期建立,并按规定配备消防车辆、器材和装备。
13.7 检查发现易燃易爆场所与居民生活区防火间距或贮罐区内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消防通道严重不畅、灭火药剂和消防供水严重缺乏的,要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彻底整改。
13.8 因安全布局不合理而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易燃易爆场所,应当提请政府纳入城市搬迁规划,并采取限期搬迁、改变使用性质、限制生产或储存化学物品种类和数量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14 企业的上级业务(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桑拿洗浴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桑拿洗浴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征求意见稿)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拿洗浴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档案、消防安全经费投入、检查考评及奖励与惩处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向公众开放的桑拿洗浴场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A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桑拿洗浴场所
指向公众开放的、集桑拿洗浴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3.2 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指公安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4 组织机构和人员
4.1 组织机构
桑拿洗浴场所应设置或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桑拿洗浴场所应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
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或容纳50人以上的桑拿洗浴场所要配备至少10人的专职消防、保安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其他桑拿洗浴场所根据情况至少要明确5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场所内休闲娱乐区、厨房餐厅和客房区必须分别明确至少1名专门人员负责防火检查巡查、引导人员疏散、消防安全提示等。4.2 人员要求 桑拿洗浴场所的法人代表(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同时要明确一名消防安全管理人。
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应当经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5 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5.1 一般规定
桑拿洗浴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桑拿洗浴场所应向社会公开承诺,保障消防安全疏散条件,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接受社会监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桑拿洗浴场所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建立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制度,及时反映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5.2消防安全责任人
桑拿洗浴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应履行下列职责: a)组织审定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资金预算方案; b)确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c)组织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d)每半个月至少参加一次防火检查;
e)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负责筹措整改资金。消防安全责任人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5.3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指定,应履行下列职责: a)拟订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资金预算方案; b)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防火检查,每半个月至少一次; d)组织整改火灾隐患;
e)组织建立消防组织,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教育、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f)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每月至少一次。5.4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桑拿洗浴场所所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a)分析研究本部门、岗位消防安全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 b)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巡查; c)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
d)管理、维护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 e)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f)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 g)记录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完善消防档案; h)完成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5.5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应履行下列职责:
a)掌握自动消防系统的功能及操作规程;
b)每日测试主要消防设施功能,发现故障应在24小时内排除,不能排除的应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
c)核实、确认报警信息; d)发生火灾时,启动相关消防设施。5.6
其它人员
其它人员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熟知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常识,发生火灾时及时引导顾客疏散。5.7
承包、租赁、委托经营
实行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订立的合同中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它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产权单位管理。两个以上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合作经营的公共娱乐场所,各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应明确管理责任,可委托统一管理。6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6.1消防安全制度及制度要点 6.1.1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应包括会议召集、人员组成、会议频次、议题范围、决定事项、会议记录等要点。6.1.2 消防组织管理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及人员、工作职责、例会、教育培训、活动要求等要点。6.1.3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要点。
6.1.4 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部位、内容和方法、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情况记录等要点。6.1.5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应包括责任范围和职责、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报告程序、工作交接、值班人数和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6.1.6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安全疏散部位、设施检测和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6.1.7 燃气、电气设备和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电工资格、动火审批程序、检查部位和内容、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6.1.8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备登记、保管及维护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6.1.9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序、注意事项等要点。6.1.10 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桑拿洗浴场所还应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检查、仓库管理等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注:消防安全制度应予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
6.2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桑拿洗浴场所应制定下列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a)自动消防系统操作规程; b)变配电室操作规程;
c)电气线路、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d)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注: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应予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订。场所设置要求 7.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安全布局 7.1.1耐火等级
桑拿洗浴场所应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所在建筑必须经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7.1.2设置的部位及防火分隔要求
7.1.2.1 宜设在建筑物的首层、二层或三层靠外墙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墙体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7.1.2.2 不应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7.1.23 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7.1.2.4 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设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b)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c)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7.1.3 布局要求
桑拿洗浴场所的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得设置在居民楼、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 b)不得设置在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 c)不得设置在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d)不得设置在地下建筑一层以下;
e)不得设置在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7.2安全疏散设施 7.2.1 安全出口
7.2.1.1 桑拿洗浴场所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其中每个厅室或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 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7.2.1.2 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7.2.1.3 场所的外窗严禁安装铁栅栏。7.2.2 疏散宽度
7.2.2.1 桑拿洗浴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少于通过人数与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的乘积。客房部分与其它部分实行有效防火分隔的,其疏散宽度可参照宾馆的要求执行;未实行有效分隔的,按照公共娱乐场所的要求执行。
注:通过人数为人员密度指标(人/m2)与公共娱乐场所建筑面积(m2)的乘积,其中,放映厅的人员密度指标为1人/m2,其它场所为0.5人/m2。
7.2.2.2 桑拿洗浴场所内疏散楼梯、走道的净宽应按实际疏散人数经计算确定,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GB50016、GB50045、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
注: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其楼梯和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m;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其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3m(走道单面布房)或1.4m(走道双面布房);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其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5m(走道单面布房)或1.6m(走道双面布房)。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
7.2.3 疏散距离
7.2.3.1 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40m,其室内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7.2.3.2 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桑拿洗浴场所不应大于22m)。7.2.4 疏散楼梯间
7.2.4.1 设有桑拿洗浴场所且超过2层的地上建筑、设在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及未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地下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应设有封闭楼梯间。
注: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执行GB50045中的有关规定。
7.2.4.2 设有桑拿洗浴场所的地下建筑,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设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应设有防烟楼梯间。
7.2.4.3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GB50045、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7.2.4.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7.2.5 其它要求
7.2.5.1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必须采用安全控制和报警逃生门锁等可靠的技术措施,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7.2.5.2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疏散走道上不应设置少于3个踏步的台阶。
注: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º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7.2.5.3 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疏散门内外1.4米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7.2.5.4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不得使用反光或者反影材料,在醒目位置和每个包间房门的背面张贴消防安全疏散逃生示意图。
7.2.5.5 场所每个楼层的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疏散楼梯间门口和疏散楼梯间内,必须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火警灯光显示装置,应急安全出口处必须安装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
7.2.5.6 设置在二层(含二层)以上的桑拿洗浴场所应当在靠外墙部位设置相对安全的区域,保证火灾时未及时疏散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时间等待救助。
7.2.5.7 场所休息厅内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强光手电和防毒面具等人员逃生辅助设备,强光手电每8人不得少于一个,每个床位配备1具防毒面具;设有包间或住宿性质的房间中应当按照核定人数配备强光手电和防毒面具。
7.2.5.8 观众厅靠近疏散走道的桌椅应有相对固定的设施,防止在营业期间桌椅移动到疏散走道,影响人员疏散。
7.3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场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必须经过见证取样检验合格,严禁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
场所地面应铺设地砖或木地板,避免使用地毯。休息厅和包房使用的窗帘、沙发布等应当经过阻燃处理。
室内装修不得影响室内消火栓、火灾报警和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不得遮挡、封堵消防设施,不得改变防火分区和占用疏散通道。室外装修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不得影响人员疏散、防排烟、防火分隔、灭火救援等消防安全要求。7.3.1 地下一层
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注:A级为不燃性材料、B1级为难燃性材料。
7.3.2 首层、二层、三层
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固定家具和其它装修材料可采用B2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7.3.3 四层及四层以上
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7.3.4 其它要求
桑拿洗浴场所其它部位的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还应符合GB50222中的有关要求。7.4 建筑消防设施
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应符合GA587的规定。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检测结果报主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固定消防设施每半个月至少要模拟启动一次,同时做好相关登记。7.4.1 消火栓
7.4.1.1 设有桑拿洗浴场所的单层、多层建筑中,建筑体积≥5000m3或超过5层的,应设有消火栓系统。7.4.1.2 设有桑拿洗浴场所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建筑应设有消火栓系统。7.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4.2.1 设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4.2.2 设在建筑物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建筑面积超过300m2及设在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桑拿洗浴场所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084中的有关要求。
7.4.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4.3.1 设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内及设置在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桑拿洗浴场所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4.3.2 设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设在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建筑面积>500m2的桑拿洗浴场所多功能厅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116中的有关要求。
7.4.4 火灾应急照明
7.4.4.1 桑拿洗浴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应急照明:
a)楼梯间、前室;
b)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 c)疏散出口和安全出口;
d)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桑拿洗浴场所、高层桑拿洗浴场所的多功能厅;
e)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以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7.4.4.2 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灾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桑拿洗浴场所的地上部位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1Lx,楼梯间及地下部位不应低于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应保持正常的照度;
b)场所应急照明灯具每20m2不少于1个,走道每15m不少于1个,并保证所有拐弯处不少于1个; c)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d)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应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采用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
e)正常电源断电后,火灾应急照明电源转换时间应不大于5s。7.4.5 疏散指示标志
7.4.5.1 桑拿洗浴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a)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正上方; b)疏散走道。
7.4.5.2 桑拿洗浴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a)疏散走道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
b)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
7.4.5.3 桑拿洗浴场所应在其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包括桑拿洗浴场所的主要疏散楼梯踏板的踏面和踢面。
安全出口顶部、疏散通道拐角处等部位应设置规格为85㎝×30㎝的电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7.4.5.4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b)设置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0.3m; c)设置在墙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标志中心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1m(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10m;
d)设置在地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宜沿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线连续设置;当间断设置时,蓄光自发光型标志间距不应大于1.5m,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不应大于3m;
e)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f)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接合备用电源。7.4.6 灭火器
7.4.6.1 应选用ABC干粉灭火器等适于扑救桑拿洗浴场所火灾的灭火器。
7.4.6.2 室内每15 m2应至少配备一具4kgABC型干粉灭火器。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7.4.6.3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
7.4.6.4 灭火器的配置还应符合GB50140中的有关要求。7.4.7 其它消防设施
桑拿洗浴场所还应设置其它必要的消防设施。
注:设置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应符合GB50016中的有关要求;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应符合GB50045中的有关要求;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的桑拿洗浴场所应符合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8.1一般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或者变更用途、重新进行内部装修的桑拿洗浴场所,应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申报审核。开业前,应向公安消防部门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使用或者开业。
桑拿洗浴场所应大力开展以“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管理标准化、标识明细化、宣传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安全“三会三化”建设。
桑拿洗浴场所举办大型活动期间,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对举办活动的现场应加强看护,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桑拿洗浴场所在营业时,对住宿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禁止超过额定人数。桑拿洗浴场所非营业期间值班人员不得超过2人,禁止设置员工宿舍。严禁消费人员在除客房外的休闲娱乐等区域留宿过夜,严禁在休息大厅和客房内随意增添床位,占用疏散通道和间距。8.2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桑拿洗浴场所应将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容易蔓延、人员和物资集中、消防设备用房、娱乐休闲、客房等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并实行严格的管理。8.3电气防火管理 8.3.1 一般规定
8.3.1.1 电器设备应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禁止非电工人员作业,徒工在作业时需有证电工监护。
8.3.1.2 防爆、防潮、防尘的部位安装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8.3.1.3 每年应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一次电气检测。
8.3.1.4 照明用电应与动力、消防用电分开设置,非营业期间应确保非消防用电和非必要工作用电零负荷。8.3.2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的防火要求
8.3.2.1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a)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1级PVC管保护,导线不应裸露,并应留有70cm×70cm的检修孔1至2处;
b)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B2级以下(含B2级)的装修材料上;
c)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1级以上的材料上;
d)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2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A级材料隔热;
e)不应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f)应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8.3.2.2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GB50303、GB50016、GB50045、GB50098中的有关要求。
8.3.3 电气防火管理要求
桑拿洗浴场所应加强电气防火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增加用电负荷应办理审核、审批手续;
b)营业期间不应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作业;
c)不应在营业区、仓库区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 d)非营业时间应关闭非必要的电器设备; e)停送电时,应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8.4可燃物、火源管理要求
桑拿洗浴场所应加强可燃物及明火设施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桑拿洗浴场所内禁止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b)营业区禁止使用溶剂汽油和可燃气体做燃料的取暖炉具;
c)场所包房和休息厅等重点部位要采取禁烟措施,严禁使用气化炉、酒精炉、电炉和移动式电暖设备;
d)场所内厨房必须设置在独立房间内且与其它部位实行有效防火分隔,严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应采用金属管道,管道上应设置手动和自动切断阀以及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e)营业期间严禁明火维修作业和油漆粉刷作业; f)实行明火审批制度,落实现场监护人和防范措施; g)配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 h)应及时清除烟头等火种或可燃物;
i)装修施工现场动用电气焊等明火时,应清除周围及焊渣滴落区的可燃物质,并设专人监督,禁止在运行中的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8.5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求
桑拿洗浴场所应落实下列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措施:
a)防火门、防火卷帘、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等设施应设置齐全、功能完备;
b)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疏散图示,在常闭防火门上设有警示文字和符号;
c)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不应遮挡、覆盖疏散指示标志;
d)营业期间禁止将安全出口上锁,禁止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禁止在公共区域的外窗上安装金属护栏; 8.6 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要求 8.6.1 一般规定 8.6.1.1 桑拿洗浴场所应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齐全,并能正常工作。
8.6.1.2 桑拿洗浴场所对其配备的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具备资格的维修单位实施的功能性检查。
8.6.1.3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场所,每年应由具备资格的单位进行一次功能测试。8.6.2 灭火器管理要求
8.6.2.1 对灭火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数量、部位和维护管理责任人。
8.6.2.2 灭火器应保持铭牌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应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8.6.2.3 灭火器应放置在指定部位,并摆放稳固,不应被挪作它用、埋压或将灭火器箱锁闭。8.6.3 消火栓系统管理要求
消火栓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消火栓不应被遮挡、挤占、埋压; b)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c)消火栓箱不应上锁;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8.6.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洒水喷头不应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b)报警阀、末端试水装置应有明显标识; c)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8.6.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探测器等报警设备不应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b)不应违章关闭系统,维护时应落实安全措施; c)应由具备上岗资格的专门人员操作; d)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e)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9 防火检查
9.1一般规定
桑拿洗浴场所应对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情况进行巡查和检查。
检查前,应确定检查人员、部位、内容。检查后,检查人员、被检查部门的负责人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存入单位消防档案。9.2巡查
9.2.1 巡查频次
营业期间,防火巡查应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夜间每小时巡查一次。营业结束后,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9.2.2 巡查内容
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c)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d)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严密; e)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是否在岗; f)营业结束后,清除烟头等杂物情况; g)其它需巡查的情况。9.定期防火检查 9.3.1 检查频次
桑拿洗浴场所每半个月应至少组织一次全面防火检查。9.3.2 检查内容
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b)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c)消防水源状况;
d)消防设施正常工作情况,灭火器材、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和功能状况; e)重点工种人员及其它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f)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g)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情况; h)防火巡查开展情况; i)其它需检查的内容。10 火灾隐患整改
10.1 一般规定
10.1.1 对火灾隐患应采取措施整改。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逐级上报至消防安全责任人。10.1.2 对公安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申报检查、验收。10.2整改要求
10.2.1 发现下列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a)违章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
b)使用甲、乙类可燃液体、气体作燃料的明火取暖炉具的; c)违反规定吸烟、乱扔烟头、火柴的; d)违章动用明火、进行电(气)焊的;
e)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锁、遮挡、占用,影响疏散的; f)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或挪作他用的; g)常闭式防火门关闭不严的;
h)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i)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j)其它可以立即改正的行为。
10.2.2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业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11 消防宣传培训
11.1 一般要求
11.1.1 营业期间,应告之顾客安全疏散、逃生方法。
11.1.2 春、冬季防火期间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11.1.3 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1.1.4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桑拿洗浴场所每季度应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11.1.5 应当在门口设置不小于3平方米的消防宣传橱窗,大厅内设置不小于2平方米的宣传橱窗,每月更新一次内容,并向消费者逐一发放消防安全提示卡。11.1.6 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应做好记录。11.2 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
宣传教育和培训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和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e)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f)新职工上岗消防安全培训后,应达到“四懂、四会”要求。
注:“四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预防火灾措施、火灾扑救方法、火场逃生方法。“四会”即会报火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12.1 组织机构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应包括下列组织:
a)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
b)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c)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d)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e)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f)其它必要的组织。12.预案内容
场所应针对各楼层和不同重点部位,逐一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发现火情,首先报警,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b)通讯联络组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 c)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d)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e)疏散引导组尽快有秩序疏散人员;
f)安全防护救护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g)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协助事故调查; h)指挥员组织填写事故报告。12.演练的组织
12.3.1 演练时应在公共娱乐场所入口处设置带有“正在进行消防演练”字样的标志牌。12.3.2 演练结束,应总结问题,做好记录,修订预案内容。
12.3.3 桑拿洗浴场所应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演练。13 火灾事故处理
13.1 火灾事故的处置
13.1.1 发生火灾事故应按照制定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程序进行处置。
13.1.2 火灾扑灭后,单位指挥员应组织填写事故报告,并协助消防机构进行事故调查。
13.1.3 火灾原因认定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本单位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13.2 火灾事故现场保护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保护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清理、破坏或伪造火灾现场。14 消防档案
14.1 一般规定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桑拿洗浴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详实、准确,并附有必要的图表,不应漏填、涂改。应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14.2 档案内容
14.2.1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桑拿洗浴场所消防审核、验收、检查法律文书; c)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f)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g)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h)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i)楼层消防安全疏散图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14.2.2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设施检查、自动消防设施测试、维修保养记录; b)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c)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d)电气设备检测等记录; e)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g)火灾情况记录; h)消防奖惩情况记录。14.3 保管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桑拿洗浴场所应确定消防档案保管人员。
流动保管的巡查记录等档案,交接班时应有交接手续,不应缺页。往年的档案不应丢弃、毁损,应保存10年以上。重要的技术资料、图纸、审核手续、法律文书等应永久保存。15 消防安全经费投入
桑拿洗浴场所应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统筹安排,实施消防工作计划,将消防安全经费列入财务计划,为本单位消防安全提供经费保障。16 检查考评
桑拿洗浴场所应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实行半年及年终考评制度。17 奖励与惩处
17.2.1 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单位应给予表彰奖励。
17.2.2 对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
17.2.3 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篇:网吧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网吧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网吧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境内的网吧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本规定所指网吧场所是指利用网络经营并为人们提供娱乐或信息服务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
第三条 网吧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由经营业主(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筑与安全疏散
第四条 网吧场所宜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应设置在袋型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网吧场所不应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危险物品仓库;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
当网吧设置在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时,一个网吧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平方米,并应符合特定的消防安全要求。
第五条 网吧室的管理间、值班室与网吧室之间应采用非燃材料分隔。
第六条 网吧楼梯间和网吧室内不应采用可燃材料装修。
第七条 网吧场所的最大允许容纳人数,应按照每2平方米容纳1人计算,并应设置纵横向人行通道。
第八条 一个网吧室通往建筑物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总宽度应根据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规定通过计算确定,一个网吧室的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时,可设一个疏散出口,但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米。
网吧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准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第九条 网吧场所的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35米。
第十条 网吧场所设置在超过三层的地上普通民用建筑内的,应设置封闭楼梯间;设有网吧场所的地下建筑,当其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米时,可以设置封闭楼梯间;其它设置网吧场所的地下建筑,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网吧场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时,其疏散楼梯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层以上网吧室的疏散楼梯不准采用螺旋楼梯、扇形踏步或木质楼梯。第十一条 网吧室内应设置发光型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应急照明灯具。
第三章 电气安装与消防设施
第十二条 网吧室内的强电和弱电供电线路应分开敷设,强电供电线路应穿管保护。
第十三条 铜芯线采用绞接时,应进行锡焊处理。铝芯线连接,不应采用绞接方法,应焊接或压接。
第十四条 配电开关、空调保护开关、照明开关,均应使用额定电流与负载计算电流相等或略大一级的开关,不准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第十五条 网吧室内不准使用卤钨灯。开关、插座及荧光灯镇流器不应安装在可燃构件上。
第十六条 设置在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且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网吧室,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烟、排烟设施。设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网吧室,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和防烟、排烟设施。
第十七条 网吧室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四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网吧经营业主应严格贯彻执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或建筑内部装修的网吧场所,必须经过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竣工经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它网吧场所在使用或开业前,经营业主应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发给《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后,方可开业。
第二十条 网吧场所的经营业主和管理人员应经消防专业知识培训,才能上岗从事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网吧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紧急疏散预案,并严格执行。网吧室内不准生火做饭,不准吸烟,不准存方易爆化学物品,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其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严禁堆方物品。定期对固定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严禁遮挡、损坏消防设施。
第二十二条 网吧室内严禁搭建暗楼。
第二十三条 网吧场所的管理人员,在营业期间要随时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发现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应及时制止,不听制止的,应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举报。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