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

时间:2019-05-15 01: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

第一篇: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

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

编者按

绿色信贷是国家正在推行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早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推动绿色信贷的文件。近年来,许多省市的相关部门也联合出台了大量地方性的绿色信贷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还需做哪些工作?本报特刊登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为有效发挥银行业在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切实降低因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发的各类信贷风险,近年来,银行业监管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绿色信贷导向性文件,对银行业实施绿色信贷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估

■阅读提示

绿色信贷政策已被广泛接受,成为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但绿色信贷项目贷款占信贷总规模比例依然较低

一、绿色信贷政策已被广泛接受,成为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

地方绿色信贷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出台范围不断扩大。中国绿色信贷实施的先决条件是地方政府的意愿和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因此在执行上各地区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实施或准备实施”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各地方环保部门、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建立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交流机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与所在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政策文件。

通过将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使金融部门对申请贷款企业的环境行为了如指掌,对那些在征信系统中“挂上号”的环境违法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这些硬政策在目前形成了较强的约束力。

目前绿色信贷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带有行政命令色彩的约束性部分,而其利用市场促进节能减排的效用并没有有效发挥出来。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地方环保部门在运用绿色信贷政策时,主要还是将其当成了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行政命令型手段,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运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手段。

二、“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银行业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虽有所增加(除平板玻璃外),但占贷款总比重为3.57%,较2009年下降了0.37%,且贷款增速也远低于行业发展速度,“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清理、退出力度不断加大。有些银行甚至明确规定对个别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地区不再新增授信额度。

三、差别化信贷更加严厉,环境违法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授信企业和新建项目实施有保有压的区别对待政策,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贷款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钢铁、水泥、铁合金、电石等行业均采取名单制管理,严禁对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投放。特别是对环境违法企业、因污染治理不达标受处罚企业、被各级环保部门重点监管或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逐步退出方案。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十一五”期间,株洲银行业共否决未取得环保达标批准文件的企业贷款申请25笔、金额2.53亿元。对于株洲市公布的重点污染企业未新增1家企业贷款。再如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主动退出环保风险较大的企业,对不符合国家行业准入条件和违反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一律不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项目和企业,停止信贷支持;对于列入国家环保系统“挂牌督办”名单和被责令处罚、限制整改、停产治理的企业,逐步压缩和退出融资。近年来,工行江西省分行累计退出高排放、高耗能企业贷款60多亿元。

四、绿色信贷项目或节能环保贷款项目的贷款总量不断增加

2007年以来,银行逐渐加大对节能减排、新能源等国家政策鼓励领域的支持力度,大致将工业节能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产业链列为重点支持项目。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节能环保贷款情况统计口径,因此缺少全国的总体统计数据。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末,仅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相关贷款余额已逾1.9万亿元。

五、绿色信贷项目贷款占信贷总规模比例低,不超过5%

虽然节能环保贷款的规模在逐年增加,但在各银行的信贷总额中,绿色信贷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依然很小。除带有政策性银行色彩的国家开发银行绿色信贷贷款占到6%以上外,其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贷款占信贷总额的比例不足5%,甚至更低。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从2007年至2011年,全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从1252.12亿元逐年增加到2190.7亿元,但绿色信贷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重在2007年为3.872%,2008年上升至4.063%,随后便逐年下降。2010年其数值降到3.454%,低于2007年水平。

六、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资产质量改善

银行业在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信贷政策更趋理性,授信操作保压鲜明,很多商业银行对客户标识的领域进一步扩充了环境保护与节能等领域,实施环保优秀客户的精细化管理,避免了“一刀切”做法带来的负面效果。同时,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对贷款项目进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等级划分,逐渐将环境风险纳入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之中。据上海银监会统计,辖区银行业绿色信贷业务风控能力逐步提高。自2008年开始,绿色低碳行业贷款不良率连年下降。2011年5月末,不良率0.79%,又较年初下降0.08%,同比下降0.19%,较2008年末下降0.50%。

七、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绿色信贷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绿色信贷这一创新性政策也引起其他面临环境挑战的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关注,在推动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孟加拉等国政府曾多次派团到中国就绿色信贷政策的模式和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绿色信贷政策在对外交流中也被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屡次提及。其中,尼日利亚政府在访问中国期间,在获知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后,其央行也开始在本国力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

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阅读提示

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手段单一,信息沟通不足,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机制,环保和金融机构各方能力不足

一、政策体系不完善,影响绿色信贷的实施效率

政策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表现在技术政策缺失,特别是缺乏与绿色信贷配套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行业环保绩效评价指南等技术性政策。由于技术政策缺位,造成银行在接受企业或个人的贷款申请时,即使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相关环保信息,授信审查时也只能凭借一些简单的定性依据做出判断,审查标准不一,随意性强。另一方面表现在环保项目融资上,由于环保项目的独有特点——收益差、甚至无收益,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这就决定了环保项目不能吸引商业银行的注意力,导致贷款总量不高。

二、政策手段单一,影响政策的实施效力

中国的绿色信贷政策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的环境信贷政策,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色彩,甚至引起了一些人对其不能称为环境经济政策的评论。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中缺少市场的参与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无论是鼓励、扶持性的,还是限制、禁止性的绿色信贷政策,均缺少灵活性强、效率高的市场机制支撑,特别是国家扶持性的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单一渠道实施,缺乏商业银行的参与和竞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力。

三、信息沟通不足,制约绿色信贷实施

虽然在国家层面和一些省市已经建立了环保部门与银行监管和授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但还有更多的省市尚未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即使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的(包括国家层面),也不能全面、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在信息缺失和不完整的情况下,银行难以做出判断,一些环境违法严重的企业仍然可能得到贷款,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使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

四、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机制,不利于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我国的绿色信贷在政策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又呈现出更多的自愿性特点。造成这种政策异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银行在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时还是更多地从银行的商业利益考虑,对一些界限不清、短期难以暴露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仍然给予信贷支持。此外,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也造成各银行在绿色信贷政策贯彻执行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挫伤认真贯彻执行绿色信贷政策银行的积极性。截至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对某省钢铁行业贷款户由207户降到20户,贷款余额由100亿元降到68亿元。而另外一家商业银行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迅速占领了中国工商银行退出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此省钢铁贷款2001年~2006年间从150亿元增至62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钢铁行业的发展,平均年增长达36%。

五、环保和金融机构各方能力不足,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推进

环保部门和银行业在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上的能力不足也制约了绿色信贷的贯彻落实。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环境金融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员和社会中介力量;绿色信贷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信息对接和及时交换等方面存在障碍;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缺乏,不能为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提供支持;地区差异显著,落后地区在绿色信贷政策制定和执行上能力不足,工作推进不力。

完善绿色信贷对策建议

■阅读提示

尽快建立金融业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将环境风险评估与金融风险评价体系有效融合;创新符合环保项目模式、属性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综合利用多种政策资源,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机制

结合对绿色信贷政策的评估,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议。

一是尽快建立金融业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将环境风险评估与金融风险评价体系有效融合。

目前,银行业大都以环境合规评价取代了环境风险定量评价,导致环境高风险企业、环境合规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在现有的项目信贷评估模型下进行的评级,其结果可能毫无差别。我国还未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的统一标准和方法,银行从业人员很难找到权威性的借鉴,很难对贷款客户的环境风险进行量化评价。环保部门要尽快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完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与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积极合作,形成银行业可读的环境风险划分及评估方法简本。同时,为银行建立一套环保标识,按行业和客户进行风险分类,明确风险状况和准入程度,为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提供一个统一平台,促使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制定自身的环境风险评估框架,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和控制相关环境风险。

二是创新符合环保项目模式、属性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环保部门要积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合作,运用金融市场有效推动污染物减排。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将其引入到排污权交易市场,使其真正参与到排污权的买卖中,促进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有效建立。通过金融机构的介入,可以实现排污权交易对象范围和实施区域的不断扩大,以此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目标。

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要转变过去银行倚重于抵押品的融资模式,探索通过排放权抵押、清洁发展机制(CDM)预期收益抵押等方式扩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融资来源,增强节能环保相关企业融资能力。

三是综合利用多种政策资源,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金融支持节能环保的专项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政策资源,根据不同环保项目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融资担保对环保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政府奖励和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有实力的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环保项目融资担保。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绿色信贷保险,积极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

第二篇:绿色信贷

[ 2009年前3个季度,主要商业银行对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水平为:钢铁13%、电解铝19%、平板玻璃-45%,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 ]

这是一只无形的手。

这只手或者拒绝为“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贷款,甚至从这些项目中把贷款抽回来;或者主动为低碳、绿色的

项目送去急需的资金。

影响这只大手的是已经超过4万条的环保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环保部门逐级传输,并最终送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各类银行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决定为哪些项目提供贷款,哪些不提供贷款,以降低贷款风险。

从2007年起,这一“乌托邦”式的构想就在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主持下着手实施。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备特别是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体制,效果并不理想。

“两高”行业资本渐撤

本报从国家环境保护部得到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前3个季度,主要商业银行对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水平为:钢铁13%、电解铝19%、平板玻璃-45%,平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

这说明,银行退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贷款成为银行业加强信贷安全的重要手段。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称“政研中心”)公布,以上海为例,上海各银行2009年前3个季度退出130亿元贷款,其中钢铁行业62亿元、电力行业32亿元、化工行业11亿元、纺织行业4.1亿元、焦炭行业2.6亿元;建设银行2008年退出645亿元,退出客户6934个。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对记者表示,银行为“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提供贷款是存在很大风险的。随着环保部门监控能力的增强,有效遏制行业违规建设和盲目扩张,即便是已经开工、拿到贷款的项目也可能被叫停。而项目被叫停或重罚,势必影响项目的还款能力。

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5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3.43%。由于这些行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随着国家加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相关的银行贷款将面临重大安全隐患。

绿色信贷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政研中心编写的《中国绿色信贷发展报告(2010)》称,一是利用恰当的信贷政策和手段(包括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或企业;二是对违反环保和节能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收回贷款等信贷处罚措施;三是贷款人运用信贷手段,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据介绍,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被称为是关于绿色信贷的最重要的政策性意见,意见发布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已联手合作,运用绿色信贷政策,调控信贷投向,控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和企业授信,许多污染企业因环境问题而不能获得贷款。

环境保护部与银监会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并与人民银行于2008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工作的通知》,将企业的环境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截至目前有近4万条环保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许多环境违法企业因此被银行限制或收回贷款。

5月27日,在“2011中国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连工表示:“从钢铁行业来讲,在工行的政策中就提出了吨铁综合能耗、吨二氧化硫排放等指标,作为信贷准入的量化标准。对这些新上项目和新建信贷关系的企业都实行严格的信贷准入。”

连工透露,2001年至2009年,工商银行贷款总量由2.6万亿增加到5.7万亿,但在钢铁业领域的贷款是大幅度下降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在钢铁行业进行了全面的退出,而是在调整中有重点,侧重支持钢铁企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如宝钢等重点企业,工行的贷款份额还在增加。”

他说,一些重点钢铁省,工商银行的贷款曾达到60%~70%的行业占比,但目前这一比例已经降到20%以下。截至2010年,工行仅对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贷款余额已达到633亿元,涉及项目超过257个。全年二氧化碳减排总量超过7000万吨。

贷款尺度拿捏难

不过,在原庆丹看来,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多偏重于限制性和约束性,鼓励性、补贴性的优惠绿色信贷政策严重不足,很多规定还主要停留在条文上。

另一个不足是“缺乏操作性,缺少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和风险评级标准。”原庆丹说。

环保部政研中心前不久与中国银监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信贷指南》(下称《信贷指南》),这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涉及钢铁行业的信贷指南。

据介绍,目前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16%,占工业总能耗的23%。在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市场、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大、5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的困难形势下,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和压力巨大。

钢铁行业项目繁多,从建设项目性质上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从建设项目名称上,可分为环保搬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发展规划等。此外,我国钢铁行业分布广、技术差异较大。

这让银行感到非常棘手,贷不贷款的尺寸很难把握。

原庆丹告诉记者,《信贷指南》设置的评价指标主要从产业政策符合性、环评审批情况、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程度、企业及项目技术先进性、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情况、企业环境管理情况、企业环境绩效等方面进行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对绿色信贷的等级分为三级:优先贷款(90分以上)、可以贷款(60~90分)、拒绝贷款(60分以下)。

《信贷指南》列出了具体的得分判定条件。不过,原庆丹表示,由于知识面和信息可得性等原因,在操作过程中仍会存在一定困难。他建议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借鉴国外同行的普遍做法,即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独立的环境风险评估,编写评估报告。

“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科学,能更有效地控制环境风险。”原庆丹说。

记者在采访中曾听说,前不久,某公司4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贷款被中国工商银行否决,而几乎在同一时间,这个项目却在另一家银行走了绿色通道。

由于各家银行执行标准不一,有些项目在这家银行贷不到款,转身到另外一家却可以贷到。

“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某商业银行一位负责人表示,希望有关方面加大环保监督和执法力度。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认为,通过绿色信贷这种市场手段,结合行政手段,“中西医”结合,有可能扭转目前只堵不疏的做法,提高企业主动参与的程度,解决淘汰落后产能的瓶颈,有效遏制行业违规建设、盲目扩张的现象。

记者本月25日从环保部了解到,今年下半年,环保部将继续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国家下达的落后产能关停计划,提高并严格执行造纸、纺织、皮革、化工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getty图

Related相关

上海绿色信贷达572亿元

截至今年5月末,上海市绿色信贷表内外授信业务投放量达572.32 亿元,较年初增加37.07亿元,同比多增19.84亿元。与2008年末相比,表内的保理业务及贸易融资产品授信增速很快,分别增长1341.61%、134.91%;表外的信用证业务增势强劲,增长314.22%。

上海绿色信贷业务发展,首先表现为授信总量大,增速快,品种多。此外,票据贴现、保函、承兑汇票授信也有不同程度增长,绿色信贷产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其次,上海绿色信贷投入占比高,增长稳,结构优。在近两年总体信贷规模偏紧的情况下,多家银行专门为绿色低碳行业划出信贷规模,上海市绿色低碳行业信贷投放量逐年增加,且呈加速增长趋势。

截至今年5月末,上海市绿色低碳行业贷款余额286.04亿元,同比多增7.58亿元,增速同比上升7.21个百分点。贷款担保结构和期限结构优化,5月末,抵质押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22%,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比重为6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综合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特别是作为我国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业,对于推动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利用经济金融手段推动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实行生产者延伸制度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银行业有效推行绿色信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今年年初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对绿色信贷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路径。对于山东省来说,其固有的资源和区位特征导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接近一半来自十大高耗能行业,两高行业贷款吸纳能力较强。因此,推进绿色信贷,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实现银行、企业和社会的共赢,显得尤为迫切。

强化监管引领,是推动绿色信贷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发展是粗放的,银行信贷管理是粗放的。一旦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实施绿色信贷就成为监管当局推动银行转变发展方式,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山东银监局积极践行银监会的相关政策指引,结合国家节能减排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把绿色信贷作为推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深化风险监管的工作重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了监管引领:

一是窗口指导,引导银行业机构树立绿色理念。山东银监局引导辖区银行业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强调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支持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银行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窗口指导,明确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目标、原则、重点及措施,制定“七支持七禁止”的授信政策,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受到国家主管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企业和项目等七大领域予以重点支持,对限制类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未获得环评审批的新建项目等七大领域实行信贷禁入。

二是健全机制,保障绿色信贷政策深入实施。首先夯实绿色信贷管理机制,把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纳入监管评级和监管问责,将评价结果与银行业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审批相挂钩,对节能减排授信工作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其次畅通绿色信贷传导机制。不定期地评估各家机构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指导银行建立切合实际的绿色信贷政策,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执行力。同时,及时开展产业政策指导和行业风险提示,向银行业公布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再次打造绿色信贷共享机制,加强与省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中小企业办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构建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机制。如在流域限批名单、小火电机组关停进度等政策制定中,充分与政府对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合力。

三是定量监测,为绿色信贷跟踪评价奠定基础。为切实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时期行业信贷风险,山东银监局建立两项专项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分析和监测。一是节能减排专项统计监测制度。从2007年开始,建立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专项统计”和“两高一剩领域重点集团客户监测统计”,动态监测其授信运行变化,为银行业机构提供及时的政策指导和风险提示。二是重点行业信贷风险监测制度。山东银监局组建由监管当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重点行业信贷风险监测工作组,结合山东经济特点和国家调控导向,选取房地产、纺织、钢铁、造纸、电力和进出口行业等作为当前重点监测行业,持续开展对重点行业的政策变化、运行特征和信贷风险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引领银行认真落实相关的政策规定。

四是加强监管,落实绿色信贷评价和问责。加强运用约见谈话、窗口指导、风险提示、现场检查和自查评估等五种监管手段,切实推动辖区银行业绿色信贷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山东银监局对省内的钢铁、纺织、造纸等多个重点领域进行了现场检查,严格禁止贷款流向违规领域。

强化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是全面落实绿色信贷的关键

不可否认,从短期来看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淘汰落后产能与银行债权保全等方面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要保证绿色信贷政策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仅仅依靠外部行政命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引导银行将绿色信贷上升至本行发展战略,嵌入内部管理流程,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实现绿色信贷政策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实施的转变。山东银监局从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考核约束三个层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机制全面渗透并固化到经营发展之中。

一是公司治理架构要体现绿色信贷理念。地方法人机构加快绿色信贷战略转型步伐,将绿色信贷要求纳入公司治理结构,上升为公司发展战略,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规划绿色信贷的长远发展。如威海市商业银行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绿色信贷政策提升至战略发展地位;东营银行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议案》,将绿色信贷发展纳入董事会发展战略;齐商银行董事会制定了《2010-2012年三年发展规划纲要》,从多方面规划了绿色信贷业务的长远发展方针。

二是经营管理行为要贯彻绿色信贷要求。山东银监局结合实际,要求银行业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制定详细和可操作的信贷政策、授信细则、风险清单等,将环保信息纳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同时运用贷款限额、风险权重以及经济资本等手段促进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使辖区银行业信贷政策更趋理性,信贷操作保压鲜明。

三是考核问责机制要彰显绿色信贷导向。山东省银行业普遍建立了绿色信贷考核机制和问责体系,例如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在对二级银行经营体系考核中,专门设立了环境友好和环境合格企业占比的指标,加强了对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的监督。

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是绿色信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信贷是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对银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绿色信贷,本质上就是最终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生态山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在支持山东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经营发展的优化调整。

一是银行业信贷结构全面优化。山东银行业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要素从“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向环保、节能和更先进产业流动,加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在有力推动全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同时,自身服务能力、发展质量、风控水平及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实现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山东银行业发放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的贷款余额至少达3000亿元。

二是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山东银行业将信贷资源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提升绿色信贷金融服务能力,如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济南分行结合CDM交易特征及保理业务产品特色,开发“国际碳保理”业务,为山东十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垃圾填埋气发电CDM项目融资500万元。威海市商业银行先后开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产品,有效满足了科技创新型和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011年成功办理了威海市第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担保方式。

三是有力撬动经济升级转型。“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消减19.44%和23.22%,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30%和116%,万元GDP能耗5年降低22.09%,在国务院通报表扬“十一五”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八个省级政府中,山东省位列第一。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一系列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出台,如潍坊市白浪绿洲湿地生态旅游区、济南市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东省银行业将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再生能源领域倾斜。

绿色信贷自身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当前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的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的绿色信贷、绿色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自身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还远滞后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对绿色信贷的标准认知尚不统一。尽管银监会已经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但是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内涵、外延理解并不一致,绝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战略方针政策制度流程和产品,所以对绿色信贷的标准上认知还不统一。如工行山东省分行的绿色信贷包括向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放的贷款,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济南分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符合节能减排政策的行业作为绿色行业范畴,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济南分行将绿色信贷定义为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发放的贷款。只有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绿色信贷的监管和推动才能真正有据可依。

二是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足。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力度加大,环境风险日益成为信贷活动当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绿色信贷指引》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信贷业务中环境和社会风险。但是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认识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差别非常大,个别机构承担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比如一些小机构,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关闭,可能会导致一家机构形成单体机构的风险。在这方面,赤道原则对环境风险管理的成熟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三是部门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银行业普遍认为,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环保信息,是制约绿色信贷发展的瓶颈。从山东的情况来看,目前缺乏统一的环保政策信息发布机制,企业环境信息的收集归档存在滞后性,银行获取企业环保信息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差异非常大。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尚需要环境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有关机构间更为有效的联动配合。

四是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难以满足绿色发展的需要。绿色信贷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吸取传统信贷产品的成功经验,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要体现环境与社会责任意识。但目前绿色信贷产品仍然停留于探索阶段,受制于技术和人才的制约,产品种类有限,制约了绿色信贷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在拓宽绿色信贷项目范围,探索“碳金融”服务、开发能效贷款、设计与可持续金融产品挂购的理财产品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发展。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路径展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走发展绿色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矛盾与问题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和发展两难,城市和乡村叠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绿色信贷、绿色金融通过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是促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功效的重要渠道。为此,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将实施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尽快消除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顶层战略设计。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一届“新兴市场国家绿色信贷论坛”上提出,“要把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只有把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我们才能把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有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等战略目标中的推动作用。

二是要高层协同联动。推动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的发展,单单依靠银行业监管部门,包括银行业机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改委、财政部、经信委、环保局等一大批高层的部门去协同推动。一方面,制定配套政策,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经济管理手段,推动、强化绿色金融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完善法制与监督机制,综合运用激励约束手段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确保主要融资渠道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推动形成绿色金融协同机制。

三是要完善监测体系。统一绿色信贷标准和范围,是规范银行绿色信贷体制建设和流程管理的依据,也是我们加强绿色信贷监管,明确责任追究和奖惩依据,更是促进绿色信贷发展和科学决策的依据。要尽快建立完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适用的、能够准确反映绿色信贷开展类别、进程和效果的、能够进行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价的统计监测体系,使绿色信贷可量化、可核实、可报告。如果这一套体系我们不能尽快建立起来,那么我们对绿色信贷的强调和支持可能就会走一些弯路。

四是要强化评估问责。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出台、新事物的产生,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和严格的问责,才能够保证它在既定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能够有效运行。绿色信贷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切实到位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前,正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约和详细、统一的规范标准,才导致不同机构和不同区域在执行限制性和约束性绿色金融政策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挫伤了部分严格执行政策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大大削弱了绿色信贷的实施效果。

第三篇: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绿色信贷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来说绿色信贷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其一,绿色信贷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和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策之中,扭转企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粗放经营模式,避免陷入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其二,金融业应密切关注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无眼前利益”产业的发展,注重人类的长远利益,以未来的良好生态经济效益和环境反哺金融业,促成金融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光大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并重,将促进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环境及社会风险防范作为信贷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致力于以信贷资源支持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以低碳金融助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据悉,光大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在加大力度压缩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授信的同时,严格把控贷款业务的环保标准,将绿色信贷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截至2014年6月末,在环境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领域,该行用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公司类贷款余额较2013年末提高近20%,达到389.03亿元。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要求,引导全行切实做好绿色信贷工作,有效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发的信贷损失和不利影响,结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绿色信贷工作意见》,对其银行绿色信贷工作计划及开展有以下五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管理,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根据总行领导分工及部门设置情况,调整充实“绿色信贷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序推进、持续落实银监会关于实施绿色信贷发展战略要求,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4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仪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积极投放到“三农”、社区、小微企业等绿色领域,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转型。将“绿色信贷”写入本行《2014年信贷管理工作实施指导意见》,列入全年信贷工作重点。总行领导在工作会议上强调绿色信贷的重要性,引导全行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从而自觉主动做好绿色信贷工作。明确全行2014年“绿色信贷”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着力压缩和清退不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客户贷款,全年无新增“两高一剩”行业客户。

二、加强制度管理,积极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一季度,总行要组织信贷前后台部门对本行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不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制度规定条款进行修订,切实将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融入到本行信贷政策、信贷文化,要充分体现“绿色信贷”要求,根据行业分类实施差别化的行业信贷策略,实施行业客户名单管理,有效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信贷管理,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对相关不符合绿色信贷的行业实施严格的信贷审批授权管理,逐步通过行业授信控制比例管理、限额管理或行业信贷投放计划等手段,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促进信贷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大落后产能退出力度,督促有关客户按照国家要求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

三、加强流程管理,对绿色信贷准入严格把关守口全行绿色信贷工作要坚持引导与防堵两方面齐抓共管。一是坚持“绿色信贷”导向,以符合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要求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标准。建立绿色信贷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对节能减排项目在审批效率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切实为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需求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积极支持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大本行与财政部门合作的“科好贷”信贷产品规模。二是严格信贷行业准入。强化源头控制,对不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行业、客户,以及环保违法、违规的企业,总行审贷会将一律执行“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行业监测,积极防控化解风险和不利影响为提前防范相关行业发生的不利变化,总行风险管理部要牵头成立全行行业风险监测小组,对造船、钢贸、光伏、无纺布、汽车等重点行业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全面分析仪征本地的行业贷款风险,按照科学审慎的要求,及时调整本行的行业信贷政策,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提高行业贷款风险管控的敏感性和有效性,以防进入渐变性的“产能过剩行业”,做到提前防控风险,严防接棒其他商业银行退出领域的风险。对于因淘汰落后产能给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五、统筹时间安排,推进绿色信贷工作有序开展,银行将全面贯彻绿色信贷理念,加强“绿色信贷”投放,积极支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在支持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强调,践行绿色信贷关键在于真正的行动。要使绿色信贷真正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把它融入到银行机构的信贷政策、标准和流程当中,就要把它纳入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当中,要把它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要形成有效的监督和问责,要在源头上严格把关,在过程上严格监督,在结果上严格评估,在退出上主动稳妥。要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绿色信贷政策、信贷标准和信贷流程,要把绿色信贷融入到信贷产品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使绿色信贷能够真正生根落地、开花结果。要形成绿色信贷的有效机制,有专门的标准体系,有专门的信贷审批体系,有专门的风险防控体系,有专门的成本控制体系,有专门的激励约束问责体系,以及专门的培训和专业队伍。

王兆星还表示,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经济不能唱高调,不能喊口号。绿色信贷不是广告,不是宣传,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形象,绿色信贷是利国利民、利行利己的事情,是和我们每一家银行机构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甚至是健康、生命密切相关的。我们要从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待绿色信贷,要把绿色信贷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银行金融机构应当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信贷业务活动中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建立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关注其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期货变化等有关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两年一次绿色信贷的全面评估工作,并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送自我评估报告。在绿色信贷组织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应当明确一名高管人员及牵头管理部门,配备相应资源,组织开展并归口管理绿色信贷各项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明确绿色信贷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授信政策,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标识和统计制度,完善相关信贷管理系统;在授信流程中强化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管理。

总之,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中我们要时刻遵守绿色信贷指引相关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第四篇:绿色信贷-工商银行

“绿色信贷”未来金融业发展模式

—中国金融家杂志专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2007年第8期《中国金融家》

记者:今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金融业全面加强“绿色信贷”建设,您是如何理解“绿色信贷”的这一重要政策的?

姜建清: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工商银行作为一家大型银行,必须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节能降耗减排的工作部署,积极维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是银行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社会财富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日趋严重,倡导绿色环保,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和谐发展正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前提。由于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作为经济系统核心组成的银行业的发展也就势必会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银行业改革与创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关于“绿色信贷”,我认为: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环境资源对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制衡作用,在银行信贷活动中把符合国家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对于生态的保护做为信贷决策的重要标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损耗,增加对于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在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银行的健康发展,并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这在国外也称之为绿色金融或可持续性融资(Sustainable Financing)。具体讲,就是要逐步做到我们信贷支持的企业和项目都是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节能要求的。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也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思路,一种社会的责任,就是希望通过金融业有意识的行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进社会主体注重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 1 态平衡、节约自然资源,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型扩张、严重依赖资源和消耗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机制。这一理念更强调和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及长远发展,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考虑,减少金融业对于环境、资源保护的负面效应,这实际也为21世纪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记者:请您结合工商银行改革与发展实践,谈一谈,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于全行经营管理转型有哪些现实意义。

姜建清:“绿色信贷”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发展所必须秉承的一种信贷理念。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信贷银行,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前提,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节能减排计划,旗帜鲜明地反对环保违法和资源浪费,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增长和在执行环保政策方面依法合规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和创新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服务,积极支持节能环保的重大工程和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努力实现银行“绿色信贷”的导向作用,切实履行大型银行的社会责任。

如前面所说,“绿色信贷”将改变着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模式,也给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工商银行而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之后,我们实现了从一个“大”银行向“好”银行的转变,也成为了全球最大市值银行,但我们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追求更优更强。为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致力于业务的战略转型,通过改善经营结构,盈利结构,防范经济周期的影响,增强服务和创新能力,使目前较快成长的盈利率可持续增长。实施“绿色信贷”,可以说给我们正在进行的业务转型带来了主要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实施“绿色信贷”,必须坚定对信贷资产加快结构调整的决心。我们必须认识到,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的实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退出客户和落后产能的信贷退出,有利于防范因不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其次,实施“绿色信贷”,必须明确未来信贷业务的发展方向。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加大对节能环保工程、污染治理、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循环经济 2 试点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逐步建立起信贷支持环保的长效机制,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信贷”银行,这实际也是银行业面临的巨大发展空间,具有广阔的金融业务资源纵深,揭示着未来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实施“绿色信贷”,必须认识到业务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绿色信贷”的实施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必须要尽快改变传统商业银行以贷款资产为主体,息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状,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经济周期对银行收入来源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必须优先发展中间业务,加强交叉销售,不断挖掘客户潜力;大力发展消费者金融和中小企业贷款;做大做强资金交易业务,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拓展收入来源等,形成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方式。

记者:请您简要谈谈工商银行在行业信贷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进展和成效。

姜建清:加强行业风险控制和管理,是我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内容。工商银行一直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导向,经济实施信贷结构调整,在国内银行同业中较早的通过制定行业信贷政策来进行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并于2002年12月正式在总行组建了国内银行业第一个专门从事行业信贷风险控制的职能部门——行业分析中心,这个中心的基本职能就是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及各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以此为背景,对全行信贷投入的主要行业及其相关产业、支柱企业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时发布行业预警信息,提出相应的行业信贷政策及调整建议,从而实现指导行业信贷投向、调整行业信贷结构、防范行业信贷风险的目标。目前工商银行的行业政策研究和跟踪的范围已覆盖了国家公布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结合产业政策导向和工商银行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政策,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其中特别强调了环保依法合规问题,按照“有进有退、结构调整”的原则,对各行业实施客户分类管理,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融资总量。对于行业信贷政策确定的退出类客户和低于国家标准的落后生产能力客户,也制定了严格的退出计划。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工商银行对 3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得到了有效控制,贷款结构不断优化,贷款质量进一步好转,成效较为显著。仅去年以来,我行在积极支持电力、钢铁、铁合金、水泥、电解铝、铜冶炼、电石、焦炭等行业中国家重点企业、项目贷款的同时,主动从这些行业中一般性客户和有潜在性风险的客户退出了167亿元贷款,进一步优化了客户结构。根据我们评估,这些客户基本是国家调控中需要限制和淘汰的“两高”企业。

记者:请您详细谈谈工商银行在制定并实施“绿色信贷”方面将会有哪些具体措施?

姜建清:今年以来,作为“绿色信贷”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行加大了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工作力度,主要在环保依法合规清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增长和加快从这些行业中退出等方面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继续按照落实责任、严格准入、支持环保、结构调整、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政策和导向,引导和规范全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为建设“绿色信贷”银行打下基础。具体来讲要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目标和责任。针对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现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绿色信贷”银行建设。进一步要求全行统一思想,提高环保节能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严格信贷管理、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支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同时发挥我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优势,建立健全环保依法合规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要把“绿色信贷”银行建设作为一把手直接负责的重点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即对贷前调查不实造成对违规企业提供融资的人员,要从严处理;对贷款审查决策过程中忽略环保要求的,取消审批人审批资格;在贷款管理中将环保依法合规指标纳入分行绩效考核,从严考核。

二是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为导向,强化信贷准入管理。严把信贷准入关。“绿色信贷”是我行未来发展所必须秉承的一种理念和基础,这个理念适用于我行全部融资品种和客户,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法规是我行贯彻“绿色信贷”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信贷业务发展中,全行要牢固 4 树立产业政策标准和节能环保标准的“双高标准”意识,即在选择信贷支持的企业和项目时,要严格信贷准入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还必须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形成符合“绿色信贷”理念、体现绿色信贷要求的决策机制。如信贷业务环保一票否决制;信贷审查严把环评关;三是继续强化行业信贷政策中的环保要求;对“两高一剩”行业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和行业限额管理。此外,我行还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要求,采用风险提示会、风险预警通知等形式强化环境风险的防范。

三是加快存量结构调整,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系统性信贷风险,尤其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钢铁、铁合金、铜冶炼、电解铝、铅锌、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焦炭、火力发电、化工、造纸、纺织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风险状况。我行将以“绿色信贷”银行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现有融资客户的结构调整和风险贷款的清收转化工作。

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企业),已介入的项目要密切关注相关风险、贷款质量和贷款迁徙变化情况,加强贷后管理,逐步实施退出。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和不符合能耗标准的企业,要加快现有融资的退出步伐,已发放的融资要落实资产保全措施,尽快退出或清收转化,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对退出类客户贷款压退进度与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考核挂钩,督促其加快退出进度,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四是加大环境违法监测和信贷处罚力度,强化贷后管理。要把企业的环保信息列入重点关注的内容。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保信息的跟踪监测力度,建立定期访察制度,积极协助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制止、纠正、制裁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防范环境违法突发事件带来的信贷风险。对存在违反环保法行为和被环保部门处罚的企业,其贷款一律纳入关注类及以下贷款管理;对违反国家有关环保规定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要暂停一切形式的新增融资,根据不同的处罚情况采取相应信贷控制和退出策略。对能耗、污染虽然达标但环保运行不稳定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贷款企业和项目,不得增加新的融资,并及时调整原有贷款期限,压缩授信;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项目和企业,除国家有权部门确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企 5 业和项目外,要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直至限批惩罚措施解除;对于列入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名单和被责令处罚、限期整改、停产治理范围的企业,一律不得增加新的融资。总行将适时安排环保依法合规专项检查,加大检查力度,并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增加环保依法合规标识,对贷款企业的环保信息实施动态监管。

五是进一步改善和创新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服务,积极支持节能环保的重大工程和环境治理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工程、污染治理、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循环经济试点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逐步建立起信贷支持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绿色信贷”银行建设的稳步实施。对国家确定的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等项目及时跟踪评估,认真分析这些领域的发展特点和风险,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并做好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在已有的直接融资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诸如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等服务,丰富和完善融资产品体系,为节能环保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六是加强银行信贷与环保工作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环保合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我行近期将与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加强合作,以加强日常信息交流和沟通,建立健全环保合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并对国家环保总局和地方政府推荐的支持节能环保的企业和项目给予融资支持。

记者: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许多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相应的“绿色产品”,工行有哪些相应的产品,可否介绍一下?如果没有,今后在“绿色产品”的推出上,会有哪些考虑?

姜建清:你所说的“绿色产品”,我想是指支持节能降耗、环保减排的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商银行一直就是在作这方面的工作。按照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安排,工商银行自1984年成立之初就定位于给国有企业技改资金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而所谓技改,就是指提高技术能力、降低能耗,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工商银行“绿色产品”服务是一直以来都有的。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绿色产品”中又被赋予了更为 6 丰富的内涵,主要的一点就是“绿色环保”理念。我行现有的不少产品已经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比如我们支持循环经济试点、污染治理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贷款等等。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多角度拓展节能环保型、环保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近期我行拟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合作,围绕国家重点建设的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和污染治理项目等给与积极的信贷支持。此外,我们对节能环保项目考虑实施“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加快业务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记者:工行以前有没有给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提供过相应的贷款?如何协调与这些企业的关系?

姜建清:当前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控,是采取“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重点在于结构调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确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限制的是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以及行业中的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巨大、给环境带来严重问题的项目和企业。

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如何发展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们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也都在不断提升。在银行以往的信贷业务中比较强调收益性、安全性,但环保的意识不那么突出,换言之,并未做到环保优先,但是最近几年,银行在环保意识上提高和进步较快,也主动地拒绝和退出一些效益好但不符环保条件的企业。此外,一些企业在过去曾经拥有当时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放到现在的环境和标准下,也可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变得落后了,甚至成为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因此,环保的观念和标准是在不断进步中,这是时代的进步。

对于与客户的关系,我们希望建成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利益协同机制。但如果新建项目或客户不能满足国家环保要求,这样的信贷业务,我们坚决不做,我们决不唯利是图,作为一个大型银行,我们的经营行为和价值取向,必须依法合规及符合社会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就是工商银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记者:工商银行在环保等节能方面还有其他举措吗?

姜建清:目前全球银行业的趋势都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银行在拓展业务,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将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己任。我们将承诺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工商银行除了推出“绿色信贷”,履 7 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外,在环保领域我们还计划尽自身更多责任,如在与客户沟通时宣传环保和社会责任,加强对员工和管理层的环保教育。我们不久前请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做的讲座通过视频让总分行的高管层一起参与,这种活动将经常化,以让管理层和员工更多地重视和参与环保,银行内部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注意体现环保意识。如注意减少人均能源消耗,注意办公室节约能源,减少纸质材料使用,提供电子化办公,提供使用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减少污染,定期向投资者和董事会报告环保政策的实施情况,在具备条件的办公场所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计划支持扶贫地区推行“新农村,新能源”试点等等。

实施“绿色信贷”具有极为丰富的经营管理内涵,将带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也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它将全面推进工商银行业务的战略转型,加快信贷结构调整进程,进一步提升全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和改善资产质量。“绿色信贷”体现着工商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揭示着工商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第五篇:江苏省绿色信贷调查研究

江苏省“绿色信贷”调查研究

凌晨 24071025 信用管理

摘要: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兴起,“绿色信贷”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进入人们的视线,改变了以往粗放型金融贷款的状况。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绿色信贷”的发展及其特点,并特别选取了江苏省作为例子,从政府政策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信贷的现状。并通过数据说明了其对国民经济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绿色信贷 江苏 金融机构 政府部门

引言:

上个世纪末,“低碳经济”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碳排放居于世界首位的情况下,如何依靠发展思维和模式的转变来赢得持续发展,不仅是政治课题、经济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金融发展课题。

一.绿色信贷的产生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低效利用、经济粗放发展基础上的, 生态环境呈现不断恶化趋势, 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各地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2007年 7月, 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被称为“我国现阶段绿色信贷的基础文件” 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将企业环保守法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对未通过环评审批的新建项目, 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同时规定对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未取得许可证排污或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 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应严格控制贷款。

《意见》 发布以后,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做出反应。其高调提出要建设绿色信贷模范银行, 并于 2007年 9月向全行下发了《关于推进“ 绿色信贷” 建设的意见》 ,要求建立企业环保名单,对所有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实行环保“ 一票否决制” ,责令各家分行要把环保合规和“ 绿色信贷 ”建设作为一把手直接负责的重点工程,全面建立健全环保依法合规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问题上传递出同样坚定的态度。

绿色信贷政策已初显成效。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办理管理信贷业务时,都会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企业环保信息,并把企业环保审查情况作为信贷的重要依据。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确保信贷安全等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国绿色信贷起步较晚, 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的成果, 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绿色信贷的特点

从中国发布的绿色信贷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现状看,可概括出以下几点基本特征:一是在政策制定层面考虑了环保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企业承受力作为

制定政策时着重考虑的因素。这一特征与中国当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相关,在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国情下,单提“环境优先”是不现实的,必须协调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在不阻碍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二是在政策作用层面,目前的侧重点是惩治已出现的行为,同时也对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业起到前期警示作用,并通过法律手段赋予金融机构环保审查的权力,变事后惩罚为事先预防。三是在政策执行层面,偏重于政府的引导作用,注重政府的管制。虽然绿色信贷政策是国家发布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但是仍带有很强的政府行为色彩。这与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管理制度有关,环境经济政策推行的初期需由政府强制推动,并且绿色信贷的相关配套措施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四是在政策实施层面,由银行实施的绿色信贷政策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环保局、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配合。政府和银行之间形成合力,目标一致,是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三.江苏省政府对于绿色信贷的执行措施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江苏省环保厅日前下发了《关于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江苏省环保厅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选择部分市、县进行试点,摸索经验,稳步推进,以点带面,逐步开展全省企业环保信息的采集、报送、共享工作。

据了解,江苏省为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早在2000年就将企业环境行为与绿色信贷密切联系,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息公开并进行评级。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初,全省参评企业数量已达到14957家。其中,绿色企业1095家、蓝色企业8383家、黄色企业4591家、红色企业697家、黑色企业191家。随着评级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金融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措施,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五种颜色,实施了在信贷方面的“爱绿亲蓝厌红弃黑”政策。

1.企业争相摘“黑”帽

江苏省江阴长江纸业公司由于造纸废水处理设施先天不足,去除化学需氧量效果较差,排放的每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高达300~400毫克,屡屡出现超标排污,在企业环境行为审定中被评定为黑色企业。

企业戴上黑色帽子,企业决策者慌了手脚,感到了空前的强大压力。特别是“黑色名单”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曝光后,各家银行亮起了红灯,停止对长江纸业的各类贷款,并派出专人登门索要公司欠下的3亿多元旧账。

平时依靠贷款过日子的长江纸业顿时陷入困境。负重之下,企业决策者猛然醒悟:只有在环境保护上还清欠账,企业生产经营才会重新出现生机。于是,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把造纸废水治理改造工程列为企业“一号工程”和“生命工程”,筹措了600多万元,采用先进的治污技术,对造纸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增加了生化处理系统。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使改造工程提前投入运行。经测试,处理后每升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到了60~80毫克,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在江阴市企业环境行为评定中,长江纸业一举摘掉了黑帽子,并连跳两级,进入了黄色等级行列。

戴上黑帽吃过的种种苦头,使江阴众多企业的决策者清醒意识到,企业只有在环境行为向上连跳级,才会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

2.环保信息成信贷首要条件

为推动企业环保信息及时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加强环保和金融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和经济制约,常州市环保局和人民银

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将常州市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此,常州市环保局和人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当场签署了《常州市企业环保信息共享协议》。

协议规定,常州市环保局每季度向人行常州市中心支行提供企业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名单、获得“环境友好型企业”等环保荣誉称号的企业名单、未批先建或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名单以及挂牌督办、限期治理、限产限排、停产治理、责令关停的企业名单和拒缴排污费或恶意拖欠排污费的企业名单、因环境违法被行政处罚的企业名单;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事件的企业名单等方面信息。

金融部门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未通过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不予贷款,也不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对在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绿色”的企业,常市环保局将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对评价结果为“红色”和“黑色”的企业,禁止发放除更新改造治污设施外的任何新增贷款,对“黑色”等级企业,要在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收回存量贷款。

3.信息共享优化企业行为

为进一步完善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江苏省环保厅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企业环保信息的管理,明确信息收集、提供的部门和人员,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本辖区内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及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信息报送上级环保部门,同时抄报当地人民银行。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处罚决定作出后20日内抄报当地人民银行,由各地人民银行逐级上报至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在收到当地环保部门报送的信息后,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要在一个工作日内报上级人民银行,其他信息要在3个工作日内报上级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各地市中心支行要及时汇总辖区内企业环保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预校验,形成通过校验的数据文件,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要在两个工作日内上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其他信息于每月20日前上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同时,各金融机构还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引导和督促辖内分支机构在办理企业信贷业务时,查询并关注企业征信系统中的环保信息,重点关注环境守法信息,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防范信贷风险,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时,各金融机构认真收集、准确掌握辖区内各级分支机构经确认因企业环境信息而压缩、拒绝贷款的信息,并于每半年后15个工作日前,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报送《银行业机构使用环保信息情况反馈报表》。

四.金融机构对于绿色信贷的贯彻及实施

1.建行江苏省分行的“低碳金融”

今年上半年,建行连云港分行成功营销江苏核电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并于日前投放了首笔3亿元。此笔贷款的投放将为建行介入该公司3-8号核电机组建设的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行江苏省锡山支行投放1500万元小企业贷款,支持无锡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增产扩能;无独有偶,建行南通分行及时介入“海安县区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首期6000万元已投放到位。这一系列大动作,无不体现了建行江苏分行对于当前绿色信贷的充分认识与实施。

建设银行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加强对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研究,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无锡市惟一一家通过江苏省环保验收可处理金属废水的企业,于去年新添了两台污水处理机组,建行锡山支行认为企业符合建行支持中小企业的行业标准,为其设计了个性化的小企业额度授信方案,提供中小企业“成长之路”贷款1500万元和1000万元信用银票的额度。

建行镇江分行全面构建“绿色信贷”体系,从生产、流通、建设各个环节积极引导,从研发、产业化全过程给予扶持,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江苏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年产40万吨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相比,这个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有利环保,柴油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10,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该行在进行前期调研后及时加大对这个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次投入1.2亿元的固定贷款,使这个企业发展明显加速。建行镇江分行还立足当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既有优势,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这些领域包括生物质能、造纸、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环保和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在审批环节上,将节能环保作为贷款的前置条件,对进入当地环保部门评定黑色名单的企业及时纳入征信体系,在这类企业申请贷款时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环保的执行力,重点关注近期纳入当地环保限期整改名单的企业,严格环保信贷方面的责任制,贷款发放之前,申请贷款的企业和项目不仅要通过土地批复和环境评价,还要通过区域规划和治污方案,所有环评不合格的企业一票否决,而在环评中处于绿色等级的企业,则优先得到信贷上的支持。该行还积极主动支持企业的环保技术改造,帮助一些因客观原因造成环保问题的企业尽快达到治污标准,积极发展潜在客户,对在规定限期内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及时纳入营销合作网络。

2.农行江苏分行的措施与效果

农行比较早地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审核通过非常少。他们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立了长效机制,不光把绿色信贷挂在口头上,更主要是在形式上。农行把企业进行风险分类,对客户授信的时候进行评级,整个过程中都在绿色环保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风险分类和客户评级上,如果不符合环保要求,要给予警告。一般的金融行业现在把绿色信贷相关的企业分为五大类。分别用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和黑色表示,其污染程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如果达到黄色,红色和黑色时,相关金融机构就会把这些企业标识出来并进行公布。第二是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行业的要求,坚决不予贷款。因为如果企业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而予以贷款,最终被迫关闭,其变成不良资产,这对银行也是不利的。

2007年11月18日,太湖暴发蓝藻事件。周边城市饮水都发生了问题,整个太湖蓝藻事件中,无锡政府关闭了860家污染的企业,涉及的金额50万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行江苏分行及早退出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信贷,使得自己的损失非常小。

3.工商银行持续推进绿色信贷建设

同样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工商银行江苏宿迁分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贯彻“绿色信贷”建设总体要求,实行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加快转变信贷观念,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加大客户结构调整和潜在风险贷款退出,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持续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主要表现在:

一、转变观念,提高重视。把环保合规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标准,认真贯彻总省

行行业政策要求和绿色信贷要求,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系统性信贷风险,实行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切实提高信贷投放和结构与国家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趋同程度。

二、加强培训,规范录入。组织开展总省行绿色信贷政策制度的学习与培训,贯彻行业信贷政策关于绿色信贷的相关要求。加强与地方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邀请环保部门专家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拓宽信贷人员环保知识的广度,并借以细化信贷经营管理措施。根据企业环保达标情况,严格在CM2002系统中录入环保标识,加大企业环保信息的收集,关注环保部门公布信息,及时查询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的环保信息,更新至我行信贷管理系统中。

三、进退有序,防范风险。加强贷前环保尽职调查,多途径、多方式收集企业环保信息,掌握企业真实环保信息,加强贷款审查审批环节把关,严格信贷准入,把控信贷准入源头;加强信贷监测,动态了解企业环保信息,对部分重点企业辅以上门调查,规避环保突发性风险;加大潜在风险贷款退出,对环保不合格、不达标企业,根据相关信贷管理规定,列入潜在风险贷款,并制定具体可行的退出计划,坚决予以退出。

4.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与绿色信贷

常州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城市,其纺织行业更是位于全国前列。今年以来,江苏银行常州分行在信贷规模较为紧张的前提下,立足本地低碳经济热点领域,大力投放绿色信贷。在上半年新增的15.9亿元贷款中,此类贷款占比高达85%。

该行与省、市科技部门合作,共同推出了科技之星贷款,首批优选了15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管理模式先进的科技型小企业,发放此类贷款3000万元,第二批18家经过初审已进入实地考察论证阶段。

生态农业、绿色交通、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成为该行信贷支持的重点。菜大姐农产品、金英王特种蔬菜种植生态园、天目湖玉莲珍稀茶果场等一批生产无公害产品的农业企业持续获得了江苏银行的有力扶持。在交通、能源保障领域,该行先后为全市的BRT快速公交专线建设提供信贷资金6000万元,为研发生产环保新能源锂电池的江苏伊思达提供1000万元贷款。该行还先后为常州中华恐龙园、武进淹城动物园、新奥体中心等安排建设资金1亿元。此外,向市动漫创意产业企业发放免担保“绿色贷款”近250万元。

对于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该行针对其中产品环保技术和排污技术双高的企业,如东华纺织,亚泰纺织、声荣纺织、金松时装等,及时输送了宝贵的“金融血液”,促进常州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五.江苏省“绿色信贷”成果

据人行南京分行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今年1至5月份,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企业提供的用于节能项目的贷款为40.5亿元,用于减少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的贷款为56.86亿元,发放用于产能升级的贷款189.35亿元。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江苏“绿色信贷”撑起了绿色产业的一片天。

参考文献:

[1] 张璐阳 《低碳信贷——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性研究》 金融管理研究 2010年 06期

[2] 林海 《推进绿色信贷,促进建设银行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西部论丛 2010年05期

[3] 王峰 《江苏:“绿色信贷”撑起绿色产业一片天》 金融时报 2010年 7月刊

[4] 高杰 闫艳 李玉芳 《江苏绿色信贷步入良性循环》 中国环境报 2009.11.10

[5] 颜旻 《“五色”环境评价指引连云港“绿色信贷”》 江苏经济报 2010.7.8

[6] 刘焕钦 《“绿色信贷”促进绿色发展》 证券之星 2008.4.7

下载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不能只靠植树节

    绿色,不能只靠植树节 两会今日正式闭幕,而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数据仍颇令人回味。在全球经济发展萎靡不振之时,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6.9万亿元,全年增速为7......

    建设银行的绿色信贷探索

    建设银行的绿色信贷探索 建设银行最为在国内金融业改革开放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大型银行,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相协调,关注环境和气候问题,学习引......

    贯彻落实《绿色信贷指引》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绿色信贷指引》,促进我县县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县联社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工作,现将我社在贯彻落实《绿色信贷指引》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

    建设银行的绿色信贷探索

    建设银行的绿色信贷探索 建设银行最为在国内金融业改革开放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大型银行,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相协调,关注环境和气候问题,学习引......

    绿色信贷严控双高企业

    环保总局新规:绿色信贷严控双高企业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8月07日09:58 公益时报 “我们公司被列入黑名单已经是‘家喻户晓’了。”8月3日上午10时,兰州九州乳业......

    绿色信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课题论文 绿色信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D10590228 10金融(2)班沈璐 摘要:工商银行晋中分行为更好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和绿色信贷的顺利开展,晋中分行将调整......

    论绿色信贷管理体系的建立

    绿色信贷评估管理体系的建立 信贷评估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技术环节,建立绿色信贷评估体系,是有效的落实党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优化配臵银行的信贷资源,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可......

    湘潭绿色信贷助推春耕备耕

    湘潭绿色信贷助推春耕备耕阳春四月,春风拂面。4月19日,我们来到湘潭县古城管区谭希家时,正碰上信用社主任陈军一行拿着借据、现金来送贷。十来分钟后,谭希就填写好借据、合同,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