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时间:2019-05-15 01: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第一篇: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审计承诺制是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就其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和完整作出保证的制度,审计法第三十一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实行审计承诺制可以约束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向审计机关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情况,也便于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追究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责任时确定责任人。审计承诺其目的是减少“假账真审”情况的发生,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但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机关都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对审计承诺存在的问题

1、难以承诺—承诺制度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承诺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如审计进驻前要作出承诺,而这时根本没有向审计组提供有关的会计资料,怎么对资料的完整性作出承诺。有些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本单位全部经济活动而拒绝签字,法定代表人则以不熟悉财会知识为由拒绝作出承诺。另外现实中确实还存在:部分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不一定能掌握本单位由其他财务人员主观故意作出的隐蔽性舞弊,以及对某些非主观性的偶然错误他们也未必全 部觉察。要么肯定性或要么否定性的承诺要求确实难为于被审单位和财务负责人。

2、不肯承诺—怕承担责任。根据审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由于承诺书是由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作出,这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提出了要求,不真实或乱承诺要追究责任。而一些存在违法乱纪的被审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人,更怕要求承诺。因此对审计承诺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时到审计结束时才提交承诺书。审计机关无法取得承诺回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无奈承诺—被审计单位并非真正心甘情愿地向审计机关作出承诺,往往是迫于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为了不给审计机关留下不配合的印象而无奈作出承诺。而更有个别被审计单位甚至认为他们配合完成这道审计程序是为了让审计人员有所交差,碍于审计人员的情面,他们作出承诺并不表明他们真的愿意或准备承担所承诺的责任。被审计单位这种无奈的心态和例行公事的做法使承诺制度的实施陷入了似乎强人所难的尴尬局面,这种承诺也失去了其真正意义。

4、随意承诺—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对审计承诺制要 产生的后果、要承担的责任根本不去考虑,只要是审计人员要求填写的都会填写,部分明知自己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机关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提出书面承诺要求时也是挥笔在承诺书上签字并盖章,空洞承诺。

二、审计机关及人员对审计承诺存在的问题

1、“承诺无用”。有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承诺书没有用,如果被审计单位都按审计承诺书上要求承诺,那还要审计干吗!认为即使被审计单位作出了承诺,也不能仅靠承诺书来认定他们提供的会计资料就是真实的、完整的。因此审计承诺归承诺,审计归审计,两者不联系。

2、“不用承诺”。有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承诺书的作用不重视,对进点前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承诺书不作分析,认为这是作为审计程序必定要走的一步,或审计档案上要用,形式上要有,实际效果没有或不大。对被审单位是不是承诺,有没有认真承诺不关注,抛开了审计承诺书。审计人员对审计承诺书一诺了之,实施阶段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承诺书开展审计工作,把审计承诺书高高挂起。

3、“承诺万能”。有的审计人员认为有了审计承诺书就万事大吉。对审计承诺书产生过度依赖性,误认为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后,即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与我审计人员无关,一旦有了问题责任也不在审计人员。从而对被审计单位放松警惕,对审计承诺书是否真实不过问,甚 至不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这样一来,反而无形中使审计风险加大了。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账等违法乱纪行为,而审计机关未能审计出来,虚假的承诺并不能解除审计机关应负的责任。

三、应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为顺利地推进审计承诺这一法定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加以重视和关注,使审计承诺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1、要“改变”——使审计承诺可以承诺。从审计承诺的时间、程序、格式、要求上进行适当的改变,提高审计承诺的可操作性,让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可以承诺,也让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更能有效地利用承诺书。

审计承诺时间不是单一的必须是审计组进驻前作出,允许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随时作出承诺或可补充审计承诺,只要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提出。国家审计准则中命令性规则——“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及“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作出承诺”和授权性规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还可以根据情况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的要求”。二者灵活结合效果会更好。

承诺程序也可以适当灵活,审计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一环紧扣一环,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审计承诺也 是如此,虽然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就审前调查得到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承诺,但由于审计的相关重点内容,不仅仅反映在被审计单位的账面上,有的内容需要座谈、走访、实地观察才能了解到,随着实施阶段审计的不断深入,也可能发现重大的审计线索与事实,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线索及时地要求被审计单位有关责任人进行单项承诺,才有利于查深审透审计项目和分清责任,对于审计手段、力量有限等一时难以查实的情况,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特定事项单独承诺,有利于明确会计责任,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承诺书的格式上更可以作出一些改变,不必固定格式,可以用空白式底稿要求被审计单位或经办人员自行填写选用。

2、要“顶真”——使审计承诺必须承诺。

审计承诺制作为一项审计业务制度,已写入审计法和审计准则,就必须坚决执行,提高承诺书的刚性约束和效果,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充分发挥审计承诺书的作用,充分利用审计承诺书对实施阶段的帮助和辅助作用。

一是要健全承诺制度,应从明确其法律效力为突破口,以法律强制力来保证该制度的实施。目前,承诺制虽然已作为法定程序,但相关的配套机制未建立。对被审计单位不提供审计承诺书、提供虚假承诺或到审计结束时才提供审计承 诺书的行为,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加以处罚,进行责任追究。

二是要宣传承诺制度,应从转变审计人员观念为抓手,提高承诺的有用性。改变审计人员重审计问题的查找和取证工作,轻承诺书的利用分析工作。审计部门要通过宣传承诺书对审计实施阶段起帮助和辅助作用的审计案例介绍,来推动一线审计人员应用承诺书,提高审计人员督促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承诺的监督力度。

第二篇: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审计承诺制是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就其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和完整作出保证的制度,审计法第三十一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实行审计承诺制可以约束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向审计机关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情况,也便于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追究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责任时确定责任人。审计承诺其目的是减少“假账真审”情况的发生,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但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机关都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对审计承诺存在的问题

1、难以承诺—承诺制度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承诺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如审计进驻前要作出承诺,而这时根本没有向审计组提供有关的会计资料,怎么对资料的完整性作出承诺。有些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本单位全部经济活动(如食堂、工会等非财务部门核算的收支)而拒绝签字,法定代表人则以不熟悉财会知识为由拒绝作出承诺。另外现实中确实还存在:部分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不一定能掌握本单位由其他财务人员主观故意作出的隐蔽性舞弊,以及对某些非主观性的偶然错误他们也未必全部觉察。要么肯定性或要么否定性的承诺要求确实难为于被审单位和财务负责人。

2、不肯承诺—怕承担责任。根据审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由于承诺书是由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作出,这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提出了要求,不真实或乱承诺要追究责任。而一些存在违法乱纪的被审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人,更怕要求承诺。因此对审计承诺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时到审计结束时才提交承诺书。审计机关无法取得承诺回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无奈承诺—被审计单位并非真正心甘情愿地向审计机关作出承诺,往往是迫于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为了不给审计机关留下不配合的印象而无奈作出承诺。而更有个别被审计单位甚至认为他们配合完成这道审计程序是为了让审计人员有所交差,碍于审计人员的情面,他们作出承诺并不表明他们真的愿意或准备承担所承诺的责任。被审计单位这种无奈的心态和例行公事的做法使承诺制度的实施陷入了似乎强人所难的尴尬局面,这种承诺也失去了其真正意义。

4、随意承诺—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对审计承诺制要产生的后果、要承担的责任根本不去考虑,只要是审计人员要求填写的都会填写,部分明知自己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机关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提出书面承诺要求时也是挥笔在承诺书上签字并盖章,空洞承诺。

二、审计机关及人员对审计承诺存在的问题

1、“承诺无用”。有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承诺书没有用,如果被审计单位都按审计承诺书上要求承诺,那还要审计干吗!认为即使被审计单位作出了承诺,也不能仅靠承诺书来认定他们提供的会计资料就是真实的、完整的。因此审计承诺归承诺,审计归审计,两者不联系。

2、“不用承诺”。有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承诺书的作用不重视,对进点前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承诺书不作分析,认为这是作为审计程序必定要走的一步,或审计档案上要用,形式上要有,实际效果没有或不大。对被审单位是不是承诺,有没有认真承诺不关注,抛开了审计承诺书。审计人员对审计承诺书一诺了之,实施阶段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承诺书开展审计工作,把审计承诺书高高挂起。

3、“承诺万能”。有的审计人员认为有了审计承诺书就万事大吉。对审计承诺书产生过度依赖性,误认为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后,即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与我审计人员无关,一旦有了问题责任也不在审计人员。从而对被审计单位放松警惕,对审计承诺书是否真实不过问,甚至不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这样一来,反而无形中使审计风险加大了。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账等违法乱纪行为,而审计机关未能审计出来,虚假的承诺并不能解除审计机关应负的责任。

三、应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为顺利地推进审计承诺这一法定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加以重视和关注,使审计承诺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1、要“改变”——使审计承诺可以承诺。从审计承诺的时间、程序、格式、要求上进行适当的改变,提高审计承诺的可操作性,让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可以承诺,也让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更能有效地利用承诺书。

审计承诺时间不是单一的必须是审计组进驻前作出,允许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随时作出承诺或可补充审计承诺,只要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提出。国家审计准则中命令性规则——“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及“审计机关向被审

第三篇:国有企业审计调研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组织形式和规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是企业审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强化对企业经常性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是国

有企业审计监督的重要方面。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要求国有企业提供可靠、完整、准确的信息。审计职能部门必须对国有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其次,弄清家底、明晰产权,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也是法律赋予审计的重要职责。同时,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现象在个别企业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把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作为重点,并形成长效监督机制,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地运营。

加强和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要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领导干部监督中的职能作用。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领导人树立正确的权立观和政绩观,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界定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有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纪律和其它违纪的问题。

开展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要认真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审计之路。效益审计是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也是审计的任务之一。近几年,审计不断探索企业效益审计的路子,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企业提高效益、持续发展、深化改期的意见和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提高。另外,要加强对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其它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利用审计调查发现并解决企业行业甚至整个国有企业内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为促进国有企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积极采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迅速发展促使审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加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抽样、内控测评、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方法的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此外,随着企业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导致传统审计也将迅速发展为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保证企业审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开发运用

对企业审计的成果进行深加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部分企业审计撑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分析、研究、来预测、判断、联系当前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既要分析表层原因,又要分析深层原因,注重揭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方面问题,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完善有关方面的政策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企业审计在更大范围、更广层面上取得有效成果。

第四篇:刍议经济责任审计的承诺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近年来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对相关人员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务收支情况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而评价其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履行经济职责和个人廉洁勤政状况,是一种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手段,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应当

看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因其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尤其是审计报告的是否客观、公正,关系到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的真实、全面、准确的反映,如审计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故其审计风险要大于其他审计。因此,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特别是规避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显得尤为必须,尤为重要,对此审计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虽然承诺制一方面是审计机关要求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另一方面也是审计机关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流程,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存在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的制度以及承诺制自身的缺陷和弊端,致使承诺制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那么,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究竟存在那些问题呢?下面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试图作一简单分析。

(一)审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承诺制浮于表面,搞形式主义。虽然审计准则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审前必须作出相关承诺,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承诺制的作用和重要性,承诺流于形式,其真实、完整性令人质疑,甚至有些审计人员为了使档案齐全、工作合法、取证规范,审计结束后才事后补办所谓的承诺,承诺制到头来成了应付检查的装饰品。

(二)审计人员工作量过大,力不从心。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审计项目给予的时限短暂,再加每个审计工作者需要同时分担一个甚至多个项目的工作,工作量大,致使审计人员疲于奔命,匆忙应付繁杂的审计实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审计承诺这个细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让审计人员进退维谷。

(三)被审计单位或相关负责人拒绝作出承诺。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往往不愿意就被审计事项作出真实性承诺,尤其是继任领导对前任领导任职期间的事项,更是讳莫如深。甚至有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本单位全部经营活动而拒绝签字,更有甚者则以不熟悉财会知识为由拒绝作出承诺。在被审计单位拒绝作出书面承诺而应承担的责任尚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因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强有力的威慑手段而无计可施。

(四)审计承诺书存在虚假和片面现象。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承诺书不完整或者虚假承诺。其原因在于:一是被审计单位对于下属单位或者本单位有关财务资料和情况确实没有完全掌握,没有能够发现主观性、隐蔽性错误和舞弊,或者没有发现客观性、非主观性的偶然失误,导致承诺书缺乏完整性;二是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明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却故意隐瞒,弄虚作假,从而虚假承诺;三是被审计单位怕承担承诺的风险,承诺之后白纸黑字有了“把柄”,一旦出了问题,怕承担追究责任,故强度客观,推三阻四,以期“留有余地,进退自如”,达到推卸责任之目的,从而使审计机关陷入“强人所难”或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事实上,有些被审计单位并非出于工作需要而自愿向审计机关作出承诺,他们往往是迫于无奈,口是心非,作出应付审计的虚假承诺,更有个别被审计单位认为,配合审计小组的工作是在帮助审计人员向上级“复命”,他们作出的承诺并非心甘情愿,也不准备承担所承诺的什么责任风险,纯粹是不切实际的,徒有虚名的承诺,即便有责任也不想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被审计单位“例行公事”,应付了事的“承诺”使承诺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僵局,由此承诺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

(五)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相关有力措施。在审计实务中,若被审计单位拒不签署审计承诺书,或者借口拖延签署审计承诺书,或者在审计承诺书中作虚假承诺的,审计机关如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却无法律、法规可依,审计对此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很显然,承诺制的目的是要求被审单位、有关当事人对被审计事项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书面承诺,并对承诺的事项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达到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但倘若对虚假承诺或不愿承诺等却没有相应的处理、处罚办法或措

施,致使承诺制度毫无效果,承诺书亦尤如一纸空文,反而滋生了形而上学,形式主义。

(六)审计形式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机关,都经历了史无前例,大刀阔斧的变革,审计工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对于不同的项目,现行统一制定的审计承诺形式并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审

计动态和现状,承诺制必须与日俱增,推陈出新,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有效形式、手段,与现实情况保持齐头并进的同拍、同步。

(七)审计人员过度依赖审计承诺。审计承诺制是为了能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资料完整、正确、真实,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但是,少数审计人员却认为,审计承诺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书,被审计单位必须对其提供的所有会计资料和其他情况负全责,而审计人员则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缺乏责任感,觉得有了被审计单位审计承诺审计书审计风险就可“转嫁”的安然无恙,高枕无忧,万事大吉。因而,在实际审计中,有些被审单位由于侥幸心理作怪,往往作出虚假承诺,加之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审计人员若过于依赖承诺,难免会走入审计误区,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无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无法为组织、纪检等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严重影响审计的形象,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存在。

由此可见,承诺制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同时也关系到审计机关自身的审计风险规避和防范。因此,应当严格规范,健全完善承诺制。针对以上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强审计人员思想建设,从思想上重视承诺制的重要性。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审计人员应当从思想上明确落实承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严格把关,走出审计误区,做好审计工作,不使承诺书流于形式,切实使审计工作收到实效。应安排审计人员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教育,拓宽审计思路,交流审计经验,逐步改变审计人员思想观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好、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综合业务能力高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成为查问题的能手,分析问题的好手。

(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针对虚假承诺、拖延承诺、不做承诺等行为,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对不完整或者虚假承诺的行为建立问责机制,加以约束,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行政,违法必究,避免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尴尬,这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保证审计承诺的严肃性,维护审计的权威,同时也与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相吻合。

(三)积极探索审计承诺的新形式,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审计工作面临巨大变化,积极开展审计承诺制的探索,亦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为此,很多地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如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行双向承诺制。一是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承诺,二是被审计单位向审计组承诺。这一制度的实行,可有效约束审计双方的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又如有些地方采取层层负责的办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三级承诺制”,保证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顺利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有些地方采取总承诺与分承诺方法,加大审计承诺面,采取在由被审单位给予总承诺的基础上,再根据审计涉及的业务部门、下属单位甚至是相关人员,要求其对相应管理权限或职责范围内的经济事项作出对应的承诺,对于领导干部已离任的,除实行上述的承诺外,还要求离任领导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个人承诺,同时要求新任领导根据其了解情况的多少对有关事项给予承诺。这些都是审计工作探索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我们“拿来”借鉴。

(四)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审计承诺工作和审前调查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重点内容,不仅仅反映在被审计单位的账面上,有的内容还需要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运作情况才能了解到。随着审计的不断深入和延续,也可能发现新的审计线索与事实,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线索及时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其他隐性事项,这样才有利于查深、审透审计事项。因此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审前调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利用ao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核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预测潜在的审计风险,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科学审计,有的放矢,有效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应多方听取意见也是规避、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审计中,审计组应在审前阶段要不耻下问,多方听取和征询兄弟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领导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区别对待,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重要审计事项作出全面、真实和肯定的答复和回应,以获取准确、可信的审计资料。在实际实施审计承诺中,我们可以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性,不仅要求被审计单位、被审计职能部门作出承诺,对于被审计的具体业务的经办人员也可就该具体事项作出承诺,如对库存现金业务审计时,可以要求出纳人员在《库存现金余额盘点确认单》上承诺,以防止账外现金的现象发生。二是渗透性,在现场审计中,可以将审计承诺的各项要求渗透到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程序中,点面结合,全面铺开,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以科学严谨的作风规避审计中的风险。三是重要性,根据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依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作出相应具体承诺。

(六)坚持任中审计和离职审计相结合。针对继任领导人不愿对前任在职期间相关事项承诺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领导人的任中审计,加强监督,使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服务经济建设。对于离职领导,应就其在职期间单位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权力运作等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审计,防止领导人交接后相互扯皮,拒不认账。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认真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路子,大胆创新,勇于实施,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把审计工作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总之,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不断大胆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改进现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规避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

第五篇: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

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古时是以勾考账簿和考核官吏经济方面的治绩为主;审计,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审计机关,实行了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审计,进入中国经济大发展阶段,于1994年颁布实施《审计法》……时代在变革,审计也在变革;时代在发展,审计更在发展—实践证明只有顺融于时代之涌流,才能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即:‚只有把审计臵于恰当的位臵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宰夫(官职名)‛源于西周最早的审计人,‚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宰夫‛这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恰恰证明 ‚任何主流意识的产生人必先行其步,人的思想必先行其变‛之礼,先进的思想文化必始于人类在发展社会中的求变。因此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审计人必先融于时代之涌流,审计人必先把自己思想臵于恰当的位臵……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需将忠诚一词臵入心底,此忠诚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诚信、热忱,而更多的是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敬仰、对事实的追求、对人民的深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因为它彰显着审计人应有的职业品格,蕴含着审计人特有的价值取向。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了刚直和坚毅。因为只有拥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拳拳之心,拥有刚直不阿、不徇私情、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品格,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对知识的不断求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自身的高素质,就没有审计的高质量,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就无法洞察秋毫。正所谓‚基础在账里,功夫在账外‛。所以,要以‚路漫漫‛而‚求索‛不止的执着,以‚积跬步,汇小流‛的豪情而自警、自砺,提高素养,增长才干,最终‚至千里,成江海‛。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今生的艰苦和清贫。然,在艰苦和清贫中,却要坚守一方经济运行的规范和健康,捍卫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比部‛源于隋、唐时期我国最早的审计机构。又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职(宰夫)到机构的演变,恰恰证明‚审计‛的时代特征性。因此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审计的体制、机制,即为审计的与时俱进的本质……

谈及新时期的审计,笔者也认为审计模式应得到合适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日益丰富的审计实践对搞好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不难看

出,现行的行政模式审计的独立性还有不足之处,它具有较浓厚的内部监督色彩,因此,从长远角度分析,审计由行政模式转为立法模式势在必行。但是,建立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需要具备几个前提:一是有一个强势的立法机关、权力机构;二是保证审计最高行政长官的任免不受来自外力的干涉;三是保证审计人员和业务经费由立法机关单列等。这几个前提,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同时,从审计为政府服务所发挥的作用看,审计目前仍承担了大量的政府交办任务,审计作为行政执法的一个部门仍起着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审计隶属于政府,在现阶段仍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审计模式的转变尚且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目前,审计只能在现有模式下,既服务于政府,又服务于人大,发挥其双重作用。这也是审计模式处于转型社会而呈现出的过渡性的特点。当审计模式转变为立法型时,审计的行政执法作用将自然消失,只是向人大报告审计结果,由人大对各政府部门进行质询,审计监督就呈现出一种间接的态势。审计尽管失去了行政权力,但审计结果不仅要向人大报告,而且要向公众公开,它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大大增强,即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公民个人监督作用,也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立,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审计机关的行政体系结构也应得到合理化改进。当前审计署力量较分散,当地方审计机关与地方政府利益不一致时,多导致审计监督效力降低,笔者也认为审计机关应全部收归审计署直管,审计署直接对国务院负责,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督。

再述:‚只有把审计臵于‘恰当’的位臵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坚信,当代审计人必将会走出一条具有共和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之路。

笔落于此,作为一名边疆审计人,借此为共和国将至的六十华诞献礼——甘做审计忠诚卫士,祝祖国繁荣昌盛!我骄傲,我是一名共和国审计人。

下载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的调研思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的调研思考 自1999年5月中办、国办两个经济责任《暂行规定》出台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历时十年,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

    商行会计系统审计方法的调研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注重依托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优势,在业务交易和会计核算电子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力促进了会计处理的集中化、远程化和标准化。......

    审计系统思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将系统的理论引入审计质量控制这一课题,试图从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作业过程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以及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作一些探......

    审计调研提纲

    审计工作调研提纲 一、调研范围 1.集团公司所属的企业集团,包括:XXX 2.集团公司所属的其他各单位,包括:XXX 二、调研内容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亮点、好的做法;......

    服务承诺制

    服务承诺制服务承诺制是残联根据工作要求,将工作和服务的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等事项对外、向服务对象做出公开承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承诺的落实,自觉接受监督的制度......

    服务承诺制

    服务承诺制办公室作为综合协性调部门,既承担着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纽带作用,又肩负着传递信息、辅佐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为实现“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工作目标,开创性的做好......

    党支部书记承诺制

    主要做法:一、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承诺制为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干事、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推动全镇村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我镇推行了......

    服务承诺制

    服务承诺制度第一条 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地税机关对社会和纳税人实行承诺服务。 第二条 各征收部门要将服务内容、程序、标准、依据、监督办法等对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