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样例5]

时间:2019-05-15 01:5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第一篇: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引 言

常言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这句话更有份量。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

各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应该按GJB9001A-2001(或其它相关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产品质量保证搭建基本的框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当然,不能说有了产品质量问题,就否定一切,否则GJB9001A-2001就不会存在“8.3不合格品控制”这一章节。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认识问题并有效地整改,将产品质量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达到杜绝的理想水平。

在一段时期,笔者曾经从事过某系列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如何进一步地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的切身体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2.1 某些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产品质量理念,已从早期的检验质量发展成当今的全面质量管理。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自然离不开“人员”。GJB9001A-2001所依据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其一就是“全员参与”,说明了人在质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一些人员的质量意识与现在重点型号产品的质量要求准则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质量理念不够强,认为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几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2)对重点型号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

3)人员流动性大,不以一项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长期目标。

2.2 个别产品设计质量不完善

“科技是品质的源泉”,也就是说,要有好的产品质量,首要因素是产品的设计水平。GJB9001A-2001也强调对“设计和开发”的控制,分别从“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控制”等方面来规范设计过程。多年来,在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造就了一批过硬的设计师队伍,提升了设计水平,对设计质量的重要性也有了高度的认识。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这主要体现在4方面:

a)订立的设计指标与用户实际的使用条件有差距,这里不是指设计余量,而是产品的实际用途。例如:某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先空载激活,后带载工作;而在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检验条件是带载激活,产品按带载激活条件设计,致使实际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

b)有时迫于进度方面的要求,忽略了“设计和开发”所必须的控制程序。

c)由于设计人员专业技能的限制,其综合设计能力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形势迫切的需要。如某化学类产品的设计,要兼顾线路设计(无线电)、结构设计(机械)、热设计(物理)等。

d)4以上的产品只做设计定型,不做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后,一些产品就会暴露出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

2.3 原材料/元器件的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对原材料/元器件环节有所控制,但仍存在着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原材料认识的技术屏障

例如:对于某型号产品,原材料中的哪些特性将决定最终产品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认识。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旦确定原材料的某些特性后,就可直接做出合格产品,而必须经过一定数量的产品性能实效考核,才可反向决定使用哪批原材料。

b)原材料6元器件的管理问题

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存在多个控制环节,有脱节现象,因此,在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某型号产品,用户指定了所用电阻的规格、型号,但承制单位误将其它型号的电阻装入最终产品中。

c)产品质量的控制问题

尤其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

2.4 操作质量控制尚需加强 GJB9001A-2001重点内容之一是“过程控制”。落实到产品制造上,应该是各工序人员的操作质量,尤其是对那些部分性能指标不可检验的产品,操作质量更为重要。目前操作质量控制的难点主要有4方面:

a)人员的流动性。一旦人员岗位稳定性不强,操作熟练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熟练操作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上岗培训考核合格者也须如此。

b)产品的流动性。由于交付进度等原因,个别产品生产时出现流动现象,即不固定组别制作,这样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c)部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

d)检验人员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

2.5 部分产品的评审力度有待加大

GJB9001A-2001多处强调“评审”,有“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新产品试制中的“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评审力度的加大,可能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

1)评审(会议)时间短,不易评透;

2)评审过程中,一些评审点容易被忽视(见本文“3.5(2)”条款);

3)生产前状态评审的频次、力度还不够。3 措施与建议

3.1 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可采取下列方法:

a)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

在宣贯过程中,如能穿插具体的实例将更有说服力,同时可避免枯燥性。

b)定期编制“警示”影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c)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可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首先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评价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质量工作。

3.2 提高设计质量

可采取下列方法:

a)抓源头,切实做好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评审,满足GJB9001A-2001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同时还需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1)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即实际使用时要求产品达到的指标,含产品工作性能以及电器接口、机械接口、热接口等要求,以避免设计/检验指标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出现偏差;

2)要让用户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与用户充分沟通,优化产品指标,既要考虑实际应达到的工作性能,同时又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寿命等。

b)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对于产品的交付进度有特殊要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充分借鉴成熟产品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处进行重点的策划评审、验证等。

c)注重对设计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且要一贯坚持,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派设计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承制单位授课、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对承制单位设计人员实地培训等。

要关注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性,要与被评审产品特性相关,且应全面,避免对产品性能达到的程度所进行的评审不到位,即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d)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各承制单位也应该做,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暴露出问题的产品。同时应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甚至涉及技术指标的微调),避免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

3.3 加强原材料2元器件的控制

可采取下列方法: a)要充分认识原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对原材料性能研究应设立专项。可以采取奖励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以激发科研人员对此工作的积极性。

在对原材料性能未能充分掌握之前,可应用统计技术,统计各材料批次及所应用产品的性能,寻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b)应把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的众多环节贯穿起来,其中相对重要的是采购文件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要与设计输入类文件作充分的对照,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应对采购文件实施动态管理;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一旦用户对原材料/元器件的要求发生变化,或者设计指标的变化导致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作为采购的源头,应避免出错,否则后续工作都是徒劳的,而且还会给承制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影响。

c)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除了要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外,这里主要指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生产过程的监督,尤其对那些产品质量暂时尚可,但还没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手段的供方(由于受产品数量、特性的影响,通常承制单位只能选择这样的厂家做其供方)。承制单位要积极帮助这些供方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不断地将外协、外购产品的使用情况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一旦有问题,要促使他们或与他们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做验证。切忌采取只将外协、外购不合格品简单剔除而不与供方进行沟通的做法。

3.4 进一步严控操作质量

可采取下列方法:

a)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是对那些以手工操作为主、特殊工序较多的产品更应如此,可以针对人员的工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吸引力;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激励员工热爱本职工作。这比换人操作导致产品质量波动造成承制单位经济损失、声誉的降低而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b)减少产品的流动性。通过合理地编排研制、生产计划,可有效地避免产品的流动性。一旦多个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进度重叠,也可与用户先行协调,尽量将交付进度错开。还要加强产品研制、生产前期准备的计划性,避免产品在装配阶段“撞车”。c)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可采取本文“3.1”章节的措施。

d)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作用。应做到3点:

1)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中)的检验要点及检验方法要规定到位,使检验操作有依据;

2)检验员亲自操作;

3)保证检验员数量的充分性。

3.5 增加产品评审力度

可采取下列方法:

a)评审会的时间要充分,不能仅限于对会议文件的审查,还要对实物产品进行审查。

b)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忽略下述几点:

1)将输出与输入的文件、产品进行对照,输入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对用户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甚至是否在指定的供方购买等内容进行审查;

2)除了审查最终产品的性能外(毕竟只是抽样),还要对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情况做重点审查,直接到操作现场审查,效果更佳;

3)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的信息,由评审组亲自向用户询问将更加真实可信;

c)除进行产品出所(厂)质量评审外,还应加强产品生产前状态评审的力度,含原材料/元器件、设备、环境、加工方法、人员资格等方面,将产品质量控制点前移,尽可能地避免后续出现不合格品,而给承制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结束语

各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在实际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不断地认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放心的产品。

第二篇:坚持精细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坚持精细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查显洲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我国纺织行业既面临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和各种坎坷。适者生存,勇者制胜,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华茂几十年拼搏市场的历程,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坚持抓精细管理,稳定提升产品质量,创出了品牌,创出了市场,成功走出了一条精品之路,从而在市场中树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形象和企业形象。

一、坚持精细管理,确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市场化经营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终要通过实物产品来实现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而产品的质量就成为沟通双方的诚信纽带。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就能吸引用户凝聚用户,增强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确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市场化的经营理念。首先,我们从组织上充分保证。质量工作公司由总经理亲自抓,各分厂、处室由部门正职负责,也包括工会、宣传等党群部门。同时,我们坚持半月一次的质量攻关例会制度,对阶段性质量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措施,统一协调,及时攻关,稳步提高。

二是突出质量工作的“四个优先”。即资金投入优先。在企业严格的目标成本管理中,不断加大对质量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人员安排优先。严格保证质量技术、试验、检查和操作需要的人员;物资保障优先。对于质量所需的专件和器材等物资,定点采购,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服务配套优先。保证设备维修、空调滤尘、废棉处理,生产环境等环节,符合质量系统的要求。

三是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就制定了《质量管理奖惩条例》,被称为是我们企业的“质量法”。我们用意是使每一个员工在思想上牢牢记住,华茂要稳定发展,质量管理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矩。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或奖励;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从严处理,直至除名。经过长期的养成教育和实践,使得公司上下的质量意识变成良性习惯,严谨的工作质量确保了品质的优良,质量波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是分配中实行质量否决权。在华茂的分配考核5:4:1模式中,质量比重占50%。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关键取决于质量工作的完成情况,并且是党、政、工捆在一起,奖罚同等,实行质量否决权。

多年来,由于我们在各项管理和工作中都能服从和服务于质量管理这个中心,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政令畅通,指挥有力的质量控制的管理网络,使得精细管理的每一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二、坚持精细管理,满足用户需求,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效益。

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并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关键还在于产品质量,特别是品牌产品的品质。面对纺织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严峻挑战,面对用户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二十多年如一日,以用户满意为标准,从难从严,从细从新,紧抓不松,形成了我们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提升品质的过程,就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市场永远是选择最好的,而“最好的”标准就是用户满意。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如一的强化这一市场化质量管理理念。

——在质量保证体系上做到“严”。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强化执行力,把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每个要素及循环管理,认认真真落实到位。

——质量考核上坚持“紧”。市场竞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你的产品达不达到几个质量指标,最终取决于用户的需求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只有满足用户“挑剔”甚至“苛刻”的要求,才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因此,我们始终以用户要求的高标准来锻炼企业,每年修订和加严质量指标几百项次,对主要质量指标增加下限值考核。

——在质量水平上追求“稳”。产品一时的质量好是能够做到的,而要质量好且又长期稳定却是不容易的,但这正是用户需求的,质量管理的真功夫、硬功夫就体现在这里。

——在质量管理上做到“细”。把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工序放到田间,从棉花下种,到采摘、收购、轧花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把关和指导,确保做到投精料、产精品。

纺织的流程性决定了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和产品质量的随机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中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的高水平。为此,我们在质量上创造了一整套以“指标提升、攻关推进、整体提高”为目标的、严密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一个阶段的质量攻关目标的实现并稳定后,又提出下一个攻关课题,一环扣一环,一年一个台阶,如此循序渐进,永不停步,从而逐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华茂特色的质量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目前,我们正在开展“降纱疵、攻下机”的质量攻关目标,这将是纺织产品质量水平的新境界,这必将为我们产品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开辟新的天地。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今天用户要求的质量,已经不是单纯的指标合格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为此我们提出了质量“五要素”,即质量包括了指标质量、实物质量、长期稳定的质量、包装运输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以及合同的履约、用户意见的落实、特殊要求的满足五个方面的统一体,并把这五个要素都放到企业生存的高度来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

如今华茂的纱线主要品质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高档优质产品的标志。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打细算,华茂的管理模式被誉为是我国纺织业“精品模式”的典型代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端用户,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十年磨一剑,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已经成为华茂产品的重要竞争优势。

三、坚持精细管理,不断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当今市场,产品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核心。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灵魂。

当今市场竞争表明,要想在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满足国际高端产品用户日益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用新技术对传统棉纺业生产进行改造和高度渗透,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新的基点,为传统技术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为此我们始终把“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在项目的选择及技术引进上,坚持走“投入精、起点高、见效快”的发展道路,把技术进步作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关键手段,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能够立足于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上。

近年来,我们先后投巨资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重点放在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布机以及国际一流的调试和检测仪器等高端设备的改造和引进上,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利用配股资金1.7亿元,实施了“四万锭国产新型棉纺成套设备工业化实验基地技改项目”,提升了公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为延伸产业链,追求效益最大化,我们与深圳纺织集团股份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烧毛、丝光及中和漂染生产线,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市场得以扩大;利用国债和自筹资金引进了321台当今世界一流的无梭织机,建成了替代进口的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2003年,再次利用配股和自筹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投资5亿元的“十万锭紧密纺技改项目”,去年全部结束,尤其是全引进的两万锭紧密纺成套设备,填补了我省该项设备的空白。十万锭项

目的建成,不仅增加了我们高档棉纱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而且增强了品种的竞争力。产品投放市场就十分抢手,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的平台。

外延的发展带动了内涵的创新。我们除了利用国债资金和募集资金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外,每年投入的常规技改资金始终保持在2000~4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大大增强。积极引进,立足消化,注重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制造水平,既保证了棉纱质量,又满足了高档面料的市场要求。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精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抓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力求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即用爱护眼睛的意识维护好每台机台;用精细缜密的态度保养好每个部位;用一丝不苟工作质量减少台差锭差;用科学先进的工艺满足每个品种的要求;用严格细致的指标考核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

先进的精良装备不仅成为华茂技术创新、品质高档和产品精品化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在积累基础上的再创新,最终达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效正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回顾华茂几十年持之以恒、严抓精细管理的艰苦实践,我们感到,一个企业在其发展的萌芽和成长阶段,可能有一些偶然因素,决定企业长盛不衰,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优势,靠核心竞争力。在后配额时代,各种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障碍,无一不在考验我们的应变力和竞争力。我们将继续走自己的特色管理之路、优势之路,争取在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为实现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措施与建议

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措施与建议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可采取下列方法:

a)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

在宣贯过程中,如能穿插具体的实例将更有说服力,同时可避免枯燥性.b)定期编制“警示”影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c)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可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首先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评价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质量工作.2 提高设计质量

可采取下列方法:

a)抓源头,切实做好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评审,满足GJB9001A-2001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同时还需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1)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即实际使用时要求产品达到的指标,含产品工作性能以及电器接口、机械接口、热接口等要求,以避免设计/检验指标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出现偏差;

2)要让用户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与用户充分沟通,优化产品指标,既要考虑实际应达到的工作性能,同时又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寿命等.b)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对于产品的交付进度有特殊要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充分借鉴成熟产品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处进行重点的策划评审、验证等.c)注重对设计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且要一贯坚持,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派设计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承制单位授课、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对承制单位设计人员实地培训等.要关注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性,要与被评审产品特性相关,且应全面,避免对产品性能达到的程度所进行的评审不到位,即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d)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各承制单位也应该做,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暴露出问题的产品.同时应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甚至涉及技术指标的微调),避免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3 加强原材料2元器件的控制

可采取下列方法:

a)要充分认识原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对原材料性能研究应设立专项.可以采取奖励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以激发科研人员对此工作的积极性.在对原材料性能未能充分掌握之前,可应用统计技术,统计各材料批次及所应用产品的性能,寻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b)应把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的众多环节贯穿起来,其中相对重要的是采购文件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要与设计输入类文件作充分的对照,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应对采购文件实施动态管理;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一旦用户对原材料/元器件的要求发生变化,或者设计指标的变化导致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作为采购的源头,应避免出错,否则后续工作都是徒劳的,而且还会给承制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影响。

c)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除了要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外,这里主要

指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生产过程的监督,尤其对那些产品质量暂时尚可,但还没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手段的供方(由于受产品数量、特性的影响,通常承制单位只能选择这样的厂家做其供方)。承制单位要积极帮助这些供方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不断地将外协、外购产品的使用情况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一旦有问题,要促使他们或与他们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做验证。切忌采取只将外协、外购不合格品简单剔除而不与供方进行沟通的做法。进一步严控操作质量

可采取下列方法:

a)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是对那些以手工操作为主、特殊工序较多的产品更应如此,可以针对人员的工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吸引力;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激励员工热爱本职工作。这比换人操作导致产品质量波动造成承制单位经济损失、声誉的降低而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b)减少产品的流动性。通过合理地编排研制、生产计划,可有效地避免产品的流动性。一旦多个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进度重叠,也可与用户先行协调,尽量将交付进度错开。还要加强产品研制、生产前期准备的计划性,避免产品在装配阶段“撞车”。

c)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可采取本文“3.1”章节的措施。

d)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作用。应做到3点:

1)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中)的检验要点及检验方法要规定到位,使检验操作有依据;

2)检验员亲自操作;

3)保证检验员数量的充分性。增加产品评审力度

可采取下列方法:

a)评审会的时间要充分,不能仅限于对会议文件的审查,还要对实物产品进行审查。b)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忽略下述几点:

1)将输出与输入的文件、产品进行对照,输入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对用户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甚至是否在指定的供方购买等内容进行审查;

2)除了审查最终产品的性能外(毕竟只是抽样),还要对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情况做重点审查,直接到操作现场审查,效果更佳;

3)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的信息,由评审组亲自向用户询问将更加真实可信;

c)除进行产品出所(厂)质量评审外,还应加强产品生产前状态评审的力度,含原材料/元器件、设备、环境、加工方法、人员资格等方面,将产品质量控制点前移,尽可能地避免后续出现不合格品,而给承制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第四篇:2014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2014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摘要】公司要想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当今市场,产品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产品处于饱和或疲软状态,除了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之外,用户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关键词】 质量 管理 产品

公司要想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

当今市场,产品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产品处于饱和或疲软状态,除了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之外,用户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因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价格已不是企业竞争的唯一因素,更高的目标是追求产品质量的优越——产品的适用性和满足用户的要求。质量出自于生产过程,出自于管理。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产品质量,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从生产现场管理角度入手搞好产品质量的。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首先是骨干的人员,然后是普通的生产工人,都树立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在生产中无论出现什么质量问题,首先是对事,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再查出责任人,决不隐瞒,坚决查处,应遵循以下“三不”放过原则:①出现质量问题决不放过;②问题的根源不查清楚决不放过;③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放过。1。完善生产车间的管理(1)定置管理:

①材料按类、统一放置在指定范围内整齐排放。②所有的材料挂牌在指定位置堆放。(2)完善岗位责任制,工人除做好本岗位工作外,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保养(设备挂牌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等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良好。

2。建立签收制度。站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发出的各项通知均必须进行签收,这种做法不仅规范了管理,而且提高了工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有关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建立质量互保制度,对生产作业中的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合格的产品入库。4。制定奖惩条例,尤其是“两长”的奖惩条例,提高“两长”的现场执行力。5。建立产品入库前的再抽检制度,对进一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起到有效作用。

6。凡是出现违规行为,坚决以通报的形式向全员公布。这种做法对工人及管理者的思想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7。对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这种做法是鼓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效果是明显的。

制定了奖惩条例后,接下来的是如何对有关条例的监督检查,因为没有监督检查,再多条文也只能是空文,起不到监控作用。

通过务实的监控,提高了工人的质量认识,工人能很主动自觉地想办法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质量有一定的提高,对降低生产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遵循“凡是出现容易避免的的质量事故从重处罚,难于避免的质量事故相对从轻处罚”的原则。能查出责任人的处罚落实到个人,不能查出责任人的处罚落实到整个班组或作业区。这种做法对提高成品工人树立质量第一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质量的把关由原来检查员的监督检查变成了全员的质量监控,使产品的再抽检合格率能维持在99.5%以上。

一个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而改进产品质量离不开强力有效的质量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潜力是巨大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现代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用户体验,着力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满意度已成为衡量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用户的满意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具体来说是针对产品

所提供的功能,用户通过感知效果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较后,用户形成的开心或失望的感觉。这样,产品的功能就成为用户满意度与产品本身之间的一座桥梁。产品的不同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一种服务时会赋予它某些属性。那么产品功能属性与用户满意度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必须搞清楚用户满意度的概念。在日常满意度应用中,我们都认为满意度是一维的,即某个产品提供更多功能、一流的质量,服务时用户就会感到满意;相反,当功能、质量,服务不充足时,用户会感到不满。因此,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在产品中添加新功能,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结束语

产品质量是 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产品质量,用科学技术,人才创造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更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质量是企业效益、发展、信誉的基础,有了质量的提升,才有企业的市场。因此,关注质量,企业才有可能发展。关注人们的需要,企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总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好的质量,没有人们满意产品,就没有好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生存在于质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在于质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基,品牌是企业发展之本,只有保证了产品质量,才能创出强大的品牌,企业也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呢?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配备良好的人才队伍,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都必须具有高素质、年轻化。此外,产品质量是造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要改变当前这种完全依靠检验来体现产品质量的做法。

二是建立并完善质量机构。无论在企业设置检验员或质量部门,都应该有专人去抓;无论在机构改革或是企业改制中,质量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大力开展质量认证工作,使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认证,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并可获得更加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三是强调过程控制,注重细节管理。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产品实现中对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并对过程控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改进,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分为事前把关、事中检查、事后总结。事前把关的重点应放在工艺标准、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和程序化工作方法的制订上,放在各种管理漏洞的查找上,减少质量隐患;事中检查应重点做好过程的监视与测量,从原辅材料供应、验收,从生产组织到营销的各个环节做到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快速整改,维护工艺技术标准的严肃性;事后总结则要做到对质量问题的快速反应,对于生产现场、市场反映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进。

其实,提高产品质量还有许多重要的环节,如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环境清洁和原材料采购等因素。只有严格控制好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2012-7-4质管部

下载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如何加强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生命,唯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一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提倡优质的服务,不仅针对食用我们产品的广大消费......

    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告别短缺经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竞争的实质是质量竞争,其结果......

    重视和提高产品质量

    重视和提高产品质量 ▶ 杨迎春近几年来,产品的内、外在质量统一论已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外观质量不影响内在质量和使用的思想逐渐站不住脚了。产品外观质量是企业的一个窗口,业......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模版)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一、建立质量体系与质量制度: 1、建立并不断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能够持续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TQM,全员参与品质意识。......

    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

    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产品质量,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和执行好产品的操作流程。......

    强化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感想

    强化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所在,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质量的提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这需要我们每个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切实参与到公司的生产工序中来......

    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意识产品是“过程的结果”,结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有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总是不断地、重复地提出: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发展的核心。 第一......

    突出质量意识 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 我工作3个年头,对于质量的认识,我最初也是很肤浅的,认为只要在质量符合法定的标准要求,就一定是合格的、安全的、满意的。随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