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

时间:2019-05-15 01:3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

第一篇: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

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

犯罪构成

犯罪客观方面,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罪为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本罪。

犯罪主体,自然人。

量刑要求

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

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量刑标准

为保证《刑法修正案

(八)》的正确实施,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的执法活动,近日,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规范现场调查、办案期限、立案侦查等方面提出要求。

严格血样提取条件

《意见》要求严格血样提取条件,交通民警检查中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的,立即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对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当事人对呼气酒精测试结果有异议,或者拒绝配合呼气酒精测试等方法测试以及涉嫌饮酒后、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立即提取血样检验血液酒精含量。

《意见》强调要及时固定犯罪证据,对查获醉酒驾驶机动车嫌疑人的经过、呼气酒精测试和提取血样过程应当及时制作现场调查记录;有条件的,还应当通过拍照或者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有见证人的,应当及时收集证人证言。

醉驾一律立案侦查

《意见》指出,要从严掌握立案标准,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对当事人被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立案侦查。当事人经呼气酒精测试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在提取血样前脱逃的,以呼气酒精含量为依据立案侦查。

《意见》明确,要做好办案衔接,在案件侦查终结后,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在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前,依法吊销犯罪嫌疑人的机动车驾驶证。

《意见》要求加强执法办案管理,进一步明确办案要求,细化呼气酒精测试、血样提取和保管等重点环节的办案标准和办案流程,提高办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加强网上监控和考核。

危险驾驶罪构成

犯罪客观方面,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罪为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本罪。

犯罪主体,自然人。

危险驾驶罪量刑要求

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

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修正案

(八)全文: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

全文:公关部网站未发现此法规,关注华律网法律法规库后续更新此法规

执法措施

为保证《刑法修正案

(八)》的正确实施,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的执法活动,2011年9月13日,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规范现场调查、办案期限、立案侦查等方面提出要求。

《意见》要求严格血样提取条件,交通民警检查中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的,立即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对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当事人对呼气酒精测试结果有异议,或者拒绝配合呼气酒精测试等以及涉嫌饮酒后、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立即提取血样检验血液酒精含量。

《意见》强调要及时固定犯罪证据,对查获醉酒驾驶机动车嫌疑人的经过、呼气酒精测试和提取血样过程应当及时制作现场调查记录;有条件的,还应当通过拍照或者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有见证人的,应当及时收集证人证言。

《意见》指出,要从严掌握立案标准,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对当事人被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立案侦查。当事人经呼气酒精测试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在提取血样前脱逃的,以呼气酒精含量为依据立案侦查。

《意见》明确,要做好办案衔接,在案件侦查终结后,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在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前,依法吊销犯罪嫌疑人的机动车驾驶证。《意见》要求加强执法办案管理,进一步明确办案要求,细化呼气酒精测试、血样提取和保管等重点环节的办案标准和办案流程,提高办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加强网上监控和考核。

社会影响

“危险驾驶”入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二审的刑法修正案

(八)草案,对“危险驾驶犯罪”条款进行了再次修改,进一步加大了对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的惩罚力度。

根据最新的修改,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同时,二审草案稿规定,如果有醉驾、飙车等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是我国司法理论界、实务界和社会大众呼吁需要从立法层面解决的问题。据了解,世界各国也存在醉驾、飙车的社会问题,各国也纷纷通过立法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针对醉酒驾车、飙车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刑法修正案

(八)草案一审稿增加了危险驾驶犯罪,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第二篇:浅论危险驾驶罪法律问题

浅论危险驾驶罪法律问题

陈浮亚

摘要:今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增长,国人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国已成为汽车消费大国,汽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平常百姓家中。但是,作为工业化产物的汽车,其危险性是与生俱来的,再加上以醉酒、超速竞技驾驶为主的危险驾驶现象越来越多,导致了交通事故的急剧增加,给公共交通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系列因危险驾驶而造成的悲剧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各方热议。人们更多的关注是,如何预防和减少这类悲剧的发生,如何有效地减少“马路杀手”,保障出行安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刑法修正案

(八)》将“飙车”、“醉驾”行为入罪。刑法修正案

(八)增设的危险驾驶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如何理解本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如何处理本罪,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危险驾驶罪;刑法修正案

(八);国内法律规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

一、危险驾驶罪概述

刑法修正案

(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如何理解本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如何处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危险驾驶罪中的道路应作广义的理解,不具有公共通行性的道路不属于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中的道路也应包括在内。追逐竞驶包括三种具体的情形,但必须存在两辆以上的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人之间是否存在意思联络不影响追逐竞驶的成立。对醉酒的认定,应坚持以酒精含量为主、意识和行动能力判断为辅的标准。追逐竞驶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醉酒驾驶的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抽象危险犯是危险驾驶罪设立的理论基础,也是正确理解本罪法定刑设置以及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别的重要前提。

二、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分为追逐竞驶与醉酒驾驶两个类型。

(一)追逐竞驶。一般来说,追逐竞驶,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频繁、突然并线,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的危险驾驶行为。追逐竞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犯,但刑法没有将本罪规定为具体的公共危险犯,而是以情节恶劣限制处罚范围。换言之,只要追逐竞驶行为具有类型化的抽象危险,并且情节恶劣,就构成犯罪。第一,本罪行为不要求发生在公共道路(公路)上,只需要发生在道路上。在校园内、大型厂矿内等道路上,以及在人行道上追逐竞驶的,因为对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产生危险,依然可能成立本罪。第二,追逐竞驶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高速、超速驾驶为前提,低速驾驶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但是,单纯的高速驾驶或者超速驾驶,并不直接成立本罪。换言之,不能将本罪等同于国外的超速驾驶罪。第三,追逐竞驶要求以产生交通危险的方式驾驶,行为的基本方式是随意追逐、超载其他车辆,频繁并线、突然并线,或者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第四,追逐竞驶既可能是二人以上其于意思联络而实施,也可能是单个人实施。例如,行为人驾驶机动车针对救护车、消防车等车辆实施追逐竞驶行为的,也可能成立本罪。第五,成立本罪要求情节恶劣。情节恶劣的基本判断标准,是追逐竞驶行为的公共危险性。对此,应以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多少、驾驶的路段与时间、驾驶的速度与方式、驾驶的次数等进行综合判断。在没有其他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追逐竞驶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情节恶劣。追逐竞驶的罪过形式为故意,不要求行为人以赌博竞技或者追求刺激为目的。因为基于任何目的与动机的故意追逐竞驶行为,只要产生了抽象的公共危险且情节恶劣,就值得科处刑罚。

(二)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是指在醉酒状态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故意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即符合本罪的犯罪构成。本罪是抽象的危险犯,不需要司法人员具体判断醉酒行为是否具有公共危险。因此,一方面,抽象的危险犯实际上是类型化的危险犯,司法人员只需要进行类型化的判断即可。另一方面,完全没有危险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例如,在没有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因为不具有抽象的危险,不应以本罪论处。醉酒驾驶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但是,对于醉酒状态的认识不需要十分具体(不需要认识到血液中的酒精具体含量),只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即可。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知道自己喝了一定的酒,事实上又达到了醉酒状态,并驾驶机动车的,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醉酒驾驶的故意。认为自己只是酒后驾驶而不是醉酒驾驶的辩解,不能排除故意的成立。即使行为人没有主动饮酒(饮料中被他人掺入酒精),但驾驶机动车之前或者之时意识到自己已经饮酒的,也应认定具有醉酒驾驶的故意。当然,如果没有主动饮酒,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饮酒的,排除故意的成立。

三、危险驾驶的危害

危险驾驶对社会公共安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让我们来回放一下那一幕幕悲惨的镜头。

2009年8月4日晚9时——浙江杭州一豪华越野车撞死一16岁女孩,后经公安机关鉴定,肇事司机属酒后驾驶。

2009年7月23日,醉酒驾驶致4人死亡、1人重伤的孙某被四川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后于2009年9月8日,被四川高院改判无期徒刑。

2009年6月30日,江苏南京张某醉酒驾驶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6辆车受损。

2009年5月7日8点30分左右,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西路竞舟路以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胡斌驾驶一辆红色三菱疑似改装车飙车,将在人行道上一名浙大毕业生谭卓撞飞20多米高后致其死亡。

2009年2009年4月7日,驾驶员陈某因边驾驶边拨打手机酿成湖北宜昌“4.7”特大交通事故。

2010年5月9日,陈家酒后超速驾车从后面猛烈撞上一辆等待红灯的轿车,导致车上一家三口2死1重伤

2011年10月29日下午,河南汝南县公安局梁祝镇派出所所长王银鹏酒后驾驶警车,行至汝南县汽车站附近车辆失控发生事故,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

①交通事故的悲剧不断上演,使得以酒后驾驶为主的危险驾驶行为受到了公众普遍的关注,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日益担忧,危险驾驶不仅仅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伤害,也给公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四、正确区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

本罪与交通肇事罪、以驾车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都是以驾驶机动车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有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我们正确区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一)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

在刑法修正案

(八)颁布之前,刑法理论基本上没有争议地认为,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表面上看,刑法修正案

(八)只是在交通肇事罪之外增加了危险驾驶罪,事实上,危险驾驶罪的增加,使交通肇事罪的构造产生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危险驾驶罪的增加,使交通肇事罪分为两种类型:(1)作为单纯过失犯的交通肇事罪,即不以危险驾驶罪为前提的交通肇事罪。如未取得驾驶资格而驾驶机动车,过失致人伤亡的,属于单纯的过失犯。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故意”的,但不成立刑法上的故意,既不是结果加重犯,也不是所谓复合罪过。(2)作为危险驾驶罪的结果加重犯的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是故意犯罪,但危险驾驶行为过失造成他人伤亡,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的,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此时,行为人对基本犯(危险驾驶罪)是故意,对加重结果为过失,从而成为结果加重犯。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逃逸方式也与危险驾驶罪相关联。例如,醉酒驾驶过失致人伤亡后驾车逃逸的,其逃逸行为是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中的法定刑升格的竞合,亦即,醉酒驾车逃跑的行为既符合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又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由于适用交通肇事罪的升格法定刑重于危险驾驶罪,因此,对该行为不另认定为危险驾驶罪,只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后(包括追逐竞驶过失造成伤亡结果后),以追逐竞驶的方式逃逸的,原则上也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适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

(二)、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与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没有明文规定具体行为结构与方式,导致“其他危险方法”没有限定,这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还存在距离。所以,笔者一直主张“以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爆炸等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以其他危险方法”只是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兜底”规定,而不是刑法分则第二章的“兜底”规定;单纯造成多数人心理恐慌或者其他轻微后果,不足以造成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致人重伤、死亡结果的行为,不得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某种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犯罪构成,以其他犯罪论处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尽量认定为其他犯罪,不宜认定为本罪。

但是,这并不意味危险驾驶罪的增加,使得一切危险驾驶行为均仅成立危险驾驶罪。相反,危险驾驶行为依然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首先,刑法增加危险驾驶罪是为了合理扩大处罚范围,而不是为了限制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适用。其次,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与罚金,将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的行为认定为危险驾驶罪,明显不当。最后,人们习惯于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称为“口袋罪”,进而对该罪持否定态度。其实,如果从适用的数量来说,最大的口袋罪是盗窃罪,但没有人对盗窃罪持否定态度。如果从适用的具体形态来说,盗窃罪、故意杀人罪都是最大的口袋罪。因为盗窃罪包括了盗窃形形色色的财物和形形色色的盗窃行为,故意杀人罪包含了杀害各式各样的人和各式各样的杀人行为。所以,仅以某罪属于所谓口袋罪为由予以否定的做法,并不妥当。本文的观点是,只要危险驾驶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就属于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罪名,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只有当危险驾驶行为造成了重大伤亡结果,且行为人对伤亡结果具有故意时,才能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事实上,以下三种危险驾驶行为,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危险驾驶行为不仅具有与放火、爆炸等行为相当的具体的公共危险,而且造成了致人伤亡的实害结果,行为人对伤亡结果具有故意(此时属于故意的基本犯)。(2)危险驾驶行为具有与放火、爆炸等相当的具体的公共危险,行为人对该具体的公共危险具有故意。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竞驶的,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应当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此时属于故意的危险犯)。(2)危险驾驶行为具有与放火、爆炸等相当的具体的公共危险,行为人对该具体的公共危险具有故意,客观上造成致人伤亡的实害结果,行为人对实害结果具有过失(此时属于结果加重犯)。例如,因醉酒而丧失驾驶机动车的能力,却在大雾天驾驶机动车高速行驶,导致他人伤亡的,即使对伤亡结果仅有过失,也不能仅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量刑应与对伤亡结果有故意的情形相区别)。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具有与放火、爆炸相当的具体公共危险。在与危险驾驶相关联的意义上说,对于因醉酒而基本丧失驾驶能力后在车辆、行人较多的路段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因醉酒而基本丧失驾驶能力后在大雾天、暴雨时高速行驶的,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竞驶的,在大雾天、暴雨时且车辆、行人较多的路段追逐竞驶的,以及在车辆、行人较多的路段多次闯红灯追逐竞驶的,均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所以,在刑法增加了危险驾驶罪之后,依然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

五、关于国内外危险驾驶行为的法律规则

(一)国外对危险驾驶行为的法律规制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国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如在美国,交通法规规定酒后驾车是故意犯罪,对酗酒后驾驶的犯罪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交通事故,一律由警察先行羁押后交刑事法庭处理。又如英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法规甚至规定,开车打电话者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最高可判入狱两年。

但是,国外有严厉的惩罚,也有相对轻松的惩罚措施,如美国的部分州对酒后驾车的司机进行心理感化,把肇事者押到医院专门照料那些住院的事故受害者。

(二)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第22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就是《刑法修正案

(八)》增补的新罪名之一:危险驾驶罪。

本罪是尚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轻罪,因此只规定了拘役与罚金两种刑罚。《刑法修正案

(八)》草案曾对本罪规定了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立法过程中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考虑到本罪是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犯罪,因此在正式颁布前取消了有期徒刑,只保留了拘役与罚金。笔者认为,《刑法修正案

(八)》对本罪规定的刑罚是比较适当的。

本罪的最高刑期是拘役6个月,最低刑期是拘役一个月,并且一律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37条、第72条的规定,还可以适用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和缓刑。

笔者初步考虑,对本罪适用刑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一贯遵守交通规则,偶尔“飙车”、“醉驾”,认罪态度好,单位和家庭能够负起管教职责的,可以考虑适用非刑罚处置措施,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认罪态度好,单位或家庭确有实际困难,需要被告人参与单位的工作或者照料家中老弱病残的,可以适用缓刑,但判处的罚金仍需执行。

第三,对多次违反交通法规,认罪态度不好的,应当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判处,且不适用缓刑。

笔者初步考虑,对本罪适用刑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一贯遵守交通规则,偶尔“飙车”、“醉驾”,认罪态度好,单位和家庭能够负起管教职责的,可以考虑适用非刑罚处置措施,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认罪态度好,单位或家庭确有实际困难,需要被告人参与单位的工作或者照料家中老弱病残的,可以适用缓刑,但判处的罚金仍需执行。

第三,对多次违反交通法规,认罪态度不好的,应当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判处,且不适用缓刑。

注释:

①详见各大网络电视媒体报道

②梅传强,胡江.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分类分析.法学.2009(9).第16-21页。③赵秉志:《“酒驾”肇事案件的刑法对策》,载2009年10月4日《人民法院报》④浅田和茂著:《刑法总论》,成文堂2005年版,第8页

参见马长生、田兴洪等著:《责任事故犯罪热点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5—96页。

第三篇: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

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

--刑法施行现状调查

《刑法修正案

(八)》自去年5月1日施行一年来,各政法机关一直保持“醉驾”的高压态势,“醉驾入刑”的威慑力初见成效,但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数量仍居高不下。本文对涪陵区法院审理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明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旨在减少“酒驾”、“醉驾”以及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在全社会形成安全、文明的交通秩序。

一、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犯罪数居高不下,月收案波动较大

一年来,涪陵区法院共受理危险驾驶犯罪案件145件145人,占刑事收案总数的4.32 %,已审结125件125人次。从每月收案情况看,每月收案不均,且波动较大,自2011年7月受理第一例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起,7月、8月和9月的收案数分别是8件、1件和9件,但10月收案数陡增为26件,环比上升188.89%,11月、12月和今年1月又急剧下降为6件、7件和9件。从今年2月起,3月、4月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收案数又大幅上升,分别为19件、35件和25件。

(二)大多数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判处拘役且并处罚金

一年来,涪陵区法院审结的125件125人次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给予刑事处罚112件112人,所占比例高达89.6%,判处1个月至6个月不等拘役且并处1000元至6000元不等罚金84人,实刑适用率高达75%;判处拘役缓刑28人且并处1000元至20000元不等罚金,缓刑适用率为25%;免于刑事处罚13件13人次,仅占10.4%。

二、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的显著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犯罪主体

1、农民成犯罪“主角”

已结案125件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全部为男性。从被告人的身份统计,农民70人,无业人员17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14人,居民10人,驾驶员9人,工人3人,个体工商户2人。由此可见,涪陵区法院审理的危险驾驶案件男性100%的犯罪率绝对高于女性犯罪率,且犯罪主体身份分布较广,但以农民为主,比例高达56%。

2、犯罪年龄多集中在30至50岁

从被告人的年龄统计,125名被告人中20岁以下4人,占总人数的3.2%;20岁至30岁18人,占总人数的14.4%;30岁至40岁47人,占总人数的37.6%;40岁至50岁52人,占总人数的41.6%;50岁以上4人,占总人数的3.2%。故犯罪年龄主要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共99人,犯罪比例高达79.2%。

3、犯罪主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从被告人的文化程度统计,在125名被告人中,小学文化26人,初中文化70人,高中文化14人,中专文化6人,大专文化5人,大学及其以上文化4人。

由此可见,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犯罪主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被告人系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比例高达76.8%。

4、犯罪成因分析

一是涪陵地处山区,农业人口达68.62万人,农村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醉驾”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故“醉驾”多集中在农村。二是被告人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具有了机动车的购买能力,且社会应酬相对较多,直接导致该群体“醉驾”高发。三是被告人明显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多数人虽知酒后不能驾驶机动车,但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四是部分“醉驾”被告人存在侥幸心理。有的人意识到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但认为自己喝得不多,头脑清醒,应该不会出事;有的人纯粹逞强好胜,自认为车技好、反应快、车辆性能好,应该不会出问题;也有的人认为自己开车的距离较近,对周围交通路线较为熟悉且附近没有交巡警平台设卡专项检查,应该不会发生事故或被交巡警查到;还有的人自认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使“醉驾”被逮住,公安机关也会卖个人情予以放行。

(二)犯罪工具

1、摩托车和轿车成为主要“武器”

从犯罪工具统计,125件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驾驶摩托车61人,驾驶轿车42人,两类车型合计占总数的82.4%,驾驶货车、客车、农用车以及面包车22人,仅占17.6%。由此可见,摩托车和轿车是主要的“醉驾”犯罪工具。

2、成因分析

由于操作简单、出行方便、费用低廉、监管较少、道路不畅,摩托车在广大农村已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当下,在农村大多数摩托车驾驶员心中存在着一种偏见,误认为“醉驾入刑”是对大车、小轿车而言,与摩托车无关,他们普遍认为醉酒驾驶摩托车大不了被罚款或扣分,且对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没有清楚的认识。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本只属于富人的“轿车”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醉驾”的第二大犯罪“武器”。

(三)犯罪区域

1、由城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

从犯罪地点统计,案发地点通常在涪陵城区中心商业圈、滨江路及其附近路段。但随着交巡警设卡专项检查增多,城区中心“醉驾”有所减少,而珍溪、白涛、蔺市、大木等乡镇的“醉驾”发案率上升,呈现由城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的趋势。

2、成因分析

随着“醉驾入刑”的威慑力不断增强,多数人对于城区交巡警平台或专项检查产生畏惧,顶风作案势头有所下降,而周边乡镇的检查力度较城区相对较小或因地处偏远宣传力度不够,多数人更是趁酒后胆大,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轻信不会“落网”,如果被罚则是运气不好,并没有意识到“醉驾”的严重危害后果。

(四)犯罪时间

1、夜间是犯案高峰期

随着夜幕降临,各大餐馆、娱乐场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而在晚餐后,“醉驾”也开始粉墨登场。125件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78件发生在晚上20点至次日凌晨2点,占案件总数的62.4%。夜间成为名副其实的犯案高峰期。

2、节假日是犯案高发期

据统计,125件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64件发生在周末、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占案件总数的51.2%,节假日成为“醉驾”的高发期。

3、成因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白天往往忙于工作、事业,在忙碌了一天后,夜晚时分成为亲朋聚会、休闲放松、请客吃饭的最佳时间,于是作为社交礼仪的座上宾——“酒”便在夜间的饭局中慢慢发酵,成为“醉驾”高发的绝对因素。逢年过节,走亲串门,喝喝酒、唱唱歌更是屡见不鲜,在畅饮高歌后,“醉驾”高发期又来了。

(五)犯罪情节

1、被告人血液乙醇含量偏高

已审结的125件案件中,被告人血液中乙醇含量为80mg/100ml至130mg/100ml的39人,130mg/100ml至150mg/100ml的18人,150mg/100ml至180mg/100ml的32人,180mg/100ml至200mg/100ml的12人,200mg/100ml以上的24人。

2、“醉驾”伴随事故生

已审结的125件案件中,其中42件伴有交通事故的发生,占案件总数的33.6%。

3、“醉驾”载客现象严重

已审结的125件案件中,案发时车内有乘客的为20件,占案件总数的16%。

4、“醉驾”典型案例

(1)不思悔改的“醉驾”

被告人刘某于2011年6月酒后驾驶二轮摩托车被处以吊销驾驶证、监视居住后,于同年8月在监视居住期间再次“醉驾”,并与一辆小车发生擦挂,法院认定其主观恶性较大,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2)胆大妄为的“醉驾”

被告人尹某在2011年10月19日21时许,因醉酒后在涪陵区某公共区域大声喧哗,被涪陵区公安局交巡警带至平台接受处理时,趁交巡警不备,将停靠在该平台的警车开走,在涪陵森林公园门口停下,被随后赶到的交巡警抓获,抽取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205mg/100ml。法院认定尹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1500元。

三、遏制危险驾驶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醉驾”处罚配套规定

1、细化法律的操作规范。《刑法修正案

(八)》对“醉驾”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过于笼统,且对醉酒驾驶行为如过多适用缓刑或者免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击效果,降低了震慑效应,削弱了法律威严,应及时出台“醉驾入刑”的司法解释,统一刑罚处罚尺度。“醉驾入刑”的关键点是检测涉嫌醉驾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建议制定司法解释时,界定涉嫌醉驾者的酒精含量达到以下标准的分别予以量刑: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30mg/100ml至150mg/100ml的,处一个月到二个月拘役,并处罚金;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50mg/100ml至180mg/100ml的,处二个月到四个月拘役,并处罚金;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80mg/100ml至200mg/100ml的,处三个月到五个月拘役,并处罚金;血液中乙醇含量为200mg/100ml以上的,处四个月以上拘役,并处罚金;造成他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他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进一步细化法律的操作规范,对各地“醉驾入刑”的做法进行引导,并不断加大执法与司法力度,积极发挥“醉驾入刑”的威慑作用。

2、对同乘人员的处罚。“醉驾”除了针对醉酒驾驶者的处罚外,还可以适时借

鉴国外对“醉驾”处罚的经验做法,如对同乘人员的行政处罚(处罚金或情节严重者处拘留),以期达到预防的效果,不断减少“酒驾”、“醉驾”的发生。

(二)部门联动震慑“醉驾”

公安交巡警部门要积极协调保险、银行等机构,建立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与机动车保险费率联系浮动制度,对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大幅提高机动车保险费率,并依照规定纳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降低酒驾者的信用等级,以此提高酒后驾驶的违法成本,有效遏制“酒驾”和“醉驾”,保障交通秩序健康、安全、有序发展。“醉驾入刑”意味着醉驾者将留有案底,无疑会影响醉驾者以后的人生。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醉驾入刑”一年来,涪陵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14人,工人3人。故为有效治理“酒驾”和“醉驾”违法犯罪行为,需要“酒驾”者和“醉驾”者所属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让处罚落到实处,让“醉驾入刑”成为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三)“新旧并施”加大宣传

1、打好“旧招”。继续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广播等媒体和法制宣传日等传统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拍摄“酒驾”、“醉驾”相关公益广告以及宣传片,在电视、网络以及社会公共区域的电子屏幕上播放,让广大群众加深对“酒驾”、“醉驾”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危害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公民特别是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2、创意“新招”。一是在城乡结合区域部设立宣传站,由当地的村社干部担任宣传员,通过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分析典型案例,发放“酒后不开车”温馨提示卡和宣传单,提高农村地区群众对“醉驾入刑”的知晓率。二是利用手机短信功能建立“塔形”宣传架构,由宣传者、客户群、受众逐层级往下扩展,宣传者由交巡警发起,客户群由党政机关、政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事故报警人、重点交通违法人员等组成,再由这些单位或个人建立更下层客户群(如亲朋好友)发送交通安全短信,达到“人人受益”目的,不断增强全民抵制“酒驾”、“醉驾”的意识,形成“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良好习惯,让大家时刻绷紧安全驾驶这根弦。

(四)强化商家告知提示义务

1、广泛温馨告知。在酒店、餐馆、公共停车场、酒吧及其他娱乐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等温馨提示或宣传画。同时,在收银结账时,商家也应当友情提示饮酒者和醉酒者请勿驾车,不断增强警示作用,最大限度打消饮酒者和醉酒者的侥幸心理。

2、量身打造“酒瓶”。酿酒厂家可在酒瓶的开瓶处、纸质包装上印刷“饮酒请勿驾车”、“珍爱生命,远离酒驾”等字样,提示人们酒后请勿驾车,在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同时进一步起提示作用。

(五)建立规范的代驾机制

1、确定代驾主管部门。明确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代驾公司的主管部门,对代驾公司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及诚信等进行监督管理。一是采用科学的手段加强管理,建立代驾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代驾公司档案,借助社会各界、同行、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加强对代驾公司的监管。二是制定规范的机动车代驾服务合同,合理界定代驾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代驾纠纷的发生。三是物价部门核定

代驾价格,代驾公司须将代驾收费标准在经营场所公示,一经公示必须严格执行。四是公布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随时接受投诉。五是加强对扰乱正常代驾市场的“黑代驾”的处罚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规范代驾公司运营。代驾公司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现有的汽车租赁公司开展代驾业务,二是注册设立专门的代驾公司。两种模式的代驾公司均应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机动车代驾服务合同执行。

3、明确代驾人员资质。代驾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需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代驾公司可以规范代驾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胸卡。

第四篇: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

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

一.概念: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危险驾驶罪分为追逐竞驶与醉酒驾驶两个类型。

(一)追逐竞驶。一般来说,追逐竞驶,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频繁、突然并线,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的危险驾驶行为。

(二)醉酒驾驶。

醉酒驾驶,是指在醉酒状态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 二.刑法条文

《刑法修正案

(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

三.处罚刑法修正案八》二

十二、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

六个月以下。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第四十四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醉酒驾驶的标准为:等于或大于80mg/100ml,即车辆驾驶人员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80毫克以上。据测算,80mg/100ml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

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 《刑法》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五篇:危险驾驶罪如何认定

危险驾驶罪是如何认定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对于其中“追逐竞驶”、“道路”、“醉酒”及其他危险驾驶行为的认定,需要做进一步解读,以保证“危险驾驶罪”的准确司法适用。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前列,其中醉酒驾车、飙车等行为是人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鉴于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公共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称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

一、飙车行为的理解与认定

“飙车”是公民对高速危险驾驶行为的俗称,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关于飙车行为的界定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该条中特别使用了“追逐竞驶”一词,因此需要注意并非日常所有的“飙车”行为均纳入刑法,两者具有一定差异。

首先,追逐竞驶行为发生的场所是“道路”。该条并未使用“公路”,证明追逐竞驶行为不一定局限于通常的街道、公路、高速路等。该条文中的“道路”应当解释为只要是供不特定人、车等使用的可通行路段均可纳入“道路”范畴。刑法修正案(八)之所以将追逐竞驶的区域扩大为“道路”是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迅速,许多非“公路”性质的道路其路况标准也在提升,为追逐竞驶提供了条件。虽然目前“飙车”行为主要发生在城市公路上,但不排除以后该类行为会发生在非公路上。我国许多高校校内的道路和城市公路相连接,车辆可以较为方便地进入校园,而高校校园又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在校园内追逐竞驶其威胁较之在公路上更大。同时,类似的还包括许多单位道路、社区道路、“限行”道路、景区道路、农村道路等。发生在校园内、施工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往往由于法律的空白而无法及时处理,从立法与司法角度讲,使用“道路”对我国交通刑事法规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追逐竞驶”行为不等于“高速行驶”。高速危险驾驶行为并不一定具有追逐竞驶的特征,其可以在没有追逐竞驶对象的情况下单独完成;而追逐竞驶则必须要求有一个以上的追逐竞驶对象,至于驾驶者之间有无事先的意思联络在所不问。如数名司机商定驾驶自己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玩“飙车”,如果在有意思联络和追逐竞驶状态下,且情节恶劣即可以按照本罪处罚。而通常的追逐竞驶者并没有与追逐竞驶对象的意思联络,我们认为只要驾驶者意图使自己的车辆超过其他车辆或者行人,而采用违反相关交通管理法规的方法实施且情节恶劣的即可构成“追逐竞驶”。要严格限定追逐竞驶的行为模式,并不是所有高速行驶的车辆均构成本罪,以免造成打击面过大。

再次,追逐竞驶行为须“情节恶劣”。并非所有的追逐竞驶行为都以犯罪论处,还必须考虑行为人所处的环境、潜在的危险性、行为人心态等情况。若驾驶员以高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其主观上并没有刻意追求超越其他机动车的意思,但由于车速快客观上形成了“追逐竞驶”的状态。从表面上看似乎符合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但由于主观恶意很弱,并且加之所处环境并没有对其他法益造成紧迫危险,一般不宜认定为犯罪。另外,由于车辆运送紧急病人、处理特殊紧急事务等情况也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各种因素,不应一概以犯罪论。

二、醉酒驾驶行为的认定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关于醉驾的界定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对于“醉驾”的认定并不是根据行为人的意识状态,而是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定。

首先,对“醉酒驾驶”的理解。目前法律中所认定的醉酒并不是根据行为人的意识状态确定,而是依赖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我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g/100“1,小于80“g/100“1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g/100“1的驾驶行为。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法律上的醉酒标准基本上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所以“没有喝醉,不会被判刑”、“干喝不醉,驾车无罪”的理解是错误的,从法律角度讲“醉驾”其本质还是“酒后驾车”,与人的意识清晰程度、控制能力无必然关系。

下载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危险驾驶罪的有关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危险驾驶罪调查报告(含5篇)

    危险驾驶罪调查报告 “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罪名,置于现行刑法第133条的交通肇事罪之后,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

    危险驾驶罪如何适用强制措施

    危险驾驶罪如何适用强制措施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并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是我国刑法中自然人犯罪唯一没有规定有期徒刑......

    李某危险驾驶罪辩护词

    危险驾驶罪辩护词 (朱权平律师***)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河北万千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李某的委托,并指派我担任危险驾驶罪被上诉人李某上诉案件的辩护人,经询问被上诉人......

    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均衡研究

    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均衡研究 提纲一、危险驾驶罪的概念、特征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公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

    对危险驾驶罪的实施建议

    对危险驾驶罪的实施建议 摘 要 2011年开始,我国的《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罪名。三年后,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危险驾驶罪进行了完善,但人们对这一新罪......

    危险驾驶罪下“超载超速”行为的研究

    危险驾驶罪下“超载超速”行为的研究 一、“双超”型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背景近年来,因汽车超员超速、危险化学品运输、保管不当等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从事校车或者旅客运输业......

    危险驾驶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2015-2-13)

    http://www.xiexiebang.com/ 危险驾驶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2015-2-13) 下列哪一行为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 ) A.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 B.吸毒后驾驶机动车......

    危险驾驶材料

    最后应该是从宣传教育方面出发,一是加大酒驾入刑的宣传,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扩大社会知晓率,促进社会的监督和共管;二是加强社会的道德理念建设,灌输广大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