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额贷款的起源、现状与前景
小额贷款的起源、现状与前景
2013年10月10日17:39| 来源:投融界(1761)| 收藏| 赞(1)| 发到我的邮箱|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一、小额贷款的起源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
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因为,由贫困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小额贷款通过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经济状况,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会整体上的有效需求,促进社会投资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
小额担保贷款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上世纪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试验分行,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开始逐步形成。尤努斯提出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原始的资本主义提倡的是竞争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
因为,首先,任何人都有作为企业家的潜质,即使是一个非常穷的人,也同样拥有作为企业家的基本潜质,所以作为企业家或者资本家,他们无权比穷人更优惠,例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这样对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由于马太定律的存在,这会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两极差距逐渐拉大,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其次,社会价值最大化应该取代现有的利润最大化。应该建立社会价值的取向,使得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贪婪地为股东获利.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尤努斯成立了格莱珉银行,提倡贷款应成为一种人权,要建立一个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由于资源天然地倾向资本,富人可以利滚利,而穷人没有第一笔钱,就很难摆脱贫穷。格莱珉提供这第一笔钱,并且相信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而不需要穷人提供任何担保。他构建体系,让穷人结成五人小组进行贷款,利用一层层的信任——邻里亲朋的信任、格莱珉对穷人的信任——提高还贷率。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银行的指导下,每一家国有银行都应提供三家分行启动格莱珉银行项目。
1983年,孟加拉国议会通过了《1983年特别格莱珉银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莱珉银行。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对传统银行规则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他的银行里,你看不到电话、打字机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员工们主动下到村里地头去拜访借款者——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识丁。格莱珉银行向客户们收取固定的单利利息,通常是每年20%,相对孟加拉商业贷款15%的复利,这个利率是比较低的。他们的客户都是那些没房没产的穷人,那些还不致穷困潦倒的人则被排除在外。
尤努斯发现,把钱借给那些在孟加拉社会里没什么赚钱机会的妇女们,通常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些妇女们对她们的贷款会更为小心谨慎。贷款申请人还得清楚的了解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方式,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借款。偿款通常从借款的第二周开始,尽管看上去会有些压迫性,但这也缓减了让借款人承担在年终偿付一大笔钱的压力。借款者要有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借款发放和偿付每周通过一次“中心会议”公开进行。在孟加拉到处滋生着腐败的各种机构中,格莱珉银行以其公开透明的运作而感到自豪。格莱珉模式在50个国家得到了成功复制,如菲律宾的ASHI、Dungganon和CARD项目、印度的SHARE和ASA项目,尼泊尔的SBP项目等,这些项目实施后借款者的生活和收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说在我国云南地区也曾有过格莱珉银行的试验。联合国更把2005年命名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二、国内小额贷款的现状
我国自1993年试办小额信贷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的过程。目前,我国由民间组织主导的小额信贷开始发展。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总计有几千亿元的贷款额度;
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有6100万农户享受到1927亿元贷款,覆盖面占到全部农户的27.3%;还有一部分农户联保贷款,约有1200万户享受到141亿元的贷款;
三是目前存在的100多个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了约10亿元的贷款。尽管我国小额信贷的产生比较早,但是在小额信贷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本国特点的问题,从而造成大量商业银行退出小额担保贷款机制;
小额担保贷款的问题主要是存在于以下方面:
1.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一般是下岗和农民,本身他们就缺少可以抵押的财产,农户财产一般包括在自留地,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的自建房,这是农民的主要财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明确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抵押人的生存权和发展农业的问题。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又规定了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两个特例:一是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二是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是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法律虽然规定了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但不允许单独抵押),同时对该抵押权的实现仍然做了限制:以承包的荒地的使用权抵押的,或者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用途。
关于自建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农民自建房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用于抵押,它应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所规定的“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可以抵押。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同时明确规定,集体所有的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因为宅基地的使用权归集体所有,这种土地使用权国家只允许农民自用,不允许其被处分而进入流通领域。那么农民自建房抵押时,实际上仅仅是用该房的所有权进行抵押,而不能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一同将该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这就造成了抵押权人对该房屋的抵押权无法实现。
2.小额信贷缺少最终偿还的保障机制,小额信贷的借款者一般是创业者,且多为资金匮乏者,如果创业成功,他愿意归还贷款,可是如果创业失败,资金损失,贷款者的利益就难以保障。
3.小额信贷运作成本过高。小额信贷属于零售贷款,一个信贷员最多营销一二百笔贷款,但是金额却仅仅是几百万,这和批发贷款的规模效应是无法比的,相对的成本也高。同样是一个亿的贷款,我们如果贷款给大企业,只需要一个客户经理就可以办理,而办理小额贷款可能要几千笔业务量,光客户经理就需要十几个。人力物力成本过高。
4.整个社会的诚信体制缺失,小额贷款绝大部分依靠的是信用担保,但是很多贷款户将小额贷款看作是“唐僧肉”,赈灾,扶贫款,逃废,骗取等恶意行为时有发生。
三、完善小额贷款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1.建立小额贷款的偿还机制,现行的小额贷款偿还依靠两种方式:一是抵押物,二是多人联保,小额贷款是低收入者,如果真将其仅有的抵押物进行清偿,更会造成低收入者的贫困,这与小额贷款的宗旨是相悖的。所以,如果将低收入者的未来的收益纳入偿还体系,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由担保人和借款人拿出一部分保证金进行担保,既可以减少贷款者的风险,又不会对借款者造成多大的损失。
2.大力提倡和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发展,由政府“输血”支持变为“造血”支持。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格莱珉银行从1995年起就不必再接受捐赠,目前该行的存款和自有资产是其所有贷款余额的143%,完全做到了自负盈亏。该银行除1983年、1991年、1992年三个年份之外,每年都赢利。小额信贷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中国扶贫工作的观念和手段。我国有2/3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很多扶贫款投向西部农村。但是许多政策性扶贫贷款使用效果不好,并且非法占用、挪用现象十分严重。
据报道,2004年1月~2005年2月,广西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件,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政府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每一分钱的功效。
一方面,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提高可以提高救灾扶贫款的利用效率,真正发挥扶贫功效;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由政府“输血”功能变为地方的“造血”功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小额贷款的前景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小额贷款的前景依然是非常广阔的,在央行全面放开贷款规模限制的政策号召下,小额贷款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这些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在初冬的清寒中感受到了春意。
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已经批准大约100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些公司发放贷款总额大约相当于一家股份制银行。继浙江、江苏、上海和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上马之后,北京、重庆、河北和山东等地的试点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2008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其目的是弥补银行在当地中小企业客户群的“盲区”。
根据央行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上限不得高于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下限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0.9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最灵动的群体,当它们最先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倒下的时候,“救中小企业即救中国经济”的呼声日渐强烈。事实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茁壮成长的商业机会。尽管初期得不到投资回报,但小额贷款公司为实业资本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通道。
总的来说,在我国,不管是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根据其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是可以兼容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可以在发挥其覆盖面优势的同时,多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保持其商业运作的基础上,多注意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两种组织形式不一定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发展,可以在侧重某方面的同时,适时兼顾另一方面,发挥出组织自身的特色。只有实现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这两方面的目标,小额信贷机构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使命,取得其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国正在探索小额贷款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额信贷产生变异。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组建形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而应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环境因地制宜,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之路。
第二篇: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试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的小额贷款组织,试点期间,不允许小额贷款组织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小额贷款组织必须合理运用自有资金,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小额贷款组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控机制逐渐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并且保持了较好的资产力量,基本实现了财务可持续性,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在地方政府成立的“试点协调小组”的具体管理和监督下,可以允许小额贷款组织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吸收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运用批发资金,如果 小额贷款组织能够更好地发展,不仅能按期归还批发资金的利息和本金,自身权益资金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小额贷款组织可以向监管机构申请成为银行类金融机构,经监管机构审批同意,小额贷款组织成为正规金融机构后,依法开展存款及其他金融业务。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商业性扶贫目标 发展前景
非政府组织(NGO)小额信贷机构(MFI)有何优势和劣势?它是否具有生存力?它可能的出路和发展前景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各方面人士都有些不同的看法。笔者根据所收集到的一些文献以及自己的判断与实践,对此做一些阐述和分析。
一、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性质的利弊和商业与扶贫目标关系的讨论
(一)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性质和利弊
非政府组织是小额信贷的先锋和开拓者、它们的出现是为了填补银行不能有效地为穷人服务的空白,它们倡导了小额信贷的产生。而且,就国际范围而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就开始着手提供金融的可持续性。要想长期为大量的穷人服务,就必须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保证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对穷人服务的延续。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估计,全世界目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约有9000个。
经过30年的历程和履行为穷人服务的使命。当今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至少有两方面具有优势:①为越来越多的穷人和弱势群体找寻新的服务方式;②筹集资金,已有创新的思想服务了更多的人群。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却不一定具有这些研究和发展功能,而且,需要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这种新的金融实体存在。它们将构造一个充满竞争的金融体系。同时为被忽略的市场主体尤其是穷人和微小企业服务,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它们利用较小的资源和较低的成本就能为大量的客户服务,并因此分散了风险。一些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致力于全部或主要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而另一些则是将小额信贷作为其服务的一部分,就机构数量而言,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大多数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孟加拉国,2460万小额信贷客户中的60%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服务。
尽管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明确引导了小额信贷的发展。但它们任然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大多数并不能发展壮大起来。它们通常依赖于捐赠,特别是那些较小的小额信贷机构更是如此。因为这些机构的领导成员并不代表投资资金的股东金额所有者权益,这些机构的管理机构不能适应信用关系,并缺乏合理的所有权关系、它们可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范围也是有限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通常不能合法的动员储蓄,储蓄职能限于银行和受监管的其他中介机构。例如信用合作社、资金互助性。
(二)商业性与扶贫性目标关系的讨论
提供小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10年中,其发展呈现出两种有些对立的趋势:商业化和扶贫性开发,一些主要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越来越显现出商业化的趋势,其原因在于寻求可持续性,不再依赖于捐赠者,而以商业化融资来源和商业化运作管理促进发展并为更多的穷人服务,事实上,来自被称为小额信贷信息交流公司(MIX)的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收益可以弥补成本的那些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要比不可持续的机构拥有多得多的客户,2003年146家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显示,其中只有一半(53%)是可持续的,但是,这些可持续的机构多为大型机构,拥有着146家机构客户总数的90%以上。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成功的商业化运作表面,小额信贷是一个好的,可以赢利的行业。但是,对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来说,商业化是不同,对于提供多种服务(通常是为了社会目标)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来说,商业化意味着将其小额信贷活动专业化,在操作上和财务上将其从其他服务中分离出来,对于一个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来说,笔者认为,商业化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从理念上和实践上都将自己办成一个在组织和财务上都可持续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另一种将其转化成为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小额信贷中,“转化”或“转型”是指一个非赢利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转变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
商业化趋势,尤其是后一种含义的商业化,引发了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宗旨和目标偏移”的担忧,也即担心随着商业化的深入,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会放弃它们以外的贫穷客户,这种担忧在“转化”的小额信贷机构上尤其突出。盈利性一般是任何一个正规金融机构的主要目标,有些人断言,在盈利的基础上做小额信贷的唯一办法就是吸收较易得到、较富有的客户,他们有较大额的存贷款需求、这是否会造成“目标偏移”?确有这种可能,但也不一定。在某些情况下,平均贷款额随着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而增加,且小额信贷机构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表面较富有的客户被包括进来,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贫穷客户被抛弃,而且贫穷客户的绝对数可能会随服务客户总理的增加而增多。
另外,较大的贷款额也意味着已有客户的偿债能力增强了,时间一久,越来越多的客户成为循环借款者(相对于较小贷款额的初次借款者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平均贷款额将会增加,即使小额信贷机构一点也没有改变其中客户中贫客户的比重。在其他情况下,比如菲律宾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CARD)转变或“转化”为银行后,其平均贷款额仍然很小,却保持赢利,过去几年中,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银行的单笔贷款额一直保持在菲律宾年人均国民收入的20%以下。
小额信贷机构真的能触及贫困人口并保持赢利吗?直观上看,这两个目标的冲突时显而易见的----较富有的客户其贷款较大,故交易量大但交易次数较小,似乎比较容易管理。然而,有些机构却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比如,据名为“小额信贷公告”的机构公布的2003年数据,231家机构中有139家盈利(即使在减少了捐赠之后)。在这139家中,41家将其客户定位于最贫穷的客户,其平均盈利水平却高于139家的平均盈利水平。这41家的客户大概是其他可持续小额信贷机构的总客户的3倍多。小额信贷信息交流公司(MIX)最近的数据分析表面,贷款规模与盈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意味着贷款规模较大的机构不一定就能盈利。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以穷人服务也是可以盈利的,或者至少可以说,为最贫的人服务并必然比为那些不太贫穷的人服务盈利更小。
在其中一些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逐渐商业化的同时,许多其他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却在触及更贫穷或更偏远的客户。高位人群、遭受冲突或自然灾害的人们。它们更强调机构的社会发展职能,这种扩展贫穷客户范围的趋势并不一定与商业化和可持续性的目标冲突,但是,为这类客户服务可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进行更艰苦的努力才能弥补成本,从而达到可持续性的目标。
考虑到商业化和扩展贫穷客户范围这两种趋势,问题在于:在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国际和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可以被用来扩展数量吗?在法律上,一般说来,它们是不允许动员储蓄的,那么,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如何能提供贫穷客户所需的各种服务呢?这些来自于管理、捐赠依赖方面的限制可以被轻易突破吗?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和最为金融服务提供者的非政府组建小额信贷机构在未来的作用,在小额信贷业界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三)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是否和“何时转型”
并非所有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都需要“转型”为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一般说,转型或转化仅在这些情况下才需要,①要求多样化经营和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②机构想吸收公众存款;③机构较快地扩大规模或成为大型机构。
“转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必须限制在那些经过评估具有足够技术,管理和信贷能力的机构之内。首先,“转型”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优秀的非正规小额信贷机构能扩大它们的服务和融资来源。不应试图迫使管理低下的小额信贷机构做这种尝试,因为这种尝试需要有扎实的金融业务做基础。实际上,扎实的金融业务应该是“转型”的前天条件,而不是成为一个正规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果。其次,由于管理上存在问题,“转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其风险水平通常已经很高,而承担对于风险已经很高的机构的监管将会违反监管部门的审慎原则。第三,监管非吸收存款机构往往既不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他的授权范围。
“转型”并不一定能证明正规金融中介机构优于小额信贷机构。根据波利亚的经验,“转型”提高了私募金融基金的信用水平,拓展了金融来源、然而。在除了信用之外还缺乏金融服务供给的情况下,私募金融基金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能力差异非常小,因为二者提供信贷的效率差不多,而且虽然存在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所有权不清的问题,但解决了所有权问题的盈利性银行并不一定在扩大小额信贷客户的保持信贷资产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前景的可能选择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前景的可能选择在中美目前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讨论阶段,实践探索还很少,本文在此将运用一些国际的经验和案例进行讨论。而且,无论何种选择都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一)发展成强壮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到,机构“转型”并不必然需要淘汰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实际上,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能够继续作为信贷提供者在为哪些被正规金融机构多忽略的客户提供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特别偏远或贫穷地区的客户。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还能在发展和检测金融服务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挥作用。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和检测成本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来说太高。
而且,在机构人员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准不够高,以及政府政策不明朗或没有哦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的条件,非政府组织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形成,有利于获得低成本的基金来源,有利于争取时间和机会,提高能力,锻炼队伍,夯实基础,蓄势待发。一旦时间成熟,它们就可以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成为一个强壮的专事扶贫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或者转变为其他类型的机构,目前世界最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孟加拉乡村发展委员会、孟加拉社会促进协会和拥有560万客户的孟加拉。
(二)转变为社区资金
许多定位于贫穷客户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由非正规或半正规会员制组织转变而来,还有的由借款团体模式转变而来,也可将其视为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一种形式,而且,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还可转为会员制资金互助组织,这样的例子包括国际社区援
助基金会的村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名为帕克特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值得”模式和关怀国际的项目。后两个项目的功能于亚洲一些国家农民的互助小组
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开创了小额信贷村银行模式,它是一种双层组织:将10-50个邻居组成一个团体,将自己的投入和村银行成员的股金储蓄相结合。制定管理规则,然后觉得谁来贷款和贷款规模,贷款规模从5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到2003年,国际是社区援助基金会体系中已经有15个附属机构,分布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14个国家,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通过1800多个村银行为5万多借款者服务,除了借款者服务,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村银行模式的作用还在于使许多其他机构接受并仿效它pact是一个国际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各地组织的能力建设,它在尼泊尔南北建立了一个乡村银行。2003年,它们的总储蓄接近400万美元。“关怀国际”的“迁居妇女”项目在2003年的计划使尼泊尔7万贫穷妇女通过他们自己所在的社区组织被纳入一个长期的存款体系之一。
(三)转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些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变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东欧、肯尼亚,还有现在的乌干达等国。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尽管成本巨大,但是,转变过程使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改善其融资过程,并从长期看最终能增加客户,机构改造的主要挑战有: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资产和负债的转移;运作、政策和制度;人力资源。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转变成为专事小额信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是可能解决合法化问题,二是解决融资来源问题,例如,玻利维亚的私募金融基金中的5个机构就为多于25万个客户提供了小额贷款,其他例子包括墨西哥的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化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且都非常成功,compatanmos使拉丁美洲最大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截止到2004年底拥有大约31万个贫穷妇女借款者,资产超过1.34亿美元,现在,它也正在转变为小额信贷银行,share使印度较好的小额信贷机构之一,到2004年中已经有接近30万个客户,资产超过1600万美元,从法律和管理上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提供的服务范围限制更严格,例如,作为金融类贷款公司。Share和compartmos都不能动员储蓄。另外,从玻利维亚的经验看,私募金融基金与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所有钱结构的优劣上并无明显差别。
也可考虑将中国现有的和将来还会出现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变而来。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经过5年的运营,“促进和发展微型企业基金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项目,拥有22000个客户、4个地区机构、7个分支机构以及116名雇员。它的借款资产数量达到460万美元,坏账率仅有0.2%。这个时候,PRODEM领导集团认识到,在非政府组织非盈利机构现有可利用金融资源的水平和类型下,PRODEM将不可能维持加速增长的势头,利息收入虽足够负担经营费用,但仍然满足不了资产迅速扩张的需要。尽管PRODEM做出了成功和广泛的筹款努力,贷款和捐赠者愿意提供的数量,PRODEM意识到解决扩张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成立商业银行。
1992年,“阳光银行”被批准转变为商业银行。其股权构成是:ODEM拥有60%的份额,行动国际基金会和私人投资者拥有40%的份额。在于PRODEM的协议中,经营上已经达到自给自足的4个地区机构和7个分支机构被转交给了“阳光银行”。第一年,“阳光银行”集中于扩大它的信贷经营业务。在经过13个月经营,到1933年4月,“阳光银行”分支机构增加到16个,有效客户达到44000个,信贷资产达到1100万美元,贷款坏账率不到1%。“阳光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提供小额信贷的私人商业银行、1977年,它成为第一家向其股东发放红利的小额信贷银行。如今,“阳光银行”已经拥有47000个客户,依然是玻利维亚在小额信贷方面的领军机构。2005年,“行动国际”加入了一家购买了“阳光银行”47%股份的投资财团。
还有一些其他成功的事例,菲律宾农业于农村发展中心于1990年1月开始小额信贷
运作,它主要服务于当地妇女,采用以小组为客户基础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1997年9月1日农业于农村发展中心农村银行成立,成为在菲律宾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变为银行运作的第一者。
在柬埔寨,有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名为:“地方经济发展机构协会”(ACLEDA)它建立与1993年,最初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丹麦政府的种子资本,2004年已经造成由137个营业所的ACLEDA银行,其客户覆盖面居全国第三。2005年,该银行已发放13.6万笔贷款,额度为8700万美元。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14%。
① 此协议一直到1995年。PRODEM转交给“阳光银行”4个地区机构和33个分支机构。
PRODEM则作为非政府组织和其5个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继续运营。
前南斯拉夫蒙特尼格罗机会银行(OBM)的前身是蒙特尼格罗小额信贷(MCM),它在1999年创建的时候也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其转变的初衷是要转变为商业银行,到2002年,蒙特尼格罗机会银行成为正规银行,它在计算机体系,人力资源,银行业务和存款动员方面做了重大的投资,这也引发了更新总部和分支机构,安置保险库和安全设备。雇佣新的人员和实际新的程序方面的投入成本,2003年,蒙特尼格罗机会银行的收益已经可以弥补其成本,拥有客户5700个,资产接近1700万美元,这家银行由13个普遍股东。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机会国际”拥有其75%的普通股份和100%优先股份。其他股份有拉波投资咨询服务公司和荷兰、英国、美国的个人,他们的股份份额占少数。
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2006年12月“新政”中业包括组建村镇银行的政策,这也可以成为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选项之一。但是,从政策层面看,可能的障碍主要是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法人的身份不允许其参股村镇银行,根据目前规定,只允许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从非政府组织下小额信贷机构自身和现有境内银行的角度看,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是否能够转变为小额信贷银行,取决于彼此有无合作的意向和可能,即使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自己想独立转型为小额信贷银行,但是至今,中国还没有诞生这样的政策法规。
(四)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
在很大程度上,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原因无力或者不愿意向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但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与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具有某些社会目标的银行合作,这种合作拥有创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巨大潜力。银行通常由广泛的分支机构,由提供包括储蓄和转账等在内的多种服务的能力,还有可供投资于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为广大穷人服务。无论是通过它们自己的力量还是于其它金融服务提供比如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合作,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还可以包括正规金融机构收购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资产,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资本金进行投资等。
印度第二大银行ICICI银行2004年的总资产约为330亿美元,拥有530个分支机构和柜台,还有1880多个自动柜员机,ICICI银行在2001年通过向专业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批发贷款进入小额进入小额信贷市场,另一方面,它还准备建立乡村体系作为金融服务的网店,于作为贷款服务代理的小额信贷机构合作。ICICI银行在2001银行将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其它专业的小额信贷机构视为合作伙伴,共同进入低收入群体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ICICI银行的小额信贷资产从1600万美元增长至6300万美元,预计该市场的资产潜力有10亿美元。
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于1992年启动了著名的“银行于自助小组连接”的小额信贷模式。其中有一种形式为“银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联保小组-成员。”在这种运作方式中,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充当了接受贷款和发放再贷款的职能和作用。
在中国,目前从制度层面上,政策不允许金额机构向只放贷不吸储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贷款或转贷款。这种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不过,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并允许其转贷款,人们期待监管部门尽快从制度层面放开相关政策。
三、结论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长处在于它能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金融风险服务,而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或不到这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以及创新以及 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探索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这也是它的社会发展和创新的研究功能,同时,它还能在金融市场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存,彼此间起适度竞争和优势互补的作用。然而,它的弱点往往在于产权不明晰,资金来源依赖于捐赠机构。实施大规模扩展和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近10年来有商业化发展和扩展贫穷客户范围这两种是有冲突的。但是,国际经验业证明,有些机构却可以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不过,为贫穷客户服务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艰苦的努力才能弥补成本,从而实现既扶贫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有多样化的前景选择。它可能的发展选择有:成长为强壮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定位资金互助组织,转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变为小额信贷银行,以及与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等。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发展模式,至少都需要考虑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外部的发展环境,而且都需要有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第三篇: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报告
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及其现状、发展前景分析
一、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弥补金融市场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自2005年起,就如何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政策研讨,最终推出了商业化的面向“三农”为主的小额信贷新模式——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10月初,民间小额贷款业务率先在浙江地区正式亮相。之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小贷公司规范了发展路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也从五省扩大到全国。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促进小额信贷发展上做了许多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见下表),力求通过推动小额信贷行业的大发展,来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困境。
图表政府发布系列政策扶持小贷行业的发展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都极力提倡加大对民间融资平台的建立。2012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上海市市长韩正于2011年8月在调研中也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的高度重视,未来上海要创新管理办法,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或迎来有利的政策倾斜。
二、小贷贷款公司现状(上海市)
根据《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共有33.75万户(中型企业1.05万户、小企业32.7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5%,行业主要分布在商业、制造业和商务服务领域。
上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体,成为上海本市税收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些中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1.7%,实收资本总额占76.5%,营业收入占60.1%,营业收入平均增幅20%以上,65%的专利发明、75%的企业技术创新及80%以上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都由中小企业完成,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在上述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中有约占81%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无法得到满足,61.5%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中长期贷款,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调控的严峻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有进一步加大的迹象。据统计,由于融资渠道不畅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目前上海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人民币1500亿左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缺口,加上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这些都给小贷贷款公司的业务拓展释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小额贷款公司成为解决资金的生力军
银行等正规金融结构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性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缺陷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难从银行获得主要贷款支持。据统计,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金融资源不足10%,这意味着中小企业融资不得不向民间资金求助,而作为民间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央行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达4282家,贷款余额高达3914.74亿元,当年新增贷款约2000亿元,已远超民生银行全行当年新增贷款总量(约1600亿元)。在放贷总量上,小额贷款公司已“八分天下,有其一”。截止2012年6月,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共87家开业,其中80家已开业,注册资本总额达91.45亿元,累计放贷20934笔,放贷金额超过415亿元,贷款余额为112.09亿元。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求助融资的主要对象,且呈逐步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2、小额贷款公司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小额贷款发展态势向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对中小微企业以及民营、个体经济贷款要求高,认为其抗风险能力差,违约风险高,无抵押,规模小,利润空间小。但随着金融市场产品逐级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纷纷成立专门的贷款部门及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植。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在扩大小额贷款业务,通过产品创新突破小贷的抵押、担保方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也在开拓小额贷款市场。
虽然银行业逐步加大对小额贷款业务扶植,但是因其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成本与大额贷款业务成本相当,从而使得其管理人员成本和制度协调成本往往高于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得其成本远远低于银行业。小额贷
款公司与银行发放小额贷款业务对比优势明显(见下表)。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这种新型贷款组织必然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
图表银行和小贷公司小额贷款业务对比分析
3、上海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实施的举措
中小企业融资通道狭窄、融资渠道不通畅、以及从民间渠道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已经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国外中小企业的存续寿命远远长于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2.9年,而欧洲和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年,美国是8.2年,我国60%的中小企业在创立后的5年内会破产,85%的中小企业在10年内消失,这与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大的关联。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上海市政府极力破解“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同时建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而小额贷款公司在上海也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机会。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
上海自宣布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以来,大范围铺开小额贷款企业的试点工作,为广大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的困惑,是上海金融创新工作中的亮点。上海现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7家,2011年贷款余额达到112亿。尽管小贷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张,但受只贷不存、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影响,使得小贷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我们预计未来国家必将放宽
金融准入机制,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金融门槛,允许小贷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享受银行业2%左右低廉的同业拆借利率。同时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来完善、提升政策环境,促进小贷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2月17日,广东省已率先放宽小贷门槛,小贷公司大股东联合持股比例提高到45%。这意味着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改制、商业银行转变的条件将会有实质性的放宽,为目前正遭遇融资难瓶颈的小额贷款公司带来政策曙光。
第四篇:广东早茶的起源与现状
广东早茶的起源与现状
在咸丰同治间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它的设备很简陋,木桌板凳,供应糕点,开口挂一个木牌子,写着“茶话”两个字,为客人提供一歇脚叙谈,吃东西的地方,后来出现了“茶居”,“居”就是“隐”即躲起来,也是为了提供一些有闲的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后来规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楼。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都买下土地建几层高的茶房,然后全栋用来经营大型茶楼,大茶楼越来越多,此后,广东人开始有上茶馆的习惯了。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
古广州的茶楼
广州茶楼的前身是酒楼,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间区永利为最古,有绝诗说:“万瓦鳞鳞雉堞遮,小东门外一帘斜,永安桥畔行人识,二百年前旧酒家。”东堤的襟江酒楼亦古老,其联云:“襟上酒痕多,廿四桥头吹玉笛,江心云色重,万千帆影集金樽。”
清代同治间,广州开业的茶座初称“居”,叫“上茶居”。好像惠爱路城隍庙口的福来居,太平路的陆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及光绪间,“居”改称“楼”,叫做“上茶楼”。怪的是:“如”字号的茶楼涌出,自有其一段来历:光绪元年有陈惠如者,在惠爱中首创了“惠如楼”。后来,谭新义、谭晴波、赵俭生等先后集股开了众多“如”字号的茶楼,如珠玑路的多如楼,三角市的东如楼,海珠路的三如楼、惠福路的南如楼、卖麻街的福如楼、长堤五仙门的瑞如楼,河南堑口的天如楼、一德路的宝如楼,同兴街的九如楼等。
既然是楼,那地下门市便用来卖糕点饼铒。楼上中间设厅堂雅座,周边设安静套间,茶价也较高,故谚语云:“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蹲的意思)。”
陶陶居的“居”为何沿用至今而不改称“楼”?乃因其高雅也。粤剧艺人多住在西关,白驹荣、薛觉先常来陶陶居品茗,文化名流亦来此雅集,鲁迅、许广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解放后,改革后的茶楼发展
这个时候是一个茶楼飞跃的时候。
茶楼发展到现代的酒家,更上了一个台阶。当代的酒家在装修上舍得花大本钱,有单间的,搞雅座的,西式的;日式的,东南亚式的,各式各样的摆设,开各种茶座,让不同阶层的市民有更多的选择。既有早茶,也开设了下午茶,至于夜茶嘛,样式更丰富,吃炖品,吃海鲜都可以。
至于经营模式也有了很多改变。
广州酒家,南海城,食为天等连锁式经营,南海渔村,江南渔村等一系列海鲜城,还有敦煌等高档经营的。
广州茶楼的发展有了个质飞跃,经营模式更趋多元化,从传统老字号的扩大经营,到连锁经营,到高档次茶楼的发展。广州的茶楼的发展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广州早茶现状
“食在广州”,这句话可一点都不假。各种西餐厅,如蒙地卡罗,还有快餐店,如M记(麦当劳),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传统的广州茶楼受到压力。例如M记和KFC吧。两间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给了广州茶楼一个警告。它们已经把小孩,年轻一辈都吸引住了。而茶楼就变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
广州是个老城,这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更是因为有众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楼之中。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几百年来的习惯,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楼中,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或闲聊,或阅报,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悠闲地打发。广州的早茶因为这些老人,显得格外闲适。即使茶楼还有不少出手阔绰,来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觉他们终究不过是过客而已。但对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们的生活。场地可以换,生活则别无其他。对此,长年行走于台、港、深等地的台商孙先生也表赞同:“香港酒楼里的顾客70%以上也是60岁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剩下的30%则是40岁以上的男士,20来岁的上班族则是一个都没有,可见平日的早茶的确是闲来无事的老人家的玩意。在座众客十之有六每人手上一份当日报纸,这也算是香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同是生意人,广州的生意人或许受了广州老人的影响,喝早茶的节奏也显得平和、缓慢,有事没事坐上几个小时稀松平常。而且,广州的早茶名副其实,大清早4、5点就有茶楼开张,老人们反正睡得少,起得早,天不亮就赶去茶楼。正是由于他们的早起,使得那些生意人即使姗姗来迟,也无碍早茶之实。没了老人的深圳,早茶可一点不早,别说4、5点,就是7、8点,深圳人也嫌太早,在这么一个夜生活如此丰富的地方,能一早爬起来吃早茶的深圳人绝对难以凑成对儿。10点后才是深圳人是吃早茶的理想时间,由于离中午时间太短,不少深圳人干脆将早茶、午饭一并解决,这使得深圳的早茶、午茶的概念含混不清。
在经营时间上,格兰云天酒店的中餐总厨林誉明师傅告诉记者:“广州人讲究个三茶两饭,广州人下海较早,有钱较早,一天当中有很多休闲的时间,所以早茶、午茶、夜茶都很旺。广州的早茶通常清晨4时就开市了,夜茶要到深夜12点,有的甚至要到次日凌晨1-2点才收市,有的更是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的人也很多,尤其在夏天,很多广东人都把吃夜茶当做消夏的一种方式。”
价格
广州人讲究“食不厌精”,但点心的价格是高低都有,穷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价格实惠、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有钱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来些鱼翅漱口。
熟悉广东文化的格兰云天大酒店中餐部经理杜广顺也说:“广州是老城市,吃早茶是几百年来积淀的生活习惯,价格也比深圳的便宜。与广州相比,深圳的点心质量高,吃早茶的环境好,更适宜商业客洽谈业务。而广州的早茶因为主要以家庭客为主,吃得就没有深圳这么斯文,环境也不一定非得上星级,只要一家人吃得开心就好。”
广州茶楼主导地位依旧存在,毕竟历史渊源。目前广州的茶楼在顶着各种阻力,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经营方式,使广州的茶楼得以进一步发展。虽然西餐厅,快餐店等的冲击下有一段沉寂期,但广州茶楼正在复苏,正在苏醒。
喝早茶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既入此乡,当随此俗,到了广东不喝早茶,岂不枉做岭南人。
理由二:亲人朋友,围桌而坐,一壶茶水,几件美点,可以增进感情。
理由三:丰丰盛盛吃顿早饭,对于每日忙碌的自己是件有益的犒劳。
理由四:全家吃个早茶,人均消费却不过二、三十元,还可早午饭一起解决,经济又享受。
理由五:有诸多美点可供享用。
不喝早茶五大理由
理由一:周一到周五没时间,要上班;周末也没时间,要睡觉。
理由二:早餐我都不吃,干吗吃早茶?
理由三:太贵,如果弄成大排挡,可以考虑。
理由四:理由很简单,没人请客。
理由五:早茶?早茶是啥?
广州的早茶文化
饮早茶是广东人独特的喝茶习俗。清晨起床以后,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点(早点),一盅两件,既解决了早餐,也是一种绝妙享受。
茶点,即是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水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生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等等。
饮茶是广东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里,紧张的人们开始松弛下来,清闲地谈着人生,谈着故人,讲着故事;在这里,人们挥洒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们在茶楼里沏上一壶好茶,点上几道美味点心,有的自斟自饮,有的与朋友海阔天空地大侃一阵,岂不悠哉!
茶楼也是人们谋生的重要场所。各种各样的人们在茶楼里谈论着股票、楼市,谈论着日本的电器、美国的汽车。在这里,人们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没有“泡”茶楼的本事,发财的机会也少很多。在生意场上,不进茶楼,是不会融入广东的商业社会的。清闲、舒适的茶楼,变成了商业谈判的地点,使得茶楼不再只是人们闲谈,打发时光的悠静场所。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幅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而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写道: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这正是人在茶楼饮茶的心理写照。
当然茶楼并不仅仅是为早茶才开的。茶客从早到夜总是不断,茶楼多是早上5点多钟开门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两饭直落”。
在广东,饮茶有“礼节”。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传说这一风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扮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并一直传袭至今。
在茶楼里,当客人需要续水时,只要把壶盖打开,服务员便会意而来。关于这一礼仪的由来,相传是过去有一富商到茶楼饮茶,叫堂倌给他加水,堂倌刚把壶盖打开,他“呵嗬”大叫一声,赖称壶中有只价值千金的画眉给堂倌放飞了,定要茶楼赔偿。老板无奈之下,从此规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开壶盖,以防有诈。时至今日,这习惯动作已成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号,无须叫唤服务员了。
第五篇:家电维修现状与前景 -
调研家电维修行业现状与前景
---xxxx家电维修部实践过程
xxx(浙江xxxxx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11级)
摘要:本文就关于家电维修行业中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以及家电售后发展相关信息进行调研,了解家电维修行业中相关知识 关键词:维修、必然性、战略意义
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xxxx电维修部,开始了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针对家电行业来说,一个完善的客户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包括客户回访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客户维修(安装)管理、配件管理、客户服务配件管理、客户关怀管理、市场调查管理等等。系统还应该能够根据系统里保存的客户数据,自动生成派工单、回访单、费用单等单据,以“任务”的形式流转给相关的客户服务人员。同时,系统还应该能够对所有的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更为高级的系统,还能提供数据挖掘、相关性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等。
一、家电维修行业现状:
目前,家电售后服务和维修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 家电售后服务和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不协调; 新生的家电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现有的维修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不协调; 销售量和服务跟踪率 不协调; 服务观点和农民的消费利益不协调; 家电市场的延伸与服务站点的配套不协调等等
二、家电售后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意:
家电售后服务成为家电生产企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是我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与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品牌竞争,现已进入服务竞争阶段。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 家用电器制造领域相关技术的成熟,同类产品高度同质化,产品本身的差异越来越小,依靠硬件来构建差异化也越来越困难。这自然而然使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服务成为家电生产企业竞争的焦点。
优质服务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搞好售后服务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法宝,是积淀品牌资产、塑造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市场竞 争日益加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大缩短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推陈出新的 速度加快。在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及时的响应可以有效化解矛盾,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客户进行互动与沟通,倾听客户使用产品的感受以及对产品改进的建议。愉快的服务体验可以大大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忠诚客户,从而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家电售后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性:
目前,家电生产企业在中国的家电市场肩负着多重责任:一是生产,二是流通,三是售 后服务和延续维修。由于我国的家电市场没有完善商品流通和配套的维修服务体系,为此,厂家在生产的同时,为确保自身利益,应对市场竞争,赖以生存,不得不建立起自己的营销 网络和服务网络,背负起这个无法推卸的,也是关碍自己切身利益的社会责任。纵观目前家电的售后服务方式大致是: 一种是作为纯生产的质量、技术延伸服务: 通过流通企业的售后服务代理,提供给终端用户,很多生产企业都采取这种方式。也就是厂家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维修配件、售后服务资金(按照销售比例提取)给销售商家,由商家通过自己的维修站对顾客提供该产品的售后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将更加清晰,那么这种时限性的售后服务(只对保修期内的事件负责)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填补终身服务的空缺,将会逐渐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转型、倒闭能多种因素,便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家电孤儿。另一种方式就是家电厂家把售后服务作为其经营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自己建立售后服务站或特约售后维修站,直接向顾客提供售后服务,该售后服务网络属于厂家投资,一般隶属销售网络管理。鉴于售后服务网点规模不断扩大和管理成本逐渐增高,以及竞争的快速升级和服务体系的多重投入,各大家电生产企业根本没有把服务网站拓展到乡村级的能力。为了扩大农村市场占有率,不得不考虑通过其它途径节约维修服务费用,降低成本。
据了解,有一定规模的厂家及商家都有一个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该体系一般由内部网络管理系统支撑,链接厂家、各级代理商、各地售后服务中心及各地市特约维修网点。当总部或各服务中心接到顾客的服务热线后,可以解答的直接解答,需要上门服务的就由该服务中心将信息通报给最近的特约网点,由网点指派服务人员上门提供售后服务。事毕,该网点还要 向服务中心反馈服务情况。同时,服务中心或网点再通过电话对客户进行回访,既体现对客 户的关照,也是对服务人员及网点的监督。事实上,很多厂家的监督流于形式,由于受监督 成本、人力、精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完整地掌握每一件产品售后服务的全部情况。
四、服务人员有待规范和提高
根据国家要求,上门从事家电安装、维修等业务人员都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认证和岗位证书才 行。但厂家把售后服务交给代理商,代理商又转包给维修网点,因为这种售后服务只是一种促销手段,大都流于形式,服务人员就很难规范。毫无疑问,只有具备好的素质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提供售后服务的人员分两大类:一是厂家和代理商聘用的售后服务管理人员、热线接待人员、专业维修人员等,这些只占一小 部分;另一大部分则是各维修网点自己招聘的维修人员,他们一般学历较低,有的没有专业基础,只是跟师傅学一段时间就上岗,厂家又未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特别是销售旺季,很多维修网点往往私自招收民工、社会青年参与工作,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化、标准化,售后服务问题便由此而层出不穷。”
五、解决农村家电维修服务难问题
农村小型维修网点不能承担品牌家电售后服务的原因(1)上门服务难;现有的农村家电维修站点习惯于店面经营,没有上门维修意识或者维修人员认为没有上门维修的义务。由于家电产品种类多,维修人员专业技能又很差,自己也不敢保证上门能不能修好,是关键问题。有些产品配件不全,不能及时配备,即使能上门维修,没有了配件,也是徒劳无功。(2)上门服务没有服务标准和维修收费标准,农村人又有喜欢讨价还价的习惯,维修人员 经常被弄得很尴尬。(3)上门维修没有质量保证。消费经常遇到家电产品修了没多久又坏的事件,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还有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宁肯自己拿着家电到县城维修,也不轻易让小店维修人员来修理。(4)家电产品涉及面广,产品更新换代快,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一个乡村小店店主没有时间去学习,培训学习的成本也很高,很难掌握多类产品维修技术,由于业务量有限,他们又没有能力招聘专职技工,技术能力差,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增大,劳累一年也嫌不了多少钱。
农村小型维修网点不能生存的外在原因(1)农村乡村维修网点的技术条件差,企业不放心把售后服务的责任交给他们。无奈之下,只有自己做自己的售后服务,或把售后维修服务任务转交给经销商代劳。(2)经销商自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中间环节,他们是企业的上帝,经销商以区域销售优势 迫使企业遵守他们的条件,不然就不卖企业的产品。至于要求达到的售后服务标准,企业无从知晓,甚至有时候毫无办法。作为经销商,主要业务就是销售产品,大多数经销商同时销售多厂家品牌产品,每专业产品维修的技术力量不可能达到,自然维修服务的质量就不会好。
六、扩大售后服务站点
加大对现有的家电维修服务人员的技术升级与整合,提升家电维修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和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加强县(区)级家电维修服务站建设为起点,扩大维修服务站点在广大乡(镇)农村 的辐射面,把维修服务延伸到全省各个乡镇、村庄,形成一个全覆盖地维修服务网络;
七、未来家电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家电维修行业存在很大困惑,有些家电维修店没有事做,有些做不完的工作。当然,这一定程度可能取决于家电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目前家庭越来越好,而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电器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家电维修利润下滑,压缩了家电维修业的利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影响下,也进一步冲击着家电维修行业。不诚信和技术落后的维修将消失。因为现在家电越来越先进,家用电器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要更换程序的产品,小家电维修店根本无从下手,对小家电维修店来说难以追赶不断更新换代的家电用器产品的技术,小家电维修店也就面对关闭的时候了。但是相对中国近20年内是家电大批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所以目前也会有一定的市场,但不久将会市场会有一定的改变,适应家电的变化还有不断做大,能够维持下去的家电维修业主,服务周到的店铺会生存下来。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维修格局,变成了家电企业的售后服务点或大型的家电维修公司。生活越来越好,家电用品的增多是保障家电维修生存的一个条件,家电维修前景一定是很好的,技术雄厚,诚实信用是维修业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