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生军训工作
健康有序发展
单位:阿克苏市四中
职务:教师
姓名:刘翔
[内容提要] 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好学生军训工作要针对大学新生出现的新问题和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因材施教。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
学生军训
国防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作出关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依据《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与决定,对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都做出了法律性规定。1985年国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2001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共军委办公厅下发国办[2001]48号文件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军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系统地规划和规范了学生军训工作,为全面科学地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依据。学生作为一支先进的国防后备力量,要随时肩负起建设强大国防的光荣使命。而学生的军事训练,作为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容易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对每位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一、学生军训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与政治理论教育同列为公共必修课,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依法施教.军训又是学生初步掌握必备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一个平台,也是高校实现国防教育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团队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回顾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思想的问题。在参训过程中通过了解与调查,在发放的200份的调查表中回收到180份,对学生在军训中经常出现的思想问题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觉得军训太苦太累,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军训教官训练太严格,六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军训内容过于单调。产生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军训意义的认识不够,还表现了学生自身行为意识薄弱。这些原因往往都直接影响到部分学生产生胆怯、厌恶,甚至逆反等消极情绪。
第二,形式的问题。还有部分学校不能正确理解《国防教育法》的真正内涵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导致大多数学校各级领导都不重视学生军训,把学生军训搞成只是“走走队列,练练射击、整整内务、唱唱军歌”的形式主义上的强制性军事训练。甚至只是走走队列,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的问题,还取消了实弹射击训练,把军训时间一再的缩减,从《大纲》规定的2-3周的军事技能训练任务改成了十天、七天,也取消了《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课时,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走走过场的强制训练也仅仅能在军训期间起作用罢了,并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目的。这样不仅违背了军训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浪费很多的资源。
第三,发展的问题。随着军事训练的普及,而且部队也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等诸方面的因素,存在着教官分配不够等新情况,导致学生的军训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学生能否通过军训教官的言传身教,学习好国防知识,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其中军训教官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现在许多的军训机构并不是把国防教育看着一项义务,加之学校对军训的不重视,更多的是驱向于对利益的目的去应付军训任务,这样既不能达到军训的效果,还让学生对军训产生一种反面的看法乃至产生对国防教育意义的否认。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新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要使学生军训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国家储备一定素质的国防后备兵员,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结合军训大纲赋予的新任务,不断创新军训手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军训途径和模式,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
现今,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太阳伞的呵护与关爱下,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因此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观念较为淡薄。作为一名军训教官应该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耐心的指导和严格要求,努力寻找军训生活快乐的一面,在军训过程中寓乐于教,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多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写军训体会、组织拉歌、找个别学生谈心、举行各项文体比赛、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等。充分调动学生军训积极快乐的一面。让他们去掉几分娇气,多一点坚强;去掉几分怯懦,多一点勇敢。教育他们军训学习的不只是队列与步伐,更多的是做事与做人;锻炼的不只是思想与身体,更多的是意志与能力。通过学习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立德,才能立身;只有吃苦,才能立志;只有勤奋,才能立世。
军训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军训的具体内容看,除了学习基本的军事理论、基本军事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军训过程中,一是要举办国防历史、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和国防形势与安全教育讲座,学习广大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战争和和平时期保卫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在军训生活中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一步树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思想;二是学习和了解国防常识、国防法规和国防科技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安全与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军训期间,学生们必须遵照军队的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来严格要求。从一日生活制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和作风养成。从起床到就寝、从集合到站队等方面在时间观念上严格抓落实,要做到雷厉风行,安全稳重;平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抓军容、着装的齐整与统一,仪表、举止的端庄与得体;抓内务卫生标准,物品摆放做到整齐化一,让学生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抓“先进班排”和“文明宿舍”红旗流动活动,定期组织检查评比,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抓养成教育,引导学生逐渐走出太阳伞的呵护,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改掉那些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做生活的坚强者。通过军训中规律性的生活,紧张的训练,严格的纪律约束,可以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守纪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养成学生令行禁止、服从管理的组织纪律观念;营造井然有序、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良好作风,形成受益终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强化教官军政素质,促进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
军训教官是学生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入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官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将直接关系国防教育成效的好坏。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决定因素。所以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大学生军训骨干队伍对新生进行军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全面促进当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缓解部队兵员的压力和普及国防教育的需要,应挑选一部分军事素质过硬、思想觉悟高、学习优秀、作风优良的学员,利用业余时间由学院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员给他们上课,并结合中队长和退伍学员在军事技能方面的指导,努力训练出一支合格军训教官队伍。军训教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协调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军训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树立长远的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杜绝一切短期行为和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学生教官的自身素质是教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灵魂。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军训教官也必须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去启迪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教官还必须强化自身的军事技能训练,在新生面前展现自己最全面的军事素养。在当前国防教育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教官队伍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将学生教官的自身素质建设作为重点来抓,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和作风修养,坚持优良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做一个素质优良、严格从教的好教官。
通过军训,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逐步养成文明礼貌、严守纪律、热爱集体、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要使学生增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热情,切实增强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建设、创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
[2] 龙湘攸;《与时俱进做好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6期;58
[3] 张伟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人武学报;2007年第二期;42
作者:刘翔
***
通讯地址:阿克苏市四843000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中: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控申工作创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控申工作创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控申检察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窗口”,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控申检察工作创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切实维护来访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相统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既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又确立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检察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维护者, 其根本属性就是人民性。因此,检察机关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具有阶级的统一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根本前提,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只有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 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二、在控申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回答的是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结论。它要求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期控申工作要想寻求突破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就要将执法为民的检察工作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关注民生,重视民意,在控申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其科学涵义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法律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归宿,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贯穿到法律监督的全过程。第二,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强调检察工作同其他社会工作和谐一致,强调检察工作同经济、社会、环境等安排协调发展。第四,在法制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的自然权利。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合法权利为尺度,实现法律服务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理论体系。增强两个意识:一是增强程序意识,在办案中要克服过去注重实体公正忽略程序上公正问题。针对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维护程序独立的司法价值,以程序合法保障实体公正。二是增强保护诉讼权利的意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保证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法律权利,当事人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有利于认定案件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
三、以统筹兼顾为方法,构建新时期“大控申”格局 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工作,承担了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赔偿案件、信访接待和举报宣传等工作重任。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控申部门,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处于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前沿。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些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有的是执法机关办案不文明、不规范、不作为或者是执法质量不高引发的上访,有的则是无理缠访,如果处理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要求控申检察工作在新起点上立足实际、创新思维,形成“纵横交错”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构建“大控申”格局。“纵”,是指在控申工作中,尤其在接待来访群众过程中,不仅要在检察控申环节对群众访求进行解决,而且要形成案件回访制度,争取来访问题圆满解决;并且对群众来访的不属于业务管辖的情况,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的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要树立一种大局意识、便民意识,努力使群众的来访请求得到彻底解决、完全解决。另一方面,走进社区,拓宽群众信访途径。根据进行社区改造的实际,实行走进社区的相关措施,选取相关社区建立服务窗口,拓宽群众信访途径,对群众的控告申诉,属于检察职权范围的内的,积极解决,绝不推诿;对于不属于检察职权范围内的,现场答复解释,根据案情协助解决,绝不一推了之,最大限度的化解群众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状态,努力消除影响稳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
“横”,是指对控申工作中遇到的涉及多个业务科室都有管辖的案件,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横向联系,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分别调查,联合答复,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会得到信访群众充分理解和信服,提高首次上访的息诉率。
通过“纵横交错”的工作方法,加强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提高来访群众的信服度和解决问题的彻底性。
四、抓好控申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力强、素质高的队伍
1、坚持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注重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警头脑,注重思想理论学习灌输,抓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使检察人员在政治上日益达到成熟。
2、坚持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在经常性专业培训基础上,我们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岗位练兵、专题研究等方式,使检察队伍在司法宗旨、司法理念、司法职能、司法制度等方面不断充实新知识,提升适用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历、专业水平同步升级。
3、坚持以人为本用人理念。重视选能任贤,坚持唯才是举,坚决把政治上忠诚可靠、专业上出类拔萃、人品上赢得公信的人放在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上,委以重任,放心放手让他们挑大梁。同时,要关心干警生活,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创造条件为干警办好事、办实事。
4、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统筹兼顾。从严治警为干警坚定政治信念,勤政廉政,努力工作提供了自律准则和法律保护,而从优待警为干警履行职责职能提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物质保章。从严是保证,而从优则是激励。从严治警保证的是干警到岗到位,能够被动地履行岗位职责和最低应有的执法水平,而从优待警则是激励干警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应对当代检察工作的新形势、新发展,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更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因此,在政治强警、从严治警的同时,更要加强从优待警,对于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队伍的活力和潜能,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达到“凝聚警心、稳定队伍、焕发激情”,促进控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寻求和谐发展,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要把握好检察工作与化解矛盾的关系。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必须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眼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躬身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在检察工作中不断强化党群干群关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努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一方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前提,不能不顾法律规定片面强调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也不能机械执法、就案办案,必须结合办案,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力争案结事了。工作中,要坚持严格执行实体法与严格执行程序法相统一,坚持依法办事与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相统一,坚持严格执行法律和贯彻刑事司法政策的统一,坚持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的统一。
第三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校工作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校工作协调
发展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校积极行动,由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牵头、党校科室以上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题调研工作小组,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于 10月29日-11月10日 期间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取得的成就及基本经验
科学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担负着培训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的繁重责任,如何提高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科学发展能力,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党校教学培训事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是否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非常关键。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模型,使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干部管理的各个环节畅通有序,促使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有效创新,带动了干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强化了求真务实的意识,促使党校能够在新形势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进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改革开放。
二是激发了活力,鼓足了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鼓足了干劲,推动了党校事业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了作风,实现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党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建设,转变了思想作风,实现了党校迈向科学发展的第一步。第一,明确了能力建设的重点,第二,细化了能力建设标准,创新了管理模式,实现了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第三,完善了绩效考核和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了党校在战略目标与干部个人努力的有效承接。第四,强化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推进了党校民主建设,强化了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确保了各项政策决策的公开、透明、规范。
四是县乡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初步构建了新型的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了一个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专业协会—农家课堂(中心户)”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使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三库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师资库的建设。我们从县直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从农村党员中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党校教师+党政领导+科技专家+乡土人才”四合一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全县在库师资398名。专业发展方向涵盖从理论到各个方面实用技术。教材库的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县委党校电教C级站、清华远程学堂、农业信息网络等资源,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并从我县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电教片作为培训师资辅助手段的作用。现在县委党校各类电教片库存量为VCD党课影视教材113盘共170学时,清华学堂课件129盘共1058学时,理论专题课49个专题。案例库的建设。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农家课堂”培训,把党员的理论学习与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培养出了黄智、陆富朝、杨森等很多致富能手。我们把他们的致富经历和先进事迹编写成典型案例,从广大群众当中挖掘典型事例,增强培训工作实效性。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某某县还结合实际建立了种桑养蚕、科学养猪、种草养牛、林下养鸡、烤烟种植等培训示范基地29个,60%的行政村已有一户以上的“农家课堂”培训户,全县共有“农家课堂”培训工程示范户175户,教学实习基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明显。通过创新机制,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我县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受训的范围扩大、数量增加,效果明显。广大农村党员 “双带”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盘某某、陆某某、罗某某、杨某某、滕某某、黄某某、李某某等大批致富能手。其中,某某乡某某村党支部书记盘某某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种养业,做好八角低产改造,林下养鸡,打出祥林瑶鸡品牌,现已形成多产业规模经营,该村群众人均现金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在该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雏形。
二、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历史方面的因素。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思想观念,对一些干部的影响比较深,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个别教职员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抓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校事业的发展,对全体教职员工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这需要我们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实践锻炼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二是主观方面的因素。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对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虽然从口头上是坚决支持和拥护,但在具体的贯彻执行中,却认为要解决好党校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还是要靠大集体、吃大锅饭来支撑,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不够。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大家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另外,有些同志忙于抓具体业务,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刻,有的虽然学了,但还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能力具体到党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还是各科室负责人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它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虽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已逐步成为共识,但还未上升为法规方面的内容,对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要求缺乏刚性要求;对于党校来说,各项评价科学发展能力强弱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党校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要进一步健全,需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上这些因素也客观上影响着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师资队伍、办学硬件设施和经费保障方面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能够独立上好各种主题班次专题课的教师不多。我校现有在编在职人员11人,其中行政领导3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专职教师4人。在专职教师中,职称结构中级1人,初级1人,助教2人。根据自治区组织部、自治区党校《关于开展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的通知》(桂组通字[XX]105号)的精神和要求,县级党校在职教师队伍规模专职教师要占职工总人数的60%以上;在学历结构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在职称结构上,高、中级职称比例不低于70%。依据这一要求,我校专职教师应达到8人以上,其中中级职称应达到6人以上。而目前我校仅有4名专职教师情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今年年初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开后,我校具有的协调和指导的新职能,拓展了教育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依靠我校现有的在编教师,难以承担全县的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任务。
学校占地面积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而目前该校校园面积仅4亩多,教学用房 600平方米、办公室 96平方米、财会室 32平方米、图书室 32平方米 ,总共 760平方米 ,与上级的要求(根据自治区组织部、自治区党校《关于开展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通知》(桂组通字〔XX〕105号)的要求,县级人口在45万人以下的县级党校校园面积不少于10亩;建筑面积不少于 3000平方米 ,室内外文体活动场地不少于 200平方米 ,各功能室设施完善。)还有较大差距。电脑网络设备室、电教设备室、档案室与教室和办公室拥挤混为一体,教学、备课、办公以及其他业务相互影响工作。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也制约着办班的数量和质量,这对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提高农民致富技术等带来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我校缺少学员宿舍及饭堂,学员到校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学校无法安排食宿,只能化整为零到多家宾馆食宿,既不方便管理,增加学员费用,也影响学习效果。
我校的办公经费、各类培训班的培训经费以及师资培训经费等都没有纳入县财政预算,没有将培训经费划款到党校帐户,有时教师基本的课酬都没有。由于经费不到位,致使培训工作开展较缓慢。
(三)县乡党校教改工作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其成果有待巩固和提高。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特别是赋予县级党校具有协调、整合培训资源、指导和检查评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职能还无法落到实处。主要是一些部门不够重视教改工作,认为这是县委党校自己的事情,不配合,使得各部门培训各自为战,横向联系不紧密。方方面面的关系尚未理顺。
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着实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为全力推进党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第一,要进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当前,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攻关阶段,处于步入发展的重要关口。必须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和本领,着力推进党校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党校发展是为了服务于人民,党校发展需要依靠人民,党校发展的成果更应该由人民来共享。既然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第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按照我校《科学发展三年计划》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坚持依靠县委领导,主动工作,改革创新,以抓好党校基建工作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为优先发展重点,努力沟通,尽力确保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一是要争取县委支持,通过财政投入和引资合作等方式,搞好党校基建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党校办学条件。对原校址进行改造建设,主要是:由县财政投资建设教学综合楼一栋,引资建学员公寓楼一栋,引资拆除回建职工宿舍楼一栋,并由县财政投资购置教学综合楼和学员公寓楼、学员食堂所需配套设备。
——规划建设党校综合楼建设。为了尽早改变学校办学条件和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做好迎接上级评估验收工作,我校拟于XX年1月至12月在已成危房的原教学楼处新建一栋集教学、办公、会议、图书资料为一体的综合楼,具体包括能容200人左右的学术报告厅一个,会议室一个,教室2个(其中一个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1个、远程教学网站2个,图书室1 个,档案室1个,文印室1个,办公室7个。综合楼设四层,总建筑面积约 1728平方米 ,预计总投资240万元。
综合楼建设所需经费应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全额核拔。
——招商引资建学员公寓楼。为改变缺少学员公寓楼的现状,我校参照百色市委党校、靖西县委党校等学校的做法,拟于XX年11月至XX年7月在教育东路党校现校门两侧通过招商引资建一栋学员公寓楼。
招商引资的具体方法:在教育东路党校现校门两侧拿出 792平方米 的土地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规模、规格为:第一部份,位于党校现校门右边占地面积为 700平方米 ,建一栋6层大楼。其中,占地面积 200平方米 ,建设总面积 12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70万元),第1层为商铺,第2至6层为学员公寓均由投资商投资建设,建成后归我校使用;另占地面积 500平方米 ,总建设面积 36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04万元),第1层为商铺,第2至6层为住房均由投资商投资建设,建成后由投资商使用,使用年限为50年,使用期届满后,投资商将房产使用权无偿归还我校使用。第二部份,位于进党校现校门左侧占地面积为 92平方米 ,建一栋6层住宅楼,总建设面积 552平方米(预计总投资77万元),由投资商投资建设,建成后由投资商使用,使用年限为50年,使用期届满后,投资商将房产使用权无偿归还我校。此外,上述项目低于公路路面的地下室部份归我校使用,拟建学校食堂餐厅,建筑面积约 700平方米。
鉴于XX年上半年我校经县委领导同意,曾与吴某某老板签订共同开发教育东路党校现校门两侧的协议,且吴老板已履行了部份协议。XX年初,县乡党校教改后,拟定我校实行整体搬迁,故按县委领导的要求,该项目全面停工。经县审计部门评估,需要补偿吴老板40多万元损失费。如果修改并继续履行与吴老板签订的合同,可免除对吴老板的补偿经费。否则,重新招商引资,需要投资商支付给吴老板40多万元补偿费。
——拆除回建职工宿舍楼。我校拟对教育东路党校现校门右侧地段开发,由于该地段中间夹了一栋旧职工宿舍楼,严重影响了开发的整体效果,且该职工宿舍楼紧贴教育东路路面,十分陈旧,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我校与吴某某老板和各住户协商,拟于XX年11月至XX年7月拆除回建职工宿舍楼。
具体办法:由投资商投资拆除职工宿舍楼,按城建规划要求进行回建。回建职工宿舍楼共计6层,其中:1—2层由投资商使用,使用期限为50年,使用期届满后,投资商将房产使用权无偿归还我校使用;3—6层安置原住户。回建职工宿舍楼所需经费由投资商投资,原则上投资商按原住户现有建筑面积进行回建(包括普通装修,安装好水电等),多出原有建筑面积部份由各住户按大约每平方米1580元补偿给投资方(超出面积部份补偿最终由投资方和原住户商定)。职工宿舍楼低于公路路面建筑面积约 200平方米 的地下室部份归学校所有使用。此外,职工旧宿舍楼在拆除回建期间,由投资商负责原住户安置的全部费用。
——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学校综合楼、学员公寓楼及学校厨房餐厅建成后,由县财政于XX年5月上级对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进行最后一批评估验收前投入75万元资购置教学配套设施(具体见附表
1、附表2所列配套设备)。
二是要狠抓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要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内容,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努力把党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化党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力度,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人才队伍。特别要创新吸引人才的环境,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急需人才的引进。
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要做到:
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的能力;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专职教师总数达7人,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教师职称结构:高中级职称不低于70%;教师全员培训达到每年每人30日以上;每年挂职锻炼基层锻炼业务进修人数不低于教师总数的20%;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规范,聘用手续完备,对象实现动态管理,并逐年递增;用一至三年的时间逐步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制度,实施效果较好。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注入发展新活力。改革开放是振兴党校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党校体制机制,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管理体系。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县委支持,确实履行赋予县委党校指导、协调和整合资源的新职能,把已经初步构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级(县-乡-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拓展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班次设置和管理实现创新等引向纵深发展,以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措施、新的方法,重新审视党校工作,拓宽党校工作的思路,创新党校发展之路。
四是积极向县委建议保证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医院宣传工作
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2012年,宣传部门在学校、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对外积极协调媒体,通过积极的正面宣传报道,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对内进一步夯实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内涵和品质。
2012年,我们在各级媒体发稿数量稳中有升,同时更注重宣传质量,在多个领域和层面展开突破。中央电视台1、2、4、9、10套以及新闻频道,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香港大公报、健康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及省内媒体发表(播放)稿件10000余篇(次)。
一、内宣工作
首先,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为临床服务意识。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临床专家也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我们主动和科主任、医生建立联系,寻找宣传线索,挖掘典型病例,专科特色,并且和媒体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通过宣传提高了科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我院针灸科周凌云教授发明的“眼部内刺与透刺法”、“电针眼外肌穴”方法,对治疗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眼等眼肌麻痹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把这一技术在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甚至吸引到一些国外患者前来就医。
俄罗斯的奥丽娅、以色列人的丹本卡南治疗前与周凌云教授合影
第二、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各大媒体播出宣传我院的专题节目时我们短信通知全院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收看,引导科室积极主动宣传,同时,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也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
第三、建立新闻报道奖励政策,奖优罚劣。为了鼓励全院科室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医院将宣传工作作为临床科室加强学科建设的一项必要任务,并纳入临床目标综合目标考核评比。根据每年科室及个人宣传的质量评选宣传工作先进科室及先进个人,先进科室获得的10分奖励纳入每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系统,先进个人给予证书及
奖励。若科室出现负面报道则扣分。
第四、加强医院网络宣传力度,拓展医院的宣传渠道。
进一步加强了与好大夫网、搜狐健康网、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利用对方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我院形象。在好大夫网上,为我院二十余个科室建立在线平台,为700余位专家开通个人网站,全年通过网络转诊患者200余人次,回复患者提问近3000余次,收到良好效果。今年在院内网开辟了“全力救治最美女教师”、“学习贯彻宣传十八大精神”等专题栏目,营造了一个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舆论氛围。
第五、配合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等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和资料整理工作
主动与各科室联系,及时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并进行宣传报道:工作中发扬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精神,为与临床科室撰写宣传材料、拍摄宣传片等,帮助职能科室(护理部、药剂部等)编辑出版工作简报,受到医院好评:协助各科室举办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班,参加国际国内、省、市学术活动30余场,为活动拍照、录像及宣传报道,配合医务部门深入边远乡村义诊10余次,并进行了广
泛的宣传报道。
第六、通过院内文化载体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院报、简报、网站、电子屏幕、文化长廊及各科室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向群众宣传医院提供的新的服务信息、专家信息等,感受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同时运用这些载体将医院发展状况、文化建设等信息传递给全院职工,营造医院良好文化氛围。
1、我们将2011医院工作总结制作成视频,突破了传统的旧模式,在总结大会上,院长做工作报告的同时,LED屏幕上同步放映视频,让全院职工耳目一新。视频
2、按着院领导的指示,我们把获得2011各项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拍成照片,制作展板,在医院地下文化长廊展出。以此激励和号召全院广大职工向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医院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照片
3、在救治张丽莉过程中,出版“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专刊”二期,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全院职工展现了我院医护人员救治张丽莉的的精湛医术和无微不至的护理。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编辑出版了“科学发展铸就五年辉煌、齐心协力谱写一院新篇章”专版,展示了十七大以来医院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图片
第七、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哈医大一院院报》已出版179期,是全国优秀院报。2011年末我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文化建设学习班,来自全国50余家医院领导及同行参观了我院,对我院开展的文化建设给与充分肯定和赞誉。201
2我院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出院后,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编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爱的延续》一书,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哈医大一院医护人员救治张丽莉的艰难历程,内容丰富、详实,情节生动、感人,图文并茂。书中既有对救治过程的叙述,也有一线医护人员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既介绍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大仁大爱,也表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是表现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本好教材。院报、简报、网站、地下长廊照片
书的照片
二、外宣工作
第一,进一步强化了新闻采访制度,规范记者在医院采访活动。医院是社会的缩影。一些伤亡事故、爱心救助、突发事件经常使医院成为媒体记者关注采访的对象,仅今年我们日常接待记者采访就达2000人次。为使这项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既协助媒体工作,又维护医院利益,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媒体采访制度和流程。(流程图)
第二、建立统一发布制度,保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象香港游客吉林车祸、辽阳街路面坍塌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大批记者涌到医院了解伤员情况,我们请示院领导指派特定专家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并以第一时间形成文字通稿介绍病情,介绍医院积极救治情况,提供给媒体。这样既配合媒体工作又宣传医院,同时维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照片)
第三、聘请媒体记者作为医院行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建议和想法,同时增进了友谊。
(照
片)
第四、及时宣传高新技术,传播医疗信息,树立医院形象和品牌。医院中的每一个医疗信息都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及时地借助媒介宣传医疗新技术和治疗手段,为社会和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连体婴、魏德安视频
第五 关注弱势群体和人物,塑造医院慈善、公益的社会形象。保罗 第六、利用媒体关注的事件,充分展示医院形象,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如媒体大力宣传张丽莉感人事迹时,我们同时提供素材,积极宣传医院和医护人员,在整个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高尚形象。(刘延东照片等)
第七、利用健康日和学术会议开展宣传活动。今年我院举办20余次学术报告会、12个健康日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活动。为扩大影响力和患者群,我院提前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通知社会和广大患者,并将活动内容积极报道。健康日义诊照片 如:为迎接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我们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与内分泌科共同策划了“蓝光行动”等系列活动,由内分泌科6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义诊医疗队,在我院门诊、索菲亚广场开展糖尿病防治宣传、免费义诊、发放宣传材料、点亮蓝光等一系列糖尿病宣传活动。
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同糖尿病患者高举蓝色丝带,组成代表糖尿病患者希望的蓝环标志,组成心形图案,象征着医护人员和患者心连心,共同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此次蓝光行动,共免费诊治患者1500余人,发放宣传手册近5000册,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糖尿病防治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八、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做好院外宣传。如,我院与省电视台《新闻夜航》联合开展了“夜航社区行”活动,新闻夜航邀请我院的专家团队每周举办一次进社区送健康,受到老百姓的强烈欢迎,活动从5月一直持续到9月。专家进社区活动,不但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4个视频
第九、借助媒体大力宣传医院扶贫义诊活动,扩大医院的影响力。照片和
(眼
科)
视
频
第十、围绕医院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组织、策划大型宣传活动。
如近期我们策划的以三氧化二砷发明人张亭栋老师80岁生日为契机,举办三氧化二砷造福人类40年研讨会,从而进一步宣传医院、宣传三氧化二砷对人类的贡献。张亭栋视频(2个)在活动中我们与龙广合作,从邀请专家、设计邀请函、舞台搭建、生日蜡烛、生日蛋糕、鲜花、节目等等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和设计,同时邀请15家媒体莅临了晚会现场进行宣传报道。邀请函等照片
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我们策划了学雷锋系列活动践行雷锋精神
1、精心策划组织“爱心送给奉献爱心的人”活动,为龙广交通台127名爱心车队队员及路况信息员进行了义诊和免费体检。前期,我们针对司机的职业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相关的检查项目。为每位路况信息员拍照,采集信息,设计制作爱心卡。设计制作了印有“爱心送给奉献爱心的人”背景板,启动仪式上院领导将“爱心卡”发到爱心车队队员手中,持有“爱心卡”队员及其家属在我院享受就诊优先等待遇。爱心车队队员激动地说,感谢哈医大一院,我们会将这份感动和爱传递 2、2、和学生党总支联合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哈尔滨市福利院献爱心
3、和研究生党总支联合开展到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义诊
4、和院团委联合组织青年志愿者在门诊开展服务活动。
三、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我们每天知道的社会突发事件几乎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了解到的。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都是通过媒体加工、处理过的事实,即媒介化的事实。所以正确对待媒体、协调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消除媒体负面报道、充分发挥媒体正面宣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一;我院323实习医生被害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定性为是一起“偶发治安案件”,凶手是“激情杀人”。但有些不负责任媒体以医患纠纷为导向错误地引导舆论。为防止恶意炒作,在学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下,我院立即将事件经过形成《情况通报》,通报给各大媒体,并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发布。特别是在新华社、人民网、健康报等国家级重大媒体进行客观公正报道,及时澄清舆论,控制住局面。其间,包括湖南卫视、南方周末、上海东方早报等省外四十多家媒体,以医患矛盾的角度纷纷来到医院要求采访。我们一一耐心接待并婉言谢绝,并尽量取得理解和支持。
为及时扭转被动局面,把危机事件变成医院正面宣传机会。我院积极与中央电视台联系、沟通,最终,连续两天在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做了两期专题节目,树立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视频
2012年6月我院应卫生部邀请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媒体沟通培训”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3.23事件中如何应对媒体》经验交流,来自全国60余家部属部管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照片 突发事件小结
1、要敢于正视媒体,不逃避,一个口径,一个声音面对媒体。
2、要保持头脑清醒,掌握与媒体沟通的尺度,避免成为媒体炒做的焦点。
3、因势利导,借助媒体的优势,抓住机会,更加鲜明地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
举例二;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全国瞩目的人物,5月13日转入我院后,众多记者踏至而来。
张丽莉在我院住院的113天,积极救治的同时,我院积极开展媒体接待和协调工作,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引导舆论,共举行三十次新闻发布会。照片每天接待省内外媒体,采取集中采访、公平对待、化解媒体间矛盾、及时沟通、赢得理解的原则,既让媒体有了发稿的“粮食”,又积极宣传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无私奉献。我院先后接待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公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50余家媒体1000余人次采访,协助媒体报道10000余次,充分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医护人员努力,张丽莉在我院得到了最积极有效的救治。在转入北京康复之前,我院以欢送丽莉老师,祝福丽莉老师为主题,组织省内二十多家媒体参加欢送会。为我院成功救治张丽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再重温那激动温馨的时刻。
2013年,我
四、在积极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全力以赴平息负面报道
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中,以及医院各个环节工作运营中,患者经常以向媒体投诉的方式向医院施压。为此,我们宣传部门积极协调
媒体,提供真实材料,以真诚的态度赢得媒体的尊正理解和信任,从而避免负面报道的产生。全年无负面报道,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医院在全国医疗界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望2013年,我们将在学校、医院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学校、医院的中心工作增光添彩、保驾护航!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贵州省民委副主任
刘晖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到2009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就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情况作简单汇报和交流,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志。
一、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省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省份,堪称少数民族语言“富矿”省。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贵州宝贵的人文资源。全省总人口近4000万,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人口1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在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和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全省1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有500多万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人不懂汉语,有200多万人只是半懂汉语。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通晓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上世纪50年代新创民族文字诞生后的1957-1958年,贵州陆续开展了苗文(4种)、布依文、侗文和彝文(本民族传统文字)的实验推行工作(期间还在壮族地区推行过壮文)。1959年以后,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曾一度中断。自1981年秋开始,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得到恢复实验推行。推行工作由最初的几个县逐步发展到高峰时的57个县(市、区、特区)。到目前,共开办农村扫盲点6000余个,学员45万余人,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点)1350多个,学生37万余人。加上其他渠道的学习,全省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100余万人;民族语文课本、读物及报刊杂志近100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
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推行民族语文是成功的,是符合贵州实际的,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对促进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民族语文工作十分重视。在2008年10月的全省第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在不通晓汉语的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林树森省长在2008年5月12日 省政府第一次民族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少数民族不但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而且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省民委认真组织学习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既要站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高度认真思考,也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母语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规律,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协同配合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探讨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及时把省领导关于大力支持“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12月初,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石宗源同志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委的具体分工,语文办提出并上报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石宗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双语教育工作的初步意见》。
二、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我省民族语文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到我省黔东南、铜仁、六盘水、黔南州等州、市、地调研,共走访基层单位和教学点28个。
二是开展了新创民族文字学习使用认同情况内部调研。先后在雷山的陶尧小学、凯里学院、省委党校第38期民干班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看法对新创民族文字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主张从民族工作大局上慎重对待新创民族文字。此项调研为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4月6日 至9日,国家民委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省民委党组对学习贯彻国家民委“海南会议”精神十分重视。委主要领导及时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委主任办公会议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研究了结合省情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认真抓好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工作
一是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苗语文(川黔滇方言、湘西方言)、布依文、彝文的第三册,苗语文(黔东方言)、侗文的第二册等6本小学双语教材编译工作:。
二是积极与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对2007年所编译5本双语教材进行了审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读和相关部门审定,4本双语教材获得通过,已交付出版。三是完成了《侗汉常用词典》的编著及出版工作。《侗语成语集》已交付出版。《贾理》等读物的组稿编译正在按计划推进。
(三)加强双语师资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
根据基层对双语师资的实际需要,拟定2008年“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全年共培训双语师资351名。其中与省教育厅合作,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先后举办了苗(西部方言)汉和彝汉双语师资培训班各一期,共培训学员198人;积极支持与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语师资培训,分别在松桃自治县举办了苗文师资培训班;在六盘水,市民宗局与市教育局举办了“布依文师资培训班”;从江县民宗局与县教育局举办了“侗文侗歌”双语文师资培训班。
(四)推进“民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作
一是配合与指导开展“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各项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民委的示范点,自2006年8月启动以来,工作成效受到了国家民委的肯定。我们继续指导做好2008年的项目论证与监督落实工作。在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基础上,经委领导签发,于8月向国家民委上报了《贵州省民委关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情况及2008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积极争取了国家民委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2008年12月上旬,我们对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与松桃方面共同探讨,在认真总结前两年成绩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明确了今后从“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上升为“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思路,以期通过“双语和谐”的环境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借鉴“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经验,针对我省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实,结合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需要,初拟了《贵州省“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积极与省语委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有我省特色的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
三是逐步选点探索推进“双语和谐”环境示范点建设。在继续指导抓好“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同时,初步选择毕节市的大南山(苗语西部方言-汉语)、榕江县的宰荡村(侗语-汉语)、六枝特区的居都村(仡佬语-汉语)、威宁自治县的板底村(彝语-汉语)4个点,作为2008年启动的“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
(五)做好全省双语教学点的管理、指导、督促和扶持工作
2008年6月24日,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协同组织召开了双语教学工作座谈会,就我省使用母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认真研讨。来自教育厅、省民委,有关州、地、县、双语教学点及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省教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学者和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座谈会的多数代表认为,立足实际需要开展的双语教学,既是落实民族政策的体现,又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是深化民族地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对基层双语教学单位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和“自愿自择”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凡基层教学单位自愿开展双语教学,认真给予业务指导和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的支持。
(六)启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根据中央和我省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的目标任务,为保护和抢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仡佬族语言和文化,省民委主要领导明确指示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将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列入2008工作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省民委成立了以包括委领导、省仡佬学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在内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评审委员会,2008年6月5日召开了仡佬语言数据库建设工程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课题论证会。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仡佬族58万人口的96.5%居住在贵州境内.仡佬族中会说仡佬语的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万人下降到本世纪初的约6000人,目前估计只有3000人左右。国家语委将其列为国家濒危语言种类,要求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仡佬语也是我省唯一一个被国家确认为濒危语言的语种。因此,建立仡佬语数据库,并及时开展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省民委及时开展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受到国家民委、省仡佬学会、语言学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省社科联负责以及贵州日报等新闻单位代表充分肯定《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的作用。
最近,贵州省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一本被称为《九天大濮史录》、初步考证被认为成书于南宋郑清之之手、属于1906年抄本的此书,所记录的仡佬族古代史及其他内容,对仡佬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夜郎史、贵州古代史、南方民族历史的研究,是珍贵的资料。全书共511页61个细目(含“大元夜郎国邑图”一幅),由线装四卷合订构成,每面竖写双文5列,全书共约6000余字。并列的双文,一列即汉字为黑墨,而另一列即朱砂书写的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专家初步的看法是: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的文字符号,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对寻求中国古文字研究的突破,应当具有重要的价值。《九天大濮史录》一书在我省遵义发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对此均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省民委高度重视。2009年2月11日下午,我们听取了省仡佬学会及有关学者关于“发现仡佬族古文字”的情况介绍。贵州省民委已向国家有关部委报告,希望引起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权威考证。
(七)认真做好民族语文信息化、规范化等相关工作,继续支持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国际编码申报工作
形成民族语文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关于支持做好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申报国际编码的工作总结;彝文计算机软件项目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八)进一步做好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工作
国家民委4月6-9日在海南召开的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座谈会,强调跨省区的民族要建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协作机构,要求以人口较多、相对集中的省份牵头,有关省份的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参加,不定期地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当前,我省民族语文工作涉及协作的基本情况是:
一是苗文湘西方言:我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与湖南的湘西自治州,一直保持着较密切的民族语文工作联系。近年,我省组织编译出版的双语教材、读物、工具书等,在印量上,基本上也考虑了湘西的需要。此方言的协作组织是否建立,当前可暂不考虑;即使以后要考虑,也在地州一级建立协作组织即可。
二是苗文川黔滇方言。一方面,川黔滇方言的苗文需要与四川、云南商议协作问题。另一方面,川黔滇方言苗族与国外苗族语言一致,但使用着不同的苗文。1997年后,某国基督教人士曾经到过贵州苗族教区考察,他们多次要求派人到这些地方传授国外苗文,但都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强烈反对。目前,贵州境内的苗族群众,还没有人公开学习国外苗文。如何解决川黔滇方言苗文和国外苗文的使用问题,这个工作需境内外苗文机构共同协作研究。
三是关于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的使用问题。贵州境内的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主要集中在威宁、赫章一带。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创制时间较长,推行范围较广,1956年创制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推行时间较短,大部份苗族群众是支持和拥护推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的,但仍然存在所谓的新“规范苗文”问题。如何解决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以及“新规范苗文”的使用问题,我们认为同一次方言必须使用国家帮助改革的拉丁文字,个别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新老苗文并用,逐渐过渡到拉丁苗文;今后向国务院申报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文字为正式使用文字必须是拉丁苗文。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从一切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角度来规划民族文字的改革方向。
四是关于侗文协作问题。侗族300百万人口中,近200万在贵州,因此贵州省责无旁贷,应当按照国家民委要求,承担牵头的责任,积极促进黔、湘、桂、鄂等跨省区的侗族语言文字协作机构的早日建立,以便及时开展协作。2008年10月中旬,在省民委召开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期间,围绕建立跨省区侗文协作组织问题,与广西三江自治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充分交换了意见。11月中旬,在广西三江自治县举办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省与会代表和三省(区)代表就建立跨省区协作组织问题进行了协商,初步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方案。有关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五是关于彝文协作问题。彝文协作是目前各文种运作较为正常的工作,牵头方面是四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按照分工,做好工作。
(九)认真做好民族语文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组织编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暂名)的前期工作。随着苗文和布依文的先后批准试行,1958年12月,侗族文字方案经中央民委[(58)民杨字第795号]批准实验推行。至此,新中国为我省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的母语文字进入了三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彝文的规范与使用在新中华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焕发出蓬勃生机。50年来,我省民族文字的试行留下了许多不平凡的印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面总结50年来我省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广泛收集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评估民族语文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语文工作的思路创新;也为了记载和反映一代又一代民族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语言学家为民族进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一书。围绕入编内容,已发出邀约文稿的函100多件,广泛征集50年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珍贵资料(含图片)。
二是分文种组织和筹备召开了民族文字创制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纪念布依文50周年座谈会于2月26日 举行;纪念侗文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于10月16日 在贵阳召开;纪念苗文创制50周年座谈会于12月18日 在贵阳召开。
三是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12月1日,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贵大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的领导和外籍专家学者,贵州民族学院的专家代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研究的代表和新闻界代表。本次座谈会达到了交流对党和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理解,沟通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省情,广泛听取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目的。
四是以纪念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为主题,与贵州民族报联合推出宣传专栏和系列文章,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由于组稿与策划到位,2008年,贵州民族报共编发民族语文专版5个,各类文稿70多篇。此外,省民语办还编辑印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简报》23期,更新《贵州民族语文宣传窗》两期。
(十)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切实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省际交流与协作。先后派员参加了8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翻译大会,参加了9月初国家民委文宣司、中华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在西藏林芝地区组织召开的第九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暨全国民族译协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认真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学会管理和参与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翻译协会相关工作。完成了 “贵州省民族语文休息化调查报告”(三万字)。
三、关于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喜迎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贵州民族工作的大局,切实把握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省情, 认真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我省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慎重稳妥地推进民族语文工作,以多语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具体工作是:
(一)配合开展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和语言普查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和国家民委抓好在我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二是积极配合省人大已经立项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同时,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省语言普查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抓好“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工程
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民委选点在我省松桃自治县开展了“苗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程。实践证明,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涵盖面广、极富弹性、有远大纵深的综合工程,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字“自愿自择”的学习使用需求与“政府供给”保障的结合点,很适合我省省情。一方面,要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我省的相关法规,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自愿自择”原则下的学习使用母语的需要。
因此,我们拟与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商议,联合推动“双语和谐”(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普通话)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2009年,首先对我省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口较多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按每个民族至少一个点,其中苗族按文种至少4个点,逐步开展“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使本民族母语(文字)与汉语普通话双语和谐,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教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稳妥地协同推进“双语”教学
我省双语教育必须立足省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既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自愿自择”地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把握母语思维特点,严格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必须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从而把省领导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在对待“双语”教学问题上,应当尊重教学单位从本校、本班情况出发而作出的或开展或不开展双语文教学的意见;与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双语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基层教学单位开展双语教育提供相应的条件。
(四)继续推进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
语言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国家资源,是文化资源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数据库”的目标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语言分为充满活力、有活力、有濒危迹象、已经走向濒危、已经濒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交际功能六个等次。我省尚存的少数民族语言,绝大多数处于“有濒危迹象”和“已经走向濒危”两种情况,而仡佬语,属于“已经濒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我们从仡佬语数据库建设着手,及时开展濒危语言的存史抢救。2009年,要在2008年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初步完成田野调查基础上,继续推进并基本完成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同时,2009年还将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安排全面开展全国范围的语言普查及有关调研工作。
另外我们在准备完成以上四项主要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以常规性工作。一是民族语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针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和教师专业队伍人才匮乏等实际,继续支持贵州民族学院抓好基地建设工作,逐步在毕节学院等有关州、市、地建立双语师资和民族语文人才培训基地。二是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双语教师奇缺,是严重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山区开展双语教学的“自愿自择”需要,一方面,积极配合基层民委和教育部门分期分批共同举办双语教师骨干培训班;另一方面,在贵州民院直接安排200人的骨干培训。三是全省双语教学点联系指导。继续支持省级双语教学联系点开展工作,量力而行地对其他双语教学点予以资助。四是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我省民族语文教材特别是农村实用科普读物和工具书奇缺。按照十一五”双语教材编写计划,2009年要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合作,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组织专家编撰新一批双语教材,交由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出版社公开出版6个文种各一册;编译出版各个文种《风情旅游100句》作为课外读物。五是探索母语文学前教学实验。按照省教育厅和省民委黔教民发[2001]361号《关于建立学前“双语”教学点的通知》,2009年按计划以10个作为省属实验点予以资助,切实推进学前母语教学实验工作。六是加强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跨省区协作是国家民委组织和倡导的民族语文协作组织。在我省7个语种中,除布依语文外,其他都是跨省(区)或跨国境的文种,都要进行跨省(区)协作。因此,要加强省际协作,开展交流研讨。七是民族语文工作队伍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参加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举办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考察,组织全省民族语文工作者参加有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完成国家民委等中央部委安排的专题调研任务,其中主要参与做好本届省人大常委立法项目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八是民族语文信息化和规范化工作。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和信息化工作是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我省乃至全国民族语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其中,按照基层需要,宜尽快制作几个文种的标准音网上学习声像文档。九是民族语文宣传及科普推广等工作。继续以多种方式加强对民族语文方针政策的宣传;二是制作民族语言(文字)的科普声像包括组织有关人员将相关广播影视及科普资料用民族语文翻译和进行涂磁录音等,使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拥有获取当代信息的渠道。十是为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文政策,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石宗源和林树森省长关于“双语”教学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双语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和满足读者之需要,我们拟创办《贵州民族语文》(内刊)杂志。
同志们、朋友们:欢迎各位到贵州指导工作,参观旅游。我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您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