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为了改善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课堂管理;问题;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是当前中职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本文据作者的教育实践经验及相关调查,对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期能帮助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学校学生整体水平不高
通过中职学校招生部门了解,近年入学学生分数普遍较低,而且有相当部分学生是中考失利者或者没有参加中考,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尽管以分数高低论学生素质优劣有失偏颇,但分数较低的学生知识领悟力和自学能力差也是事实。
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调查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和选择专业的时候,是通过在网上或是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有些甚至由家长决定,这充分说明中职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盲目性与无奈性。
因为入学程度的良荞不齐,入学目的不一,导致了学生整体水平不高。
1.2 中职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问题行为多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在选择专业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就读后又发现对所读专业不感兴趣,没有学习欲望,又加之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问题行为较多、涉及面较广。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师教学的行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奎伊在《教室里的教育心理学》中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结果,结合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范围、主体和表现,将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4类。
过失型是由学生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要或单纯、好奇、试探、畏惧等心理引起,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如迟到、早退、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打电话等。
品德不良型是由不良需要引起,受已形成的某些不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支配,有意识地采取有害的行为方式,产生违犯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
攻击型是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所引起并受一定的气质性格所制约。在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发生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
压抑型是在挫折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一般具有隐匿性、持续性的特点。如害羞、退缩、心事重重、冷淡、焦虑、不安、紧张等。
1.3 中职学校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比较传统和单一
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方式偏传统和机械,一是以纪律为本,强调规则的遵守;二是课堂问题行为重纠正而非预防。
中职学校教师不注重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学生对于课堂规则并不明确,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并不明晰。
中职学校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方式简单,管理目的侧重于“纠错”,而忽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中职教育课堂管理改进措施
2.1 提高中职生生源质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考扩招,选择中职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部分也是就读高中无望不得已而选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近年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国家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意义,200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万,2009年招生860万。2009年又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进一步体现了中央的新期望。2009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约90%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一系列鼓励措施,使得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蓬勃发展,其教育规模己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实现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国家政策的扶持,法律的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扭转中职教育发展局面的根本。提高中职生整体水平,中职教育才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中职教学课堂管理才会有一个根本性改变。
2.2 加强教师对中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并适当注重课堂管理技巧
美国著名的课堂管理专家库宁(Jacopo Kooning)认为,课堂管理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师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他做的课堂管理高效率和课堂管理低效率教师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种课堂管理方法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防止了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教学魅力,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以使学生关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优质的教学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是导致他们厌恶学习、捣乱课堂的重要原因。在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首先应提倡与职业实践密切联系的活知识,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3)适当注重课堂管理技巧。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M.A.Bany)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的所有工作任务里面,管理技巧最为重要”,比如制定恰当的课堂规则,学习预防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构建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2.3 设法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中主要影响课堂发展与教学质量的人际关系,同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获得高的效率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交流渠道畅通,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爱戴教师,便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课堂管理也随之轻松容易。
因此,教师应设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应尊重学生,以理服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和质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给与他们一些人生与情感的指引,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信任,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就能听从、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次应关爱学生,以情动人。中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语气和表情,避免或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期望,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困境与问题。结论
本文对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主要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多、教师的课堂管理手段传统单一。同时提出了改善中职教育课堂管理的措施,主要有提高生源质量、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当应用管理技巧及改善师生关系等。
【参考文献】
[1]Johson,L.v.&Bany.Classroom Management[M].New York:Macmilian 1970.[2]孙冬梅.课堂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薛俊歌]
第二篇: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大学的美术理论教育课程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也因为美术理论教育的缺失而得不到提高。其实我国高校的美术理论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就应该对美术理论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一些现代美术理论教学内容。本文主要对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美术理论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176-02
现在报考艺校成为高中生的一条出路,很多家长将子女送进美术院校以求发展。随着报考艺术类专业的人数增多,很多高校的艺术专业也在扩大招生。在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一直以来,高校对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视不足,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美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因此如何改进大学美术理论教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大学美术教育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在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首先是很多大学生对美术理论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一点大学美术理论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同时,随着高校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很多大学生的美术理论文化素养在下降,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更加的重视,导致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缺乏完整性。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无趣和厌烦。其次是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与实践出现脱节。美术理论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美术素养的必要条件,可以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现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美术教师将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割裂开来,这样就导致美术理论知识完全无用武之地,大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时感觉无用,自然而然产生厌恶的情绪。再者就是教师对美术理论教育不重视,导致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对大学生管理松懈,学生也会出现上课打盹、旷课、早退等现象。大学美术理论教学课程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的美术人才。对美术理论教学的长久不重视就导致美术理论课堂教学形同虚设,大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极为缺乏,很难形成创新发散性思维。种种问题揭示了我国大学美术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
创作是美术专业中重要的因素,所以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是万不可忽视的,但是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美术理论的教育同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在观摩一幅名家作品的时候很难了解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思想,为了观摩而观摩的学生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观摩古人的优秀作品的目的是学习掌握其绘画技巧,但是古人在绘画的同时也是有美术理论知识的指导。让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领域发展的规律,对于美术史越熟悉就越容易找到其发展规律,在创作过程中取得成果的几率也就越大,二者相辅相成。
一味的学习绘画技巧只能是掌握一门技能,而美术理论的学习是逐渐建立大学生美术评判能力和标准的过程,同一件美术作品,评价是不同的,想要真正成为美术领域的拔尖人才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美术评判标准,对自己的美术方向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练好美术技法的同时掌握好美术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美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21世纪最为需要的能力,也是大学生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保障。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的思维可以粗略的分为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在我们的创新实践过程中也是相互联系的。艺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在美术理论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就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开始阶段可能是枯燥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有着极大的提升,因此加强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理论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三、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年的美术教育模式中,对美术技能的重视度远远要高于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是在各大美术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忽视也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时候感到枯燥和乏味,大学生也没有意识到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完整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美术理论体系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尚未形成,还有一部分美术院校缺少美术理论教师,对于美术理论的教材也是极为欠缺,这就没有顾及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很多院校考虑的只是本系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也表现出随意性,安排美术课程的时候仅仅注重对美术技能和技法的教学,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安排时间是较少的。很多美术类院校沿用的往往是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对绘画技巧进行打磨,在课后也无暇顾及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知道一些美术家的名字和一些作品,欠缺对美术的欣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并没有多少作用,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是不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在对美术理论的期末考试中,也是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框架,没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很难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从内心开始轻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美术教学制度不合理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变小,通过网络的世界,人们能接触更多的文化知识,但是网络上的一些功利性思想和言论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同时思想不够成熟,深受网络的影响。美术类高校的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不爱学习。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极少部分美术教师功利性较重,通过一些绘画技术来将自己伪装,忽视了美术的内在美,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完整的美术修养和素质难以培养,而这些功利性的因素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高等院校应该改革教学制度,重视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不能仅仅看就业率,避免主次颠倒。
四、改进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一)改革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
在现代化社会,教育事业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近几年在全国发生的艺考热促进了美术类院校教学的发展,种种因素导致美术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美术阶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只注重对美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影响了学生艺术潜在能力的挖掘。大学的时间应该说是非常充分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美术知识,还应扩展其思维。因此,改革教学体制势在必行,对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上补充一些现代美术元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现代化社会,将自己的思维从框架中开放出来,这才是进行美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当然美术绘画技巧的训练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将技巧时间和理论时间合理的分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
(二)改善师生关系,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
高校美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的一种关系仅仅是师生关系中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包括在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的一种联系。在课堂之上,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或瓶颈的时候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的美术理论课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能充分体验美术理论课的乐趣,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是朋友一样,和谐愉快的关系能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于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学生也能及时的向教师请教,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
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利用一些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美术理论课堂的教学有着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大学生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群体。在美术理论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制图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明确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素养
实践和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能得到一些理论,同时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美术理论对于从事美术事业的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的美术思想和评判标准尚未形成。美术理论教育在高校美术中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除了能熟练的运用美术技巧之外还应该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这也是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区别。
教师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人,应具备充足的知识,作为美术理论教师更应该对美术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其次,一些专业技能也是必须具备的。美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从高校美术理论教师的角度出发,一些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知识也是应该掌握的,定期进入培训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理论知识,这对以后知识的讲解都是必要的。
以上所说的问题和重要性与大学美术理论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应引起美术类院校的重视。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跟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自己的艺术思维,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指引大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学习一些大师的美术手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对美术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在大学生毕业时能够具备过硬的美术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并不仅仅是技能型人才,大学应重视对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其较高的理论素养。从我国美术的长远发展来看,只有重视对美术理论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
总而言之,对高校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视是第一位的,现在对美术理论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也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改进,我国美术事业想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就不能忽视对美术理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钟景华.浅析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2).[2]江娜.浅谈当今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华少年,2015(16).[3]马桦.浅析我国高校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02).责任编辑:张丽
2014
第三篇:公司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已经走过_年的风雨历程了,在_年的风风雨雨中,每当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和重大变化时,公司总是以积极姿态及时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方式及经营方略,以顺应形势的变化,力求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和壮大。这也是公司55年得以不断进步的经验之一。2001年,公司实行了项目管理体制,对公司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改变了员工的思维方式。随着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期项目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在今后的工作和改革中应对和改进。主要有:
短期行为:项目管理是以单一工程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就具有短期性。在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项目管理者为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拼设备、吃公司老本,不注重设备的长期管理,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反正这些资源都由公司提供,加之公司对设备管理维护评估考核的可操作性较差,对项目人才培养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反而对项目成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故项目管理者不愿干这吃力不讨好、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致使公司每年都要发生大额的设备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隐性浪费极大。
主人翁意识淡化: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用工方式,加大了竞争,使员工产生了危机感。但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由于项目对人员的使用尤其是对人员下步走向没有相应权力,加之公司只对项目班子进行考核,而公司规定的项目部对所属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一方面造成项目部对所属员工的制约性和约束力下降,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自然下降。另一方面使员工产生“项目是领导的、我是打工的,项目成败与我无关,工作好坏与收入高低无关”的想法,加之较成熟的专业人员匮乏,滥竽充数、应付、点卯现象较严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下降。
对班组控制力不足:笔者较长期在贵阳地区从事房建项目管理,相对而言该片有一定的专业劳务市场和通行的市场规则(虽不尽完善),班组相对容易管理。近期从事市政项目管理,该片公司没有完全形成竞争的劳务市场(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但愿只是笔者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但笔者在所属市政项目的确有这种感觉),劳务承包不象,劳务分包不是,漫天要价,只吃肉不啃骨头,利益要享受,责任确不肯承担,合同价内利益要,合同价外利益也要插足,输打赢要,动辄以停工和民工围攻相要挟,没有市场规则,项目管理实施难度很大。
合同管理不完善:在与业主方面:一方面是大的市场环境使然,合同双方不在同一平等线上,多数业主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不利条款尽力回避;另一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基础薄弱、索赔意识不强的原因,合同内的资料都不能及时完善提供,何谈合同外的索赔。在班组方面:一方面是班组合同意识差,只能赢不能输;另一方面合同条款不细不完善,对材料定额消耗、安全、质量、工期损失方面没有制约班组的相应条款,浪费现象严重,项目承担了所有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两相夹击,企业效益怎不流失。
环节衔接薄弱:在公司部门与项目部、项目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班组之间都存在着工作衔接上的不够畅通,一些项目部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向公司部门反映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有时甚至是泥牛入海无消息,项目部解决问题的捷径往往是直接向分管或主要领导汇报,增加了公司领导的工作量。由于项目部系临时组建,人员相熟不多,磨合需要时间和过程,而项目合作管理一是需要制度二是需要默契。项目运作初期各项工作都急需全面铺开,默契配合更显重要,因此,公司近年的项目中,较长时间搭档的班子工作运转较顺利,新搭档班子问题相对较多。同一地区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周转材料浪费较大。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是政府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都要求持证上岗,而项目持证人员寥寥可数,与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相差甚远,主要靠作假和“勾兑”来解决,与大型一级企业不匹配。另一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员太少,这可能与公司提拔使用人才的机制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公司及项目行政主要管理人员都是从技术干部中选拔,较成熟的技术干部从事行政管理,使相当部分的的技术干部误认为只有当项目经理才是事业的成功,无心钻研技术业务,对几年未能当上项目经理便无心“恋战”,想方设法跳槽去挣“大钱”,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公司对技术干部关心的较多,对配套管理的材料、机电、安全、行政工作人员和党群人员关心的相对较少,对技术工人关心的更少,而这部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的效益往往在管理过程中流失,造成公司预期与实际效益有较大差距。成熟的专业人员少的直接结果是管理水平下降,传统优势项目不断丢失,不断重复低级错误和效益的流失。
项目成本管理粗放:据笔者对部分项目的了解和与部分项目的经理交往交谈中了解到,相当部分项目对成本的控制停留在宏观控制上,对微观管理工作做的较少,尤其是对材料的定额消耗考核少,经济活动分析时则是以合同价与总消耗做简单对比,对设备的实际损耗状况未进行考核,挖潜节能的空间被压缩,甚至方向不甚明确。这也与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下降有直接关系。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也影响着公司的信誉和发展,亟待公司在深化改革中逐步解决。以笔者不成熟的想法,当前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全员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和培养。虽然现行管理体制员工只是企业生产力资源中的其中一种资源,但他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和十分活跃的资源,尤其在我们这种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动力密集施工企业,在上下游业务还需要中游业务支持撑阶段、资本资源还占不了主体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管理理念上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泰勒式制度管理方式、把人当作机器式的管理方法在现代靠人才竞争、靠资本竞争时代的弊端已充分暴露。在公司制订政策和发生行政作为时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在项目依然是公司主营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应该向项目人员适当倾斜。通过政策调整使员工感受到他们依然是企业发展的依靠力量,企业和员工共荣辱、共利益,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保留住一线管理骨干力量和基本技术工人,要通过用人机制的改变和竞争使员工产生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精神状态,避免因内部竞争削弱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加强员工教育不仅是党群部门的工作,而且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员工教育不能仅仅以开了几次会、搞了几次活动来衡量,关键要因人因事施教,内容要坚持以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为主,要注重效果,不能搞花架子。
2、加快劳务市场的培育。公司通过近些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管理型施工模式,劳务市场的形成对我们十分重要,公司近几年在贵阳的房建项目运作的比较成功,基本经验之一是公司在贵阳掌握有一批能产生竞争的较为专业的房建施工队伍。铁路、公路、市政方面虽然也各有一批施工队伍,但由于过去上述项目利润大且实行工料同包,使上述项目分包队伍形成了过度逐利的恶习,项目也养成了粗放管理的习惯。公司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几年前开始推行班组工费分包,06年又开始组建劳务公司,方向是正确的,但步伐不快。另一方面,公司要面向整个建筑劳务市场(当然,这个市场需要政府的努力和规范),进行多个选择,形成竞争态势,避免形成新的劳务“垄断”。同时,与劳务公司的合作要有平等、合作、互利、双赢的理念,要发挥龙头作用,不能以“老大”自居。要根据分包方式的不同,完善、细化分包合同,将公司经营、项目管理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将容易发生问题的管理内容在合同中要有明确的表述,对不易管理的易耗材、小型机具、周转次数较少的如竹胶板、木模等可同期分包或规定定额消耗量,以减少材料消耗和浪费。
3、加速人才培养。当今的竞争焦点是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办证。在国家日益规范建筑市场的情况下,这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除为经营办理相关证照外,还要为项目
管理办理相应证照。二是提高人员素质。公司目前的项目经理绝大部分是从技术干部转行而来,其中一部分对行政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有些甚至是凭感觉、凭意气处理一些工作,给项目管理留下的隐患或潜在危害较多,所有项目经理都应该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后才上岗,已上岗的也应补课,公司每年都应组织这方面知识的培训。项目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人员,其他方面的管理人员不可或缺,也应该是人才,不能倚轻倚重,其他管理人员的培养同样重要。在人才培养费用方面,公司对项目应实行激励机制,项目发生的相关培养费用在产值收益中扣减,不占项目成本开支。三是留住人才。留人要留心,除必需的经济待遇外,政治上的关心、事业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怀同样必不可少,尤其是政治、事业方面的关心帮助是更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年青技术干部所看重的。要扭转只有当领导、当项目经理才是“成才”观念,鼓励更多的人员当专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四是吸引人才。目前公司依然走的是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人才培养道路,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培训费用,不妨缩减部分初级培养,招聘部分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从事项目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成熟者签订员工合同,以减少从见习生到初级管理者这段时间的培训费用,也可解决管理人员缺乏的状况。
4、扩大项目的部分管理权限。主要体现在用工、工资分配、员工考核方面,在用工(包括管理人员)上:由项目自主选择,公司只规定管理费用额度,具体人员不予硬性搭配;在员工工资待遇上:公司规定项目工资总额,具体人员工资由项目与员工商谈;在员工绩效考核上:项目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对员工进行奖惩,报公司备案,以充分发挥奖金的及时激励作用。项目班子成员的任用、工资标准、考核仍有公司进行。
5、实行联动机制。在项目班子的配备上,尽量不拆散以前工作配合比较默契的搭档班子,以将磨合过渡降到最低。对项目较多的地区实行片区管理,加强材料、机具购置单价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在周转材料、机具和办公用品等互相调剂,力争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提高公司本部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规定项目的报告在若干个工作日答复的期限。加强公司对项目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四篇:公司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文章标题:公司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已经走过_年的风雨历程了,在_年的风风雨雨中,每当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和重大变化时,公司总是以积极姿态及时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方式及经营方略,以顺应形势的变化,力求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和壮大。这也是公司55年得以不断进步的经验之一。2001年,公司实行了项目管理体制,对公司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改变了员工的思维方式。随着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期项目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在今后的工作和改革中应对和改进。主要有:
短期行为:项目管理是以单一工程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就具有短期性。在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项目管理者为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拼设备、吃公司老本,不注重设备的长期管理,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反正这些资源都由公司提供,加之公司对设备管理维护评估考核的可操作性较差,对项目人才培养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反而对项目成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故项目管理者不愿干这吃力不讨好、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致使公司每年都要发生大额的设备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隐性浪费极大。
主人翁意识淡化: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用工方式,加大了竞争,使员工产生了危机感。但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由于项目对人员的使用尤其是对人员下步走向没有相应权力,加之公司只对项目班子进行考核,而公司规定的项目部对所属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一方面造成项目部对所属员工的制约性和约束力下降,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自然下降。另一方面使员工产生“项目是领导的、我是打工的,项目成败与我无关,工作好坏与收入高低无关”的想法,加之较成熟的专业人员匮乏,滥竽充数、应付、点卯现象较严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下降。
对班组控制力不足:笔者较长期在贵阳地区从事房建项目管理,相对而言该片有一定的专业劳务市场和通行的市场规则(虽不尽完善),班组相对容易管理。近期从事市政项目管理,该片公司没有完全形成竞争的劳务市场(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但愿只是笔者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但笔者在所属市政项目的确有这种感觉),劳务承包不象,劳务分包不是,漫天要价,只吃肉不啃骨头,利益要享受,责任确不肯承担,合同价内利益要,合同价外利益也要插足,输打赢要,动辄以停工和民工围攻相要挟,没有市场规则,项目管理实施难度很大。
合同管理不完善:在与业主方面:一方面是大的市场环境使然,合同双方不在同一平等线上,多数业主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不利条款尽力回避;另一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基础薄弱、索赔意识不强的原因,合同内的资料都不能及时完善提供,何谈合同外的索赔。在班组方面:一方面是班组合同意识差,只能赢不能输;另一方面合同条款不细不完善,对材料定额消耗、安全、质量、工期损失方面没有制约班组的相应条款,浪费现象严重,项目承担了所有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两相夹击,企业效益怎不流失。
环节衔接薄弱:在公司部门与项目部、项目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班组之间都存在着工作衔接上的不够畅通,一些项目部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向公司部门反映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有时甚至是泥牛入海无消息,项目部解决问题的捷径往往是直接向分管或主要领导汇报,增加了公司领导的工作量。由于项目部系临时组建,人员相熟不多,磨合需要时间和过程,而项目合作管理一是需要制度二是需要默契。项目运作初期各项工作都急需全面铺开,默契配合更显重要,因此,公司近年的项目中,较长时间搭档的班子工作运转较顺利,新搭档班子问题相对较多。同一地区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周转材料浪费较大。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是政府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都要求持证上岗,而项目持证人员寥寥可数,与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相差甚远,主要靠作假和“勾兑”来解决,与大型一级企业不匹配。另一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员太少,这可能与公司提拔使用人才的机制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公司及项目行政主要管理人员都是从技术干部中选拔,较成熟的技术干部从事行政管理,使相当部分的的技术干部误认为只有当项目经理才是事业的成功,无心钻研技术业务,对几年未能当上项目经理便无心“恋战”,想方设法跳槽去挣“大钱”,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公司对技术干部关心的较多,对配套管理的材料、机电、安全、行政工作人员和党群人员关心的相对较少,对技术工人关心的更少,而这部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的效益往往在管理过程中流失,造成公司预期与实际效益有较大差距。成熟的专业人员少的直接结果是管理水平下降,传统优势项目不断丢失,不断重复低级错误和效益的流失。
项目成本管理粗放:据笔者对部分项目的了解和与部分项目的经理交往交谈中了解到,相当部分项目对成本的控制停留在宏
第五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总资产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经济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部分。本文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起到完善的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和谐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行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总量也在逐渐增加,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我们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促进其平稳发展的解决基础,只有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其他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现阶段,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严格的章法可以遵循,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方面着手管理,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合理的保护固定资产,一部分固定资产流失。另外一方面,个别事业单位里固定资产的采购、报销和验收等流程都是指定一个人在做,这样就会使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无从监管。还有的事业单位不验收固定资产的实物,仅仅根据购物收据或发票就可以登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无从知晓固定资产的实物究竟去哪了,还有的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定期的盘点和核查固定资产导致账目与实务不一致。
(二)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往往是各科室分别管理好自己的固定资产,没有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表面上看,行政办和后勤部分别管理自己的固定资产,财务室负责核算固定资产,这样分工明确,固定资产都有相应管理的科室,但实际上,没有一个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机构。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职责划分,各科室之间的管理职责尚未明确,没有系统性的协调管理机制,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有固定资产重复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1]。
(三)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国家财政部分拨款进行购置的,大部分的固定资产都属于非经营资产的范畴,因此它是不算成本和盈亏而无偿使用的。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的一系列相关手续都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在购买回来以后,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脱节的原因导致其无故损坏、丢失或者闲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也处理的不够规范,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不一致,会出现应该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而已经报废的却还在账目上。事业单位目前存在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与实际不符等现象。
二、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制度必须包含固定资产的申购、保管、验收以及报废等等所有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有合理规范的制度。在使用固定资产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的资产移交方面的制度,以保证其完整性[2]。对于调离和离任本单位或者退休的人员,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应该将其在工作期间内使用的固定资产收回,确保不能发生固定资产随着人员的调离也被其带走而变得私有化。
(二)合理协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完善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这样就会解决固定资产多科室重复申购或者是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在确定了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室之后,事业单位还应该使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和其他各科室之间各司其责、分工明确,各科室也应该责任到人,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得以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拥有很强的政策性,各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协调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应该挑选和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精通国家各种固定资产相关政策、高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并定期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高效的开展,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3]。
(三)强化监督管理,规范管理资产的行为
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审查管理必须加强,必须确保固定资产从招标到报废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真实有效的按照相关政策进行,不弄虚作假,并且定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查的过程不仅是审查实物与账目是否符合,还应该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按相关制度合理处置,通过这样定期的盘查可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将问题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从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各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各科室也需要积极地配合,相关责任人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事业单位各科室齐心协力共同建立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增值保值,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完整性,从而为我国公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面的物资保障[4]。
参考文献
[1]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3,09.[2]刘晨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3]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经济研究),2009,01.[4]李春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03.作者简介:戴岸(1971-),女,浙江龙泉人,本科学历,经济师,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