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19-05-15 01:2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一篇: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42-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一项基本护理技术,以显效快捷的特点成了老年患者经常选择的临床治疗途径。临床护理老年输液患者,不仅要顺利完成基本的静脉穿刺,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个性化的人文关怀,采取系统化的静脉保护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4月行静脉输液并出现外渗的老年人30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男170例,女130例。

2原因分析:

2.1患者自身因素

2.1.1由于老年病人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尤其是静脉弹性降低的老年患者。

2.1.2老年患者由于恐慌、紧张以及疼痛刺激下做出的发射如抖动、回缩从而导致注射针头从血管内移位,造成液体外渗。

2.1.3老年男性患者因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容易出现尿频,液体量增多,尿量增加而导致患者入厕次数增多,很容易导致针头移位或者液体渗漏。

2.2静脉输液操作者的原因

2.2.1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2.2.2护理人员没有定时巡视,没有及时发现可能引起针头移动的因素。

2.3药物因素

2.3.1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使其通透性增高,而发生输液外渗。

2.3.2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壁损伤,导致输液外渗。

3护理对策

3.1合理选择静脉,认真评估血管条件,正确选择穿刺静脉,老年人由于输液速度慢,输液时间长,帕金森患者还会有不自主手的颤动,因此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面。

3.2穿刺方法

3.2.1对于充盈不良的血管,用手掌和大鱼际轻搓血管,促进静脉充盈,待不清楚的血管充盈后再扎止血带行静脉穿刺。

3.2.2穿刺时采用患者自然放松法,护士用左手握住患者并拢的五指,使其成半悬空状,而不使用传统的攥拳法,因为患者的血管在攥拳状态时容易凹陷于骨缝里,而加大了穿刺的难度,并且患者在松拳时会由于血管轻微的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一部分或者小部分脱出血管,出现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

3.3.3体质较好的老人,血管比较粗直,可以采用快速进皮,而对于穿刺难度大,表浅细小的静脉,可采取缓慢进针法。

3.3穿刺后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放松情绪,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的开关,左手将准备好的输液贴先固定针柄,再用带有无菌棉的输液贴覆盖于针眼的上面,第三根将细段输液管盘曲固定。必要时用纸盒固定注射部位。

3.4加强巡视

3.4.1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输液速度尽量避免输液过快而导致液体外渗。协助有排便要求的老人如厕,并妥善保护好穿刺的部位,防止液体渗漏。

3.4.2老年患者因痛觉功能的减退,往往液体渗出后还没有感觉,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外渗的危险因素,确保输液通畅。

3.5健康宣教:老年输液患者大都有老年慢性疾病,在输液过程中我们用通俗化的语言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低盐低脂饮食,按时按量服药,保持情绪稳定,规律睡眠时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进行合适的有氧体育锻炼等。

4体会

临床上给高龄患者输液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血管情况,根据病情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规范基本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注重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交融、穿插、渗透在各个护理环节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第二篇: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送馍目赡堋?/P 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5.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5.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

第三篇: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 一旦发生 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 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 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 有的是皮肤青紫 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 可见的血管很少 穿刺难度大 固定后易脱落

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 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 其血管短、不直 且家长都很紧张 无形 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 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 难于固定

易发生外渗 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 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 严重外渗也多

于成人。

1.1.3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 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 反应迟钝 皮肤松弛 静脉脆弱 增加送馍 目赡堋?/P>

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 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 容易发生外渗。

1.1.5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 透性增加 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 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 这些药物一旦外渗 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 1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 静脉

脆弱 难以穿刺。2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 易发生外渗。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 血管硬化 也容易发生外渗。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 如右心衰患者 全

身静脉淤血 血液回流受阻 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 1 没有经验 对血管不了解 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 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 使用钢针 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 2 倍。5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影响外渗的观察。6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 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 由于血管收缩 血

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 易外渗。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 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 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

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 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 药物

持续滴注 胶体渗透压降低。3 液体静压增加。4 继发感染 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 而发生组织水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 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 局部红肿 回抽无回血

或局部水疱 皮肤发黑变硬 形成溃疡。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 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 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 引发医疗护理纠纷。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5.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 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 采用保护性约束 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 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 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 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 不易损伤血管 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 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 3 5 天

避免反复穿刺 保护了血管。

5.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 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 应用留置针建立 2 条静脉通道 每隔 2 3 h 交替使用 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 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 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 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 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 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 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 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 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 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 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6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 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 快速拔针 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 的瞬间 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 直至不出血为止 一般为 5 10

min 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 按压的力度要适中 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 提高血管的

利用率 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护理对策

6.1 小范围外渗 1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 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 可以用湿热敷 或用 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 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 可以一边观察 一边湿敷 如不再继续外渗 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 局部肿胀虽不明显 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 必须立

即更换注射部位 局部可用 95%酒精持续湿敷 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 如在四肢 局部制动 抬高患肢

用 50%的硫酸镁或 95%的酒精持续湿敷 配合理疗 局部封闭 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

钙剂可用 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 654-2 湿敷 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6.3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 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

并局部冷敷 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6.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 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

大的 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 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

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但若发生在关节处 范围大 药物刺激

大 组织坏死严重 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 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外渗的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外渗到血管以外组织 是临床护理经常遇到的问题 只要做好预防和早期处理 可以减少

病人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一、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 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 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 局部肿痛。

2、重度 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 严重者出现紫黑色 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二、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 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循环差 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

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 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 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 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

回血时 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 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 必须进行处理 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三、方法

1、一般肿胀 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 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 50℃左右 10-15 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 25 一 50 硫酸镁或 75 一 95 酒精热湿敷 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喜疗妥膏剂使用方便。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 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 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

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 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药物外渗时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 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 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41/251/215—20°

4为宜

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 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 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局部封闭 用 一

门肌肉针头 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

散。根据情况 2—3 天封闭 1 次 一般封闭 3—5 次。

5、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立即用 654—2 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0 9 生理盐水 5ml+酚妥拉明 5mg 局部封闭。

6、钙剂:热敷 1 普鲁卡因 2ml+生理盐水 2ml-5m1 或 1 普鲁卡因 2ml+地塞米松 5mg+生理盐水

局部封闭。

2ml-5ml 鲁卡因生理盐水或 2ml+ 2ml-5ml 1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 如 50 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 立即停止给药 给予冷敷 1 普

普鲁卡因

2ml+

地塞米松

5mg+

生理盐水

2ml-5ml

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 冷敷

9、化疗药物 一般处理 立即停止给药 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立即用 0 9 生理盐水 10—20m1 快速沿原静脉滴入 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拔针并按压针眼 2—5 分钟。冰袋冷敷 1 5—30 分钟 3 天内每天 4

第四篇: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论文

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人静脉输液容易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了解老年人血管特点,正确选择血管,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老年人;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患者治疗给药的主要手段。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出现神志不清、昏迷、吞咽困难以及胃肠吸收不良或肾功能障碍等,往往使口服给药受到限制,静脉输液便成为主要的给药途径。由于老年人血管条件差,另外年人全身状况差,心脏肺以及肾等多脏器功能下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在静脉输液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对问题总结如下,最常见的是静脉穿刺时发生的血管痉挛导致鼓疱、外渗。

1、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

1.1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2.2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静脉内膜的老年变化则表现为中层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内膜变厚和静脉瓣萎缩致使静脉弹性降低、硬化、甚至钙化。2、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对症下药,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2.1 血管损伤

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 2.2 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2.3 深度组织损伤

属于少数现象,由于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

[1]。

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直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2.4 累积损伤

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产生。

3、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

3.1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

3.1.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病人的血管硬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大。

3.1.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

3.1.3 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这类病人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容易发生流体部分外渗。3.1.4 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3.1.5 根据输入的药物选择血管输入高渗溶液及大剂量抗生素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是在抢救中,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时,应选择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较大较粗血管,如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这样可避免药物对小血管的刺激,因为小血管壁薄,致密度低,容易造成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根据输液时间长短选择血管,在短时间内的输液可选择手、足小血管,当超过8小时以上肢手背静脉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病人床上活动,又有利于体位的变动,解除长期卧床疲劳,同时也便于病人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动。

3.2 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史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3.2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确保针头留在血管内

[3][2],易导致恶性循环的。3.3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若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静脉滴注,则可对双侧肢体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3.4 正确的拔针方式

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薄,血管有轻度闭锁样变化,尤其是80多岁的老人,轻度损伤即可能产生瘀斑。因此,拔针后的处理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血管造成两个针眼: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为了止血,两个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拔针时先分离胶布,仅留下压针眼棉球的一条,护士用右手捏住头皮针柄,顺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拇指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力度适中,并将穿刺侧上肢微抬,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按压时间一般5~10min。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出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5 局部用药保护

利用一些药物对血管的作用,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外渗,延长可输液时间,例如,使用硝酸甘油贴剂,凭借皮肤组织对硝酸甘油的良好透过吸收性,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4 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因此,这类情况出现时,如何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必要的知识。4.1 更换输液部位

护理人员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应当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4]。并且在拔针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另有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0.2ml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头皮针针头2cm处的输液管,仅挤出0.01ml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4.2 热敷

早期且范围小者可进行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药物渗漏,但禁用于化疗药物外渗[5]。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对于由其他血管收缩剂导致的外渗同样具有处理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4.3 冷敷

适用于早期局部非炎症性水肿,可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漏,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的作用,对 于红霉素和抗肿瘤药物外渗同样有效,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周围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4.4 局部封闭

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ml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平行于皮肤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

其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的扩散,阻碍磷脂酶a2的活性,中断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4.5 中医疗法

适用于长期注射的药物导致的注射部位静脉壁炎性渗出,一般采取外敷的方式进行处理。

4.5.1 马铃薯外敷 可采用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功效的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病几率。

4.5.2 芦荟涂抹外敷 芦荟属于百合科植物,味苦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利血的功效,其中富含的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比如,芦荟乌鲁新可以覆盖于炎症表面促进细胞再生;芦荟酊可以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异柠檬酸可以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芦荟素更是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在药效良好的基础上,使用芦荟处理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上,只需洗净后,去除刺及表皮,每1h涂抹2疗。

4.5.3 如意黄金散 而针对静脉炎外渗,还可以采用如意黄金散15g置于无菌容器内,用食醋调制成糊状,先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待干,避开穿刺点1.5cm将调制好的如意金黄散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cm,范围超过患处1cm,穿刺点外用1.5cm×1.5cm无菌干燥纱布覆盖,用保鲜膜将涂药处覆盖,胶布固定,2小时后取下,1天2次[8][7][6]。

~4次,若是患处情况较为严重,还可以结合每1h外敷1~2次的方法进行治。

4.6 其他处理方法

依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某医院在临床中以早期常用的95%酒精为溶剂,加入了牛黄解毒片作为溶质,使药棉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用塑料布包裹固定,保持患肢抬高,24h内即可见效;或者是合理地利用药物相互拮抗的特性,以此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或是采用联合疗法,对坏死局部组织进行手术切除,对于水疱进行抽取后再进一步处理,或以超短波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护理。4.8 心理指导

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 的引导,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抛开思想压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5 小结

临床上给老年患者输液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血管情况,根据病情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规范基本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注重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交融、穿插、渗透在各个护理环节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1] 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2):71.[2] 薛银芳.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5(4):919.[3]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4, 11(1):10-11.[4] 布丽萍.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66.[5] 张丽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09,38卷(8):757.[6] 陈莉莉.两种方法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2):78.[7] 周书萍.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止进展[J].全科护理,2010,8(2):453.[8] 张磊,岑金梅,梁香梅.金黄散外敷用于胺碘酮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07,15(22):6.

第五篇: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对策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称为静脉输液外渗。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不但增加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而且增加科室的成本和护士工作量[1]。因此,我院门诊部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538例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门诊患儿静脉输液4526例,发生静脉输液外渗538例,其中男312例,女226例,年龄7天-13岁,<3岁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占75.6%。原因分析

2.1 患儿因素 <3岁患儿易发生静脉输液外渗且男孩多于女孩。主要原因是年龄越小的患儿皮肤松弛且薄嫩,对药物刺激的耐受性差,血管短而不直,管腔细嫩,易受周围组织的牵拉使针头移位发生外渗。男孩比女孩对注射的心理反映强烈,不合作,注射部位过度活动,使针头移位或脱出致输液外渗。

2.2 护士技术因素 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时针尖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内,药液顺着针尖孔向血管外渗漏;进针后针头在皮下反复进退造成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充血水肿而导致局部肿胀外渗;穿刺成功后固定不稳定或方法不正确,关节部位未用夹板固定;拔针后针眼压迫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血液从针眼处外渗。

2.3 药物因素 输入药物的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引起血浆PH值和渗透压的改变以及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输液外渗。护理对策

3.1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门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穿刺时要对自己有信心,沉着冷静,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损伤血管的机率。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穿刺针头。穿刺前要仔细刮去血管周围的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及固定。穿刺时动作要稳妥,准确,轻快,见回血后再稍向前推进0.5-1mm,确保针尖斜面完全刺入血管内。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回血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家长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推广使用[2]。

3.2 选择合适的静脉 根据患儿年龄、疾病特点、估计治疗时间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部位。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此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头皮静脉首选额前正中静脉,其次颞浅静脉,尽量不选择眶上静脉和耳后静脉。对3岁以上的患儿多选用四肢静脉,首选手背静脉,尽量避开关节部位,不在外渗处的静脉远端再行穿刺。

3.3 妥善固定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非常重要。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柄,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干棉签的头部。常规准备五条胶布,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用带有棉垫的输液贴宽胶布贴在针体并遮盖针眼,第三条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塑料软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头皮针的塑料软管盘旋后用第四条胶布固定,第五条胶布将头皮针的塑料软管固定在患儿耳廓上或头皮上。若患儿出汗或头皮松弛难固定,可用一条长胶布绕头一圈或两圈使固定更牢。

3.4 做好宣教 患儿剧烈哭闹,过度活动易使穿刺成功的输液发生外渗,故应指导家长有效看护。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嘱家长以喂奶姿势平抱患儿,输液部位朝外,家长的腋窝夹住患儿的一手,同时家长的手抓住患儿的另一手。勿将衣物覆盖患儿头部或戴帽,以免影响观察。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告知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不要触碰输液部位,防止患儿抓扯针头。

3.5 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 对哭闹不止,躁动不安的患儿要特别注意加强巡视。积极主动与家长交谈,教会家长如何观察药物渗漏和血管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减少药物渗入组织的量。

3.6 正确拔针 拔针前固定好患儿,要先将输液器调节开关关闭,防止在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轻揭胶布后,右手拔出针头的瞬间,左手持棉签迅速纵向按压入皮针眼和血管针眼,按压一般不少于生理凝血时间1-3min.,勿边压边揉,边压边看出血情况,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需延长按压时间。

3.7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 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应立即暂停或终止输液,拔出针头进行局部处理。小范围外渗且刺激性小的药物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大范围外渗局部肿胀明显者应抬高患肢且制动,以利于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讨论

门诊患儿较多,静脉输液外渗既增加患儿痛苦,引起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又增加科室的成本和护士工作量。因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穿刺后妥善固定,重视对家长的宣教工作,输液期间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有预见性地观察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对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贵全,金学菊,田恒忠,等.山莨菪碱、浓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J].临床医学和护理研究,2006,5(3):40.[2] 汤波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28.[3] 石天平.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5):750.

下载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摘要:药物从静脉输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因为巡视不到位,技术不娴熟和有关药......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 姓名 张小玲年级 2011 层次 专升本专业 护理学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一、非药物处理 1.一般护理 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在静脉给药过程,如发现或疑似外渗情况时,首先立即停止给药,抽......

    10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

    52例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推荐]

    52例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我院50例静脉输液患者出现外渗的原因分析,为以后的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主要对2013年1月......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论文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学 生: 姚珍玉 指导老师: 雷 琪 2014年5月25日 l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摘要] 目的......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题 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学 院: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O一 0年 八 月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浅议静脉输液外渗分析及防护对策(5篇范例)

    浅议静脉输液外渗分析及防护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给药途径,输液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并影响患者情绪。局部组织坏死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