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摘要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是我科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1 严格依法行医
在我科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对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
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是关键。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3 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
3.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3.2加强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3.3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3.4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种记录。教育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有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各类输液执行单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4 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持续改进
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因此我们对当事人避免单纯的批评责备,而是采取“治病救人”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教育护士要积极进行自我归因,鼓励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彻底纠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防止其他人员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倡导当事人主动报告差错、事故,使之形成风气。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
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持久的安全。
第二篇: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局部皮肤红润
肿胀 发热 刺痛 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 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 血管 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
1、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中西药制剂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4、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分钟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病理因素:
由于高热、脱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围内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环差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及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诱发血管壁的损伤,此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用5ml注射器,接4号半的头皮针头,边穿刺边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较高。
2、机械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可采用留置针。
3、药物因素: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溶液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
4、穿刺部位不当:
如耳后,枕静脉,可逆向穿刺,指导家长适当的约束患儿,可抱起,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
三、药物外渗处理措施:
1、找出外渗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尽可能的选择粗且直的血管。
2、同时应用微量泵使药物均匀的进入到血管,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我们采取适当约束,将患儿的双手包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对于已穿刺的静脉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此种穿法可避免重复穿刺而引起的外渗现象。
3、对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保护静脉等。发热反应如何处理?(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和溶液备查。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气。(2)、输液过程中勤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2、预防:(1)、做好健康教育,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病情调节好滴速,并且告知患者切勿随意调节。(2)、经常巡视患者,观察输液速度和患者反应感觉。
3、处理: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6-8L/min),予20-30%的乙醇溶液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和平喘的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减少回心血量。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第三篇: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关注的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而输液中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静脉输液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液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其次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减少医院经营中的风险成本。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1.体现积极预防的管理原则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使护士从“怕出错”的消极意识转变为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管理者对差错的处臵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将危害管理提高到安全管理的角度,这些都体现了积极而超前的质量管理思想。2.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的发生,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损失,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由于医疗护理实践的复杂性、服务对象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制订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修改。通过风险管理,不断发现管理制度与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不但为完善工作标准与规范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静脉输液中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尊重病人的权益
在输液治疗中护士的首要职责是不侵犯病人的权益。1.知情同意权
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是一个最有效的、最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护士在做任何操作前,应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充分的信息(如操作的目的,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配合的方法等),以保证他们能合理决定他们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意可能是以口头的方式取得,但是对 2 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应鉴定书面的同意书,如象PICC这样专业性强的操作。同意书可提供两种证据,一是病人已被告知必要的信息,二是病人同意这个操作。由于这个文件可能被病人和护士同时掌握,同意书可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2.拒绝治疗的权利
任何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成人病人都有拒绝治疗的权利。但是当病人拒绝治疗或拒绝照顾时,病人必须被告知这个决定的可能结果,并在告知书上签名,以确认决定。
3.有要求提供出院指导的权利
当病人没有医疗需要,病人必须被告知出院并为病人做好出院的资料准备。为病人做的出院准备应当在病人一入院时就开始,并持续在病人住院的全过程。例如,如果一个病人因需埋静脉港入院,那么,关于静脉港护理的指导就应当从病人入院时就开始,并持续到病人出院的全过程。
4.自由不受限制的权利
这是每个病人基本权益。只有当病人安全有危险或需要进行行为管理时例外。对病人所有的限制都必须有医生的医嘱,如果是进行行为管理的话,则要对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评估,在病人受到限制的期间 3 病人必须受到持续的监护;限制的原因或持续使用限制的需要必须有记录。
5.隐私权
即意味着病人信息必须保密,在没有征得病人的同意时不得私自传播。这种信息包括病人病历的资料、病人诊断、治疗和可能住院时间的详细资料。未经病人同意公开检查结果,如果这种公开导致了病人经济、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时,公开这些信息的人可能要对此负责。
(二)严格依法施护
护理活动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互动的高风险活动,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护理服务的程序、标准和常规,其次是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护理活动只有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有效规避各种现有的或潜在的风险。
(三)进行风险——效益评估
由于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益,确保病人的安全,但护理风险和护理效益又是一对并存的矛盾体,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并不等于消极地规避所有的风险,而是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及系统组织上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护理程序。如在实施新技术新疗法时,4 必须对该项治疗的风险与效益进行评估,只有当预期的效益较风险大时,才建议病人接纳风险。
(四)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通过对输液流程的分析及病人意见的调查,找出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风险环节,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预防风险的发生。常见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皮试结果管理制定、过敏性药物使用规范、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谈话与签字制度、相关护理文件管理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药品现场封存管理制度,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输液反应处理规范、各类输液相关情况应急处理预案、用药宣教制度等。
(五)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
风险事件报告是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项积极的活动,它提供关于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事实。这是一种内部报告机制,以提示机构事件已经发生,同时提供一个情况还仍清楚的调查机会。这样的文件被称之为风险事件报告。在实施风险事件报告时应遵守以下一些重要原则。第一,报告必须是客观报告事件。报告的目的是报告事实,个人的观念不应当包括在文件中。第二,发生事件的种类必须有记录。这有助于对风险事件进行趋势分析。第三,报告应当包括对病人在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评估。这有助于帮助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或风险暴露的严重程度。第四,在病人病历中不要对报告进行引证。风险事件报 5 告是一种内部报告机制的机密。如果病人的病历中提到报告的证据,病人以后进行法律诉讼时,报告就必须在法庭中呈示。第五,要确保风险事件的上报率。通过加强风险事件呈报的监督,改变风险事件管理、不将风险事件的呈报作为处罚的依据等方法可提高风险事件的上报率。
(六)完善证据系统管理
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相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各类同意书,各类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对一些风险性高的操作必须有文字的记录,如实施特殊治疗(如化疗)和特殊操作(如PICC)的患者必须实施知情告知和签字制度。各类输液执行单应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要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护理病历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了所提供的治疗护理及病人的反应。由于一个法律诉讼可能发生在事件发生的几年后,因此病历通常是唯一可得的、能提供是否存在违反医疗护理规范等信息的真实资料。然而,当病历资料存在不连贯、矛盾、不能解释的时间空隙,涂改、变更、遗漏或字迹难以辩认时,病人资料的真实性将被怀疑。因此护理病历中的文件必须是客观的、清晰的、及时的、完整的及准确的。
(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俗话说,起诉敌人易,起诉朋友难。当病人认为护士是不友好的、对其是冷漠不关心时,如果发生伤害或意外事件时,病人容易采取法律行为。相反,如果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是通畅的,病人有生气、害怕或不满的事件可能很快被护士发现并解决,一些纠纷也就容易避免。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八)加强输液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和持续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它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而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配备必要的人员是质量保证和改进的前提。对于输液后医疗废物管理的质量监控也应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当今,对费用的不断公开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输液护士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预防风险的最好方法,如果提供的护理是恰当的,病人得到合理的监护,护理行为被准确的记录,与医生及时沟通病人的情况,病人伤害及法律诉讼是可以避免。
三、静脉输液中的职业防护
静脉治疗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导致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皮肤粘膜发生血液暴露和发生针刺性两大类,其中以针刺伤为主,占了80%。研究证实,20多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 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肝、丙肝、艾滋病的危害最大。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开展教育干预
主要是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来达到减少护士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机会。标准预防要求把所有病人的体液及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洗手(操作前后)、戴手套;当病人体液或血液有可能飞溅到护士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和防护眼罩;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护士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围裙;当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护士在做侵袭性操作时要保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对于以上标准预防的内容,护理管理者要建立教育制度和检查制度,通过教育和检查让所有护士树立并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二)实施工程干预
主要是通过提高护理产品的安全性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基于此种目的的产品目前已开发了不少,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无针头产品;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装臵的产品,如针头可回缩至针筒的注射器、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带保护夹的针头等,这些针头的共同特点是针头在使用后或使用时与使用者处于隔离状态;三是个人保 8 护性产品,如用于单手回套针帽的装臵;四是锐器收集箱的使用。对安全性产品的选择要重视两点,一是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二是对产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针刺伤都会导致同等的感染机会,预防针刺伤的最终目的是预防血清阳性转化,加上安全性产品的高成本,因此要达到干预的低耗高效,必须将重点放在高危针刺伤的防护上。美国CDC研究显示在建立静脉通路过程中发生的空心针头导致的针刺伤是最危险的,可导致94%的血清阳性转化,因此产品的选购重点应放在用于静脉通路的更安全的针头设备上。在实施工程干预时培训至关重要,因为对一个不熟练的护士而言,最安全的产品也达不到安全的目的。
(三)落实强制性干预
目的是通过法律或法规手段来强制性要求各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减少护士的血液与体液的暴露。目前我国与护士职业性血液暴露相关的法律主要是2003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下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无需作消毒、毁型处理(不具备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农村除外),直接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收集箱。”这一规定,从理论上可以减少近一半针刺伤的发生。
(四)完善行政干预 行政干预是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达到预防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的暴露。医院应当建立以下制度:
1. 建立护士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报告与反馈制度
建立护士发生被HIV、HBV、HCV病人血液或体液暴露时的报告流程。当发生这种暴露时,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内容的登记:暴露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及含有病毒情况、处理方式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定期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等。定期将本院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简报或其它形式反馈给护士,通过这种直接的数据反馈可达到教育护士的目的。
2.制订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安全操作手册,落实护士培训制度 做好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防护工作,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新产品使用、预防针刺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和院内规章制度等,要将培训内容纳入护士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安全操作手册的建立为护士培训、护士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指导。
3.建立员工的预防保健制度
包括建立入职前体检制度、强制性表面抗体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定期体检制度等。
四、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处理
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焦点应放在初级预防——减少针刺伤上,但对于已发生意外者,医院也必须提供必须的预防性治疗支持。
(一)局部处理措施
1.被污染的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2.被污染的粘膜: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如有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
(二)建立伤后血清学的随访制度
医院应当有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随访与咨询制度。1. HI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如果病人的HIV抗体阳性或结果不详,伤者尽快作HIV抗体测试作底线,如果阴性,在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抗体抗原检测。
2. HB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暴露后对病人进行表面抗原检测、伤者进行表面抗原和抗体检测,如果病人抗原阳性、伤者抗原阴性、抗体阴性时要在6个月内定期检测。
3. HC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病人和伤者进行丙肝抗体测试,如果病人抗体阳性,伤者阴性,则6个月后复查。
(三)伤后预防性治疗方案
1. 护士职业暴露HI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发生HIV暴露后,在伤后几个小时内立即使用叠氮胸苷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它不能预防所有感染的发生。
2. 护士职业暴露HB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发生HBV暴露后,如果伤者为HBV易感者(未接受过疫苗者、接种过后无反应者或抗体效价已下降至10mlU/L以下者),应于24小时内(最好不超过7天)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 护士职业暴露HC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目前无特效的伤后预防措施,有人认为早期诊断早期使用干扰素可能有效。使用方
第四篇:静脉输液治疗总结
我们的静脉输液治疗还仅限于单纯穿刺及遵医嘱用药。我们的护士各方面知识都有欠缺。因此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我院特举办了培训班
第五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输液查对 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2、皮试查对 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3、拔针查对 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四、操作管理
1、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时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2、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3、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4、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5、封管时一般选择浓度为10~100IU/ml的肝素稀释液,外周留置静脉常规使用3~5ml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最佳封管方法为先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再使用5ml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此种方法能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堵管及血栓的发生。
6、静脉通道2路以上,需标明通路名称;连接三通2个以上,需使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包裹三通及输液通路连接处,以减少污染。
7、对持续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包括延长管等一些辅助装置;每4小时或每单位血液输完后,更换输血管道。
8、对有静脉置管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置管感染,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暂时保留液体及输液器,以便进一步寻找原因。
9、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