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室各环节监测制度
手术、供应科在职培训
时间:2015年09月25日 主讲人:高春梅
内容:供应室各环节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器质量监测制度
1、工艺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期、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晨进行一次B-D测试。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及方法、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二.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制度
1、日常监测:每日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放大镜对清洗后的器械、物品进行监测,做到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三.消毒质量的监测制度
1、湿热消毒: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与温度。
2、化学消毒:根据性能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四.灭菌质量的监测制度
1、物理检测和包外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检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五.环境卫生物监测制度
1、每月对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库进行空气监测一次。
2、每月对消毒供应室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一次。
3、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4、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一次,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一次。
六.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日常监测:做好使用登记(新灯管启用时间、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灯管擦拭记录、操作人的签名)。
强度监测:采用化学指示卡,每季度监测一次,新灯管启用时必须监测强度后再使用,结果留存备查。新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第二篇: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科室所需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物品、器材的消毒灭菌与供应的保障单位,具有供应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应实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
监测要求及方法
1、通用要求
⑴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⑵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 310.1的要求。
⑶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⑷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⑸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①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校验; ②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③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④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清洗质量的监测
⑴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①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②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⑵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①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②定期监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消毒质量的监测
⑴湿热消毒
①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②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是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⑵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灭菌质量的监测
⑴通用要求
①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②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③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④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⑥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⑵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②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③生物监测法
a.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b.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c.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d.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f.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g.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⑤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⑷环氧乙烧灭菌的监测
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③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B。
⑸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③生物监测法: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5、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采样频度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沉降法
⑴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⑵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平皿)。
6、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 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cm2。
7、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附录 A
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具体监测方法为: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 6条41cm×66cm 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 层,短边折成2 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3、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附录 B
环氧乙烷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l、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灭菌周期完成后,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应遵循产品说明,观察培养结果。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2、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第三篇:制度各功制度各功能室规章
各功能室规章制度
一、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仪器入库要按照教育部仪器配备标准,分学科、分类、按编号顺序存放入柜。建立仪器明细帐,填写柜卡,做到帐、卡、物相符。人员调动时要办理接交手续。
2、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要有专门的存放点,并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各类仪器说明书、图纸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以备用。
3、仪器室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并做好通风、防潮、防尘和保洁工作。
4、仪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保养并入柜,要根据各类仪器的特点,定期的进行维护与保养,使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5、仪器、设备领用、借用,必须在登记册上完备手续,不能私自外用。凡丢失或违规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失的,由当事人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
6、凡属固定资产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管理人员申报,经学校组织有关技术、教学人员集体进行鉴定,报学校主管校长批准,方可办理注销手续,同时报区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备案。
二、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拟定实验教学计划,作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准备。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七天,将通知单交实验员。注重实验教学效果,改进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认真批改。
2、实验技术人员:
(1)热爱实验室工作,执行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参与实验教学,负责实验室管理。服务教学,尽职尽责,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协助教师辅导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课外活动。
(3)熟悉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原理、用途及使用、保养、维修方法。做好仪器开箱、验收、入账工作,填好仪器柜卡,做到账、卡、物相符。每次实验要认真登记。
(4)做好实验室、仪器室保洁和安全工作,做好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防范和处理工作。做好防盗、防潮、防尘工作。(5)学期结束时写好实验工作总结,作好各项统计,作好本学科的仪器清理工作,提出下学期所缺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申请计划。
三、生物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高声喧哗,实验前,应认真清点实验器材。
2、实验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
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3、注意安全,一切标本和实验材料严禁食用。在实验中若发生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教师处理。
4、爱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节约用水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凡不按操作规程造成损坏,由当事人酌情赔偿。
5、实验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妥善处理废物并清点好实验器材,归还原位,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6、演示和分组实验课上完后,教师必须填好实验登记簿。
四、化学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高声喧哗,实验前,应认真清点实验器材。
2、实验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3、注意安全,使用腐蚀性强、易燃、易爆和有毒药品要小心谨慎,如果在实验中发生意外事故不要惊慌,应立即报告教师和实验员处理。
4、爱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节约用水和实验材料。凡不按操作规程造成损坏,由当事人赔偿。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
5、实验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器材,归还原位,妥善
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6、演示和分组实验课上完后,教师必须填好实验登记簿。
五、物理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高声喧哗,实验前,应认真清点实验器材。
2、实验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3、注意用电安全,严禁用湿手、湿帕接触电源开关和用电器具,实验前必须检查电器是否安全,才能通电实验。实验完毕必须先切断电源,才能拆卸实验装置。在实验中若发生意外事故不要惊慌,应立即报告教师和实验员处理。
4、爱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节约用电和实验材料。凡不按操作规程造成损坏,由当事人赔偿。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
5、实验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器材,归还原位,妥善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6、演示和分组实验课上完后,教师必须填好实验登记簿。
六、化学危险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对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和剧毒等化学危险药品必须贮藏在专用室、柜内,并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存放,不得和普通试剂
混存或随意乱放。
2、化学危险药品室、柜,必须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懂得各种化学药品的危险特性,具有一定的防护知识,并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实行双人领发、双人使用。
3、化学危险品室内严禁烟火,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桶、黄沙等,学校主管领导和专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节假日安排值班时,要把化学危险品室列为重点防范区。
4、定期对化学危险药品的包装、标签、状态进行认真检查,并核对库存量,做到帐卡物相符。
5、使用危险药品进行实验前,必须向学生提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教师领用危险药品时,必须提前计算用量,必须办理领取手续,由专管人员和教师送取,不得让学生代替。
6、对实验中危险品的遗弃及废液、废渣要及时收集,妥善处理,不得在实验室存留,更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
7、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如出现问题,除采取措施迅速排除外,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如实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七、探究性实验室规则
1、探究性实验室的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属于学校固定资产,要按规定建立明细账,并纳入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进入本室,师生进入本室应遵守有关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高声喧哗,实验前,应认真清点
实验器材。保持室内整洁。
3、实验前,老师应对学生讲解和示范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熟悉后才能实验和上机操作。
4、实验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并通过计算机、传感器、常规的实验仪器测出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5、操作中,若机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和管理人员处理。凡不按操作规程造成损坏者,由损坏者赔偿。
6、下课时,实验完毕,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对每台机器进行全面检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器材,归还原位,妥善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7、实验人员应对网络设施随时进行安全监控和管理,定期维护,使计算机及设备保持完好,防止计算机病毒,注意防火、防盗。所有设备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外借。
八、通用技术实践室规则
1、通用技术实践室器材、设备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和科技技能、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专用设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物质条件,应按教学仪器管理规范要求,登记上账,做到账、卡、物相符。
2、通用技术实践室器材、设备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有防潮、防尘等措施,要经常进行保养维护,保持器材好设备的完好使用状态。
3、器材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4、上技术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按要求入座后,不准随意走动或乱动桌上的一切实验器材。
5、教师要向学生宣布课堂纪律,讲清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示范操作程序。
6、学生进行实际时,要按教师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言提问。
7、器材应按操作规程要求使用,注意其安全性,一切实验材料不能入口。在实验中若发生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教师处理。
8、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爱护仪器设备,节约用水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
9、实际操作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器材,归还原位,妥善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九、小学科学实验室规则
1、实验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按要求入座后,不准随意走动或乱动桌上的一切实验器材。
2、教师要向学生宣布课堂纪律,讲清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示范操作程序。
3、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按教师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言提问。
4、注意安全,一切实验材料不能入口。在实验中若发生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教师处理。
5、爱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节约用水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
6、实验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器材,归还原位,妥善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7、演示和分组实验课上完后,教师必须填好实验登记簿。
十、图书阅览室规则
1、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是师生阅读课外书籍和开展阅读指导课等读书活动的重要场所。
2、本校师生在开放时间内,均可进入本室阅览,并将所带书(提)包放在寄存处。
3、本室阅览书刊,每次限借一本,书刊应随读、随取,不读时应归还原处。未经许可,书刊严禁携出室外。
4、要爱护书刊资料,不准在书刊资料上勾画、涂改、污染和损坏图书,违者将按规定照价赔偿。
5、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所带通讯工具应置于静音位置,不得高声打接电话。
6、爱护本室内清洁卫生,不准吃零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杂物,严禁吸烟。
7、阅读完毕,将书刊放回原处,将坐凳放整齐,经管理人员检查
后方可离开。
8、闭馆前十五分钟停止借书。
十一、图书借阅规则1、2、本校教职工及学生凭本人借书证借阅图书资料。
借书时要按要求办理登记手续,师生借书时间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借还。因特殊原因不能归还者,应办理续借手续。
3、借阅者对所借图书要爱护使用,不得在图书上钩画、涂改,丢失或损坏图书,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
4、外单位人员借书凭介绍信经主管校长批准,并按规定办理借书手续。
5、教职工因工作调动、学生转学或毕业,必须还清所借图书,注销借书证或一卡通,由图书馆(室)签章之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十二、图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学习图书馆(室)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热情为师生服务。执行学校有关图书馆(室)的工作计划,负责图书馆(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协助开展好学生阅读指导课。
2、每学期应根据教育和教学的需要和本校藏书情况,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藏书的分类比例,制定书刊采购及设备添置计划。
3、认真做好书刊的登录;按国家标准进行书刊分类、编目;建立书刊目录;做好书刊的装订、排架、清点、剔旧等管理工作,新书要
尽早与师生见面,并及时向师生进行内容介绍和推荐;为师生提供教育、科研的情报信息。
4、切实做好藏书室和阅览室防火、防盗、防潮、防虫和清洁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学校图书馆(室)的安全和整洁。
5、严格执行学校图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不办手续将书刊带出图书馆(室)。
6、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变动,应办理好交接手续。
十三、电子阅览室规则
1、在校师生按规定凭证进入电子阅览室,或由任课教师组织集体阅读。
2、自觉遵守计算机法规和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不发布有损国家、学校或他人形象的言论(信息);不得访问不健康的网站。
3、爱护室内的所有设备,发现计算机有异常时,要及时向教师报告,软、硬件系统均由管理员进行维护和管理,严禁无关人员拆卸机器、修改系统设置。
4、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爱护多媒体设备,人为损坏,要照价赔偿。
5、保持室内卫生整洁,入室阅览请务必穿上鞋套,不准吃东西,不准乱扔果皮、纸屑等。无关物品不准带入电子阅览室。
6、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原则上不得使用外来存储介质(如磁盘光盘等);如要使用,必须经管理员进行病毒检查,在无病毒的情况
下,方可使用。
7、在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存放资料时,使用者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存放个人资料时,使用者需征得管理教师同意。未经同意,不得覆盖、删除或损坏他人的文件。
8、上机结束,应将键盘、鼠标等相关设备放在规定的地方,椅子复位,并认真做好阅览记录后方可离开。
十四、图书藏书室管理制度
1、图书资料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各类学校应根据其自身特点,按照藏书的分类比例和图工委推荐书目,有计划的选购适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用图书。
2、图书管理应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图书报刊购回后,应即时组织验收、分类编目、上账,尽快上架。
3、工具书及珍贵图书应专柜存放,供师生在馆(室)内查阅,原则上不外借。
4、报纸、期刊年终应合订成册,入库保存,以备查阅。对破损图书要及时修补。
5、做好图书资料的防晒、防虫、防鼠、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经常保持馆(室)整洁,保证藏书安全。
6、图书报损,应列详细清单,经学校组织人员鉴定后,报校领导审批同意,才能注销。报批文件及清单应存档备查。
7、图书馆(室)要定期向师生开放,做好新书推荐及读者服务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图书阅读指导的知识教育,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十五、计算机室规则
1、计算机室的设备属于学校固定资产,要按规定建立明细账,并纳入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进入计算机室,师生进入计算机室应遵守有关制度,保持室内整洁。
3、上机前,老师应对学生讲解和示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熟悉后才能上机操作。
4、操作中,若机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和管理人员处理。凡不按操作规程造成损坏者,由损坏者赔偿。
5、下课时,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对每台机器进行全面检查。全部设备完好,才能让学生离开计算机室,必须填好上机使用登记簿。
6、不准利用计算机做与教学无关的事,自带的磁盘、光盘等未经允许和病毒检查不得上机使用。
7、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对网络设施随时进行安全监控和管理,定期维护,使计算机及设备保持完好,防止计算机病毒,注意防火、防盗。所有设备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外借。
十六、音乐室器材管理制度
1、音乐室由上音乐课教师负责管理。
2、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添置设备登记,音乐器材应规范摆放整齐。
3、注意室内清洁,不准带东西在室内吃,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座台、墙壁乱刻乱画。
4、上课、排练节目,学生要有秩序进入室内,按规定的地方排练、就座,室内保持安静,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
5、爱护音乐器材,没有取得管理人员允许,不准随意动用乐器,如违者造成损失,照价赔偿。
6、每周教职工文艺活动,管理人员要规定时间开放。
7、音乐器材借出和非管理人员使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方可借出或开门使用。如借出,使用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8、每次活动完,要检查器材摆放,关好窗,锁好门。如失职造成损失,扣学期贡献奖或按损失的程度,追究事故责任。
十七、美术室器材管理制度
1、美术室由上美术课教师负责管理。
2、管理人员人认真做好设备添置登记,画架、画台要摆设整齐。
3、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画架、画台、墙壁乱刻乱画。
4、爱护室内摆设模型设备,损坏者,照价赔偿。
5、师生书法、美术作品要摆放整齐或张贴好,不准随意乱堆放。
6、室内器材外借,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如借出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7、每次书写、画作完,要搞好室内整洁,关好窗,锁好门。如失职造成损失,扣学期贡献奖或按损失程度,追究事故责任。
十八、体育器材管理制度
1、体育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必要设备,应按教学仪器管理规范要求,登记上账,做到账、卡、物相符。
2、器材设备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3、室内体育器材要分类上架存放,存放环境有防潮措施,保持干燥通风。室外固定器材要注意日常保养维护,经常检查易松动和易损坏件,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器材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凡丢失器材或非正常使用造成损坏,由当事人赔偿。
5、师生个人使用体育器材,必须遵守学校的借用制度。教师因教学需要长期借用器材,应办理借用手续,借用期不得超过一学期,超时需重新办理借用手续。严禁私自占有器材设备。
6、学生上课禁止用手中器材相互打闹嬉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十九、综合实践(劳技)、科技器材管理制度
1、劳技、科技器材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和科技技能、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专用设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物质条件,应按教学仪器管理规范要求,登记上账,做到账、卡、物相符。
2、器材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3、劳技、科技器材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有防潮、防尘等措施。
4、器材应按操作规程要求使用,注意其安全性,要经常进行保养维护,保持器材的完好使用状态。
5、要爱护器材,因违章操作使用而造成器材损坏,应由当事人照章赔偿。
二十、卫生室器材管理制度
1、学校卫生器材是用于学生卫生健康检查,处理小伤小病的专用设备,应按卫生仪器管理规范要求,登记上账入柜,做到账、卡、物相符。
2、卫生器材设备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3、学校卫生保健室应通风良好,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供诊断床用的床单、枕套应保持整洁,经常换洗。
4、卫生器材设备应按规定要求使用,需经常保养、消毒,保持器材清洁完好的使用状态。
5、内服、外用药品和各种敷料,需分类分柜分格摆设,经常注意检查有效使用时间,严禁使用淘汰、过期药品和伪劣药品。
6、要爱护卫生器材设备。因违章使用损坏器材设备,应照章赔偿。
二十一、多功能教室管理制度
1、电教管理人员和使用电化教室的人员,均应熟悉电教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方法。使用完毕,认真填写使用记录簿。
2、教师使用该室前,需提前一周提出申请,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调配,协调使用。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使用电教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行电教设备。
4、电教管理人员应定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做好维修记录,处理偶发事故。
5、严格财物管理,建立软、硬件档案,电教器材专物专用,严禁外借或移作他用。
6、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雷及电路安全的日常工作,严禁大功率电器及危险品人室。
7、如操作不当而造成设备损坏,要追究责任,照价赔偿。
8、保持室内干净、整洁。
第四篇:汽车维修作业各环节检验制度
汽车维修作业各环节检验制度
1、过程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相结合的”三检”制度。
2、检验内容为汽车或总成解体、清洗过程中的检验,主要零部件的检验,各总成组装、调试检验。
3、各检验人员根据分工,严格依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认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4、经检验不合格的作业项目,需重新作业,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5、对于影响安全行车的零部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标准,对不符要求的零部件应予以维修或更换,及时通知前台,并协助前台向车主做好解释工作。
6、对于新购总成件,必须依据标准检验,杜绝假冒伪劣配件装入总成或车辆。
第五篇: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4.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均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条件许可应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待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
5.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监测合格后重新启用灭菌器。
6.定期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
7.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对所使用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每月对无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见表7—1。
表7—1 与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环境类别
范围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m2)
医务人员手(cfu/ m2)
II类无菌区≤200≤5≤5III类清洁区≤500≤10≤10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6.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7.必要时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产生职业伤害。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专人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器的操作、保养,定期检查各管道是否漏气。
3.灭菌周期结束取物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方式移动物品。
4.打开环氧乙烷钢瓶阀门时应缓慢,钢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肤、黏膜、眼睛不慎溅上环氧乙烷时,应立即用水冲洗,防止灼伤。
5.在使用及维修灭菌器过程中,应防止工作人员中毒,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在通风良好处休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6.环氧乙烷灭菌器在解析过程中排出的环氧乙烷气体,应经专用排气管道系统排出,并按照有关部门对排放系统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7.环氧乙烷储气罐应存放在通风、防晒、温度≤40℃的环境内,但不能将其放在冰箱内。
8.环氧乙烷储气钢瓶的瓶口必须旋紧,钢瓶禁止横放,搬运时轻拿轻放。
9.灭菌室内严禁明火作业,并有通风设施和消防器材。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采购。
2.医院必须从具有“三证"的企业采购合格的产品。
3.库房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账册,记录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等信息。
4.发放、回收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时,应记录核对用量。
5.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检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必须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理。
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专人负责。
2.库存物品必须分类存放于地架上,便于发放和清点。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核对。
3.按批号依次发放,做到先人库先发,后入库后发,保证质量。
4.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干燥,防止物品潮湿霉变。
5.定时卫生保洁和空气消毒,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意外。
6.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减少进出人员。
查 对 制 度
1.回收器械时,应与病房护士清点查对数量、质量及预处理情况。
2.准备器械包装时,应经两人核对各器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方可包装。
3.无菌物品发放时,应查对科室、品名、灭菌失效日期及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4.定期查对各物品的基数,及时补充,保证供应。
清 洁 卫 生 制 度
1.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室)室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2.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区用物固定专用、分开放置,消毒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3.执行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密闭保存和运输,有明显标识,做到日产日清。
4.各区域卫生定人负责,每天定时湿式打扫,及时清除污物;每周清扫一次,室内无杂物,地面、水池清洁无垢,物品放置整齐有序。
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1.完成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工作。
2.实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如工作质量、完成工作情况等。
3.实施工作人员业务技术考核,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等。如:运用工作程序。基本操作技术、专业操作技术、掌握新技术、护理“三基”考核等。
4.实施工作人员教学、科研以及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考核。包括临床带教、护理科研、撰写论文等。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
1.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完成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
2.做好消毒灭菌前后的安全检查。
3.高压蒸汽灭菌时,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做其他事情;应严格掌握压力、温度、时间,保证灭菌效果。
4.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是双层、有无破损,包扎是否严密。
5.已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区放置,避免混淆。
6.装放物品时打开容器盒侧孔。灭菌后戴好无菌手套关闭侧孔。
7.灭菌炉每天进行灭菌器运作程序试验及B-D试验。不合格时需查找原因并检修。
8.各科室需灭菌的物品标签要清楚,并登记送物数量,以便消毒员验收。
9.消毒员每次灭菌后要做好消毒处理及室内的卫生,做好器材保养。
下收、下送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需要,及时供应一次性医疗用品。
2.服务态度热情、主动,使用文明语言,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挂牌上岗。
3.加强责任心,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专车专用。
4.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专车必须用盆用消毒液抹洗或用蒸气高压枪冲洗。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