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1: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泰兴市天星小学 曾宏

摘要:

新课改虽然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家长传统的教育子女的观念,导致现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不少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他们对家长,对社会,对学校老师不满,用不听课,不做作业甚至逃学与之对抗。究其原因,不外乎其内在原因是动机缺失,学习习惯不当。外在原因不外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本文是从:“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治理厌学的内动力。2.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治理厌学的启动力。3.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治理厌学的助动力。4.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治理厌学的支撑力5.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等五个方面入手,把爱护和尊重洒向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使每一个孩子都乐学,愿学。关键词: 厌学

首先让我们从读一则案例开始:

小D:女,今年十岁,为我班三年级学生。3岁时随父母去附件打工,在外读了2年幼儿园。期间父母经常因琐事吵架,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一至三年级在我市上学,跟着爷爷奶奶,父母继续在上海打工。成了一名留守儿童。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爷爷奶奶目不识丁,无法关心孩子的学习,因此孩子的学习在家基本上就是无人管理,孩子在家自由散漫,为以后厌学烙下了病根。于是从一年级开始经常出现不做作业的现象,老师偶尔也会请家长到校,但效果不大。由于家长和老师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2011年3月24日这一天开始不来上学了,记得那天早上是被他的爸爸和奶奶绑来的,问她为什么不来上学,说有同学笑她头上有味道,有的同学排队做操时不让她好好站队,总把他挤到队伍外面去。经我和她促膝谈心留下在校上课。4月1日早上,她爸爸又打来电话,说又不来上学了,我就去他家,到他家后,他跟我打招呼,还拿牛奶给我喝,就是谈到上学时,整个人就变了,随手关上房间的门,并将门反锁。家人好不容易把门打开,还抓了她奶奶的手,咬破了她爸爸的手,就是不去上学,理由是讨厌老师。后来经我反复劝说,才坐上我的车来学校上学。4月3日我校去祭扫先烈,她爸爸特意陪了她一天,应该说玩得比较开心,可是第二天她又不想来上学了,理由是昨天玩得不开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爸爸和奶奶又把她绑到了学校。小D在食堂中情绪更加激动,更加歇斯底里。不停地上蹦下跳,踢人,咬人,抓人,就是要回去。鉴于这种情况,我让小D的爸爸先带她回去,正好利用清明小

长假的时间带她到上海去看看心理医生。我当天下班后又到她家去跟她交谈,约定复课后我天天早上来带她上学,我们还拉了勾。小长假期间,我打电话向她爸爸询问孩子的情况,心理医生也没说什么,就是严重的厌学情绪,需要家长、老师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复课后我连续一个礼拜准时去接她和送她,她也比较开心,就是不愿意做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这段时间我也故意降低对其要求,只要做作业,哪怕做一题都行。没事的时候我就找他谈心,双休日让他爸爸带小D到我家去玩。早上没来得及吃早饭时我总能及时给她买早点,并倒上热水给她喝„„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的孩子被感动了,由原来的抵触情绪,到现在欣然接受老师,能够找我交谈,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及时告诉老师。作业也由过去一点不做,到每次完成其他同学作业量的二分之一,这也是由我规定的,算是给孩子一个慢慢的适应过程吧。以后又出现了几次不来上学的现象,这些都是孩子家长出现了不耐心的心理,打骂了孩子,我也及时把这利害关系告之家长,让他们千万要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这段时间孩子正朝着我所期望的那一步发展。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就学习而言,小学是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特点不确定,可塑性很强。这一阶段引导得好孩子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个性特征。引导不好,就有可能出现本案中小D的情况。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厌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的厌学,有其内在的因素,也其外在的因素。内在因素:

(1)动机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远大理想,学业基础差,成绩差,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本案中的小D就因为学习无目的性,可学可不学,导致厌学。

(2)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厌烦的事情。本案中的小D学习总要老师和家长监督,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我曾做过计时,1小时之内她写不到10个字,学习习惯很差,她十分讨厌学习,提到学习就头疼,甚至歇斯底里;下课后则是生龙活虎,另一番模样,让人哭笑 1

不得。外在因素:(1)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本案中的小D3岁左右随父母去福建打工,期间父母经常因琐事而吵架,可谓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这一切让她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她看来,她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好坏还有什么区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读书无用论”日渐高调。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也就不那么多了。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成为留守儿童。本案中的小D在福建上了两年幼儿园,后来上小学时回到本市,但父母依旧在外打工。孩子的爷爷整天上班,早出晚归,奶奶在家务农,两位老人家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一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氛围。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作业,只一句“作业完成了吗?”孩子也敷衍了事,一句“完成了”,其实根本就没做。日积月累便让孩子觉得作业做不做无所谓,反正也没有谁来管她,惩罚她,从此便落下了厌学的祸根。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孩子整天被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包围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打骂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痛苦之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倦甚至恐惧的心理。据笔者调查,这种现象在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2

因此,让学生家长客观地对待自己孩子的学业成绩变得刻不容缓。(2)学校因素。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升学率的驱使,仍然把学习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现在不仅是学困生厌学,相当优等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学习乏味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不融洽。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讽刺挖苦、训斥、处罚,使学生只有痛苦的、自卑的心理体验,没有愉快的、自信的心理体验。本案中的小D由于本身学习基础不扎实,从一年级开始就常受到老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的讽刺、挖苦,使其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产生怨恨老师的心理。继而用逃学,不完成作业与老师对抗。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3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抵挡不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总而言之,厌学是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外因中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庭教育的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那么,怎样帮助厌学的学生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 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治理厌学的内动力。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每次做作业时,我都先与小D谈心。如果他能及时完成作业,我就个他奖励。4月5日的课堂作业,她当堂完成了,我可上就奖给了他一本作业本,写上红红的奖字,她很开心。回去跟他爷爷奶奶讲了,还打电话跟他爸爸讲了。虽然一本作业本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这是老师对她进步的肯定,从而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内动力。

2.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治理厌学的启动力。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 4

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每天布置数学作业,我总是精心设计习题,多布置些需动手操作的、调查的、上网搜索的、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孩子在玩中学,不觉得完成作业是负担。

3.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治理厌学的助动力。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自从小D产生厌学情绪后,我坚持天天按时接送她上学,让她双休日到我家做客,陪孩子玩,孩子没吃早饭,我及时给她买上她最爱吃的烧卖,对她问长问短,嘘寒问暖,经常与其促膝谈心。渐渐地她慢慢地与我亲近了,我们之间的那层隔阂不存在了。她心里有什么事总喜欢主动地告诉我,他现在已把我当做了她的知心朋友。

4.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治理厌学的支撑力。

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 5

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小D写的字不错,我经常在班上表扬她,还把他写的字在全班同学中传阅,号召全班同学向小D学习。另外她唱的歌也很不错。我也是再一次无意识中发现的,同学们都称她是我班的“小歌唱家”。小D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价值,就自然而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目前小D的妈妈已经从上海回来了,专门照顾小D:每天妈妈陪小D学习,陪小D谈心,给小D梳妆打扮,接送小D。慢慢的,她觉得自己又有了母爱,(其实,爸爸妈妈一直很爱她),自己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小D在妈妈的感染下,每天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而且很开心。这也真正让我切身感受到一位好母亲胜过一位好老师。妈妈的爱,老师的爱,再加上社会的关爱,三股爱拧成一根绳,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孩子学得轻松、快乐。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卡尔.罗杰斯认为,人人都有发展自我的本能。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把尊重与爱撒向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实用班主任辞典》 王宝祥等主编

《感悟美国教育》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组编 2004年10月版 《560位当事人谈孩子特长培养》斯特西.M.德伯诺芙 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著 2005年7月版

第二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塘溪镇上城小学

胡永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

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学校因素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落后。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

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仍旧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可是,教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问题得办法放在了作业上。于是,几个学科的作业向幼小的学生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经常被老师们“追债”。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学生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形成一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会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厌学心理的对策。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家长配合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 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通过对社会、学校、家庭进行走访调研,并对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采取问答测验、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绝大多数是源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常见的不良方法如下:

1、顺其发展的思想严重教学论文:

部分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完成了任务,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很少及时过问,孩子做得好与坏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上进性,如上课自由散漫、自主性、积极性较差、不爱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厌学的心里。

2、期望过高的现象严重

部分家长自己没有文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要求无限度地升高,不讲究方法,手段粗暴,这样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厌学。由于试题的难易程度所致,有时

考试成绩虽然在班级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各种学习丝毫不敢怠慢,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严重的身心疲劳,厌烦学习,造成逃学。

3、教育方法不和谐的现象较为普遍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本来就很难达到统一,尤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家庭中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一年四季在外,偶尔回家对孩子特别疼爱,甚至溺爱,造成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其次,农村三世同堂的家庭较多,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使孩子总觉得有避难所。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法欠妥

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多年,但由于农村教师严重缺乏,造成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目多、教学任务非常重、压力特大、教学评价还片面的以分数为主,这些导致教师无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急功近利,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疲劳轰炸,评价方式单一,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心理。正如新圩镇沙路小学五年级的宁旭同学说得好: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这样笨吗?从那以后,我再不想上数学课了„„老师一句不恰当的评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

一生中留下创伤,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为了逃避数学课,造成厌学、逃学。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大多数学生缺乏老师的及时指导,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欠缺,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

2、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现象严重

原因之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法欠妥,原因之二实施新课程以来,提倡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课堂活了。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应用、驾驭课堂、调控课堂能力还很欠缺,导致学生更有可乘之机。

3、学生惰性现象严重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个家庭中的孩子急剧减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很少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长期以来学生养成懒惰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学习任务稍微重的情况下就对学习厌倦。

四、校园生活单调

1、过分的强调安全,取消一些体育活动。

由于经费的制约,农村小学本来体育器材就少的可怜,学生的课间几乎没有活动,再加上这几年学校过分的抓安全,为了安全将学校仅有的体育器材收放起来,如高低杠、山羊、木马、铁环等。取消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如爬山活动,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等。

2、图书的借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学校的各种检查一波接一波,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宁可把贴着整齐划一标签的图书放的陈旧,也不借给学生阅读,学生除了仅有的课本以外,几乎无别的书可阅读。

3、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跟不上。

五、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中缺乏文化氛围,学生常常见到的活动多为喝酒、打麻将、聊天、游戏、网上聊天、玩台球。很少见到具有文化气息的活动。

改变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教育对策: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培养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兴趣,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和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教育的急和惩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勤于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学习效率不高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隋光远的研究表明,向学生讲明积极的、正确的特点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阐明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并组织学生就此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将学习成败做出正确的、积极的判断。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除努力外,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也不同程度地对学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结构特征、成就动机水平不同、以前在学业上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归因风格。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既要使学生意识到影响学习的多个因素,又要考虑到他们的不同学习的风格, 使学生在努力学习时与现实相联系,针对自己个别差异进行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只能持续7—8分钟。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

及时的评价,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和自信。可以充分利用班队会、主题会、兴趣活动等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给厌学学生更多的关爱,充分挖掘厌学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其一步一步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要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就如同找到点石成金的手指。

科学奠基人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强调了“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认为那些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选择和完成任务时经常流露出“我不能”的信念,把成功看作是外部不稳定因素所致,而把失败归结于自己能力差,从而使个体对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克服学生厌学情绪。为此应注意一方面,使每个学生有多次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增强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使其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易程度,过易或过难的教材和考题不利于学生恰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3、教师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对学业成败常常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如教师、家长和伙伴等,而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败的影

响最大。因此,要使学生对其学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教师要有民主型作风。教师的作风可划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类。不同的教师作风导致不同的教学心理气氛和师生关系,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败。只有教师具有民主作风,才有利于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学习。其二,教师要寄予学生适当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模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 学生成就不高,会产生压力和过度焦虑,对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师期望低,并伴有同情和额外帮助,这些学生有自卑感,甚至产生习惯性无助感。因此,教师对不同学生寄予适当的期望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4、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达成共识,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并承认孩子在智力、能力上有差异,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关心爱护孩子,给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要固定的学习时间。购买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有时家长应带头学习,为孩子做学习的表率,并与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合理安排业余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分担其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家庭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不要对孩子施加题海战术和培养所谓的特长,使孩子精力充沛健康成长。

5、要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定期召开家长会,谈心会,教师与家长要勤联系,对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及时沟通,发现了解步进与不足,采取家长配合教育,步调一致选择适合的方法教育。同时希望各

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检查,还学校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体育、文艺、游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还可以自制体育活动器材,比如胡拉圈、毽子、乒乓球台,跳绳等,经常开展集体活动,比如,跳校园集体舞,编演课本剧等有趣的活动。

第四篇: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矫正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摘要】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

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因此,找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字】:小学生;厌学;心理健康;关爱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慵懒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我在上托管班的时候观察过班上的孩子,一节课35分钟,几乎每10分钟我要点名提醒一次。慵懒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

(二)学校教育方面

1、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虽早已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1]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为了适应潮流校领导不得不让我们这些任教的主课老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优或补差,这样中高年级学生又进入了“应试教育”的盲区。形成了平时“素质教育”,期中、期末“应试教育”。

2、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总感到失望或沮丧。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显现出厌烦的情绪,因此会出现对学差生有时会有鄙视的眼光。

4、学生间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生接受知识水平不同,造成学习成绩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出现歧视现象。

(三)家庭方面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

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四)社会影响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二、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二)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它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3]主要想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及心理品质,不同的知识经验及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特别关爱学困生

关爱学困生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这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在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人才。关爱学困生要从心理去关爱。关爱学困生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4]学困生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技能性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六)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参考文献

[1]沈贵鹏著.心理教育活动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雪,王玲编著.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吕国荣著.小故事大成功.金城出版社.2005.[4]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第五篇: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

发布日期:08月06日 浏览次数:6

1“我是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昨天,孩子的班主任又打电话来了,说是我儿子现在不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去网吧玩电脑游戏。晚上回来我和他谈话,可他根本听不进去,还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读书没意思,我想退学。你说碰上这种不要读书的孩子,我们家长怎么办?”一家长如是说。

如今学校中学生厌学现象是有一些的,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谈话中,也了解些情况,作了些思考,得出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及措施:

一、心理上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竞争的加剧,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各方面及自己期待的目标后,由焦虑导致厌学。这样的同学往往是对自己要求较高,小学阶段成绩较好,有过值得骄傲的过去。进入中学后,因为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成绩快速下降,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也努力过,但因学习方法及心理方面的原因,成绩老上不去,在悲观失望中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二、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浙江金华有一位中学生因对其母亲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心理,最后一气之下,竟然把他的亲生母亲给杀了。

三、学习方法不当,考试遭受失败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有些学生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没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经验,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天生就比别人笨,自己的命运注定要比别人差,无脸见同学、见老师、见父母,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怕父母打骂。

下载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方东升 课题组成员:朱顺堂闵成张辉罗正祥詹桂梅 柳长新方华祥徐南丙王恩荣雷艳兰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学生在智育教育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分析研究报告 安化中心小学 赵文革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如何营造农村小学生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230 | 发布日期:2010-12-31关注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中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学习......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重庆市綦江区邓会 论文类别:教育管理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厌......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对策 清水县郭川学区 郭德戬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

    青春期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青春期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案例】 1.基本情况 女,初二。性格过于外向,喜欢同不同男生打闹,满校区追逐,有早恋倾向和严重明星情结。父母各尽其职,母亲基本闲赋在家,只负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