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重庆市綦江区邓会 论文类别:教育管理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厌学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小学生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如今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了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厌学现象的存在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它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也阻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是对我国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矫正厌学心理,这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着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分析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结果显示,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1]。而目前在广大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小学生厌学率高达20%。厌学行为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轻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二是中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不做作业、上课迟到早退等。三是重度厌学,主要表现为逃课、逃学甚至想辍学等。
二、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小学生家庭的因素是造成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
1、农村家长落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许多观念都比较落后,“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盛行,得到广大农村家长的认可,他们只 1
看到眼前的利益,许多家长便宁愿孩子少读点书而出去赚钱,农村有一说法“多得不如现得”,正是很好的体现,这对小学生学习影响很大,厌学成为必然。在农村还有一些家长都坚信“黄荆棍下出人才”,认为孩子的成绩是打出来的,一旦孩子考得不好便棍棒招呼,孩子形成考试恐惧症,从而导致厌学。
2、农村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农村贫困家庭,很多小学生放学后都要承担很多的家务,孩子多的家庭,大的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这种精力耗费可能会给一些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
(1)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赌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不时流露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农村家庭许多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是很少关心,孩子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甚至有的认为父母不要自己了,造成小学生性格孤僻、自卑等,从而导致厌学。
(3)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以及长辈对孩子百般顺从和宠爱,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使得小学生从小便养成享乐主义,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便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厌学。
(二)、学校方面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里的一切不合理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的厌学。
1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就整体而言,还存在着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偏低、职称结构偏低、学科专业教师匮乏等问题。就教师个人素质而言,受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手段、物质条件、个人修为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一般,工作积极性欠缺,这也会助长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2师生关系不良。一些教师不能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讨厌学习,甚至公然与老师对抗。
3学生管理上,“严”的多,“宽”的少,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些都让学生无法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
4教学设施不齐全,实验、实习等设备或仪器配置不全,造成了学生不愿学或不愿勤学,不愿钻研的客观条件。
(三)、社会方面因素
1、社会认知的偏差不良。受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正是这种世俗观念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引发厌学情绪的出现。
2、受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由于在信息网络时代,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如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传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
(四)、小学生个人因素
1低水平的心理素质。农村小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抗挫折能力差。他们情绪极其不稳定,接受能力较强,极易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
2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诸如过于内向、孤僻、抑郁、多疑、偏激等消极的个性特征以及做事马虎、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自私散漫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一点小挫折就可能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自然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4人生奋斗目标不明确。许多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及所接触的人的视野的限制,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机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一旦遇到困难可能就轻言放弃,甚至出现厌倦情绪。
三、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是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不管是哪个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造成农村小学生的厌学,因此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就要控制住每一个可能影响的因素,争取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配合形成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以学校为主导,争取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的机制。
(一)、家庭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多关爱孩子,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科学的教育方式。农村家长必须正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要么是对孩子放任自流或是百般溺爱,要么是过分的严格甚至有的还有暴力倾向。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不应该那么看重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得不好作为家长要做的事是帮助他(她)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打骂,对孩子还应用采取“赏识教育”,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是夸出来”,家长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亮点,多夸奖他们。在孩子做得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孩子就会更有信心,会做得更好,进步也会越来越大。
3、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家长要把孩子当作朋友,用心与之沟通,帮助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水平,要使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身的需要。随着认识的逐步提高有助于孩子学习情绪的逐渐稳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关爱学生,建立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作为教师应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心灵上的关爱。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以朋友的身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建立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摸清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找到师生心灵沟通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2]。教师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亮点,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3]。
3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期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乐学。
4树立教学新观念。认真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分层次教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付诸实施?(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老师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讨厌学习。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4]。
(三)、社会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的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
2、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让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那些成人娱乐设施,多给子女心灵上的关怀教育比多给儿女们一些物质金钱的关照显得更为可贵。
3、父母及学生的亲属要教给孩子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报效祖国等优良传统和精神,培养子女自强,自立品质,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结束语
小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农村小学生更是农村的希望,厌学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并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然而一时制定的对策并不可以一劳永逸,农村情况复杂多变,政策、措施要多种多样,更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核心是学会做人青少年教育大家谈》人民日报2006、02、22第5版
[2]吴明华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辅导[J].广西教育2002(l4)
[3]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85-200.[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0-150.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通过对社会、学校、家庭进行走访调研,并对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采取问答测验、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绝大多数是源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常见的不良方法如下:
1、顺其发展的思想严重教学论文:
部分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完成了任务,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很少及时过问,孩子做得好与坏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上进性,如上课自由散漫、自主性、积极性较差、不爱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厌学的心里。
2、期望过高的现象严重
部分家长自己没有文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要求无限度地升高,不讲究方法,手段粗暴,这样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厌学。由于试题的难易程度所致,有时
考试成绩虽然在班级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各种学习丝毫不敢怠慢,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严重的身心疲劳,厌烦学习,造成逃学。
3、教育方法不和谐的现象较为普遍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本来就很难达到统一,尤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家庭中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一年四季在外,偶尔回家对孩子特别疼爱,甚至溺爱,造成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其次,农村三世同堂的家庭较多,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使孩子总觉得有避难所。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法欠妥
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多年,但由于农村教师严重缺乏,造成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目多、教学任务非常重、压力特大、教学评价还片面的以分数为主,这些导致教师无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急功近利,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疲劳轰炸,评价方式单一,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心理。正如新圩镇沙路小学五年级的宁旭同学说得好: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这样笨吗?从那以后,我再不想上数学课了„„老师一句不恰当的评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
一生中留下创伤,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为了逃避数学课,造成厌学、逃学。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大多数学生缺乏老师的及时指导,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欠缺,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
2、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现象严重
原因之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法欠妥,原因之二实施新课程以来,提倡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课堂活了。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应用、驾驭课堂、调控课堂能力还很欠缺,导致学生更有可乘之机。
3、学生惰性现象严重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个家庭中的孩子急剧减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很少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长期以来学生养成懒惰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学习任务稍微重的情况下就对学习厌倦。
四、校园生活单调
1、过分的强调安全,取消一些体育活动。
由于经费的制约,农村小学本来体育器材就少的可怜,学生的课间几乎没有活动,再加上这几年学校过分的抓安全,为了安全将学校仅有的体育器材收放起来,如高低杠、山羊、木马、铁环等。取消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如爬山活动,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等。
2、图书的借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学校的各种检查一波接一波,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宁可把贴着整齐划一标签的图书放的陈旧,也不借给学生阅读,学生除了仅有的课本以外,几乎无别的书可阅读。
3、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跟不上。
五、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中缺乏文化氛围,学生常常见到的活动多为喝酒、打麻将、聊天、游戏、网上聊天、玩台球。很少见到具有文化气息的活动。
改变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教育对策: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培养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兴趣,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和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教育的急和惩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勤于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学习效率不高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隋光远的研究表明,向学生讲明积极的、正确的特点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阐明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并组织学生就此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将学习成败做出正确的、积极的判断。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除努力外,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也不同程度地对学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结构特征、成就动机水平不同、以前在学业上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归因风格。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既要使学生意识到影响学习的多个因素,又要考虑到他们的不同学习的风格, 使学生在努力学习时与现实相联系,针对自己个别差异进行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只能持续7—8分钟。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
及时的评价,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和自信。可以充分利用班队会、主题会、兴趣活动等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给厌学学生更多的关爱,充分挖掘厌学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其一步一步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要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就如同找到点石成金的手指。
科学奠基人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强调了“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认为那些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选择和完成任务时经常流露出“我不能”的信念,把成功看作是外部不稳定因素所致,而把失败归结于自己能力差,从而使个体对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克服学生厌学情绪。为此应注意一方面,使每个学生有多次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增强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使其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易程度,过易或过难的教材和考题不利于学生恰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3、教师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对学业成败常常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如教师、家长和伙伴等,而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败的影
响最大。因此,要使学生对其学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教师要有民主型作风。教师的作风可划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类。不同的教师作风导致不同的教学心理气氛和师生关系,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败。只有教师具有民主作风,才有利于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学习。其二,教师要寄予学生适当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模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 学生成就不高,会产生压力和过度焦虑,对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师期望低,并伴有同情和额外帮助,这些学生有自卑感,甚至产生习惯性无助感。因此,教师对不同学生寄予适当的期望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4、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达成共识,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并承认孩子在智力、能力上有差异,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关心爱护孩子,给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要固定的学习时间。购买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有时家长应带头学习,为孩子做学习的表率,并与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合理安排业余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分担其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家庭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不要对孩子施加题海战术和培养所谓的特长,使孩子精力充沛健康成长。
5、要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定期召开家长会,谈心会,教师与家长要勤联系,对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及时沟通,发现了解步进与不足,采取家长配合教育,步调一致选择适合的方法教育。同时希望各
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检查,还学校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体育、文艺、游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还可以自制体育活动器材,比如胡拉圈、毽子、乒乓球台,跳绳等,经常开展集体活动,比如,跳校园集体舞,编演课本剧等有趣的活动。
第三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塘溪镇上城小学
胡永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
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学校因素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落后。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
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仍旧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可是,教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问题得办法放在了作业上。于是,几个学科的作业向幼小的学生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经常被老师们“追债”。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学生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形成一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会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厌学心理的对策。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家长配合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 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学生在智育教育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和农村留守儿童的频增,使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呈上升态势。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农村学生的厌学率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校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很是迫切需要。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成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有效率。
二、研究目标
1、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2、研究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
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3、根据分析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途
径和方法。
4、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开展,减少学生的厌学现象。
四、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一到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2012年6月
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6月
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5、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3年10月---2014年4月
1、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
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表彰先进。
4、申请课题结题验收。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和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①家长过分关注成绩。大多数农村家长由于平时农活忙,平时根本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只有考试后,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是班级第几名。久而久之,孩子似乎成了考试的工具,成绩好了日子还好过点,如果成绩不好就面对着家长的“狂风暴雨”,长此以往,在孩子的世界里,学习成了为家长考好成绩的痛苦事情,厌学情绪由此滋生。
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严。孩子们晚上回家完成作业后不是玩耍而是看书做家长布臵的“第二作业”。周末也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
缺少玩耍的时间,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③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随着打工潮,许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老人照顾,老人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加之部分老人对孩子溺爱,平时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管理。而另外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社会和家庭不良现象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塑造着孩子的心灵,社会的不良风气走进了校园。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会消极对待学习。也有些农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知识够用就可以了,认为社会上一些大老板没文化,照样赚大钱;有些博士生,也不过当个工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去闯一闯,说不定能干出大事业来。一些人学有所成,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人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算没有文凭,照样能在条件优越的岗位上活得逍遥自在。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老师而产生厌学。
多数小学生都是崇拜和依恋老师的,老师的态度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上这门课,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观有些问题,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为没有自尊心、没有个性,可以随意塑造 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从未让他们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最终导致厌学。
(2)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导致厌学。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讥笑训斥学生,说他们“真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大多是由于无知、好动、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的,而一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上纲上线,当作严重的品德问题来对待。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比什么都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是教师,为什么有的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学效果差呢?这与教育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情感的语言,是撞击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之一。目前,某些教师仍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3、自身的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1)许多学生自制力不强。
现在的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还有电子游戏机、变型金刚等等,电视频道也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的“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2)学生受错误的行为评价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根据调查,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的评价。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归因。
(3)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的匮乏,也会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
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他们表面上争强好胜,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拒接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
(二)研究出消除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措施与对策
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法国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比他的学识和才能更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对待每位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因批评过多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杜绝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而对他们的缺点应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同时处理“量”与“度”的关系,千万不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想法。
2、切实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直接而重要的介质和土壤,课堂教学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教师不要一讲到底,也不要一问到底,不要强迫学生怎样做。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让每个学生在活泼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去寻求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产
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发挥出来,厌学情绪也就难以产生了。
3、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作业要做到当堂完成,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对于学业较差的学生更应在课堂上给予帮助,辅导也应以感情引导为主,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差异意识,实施分层教学。作业要做到少而精,使之既具有掌握基本知识的功能,又具有培养技能的一面。
4、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对少数厌学心理较强的特殊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同时,对老师、家长及学生自身发现的心理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5、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解决许多在课堂学习中搞不懂的问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兴趣课、活动课等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知识,逐步培养求知欲望,从而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情绪。
6、加强家长培训。
农村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耐心、缺少经验和方法。所以,学校就必须抓起家长培训这个薄弱环节,针对孩子的特点、问题介绍一些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聚力,共同改善学生的厌学情况。
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措施和对策可以多种多样,而且还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
七、研究效果及思考
(一)研究效果
1、学校重视了对厌学学生的教育管理。
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学校领导了解了当前学生厌学的现状,认识到了对厌学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成立了关爱厌学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同时制定了《堎底下中心小学关于厌学学生的德育工作制度》和《堎底下中心小学关爱厌学学生工作计划》,向厌学学生和家长发送了《给厌学学生的一封信》、《给厌学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厌学学生。
首先,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胜过知识教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教师能及时疏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分析原因,施以对策。其次,教师在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再次,教师更加注重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交心谈心,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3、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缓解,厌学率在不断降低。
该课题的研究,引起学校和教师对厌学现象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缓解,厌学率在不断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得以调动,自信心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上升。
4、精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开展兴趣小组、寒暑假组织少年宫等,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校园中歌声动听、舞姿
优美、乒乓打得精彩,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
(二)思考
1、教师心理学理论基础差,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急需加强,不断提高驾驭学生的能力。
2、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学生厌学的情况缺乏认识,教育方法简单,甚至粗暴,不利于厌学学生的心理疏通,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另外,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很成问题,学生及时得到家庭教育的机会缺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方东升
课题组成员:朱顺堂闵成张辉罗正祥詹桂梅
柳长新方华祥徐南丙王恩荣雷艳兰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们国家,农村学生的厌学率比较高,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场小学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很是迫切需要。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心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有效率。
二、研究目标
1、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2、研究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
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3、根据分析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场两所小学2007年春季一、二、三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07年3月---2007年4月
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07年5月---2008年1月
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08年2月----2009年12月
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5、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实验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
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表彰先进。
4、申请课题结题验收。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和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①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现在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学校里,家长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与家长的愿望相适应,社会上就冒出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艺术班、外语班、奥林匹克班等;书店里的各种教辅书籍也一直畅销不衰;深夜里,父母们陪着孩子做练习夜以继日。这就使得孩子有永远做不完练习,他们慢慢地滋生了讨厌学习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因此而逃学,离家出走。
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严。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孩子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进而导致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丧失。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加促使父母们望子成龙,而且往往偏重于智力教育。有的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在小学阶段,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门功课都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要求。有的家长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
要“加餐”,利用双休和节假日请“家教”,严重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重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全部被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多少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家长大多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孰不知过高地、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
③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而另外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取得好成绩的过程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④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撤”回了父母之爱,甚至冷漠相待。这是许多家长的两副面孔、两种态度。然而,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的。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外在的奖惩、地位而变化。只有在任何时候都相信自己的价值的孩子,才具备“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与奋斗的力量。
(2)社会和家庭不良现象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塑造着孩子的心灵,社会的不良风气走进了校园。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会消极对待学习。也有些农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知识够用就可以了,认为社会上一些大老板没文化,照样赚大钱;有些博士生,也不过当个工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去闯一闯,说不定能干出大事业来。一些人学有所成,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人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算没有文凭,照样能在条件优越的岗位上活得逍遥自在。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老师而产生厌学。
多数小学生都是崇拜和依恋老师的,老师的态度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上这门课,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观有些问题,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为没有自尊心、没有个性,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从未让他们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最终导致厌学。
(2)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导致厌学。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讥笑训斥学生,说他们“真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大多是由于无知、好动、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的,而一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上纲上线,当作严重的品德问题来对待。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
理伤害,比什么都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是教师,为什么有的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学效果差呢?这与教育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情感的语言,是撞击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之一。目前,某些教师仍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3、自身的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许多学生自制力不强。
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就宠着、惯着,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想得周全细致、无微不至。因此,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困难,更没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他们便会打退堂鼓,畏缩不前,不敢与困难作斗争,因而放弃学习。此外,现在的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还有电子游戏机、儿童游艺宫、变型金刚等等,电视频道也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的“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
(2)学生受错误的行为评价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说明的过程就是归因。部分学生的厌学,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根据调查,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的评价。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归因。
(3)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的匮乏,也会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他们表面上争强好胜,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拒接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
(二)研究出消除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与对策
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法国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比他的学识和才能更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
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对待每位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因批评过多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杜绝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而对他们的缺点应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同时处理“量”与“度”的关系,千万不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想法。
2、切实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的教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直接而重要的介质和土壤,课堂教学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教师不要一讲到底,也不要一问到底,不要强迫学生怎样做。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让每个学生在活泼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去寻求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发挥出来,厌学情绪也就难以产生了。
3、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作业要做到当堂完成,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对于学业较差的学生更应在课堂上给予帮助,辅导也应以感情引导为主,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差异意识,实施分层教学。作业要做到少而精,使之既具有掌握基本知识的功能,又具有培养技能的一面。
4、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对少数厌学心理较强的特殊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同时,对老师、家长及学生自身发现的心理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5、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解决许多在课堂学习中搞不懂的问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兴趣课、活动课等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知识,逐步培养求知欲望,从而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情绪。
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措施和对策可以多种多样,而且还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
七、研究效果及思考
(一)研究效果
1、学校重视了对厌学学生的教育管理。
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学校领导了解了当前学生厌学的现状,认识到了对厌学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成立了关爱厌学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同时制定了《大潭小学关于厌学学生的德育工作制度》和《大潭小学关爱厌学学生工作计划》,向厌学学生和家长发送了《给厌学学生的一封信》、《给厌学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厌学学生。
首先,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胜过知识教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教师能及时疏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分析原因,施以对策。其次,教师在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再次,教师更加注重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交心谈心,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3、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缓解,厌学率在不断降低。
该课题的研究,引起学校和教师对厌学现象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缓解,厌学率在不断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得以调动,自信心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上升。
(二)思考
1、教师心理学理论基础差,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急需加强,不断提高驾驭学生的能力。
2、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学生厌学的情况缺乏认识,教育方法简单,甚至粗暴,不利于厌学学生的心理疏通,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另外,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很成问题,学生及时得到家庭教育的机会缺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课题研究组
201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