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烟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烟草的无害化是指减少因人类活动给烟草作物增多的潜在危害,控制烟草中的农药残留,使烟草中仅剩下本身原有的有害物质。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了有机农业与有机烟草的概念,对有机烟草的产生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研究了有机烟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机烟草;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有机烟草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现代社会对有机食品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有机烟草的涉及还有所欠缺。烟草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作物,加之现代社会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所以,对于烟草的争议颇多。1 有机农业与有机烟草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而有机烟草是指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烟草[1]。近年来,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在各个国家得到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有机农业其实是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在二战之前,人们在种植作物时还没有肥料和各种杀虫剂,所以,农产品没有化学污染,后来,人们在战争过后,发现作为炸药使用的化学药品可以作为肥料派上用场。从此之后,农业种植出来的作物上残留的农药毒害越来越多,有机农业又被重新提上日程。2 有机烟草产生的背景
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出台,标志着世界控烟政策的发展方向。这一公约对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在我国出口的烟草检测出含有转基因的烟叶,很多国家不再从我国进口烟草。还有一些国家因为我国烟叶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太多,而拒绝进口我国的烟草。目前,烟草的安全性及品质已成为我国烟草业发展的瓶颈。之前人们因为农药及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纷纷购买使用,导致现在很多农产品的质量严重下降,有的甚至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现已有部分国家对一些有剧毒的农药发出了禁止令。现代社会,烟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吸烟有害人的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现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又多了一项,那就是烟叶中残留的有害化学物质,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有机烟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研究现状 国外对有机烟草的研究比较早,1987年,美国就已制定了对进口烟草中农药残留的标准。2002年,美国农业部实施了“国家有机项目”的标准,部分地区开始按照“国家有机项目”的规定种植有机烟草。除美国之外,德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家也在不断发展有机烟草。罗马尼亚的一家独立烟草生产商利用自己种植的烟草生产百分之百的有机烟草叶丝。他们生产的产品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在对烟丝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不会应用有毒的添加剂。有机烟叶在国外的研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
在我国,随着与《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有关的几个科技开发项目的实施,我国开始限制对农药的使用,逐渐关注农药残留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期提升烟叶的质量。近几年,我国烟草行业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示范县,在2005年启动了中国《烟草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项目,确立了4个烟草分公司为试点单位,最终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3.2 发展趋势 有机食品的声誉一直很好,各种有机食品现已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尤其是欧美国家,一直走在有机食品发展的前端。在我国有机食品发展中,虽不如国外的发展那般先进,但也没有太过落后。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有机食品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加大。由于烟草的特殊性,全世界对它的关注程度相对其他普通作物要更加重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标准也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及身体健康上越来越重视。因此,有机食品迅速发展起来[3]。与此同时,有机烟草也开始步入生产。
国际上对烟草的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格,进口的烟叶要求提供种植烟草时的详细情况,包括产地的生态环境、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只有检测和报告烟草成分的烟卷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一规定说明,发展有机烟草是一种趋势。我国烟草生产是世界烟草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由于国际烟草市场逐渐形成以环境为标准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的烟草业受到一定的打击。然而,在世界烟草生产及贸易的影响下,有机烟草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国际趋势。4 结语
对有机烟草的研究具有其现实的意义。现在全世界的吸烟人群众多,为减少烟草对烟民二次危害,应不断提高技术,降低农药或者肥料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在烟草中的残存量,更好地提高烟草的质量,对我国烟草业在世界上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物流业务附加值低。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与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3.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另外,在我国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6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4.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
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
5.物流领域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第三篇:风力发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风力发电与其他能源的优势进行对比;接着阐述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研究现状;再对我国未来风力发电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力发电;可再生能源;现状;趋势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Wind
Power Abstract: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Other forms of energy are compared;The status of wind power in China are introduced;Our future wind power status are analyzed.Key words: wind power;renewable energy;present situation;status
引言
风能是由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从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能源危机的阴影正日益困扰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子孙后代前途的社会
[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利用洁净能源替代高含碳量的矿物燃料,已成为世界利用能源的主题。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风力发电在减轻环境污染、调整电网中的能源结构、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无论从调整电网结构,还是从商业化方面都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发展风力发电[2]。
1风力发电与其他能源相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1全球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风的产生式由于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引起部分空气的流动,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资源。世界拥有巨大的风能资源。据估计,世界风能资源高达每53万亿千瓦时,预计到 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会上升至年25578万亿千瓦时, 也就是说全球风能资源是世界预期电力需求的2倍[3]。
1.2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风能是不需要开采、运输、不产生任何污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且1台单机容量1000千瓦的风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00吨、二氧化硫10吨、二氧化氮6吨。仅2007年, 全球940亿瓦风机容量就将减少
[4]二氧化碳排放12200万吨,相当于20个大型燃煤发电站的排放量。
1.3风机建造周期短、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风力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建设周期一般很短(1台风机的安装时间不超过3个月),1个50万千瓦级的风力发电厂建设期不到1年,而且安装1台投入运行1台,装机规模灵活。目前风电厂造价为 8000-9000元/千瓦,其中,机组(设备)占75%,基础设施占20%,其他为5%;风能利用小时数在2700-3200小时/年,其风电成本约0.45-0.6元/千瓦时。风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20-25年,其运行和维护费用一般相当于风电机组成本的 3%-5%[5]。
1.4风力发电占地少,现场所需人员少
风力发电相关建筑仅占风力发电场约7%的土地,其余场地仍可供其他产业使用;可以灵活地建设在山丘、海边、荒漠等地[6]。风电厂建成后,现场几乎不需要运行人员,可进行远程控制操作。中国风电发展的现状
2.1中国风力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全国第2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陆地风能离地面10米高度的经济可开发量2.53亿千瓦, 离地面50米估计可能增大一倍。近海资源估计比陆地上大3倍,10米高经济可开发量约7.5亿千瓦,50米高约15亿千瓦
[7]。
我国的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 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东北3省和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近200千米宽的地带, 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2亿千瓦, 约占全国可利用储量的79%。该地区风电场地形平坦, 交通方便, 没有破坏性风速, 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有利于大规模地开发风电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 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 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 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 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至8000小时。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丘陵连绵, 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千米之内。另外, 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8]。
从上述风力资源分布情况来看, 中国有相当大的地区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商业化、规模化的潜力很大。
2.2 风电场发展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风力发电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应用又给予了重视与支持,但在这一阶段,其风电设备都是独立运行的。直到1986
年,在山东荣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后,从此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建设进入了探索和示范阶段,但其特点是规模和单机容量均较小。到1990年已建成4座并网型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215兆瓦,其最大单机容量为200千瓦。在此基础上,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兆瓦,最大单机容量为500千瓦。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9]。据中国风能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3,144 台。与2006 年相比,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145.8%,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26.6%。2008年又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新增容量位列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截至2008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215.3万千瓦,同比增长106% ,总装机容量超过了印度,位列全球第4,同时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风电大国行列.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6458
[10]台,装机容5890兆瓦。截至2010年底,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累计装
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其中3100万千瓦装机实现并网发电。目前,甘肃酒泉、蒙东、蒙西、东北、河北、新疆、江苏、山东等多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正有序推进,蒙西和甘肃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均超过500万千瓦,河北、吉林等多个地区装机超过250万千瓦。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成为除欧洲之外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风电场。随后,总规模1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也在江苏启动。2010年,风电发电量达到450
[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
2.3 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风力发电
风电的迅速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十一五”时期,我国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这些政策不仅为风电长远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政策支持,也明确提出了装备先行、市场化的发展战略。截至目前,风电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增值税减免50%”、“即征即退”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除了国家推出的标杆电价外,部分省份还另外推出风电补贴,[12]山东、广东的风电上网电价均高于国家标杆电价。
2.4 专业队伍和国产化水平逐渐提高
风力发电的“装备先行”战略使风电快速发展[13]。据统计,2004年全国装机的风电设备中,进口设备占90%,2010年全国装机的风电设备中国产设备占90%。随着国内风电市场的发展,有10余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华锐、金风等7家制造企业已经跻身2010年世界风电设备制造15强,其中华锐风电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资本投入,国内风电设备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兆瓦级风机等科技难关被相继攻克。
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带动了国内风电技术水平和运营质量的快速提升。目前,国内风电机组普遍采用当今世界主流技术,世界领先的3兆瓦机和海上风电项目均在国内落户。单位千瓦造价已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
[14]下,降幅达40%。
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40000兆瓦,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正式起步。国内风电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使得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积
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15]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3全球风力发电的趋势
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风力发电已经开展了多年,随着能源环境的变化和风力发电产业的成熟,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将呈现新的趋势。
3.1风力发电投资成本降低
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在过去20多年里,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
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统计,从1980年至2005年期间,风力发电的成本下降超过90%,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形式[16]。根据丹麦RIS国家研究实验室对安装在丹麦的风力发电机组所进行的评估,从1981~2002年间,风力发电成本由15.8欧分/千瓦时下降到4.04欧分/千瓦时,预计2010电成本下降至3欧分/千瓦时,2020年降低至2.34欧分/千瓦时[17]。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改进,风力发电机组将越来越便宜和高效。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就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费用,而且同样的装机容量需要更少数目的机组,这也节约了成本。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开发商的经验丰富,项目开发的成本也相应得到降低。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改进也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平均成本。总体上,风力发电成本将得到大幅降低[18]。
3.2风力发电国产化必要性
实现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风力发电装备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推动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加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力度,一方面可为风力发电场建设采用国产设备提供优质廉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迫使国外同类企业在参与我国市场竞争时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19]。
风力发电国产化水平日益提高,如全部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30%,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力发电成本降至0.332元/千瓦时。为此,国家必须加大科研开发投资力度,在目前条件下以风力发电场建设投资1.5%-3%的比例支持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科研开发和国产化是适宜的[20]。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风力发电成本,还将推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产业的形成,利用我们的优势走向国际市场。
3.3海上风力发电将成为风力发电的新视点
海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广阔平坦的区域,使得近海风力发电技术成为近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多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在近海风力发电场的商业化运行是国内外风能利用的新趋势。
国际上,到2003年末,围绕欧洲海岸线的海上风力发电总装机已达到600兆瓦,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丹麦、瑞典、荷兰和英国。目前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是位于丹麦南海岸的Nysted风力发电场,容量为165.6兆瓦,由72台Bonus2.3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组成,于2003年12月开始发电。到2010年,欧洲海上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已达到10000兆瓦。海上风速大且稳定,年利用小时数可达到3000小时以上。同容量装机,海上比陆上成本增加60%,电量增加50%以上。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陆地上的风机总数已经趋于饱和,海上风力发电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海上发电是近年来国际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新领域。[21]
海上风能资源储量远大于陆地风能,储量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超过7亿千瓦,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目前上海已开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上海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300兆瓦[22]。为达到这一目标,第一座长距离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两侧将建成内地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场。随着海上风力发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3.4大型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必然的趋势
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2002年前后,国际风力发电市场上主流机型已经达到1500千瓦以上。目前,欧洲已批量安装3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大,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3兆瓦。国家2008年7月发改委共核准了222.45万千瓦大型风电项目,是2007年底全国累计装机600万千瓦的[23]37%。
大体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有两种发展模式。陆地风力发电,其方向是低风速发电技术,主要机型是2-5兆瓦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这种模式关键是向电网输电。近海风力发电,主要用于比较浅的近海海域,安装5兆瓦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布置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这种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和建设成本,但是近海风力发电的优势是明显的,即不占用土地,海上风力资源较好[24]。
4结论
风力发电具有既能保证能源的有序利用,又能战胜全球气候变化,更有利于全球的环境资源保护的优点。通过对我国风能资源及利用状况的调查,我国的风能开发和利用已经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尤其是小型风机的生产和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效果也非常不错,并且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风能这种可再生、无污染、环保节净的自然资源,通过致力于风力发电的技术创新与科研开发,使我国的风力发电得到长足发展,使风电在我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宝兰,文华里.世界风力发电现状与前景[J].能源工程,2000,(4):12-14.[2] 宋正良.世界风力发电发展概况[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4,(2):1-3.[3] 黎发贵,郭太英.风力发电在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贵州水利水电,2006(2):7-12.[4] 李俊峰,高虎,马玲娟.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和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07,(11):1-7.[5] 严陆光.力促大规模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J].山西能源与能,2009(5):1-3.[6] 杨磊.浅析风力发电可持续发展[J].应用能源技术,2007(9):33-34.[7] 李贤明,张霄,刘红雷,等.浅谈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前景[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6,(3):1-4.[8] 邓杉杉.我国风电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成都),2006.[9] 郑源,张德虎.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3-41.[10] 施鹏飞.2008年国内外风电持续快速发展[J].可再生能源,2009,27(2):6-10.[11] 李俊峰,高虎,王仲颖,等.2008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7-17.[12] 王玉萍,赵媛.对我国风电电价政策的分析与建议[J].电力需求管理,2007,(06):13-19
[13] 吴庆广.中国风力发电公司融资模式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1):5-9.[14] 赵子健.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9.[15] 宋艳霞.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2010.[16] 王素霞.国内外风力发电的情况及发展趋势[J].电力技术经济,2007,19(1):29—31.
[17] 刘晓林.漫谈风力发电[J].电气应用,2009,28(3):82-85.[18]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江苏),2011.[19] 易跃春.风力发电现状、发展前景及市场分析[J].国际电力,2004,8(5):2-6.[20] 李书锋,蒋永穆.政策导向、企业行为与我国风电特许权招标制度的再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9):1-7.[21] 姚兴佳,隋红霞,刘颖明等.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海上风电场,2007(2):111-118.[22] 宋础,刘汉中.海上风力发电场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太阳能,2006(2):1-5.[23] 未瑞.风力发电项目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24] 刘定邦.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模糊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重庆),2007.
第四篇: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 早期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文题目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院 系 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专 业 学前教育
姓 名 周璨
学 号 20***
二〇一五 年 六 月
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越来越关注早期儿童教育。幼儿园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整个社会对幼儿的重视度很高。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成为家长心目中的人才,近三十年来,早期教育的年龄在不断的提前。所以早期教育要有更严谨的研究,为以后早期教育的发展做好准备。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关键词:早期教育;现状 ; 影响
一、早期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2003年教育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2007年全国3-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5~6岁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3~6岁幼儿教育;但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即使能够实现这一计划,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外不能接受幼儿教育的适龄儿童人数仍然十分巨大,先圣孔子“有教无类”的理想还远远未能实现。
2000年全国幼儿教师114.4万人,而专任教师为94.65万人,占74%。城市幼儿教师数为44.6万人,农村幼儿教师数为69.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72.99%。2001年一年间,专科毕业以上的教师就达到31.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改制为专科而其幼师学生毕业人数大增的缘故。因此,到2002年,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猛增到93.82%。2003年,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70.91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7.9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这说明幼儿教师队伍也在走向专业化。具体情况见表2。但城乡差距大,仅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不到40%(课题组调查统计),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
1、从教育者,看护者来看现在的教育现状
(1)看护孩子的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保姆,可以说在安全饮食上,他们可能做的更好,但是,在教育幼儿上,他们的观念与方法是在不能让人们放心。比方说:不让孩子乱扔东西,不让爬,他们认为那些都是对孩子有危险的,不利于发展的。然而这就已经让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没有去探索和感知周围世界的新鲜事物,去丰富自己的知识。(2)幼儿教育学是学问很深的专业,需要有深刻的学问的人来从事这个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就像到大学,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时的老师才更加轻松。据说日本的教育是小学是博士教小学,硕士教中学,大学生或者硕士生教大学,据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占不到50%,边远的地区更是不到30%,甚至还有4.86%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不具备高中学历。要做好对儿童的启蒙运动,就要全体国民都有合格的启蒙意识。
2.从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来看
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幼儿园
(1)现阶段幼儿园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要。据数据统计,中国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儿童,在我国的偏远地区,教育条件达不到,受教育率很低。教育的校舍都很难保证,更别说是否有有资历的老师了。
(2)从现实来看,幼儿园主要有公立园和私立园。公立幼儿园只是占极少数,私立幼儿园占了幼儿教育的半壁江山,政府对幼儿园的投资甚少,私立园学费高,出现了“天价”幼儿园,没有进入公立幼儿园的儿童,也被家长送入了私立幼儿园,这大大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公立幼儿园的费用由国家承担,甚至偏远地区幼儿园这一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
(3)我国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表明了我国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之后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得现在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儿的教育水平得到很高的提升。引进了各种先进的过外教育方法。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得到了培训,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幼儿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育的内容也由最初的学习小学化教学,转换为学中玩,玩中学。教育的内容也从学字,学数学,转变为性格的养成,习惯的养成等一些良好品质的养成。
二、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为儿童提供系统而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可促进其神经、心理的全面发展人脑的微观结构,人脑结构不是生来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种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大脑在成熟过程中不断建构与分化的真正要素就是环境刺激。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刺激是从根本上改善大脑的微观结构和提高整个大脑的性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实验证明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气质突出表现为规律性强、坚持度久、情绪控制能力好、反应阈高。故这些儿童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表现出其自身的规律性,使父母和老师对其个体情况易于掌握,易于沟通。从而表现为关心理解的教育占主导,过分干涉、拒绝、惩罚的教育方式相对减少。在亲子间、师生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由此可见,早期教育不仅促进儿童脑机制的发展,而且也使其适应行为能力明显增加和促进儿童良好的气质发展。所以应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大力提倡并开展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早期教育中的实施关键。近年来,随着儿童保健事业不断深入的发展和广大群众对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的增加,儿童的早期教育及潜能开发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早教,通过给孩子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性格与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对其人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早教已被很多家庭所接受,但很多父母们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不同时期的教育和培养。所以早教班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够专业够权威,他们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能促进他们身心发展。早教不仅仅是学拼音学汉字的学习,它涉及到智力开发、音乐欣赏、亲子游戏等方方面面,内容相当广泛,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孩子因地制宜。早教中也有很多节目是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参加,不仅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加强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和其他同龄孩子每天在一起学习,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方面,本来孩子可能比较怕见陌生人,但是和其他同龄小朋友起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变得更快乐和更勇敢自信,这些都是对他们性格和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一到三岁的宝宝是智力开发的最有利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因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么,我们在早期教育的实施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目前早期教育的形式一般是进行个性化的早期教育指导、亲子游戏、育儿讲座等。早期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适宜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在亲子同乐活动中培养婴幼儿的独立性、专注力、秩序感、自信心及自律意识。协助儿童建立完善的人格。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而是一个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完整的只是年龄小的个人;儿童也有人格,要与儿童平等、交心、交朋友和愉悦式进行教育和学习;目前已经认识到了游戏、参与和寓教于乐在儿童早期教育的中心地位,适龄、有创想性的玩具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载体等等。
三、为了更好的教孩子,我们能做什么?
(一)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感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过不良现象表现出来,有些敏感期则容易被当作正常行为而被忽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规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发现。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敏感。
(二)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的育儿方法 当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保持高度敏感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时,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以布奇乐乐园中解决叛逆问题为例,如果是1-3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或正话反说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能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亲自尝一尝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需要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三)用好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一些行为上,我们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最佳教育效果。图书、影像资源、玩具、亲子活动、培训机构……这些我们其实早已经熟悉的媒介,其实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具,我们需要做到的,无非是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在育儿之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更加自然。
现在有些家长甚至教育工作的从事者都误以为早期教育只是开发智力,只是提前学知识,这种片面的早教会遏制孩子的天性,阻碍孩子习惯、性格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所以说早教不但要早,更要全面。因此,我们应在实施中注意关键和原则。
参考文献:0-3岁儿童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师课件ppt
第五篇: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一、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三)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二、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一)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二)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三)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代理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三)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