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1: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篇: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连孝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 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军事科学等方面。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而且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和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关键词:实验动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

1.1 实验动物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 1.1.1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传染病。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离不开实验动物及其动物性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鸡胚、动物血清、细胞等。

1.1.2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实验动物,全世界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之多,其中20%用于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旧。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包括兽用疫苗菌(毒、虫)种的选育、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及诊断技术研究、安全评价以及建立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实验动物。可见实验动物对于各种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1.3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菌(毒、虫)种的制备与鉴定、无菌检验、支[2][1]原体检验(活苗)、安全检验、效力检验、效价测定(抗血清和抗原)等主要项目。抗血清和诊断抗原的安检和效检应用最多的实验动物是小鼠、豚鼠和兔,而疫苗的安检和效检则广泛应用实验动物,或进行实验动物和靶动物平行检测,如猪口蹄疫苗的安检用兔和仔猪,效检用猪检验;猪瘟活疫苗安检用小鼠和猪,效检用兔和猪检验等。兽用生物制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信性最终依靠各种实验动物来体现。1.2 实验动物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 1.2.1 实验动物在皮肤移植研究中应用

裸鼠能接受异种组织移植,包括正常的和牛皮癣皮肤。1973年Manning等在BALB/C裸鼠身上建立了人的全层包皮及其他种类的皮肤移植后能终身耐受的实验。1974年Rygarrd报告,将人的皮肤和其他种类皮肤移植到BALB/C/A/BOMF裸鼠得到成功。移植人的皮肤在6~10天期间有再生血管形成的迹象。1981年Haftek等在BALB/C裸鼠身上建立了累及牛皮癣皮肤植片的40%保持牛皮癣预期杆状变(指、趾)和典型的棘皮症。1983年Fraki等将累及和不累及牛皮癣的皮肤移植到NIH裸鼠上获得成功,累及牛皮癣的皮肤能保持其牛皮癣样的形状。

1.2.2 实验动物在皮肤过敏反应中应用

随着免疫血清学研究的需要,目前已发展成用致敏动物含反应素抗体的血清注射到同种或密切相关的异种正常动物皮内,24~72小时后,静脉注射抗原,观察局部皮肤过敏反应,统称PCA反应。药物对各种动物PCA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抗组织胺药对各种动物PCA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说明各种动物PCA反应时,均有组织胺释放。但色甘酸二钠可抑制大鼠PCA反应,而对小鼠及兔PAC反应则无影响,因此,应用PAC反应来判断一个药物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时,最好不要根据一种动物PAC反应的结果。

PAC反应试验常选用的动物是大白鼠,亦用小白鼠。有时根据实验需要用兔。这些动物PAC(24~72小时)反应是由IgE介导的。豚鼠很少采用,因其PCA反应主要是由IgG介导的。1.2.3 猪在皮肤病理学中的应用 由于猪的皮肤与人的非常相似,包括体表毛的疏稀、表皮生长的动力学及厚度(猪30天、人21天)以及烧伤皮肤的激素和代谢修补机制等。故猪可以作为研究人类的表皮烧伤和其它皮肤损伤较为理想的模型动物。

鼠是人类恶性黑色素瘤适宜的动物模型,有利于人类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和治疗。黑色素瘤移植到裸鼠的成功率比较大,约50~70%。许多报导表明,黑色素瘤的生长特性和生物化学特性及其组织学变化与供者的相类似,能保留许多原来的特性,移植的肿瘤还能连续地传播,Povlsen报告能连续9年保持其生长特性。用同样药物化学治疗,其结果与临床医治病人的实践相类似。这可为人类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提出许多有效的药物和药物联合体,也为黑色素瘤的检测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裸鼠还可用于其他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得扁平细胞癌等)的诱发、生物学特性及治疗研究。1.3 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 1.3.1 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人类传染性疾病可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引起。非人灵长类动物可被用作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和临床免疫应答研究,也可被用作病毒性腹泻、流感、疱疹病、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AIDS)的动物模型。猕猴不仅是球菌性肺炎、野兔热、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立克次体病、鼠伤寒沙门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也是弓形体病、阿米巴脑膜炎、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病的理想动物模型。1.3.2 神经科学

1.3.2.1 非人灵长类在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础神经科学研究是通过不断增加对正常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从而有助于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相关病症。基础神经科学包括神经解剖学(认识大脑的神经结构)、神经生理学(认识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和确定大脑结构和行为、认知之间的因果关系)、神经药理学和认知障碍的实验性治疗等。

通过研究非人灵长类获得的一些基础神经科学方面的发现,包括:1)皮质放大因子的概念;2)确定了盲视的概念;3)皮质基底神经环节的作用;4)额前叶的存储和执行功能;5)内侧颞叶和额叶在长期记忆中的相互作用等。1.3.2.2 非人灵长类在临床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在临床神经科学研究中,利用非人灵长类开展的研究有助于对帕金森氏病[4]、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临床上的治疗。以阿尔茨海默氏病为例,它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较啮齿类能更好地模拟其病理变化,神经生物学特性与人类非常相似,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据设计,非人灵长类经过训练,可用于完成特定的与记忆有关的任务,用于评价认知能力、情绪行为等的变化,这也是啮齿类动物无法替代的,因而是研究该病的最理想的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对筛选治疗老年痴呆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恒河猴是目前该病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另外松鼠猴、猩猩、黑猩猩和狐猴等也是研究老年痴呆症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1.4 小型企业生产的普通级实验动物占使用量的绝大多数

由于大多数普通级实验动物生产的准入门槛较低,质量标准要求低,因此实验动物的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普通级的实验家兔,由于其生产企业大部分是由农村养殖场转变而来,设施条件和经营管理与其它畜牧动物相差不大,或者说是按照肉兔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实验家兔的;在加上竞争激烈、市场容量小、利润微薄、诚信意识缺乏以及实验动物专业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成为一些企业的唯一追求。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普通级实验动物的质量水平较低。

1.5 兽用动物性原材料的品质参差不齐

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多年的经验明确告诉我们,动物性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虽已经引起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普遍重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生产企业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都达不到兽用生物制品规范化的要求,因此,在生产中使用的动物性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这样由于产品合格率的影响而使生产厂家成本上升,影响经济效益。有的虽为合格产品,往往也会给用户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1.6 部分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不清,血缘不纯

目前我国所用的部分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都不清楚,血缘不纯,以实验家兔[7]

[6]

[5]较为突出。我国实验家兔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先后从日本和美国引进新西兰白兔和日本大耳兔外,各地大部分实验用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均来自畜牧业,且以特种经济动物的名义而引入饲养的种群,为了追求繁殖率、肉皮品质,多个品系间的杂交是普通现象。多数实验家兔生产商提供不出其生产家兔的遗传背景材料,生产的实验家兔也并不是纯正的日本大耳白兔或新西兰白兔,或多或少混入了其他品系的系统。

[8]2 实验动物发展趋势

2.1 实验动物质量越来越高

从国际小鼠种源库,北美的杰克森实验室,人类癌症模式小鼠联盟,突变小鼠资源联盟,加拿大小鼠联盟,欧洲突变小鼠资料库,亚洲位于日本的RIKEN BRC 生物资源中心等可以看到,用于科研方面的动物等级均是SPF 级或VAF 级,说明对实验动物质量要求非常高。另外从发达国家使用动物等级的历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美国在上世纪60 至70 年代间,啮齿类动物已普及清洁级。80 年代后已普及SPF 级,部分实验室已使用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欧盟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使用的大、小鼠等小型实验动物大多也为SPF 级[9]。2.2 实验动物替代方法[10,11,12] 以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为核心的3R 运动,是当前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工作的发展趋向。1959 年,英国动物学家William M.S.Russell 和微生物学家Rex L.Burch 提出“3R”概念。“3R”概念对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有关实验动物法规的制定与修正,以及生物医学研究中科研计划与试验程序的论证和实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替代技术包括离体培养的器官(organ)、组织(tissue)、细胞(Cells)等。

减少动物使用量的技术包括建立中心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共享,开展充分的前期文献调研工作,以及完善实验设计,包括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和统计软件,或者在教学中应用电影或电视手段。优化技术包括实验方案、实验路线和实验手段的精细设计,实验中使用止疼剂、取消死亡和极端的实验终点等。除此之外,实验动物管理愈来愈严格,已经制定、颁布了较为完备的各种规章制度,已经走向法制化。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在科研需求下得到不断增加等。总之,实验动物生产在面向专业化、商品化及社会化的同时,正逐步走向全球化。

2.3 强化监控, 提高质量, 健全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供销体系

根据实验动物的现状和国外实验动物的发展趋势, 要发展我国实验动物事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但从几十年我国实验动物发展具体情况来看, 产业化道路面临许多困难: 质量差、效益低、市场不规范, 严重影响产业化发展。因此, 国家在九五期间有重点的扶持实验动物生产基地和动物试验的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基地;加强和规范笼器具、饲料、垫料等实验动物支撑条件产业的发展;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保种、繁殖、供应中心网络和质量监测体系。国家科技部已确定北京、上海等地的几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和质量监测单位作为国家级实验动物保种中心和质量监测中心, 负责和协调全国各地实验动物的引种与质量监督和与世界各国实验动物机构的交流合作, 这种抓种源、抓质量和扶优淘劣、抓大放小的重要举措, 目的在于尽快推进我国实验动物的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2.4国内实验动物发展展望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的国家均已实现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社会化和商品化。它们有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完善的教育、培训、科研、生产管理应用体系,其管理已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我国实验动物起步较晚,虽然初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但是与国际实验动物水平相比还有较大 的差距。我国已经加入WTO,在实验动物方面也应尽快和国际接轨,应在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种实验动物法规和条例,对实验动物从严要求与国际同步,尤其是在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方面应加强工作和逐步立法。

②优化与提高实验动物等级质量,对于科研用动物要求在SPF 级,教学动物等级也应提高到清洁级及以上。

③积极探索和寻找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如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好志愿者,使用无生命模型教学及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影视、计算机)等资源,尽可能少的应用动物,尤其是大动物。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发展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的特点: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生产机制和供应机制社会化以及流通商品化。未来国际实验动物的主导方向还是在努力寻找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在提高实验动物等级质量等方面展开工作,使实验动物进一步商品化和国际化。我国也应该迎此契机,在实验动物各个方面开展充分的工作,如加强法规管理,提高动物等级质量,充分做好实验动物替代工作等,为国际实验动物发展做出我们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熊忠良,赵海忠,等,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J].动物饲养与兽医医学,2011,43(1),85-86.[2] 宁宜宝.兽用疫苗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20-231. [3]杨秀红,秦川.SAR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4):228—232. [4]吴均,杨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15(2):124—128.

[5]郑元元,孙兰.阿尔采末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6):649—653. [6]范文平,贺争鸣.普通级实验家兔的质量现状和动物实验机构相应的管理方式探讨[J].实验动物科学,2011,28(5):29—34.

[7]吴必武实.验动物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和检验中的重要作用[J].云南畜牧兽医,2011:36—37.

[8]罗满林,顾为望.实验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郑振辉,周淑佩,彭双清.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0]唐利军,曾开红,秦春娥,等.中日实验动物科技发展之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2008,18(8):78-80.[11]施张奎,吕宇,周文伟,等.浙江省实验动物科技现状调查初报[J].中国比较医学,2006,16(12):783-784.

第二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物流业务附加值低。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与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3.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另外,在我国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6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4.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

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

5.物流领域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第三篇: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 早期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文题目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院 系 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专 业 学前教育

姓 名 周璨

学 号 20***

二〇一五 年 六 月

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越来越关注早期儿童教育。幼儿园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整个社会对幼儿的重视度很高。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成为家长心目中的人才,近三十年来,早期教育的年龄在不断的提前。所以早期教育要有更严谨的研究,为以后早期教育的发展做好准备。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关键词:早期教育;现状 ; 影响

一、早期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2003年教育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2007年全国3-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5~6岁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3~6岁幼儿教育;但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即使能够实现这一计划,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外不能接受幼儿教育的适龄儿童人数仍然十分巨大,先圣孔子“有教无类”的理想还远远未能实现。

2000年全国幼儿教师114.4万人,而专任教师为94.65万人,占74%。城市幼儿教师数为44.6万人,农村幼儿教师数为69.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72.99%。2001年一年间,专科毕业以上的教师就达到31.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改制为专科而其幼师学生毕业人数大增的缘故。因此,到2002年,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猛增到93.82%。2003年,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70.91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7.9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这说明幼儿教师队伍也在走向专业化。具体情况见表2。但城乡差距大,仅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不到40%(课题组调查统计),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

1、从教育者,看护者来看现在的教育现状

(1)看护孩子的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保姆,可以说在安全饮食上,他们可能做的更好,但是,在教育幼儿上,他们的观念与方法是在不能让人们放心。比方说:不让孩子乱扔东西,不让爬,他们认为那些都是对孩子有危险的,不利于发展的。然而这就已经让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没有去探索和感知周围世界的新鲜事物,去丰富自己的知识。(2)幼儿教育学是学问很深的专业,需要有深刻的学问的人来从事这个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就像到大学,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时的老师才更加轻松。据说日本的教育是小学是博士教小学,硕士教中学,大学生或者硕士生教大学,据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占不到50%,边远的地区更是不到30%,甚至还有4.86%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不具备高中学历。要做好对儿童的启蒙运动,就要全体国民都有合格的启蒙意识。

2.从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来看

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幼儿园

(1)现阶段幼儿园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要。据数据统计,中国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儿童,在我国的偏远地区,教育条件达不到,受教育率很低。教育的校舍都很难保证,更别说是否有有资历的老师了。

(2)从现实来看,幼儿园主要有公立园和私立园。公立幼儿园只是占极少数,私立幼儿园占了幼儿教育的半壁江山,政府对幼儿园的投资甚少,私立园学费高,出现了“天价”幼儿园,没有进入公立幼儿园的儿童,也被家长送入了私立幼儿园,这大大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公立幼儿园的费用由国家承担,甚至偏远地区幼儿园这一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

(3)我国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表明了我国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之后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得现在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儿的教育水平得到很高的提升。引进了各种先进的过外教育方法。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得到了培训,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幼儿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育的内容也由最初的学习小学化教学,转换为学中玩,玩中学。教育的内容也从学字,学数学,转变为性格的养成,习惯的养成等一些良好品质的养成。

二、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为儿童提供系统而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可促进其神经、心理的全面发展人脑的微观结构,人脑结构不是生来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种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大脑在成熟过程中不断建构与分化的真正要素就是环境刺激。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刺激是从根本上改善大脑的微观结构和提高整个大脑的性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实验证明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气质突出表现为规律性强、坚持度久、情绪控制能力好、反应阈高。故这些儿童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表现出其自身的规律性,使父母和老师对其个体情况易于掌握,易于沟通。从而表现为关心理解的教育占主导,过分干涉、拒绝、惩罚的教育方式相对减少。在亲子间、师生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由此可见,早期教育不仅促进儿童脑机制的发展,而且也使其适应行为能力明显增加和促进儿童良好的气质发展。所以应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大力提倡并开展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早期教育中的实施关键。近年来,随着儿童保健事业不断深入的发展和广大群众对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的增加,儿童的早期教育及潜能开发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早教,通过给孩子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性格与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对其人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早教已被很多家庭所接受,但很多父母们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不同时期的教育和培养。所以早教班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够专业够权威,他们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能促进他们身心发展。早教不仅仅是学拼音学汉字的学习,它涉及到智力开发、音乐欣赏、亲子游戏等方方面面,内容相当广泛,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孩子因地制宜。早教中也有很多节目是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参加,不仅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加强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和其他同龄孩子每天在一起学习,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方面,本来孩子可能比较怕见陌生人,但是和其他同龄小朋友起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变得更快乐和更勇敢自信,这些都是对他们性格和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一到三岁的宝宝是智力开发的最有利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因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么,我们在早期教育的实施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目前早期教育的形式一般是进行个性化的早期教育指导、亲子游戏、育儿讲座等。早期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适宜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在亲子同乐活动中培养婴幼儿的独立性、专注力、秩序感、自信心及自律意识。协助儿童建立完善的人格。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而是一个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完整的只是年龄小的个人;儿童也有人格,要与儿童平等、交心、交朋友和愉悦式进行教育和学习;目前已经认识到了游戏、参与和寓教于乐在儿童早期教育的中心地位,适龄、有创想性的玩具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载体等等。

三、为了更好的教孩子,我们能做什么?

(一)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感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过不良现象表现出来,有些敏感期则容易被当作正常行为而被忽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规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发现。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敏感。

(二)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的育儿方法 当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保持高度敏感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时,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以布奇乐乐园中解决叛逆问题为例,如果是1-3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或正话反说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能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亲自尝一尝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需要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三)用好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一些行为上,我们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最佳教育效果。图书、影像资源、玩具、亲子活动、培训机构……这些我们其实早已经熟悉的媒介,其实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具,我们需要做到的,无非是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在育儿之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更加自然。

现在有些家长甚至教育工作的从事者都误以为早期教育只是开发智力,只是提前学知识,这种片面的早教会遏制孩子的天性,阻碍孩子习惯、性格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所以说早教不但要早,更要全面。因此,我们应在实施中注意关键和原则。

参考文献:0-3岁儿童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师课件ppt

第四篇:纸包装制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站推荐)

纸包装制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主要介绍了瓦楞纸箱、纸浆模塑制品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并指出了我国包装制品与国外的发展状况,及我国在纸包装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工业大国,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2,40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0,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61%,同比高出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10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包装工业已经提升至第14位。其中,纸质包装子行业的产值占比在过去八年间连续保持在30%左右,产值贡献率最高,整体利润贡献最大。以2009年为例,纸质包装行业对中国包装工业整体利润贡献率高达36%,是中国包装工业第一大利润来源。同时随着纸包装制品产量的增加和品种的多样化,纸包装制品的作用和地位已大大提高。其中纸箱纸盒在内的各种包装制品已广泛用于产品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在物资流通中深受人们的青睐,其用量之大、适用范围之广、发展之快,充分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综观纸包装制品的现状,展望其发展之未来,大力开发纸包装制品,已成为现代包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1 纸包装制品的现状 1.1国内现状

包装界有个说法:“纸和纸板的消费水平时衡量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纸制品产品的迅速增长,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2003年我国造纸工业增长17%,2004年增长幅度达到20%。入世以来,瓦楞纸箱、纸盒、纸袋和印刷工业更是迅猛发展,加上外贸进口贸易迅速扩大,直接拉动了纸产品需求的增长。到2009年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为8640吨,同比增长12%。中国包装工业2010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是中国包装联合会与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政府4月19日联合主办的2011可持续性包装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张耀权介绍的。1.1.1瓦楞纸板包装制品

瓦楞纸箱具有质轻、抗压、耐戳穿、抗撕裂和缓冲、防震、易加工成型等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装潢印刷适应性,能够循环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既经济,又轻便且易堆放。所以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发展速度越来越块。目前,瓦楞纸箱已经成为现代包装中使用最广泛的包装容器,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包装形式之一。在我国,包装纸制品产值占包装工业总产值40%,在经济发达国家占45%以上。而瓦楞纸箱产值占总产值的60%以上。由于瓦楞纸板是重要的纸质包装材料,自1995以来,世界瓦楞纸板产量每年都有所增长。1995年瓦楞纸板产量为1104.03亿平方米,2000年产量已达1252.85亿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瓦楞纸箱包装迅速发展,增长速度在各生产大国中是最高的。1995年产量为74亿平方米,2000年产量为123亿平方米,日本134.58亿平方米,中国123亿平方米。我国从1995年开始,瓦楞纸板生产量一直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2年我们瓦楞纸板生产量已达200亿平方米,其生产能力已达230亿平方米。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2位。据国际瓦楞纸板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瓦楞纸板产量已达397亿平方米,首次超过美国而跃升为世界最大瓦楞纸板生产国。2009年,中国瓦楞纸板产量继续增加,为440亿平方米,美国则降到320亿平方米,中、美两国瓦楞纸板产量的差距加大到上百亿平方米。

目前,我国高强度瓦楞原纸供应不足,而需求量又大,现在的以中档产品为主的瓦楞原纸供应体系,满足不了对产品品质日益提高的要求,于是高强度瓦楞原纸大量依靠进口。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由于长期以来瓦楞原纸附加值低,国内生产包装纸板的造纸产普遍看好牛皮箱纸板、白板纸等附加值高、需求量大的产品,造成计划新扩建的瓦楞原纸项目不多。二是国内纸制品包装迅速发展和提高,拉动了国内高强度瓦楞原纸及牛皮纸的需求增长。三是近期瓦楞原纸国际市场持续疲软,供大于求,而我国高强度瓦楞原纸市场却存在供不应求。1.1.2纸浆模塑制品

纸浆模制品是在一定浓度的纸浆中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并在成型机中通过均匀地分布在模具表面,从而形成拟定几何形状与尺寸的湿纸模坯,再进一步脱水脱模、干燥整形制得成品,它具有质量轻、抗压强度大、缓冲性能好、易回收利用等特性。因废纸是生产纸浆模 制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故其生产和使用过程无公害且原料来源丰富。使用纸浆模制品代替发泡聚苯乙烯包装,消除“白色污染”。我国每年生产彩色电视需发泡塑料2万吨左右,其体积折算1×10m。尽管其他家电、机电产品等每年使用的发泡塑料很难统计,但无疑是一个可怕的字。用纸浆模制品代替发泡塑料是大势所趋,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纸浆模制品在我国还是年轻的产品,其外形结构及品种还难以和塑料制品全面抗衡。儿童玩具、舞台道具、人体模特、工艺品底坯等都能采用纸浆模制品。此外,在军火、兵器包装中,要求防冲击、防静电、防潮、防锈,使用纸浆模制品包装储运既可靠又安全。1.2国外纸制品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最大的产纸国——美国,包装加工用纸产量占美国纸与纸板总产量的比例,1994年为49.3%,2004年提升到50.3%。日本包装材料与容器中,纸包装无论在产值上还是产量上,都居于世界前列。如2005年日本纸包装的产值占总产值的40%多,纸包装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则更大,达60%多。在日本各类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纸、纸板、纸制品的产值和产量都是最大的。韩国2005年纸品总产量为1055万吨,其中纸和纸板合计 528万吨,占总产量的一半。中国台湾的这一比例也高达70%。据世界包装组织统计,2009年世界包装产业总规模为5638亿美元,其中纸包装市场2160亿美元,占比38%。

2010年世界重要瓦楞纸板生产国生产形势大多转好。据国际瓦楞纸板协会统计,美国的瓦楞纸板产量从2009年的321亿平方米增至2010年的330多亿平方米,日本的产量从2009年的126亿平方米增至2010年的130亿平方米。据初步统计,2010年世界瓦楞纸板产量会比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产量不少于1800亿平方米。而亚洲瓦楞纸板产量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其它地区。2008年亚洲瓦楞纸板产量已高达760多亿平方米。亚洲瓦楞纸板产量在1995年已经超过欧洲,2003年超过北美洲,成为世界最大瓦楞纸板生产地区,其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在此期间也大幅提升,由1997年的30%上升为2007年的41%和2008年的43%,2009年继续提升到46%。

日本瓦楞纸板年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就已达到120多亿平方米,2007年达140亿平方米,创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日本产量下降为136亿平方米,2009年继续下降到126亿平方米。

欧洲瓦楞纸板产量从2002年的413亿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425亿平方米和2007年的470亿平方米,2008年下降为460亿平方米。1997年欧洲瓦楞纸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为28%,2007年下降为27%,2008年和2009年继续下降为26%和25%。

北美洲过去长期是世界最大的瓦楞纸板生产地区,1997年的产量为410亿平方米,2007年为424亿平方米,2008年下降到410亿平方米。北美洲瓦楞纸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则从1997年的34%下降为2007年的24%,2008年和2009年继续下降为23%和21%。

美国瓦楞纸板产量曾长期为世界之首。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来,美国瓦楞纸板产量一直在300亿平方米以上,1999年曾达377亿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2000年—2008年,美国瓦楞纸板产量虽有起伏,但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2000年下降到373亿平方米,2005年下降到364亿平方米,2008年下降到348亿平方米。

此外,瓦楞纸板产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还有印度和巴西,两国在2009年的产量分别为52亿平方米和43亿平方米。2 纸包装制品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09报告》称,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纸与纸板产量、消费量的上涨幅度高达183.28%和139.69%。中国瓦楞纸箱工业近年来年均增长率达18%—20%。据预测,2013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瓦楞纸箱市场。由此可见,中国的瓦楞纸箱行业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推动企业升级发展,成为身处瓦楞纸箱行业的各类企业的共识。

(1)现在中国有纸箱厂约有40000家,瓦楞纸生产线约4500条(包括不能使用的),每条瓦楞纸生产线的年产量约660平方米,年总产量约400亿平方米,其中三层瓦楞纸生产线占15%,五层瓦楞纸生产线占80%,7层瓦楞纸生产线占5%。而美国约有纸箱厂1500家,拥有瓦楞纸生产线660条,每条生产线的年产量约为6288平方米,年总产量约为415亿平方米。日本约有纸箱厂251家,拥有瓦楞纸生产线约477条,年总产量约为134亿平方米。通过数据的对比说明,中国纸包装产业进行布局的转变、增长模式的改变已迫在眉睫。我们要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才是行业的出路。每个企业都要精诚团结,做大做强,共同把民族行业做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才是行业的出路。

(2)纸包装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包装印刷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降低生产消耗的需要,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经营压力大的困难情况下,印刷包装企业更应该注重通过生产结构和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出路。所以,不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纸包装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仍然是挖掘经济潜力的最好途径和选择,也只有通过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将企业可利用的知识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转化为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机会。3结语

纸制品要适应现代包装的发展,必须充分用高科技成果,其材料 向高性能、多功能、多用方向发展,其结构向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其设计、制造技术向优质、高效和省力化发展,其生产设备向高速、全自动、多功能化发展,其包装功能向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神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包装中保持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第五篇:有机烟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烟草的无害化是指减少因人类活动给烟草作物增多的潜在危害,控制烟草中的农药残留,使烟草中仅剩下本身原有的有害物质。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了有机农业与有机烟草的概念,对有机烟草的产生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研究了有机烟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机烟草;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有机烟草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现代社会对有机食品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有机烟草的涉及还有所欠缺。烟草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作物,加之现代社会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所以,对于烟草的争议颇多。1 有机农业与有机烟草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而有机烟草是指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烟草[1]。近年来,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在各个国家得到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有机农业其实是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在二战之前,人们在种植作物时还没有肥料和各种杀虫剂,所以,农产品没有化学污染,后来,人们在战争过后,发现作为炸药使用的化学药品可以作为肥料派上用场。从此之后,农业种植出来的作物上残留的农药毒害越来越多,有机农业又被重新提上日程。2 有机烟草产生的背景

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出台,标志着世界控烟政策的发展方向。这一公约对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在我国出口的烟草检测出含有转基因的烟叶,很多国家不再从我国进口烟草。还有一些国家因为我国烟叶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太多,而拒绝进口我国的烟草。目前,烟草的安全性及品质已成为我国烟草业发展的瓶颈。之前人们因为农药及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纷纷购买使用,导致现在很多农产品的质量严重下降,有的甚至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现已有部分国家对一些有剧毒的农药发出了禁止令。现代社会,烟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吸烟有害人的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现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又多了一项,那就是烟叶中残留的有害化学物质,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有机烟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研究现状 国外对有机烟草的研究比较早,1987年,美国就已制定了对进口烟草中农药残留的标准。2002年,美国农业部实施了“国家有机项目”的标准,部分地区开始按照“国家有机项目”的规定种植有机烟草。除美国之外,德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家也在不断发展有机烟草。罗马尼亚的一家独立烟草生产商利用自己种植的烟草生产百分之百的有机烟草叶丝。他们生产的产品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在对烟丝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不会应用有毒的添加剂。有机烟叶在国外的研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

在我国,随着与《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有关的几个科技开发项目的实施,我国开始限制对农药的使用,逐渐关注农药残留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期提升烟叶的质量。近几年,我国烟草行业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示范县,在2005年启动了中国《烟草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项目,确立了4个烟草分公司为试点单位,最终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3.2 发展趋势 有机食品的声誉一直很好,各种有机食品现已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尤其是欧美国家,一直走在有机食品发展的前端。在我国有机食品发展中,虽不如国外的发展那般先进,但也没有太过落后。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有机食品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加大。由于烟草的特殊性,全世界对它的关注程度相对其他普通作物要更加重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标准也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及身体健康上越来越重视。因此,有机食品迅速发展起来[3]。与此同时,有机烟草也开始步入生产。

国际上对烟草的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格,进口的烟叶要求提供种植烟草时的详细情况,包括产地的生态环境、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只有检测和报告烟草成分的烟卷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一规定说明,发展有机烟草是一种趋势。我国烟草生产是世界烟草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由于国际烟草市场逐渐形成以环境为标准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的烟草业受到一定的打击。然而,在世界烟草生产及贸易的影响下,有机烟草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国际趋势。4 结语

对有机烟草的研究具有其现实的意义。现在全世界的吸烟人群众多,为减少烟草对烟民二次危害,应不断提高技术,降低农药或者肥料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在烟草中的残存量,更好地提高烟草的质量,对我国烟草业在世界上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载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力发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风力发电与其他能源的优势进行对比;接着阐述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研究现状;再对我国未来风力发电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力......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结 课 论 文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于世军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0102 1 目录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甘雨,0938210028,09土木1班 【摘要】本文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我......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

    减肥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减肥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文中介绍了当今社会的肥胖现状,减肥性食品,国外减肥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减肥、功能性、食品......

    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对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聋哑人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人们通过各种慈善活动和媒体报道知道他们,但与他们亲身、亲密接触......

    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王 珠 摘 要: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 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在企 内......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