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
州(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后续设计和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监督检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依据。
第五条 水土保持方案由生产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六条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占地面积在五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五万立方米以上的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占地面积不满五万平方米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满五万立方米的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七条 水土保持方案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下列主要内容:
(一)生产建设项目概况及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二)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与水土流失预测;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四)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
(五)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表除外);
(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八条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质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深度,应当与主体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建设进展相一致。
对于审批制和核准制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按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深度要求编制。
对于备案制、不需办理立项手续、重新报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根据主体工程相应设计阶段的技术资料和工程进展情况编制。
对于已建、在建、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项目及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按初步设计深度要求编制。
第九条 水土保持方案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由自治区审批、核准、备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州(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向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由州(地、市)、县(市、区)审批、核准、备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不需要办理立项手续的生产建设活动,其水土保持方案按照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实行审批制的项目,生产建设单位须在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在提交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至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第十一条 不需办理立项手续的下列生产建设活动,应当在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一)工业园区、开发区、城镇新区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经营性取土、挖砂、采石;
(三)占地五万平方米以上的移民安置区;
(四)占地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农林开发。
第十二条 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单位,须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自治区境内的取得甲、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担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自治区境内的取得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担州(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
自治区境外的取得甲级资格证书的单位,须到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基本信息后,方可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自治区境外的取得乙、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不得在自治区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第十三条 生产建设单位申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单位(业主)正式书面申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请示一式两份;
(二)水利水电工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应当提供有管辖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三)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一式十二份;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同级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函、意见、备案证)等支持性文件;
(五)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水利水电工程);
(六)水资源论证批复(取用水项目);
(七)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四条 有审批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水土保持方案的申请材料后,根据下列情况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在五个工作日内出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具备申请许可资格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技术评审意见,及时组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的修改工作,并将修改完成的水土保持方案及时报送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修改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其水土保持方案须重新评审。
第十六条 批准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规定;
(二)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三)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划;
(四)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
(五)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可靠、方法合理、结果正确;
(六)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全面、方法正确、点位布设合理;
(七)需要进行技术评审的水土保持方案通过了评审。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不含技术评审和水土保持方案补充、修改所需时间)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十五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对下列情况之一的,其水土保持方案不予批准。(一)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生产建设项目;
(二)在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生产建设项目;
(三)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的农林开发项目;
(四)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内取土、挖沙、采石的生产建设项目;
(五)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划的项目;
(六)处于重要河流、湖泊以及跨州(地、市)、县(市、区)的其他河流、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的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生产建设项目,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生产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对下列情况之一的,其水土保持方案实行暂缓批准:
(一)分期建设的生产建设项目,其前期工程中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
(二)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生产建设项目,在建及生产运行的工程中存在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未开展监测工作、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
第二十条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项目因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重新批准:
(一)矿山、电厂、水利水电枢纽、机场等,其主要工程规模、位置发生变化的;
(二)公路、铁路、渠道、管道、输电线路等生产建设项目,其线路位置变化超过百分之三十的;
(三)生产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有下列重大变化之一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措施设计变更报告,及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一)植物措施总面积变化超过百分之四十的;
(二)工程措施工程量变化超过百分之三十的;
(三)取土(弃渣)场位置发生变更,且取土(弃渣)量在五万立方米以上的。
第二十二条 取土(弃渣)场位置发生变更,且取土(弃渣)量在五万立方米以下的,其水土保持设计变更报告,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 水土保持方案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重新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自治区流域管理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行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权。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查处情况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
第二十五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自治区流域管理机构要按照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任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计划,并按计划依法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每月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自治区流域管理机构对其负责的生产建设项目每年至少应当组织一次监督检查。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应当及时开展跟踪检查。
第二十六条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及变更等手续履行情况;
(二)水土保持后续设计中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落实情况;
(三)水土保持设施施工合同落实情况和施工进展情况;
(四)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开展情况;
(五)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六)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情况;
(七)水土保持效果相关情况;
(八)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与主体工程验收同步情况。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程序如下:
(一)印发检查通知;
(二)现场检查;
(三)听取生产建设单位情况介绍;
(四)对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调查取证;
(五)形成检查记录;
(六)印发书面监督检查意见。
第二十八条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配合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意见应当制定整改计划和落实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监督检查机关。
第二十九条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单独成册。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在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明确水土保持设施的内容、质量和进度要求。
第三十条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书面报告开工信息,跨行政区域的报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工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开工时间、施工期、建设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单位、水土保持施工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土保持监理单位、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等。
项目建设期间,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每年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方案实施情况。
第三十一条 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监测工作。项目开工前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送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施工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监测工作结束后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
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质量。
第三十二条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监理应当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等技术服务机构存在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或者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办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新疆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管理和保护水土保持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相应的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监督检查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第三条 在省水土保持规划划定的山区、丘陵区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涉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堆放、排弃等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一)占地面积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五万立方米以上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二)占地面积五公顷以上不足十公顷并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万立方米,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一万立方米以上不足五万立方米并且占地面积不足十公顷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三)占地面积不足五公顷并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一万立方米的,应当填写水土保持登记表。
第四条 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所对应的区块范围(已建成区块除外)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在已经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完成场地平整的区域内,开办涉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堆放、排弃等生产建设项目,可以填写水土保持登记表。
在未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未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完成场地平整区域内,开办涉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堆放、排弃等生产建设项目的,仍然按照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水土保持登记表(格式见附件1)由项目业主自行填写。
第六条 生产建设单位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应当委托持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的单位编制。
占地面积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五十万立方米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当委托持有甲级或乙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的单位编制。
第七条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地方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其他规定。
第八条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应重点突出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及措施,并对主要措施进行必要的典型设计,提交典型设计图和总体布置图,其他内容力求简明、易懂。
第九条 承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单位应依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开展工作,从现状勘测、报告编写和图件制作、审核、审定等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确保水土保持方案切实可行。
第三章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第十条 水土保持方案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完成并办理审批手续。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不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在开工前主体工程的第一个设计阶段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或备案手续。
列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项目,应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或备案手续。
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应在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主体工程的第一个设计阶段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或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登记表报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设区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登记表报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水土保持登记表的备案可以委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园区管理机构接收,但应在2个工作日内移交委托机关审核归档。
第十二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
(一)涉及省界或跨设区市边界的生产建设项目。
(二)占地面积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五十万立方米以上且涉及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生产建设项目。
第十三条 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
(一)本行政区域内跨县级边界的生产建设项目。
(二)本行政区域内占地面积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五十万立方米以上且不涉及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生产建设项目。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
(四)设区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域内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生产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
(一)本行政区域内(设区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域除外)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
第十五条 生产建设单位申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告书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
(一)生产建设单位要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申请,文件须符合公文标准;
(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三)项目受理通知书或类似立项文件;
(四)技术评审意见;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报告等前期工作文件,内容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相衔接。
第十六条 生产建设单位申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
(一)生产建设单位要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申请,文件须符合公文标准或当地规定的统一格式;
(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三)项目受理通知书或类似立项文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报告等前期工作文件,内容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相衔接。
第十七条 生产建设单位申请水土保持登记表备案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
(一)水土保持登记表;
(二)项目受理通知书或类似立项文件;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报告等前期工作文件。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审批申请材料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即为受理。
(一)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二)申请材料内容不符合审批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内容。
(三)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审批要求的,应当作出受理决定,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第十九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所受理的重大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申请涉及公共利益需要听证的,可以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实施过程中直接涉及其利害关系申请听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之日起,分别在12个、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水土保持登记表时即予备案。备案后发现需要报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及存在其他问题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备案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不予批准,并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一)生产建设项目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的区域的;
(二)生产建设项目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未相应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也没有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范围的;
(三)生产建设项目取土场地未落实,或者取土场选址、设置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
(四)生产建设项目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没有综合利用方案;或者确需排弃没有落实存放地,以及存放地选址、设置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设计、施工、验收的主要依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条件如下: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和水土保持规划及相关规划;
(2)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标准;
(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有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达到主体工程设计深度;
(5)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编制依据可靠、方法合理、结果正确;(6)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得当。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从略。
第二十三条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一)因地点、规模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办理立项手续的;
(二)矿山、电厂、水利水电枢纽、机场等,其主要工程位置发生变化的;
(三)公路、铁路、渠道、管道、输电线路等线型生产建设项目,其线路位置变化超过30%的;
(四)生产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增加20%以上的。
第二十四条 水土保持方案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该项目才开工建设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原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经审核需要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的,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第二十五条 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生产类项目,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服务期期满后仍需继续生产的,应当编制后续生产期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四章
水土保持设施设计、施工
第二十六条 生产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包括依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水土保持设施初步设计篇章,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投资。
水土保持设施与生产建设项目的主体及附属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相对独立且所对应的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可以单独编制水土保持设施初步设计报告,作为生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专题或附件。
第二十七条 生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有同级或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初步设计未包括水土保持设施初步设计内容或水土保持设施初步设计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予以落实完善。
第二十八条 生产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应当包括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图设计。
第二十九条 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也不得实施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程。
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应当将水土保持设施的设计报送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的基础资料。
第三十条 生产建设项目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部分水土保持措施需要变更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变更设计,并办理报批或备案手续。
(一)植物措施总面积变化超过40%或工程措施工程总量变化超过30%等重大变更的,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二)取土场增设或位置发生变更且取土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专门存放地增设或位置发生变更且存放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报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取土场增设或位置发生变更且取土量不足5万立方米的,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专门存放地增设或位置发生变更且存放量不足5万立方米的,报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施工可由承担主体及附属工程施工的单位承担,也可由建设单位委托其它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 委托主体及附属工程施工单位承担水土保持设施施工的生产建设项目,在项目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应包含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内容、质量、进度要求。且进度要求不能滞后于主体及附属工程,必要时应先于主体及附属工程建成。
第三十三条 委托其它施工单位承担水土保持设施施工的,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协调,确保主体工程施工与水土保持设施施工的配合与协调。
第三十四条 跨实施或汛前未完工的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专门存放地防护工程,涉及防汛安全的,应编制安全度汛方案,保证工程安全度汛。跨实施的植被恢复工程,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植被恢复的质量、进度要求。
第三十五条 中间交工的水土保持设施,施工单位应及时申请办理中间交工验收手续,并对通过交工验收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妥善管理。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撰写水土保持设施施工记录,按规定建立施工档案,分类保存相关资料。植被恢复措施和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还应分时段收集影像资料,便利日常查阅。
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水土保持设施施工总结报告。
第五章
水土保持监理
第三十七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应实施水土保持监理。
第三十八条 水土保持监理可以由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承担,也可另行委托其它监理单位承担。由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承担水土保持监理的,应在项目监理机构中配置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水土保持监理人员。
第三十九条 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理另行委托其它监理单位承担的,承担水土保持监理的单位应持有《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专业)》。
第四十条 承担水土保持监理的单位应根据国家建设监理、水土保持监理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第四十一条 承担水土保持监理的单位应对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控制,并对水土保持设施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提出质量评定意见,作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依据。
第六章
水土保持监测
第四十二条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生产建设单位和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占地面积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五十万立方米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生产建设单位和园区管理机构不具备相应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持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监测,并按季度向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成果。
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自行开展监测并按季度向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表(格式见附件2),重点反映项目建设、土石方量利用及存放、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内容。
第四十三条 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及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编制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应根据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和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分区、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提出监测点布局;落实监测重点地段、重点对象的监测内容和指标,提出各监测点的主要监测指标及其监测频次、方法及采用的设施、设备,其中现场调查监测每个月不少于一次;对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进度计划、人员分工、成果提交等进行安排。
第四十四条 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或园区管理机构报告水土流失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提供预警信息。项目实施期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或乱挖乱弃渣土等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的,应协助建设单位或园区管理机构及时向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第四十五条 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应定期编制监测报告,提交生产建设单位或园区管理机构。
(1)分季度监测报告,监测内容应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监测报告,对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进行总结。(3)在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前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水土流失及控制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成效,按规范要求统计、分析各项水土保持控制指标,作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依据。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 设区市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情况日常巡查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不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当场予以处理。存在问题较大的,应跟踪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处理。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举报制度,通过门户网站公布受理举报电话、信箱等联系方式,对所举报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处理,举报人系实名的要注意对其身份的保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
第四十八条 设区市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是否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办理报批手续;入园项目是否办理水土保持登记表备案手续。
(二)是否设立土石方中转场、表土堆放场,并建立统一调配、管理制度。
(三)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入园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四)水土保持监测是否开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五)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危害隐患。
(六)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七)监督检查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其他依法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生产建设项目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水土保持方案是否经过批准或者备案;项目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后,是否按规定重新报批水土保持方案。
(二)水土保持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是否包括水土保持设施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是否全面,设计深度是否满足要求;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是否纳入工程建设管理内容;施工合同中是否包括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进度要求和有关技术要求;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实施进度是否列入工程监理的内容之中;水土保持设施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三)水土保持监测是否依法开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四)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确需排弃的,是否符合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取料场、弃渣场等位置是否与水土保持方案一致;如有变更,是否办理有关报批手续。
(五)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危害隐患。
(六)水土保持投资是否列入工程总投资。
(七)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八)监督检查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其他依法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生产建设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的监督检查,应当认真填写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记录表(格式详见附件3),一式两份,由检查组成员和生产建设单位代表共同签字后,由组织监督检查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生产建设单位分别存档。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生产建设活动存在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同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组织检查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十二条 生产建设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实行属地管理为主。
(1)设区市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生产建设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配合做好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活动。
(2)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省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配合做好水利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对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五十三条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需要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配合或共同检查的,应提前告知项目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八章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第五十四条 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通过竣工验收,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第五十五条 在生产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对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水土保持设施自查初验后,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申请。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权限,负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
第五十七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管理维护责任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等。
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专项验收和参加联合验收。专项验收的程序又分为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
第五十八条 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生产建设项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联合验收,在项目联合验收(或竣工验收)意见(或鉴定书)中应包括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意见。当地联合验收机制不成熟的,可以按简易程序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填报水土保持登记表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参照前款规定执行,程序可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予以简化。
第五十九条 占地面积不足50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50万立方米、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按简易程序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第六十条 占地面积在50公顷以上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按一般程序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第六十一条 按一般程序进行专项验收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如下申请材料(文本、电子文档各一份):
(一)书面验收申请;
(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三)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没有能力编制的可以委托持有甲级或乙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的单位编制;
(四)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五)水土保持监理总结报告;
(六)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的监督检查意见;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十二条 按简易程序进行专项验收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如下申请材料(文本、电子文档各一份):
(一)书面验收申请;
(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包括技术和监测、监理、历次检查所发现问题的处理结果等内容);
(三)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十三条 按一般程序进行专项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申请后,所提交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验收会,成立由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验收组,检查项目现场,形成验收鉴定书,验收合格须经三分之二以上验收组成员同意。
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代表应当参加现场验收并在验收成果文件上签字。
第六十四条 按简易程序进行专项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申请后,所提交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指派工作人员会同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检查项目现场,形成验收鉴定表(格式见附件4)。
第六十五条 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确定为验收合格:
(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或备案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财务支出等资料齐全;需要开展监理、监测,相应资料符合要求。
(二)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质量达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水土保持设施发生变化的,已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三)水土流失防治基本目标达到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规定,各项防治指标满足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
(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
(五)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落实;水土保持设施位于临时占地上的,落实了管护责任主体和经费来源。
(六)依法缴纳了水土保持补偿费。
第六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自完成专项验收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印发验收鉴定书(表),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负责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第六十七条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可以进行分期验收。
第六十八条 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参照简易程序进行验收,所提交的材料应当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当年完成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入园项目未完成验收的,可以一并进行。
对应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所确定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保持设施全部建成后,按一般程序组织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第六十九条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或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运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试行。《浙江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指南>(试行)》(浙水保〔2007〕20号)、《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水保〔2013〕67号)、《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有关问题的批复》(浙水政〔1997〕548号)、《关于生产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等问题的批复》(浙水政〔1999〕44号)、《关于“矿山企业”解释问题的批复》(浙水政〔1999〕48号)、《关于组织防治烧制砖瓦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批复》(浙水政〔1999〕59号)、《关于减免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权限问题的批复》(浙水政〔2000〕95号)、《关于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复函》(浙水政〔2002〕30号)、《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政〔2003〕4号)、《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有关问题的复函》(浙水保〔2004〕55号)、《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的复函》(浙水函〔2007〕28号)、《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水电建设项目“三通一平”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浙水办保〔2007〕1号)、《浙江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评选暂行办法》(浙水保〔2008〕2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保〔2009〕2号)、《关于加强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水保〔2009〕62号)、《关于做好220kV和110kV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水保〔2009〕89号)、《转发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浙水办保〔2009〕2号)、《关于印发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浙水办保〔2010〕4号)同时废止。
第七十一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第三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保证监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受委托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
第三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以下简称“监测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个等级。
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由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第四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监测资质申请材料的接收、转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6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0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设计、监理监测、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6人;
(四)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关水土保持监测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5年以上;
(五)配备径流、泥沙、降水、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监测仪器设备;
(六)取得乙级资质证书满3年,独立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不少于6个;
(七)申请资质之日前3年内没有因存在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形而受到处罚。
前款所指的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包括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水文和资源环境类专业。
第六条 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3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5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设计、监理监测、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3人;
(四)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关水土保持监测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5年以上;
(五)配备径流、泥沙、降水、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监测仪器设备。
第七条 监测资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其申请实行集中受理,具体受理时间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告。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注册资金或者固定资产证明材料;
(四)专业技术人员(含技术负责人)的毕业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复印件,劳动关系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五)监测仪器设备清单;
(六)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还需提交近3年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业绩证明材料。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确定的时限内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连同申请材料转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受理手续。
第十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审批决定前,对拟批准的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作出审批决定后,将审批结果进行公告。
第十一条 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资质证书包括正本、副本各一份,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完成变更后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发生分立的,应当在完成分立后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重新核定资质等级,颁发新的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 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个工作日前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延续的单位从业活动情况进行审核,并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五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取得监测资质单位开展监测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情况;
(二)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和监测技术培训情况;
(三)监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四)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和监测成果质量状况。
第十六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监测业绩报送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监测资质的审批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或者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资质证书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八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监测资质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十九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监测资质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撤销资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监测资质的;
(二)超出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开展监测的;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监测的;
(四)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监测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未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业绩的;
(六)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二十一条 未取得监测资质,擅自接受委托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活动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2003年5月16日水利部发布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保〔2003〕202号印发 根据2005年7月8日《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改)同时废止。
第四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
第 45 号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1月17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1] 部 长
陈 雷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保证监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受委托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
第三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以下简称“监测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个等级。
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由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第四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监测资质申请材料的接收、转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6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0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设计、监理监测、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6人;
(四)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关水土保持监测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5年以上;
(五)配备径流、泥沙、降水、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监测仪器设备;
(六)取得乙级资质证书满3年,独立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不少于6个;
(七)申请资质之日前3年内没有因存在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形而受到处罚。
前款所指的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包括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水文和资源环境类专业。
第六条 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3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5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设计、监理监测、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3人;
(四)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关水土保持监测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5年以上;
(五)配备径流、泥沙、降水、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监测仪器设备。
第七条 监测资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其申请实行集中受理,具体受理时间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告。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注册资金或者固定资产证明材料;
(四)专业技术人员(含技术负责人)的毕业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复印件,劳动关系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五)监测仪器设备清单;
(六)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还需提交近3年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业绩证明材料。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确定的时限内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连同申请材料转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受理手续。
第十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审批决定前,对拟批准的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作出审批决定后,将审批结果进行公告。
第十一条 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资质证书包括正本、副本各一份,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完成变更后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发生分立的,应当在完成分立后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重新核定资质等级,颁发新的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 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个工作日前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延续的单位从业活动情况进行审核,并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五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取得监测资质单位开展监测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情况;
(二)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和监测技术培训情况;
(三)监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四)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和监测成果质量状况。
第十六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监测业绩报送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监测资质的审批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或者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资质证书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八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监测资质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十九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监测资质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撤销资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取得监测资质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监测资质的;
(二)超出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开展监测的;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监测的;
(四)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监测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未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业绩的;
(六)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二十一条 未取得监测资质,擅自接受委托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活动的,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2003年5月16日水利部发布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保〔2003〕202号印发 根据2005年7月8日《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改)同时废止。
第五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落实水土保持方案要求,保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
第三条(验收效力)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完成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第四条(验收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负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
第五条(申请)生产建设单位申请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应当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验收申请书;
(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三)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提交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
(四)依法应当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提交监理、监测报告。第六条(受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申请材料审查后,根据下列情况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七条(公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申请后,应当对受理验收申请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日,并对公众反映的重要意见进行调查核实。
第八条(验收组织)对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由相关部门和单位代表组成的验收组,审核申请材料、查看建设现场、召开验收会议,形成验收意见。验收合格意见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验收组成员签字同意。
对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生产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审核申请材料、查看建设现场、核实水土保持设施及相关措施实施情况后形成验收意见。
第九条(验收条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应当对水土保持设施及相关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管理维护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核查,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
(一)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资料齐全;
(二)水土保持设施及相关措施已经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要求建成或者落实,质量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
(三)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满足水土保持方案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符合交付使用要求,管理维护责任已经落实。
第十条(验收时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验收合格的决定,并在做出验收合格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印发验收鉴定书,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是否验收合格的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对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负责验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生产建设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一条(分期验收)分期建设、分期投产使用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可以分期验收。
移民安置区水土保持设施不能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同步验收的,可以单独验收。
第十二条(设施管护)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运行。
第十三条(处罚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处罚2)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将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五条(施行时间)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2002年10月14日发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