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及治理对策

时间:2019-05-15 01:5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及治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及治理对策》。

第一篇: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及治理对策

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

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通过普法教育的全面推广,有效地提高了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广大基层干部队伍中,法律意识淡漠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一、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

目前来看,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法律知识匮乏

不少基层干部在用权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却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后果,这是法律知识匮乏的集中体现;基层领导干部,因从事事务性工作时间长,需面对群众处理的纷繁复杂事件较多,总是抱怨工作压力大,应酬接待多,没有时间学习;基层领导干部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心猿意马驰骋八方,觉得自己权柄在手,叱咤一方,根本无视法律的束缚。

(二)守法意识缺失

综观现在的基层领导干部,常以一知半解的方式和自以为是的心态,不按法律办事,不守清规戒律,喜欢按习以为常的方式行事;面对已经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些人不断去寻找规避、变通、突破的空间和可能,使法律法规被践踏,成为一种摆设;规章制度被架空,沦为一纸空文;基层领导干部不遵纪守法实施的腐败犯罪,犯罪行为的消极后果是不确定、或然的,而给其带来的好处是急功近利、实实在在。

(三)法治精神涣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毋庸讳言,由于法律的至高地位和至上权威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许多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守和执行,人治传统并未销声匿迹;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法治口头承认,行动违反;原则承认,具体违反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的领导干部潜意识里,视法律为工具,而没有把法律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的对策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最根本的途径和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好为什么要学习法律、学习什么法律、怎么学习法律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基层领导干部对学习法律知识的认识、内容和方法问题。

(一)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升,重点在于抓住核心内容问题。

首先,要突出学习宪法。通过学习宪法,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维护宪法权威。

其次,加强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刑事法律知识和反腐倡廉法律制度,不断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再次,注重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层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动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 的建设和管理中,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社会环境。

(三)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升,关键在于讲究方式方法问题。

首先,突出实践特色。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升,应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履行岗位职责相结合、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逐步改进方法,及时更新结构,突出实践性,强化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其次,拓宽学习渠道。坚持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快速特点和便捷优势,探索研究式、互动式学法方式,不断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取得实际效果。

再次,运用法治思维。一是改变决策拍脑袋、执行靠命令、监督走形式等惯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科学理念。二是改变重权力轻权利、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等传统思维误区,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三是改变规避法律、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惰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尊法守法的现代理念。

第二篇: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随着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推广运用,银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在促进银行改进流程、加快发展的同时,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凸现。加强基层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于维护银行业机构以及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一、当前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数据大集中引发的风险

数据的集中直接带来了银行金融产品的升级和服务、管理手段的提高,但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也随之加大。一是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的灾难事故,将导致系统性的业务停顿与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业务系统瘫痪,造成社会不稳定。二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不及时引发的危险。在数据大集中前,系统架构相对简单,原有的各地方数据中心均由技术人员负责辖内各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由于他们对原系统涉及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与系统软件开发商的联系较为密切,与区域内的网络运营商的协调能力较强,因此能迅速调动各种技术力量解决问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较快。而数据集中后,虽然在管理上便于维护、升级,但由于数据集中后的系统的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牵扯的各方面因素比原来大大增加,而且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问题在市级分行层面漂统前臵立韵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需要向总行数据总中心反映,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有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应急抗灾能力和应变管理能力。三是外包风险。数据大集中后,对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了。

随着IT 外包服务的概念逐步被各银行业机构接受,各银行业机构开始尝试实施IT 服务外包,这既有利于银行降低运营成本,也有利于银行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但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实行IT 外包服务后不仅银行内部掌握的大量敏感数据可能被外包公司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可以为银行提供IT 外包服务的大多数是国际跨国公司,万一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外包公司随时可能停止提供服务,造成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中断,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经济秩序,造成巨大混乱和损失。

(二)技术风险

近几年,银行业机构开展了以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创新,出现了网络银行和较完备的电子银行体系,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 3A ”级服务。该创新领域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存在以下风险:一是行业性风险。由于应有程序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不周或在编制程序时不够严密导致应用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全,出现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账务错乱、数据信息受损等问题。二是外生性风险。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因各种突发灾害、运行环境或硬件本身及相关元器件的缺陷、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三是数据传输风险。客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篡改、伪造致使客户信息被盗取,影响资金安全。四是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由于网上银行快速发展,假银行网站、克隆网站或网络黑客通过截获客户通讯数据、安装木马程序等方式套取用户密码和交易密码,转移客户在银行的资金。

(三)安全风险

一是物理安全。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运行环境标准而造成的隐患。二是网络安全。该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黑客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三是主机安全。网上黑客的袭击范围不断增大,手段日益翻新,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银行信息。四是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病毒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不仅会扰乱或中断正常的服务,而且会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四)管理风险

一是制度不健全。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和程序还存着一定的漏洞,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不适应,距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组织机构及岗位设

臵。具体表现在:各级管理层没有成立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科技部门独立于其它业务部「1 之外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执行不规范。银行业机构由于信息科技人员较少,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不能严格分开,主要技术支持岗位未实现岗位定期轮换。缺乏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三是管理不规范。由于信息技术部「1 专业性极强,高级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飞四是信息科技人才短缺,无法实现计算机业务数据录入员、计算机程序员和网络系统管理员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银行业信息科技安全审核制度

要建立信息科技安全联席会议。由监管部门牵头,各家商业银行参与,定期对银行信息科技情况进行交流,对各银行信息科技安全进行评价与沟通。对现有的银行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规范,研究制定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银行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步伐。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

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风险,了解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和水平,全面推进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对信息科技内部、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审计,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监管框架之中。

(三)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内控机制

一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做到“制度防内”。二是建立信息科技安全防范体系,做到“技术防外”。商业银行应研究制订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逐步建立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应用平台,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安全措施,通过部署防火墙子系统、VPN 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服务器核心防护子系统、防病毒子系统、日志审计子系统、内网监控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等,防止病毒及外部黑客的入侵,确保银行信息系统安全。

(四)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应急机制的建设

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应急恢复体系的建设,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臵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臵和恢复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

(五)培养和选拔信息科技管理人才要加强对监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监管队伍,既要掌握银行监管法律法规,还要对金融新产品、电子技术有相当的熟悉程度,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科技监管制度。

第三篇:当前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政治疑难病,是当前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我党多年来着力铲除的一个毒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机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然屡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还乐此不疲,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种只图虚名、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有:

一是文山会海,公文旅行。很多时候,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工作就是开会,会议越开越滥,文件越发越多,实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不管大事小事,不分轻重缓急,都要层层请示,照抄照转,天塌下来与我无关。

二是高高在上,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不深入调查研究。即使下去,也是下级人员跟着一大堆,报社电视台记者一大帮,迎送宴请,参观题词,领导精力分散,接待单位忙于应酬,群众不能讲真话,导致调查不深,研究不透,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有甚者,名为调查,实为扰民,一天调查,三天游览;有的下乡前已写好调查后的讲话稿,主观想象,隔靴搔痒。

三是工作不落实。有的领导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只当官,不做事;只讲话,不督查。规章制度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红头文件发了一号又一号,但常常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多年,面貌依旧,毫无建树。

四是作风粗暴。阿谀之词百听不厌,逆耳之言一听就炸,顺我者上,逆我者下。对群众不做说服教育工作,强迫命令,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欺压群众,等等。

五是弄虚作假浮夸。有的领导干部为追求政绩、求升迁,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参观工程”,往往以点“代”面,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游戏,向上报假数字,向下压高指标,压出了一个地方的浮夸风,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最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六是不负责任,遇事推诿。只图一时之利,一己之利,视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为儿戏,管理松弛,恶性事故接连不断,制假售假屡禁不止,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只交“学费”不长见识。今天“研究研究”,明天“考虑考虑”,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透过种种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与“三个代表”的要求水火不容,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我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没有任何高居于群众之上的理由。我们所掌握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只能用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受人民群众监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得不到有效制止,必然会诱发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贻误发展时机,影响改革进程,危害社会稳定。

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决不能小视,必须坚决加以克服。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由于我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考察不深甚至考察不真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善于说假话、大话、空话,善于做表面文章的投机之徒屡屡得逞,并不断衍生出效仿者,同时目前基层组织工作中干部决策、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机制还有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这也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提供土壤。从主观方面看近些年来有些干部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心中没有群众,不能正确理解、回答“当官为什么”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比较淡漠而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却相当浓厚,致使自己逐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陷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泥沼。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

第四篇:当前领导干部赌博的现状和及治理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赌博的现状和及治理对策

赌博,是指使用赌具非法转移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对赌博均有不尽相同的规定:前者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后者指以财物为赌注采用某种用具和方式而比输赢的行为。解放之初,我国全力消除旧社会遗留的各种弊病,特别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赌博实行了全面查禁,滋生蔓延数千年的赌博顽症几近绝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富裕了,手中有了钱,不少人就以赌博寻求“刺激”,由此使一度销声匿迹的赌博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尤其是近几年来,赌博愈演愈烈,势不可遏。它腐蚀人们思想,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生产工作秩序,导致家庭不和,甚至引起一系列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有许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参与其中,并引发了一些腐败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现状与心理分析

赌博是人类的恶习之一,在人类的历史上滋生蔓延数千年,可谓是渊源流长。素来也为有识之士所不耻。苏东坡论赌博云:“如人善博,日胜日负。”赌博场中原无赢家,再高明的赌徒,常胜不负的赌徒,总要归于一输,不仅输去道义,亦因钱来得容易,于是挥霍放荡,终归于无。王安石改苏东坡“日胜日负”为“日胜日贫”,概括“善博”者的结局,尤为传神。吕公者也非常不喜欢别人赌博,他论赌博有“胜则伤仁,败则伤俭”之语,你虽赌赢了,但别人则输了,别人之财因赌归你,你因赌赢而使输家陷入穷境,你不就是不仁吗!你若赌败赌输了,苦辛积累的财钱蓦地失去,岂非有违勤俭的美德吗!也就是说,赌博无论胜败,都是有亏德行的。

我国明令禁止一切形式的赌博活动。近来各级党委、政府三令五申禁赌,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扫除“六害”专项斗争,抓赌首当其冲。然而禁赌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时下的赌博现状主要表现为:

——赌博的形式不断翻新,花样越来越多。对于“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猜宝盆”等这些传统赌博方式,赌徒们自然是不会舍而弃之的。但玩扑克、打电子游戏,打康乐球、摸彩票、下象棋残局等新花招,时下也风靡一时。还有“斗地主”、“炸金花”更是流传于湖北一带的新赌形式。以前,参赌者多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如今,不少有职业的人,甚至一些党政干部都加入赌博行列。参赌成员有以赌博攫取钱财谋求“致富”的,有抱着消遣心理寻求刺激的,有利用赌博联络感情的等等。由各种不同心理和动机,驱使他们走进赌场。

——参赌的人数不断增多,范围越来越广。在家里,自家人一起玩麻将要玩钱;在单位,同事之间一起玩扑克要来钱;在楼道里,老太太、老头头们一起打雀牌也赌钱;有的公司企业的厂长经理,几乎每个周五的下午,都要和本公司的副手们在办公室玩扑克赌钱;输赢有的几元钱,有的几十元钱,有的甚至好几百元;同时,在农村赌博也很盛行,有少数农民,雨天干不成农活时,聚集到一起或打扑克或打麻将赌钱,农闲时参赌的人更多,有时就连放假的中学生也去参加赌博;有的乡镇干部下乡包村检查工作带头赌钱,村上干部陪着赌钱。从近几年案件查处的情况看,参赌的人员有县处级领导干部,也有科局级及一般党员干部,主要表现为:一是领导干部多。二是基层党员干部多。三是执法部门干部多。四是企业干部多。

——赌博的场所不断扩大,逐步由地下走向面上。前几年,党员干部打麻将、玩扑克牌等多种多样的赌博活动,一般都是在下班后偷偷摸摸地进行,唯恐被单位、被组织发觉。但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变得不再畏首畏尾,有的上班时间关起门来在办公室赌,有的到附近的棋牌室、酒店、宾馆、娱乐场所开房间赌,有的下基层酒足饭饱之后要求接待单位安排“活动”赌等等。特别是在城乡街道集镇的商店门口、人行道上,已由过去较隐蔽转为现在公开地摆上桌椅或打麻将、或打扑克赌钱;在农村,村委会办公室、农民家里、甚至就连村办小学的、办公室,只要他们想赌钱,都可以拿来作为赌博的场所。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寻求刺激,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携公款出国(境)赌博。

——参赌的金额不断加码,赌注越下越大。有的干部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打几毛、几块钱的麻将,根本就没有兴趣、提不起神,打大的才过瘾。由以前赌博几元、几十元发展到今天赌博成千上万元,赌注愈下愈大。一晚输赢都是几百上千元,有的达几万元。

——参赌的活动不断拓展,腐败方式越来越巧。从近几年查处案件看,往往是赌博案中挖出经济案,经济案中带出赌博案,还有以赌博为手段索要、收取好处甚至行贿受贿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领导干部长期与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包工头打麻将赌博;有的利用领导职务之便,赌博时要系统下属干部和企业人员陪同前往、提供赌资;有的领导干部与包工头一起打麻将赌博,竟有一晚“自摸”22次的“幸运”,赢资2万多元。

赌博这个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毒瘤,近几年之所以又死灰复燃,从参赌者的心理上分析不外有这样几种:一是为赢利而赌。其参赌者获胜的机会越大参赌的动机越强;其赌注得失的差额越大,对赌徒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赌徒如果在赌场赢了,促使他继续赌,想赢得更多;输了,想把损失挽回,也会促使他继续赌下去。这对赌徒形成一种间歇性的强化机制,使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二是为娱乐而赌。很多人在游戏活动中加入了赌博成分,由于赌的数额很小,赢了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输了损失也不大。但由于金钱对人的巨大诱惑,这种以娱乐为主的动机,很容易发展为赢利的动机。三是从参赌之中体验竞争。技术性赌博活动的竞争性很强,有些人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希望通过参赌战胜对手,以满足好胜心理。四是从参赌中寻求刺激。其参赌项目越富刺激性和冒险性,对以赌博寻求刺激的人吸引力就越大。五是想以参赌逃避现实。这些人最初的动机多是在于逃避家庭或社会对自己的压力或责任,达到麻醉自己的作用。

二、危害与现实根源

面对当今赌博的现状与心理,必须深刻认识赌博的危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败坏社会风气。赌博本身并不增加社会财富,完全是一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财富偶然非法转手活动,由于其富有刺激性而必然会驱使一些人去铤而走险,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给国家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安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赌,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败坏了其名誉。在赌场上,也根本没有什么人格可言,有的赌徒以妻为赌注、有的女赌徒以身为赌注,等等此类现象,严重地毒化着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道德,像瘟疫一样侵吞着我们社会的肌体。而领导干部、司法机关干部赌博的危害性就更大,会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可以说是“官赌”猛于虎。表现为:一是“官赌”不仅使人耗尽万贯家财,使人丧失本性,坑亲害友,破坏家庭,婚姻离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导致身首异处,而且直接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官赌”使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庸俗化,形成关系网,甚至散发着铜臭,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良莠不分,从而影响了干部队伍建设,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到头来带坏了风气,带坏了队伍,也害了干部。三是“官赌” 往往使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投“官”所好,用金钱的筹码敲开权力的大门,乱办事,办坏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赌博恶习,易使一些党员干部玩物丧志,从奢靡懈怠,吃喝玩乐逐步发展到索贿受贿,贪赃枉法,甚至走向犯罪。

(二)毒害人们的心灵。赌博,表面上是行为人自由处分自己的财产,实质上是腐朽的不劳而获、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集中体现。强烈的金钱欲望,使赌徒们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心理。迷恋赌博的人,头脑里充满着“发财梦”。赌徒们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贪婪的欲念驱使他们日夜沉溺赌场,考虑的是怎样诈取不义之财,把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赌徒的侥幸心理可以完全淹没他们的劳动欲。英国一位名为索尔斯坦•维布伦的社会学家指出,赌博鼓励的是“碰运气”,而不是合理的计划和辛勤的劳动。这种“碰运气”,说穿了,就是辱没伦理道德,践踏国家法律。所以恩格斯说,赌博是“引人过不道德生活的邪道!”,这就是对赌博本质的一个有力揭露。在一切赌徒面前,都有一个“不幸”在等候着他们,不管一场赌博是输还是赢,即使赢得“幸运”,那也是在别人的痛苦哀愁之上构筑自己的幸运。由此可见,赌博严重毒化了人们的灵魂。

(三)有损身心健康。科学表明,嗜赌的人,比常人更易得病。因为这些人往往通宵达旦行赌,打乱生活规律,处于极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的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经常参赌之人,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因求赢心切,或输了又想捞回来,常提心吊胆,心绪不宁;因债台高筑,导致家庭失和,因而吵闹或打闹不休,故烦恼、愤怒;因一夜之间突发横财,又兴奋激动、狂喜等等,各种情绪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长期处在这种紧张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许多疾病。如此长时间的赌博,身体长期处于一种特定姿势,久而久之会促使身体某些部位骨质增生而得颈椎病,还可引起坐骨神经病。特别是赌徙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赢者往往大喜过望,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疾患,输者则精神沮丧,易致精神疾患。此外,据卫生部门检测,发现麻将牌上带有伤寒、痢疾、肝炎等三十余种疾病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在边赌边吃的情况下,就会将麻将等赌具上沾有的细菌和病毒带入口中,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四)严重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玩赌的人常常晚上通宵达旦行赌,其吆喝吵闹声、霹雳啪啦的麻将声,既使居住在同一楼的居民身受其害,又打乱了正常生活规律,处于极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的状态;导致白天上班无精打彩、心不在焉,一些从事危险职业的人,就会因精神不济而出事故,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很大的伤害。更有一些党员干部也因此不思进取,上班精神不振、消极怠工,严重影响工作生产秩序。

(五)容易诱发人们犯罪。金钱欲求和由此而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及心理,已成为因赌博而诱发其他犯罪的思想渊源和行为的内驱力。在赌博过程中,有价物和金钱是参赌者争夺的目的物,它是一种强大的腐蚀剂,强化参赌者对金钱的追求欲望,从而坚定作案的决心,并转化为作案作为。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就说到一位染上赌癖的梁有才,他赌博成性,先是偷妻子的珠宝、玉器、金银首饰为赌资,后又卖妻为娼继续赌,因而受到了惩罚。昔日有之,今朝也不乏其例。2002年,四川达县申家乡因赌博欠账的王某,先偷窃同村组村民李某的存折300元,李之妻发现后,三番五次催王还钱,王便起歹心将李一家三口活活砍死,自己畏罪自杀。某些国家干部,由于迷上赌博,赌上了瘾,一天不赌心理就难受,工资不够赌,就到处借款,最后发展到贪污挪用公款几千元、几万元,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如此事例,举不胜举。

(六)造成家庭破裂。有人认为赌博太富于刺激性了,穷人企图一夜之间翻过身来,由穷变富;富人则企图占有更多的钱财,继之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而赌场就虚构了这样一个幻境,让这些人在幻境中畅游一番。其实那不过是南柯一梦,醒来事实并非如此,留下的只是人生的苦果和悲哀。由于参赌者必须占用大量时间,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耗尽家庭财产,背上满身债务,也缺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还常会虐待配偶或孩子,导致家庭不睦、子女教育不良,甚至与配偶分居或离异,酿成配偶自杀等家庭悲剧。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省有一个叫陆雅臣的人,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并卖妻、典子。沪剧《陆雅臣叹五更》在旧社会几乎家喻户晓,它说的就是这个号称“陆百万”的人,因赌博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故事。而今上海市松江县农民倪某因赌博与其妻经常吵架,最后丧心病狂地杀死了妻子。如此事例,也是举不胜举。

当前赌博的蔓延现状和严重危害,已使一些人置生产工作于不顾,不分白天黑夜,大肆进行赌博活动。有的单位因员工参与赌博,搞的企业完不成生产任务而面临倒闭;有的党员干部因为参加赌博丢了官还被开除党籍;有的人因欠赌债搞的孩子中途退学;有的人为了还赌债,输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全部家产;有的人因赌博造成打架斗殴、邻里不和、妻离子散,败坏了党风、民风;有的甚至因赌徒逼债,干起了索贿受贿、贪污盗窃、抢劫,构成犯罪而锒铛入狱等等,这种状况如果再不制止,必将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一是宣传教育乏力。一些党员干部只注重搞生产、抓经济,而放松了抓宣传教育工作,造成宣传教育工作软弱无力,宣传工作的地位、作用严重下降。二是发展不够、就业不充分。当前随着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的转变,使城镇农村都出现大量的闲置人员和剩余劳动力,一些人找不到致富门路,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打扑克并进而赌博来消磨时光。三是法制教育不够深入。参赌的人在文化水平上有两个极端的类型:一类文化层次低下,既是文盲又是法盲,对正确的宣传教育听不进,认识不到赌博的危害;另一类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明知赌博是违纪、违法行为,但却喜欢追求赌博中的刺激。四是打击不力处理不严。一些单位认为查禁赌博是政法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赌博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而一些职能部门则错误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对赌博可管可不管,有的还说什么“来钱在五元以下的不算赌博”,以至以休闲为名义的麻将馆在城镇街道随处可见,进而对参与赌博的人和事,该管的不管,该处分的没有处分,该重罚的没有重罚,该绳之以法的没有绳之以法。五是思想认识模糊。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赌博主要有一些倾向性误区:有的认为“手头有钱,时间有闲,大法不犯,赌点玩玩”,“赌博只是输赢个人的钱财,与国家、社会关系不大”;有的认为在家里玩不算赌博;还有的甚至认为赌博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是智慧的较量,可以激发竞争意识。加之一些单位或管理不到位或分工不合理,造成部分人员过于轻闲而用赌博来消磨时光;更有少数单位上班只留一个值班的,其他人员都关起门来赌博。

三、遏制对策与思路

要解决领导干部参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从教育、纪律、法律、管理、监督、查处等各个环节着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强化宣传教育,以“教”反赌是禁赌的基础。禁赌工作要以舆论宣传为导向,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形成实力强大的攻势,大造舆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案件,揭露和打击赌博违法犯罪行为,大张旗鼓地宣传赌博的欺骗性、危害性以及禁赌的意义;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让全社会明白,赌博无所谓下注金额多少之分,只要以营利为目的、以财物为赌注的来钱行为均属赌博。当前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借优化环境之名默认、纵容赌博而行污染风气之实,以此消除模糊认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要加强道德教育,使大家深刻认识到赌博对社会、家庭、个人和下一代的危害,认识到赌博这种损人利己、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思想的危害,从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人们自觉地抵制赌博活动。为此,必须大张旗鼓地开展禁赌宣传教育,具体应突出“四个重点”:重点时机,即在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重点对象,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赌博案件多发单位的党员干部;重点内容,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权力观念教育,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点形式,将禁赌教育作为“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查处的一系列赌博案为反面典型,组织讨论,实现被动灌输教育形式向主动参与形式转变。由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反对赌博、厌恶赌博、禁止赌博的良好氛围,为禁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纪律约束,以“规”止赌是禁赌的有效手段。下决心、下重手、下狠劲按《党纪处分条例》第162条(即:以营利为目的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在工作时间赌博的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赌博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之规定,严厉查处党员干部参赌行为。各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内部监察机构的作用,制定一套严密的制度,配合纪检、检察和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对违反纪律规定参与赌博的,不论赌资大小,领导干部一律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撤职,一般干部一律下岗,提拔使用时实行一票否决,绝不姑息迁就。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务必以身作则,务必站在禁赌的前列,在人民群众中切实起到表率作用。

(三)强化监督管理,以“制”防赌是禁赌的重要渠道。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加强对棋牌娱乐等场所的管理监督,严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与赌博。具体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对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活动进行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公布禁赌举报电话,设立、公布网上举报邮箱,经查属实的,对检举有功者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从参与赌博的干部工资中扣除,由纪检监察部门办理,为举报人保密。2、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党员干部不准参与赌博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所管辖的地区或单位发生严重赌博案件,或赌博歪风得不到有效治理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领导班子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凡本单位有参与赌博行为的,在赌博行为发生当年该单位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等级不得评定为“较好”以上等次,该单位领导和参与赌博活动的个人考核档次不得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并记入廉政档案。3、加强信访谈话制度。对群众反映有赌博嗜好的党员干部开展信访谈话,进行诫免和劝告,防患于未然。4、加强内部监督。各级组织召开禁赌专题民主生活会,由广大党员干部如实汇报在赌博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5、建立棋牌娱乐等场所的监管责任制度。由业主和发证职能部门承担监督管理的职责,采取稳妥措施预防赌博。

(四)强化文体娱乐活动,以“康”弃赌是禁赌的良策。搞好业余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内容吸引广大群众,以此作为阵地,充实人们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这是一条禁赌的好办法。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以娱乐方式消闲。只要把业余文化生活引向健康之路,活动搞得轻松愉快,健康有益,乐在其中,许多人就会放弃参赌的欲念。实践证明: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人们进行诸如摄影、篮球、乒乓球、足球、象棋等等各项积极向上、富有兴趣的健康、有益、文明的娱乐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质量,有益身心健康。这不但可以有效禁止赌博,而且在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广大市民参与各种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平台和空间。各机关单位和各个社区要经常组织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内容吸引广大党员干部以此作为阵地,使一些将赌博作为业余生活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地改变休闲方式。由此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党员干部经常接受先进文化,摒弃糟粕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强化查处力度,以“打”治赌是禁赌的有力措施。我们应下决心,像50年代那样,在全国城镇、乡村开展一次对赌博大规模的扫荡活动,明令取缔各种赌场,惩办大批赌头、赌棍,并将此工作落到实处,像反腐败一样,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决不可纸上谈兵或者虎头蛇尾。同时,采取配套措施,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赌博盛行,就追究该领导的责任。公安机关对于聚赌抽头渔利,嗜赌成性,屡教不改,以赌博为主要经济来源,多次赌博,数额巨大的,要立案侦查;对构成犯罪的必须绳之以法,切不可以罚代刑。对不构成犯罪的参赌者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条款予以处罚,决不手软。对一般娱乐性的赌博要从教育入手,依靠各单位以及地方党组织从思想上、组织上给予帮助教育,讲清道理,明确是非;对屡教不改者可以适当采取行政等手段予以处理,决不迁就放纵。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参赌问题,要从严查处。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突出检查。当务之急应对城市街道公开或隐蔽开设的赌场进行一次大扫荡,重点清查出租房、休闲屋、宾馆、酒家,一旦查获,对赌场坚决查封,对参赌者坚决查处。并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棋牌娱乐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严厉处罚。二是加强调查核对。要克服公安干警在查处赌博案件时“重罚款、轻调查”的倾向,明确要求制作笔录时必须认真核查被谈话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工作单位、住址等,并在公安局域网上核实户口,做到不让一个参赌的党员干部因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而漏网。三是加强协同作战。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纪检机关与公安机关及时联系和移送案件制度,由公安机关及时移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案件线索。对压案不报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职能优势,把治理党员干部赌博问题与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刹住党员干部参赌歪风。只有这样,赌博现象才能得到遏制。

总之,各级组织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对赌博现象要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在打击上做到“严”、“准”、“狠”。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抓好警民联防、联治网络,建立赌博防治责任制。要下大力气解决城镇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出路问题,做到人人有事做,户户无闲人。要加快机构改革步伐,严格各项管理,以改革促工作作风转变。

(玉龙县纪委课题调研组)

第五篇: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摘要: 目前,腐败现象花样繁多,其中潜规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潜规则的滋生蔓延,将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威胁和谐社会构建。因此,治理和遏制潜规则,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应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潜规则的表现、特征、危害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潜规则

表现

特征

危害

治理对策

“潜规则”概念是学者吴思首先提出来的。所谓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指暗地里通行、起实际作用而上不了台面的“游戏”规则。潜规则是腐败文化的产物,官场和其他社会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很强的功利性、隐秘性和欺骗性;潜规则盛行,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危害和谐社会构建。因此抵制和遏制潜规则,需要党和政府及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治理。

一、潜规则的表现

潜规则有各种表现,官场有“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药品购销、工程承包、银行贷款以及为取得政府对某种经营业务行政许可等领域,主要以“中介费”、“劳务费”、“介绍费”、“好处费”等“回扣”名目支付给经办人员。学术界和教育界课题竞标要开支“公关费”,申报学位授予点要向权力部门和评审专家支付“操心费”,在报刊发表论文要交“版面费”,甚至学生教材购销也有丰厚“回扣”。其他社会领域,潜规则也不同程度存在,如找人办事要送礼,动手术要给医生红包等等。这些潜规则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助长了歪风邪气,必须加以遏制和治理。

二、潜规则的本质特征

第一,违规性。在文明和法治社会里,公开的法律法规制度是维系社会正常人际关系、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法宝。潜规则挑战和损害显规则、元规则,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管其以何种面目出现,都是违法违规的东西。

第二,功利性。大凡一种潜规则,都不是无端出现的,总是伴随着某种功利。它的形成和通行,无不围绕一个“利”字,而这种“利”往往是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为某些人谋取私利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而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第三,隐蔽性。潜规则既不能公开,也不透明,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却无处不在;它虽然上不了台面,见不得阳光,却为利益相关者所默许。

第四,欺骗性。潜规则不同于一般腐败行为,具有很大欺骗性:一是它往往披着合法外衣或以正当理由出现,体现的是“合法伤害权”。二是它影响面广,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容易迷惑人,使人产生“从众心理”,至于是否违法违规,当事人根本不会当回事。

三、潜规则的危害

1.造成“人格、法格分裂”,降低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度。个人“人格分裂”主要表现在: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做的是另一回事;社会“法格分裂”表现在:法律上规定的是一回事,实际中起作用的是另一回事。这两种“分裂”,将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任危机,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会产生严重消极影响。

2.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威胁和谐社会构建。社会和谐有许多要件,其中公平、正义、诚信是最基础的要件、最根本的准则。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但潜规则所起的作用与此背道而驰。潜规则,就是权力崇拜的规则,弱肉强食的规则,从根本上歪曲和威胁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潜规则破坏法律制度,扰乱正常秩序,侵蚀社会健康肌体,可能泛化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可怕的是,如果潜规则得不到有效遏制,社会上权钱勾结加深恶化,就可能演变为既得利益者的“显规则”。

3.违背市场经济规则,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经济应坚持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依法运作原则,遵循价值规律。但潜规则就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恶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市场主体之间恶性竞争,引发权力“寻租”。

4、促长违法犯罪行为。正因为潜规则的潜在性,司法机关很难立案,也很难侦破,这也促使行为人具备了更大的侥幸心理。再加上它具有极大的“麻醉”性,有如“蛙跳效应”,最终使行为人走入犯罪的深渊。通过潜规则而成功者,沾沾自喜,尤其是当其“掌权”后,由于熟悉潜规则的运作,所以就会变本加厉地,更加隐蔽地运作潜规则,继续实施其“有效”伎俩,造成恶性循环。

5、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威胁执政安全和社会稳定。立党为公,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执政党的党风决定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决定政风。潜规则实质上是“权规则”,通常为以权谋私者所利用。因此,在所有潜规则中,官场潜规则影响最大,危害也最烈,它影响并决定着社会潜规则的存在。我们党是执政党,官场潜规则实际上反映了党内潜规则,党内潜规则不清除,官场潜规则就无法遏制,社会潜规则就可能滋生蔓延;社会潜规则盛行,又将助长党内潜规则,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威胁执政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潜规则成因分析

1.历史原因。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农业国,小生产方式比较发达。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靠亲情、友情、乡情和裙带关系维系,为人处事过程中习惯掺杂人治因素,法治和规则意识相对淡漠,道德观念也发生扭曲。例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形象概括了封建衙门通行的潜规则。所以,在封建社会,虽然不乏包拯那样的清官存在,但总体上看,求官也好,办事也好,显规则不一定顶用。今天官场潜规则,与历史上人身依附、家长制、一言堂、官本位等封建糟粕一脉相承,是封建官场的翻版或变种。

2.社会原因。潜规则之所以能够“潜”行到今天,因为它有合适的社会土壤。社会上对待潜规则的态度大致有三种:一是认同、接受,利用潜规则谋取私利。对于那些手中有权力并希望让权力实现私利最大化的人而言,潜规则在他们眼里,不是遭人厌恶的社会“浓疮”,而是艳若桃花的“爱物”。这种人人数虽少,能量却很大,由于处在关键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潜规则的走向,影响潜规则的命运。二是敢于向它“叫板”,勇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种人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即使被讥为“不识时务”、“不入流”,甚至遭遇“逆淘汰”也毫不退缩。这种人人数虽少,却是公众的“良心”、社会的脊梁。三是对它反感却又无奈,精神上比较麻木。社会公众民主法治意识较差,除非逼急了,否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抱有从众心理。这可能是社会上多数人的心态。有些被“潜”者甚至认为潜规则“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吃小亏占大便宜。再说,潜规则具有很强“杀伤力”,谁不愿意按“规则”办事,就可能受到排斥、惩罚,所以多数人只好随波逐流,听之任之。

3.制度原因。潜规则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法律和制度层面的缺陷与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法规政策不完善,给潜规则留下了“潜行”空间。二是规章制度执行力差,缺乏应有权威。比如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出境)旅游……,几乎年年发文件禁止,却禁而不止。执法不严、违法难究,损害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许多潜规则就难以遏制。三是监督制度缺失,潜规则有恃无恐。在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潜规则当道,明文规定的法律规章与制度,即所谓“元规则”、“明规则”,反而成了一种装饰品。

五、遏制潜规则的主要措施

潜规则是社会毒瘤,其“病因”复杂,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一)健全法律政策

潜规则的滋生蔓延既然与法律政策不健全有关,那么,治理潜规则的第一招,就是完善法律和政策,使潜规则不能“兴风作浪”。一是尽快推出急需的立法,如《国家公职人员(领导干部)财产申报法》,堵塞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运用潜规则敛财的制度漏洞。二是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政策,特别是细化程序法,使法律和政策操作起来更为严密、严谨,堵塞潜规则“潜行”的通道。三是增强法律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消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的制度漏洞。

(二)依法严格监管

当今世界上一些法治严明的国家,治理潜规则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对其“零容忍”,不但法制严密,而且依法监管,不让潜规则有可乘之机。

首先,要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操弄潜规则者,不管职务高低,都应依法惩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视法律为儿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没有章法更有害。

其次,加强民主监督是消灭或遏制潜规则发挥作用的根本出路。面对潜规则,需要大家发出“愤怒的吼声”,不再忍气吞声,使潜规则难以为所欲为。

第三,要改变所谓“法不制众”观念,对诸如“公贿”之类潜规则,不管它打的是什么“旗号”,一律以腐败论处,要加大惩罚力度,以提高潜规则的运作成本,发挥法律的震慑功能,使行为人不敢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这种大于好处的恶果中应该包含的,一是刑罚的坚定性,二是犯罪既得利益的丧失。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就蛮横的。”我们不能够小视或无视自利欲望为人们行为提供的充足动力源,以致利益得失的权衡有意无意成为人们行为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旦一种获利的行为方式会有较大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或者其他风险,人们常会迫于风险系数过大而主动放弃。

第四,需要加大侦破力度,让想运作潜规则的人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给行为人留“后路”。“如果让人们看到他们的犯罪可能受到宽恕,或者刑罚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那么就会煽惑起犯罪不受处罚的幻想,既然罪犯可以受到宽恕,那么,人们就认为:无情的刑罚不是正义的伸张,反而是强力的凌暴。“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的非正义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制止或制裁,其他本来具有正义愿望的人就会在不同程度上仿效这种行为,乃至造成非正义行为的泛滥。”

(三)端正党风政风

党内潜规则往往是社会上其他潜规则的“风暴眼”,治理潜规则首先要端正党风,治理政风,清除党内潜规则。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干净净做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现在有些地方、部门和行业,潜规则之所以禁而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干部“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要想从根本上阻断潜规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下大气力端正党风,严惩热衷于操弄“潜规则”而不能自拔的领导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政风好转,净化社会风气。

(四)权力打造阳光机制

潜规则的要害是“潜”和“暗”,最怕“阳光”的曝光,将潜规则置于阳光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潜规则“潜行”空间。所以,破除潜规则,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据报道,北欧五国是世界上最廉政的地区之一,在国际有关廉政评比中一直处于最廉政的十个国家之列。为什么北欧国家能够把廉政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是北欧廉政建设的保证。北欧五国普遍建立起了议会监督、政党监督、专门机构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织起了一道严密的法网,做到了有罪必罚,打消了贪官的侥幸心理。“官”场潜规则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在个别地方盛行,主要原因不是案子查得不多或者说通常意义上的反腐败力度不够,而是反腐没有反到根子上,没有找到源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官场上民主不够,公开透明不够;再加上法制建设跟不上,使官场上的许多事找不到法律依靠。”通过推行阳光政务,铲除潜规则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纠正不正之风。

(五)建设廉洁文化

广义而言,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狭义上,它主要指有关廉洁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及与之对应的行为模式。实践证明,遏制潜规则,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如果不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忽视人的思想素质陶冶,潜规则就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它在抵制腐朽观念、遏制潜规则和腐败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2007年,权威的非政府国际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腐败最少的国家中,芬兰名列第一。而在芬兰,治理腐败与潜规则不但有严密的制度,更重要的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公务员以及民众,都对廉洁文化有明确认识,能自觉信仰并始终坚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家都以做廉洁公民和公务员为荣,以侵害公众利益的潜规则为耻,潜规则也就没有了市场。

(六)、全面加强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是克服潜规则的根本,道德规范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根本性,发挥道德自觉功能,使行为人不想。实践证明,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的道德“底线”比道德品质低下的人的道德“底线”要高。潜规则的运作,本身就不易被发现,因此,更需要行为人的自觉。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理性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不按照潜规则运作的人,需要道德建设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按照法律行事,都共同参与抵制潜规则,这样,潜规则就被架空而没有生存的空间。现实的情况是,一些人按照法律规则运行,就没有市场,就千方百计地想创造潜规则以满足自己的愿望,最终获得了成功,也就当然有人仿效。潜规则难得治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除了其潜在性、隐蔽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深恶痛绝的同时,当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时,自己又不知不觉成为了潜规则运作的当事人。比如:一方面要“学术打假”,另一方面自己又在“造假”“贩假”“纵假”。因此,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潜规则。

总之,潜规则现象在中国社会遍及各行各业,其危害极大。只有通过健全法律,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道德建设以及党和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共同抵制才能有效遏制潜规则。

参考文献:

1、吴思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赵运林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6-08-01。

3、【意】贝卡里亚著

黄风译 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第42、60页。

4、王淑琴

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

【J】哲学动态

2007(9)。

5、慈继伟

正义的两面【M】三联书店

2001 第1页。

6、殷祚桂

反腐不用重典

北欧为啥依然廉政【N】 中国青年报

2007-09-13(2)。

7、汪苑夫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J】领导科学

2004(22)。

下载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及治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及治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不文明表现及对策

    学生不文明习惯表现及对策 一、当前学生不文明行为表现: 在校园内的表现:校园内说脏话、随手乱扔垃圾、损坏公物、走廊内不右侧通行、见到师长不主动问好、上课迟到不敲门进教......

    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安于现状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安于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守旧,得过且过。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存在“一杯茶水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当一天和尚撞......

    论选拔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要求领导干部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高尚的道德品质, 又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

    领导干部表现及性格特点(最终5篇)

    有的干部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常常加班加点、刻苦努力;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干部表现及性格特点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领导干部表现及性格特......

    当前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范文

    当前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_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8-1-1919:49:08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政治疑难病,是当前工作作风方面......

    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合集5篇)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实施后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分析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10月1日,《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将正式实施。目前,新法实施的准备期不到两个月,基层工商(市......

    基层社会治理调研问题对策

    基层社会治理调研问题对策为深入了解我县基层社会治理现状,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县政协组成*县基层社会治理调研组,对我县基层社会治理情况......

    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推荐]

    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摘要: “潜规则”是指暗地里通行、起实际作用而上不了台面的“游戏”规则。潜规则是腐败文化的产物,官场和其他社会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