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8:5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

第一篇: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实施后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分析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

10月1日,《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将正式实施。目前,新法实施的准备期不到两个月,基层工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亟需对新形势下无照经营治理要点有直观、清晰的认知。为此,福建省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进行重新梳理,重点分析新规定对基层无照治理的影响,并就基层如何依法履职提出了对策。

一、基层应当注意把握的四大要点

经过对《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与现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关联度比较高的条款进行梳理、归纳,《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主要有四方面应当注意把握的要点:

(一)无证无照认定范围适度缩限,体现支持“双创”之法律价值取向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不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三条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这不仅解除了原来“农民”的身份限定,还将“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扩大为“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副产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的供给水平。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同时规定“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同样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裁缝、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家教、加工承揽„„等不依赖固定经营场地行业的法律属性得到明确,将有利于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劳务行为获取合理报酬。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还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从事无须取得许可或者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活动”均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这将有利于“互联网+”“共享经济”趋势下,大量现行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新兴业态存续与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度契合。

(二)无证无照违法行为高度概括,符合“证照分离”的改革方向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将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归纳成:“1.无许可证且无营业执照”“2.不需要许可的无照”“3.有证无照”“4.执照被注销、吊销或执照过期”“5.超经营范围的无证”五大类。同时还规定,对于“无许可证且无营业执照”“超经营范围的无证”两类违法行为,除了工商部门可查处之外,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监等许可审批部门也可根据职责予以查处,这导致基层无照经营整治实际工作存在执法交集。如:违章建筑内的无照经营、地下非法出版物印刷窝点、无证从事医疗整形服务、校外托管服务等,往往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应当由许可审批部门查处,许可审批部门则认为应给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处置,极易引发“多头治理”模式下“集体行动困境”。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将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划分为“1.未依法取得许可从事经营活动”“2.未依法取得许可且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3.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三类,并明确除了第三类由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予以查处之外,前两类“由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予以查处;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予以查处”。这能避免无证无照治理中“部门职能交集”以及“法条竞合”产生的问题,符合“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放管服”改革精神。

(三)无照查处强制手段进一步完善,基层执法的可操作性、力度将极大提升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于查封、扣押财物规定为“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在执法实践中,由于大量无照经营使用的是“三合一”场所,如交通运输工具、电脑等设备往往既用于个人生活,又用于从事无照经营。对于相关财物是否属于“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一般较难认定。《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删除了“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表述,进一步明确只要是“涉嫌用于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物品”均可采取查封、扣押强制措施,这有利提升执法的可操作性。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于可查封场所的条件限定为“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等隐患认定通常涉及公安、消防、卫计、安监、环保等其他部门,不仅专业性较强,也需要若干的时间。如以此为查封场所的限定条件,既不利于将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也会给工商部门带来履职风险。《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放宽了场所查封的适用条件,对于涉嫌从事无照经营的场所,均可予以查封,将极大增强基层的执法力度。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将查封、扣押期限规定为15日以内,案件情况复杂的最长至30日,导致大量无照经营案件无法保证充裕的调查取证时间。执法人员为了赶在查封、扣押期限届满前结案,事实调查不足、仓促定性,容易引发行政复议、诉讼败诉风险。《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取消了期限规定,涉及无照经营的查封、扣押期限转由《行政强制法》调整为30日以内,情况复杂的可最长可延长至60日。为基层执法办案创造充裕的调查取证时间,有利于提升执法程序的规范水平,减少失误概率、降低办案风险。

(四)无照经营处罚额度大幅下降,彰显“引导教育为主,惩戒处罚为辅”原则

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处罚规定,“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则规定,“无照经营的”罚则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明知属于无照经营却“提供经营场所,或者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罚则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新办法规定的处罚上限由原先的50万元,分别下降至1万元、5000元。幅度大幅下降以后行政处罚通常不会导致“伤筋动骨”,有利于具备办理营业执照条件、且有继续经营意愿的经营者存续发展。同时也进一步缩减执法的自由裁量空间,避免发生“选择性处罚”和“人情案”行为。

同时《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还增加了信用监管条款,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无证无照经营的,由查处部门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这不仅有利于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信用监管中联合惩戒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相关条款变化对基层执法影响的分析

如前所述,《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与基层履职相关的条款除减少无证无照认定范围的变化外,基本各款都是以完善行政强制手段、降低罚款额度、建立信用监管机制为重点,体现了新形势下的“宽严相济”的无照治理思路,其实施对基层无照治理具有很大影响。

(一)“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相关认定条款的影响。“新规”对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的情形,进行了扩充。如:允许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这有利于早(晚)市、跳蚤市场发展,能促进自主创业、提升消费品供给量。又如:允许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既有利于打破家政、家教、校外托管等领域的制度桎梏,也能让部分因房地产价格走高、租金上扬而一度销声匿迹的裁缝、补鞋、家电(家具)维修等便民手工业涅槃重生。基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严格限定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适当放宽市场管制,做到“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

(二)“部门无证无照查处”事权划分条款的影响。“新规”与2003年的《取缔办法》相比,更加明确对“无证”经营查处由行业主管(审批)部门为主负责。在“无证”认定上,除原来“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又增加了不得违反“国务院决定”内容,有利于对重点领域的新兴业态风险进行必要管控。在“查处”方面,对于“有照无证”“无照且无证”两类行为,修改了“许可审批部门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予以查处”容易引发歧义的表述,明确为“由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予以查处”;对于国务院未规定、不明确的“无证”经营行补充规定为:由省级政府决定查处部门,从而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事权划分。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应提请政府及时开展无证无照监管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工作,明确对无照经营的查处权限、厘清职责,避免监管缺位、越位。

(三)“无证无照经营”举报处理条款的影响。“新规”与2003年的《取缔办法》相比,可进行“无证无照经营”举报受理的部门由原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拓展为所有涉及无证无照执法的“查处部门”。新规还明确所有“查处部门”均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依法予以处理。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做好“无证无照经营”举报的转办、分流,对于不属于工商职权的“无证”经营举报及时转行业主管(审批)部门处置。同时要会同相关查处部门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宣传普及力度,避免以往部门“单打独斗”的思维惯性,引导举报人直接向有权查处部门举报,切实减少跨部门流转的行政成本、提高无证无照治理效率。

(四)“无证无照经营”行政强制条款的影响。“新规”删除了“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表述,放宽了无照经营查处中查封、扣押物品的适用条件,有利于提升执法权威、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将原先查封、扣押涉案“财物”范围调整为涉案“物品”,还能避免基层先行扣押罚金、结案时进行“扣转罚”的不规范执法行为。对于无照经营场所查封“新规”取消了条件设定,给基层执法以充分的裁量权,有利于“抓早抓小,防范于未然”。同时,“新规”取消了2003年的《取缔办法》中15日以内,最长延长至30日的查封、扣押期限,所有涉及强制期限一律参照《行政强制法》规定执行(30日以内,最长延长至60日),保证执法办案由充裕的时间。这些变化,提高了办案人员的可操作性,提升了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在震慑无照经营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执法力度。对于这些行政强制措施的调整,应当注重比较变化,吃透、消化法律条款,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新手段,切实提高基层无照经营治理水平。

(五)“无证无照经营”罚则变化的影响。2003年的《取缔办法》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将无照经营行为划分为四个等次:一是普通的无照经营行为,可没收违法所得、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是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可没收违法所得、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是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可没收相关财物、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四是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等无照经营通常涉及行政许可事项,其危害程度认定存在职能交叉,查处工作也存在与其它法律法规的竞合问题。如较为常见的“三合一”场所、非法从事采(洗)砂„„等是否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单纯依赖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无法研判,执法人员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操作,容易引发处罚不当的履职风险。“新规”仅将无照经营行为区分为“构成犯罪的”和“不构成犯罪”两大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明确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优先适用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能方便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较好的处理法条竞合问题。对无照经营的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也下调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罚则变化,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遵循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行政指导,严重违法行为要严厉查处,对于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部门查处。

(六)“为无照经营提供条件”罚则变化的影响。“新规”调整《取缔办法》“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表述为“明知”,突出对“提供经营场所,或者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违法主体主观恶性的甄别。同时将《取缔办法》“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调整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不仅罚款幅度下降,罚款适用也由原来的“并处”调整为“可以处”。因此,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相关违法行为时,要充分调查取证,重点判断当事人的主观恶性;对于确实属于“明知故犯”的违法者,适用罚款;对于确实不知情或主观恶性不大的当事人,可以只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不需进行追加罚款。同时,在执法监督中,要细化处罚适用标准,明确“为无照经营提供条件”不进行罚款的具体情形,合理限制自由裁量权,避免选择性执法、同类型行为处罚条款适用不一致。

三、新法实施后基层依法履职、加强无照治理的对策

(一)及时转变执法理念。商事制度改革,旨在恢复民商登记法律的私权属性,是天赋商权理念下私权回归的产物。在经济下行压力成为新常态、就业创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放宽“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的认定范围,是一个从法治维度层面实现公权与私权互动协调的较好平衡点。工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要及时转变执法理念,坚持放管结合、加快职能转变,明确“什么该查、为什么要查、哪些不必查”。同时,要将后续信用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充分融入无照经营治理中,实现处罚与监管相统一。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基层工商(市场监管)干部要认真学习《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厘清工作职责,找准工作定位,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程序意识。在基层无照经营治理一线队伍中开展全员培训,使执法人员吃透法律规定的精神,特别要处理好法条竞合时法律适用问题,注意普通法与特别法、新规定与旧规定的关系,准确把握上位法和下位法的适用要点,还要注意职能的归属问题,避免出现监管缺失。

(三)发挥联席会议作用。针对“新规”明确对“无证”经营查处由行业主管(审批)部门为主负责,举报受理的由原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拓展为所有涉及无证无照执法的“查处部门”。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开展协调工作,积极促成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新规”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继续将无证无照经营治理工作列入综治考评项目,大力完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工作机制。

(四)多方优化执法环境。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官网、微信等新媒介做好主题宣传。重点利用部门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窗口咨询、上门走访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普及活动;要主动宣传无证无照经营的举报渠道、部门职责分工等内容;要认真解读“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的具体条款;还要适度曝光无证无照经营违法典型案例,并鼓励辖区群众参与无证无照经营的违法行为的监督、举报。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努力营造“群防综治,社会共治”的无证无照经营治理氛围。

(五)全面提升执法效能。《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实施背景下,查处无照经营案件的一大重点便是行政强制手段的实际运用问题。为了准确计算违法所得,执法人员要在现场检查时第一时间重点提取相关合同、票据、账簿。对于涉嫌用于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物品应从速进行扣押,防止当事人擅自调换、转移、损毁关键物证。在认定“为无照经营提供条件”是否属于“明知”时,不能仅凭询问笔录等口述材料,应结合无照经营主体供述、租赁合同、利害关系人询问笔录、无照经营行为存续时间等证据是否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进行综合判断,并在处罚决定书中进行说理式叙述。同时,也可日常监管工作中实行“双告知”制度,及时将无照经营行为抄送至经营场所所有权人(运输、保管、仓储合作方)等,责令其限期停止违法行为。对于未按要求整改的,应视为主观故意行为,按照“明知”情形从严查处,并记入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公示违法信息。

第二篇: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开展“星期一夜校”“星期五大扫除”,抓实网格化管理,教育干部、带动群众、融洽关系、提升效能,全县呈现出干部群众心齐气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开设“星期一夜校”。

为解决部分干部不重学习、心浮气躁、热衷应酬、本领恐慌等问题,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县开设“星期一夜校”,用好“学习的武器”,大力提升干部素质,转变干部作风。一是高位推动。县委制定出台《**县“星期一夜校”活动方案》,把每周一晚上定为干部集中学习时间,重点学习政策理论、党纪法规、业务知识,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小时,引导干部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思考。县级领导每月至少1次到分管部门、联系乡镇和联点村(社区)领学述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是丰富形式。“星期一夜校”除传统的领导、专家讲授外,突出的功能和优势,就是搭建了一个干部相互交流的大平台。每次集中学习都提前确定主题,干部围绕主题,联系工作、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撰写材料、上台发言,领导进行点评。同时,开展读书感悟分享、心得体会交流、演讲征文比赛等,激发干部学习兴趣,打开干部思路灵感,提升干部表达能力。三是严格督查。由县委办牵头,从宣传、组织、纪检等部门抽调力量成立督查组,对各乡镇、各单位“星期一夜校”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走过场、图形式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同时,把督查情况纳入考核,与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挂钩,并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星期五大扫除”。

把“星期五大扫除”作为走进群众、教育群众、带动群众的重要途径,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一是以“小整治”美化“大环境”。每周五下午,各乡镇、各单位分批次安排干部到村(社区)搞卫生,按照统一定标准、村组来发动、干部做示范、户户都参与、月月有评比的“五步曲”扎实推进,带动、引导、督促群众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各乡镇按照一、二、三类村分别占20%、50%、30%的比例,把所有村进行分类,提升二类村、消除三类村,做到村村整洁、家家干净。二是以“小会议”解决“大问题”。把每月最后一周定为“无会周”,26日为领导联系企业日,27日至29日为走访帮扶日,形成制度。每月走访帮扶日,联点县级领导、联村科级干部、驻村干部到村(社区)去主持召开“院落会议”,现场调研办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无会周”变成“实干周”。2021年以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67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5000余个,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三是以“小公约”促进“大文明”。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倡导红事不放炮,白事“三封炮”。把群众自己能干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干,由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屋场”,卫生费按政府拨一点、群众收一点、乡贤筹一点“三个一点”来保障。开展“平安家庭、文明卫生家庭、勤劳致富家庭、道德模范”四项评比,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2人荣登“湖南好人榜”,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张丽青等一批先进典型。

三、抓实管理网格化。

全县共413个村(社区)6596个村民小组,我们把每一个村民小组作为一个网格,由村(社区)干部、党员组长、辅警、志愿者等担任网格管理员,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精细化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以“小网格”构建“大平台”。

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公安局、司法局、乡村振兴局负责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依托户籍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疫情防控系统,以家庭为单位,由网格管理员摸排和完善网格内成员信息,精细到每一个家庭有哪些成员、有什么特点、在哪里工作、收入多少、是否为贫困群众、是否为驾驶员、有没有犯罪记录,等等,详细标注,一目了然,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收集群众诉求,督查督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以“小探头”织密“大系统”。紧扣“网络互联、数据融通、智慧应用、安全监管”四个关键,探索“云上”治理,建设城乡末端感知系统。平安城市感知系统建有3032个高清监控摄像头、50个人脸识别终端、34个治安卡口,68个移动监控平台实时在线;雪亮工程感知系统分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门店、智慧物流、雪亮乡村等7个子模块,共接入监控摄像头40630个;平安校车、公交监控系统覆盖全县127台校车、46台公交,可通过车上的6个监控位实时监控,确保校车、公交运行安全。三是以“小站点”解决“大问题”。在县乡村三级设立诉源治理站(点),整合信访、司法等部门力量,积极借助社会力量,打造“一站式”解纷服务体系,共建成43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有1490名人民调解员、6132名调解纠纷信息员,推动调解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实现分类调处精准解纷。同时,实行信访包案制,对重复访和信访积案,由县级领导、联村科级干部、第一书记包案,用心用情落实“三见面”,依法依规化解调处。2021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41件,调解成功2384件,成功率为97.7%,全县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3.6%,县域社会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10.4%,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四是以“小服务”办好“大事情”。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47个部门1105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应进尽进”。413个村(社区)都建有综合服务平台,设置了“一门式”服务大厅和“一站式”服务窗口,医疗、警务、金融、通信、电商、水电缴费等便民服务项目全部进驻平台,并下放168项行政权力事项到乡镇、29项高频事项到村(社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基本实现线下“只到一个窗口”、线上“只上一张网”、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服务效能大幅度提升。

第三篇: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安排部署,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突出“四个坚持”,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样板”。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抓治理。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巩固深化村(社区)“两委”换届成果,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双带”模式,组建7个联村党组织,推动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制度联创、活动联办、产业联抓。优化健全社区网格设置,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创建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示范点5个,设立小区党支部48个、临时党支部123个、楼栋党小组216个,组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56支、党员突击队29支,设立党员示范岗2600余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投资1000余万元,对全县40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并列入2022年全县重点工程,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服务优质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更好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

二是坚持夯实基础抓治理。

扎实推进“清化收”工作,清理不规范合同194份,涉及金额1327.22万元,通过清理合同新增收入150.33万元;化解农村债权1616条,涉及金额2134.34万元;化解农村债务1271条,涉及金额2550.86万元;新增地源4459.52亩,收费55.6万元。投资8200万元,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26个、乡村产业项目70个、省级示范项目4个、市级示范项目3个,各个项目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大力实施“121”农业工程,在店上镇试点成立“红太阳”平台公司,整合7个村产业发展资金390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引进重点企业3家,建立人才孵化基地1个,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2期,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名,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是坚持共治共享抓治理。

创新开展了“返乡走亲、治理有我”活动,推行乡镇党委和村“两委”干部同在外人才“一对一”联系机制,通过座谈、走访、发放“我为家乡治理建言献策”倡议书等形式,征集在外人士乡村治理“金点子”1100余条、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170余条,引进投资15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创新开展了干部一条心、党员能尽心、履职讲公心、服务走真心、发展有信心“五心入心”活动,以“五心入心”活动促进基层治理走实走深,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实惠。建立推行基层举报奖励制度,在县委政法委设立专门举报电话、“曝光台”,县财政列支举报奖励专项资金10万元,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实践中来,着力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四是坚持常治长效抓治理。

健全完善专项行动工作机制,整合纪检监察机关和宣传、统战、政法、民政、住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力量,组建14个专班,形成了一项重点任务、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抓、一个专班落实、一抓到底问效的“五个一”责任落实机制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直各单位协同作战、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健全完善村(社区)治理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确保问题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全面落实清单报告公示制度、乡镇职责准入制度,编制完成镇村干部“九个清单”,着力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管理体系;制定出台县乡干部包联制度,实行工作捆绑、责任捆绑、奖惩捆绑,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行星级管理,待遇报酬与星级等次相匹配,明确了降低星级和取消星级的情形,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划出了底线红线。

下一步,我们将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全力推动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进一步建强、基层治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奋力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第四篇: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县以德治为切入口,健全德治体系、强化德治约束、激发德治能量,创新“三公(公德积分、公德超市、公德激励)”德治教育新模式,着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

一、公德行为可积分,积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以“存入公德,支取价值”为宗旨,对村民爱护环境、孝赡父母、道德模范、无私奉献等美德善行进行积分奖励,让文明行为受奖。一是建立公德积分管理平台。分别以村、户为单位,建立公德行为积分网络化管理平台。村民的美德行为和不良现象通过村民自报、群众推荐、举报等形式,由小组以积分、加分、减分等形式报理事会统一核实、登记入册、张榜公示。**县官莲乡东山村2020年以来,全村在村的239户全部参与了打分,累计积分达3.2万分。二是制定公德积分评分标准。对全体村民在“思想进步、邻里和睦、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敬老爱亲、热心公益、扶助感恩”等方面进行评比,作为评选、表彰、奖惩依据。对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文明行为进行加分,对违法违规、不道德、不诚信等行为进行扣分。三是发挥公德积分激励作用。设立红黑榜,每季度公布红黑榜一次,授予月度、“公德之星”的,进行表彰奖励,并红榜公布。扣分分值为负20分的在黑榜进行公布,倒数10名的在表彰大会上进行批评、警戒教育。自推行公德积分以来,**县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甚至有的乡镇、绝大部分村全年零发案。截止到2021年底,**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11个、市级17个、县级143个,行政村文明创建实现100%全覆盖。

二、公德行为可兑物,兑出崇德向善新气象。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公德超市”,实现文明与实物的相对转换。一是公德实物化。确定文明与实物转换形式,制作公德积分代金券,村民公德账户存折积分可兑换相应数额的代金券,村民用代金券到公德超市兑换自己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二是物资帮扶化。建立公德超市物资供应链,公德超市所有物资来源于各村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村集体经济及其他捐赠途径。所有捐赠的物资、财物设立专项账目统一管理,公德超市所有兑换物品需开具正规发票予以报账。三是效应社会化。功德超市推行以来,掀起了村民做好事、助公益、比文明的热潮,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注,社会影响力持续加大。

三、公德行为可授信,授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公德积分”+“公德超市”基础上,积极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兑村民的功德行为进行评级授信,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信贷支持。一是实现道德有价。联合评级授信道德价值,农业银行根据村公德积分评定的信用等级,对村民提高贷款信用额度和优惠贷款利率,让村民在享受不同的服务和待遇时,潜移默化提高个人素质。在**县农村地区,只要品德美、信用好、有产业,想要贷款由“公德积分”确定,即村民能不能贷款、贷多少款均由村里根据其信用评分和日常表现说了算。按照“一次授信、逐年评估、动态调整”原则,积分低于80分村委会不予推荐,80分到85分可以获得10万元授信额度;85分到90分可以获得15万元-20万元授信额度;90分以上可以获得25万元-30万元的授信额度。二是推动银行有贷。金融机构充分认可“公德积分”,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在**县东山村推行“惠农E贷”,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破原来贷款的层层壁垒,上门为农民设计一款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的贷款产品。有“公德积分”的数据支撑,积分高的村民在银行眼中就可以视为优质客户。截止2022年6月,农业银行九江支行在该村累计发放信用贷、产业贷2300多万元。三是促进振兴有望。自东山村“公德积分”推行以来,通过多个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行信贷1800多万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现代农业等产业,先后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村办企业,发展传统果木业530余亩,现代果蔬业310余亩,康养文旅业740余亩,注册商标“兰菇良”、“浙里零食”等,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负债几千元增长到2021年年收入52.3万元。

第五篇:基层社会治理调研问题对策

基层社会治理调研问题对策

为深入了解我县基层社会治理现状,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县政协组成*县基层社会治理调研组,对我县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开展调研,走访调研了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个乡镇、*个街道,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次,综合调研情况,总结调研经验,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基层社会治理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基层社会治理,以“脱贫攻坚”为总抓手,推行“两回两讲两解”“公示公开六个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并不断强化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这次“*”疫情是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疫情期间,县委、县政府主动出击,带领广大全县党员干部、村(社区)网格管理员,以党性、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为动力,挺起党员胸膛、树起一面党旗、组建一个支部、形成一座堡垒,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县被划分为2105个网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每个院坝都有网格员,每个家庭都有对接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入户开一次家庭会、干一天农家活、做一件贴心事、吃一顿家常饭、住一晚农家屋。讲政策讲变化、解怨气解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

(二)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善。

近年来,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飞速发展。一是道路实现村级全覆盖。全县地方公路总里程为*公里,其中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

二是电力通讯得到极大改善。

将小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优先并网,大力改造低电压台区及过载线路,彻底消除无电户,大力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农村区域通讯信号不断深度覆盖,信号通达率达*%以上,村村通光纤,在*公里以内、*人以上人口集聚区域均具备光纤接入能力。

三是群众饮水得到全面保障。

20*年农村饮水项目投资达*万元,治理小型水源工程*处,新增和恢复蓄水*万方,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万,全力补齐了农村安全饮水的短板。通过集中供水、分散式供水等方式,实现了饮水管道到户,少数偏远的吊散户也能实现*分钟之内到达饮水点,不再面临天干缺水的困境。

(三)基层社会稳定形成常态

持续推动“六项专项治理”工作,实现基层社会稳定和谐。一是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紧绷政治安全这根弦,严防敌对势力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渗透、对群众的争夺,严厉打击组织邪教、非法宗教、宗教极端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黄赌毒黑拐骗”、传销、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全县干群及政法部门的努力下,20*年二季度*县群众安全感评分达*分(排名县级序列第一位,全市第二位)。较20*年的*分(县级序列排名第三位,全市排名第四位,评分上升*分)排名各上升两位。二是城市形象逐步树立。坚持城镇细管、智管、众管、严管,深化“马路办公”,做到警察上路、车辆限行、道路清障、违法重处、部门协同,建立“城警互认”机制,消除执法盲区。

三是行业行风得到极大改善。

重处违反师德行为,对打牌赌博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立案处理,专项整治买卖生源等不良作风,恢复教育生态平衡;成立*个“医德讲习所”,召开民营医院监管部门联席会,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全覆盖启动教师家访、医生巡访,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难”。

四是坚决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

用好“民生之声”服务热线和网络问政平台,畅通群众*小时诉求表达渠道,群众满意度达*%。20*年信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

五是乡村变美有目共睹。

全力打造乡村美景、挖掘乡村美味、弘扬乡村美德,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持续整治“无事酒”“豪华墓”,培育民风民俗,建设美丽乡村。*年征集家风家训*余条,累计整治豪华墓*座、劝阻“无事酒”*次。

六是党委政府政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从20*年开始,渐次开展作风建设年、作风巩固年、作风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三察两评一述职”,社会人士和企业评议评价最差部门、最差科室,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底通过广播、电视向全县公开述职,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

(四)基层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群众收入方面。

20*年我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元,增长*%、*%,均高于GDP增速。调研组走访调研*乡了解到,当地户籍人口*人,20*年在农商行的存款有*万,20*年上涨到*多万;*镇*村*户*多人,20*年年底在农商行存款达*多万。

二是提升生活质量方面。

加快建设“智慧小区”,我县部分小区已开始采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集成小区内公共信息应用和业主家庭智能应用,实现对小区内的建筑物、小区基础设施、各类居住人员等进行事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为小区居民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宜居环境。从而提高住户感受度和物业服务效率,进而提升业主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县首个智慧小区金科·集美江畔可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竣工评价。

三是社会治理方面。

我县于20*年开发了“*”户情大数据平台,对全县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采集、汇聚全县居民生产、生活及个人基本信息,将大数据运用到脱贫攻坚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实现了精准扶贫、智慧治理。同时,系统还承载了记录“四访”工作的功能,助力干部走访、医生巡访、教师家访、农技随访的高效运行。

(五)城市社区群众自治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

以社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与小区自治网格化“双网合一”的管理模式,常态化走访民情、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了解需求、提供服务。落实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自治管理员四级网格责任,分级管理、层层履职、全面覆盖,实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良好治理局面。二是以“小组织”汇成“大治理”。按照政府指导、社区参与、居民自治的原则,探索以“三楼党建”引领,社区搭建平台,组织召开“三会”的居民自治模式,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探索“八步管理”工作法,通过自治管理委员会制定公约,小区出现了良好的共治局面。

三是以“小气候”影响“大环境”。

将居民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志愿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既保障居民们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还有利于使居民的问题与困难得到及时的解决。探索成立志愿者小分队和自管委员会,完善《自治管理规约》,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体家庭参与小区治理,有效改善了小区“脏、乱、差”的现象。

(六)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全县以融洽干群关系为主线,推行一系列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全面开展“四访四议”。基层社会治理做到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服务专访“四访”,村支两委会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四议”全覆盖,增加干部、教师、医生跟群众的感情,通过村务的规范化与公开化获得群众的充分信任。

二是严格落实公示公开“六个一”。

让群众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到村支两委的工作情况与相关惠民政策,有效推进了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对基层干部更加信任,对基层政府更加满意。目前,经三方评估,我县群众满意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纵深推进“两回两讲两解”。

常态化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活动,全县领导干部每年利用节假日回出生地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用交心谈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行动,实现干部群众心心相印,全县形成了人心思进、共谋发展、斗志昂扬的干事创业氛围。据统计,20*年全县开展“两回两讲两解”达*场次。

二、我县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干部老龄化严重,在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村、社区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特别是支书、主任岗位,平均年龄在*岁以上。

二是干部业务能力有限,在不断推行无纸化办公形势下,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兵强马壮”,完成软件资料不成问题。而农村村干部整体年龄较大,使用电脑是“半路出家”,信息化办公基本难以完成。三是农村村级班子人力不足,城市社区通常有*多名干部全勤工作,但农村行政村人数不足一半:支书(主任)、综合服务专干、综合治理专干、本土大学生村官,而由*个人负责一个村几百乃至上千人的所有工作,业务相对繁重。

(二)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基础设施薄弱

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养老、托幼、医疗、农贸市场、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社区仅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处有健身器材等群众休闲娱乐设备,还谈不上系统化的拥有群众服务设备。随着专门性事务的增加,各类工作站、服务点的制度牌挂得满满一墙,但也无专人料理上述业务。农村社区办公场所面积略显局促,基础性办公设备陈旧、不足。

(三)村(社区)组织自治边界及职能职责不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社区)一级作为引领居民民主自治职责的组织,受街道、乡镇的指导。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中,上面发布行政指令,下面村一级接收行政命令成为了常态。应对政府交办的行政事务较多,履行自治引领职责和政府管理职责界限模糊不清。村(社区)干部绝大多数时间在做如社会保障、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工作,无暇兼顾引领居民自治。干部们的智能手机里,名目不同的微信工作群多、职能不同的部门APP多、网址不同的业务操作系统多。村(社区)购买社会服务用于服务群众方面的具体工作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又同时要兼顾代为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自然是被庞大的工作量压得喘不过气。

(四)基层群众意识形态需正确引导

一是群众的法治思维还待加强。

群众在平时守法、遇事用法方面没有被正确引导,对于农村地区“黄赌毒黑拐骗”、传销、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二是基层调解队伍和调解能力不足。矛盾纠纷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在将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的深度还不够。三是群众自我管理意识还待加强。个别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盛行,连找对象、打扫卫生等个人事项也要寻求帮扶干部的帮助。争当贫困户、骗取救济金的思想和行为屡见不鲜。家庭观念、宗亲观念逐渐被淡化,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照顾和赡养问题体量较大。

三、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

(一)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制度化建设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要让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上起到引领作用,强化党的领导,落实“两抓两树”要求,以制度建设为途径,规范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一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以村民自治为主题,研究探索更适合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如实施“建立三长制度、树立三面旗帜、开展三项活动”的“三三三社区治理工作办法”。其中建立三项制度,即制定《“三长两委一监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在现有村支两委组织结构基础上,按县纪委监委要求落实一名监察联络员,依据自然村落和群众宗亲关系,采取群众自愿原则,每*户左右成立*个互助小组,推选*人担任组长;每*个互助小组成立*个互助会,从*名组长中推选*人担任会长;每*-*个互助会成立*个社,社长按现行办法推举或任命产生,两委是领导指导机构,依现有法律法规履行职能。

二是抓好群众思想建设。

持续深入开展“四访四议”“两回两讲两解”“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教育工作,巩固党员群众宣教成果,让群众跟党同心同向。

三是进一步抓好村居务公开。

要充分发挥村居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按时对各项村务进行公开,如惠民政策、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在法律和政策允许框架内,群众关心什么就公示什么,群众想看什么就告诉群众什么。以户户通的重庆有线广电智能机顶盒、社区群众聚集地LED大屏幕等平台为载体,让群众参与到村社区的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

(二)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增加基层基础化治理投入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一是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村干部业务能力。创立村(社区)干部常态化进修班,完善村班子届期轮训计划,实现村(社区)干部培训全覆盖。培训课程倾向于业务性的科目,如计算机操作、office运用、公文写作等,让基层业务水平有指向性的提升。

二是增设更多村(社区)服务岗位,充实管理力量。

整合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低保户等人力资源,把一些在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召集起来,负责村(社区)的日常事务,并在村社干部换届时增设条件,只有在村(社区)服务一年以上的人才能参与村社干部竞争、选拔。

三是优化人才选拔机制,给村社干部更多展示舞台。

注重为干部们引好“出路”,让村(社区)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让返乡人才看到机会,给予他们继续在村级岗位上奋斗的动力,出台更多面向村社干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让更多村社干部走上基层行政岗位,同时也满足了乡镇政府对擅长群众工作型人才的需求。注重为干部们留好“后路”,进一步完善对离退休村(社区)干部的社保等保障工作,加强对其的节庆慰问,安抚好为村(社区)事务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们。

四是加队对基层基础治理的投入。

大力学习“枫桥经验”,政法、组织、民政等部门牵头培养一批专兼职网格员,充实在城市社区和农村集镇中,争取、落实社区网格员工作津贴,完善社区网格化硬件设备。

(三)探索“智治”,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管齐下,打造“乡风文明”新农村

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一是努力探索“智治”。以智慧小区为例,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集成应用安全防范系统、智能访客系统、公共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积水监测系统等十余项智能化子系统。打破单个智能系统的信息孤岛,实现各子系统的综合应用和功效最大化,从而提高住户感受度和物业服务效率,进而提升业主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并在城区小区进行试行进而推广。二是用好用活村民自治。坚持村民的事情村民管,村(社区)支委牵头,村委会落实,组织村民代表共同修订“村规民约”,对村上的婚丧嫁娶等大小事务有章可循,让规定服众,让众人守规,共同监督,真正实现村民高度自治。

三是用深用透德治引导。

建立乡镇党校。发挥党员与群众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推动清洁家园、和谐邻里等活动,建设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探索在各村组建三支党员先锋队,即党员创新发展先锋队、党员乡村文明示范队、党员公益事业服务队,带动产业发展创新,引领文明新风;引导村民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大局意识,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三评比活动,即十星家庭、十二星党员、十二星干部的评比,抓示范,抓典型,树榜样,树模范,促进清洁家园、和谐邻里落到实处。

三是用严用实法治管理。

在党员干部方面,严格落实“十强化十严禁”,立好“高压线”,紧绷“一根弦”。在群众方面,持续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做好思想引导,通过法治宣讲、公益演出、文化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展“枫桥经验”实践行动。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三治”融合创建活动,创建一批“三治”善治示范单位。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化解,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农村公序良俗建设。

(四)抓好“乡村振兴”的契机,让群众“富起来”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农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齐头并进。二是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发展。部分农村群众发展思路受限,对产业发展模式不够熟悉,通过更多优惠政策引进更多龙头企业进驻农村,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为当地群众带来致富之道与就业岗位。三是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农旅融合发展,利用产业特色、地域优势、旅游资源,打造观光型绿色产业。

下载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无照治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年**镇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关于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范文模版]

    关于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全市城市基层党建的5个方面15项重点任务。一、聚焦落实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着力健全四级联动工......

    2012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

    中共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 2012年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 2012年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

    市年度普法工作治理要点

    市年度普法工作治理要点 市年度普法工作治理要点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启动年。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

    关于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关于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关于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年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

    市普法工作治理要点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启动年,市普法工作治理要点。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市两区社区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夯实基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提纲一、立足网格兜底,激活“神经末梢”,以“小网格”托底“大治理”1.是强化网格划分2.是强化“格”“户”互动3.是强化考核激励二、立足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