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时间:2019-05-15 01: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篇: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

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进入规定

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 ㈠工作服

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㈡手套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

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㈣其他防护

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

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内容

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

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

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3、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

各个实验区是否备有各种相关的SOP文件;各种实验的原始记录是否保存完整;各种操作是否按SOP进行。

4、设备和仪器运行情况

大型或重要的设备和仪器运行,需要有运行记录;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设备和仪器,要记录监测其温度;其他一些高级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需要详细记录其完整的运行参数;离心机定期进行去除污染,如遇裂管,还需进行消毒;对于故障的仪器和设备,通知工程师维修,并有记录。

5、个人防护 实验室不能穿露脚趾的鞋,穿戴工作服,特殊的区域需要戴口罩和帽子;实验均需戴手套,实验完后,丢弃手套,随后洗手方可离开实验室;如工作中,接打电话,需脱手套,到工作区域外进行。

6、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每天的实验标本,放置规定的地方,并记录保存数量;菌毒种,由专人保存在规定的地方,并上锁和记录;标本的过期销毁,由专人负责,并有销毁记录;菌毒种的移动或其他需要,需记录。

四、纠正措施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的内容。

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标本运送和接收的安全操作

1、标本容器:标本应用防漏的有盖塑料容器盛装,容器上贴有标签,将标本容器放入外附化验单的胶袋内,然后将之放入坚实的专用标本运送箱内。保持标本直立,以尽量防止泼溅。

2、标本勿摇晃,以免溶血或溢出。

3、运送人员运送过程中不可逗留或聊天,更不得打开标本运送箱。

4、运送人员不可直接用手接触标本;不可将标本放入口袋内;不可戴手套按压电梯按钮。

5、运送过程中,如标本打翻泼洒时,先检查是否受伤,留于原地,立即打电话给检验科,让专职人员现场查看。

6、标本接收:实验室设置专门的标本接收窗口。

7、打开包装:需进行接种的标本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含氯消毒剂。容器有破碎或标本泄露时,立即丢弃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并填写拒收单,通知相关部门重新采集标本。

二、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

所有微生物标本接种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工作台上防置一块浸有含氯消毒液的纱布,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见表

实验室基本安全操作

感染性物质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 材料和操作 接种针和环

目标

避免被接种物洒落

正确的操作

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为2-3mm,完全封闭,长度小于6mm以减小抖动

经消化道摄入

皮肤和眼睛接触锐器损伤 接种标本 培养基上划线 标本涂片 痰液涂片干燥 移液管 移液管 实验材料 戴手套 皮下注射针头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病原体溅起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经口摄入 避免经口摄入 避免接触感染性物质 避免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电子加热器消毒接种环,不应在培养基上冷却接种环 轻轻划线

不应直接倒在拨片上 不用明火烧

不应反复吹吸混合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 不应用口吸移液管

不应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不应舔标签,不应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戴一次性手套,避免触摸口、眼、鼻及面部 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用过的针头不应折弯,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不应用手直接操作‘注射器不应用于移液

针头、玻片以及破碎的玻璃

血培养瓶

避免锐器损伤

针刺入瓶时注意安全

避免意外伤害

丢弃锐器盒中

三、其他安全操作 ㈠血清分离

1、操作时戴手套及护目镜。

2、血液和血清小心吸取,不能倾倒。

3、移液管使用后清洗、消毒、压力蒸汽灭菌(121℃,20min)后备用;如为一次性移液管则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内。

4、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加盖后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5、备有含氯消毒剂以清除喷溅和溢出标本。㈡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开启

1、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2、首先用75%乙醇消毒安瓿外表面。

3、如果管内有棉花或纤维塞,可在管上靠近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

4、用尽浸泡75%乙醇纱布抱起安瓿以保护双手,手持安瓿。从标记锉痕处打开。

5、将顶部小心移出,放入锐器盒内。

6、如果塞子仍然在安瓿上,用消毒镊子移出,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

7、缓慢向安瓿中加入营养肉汤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

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

一、菌(毒)种根据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保藏。

二、菌(毒)种保藏机构是指由卫生部指定,按照规定接收、检定、集中储存与管理菌、毒种或样本,并能向合法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菌(毒)种或样本的非营利性机构。

三、所有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指定2名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编号、登记、详细填写“菌(毒)种登记表”及阳性标本相关资料,包括菌名、编号、保存时间、保存地点、记录人等,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

四、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五、每次使用菌(毒)株都做好使用记录,包括菌名、编号、用途、使用人、使用时间等。

六、所有菌(毒)株在废弃时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按一般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并有记录。

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危害物的溢出处理 ㈠潜在危害物的溢出处理

1、在生物安全柜外:

⑴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相关区域,并开窗通风。⑵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

⑶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1h内严禁人员入内。⑷门口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除污染。

2、在生物安全柜内:

⑴在安全柜处于工作状态下立即进行清理。

⑵消毒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生成,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后,再用水擦拭干净。

⑶所有接触溢出物品的材料都消毒。

㈡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1、关闭电源,让机器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积。

2、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

3、戴厚橡胶手套操作。

4、破碎的离心管、离心桶、十字轴或转子都放在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内。

5、未破损的戴盖离心管刚在另一个盛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6、离心机内腔用消毒剂擦拭。

7、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㈢生物危害物溢出清除程序

1、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必要时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2、永不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将消毒剂倾倒于布上,用布覆盖周围区域。

4、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朝向中心进行处理。

5、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后,将布以及污染材料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使用簸箕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锐器盒中以待处理。

6、再次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7、污染材料及清理的布和抹布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8、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将其放在消毒液内浸泡。

9、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10、在成功消毒后,报告部门负责人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

第二篇: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

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进入规定

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 ㈠工作服

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㈡手套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

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㈣其他防护

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

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内容

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

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

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3、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

各个实验区是否备有各种相关的SOP文件;各种实验的原始记录是否保存完整;各种操作是否按SOP进行。

4、设备和仪器运行情况

大型或重要的设备和仪器运行,需要有运行记录;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设备和仪器,要记录监测其温度;其他一些高级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需要详细记录其完整的运行参数;离心机定期进行去除污染,如遇裂管,还需进行消毒;对于故障的仪器和设备,通知工程师维修,并有记录。

5、个人防护 实验室不能穿露脚趾的鞋,穿戴工作服,特殊的区域需要戴口罩和帽子;实验均需戴手套,实验完后,丢弃手套,随后洗手方可离开实验室;如工作中,接打电话,需脱手套,到工作区域外进行。

6、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每天的实验标本,放置规定的地方,并记录保存数量;菌毒种,由专人保存在规定的地方,并上锁和记录;标本的过期销毁,由专人负责,并有销毁记录;菌毒种的移动或其他需要,需记录。

四、纠正措施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的内容。

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标本运送和接收的安全操作

1、标本容器:标本应用防漏的有盖塑料容器盛装,容器上贴有标签,将标本容器放入外附化验单的胶袋内,然后将之放入坚实的专用标本运送箱内。保持标本直立,以尽量防止泼溅。

2、标本勿摇晃,以免溶血或溢出。

3、运送人员运送过程中不可逗留或聊天,更不得打开标本运送箱。

4、运送人员不可直接用手接触标本;不可将标本放入口袋内;不可戴手套按压电梯按钮。

5、运送过程中,如标本打翻泼洒时,先检查是否受伤,留于原地,立即打电话给检验科,让专职人员现场查看。

6、标本接收:实验室设置专门的标本接收窗口。

7、打开包装:需进行接种的标本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含氯消毒剂。容器有破碎或标本泄露时,立即丢弃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并填写拒收单,通知相关部门重新采集标本。

二、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

所有微生物标本接种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工作台上防置一块浸有含氯消毒液的纱布,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见表

实验室基本安全操作

感染性物质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吸入 材料和操作 接种针和环

目标

避免被接种物洒落

正确的操作

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为2-3mm,完全封闭,长度小于6mm以减小抖动

经消化道摄入

皮肤和眼睛接触锐器损伤 接种标本 培养基上划线 标本涂片 痰液涂片干燥 移液管 移液管 实验材料 戴手套 皮下注射针头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病原体溅起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产生气溶胶 避免经口摄入 避免经口摄入 避免接触感染性物质 避免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电子加热器消毒接种环,不应在培养基上冷却接种环 轻轻划线

不应直接倒在拨片上 不用明火烧

不应反复吹吸混合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 不应用口吸移液管

不应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不应舔标签,不应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戴一次性手套,避免触摸口、眼、鼻及面部 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用过的针头不应折弯,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不应用手直接操作‘注射器不应用于移液

针头、玻片以及破碎的玻璃

血培养瓶

避免锐器损伤

针刺入瓶时注意安全

避免意外伤害

丢弃锐器盒中

三、其他安全操作 ㈠血清分离

1、操作时戴手套及护目镜。

2、血液和血清小心吸取,不能倾倒。

3、移液管使用后清洗、消毒、压力蒸汽灭菌(121℃,20min)后备用;如为一次性移液管则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内。

4、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加盖后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5、备有含氯消毒剂以清除喷溅和溢出标本。㈡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开启

1、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2、首先用75%乙醇消毒安瓿外表面。

3、如果管内有棉花或纤维塞,可在管上靠近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

4、用尽浸泡75%乙醇纱布抱起安瓿以保护双手,手持安瓿。从标记锉痕处打开。

5、将顶部小心移出,放入锐器盒内。

6、如果塞子仍然在安瓿上,用消毒镊子移出,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

7、缓慢向安瓿中加入营养肉汤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

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

一、菌(毒)种根据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保藏。

二、菌(毒)种保藏机构是指由卫生部指定,按照规定接收、检定、集中储存与管理菌、毒种或样本,并能向合法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菌(毒)种或样本的非营利性机构。

三、所有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指定2名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编号、登记、详细填写“菌(毒)种登记表”及阳性标本相关资料,包括菌名、编号、保存时间、保存地点、记录人等,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

四、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五、每次使用菌(毒)株都做好使用记录,包括菌名、编号、用途、使用人、使用时间等。

六、所有菌(毒)株在废弃时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按一般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并有记录。

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危害物的溢出处理 ㈠潜在危害物的溢出处理

1、在生物安全柜外:

⑴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相关区域,并开窗通风。⑵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

⑶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1h内严禁人员入内。⑷门口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除污染。

2、在生物安全柜内:

⑴在安全柜处于工作状态下立即进行清理。

⑵消毒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生成,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后,再用水擦拭干净。

⑶所有接触溢出物品的材料都消毒。

㈡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1、关闭电源,让机器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积。

2、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

3、戴厚橡胶手套操作。

4、破碎的离心管、离心桶、十字轴或转子都放在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内。

5、未破损的戴盖离心管刚在另一个盛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6、离心机内腔用消毒剂擦拭。

7、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㈢生物危害物溢出清除程序

1、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必要时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2、永不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将消毒剂倾倒于布上,用布覆盖周围区域。

4、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朝向中心进行处理。

5、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后,将布以及污染材料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使用簸箕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锐器盒中以待处理。

6、再次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7、污染材料及清理的布和抹布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8、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将其放在消毒液内浸泡。

9、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10、在成功消毒后,报告部门负责人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

二、剌伤、切割伤或擦伤

参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三、经胃肠道摄入潜在感染性物质。

1、去医院门急诊进行相应的处理。

2、报告摄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

第三篇: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tiger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

三、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

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 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 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 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 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打开外排风机。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放入.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尽量不要使用明火。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

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

6.1 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不开盖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如30min)。同时应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清理。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

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7.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所有的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若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7.7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危害溢出。等待至少5min,让安全柜充满气溶胶,清理时应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且让安全柜继续工作。使用浸泡消毒剂的消毒纸巾吸附溢出物,进行消毒处理应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至少20min)。并用同样的消毒纸巾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台表面和柜内所有设备。按照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步骤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将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压灭菌盘并且用报纸包起来,然后进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剂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至少20 min的消毒处理后再拿出安全柜。最后脱下个人防护服并放进污染物收集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若所要清理的物品达到2级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应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

7.8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的具体步骤如下:用干纸巾覆盖溢出物(用来吸附液体)后,再放上浸泡消毒液的纸巾,使消毒剂包围溢出物,并确保消毒剂与污染溢出物充分接触,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形成。对溢出物附近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处理一定时间,使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用正确的消毒剂擦拭设备,并按照正确的生物危害物处理程序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对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篇: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2017版)

Dr.Tiger

(修订说明:CNAS-CL09实施后,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高了要求,对实验室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的生物安全、高压锅的生物指示剂还有菌种的传代次数均提出明确的要求,为适应新要求,对旧版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过程作了补充,同时修改和完善了一些小问题)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实验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接触性或吸入性危害,特别是配制TTB和碘液等对人体有害的培养基或试剂时,要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1.10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1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灭菌后通无菌风至少30min以上人员才能进入。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

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 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 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 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非全自动的高压灭菌锅要注意排空空气,确保灭菌时高压锅内是饱和水蒸气,高压灭菌锅内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 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3.6 灭菌后无菌工器具及培养基应存放于无菌区域(如灭过菌后的无菌室或生物安全柜内),无菌物品需有明确标识。

3.7 每年至少2次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检查灭菌效果并记录,指示物需放在不一达到灭菌的部位(如堆放物品的居中位置)。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打开外排风机。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

尽量不要使用明火,接种环之类用红外灭菌器灭菌。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

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5.6 标准菌株传代原则上不超过5代。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

6.1 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不开盖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如30min)。同时应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清理。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

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7.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所有的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若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7.7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危害溢出。等待至少5min,让安全柜充满气溶胶,清理时应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且让安全柜继续工作。使用浸泡消毒剂的消毒纸巾吸附溢出物,进行消毒处理应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至少20min)。并用同样的消毒纸巾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台表面和柜内所有设备。按照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步骤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将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压灭菌盘并且用报纸包起来,然后进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剂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至少20 min的消毒处理后再拿出安全柜。最后脱下个人防护服并放进污染物收集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若所要清理的物品达到2级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应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

7.8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的具体步骤如下:用干纸巾覆盖溢出物(用来吸附液体)后,再放上浸泡消毒液的纸巾,使消毒剂包围溢出物,并确保消毒剂与污染溢出物充分接触,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形成。对溢出物附近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处理一定时间,使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用正确的消毒剂擦拭设备,并按照正确的生物危害物处理程序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对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第五篇: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的)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2009年7月6日 目录 总则……………………………………………………………………… 5 2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6 2.1 在电力线路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6 2.2 现场勘察制度 …………………………………………………………6 2.3 工作票制度 ……………………………………………………………6 2.4工作许可制度 …………………………………………………………10 2.5 工作监护制度 …………………………………………………………11 2.6工作间断制度¨…………………………………………………………11 2.7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12 3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2 3.1在电力线路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2 3.2停电

……………………………………………………………………12 3.3验电………………………………………………………………………13 3.4装设接地线………………………………………………………………14 3.5使用个人保安线…………………………………………………………15 3.6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15 4 线路运行和维护¨…………………………………………………………16 4.1 线路巡视…………………………………………………………………16 4.2 倒闸操作…………………………………………………………………16 4.3 测量工作…………………………………………………………………17 4.4 砍剪树木…………………………………………………………………18 5 邻近带电导线的工作………………………………………………………18 5.1在带电线路杆塔上的工作 ………………………………………………18 5.2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路的工作 ………………………………………19 5.3 同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中部分线路停电的工作 …………………………20 5.4 邻近高压线路感应电压的防护 …………………………………………21 6 线路施工 ……………………………………………………………………22 6.1 坑洞开挖与爆破 …………………………………………………………22 6.2 杆塔上作业 ………………………………………………………………22 6.3 杆塔作业 …………………………………………………………………23 6.4 放线、紧线与撤线 ………………………………………………………24 7 高处作业 ……………………………………………………………………26 8 起重与运输 …………………………………………………………………27 8.1 一般注意事项 ……………………………………………………………27 8.2 起重设备一般规定…………………………………………………………28 8.3 人工搬运……………………………………………………………………28 9 配电设备上的工作 …………………………………………………………29 9.1配电设备上工作的一般规定………………………………………………29

9.2架空绝缘导线作业…………………………………………………………30 9.3装表接电……………………………………………………………………30 10 带电作业 ……………………………………………………………………30 10.1一般规定……………………………………………………………………30 10.2 一般安全技术措施…………………………………………………………31 10.3 等电位作业

………………………………………………………………33 10.4 带电断、接引线

…………………………………………………………34 10.5 带电短接设备………………………………………………………………35 10.6 带电清扫机械作业…………………………………………………………36 10.7 高架绝缘斗臂车作业………………………………………………………36 10.8 保护间隙……………………………………………………………………37 10.9 带电检测绝缘子……………………………………………………………37 10.10 配电带电作业………………………………………………………………37 10.11 低压带电作业………………………………………………………………38 10.12 带电作业工具的保管、使用和试验………………………………………38 11 施工机具和安全工器具的使用、保管、检查和试验……………40

11.1 一般规定 ……………………………………………………………………40 11.2 施工机具的使用要求………………………………………………………41 11.3 施工机具的保管、检查和试验……………………………………………46 11.4 安全工器具的保管、使用、检查和试验…………………………………46 12 电力电缆工作 ……………………………………………………………47 12.1电力电缆工作的基本要求…………………………………………………47 12.2电力电缆作业时的安全措施………………………………………………48 13 一般安全措施……………………………………………………50

13.1 一般注意事项………………………………………………………………50 13.2 设备的维护

………………………………………………………………50 13.3 一般电气安全注意事项……………………………………………………51 13.4 工具的使用…………………………………………………………………52 13.5 焊接、切割…………………………………………………………………53 13.6 动火工作……………………………………………………………………53

附录……………………………………………………………………57

附录A 现场勘察记录格式………………………………………………………57 附录B 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格式……………………………………………58 附录C 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格式……………………………………………61 附录D 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格式……………………………………………65 附录E 电力电缆第二种工作票格式……………………………………………67 附录F 电力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票格式…………………………………………69 附录G 电力线路事故应急抢修单格式…………………………………………71 附录H 电力线路工作任务单格式………………………………………………72 附录I 电力线路倒闸操作票格式………………………………………………74 附录J 标示牌式样………………………………………………………………75

附录K 带电作业高架绝缘斗臂车电气试验标准表……………………………77 附录L 绝缘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79 附录M 登高工器具试验标准表…………………………………………………83 附录N 起重机具检查和试验周期、质量参考标准……………………………85 附录O 线路一级动火工作票格式………………………………………………88 附录P 线路二级动火工作票格式………………………………………………90 附录Q 动火管理级别的划定……………………………………………………92 附录R 紧急救护法………………………………………………………………93 1 总则

1.1 为加强电力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制定本规程。1.2 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

1.2.1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合格、齐备。

1.2.2 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及施工车辆上宜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1.2.3 现场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应合格并符合有关要求。

1.2.4 各类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1.3 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

1.3.1 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体格检查每两年至少一次)。

1.3.2 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且按工作性质,熟悉本规程的相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

1.3.3 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1.4 教育和培训。

1.4.1 各类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上岗。1.4.2 作业人员对本规程应每年考试一次。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三个月以上者,应重新学习本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

1.4.3 新参加电气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管理人员、非全日制用工等),应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并且不准单独工作。

1.4.4 外单位承担或外来人员参与公司系统电气工作的工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并经考试合格,经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认可,方可参加工作。工作前,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应告知现场电气设备接线情况、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1.5任何人发现有违反本规程的情况,应立即制止,经纠正后才能恢复作业。各类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并立即报告。

1.6 在试验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1.7 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

高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及以上者; 低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以下者。

1.8 本规程适用于运用中的发、输、变(包括特高压、高压直流)、配电和用户电气设备上及相关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基建安装、农电人员),其他单位和相关人员参照执行。所谓运用中的电气设备,系指全部带有电压、一部分带有电压或一经操作即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

开闭所、高压配电站(所)内工作参照本规程变电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本规程补充条款和实施细则,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2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2.1 在电力线路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2.1.1 现场勘察制度。2.1.2 工作票制度。2.1.3 工作许可制度。2.1.4 工作监护制度。2.1.5 工作间断制度。

2.1.6 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2.2 现场勘察制度。

2.2.1 进行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施工、检修单位均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现场勘察,并填写现场勘察记录(见附录A)。现场勘察由工作票签发人组织。

2.2.2 现场勘察应查看现场施工(检修)作业需要停电的范围、保留的带电部位和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等。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对危险性、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较大的作业项目,应编制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2.3 工作票制度。

2.3.1 在电力线路上工作,应按下列方式进行: 2.3.1.1 填用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见附录B)。2.3.1.2 填用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见附录C)。2.3.1.3 填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见附录D)。2.3.1.4 填用电力电缆第二种工作票(见附录E)。2.3.1.5 填用电力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票(见附录F)。2.3.1.6 填用电力线路事故应急抢修单(见附录G)。2.3.1.7 口头或电话命令。

2.3.2 填用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为:

2.3.2.1 在停电的线路或同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中的部分停电线路上的工作。2.3.2.2 在全部或部分停电的配电设备上的工作。

所谓全部停电,系指供给该配电设备上的所有电源线路均已全部断开者。2.3.2.3 高压电力电缆需要停电的工作。2.3.2.4 在直流线路停电时的工作。

2.3.2.5 在直流接地极线路或接地极上的工作。2.3.3 填用第二种工作票的工作为:

2.3.3.1 带电线路杆塔上且与带电导线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表5-1规定的工作。2.3.3.2 在运行中的配电设备上的工作。

2.3.3.3 电力电缆不需要停电的工作。2.3.3.4 直流线路上不需要停电的工作。2.3.3.5 直流接地极线路上不需要停电的工作。2.3.4 填用带电作业工作票的工作为:

带电作业或与邻近带电设备距离小于表5-1规定的工作。2.3.5 填用事故应急抢修单的工作为:

事故应急抢修可不用工作票,但应使用事故应急抢修单。

事故应急抢修工作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被迫紧急停止运行,需短时间内恢复的抢修和排除故障的工作。

非连续进行的事故修复工作,应使用工作票。2.3.6 按口头或电话命令执行的工作为: 2.3.6.1 测量接地电阻。2.3.6.2 修剪树枝。

2.3.6.3 杆塔底部和基础等地面检查、消缺工作。

2.3.6.4 涂写杆塔号、安装标志牌等,工作地点在杆塔最下层导线以下,并能够保持表5-2安全距离的工作。

2.3.6.5 接户、进户计量装置上的低压带电工作和单一电源低压分支线的停电工作。2.3.7 工作票的填写与签发。

2.3.7.1 工作票应用黑色或蓝色的钢(水)笔或圆珠笔填写与签发,一式两份,内容应正确,填写应清楚,不得任意涂改。如有个别错、漏字需要修改时,应使用规范的符号,字迹应清楚。

2.3.7.2 用计算机生成或打印的工作票应使用统一的票面格式。由工作票签发人审核无误,手工或电子签名后方可执行。

工作票一份交工作负责人,一份留存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处。工作票应提前交给工作负责人。

2.3.7.3 一张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许可人不得兼任工作负责人。2.3.7.4 工作票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也可由工作票签发人填写。

2.3.7.5 工作票由设备运行管理单位签发,也可由经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审核合格且经批准的修试及基建单位签发。修试及基建单位的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名单应事先送有关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备案。

2.3.7.6 承发包工程中,工作票可实行“双签发”形式。签发工作票时,双方工作票签发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签名,各自承担本规程工作票签发人相应的安全责任。2.3.8 工作票的使用。

2.3.8.1 第一种工作票,每张只能用于一条线路或同一个电气连接部位的几条供电线路或同(联)杆塔架设且同时停送电的几条线路。第二种工作票,对同一电压等级、同类型工作,可在数条线路上共用一张工作票。带电作业工作票,对同一电压等级、同类型、相同安全措施且依次进行的带电作业,可在数条线路上共用一张工作票。在工作期间,工作票应始终保留在工作负责人手中。

2.3.8.2 一个工作负责人不能同时执行多张工作票。若一张工作票下设多个小组工作,每个小组应指定小组负责人(监护人),并使用工作任务单(见附录H)。

工作任务单一式两份,由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签发,一份工作负责人留存,一份交小组负责人执行。工作任务单由工作负责人许可。工作结束后,由小组负责人交回工作任务单,向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结束手续。

2.3.8.3 一回线路检修(施工),其邻近或交叉的其他电力线路需进行配合停电和接地时,应在工作票中列入相应的安全措施。若配合停电线路属于其他单位,应由检修(施工)单位事先书面申请,经配合线路的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同意并实施停电、接地。

2.3.8.4 持线路或电缆工作票进入变电站或发电厂升压站进行架空线路、电缆等工作,应增填工作票份数,由变电站或发电厂工作许可人许可,并留存。

上述单位的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名单应事先送有关运行单位备案。2.3.9 工作票的有效期与延期。

2.3.9.1 第一、二种工作票和带电作业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2.3.9.2 第一种工作票需办理延期手续,应在有效时间尚未结束以前由工作负责人向工作许可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给予办理。

第二种工作票需办理延期手续,应在有效时间尚未结束以前由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票签发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给予办理。第一、二种工作票的延期只能办理一次。带电作业工作票不准延期。

2.3.10 工作票所列人员的基本条件。

2.3.10.1 工作票签发人应由熟悉人员技术水平、熟悉设备情况、熟悉本规程,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生产领导人、技术人员或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批准的人员担任。工作票签发人员名单应书面公布。

2.3.10.2 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许可人应由有一定工作经验、熟悉本规程、熟悉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情况,并经工区(所、公司)生产领导书面批准的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还应熟悉工作班成员的工作能力。

用户变、配电站的工作许可人应是持有效证书的高压电气工作人员。

2.3.10.3 专责监护人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本规程的人员。2.3.11 工作票所列人员的安全责任。2.3.11.1 工作票签发人: 1)工作必要性和安全性。

2)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3)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否适当和充足。2.3.11.2 工作负责人(监护人): 1)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2)负责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必要时予以补充。3)工作前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告知、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已知晓。

4)严格执行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

5)督促、监护工作班成员遵守本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执行现场安全措施。6)工作班成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变动是否合适。2.3.11.3 工作许可人: 1)审查工作的必要性。

2)线路停、送电和许可工作的命令是否正确。3)许可的接地等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2.3.11.4 专责监护人:

1)明确被监护人员和监护范围。

2)工作前对被监护人员交待安全措施、告知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3)监督被监护人员遵守本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2.3.11.5工作班成员:

1)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履行确认手续。2)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和劳动纪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互相关心工作安全,并监督本规程的执行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3)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2.4 工作许可制度。

2.4.1 填用第一种工作票进行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在得到全部工作许可人的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

2.4.2 线路停电检修,工作许可人应在线路可能受电的各方面(含变电站、发电厂、环网线路、分支线路、用户线路和配合停电的线路)都拉闸停电,并挂好操作接地线后,方能发出许可工作的命令。

调度值班员或工区值班员在向工作负责人发出许可工作的命令前,应将工作班组名称、数目、工作负责人姓名、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记入记录簿内。

2.4.3 许可开始工作的命令,应通知工作负责人。其方法可采用: 2.4.3.1 当面通知。2.4.3.2 电话下达。2.4.3.3 派人送达。

电话下达时,工作许可人及工作负责人应记录清楚明确,并复诵核对无误。对直接在现场许可的停电工作,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应在工作票上记录许可时间,并签名。

2.4.4 若停电线路作业还涉及其他单位配合停电的线路,工作负责人应在得到指定的配合停电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联系人通知这些线路已停电和接地,并履行工作许可书面手续后,才可开始工作。

2.4.5 严禁约时停、送电。

2.4.6 填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时,不需要履行工作许可手续。2.5 工作监护制度。

2.5.1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和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确认手续,装完工作接地线后,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对工作班人员的安全进行认真监护,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

在线路停电时进行工作,工作负责人在班组成员确无触电等危险的条件下,可以参加工作班工作。

2.5.2 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对有触电危险、施工复杂容易发生事故的工作,应增设专责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的人员。

专责监护人不准兼做其他工作。专责监护人临时离开时,应通知被监护人员停止工作或离开工作现场,待专责监护人回来后方可恢复工作。若专责监护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工作负责人变更专责监护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被监护人员。

2.5.3 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若因故暂时离开工作现场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离开前应将工作现场交待清楚,并告知工作班成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现场时,也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

若工作负责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工作负责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工作人员及工作许可人。原、现工作负责人应做好必要的交接。2.6 工作间断制度。

2.6.1 在工作中遇雷、雨、大风或其他任何情况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时,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可根据情况,临时停止工作。

2.6.2 白天工作间断时,工作地点的全部接地线仍保留不动。如果工作班须暂时离开工作地点,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和派人看守,不让人、畜接近挖好的基坑或未竖立稳固的杆塔以及负载的起重和牵引机械装置等。恢复工作前,应检查接地线等各项安全措施的完整性。2.6.3 填用数日内工作有效的第一种工作票,每日收工时如果将工作地点所装的接地线拆除,次日恢复工作前应重新验电挂接地线。

如果经调度允许的连续停电、夜间不送电的线路,工作地点的接地线可以不拆除,但次日恢复工作前应派人检查。2.7 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

2.7.1 完工后,工作负责人(包括小组负责人)应检查线路检修地段的状况,确认在杆塔上、导线上、绝缘子串上及其他辅助设备上没有遗留的个人保安线、工具、材料等,查明全部工作人员确由杆塔上撤下后,再命令拆除工作地段所挂的接地线。接地线拆除后,应即认为线路带电,不准任何人再登杆进行工作。

多个小组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得到所有小组负责人工作结束的汇报。2.7.2 工作终结后,工作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工作许可人,报告方法如下: 2.7.2.1 当面报告。

2.7.2.2 用电话报告并经复诵无误。

若有其他单位配合停电线路,还应及时通知指定的配合停电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联系人。2.7.3 工作终结的报告应简明扼要,并包括下列内容:工作负责人姓名,某线路上某处(说明起止杆塔号、分支线名称等)工作已经完工,设备改动情况,工作地点所挂的接地线、个人保安线已全部拆除,线路上已无本班组工作人员和遗留物,可以送电。

2.7.4 工作许可人在接到所有工作负责人(包括用户)的完工报告,并确认全部工作已经完毕,所有工作人员已由线路上撤离,接地线已经全部拆除,与记录簿核对无误并做好记录后,方可下令拆除各侧安全措施,向线路恢复送电。

2.7.5 已终结的工作票、事故应急抢修单、工作任务单应保存一年。

下载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1. 实验室人员的职责 (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

    爆破标准操作规程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参加爆破工作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政治历史清楚,具有半年以上露天矿工作经验者。 ②经体检证明,能担任爆破工作的。 ③如间断爆破......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推荐]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 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四级,Ⅰ级防护水平最低,Ⅳ级......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评价标准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查验收标准作者:大白兔 项目 评价内容和方法 1实验室建筑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实验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实验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人流、物......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目录 1、爆破员安全操作规 2、监炮员安全操作规程 3、爆破器材保管员安全操作规程 4、爆炸物品押运员安全操作规程 5、凿岩工安全操作规程 6、把宕工安全操作规程 7......

    安全操作规程

    生产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

    安全操作规程

    山东丰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入厂一般安全规定 一、外来进公司办事人员,到门卫处办理进公司手续后,凭会客证方可进入;出门时须凭该部门人员签字的会客证方可出门。 二、没有进......

    安全操作规程

    长兴虹达纺织有限公司 安全操作规程目录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