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五个迷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1:5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励的五个迷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励的五个迷思》。

第一篇:激励的五个迷思

激励的五个迷思

迷思1 将激励与金钱报酬划上等号

许多经理人都以为,薪水是吸引员工投入工作最大的原因,但是,鲍伯〃尼尔森(Bob Nelson)在《新手学管理》一书中指出,在由上班族自己列出的工作动机当中,“金钱”这项因素,并非最强有力的激励工具。这项调查是源自于作者进行的一项横跨7种产业、总计1500名员工的工作动机大调查。调查发现,最能激励员工的前三名分别为,学习活动、弹性工时和个人赞美;第四名为凭借优异绩效赢得“工作权威”;第五名为有机会能配臵资源、制订决策、管理他人的“工作自主”;第六名为“有时间和主管对谈”;第七名为“分时休假”;第八名为“公开赞美”;第九名为“选择工作内容或任务”;第十名为写一封电子邮件或“书面赞美”。

“学习活动”与“选择工作内容或任务”可以让员工透过学习技能,提升身价和市场价值。不论是现在与未来的职位上,都具有成长与发展。“弹性工时”与“分时休假”让员工可以选择弹性上下班时间,以及选择适合他们的休假时数,例如偶尔下午可离开办公室,参加孩子在学校的表演;或是提早一小时上班,以提早一小时下班。出乎意料地,金钱排在第十三名。除了金钱之外,别忘了,实时诚恳的赞美,还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有一对愿意倾听部属想法的耳朵,是最不花钱的激励。

迷思2 激励需要很多时间准备

激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花时间,至少以下这3种方法,花不到10分钟就能做到:

1.问问当事人:了解你的部属希望得到什么激励?因为你尊重而询问他们,这就是一件基于沟通方式的激励手法。

2.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就是沟通的一种。虽然许多人不善于称赞别人,但是不妨从你的眼神开始练习,试着在称赞时不要闪避部属的眼神,你将会发现,诚恳的眼神,可以强化激励的讯息。

3.给予认同:“Allen,这件事情你做得真好!”一方面让部属知道你了解她正在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让他知道,你可是知道他的名字,而不是没没无闻的隐形员工。

迷思3 激励士气的关键在于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经理人无关

大多数经理人相信,员工要选择有几分的工作动力(受到几分激励),取决于他们自己。经理人通常会认为,有些员工天生就有好态度,其它人则天生工作态度就不好,因此不太可能做什么去改变这一点。但研究显示,经理人在员工能受到多少激励这方面,最具影响力。也就是说,激励员工的关键,掌握在经理人手上。甚至经理人在很多时

1/18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候正是打击员工士气的凶手!试想,经理人是否会因为员工做得好,就给予他们认可?是否提供了一个愉快、支持的工作环境?是否在组织里,营造共同使命感和团队精神?是否对于员工一视同仁、避免偏袒?在员工想讲话时,是否倾听他们的声音?员工不要施舍,他们憎恨偏袒。不要只因为要员工喜欢你,就对他们好。给予认可时,是在员工真正有所表现时,而且能帮助主管及部属双方更为成功。否则不但会使员工收到的奖励变得廉价,连带也会损及其他员工对你的信任。

迷思4 激励只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对价关系

经理人多数以为激励是一种对价关系(意即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件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代价或是履行承诺),事实上,对价关系只能启动“外在动机”,无法启动“内在动机”。想要激励员工,必须致力于创造真正能启动部属内在动机的工作环境。激励不能全然从外在动机的角度来看待,因为激励的各个面向之中,还包含了沟通、肯定、感召,这些都不存在对价关系,而是在于启动部属对于工作的内在动机。“沟通”能了解部属的想法;“肯定”能让关心传达给部属;“以身作则”能感召部属。

彼得〃德鲁克基金会的共同创办人法兰西丝〃贺赛苹表示,人人都希望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有所贡献,很少有人在工作时,除了金钱之外别无所求。她曾经领导全球最大的女性组织“女童军”,而在担任女童军执行长期间,她以谦虚的态度与部属沟通,定位自己的角色为“信息与

2/18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联系中心”,也就是身处“同心圆的圆心”,以擅长沟通的激励方式,启动部属的内在动机。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曾经在调查后发现,有79%的员工之所以会离职,是因为自觉在工作中得不到肯定或赏识。因此,经理人千万别轻忽“肯定”对于激励部属的力量。麦当劳连锁店创始人雷〃克罗克(Ray Kroc)52岁创业,拖着一身病痛仍坚持展开全美巡店行脚,“以身作则”感召员工,启动他们的内在动机。

激励的极致,是对于部属真正的关心,当部属感受到你出于内心的关心时,激励就不是对价关系,而是化为内在动机。

迷思5 小事不需要赞美,做出大成绩时再赞美即可

激励的精神在于“小事件、大表扬”、有功必赏;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部属将小事做得很好,你就要不吝惜激励。

如果你担心拿捏不好激励的比例,在《你的桶子有多满?》一书中,作者汤姆〃瑞斯与唐纳〃克利弗顿指出,批评与赞美的比例约为1比5;换言之,批评一次部属需要靠着5次的赞美才能挽回。赞美的原则是实时、亲切、具体、个人化、正面、积极与即刻行动。■

附文1:十种反效果的烂萝卜

1.制式生日卡。老板只有签名,一句特殊的话都没有。没有任何庆祝仪式或口头庆贺,只被人资单位静悄悄的放在桌上。这种生日卡令人想丢到垃圾桶。

3/18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2.老套贺礼。一成不变、毫无新意的贺礼,让激励边际效益递减。3.忘了他是谁。颁奖时讲不出被颁奖者的名字,最没诚意。4.笼统的赞美。代表经理人不了解员工带给团队的独特性。5.延迟激励。想像你收到过期的生日祝贺,是什么滋味吧!6.承诺打折。承诺一元却给五毛,这是典型的反激励。

7.不符比例。为公司省了100万元,公司却只给一张咖啡券,不逼人离职也难。

8.贵而无当。收到昂贵但俗气、难用的奖品,员工会心想:不如换成钱给我吧!

9.庆祝时训话。这会让气氛降至冰点,事后,员工只记得后者。10.公开批评,私下激励。这么做,只会让你的团队士气越来越低。

附文2:测测你的激励水平有几段

以下是《激励员工决定成功》中的一个小测验,可以协助您了解自己激励员工的能力。请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下列描述的句子对照,若“不曾这么做”请填1,“有时这么做”请填2,“经常这么做”请填3,“总是这么做”请填4。

1.我会努力说服并影响员工,使他们按我的要求去做,我不强迫他们。

4/18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2.尽量让员工能享受工作的乐趣。

3.我会与跳槽的员工见面,查明离职原因。4.我运用非语言沟通方面的知识能力影响他们。5.只要有可能,我会向员工提供足够多的真实资讯。

6.如果有进行员工意见调查,我会特别注意按照调查结果采取行动。

7.我相信人性本善,因此我倾向以授权导向的原则进行管理。8.我会尽力避免办公室派系,并且制止他人耍政治手腕。9.我争取尽早让员工参与到工作事务中。

10.我会在采取行动或是当我与他人持不同意见时,向对方说明我的理由。

11.我会努力寻求共识,并鼓励他人也这样做。

12.行动或计划未获得成功时,我不会责备别人,而是认真分析并加以更正。

13.我会在监督和给予员工充分自主权之间,寻找一种平衡。14.我会不断地调整评量标准,以使目标具有激励作用。15.我对员工的奖励、认可与晋升,都只以绩效为依据。16.我会对体制加以修正,清除工作中的所有障碍。17.在评估员工绩效时,我不会只注重经济效益。

5/18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18.我会鼓励员工公开他们所得到的酬劳。

19.在绩效面谈中,我会要求并接受别人对我的批评。

20.如果不得不批评某一员工的行为,我会争取得到对方充分且明确的意见回馈。

21.在组织工作时,我会考虑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整个任务。22.我会鼓励员工按照自己的创见做事。

23.我会将任务与行动看成促进员工发展的途径。

24.我乐于授权,将不一定非要我来完成的工作授权给他人。25.如果必须做出某些困难的人事决定,我会毫不犹豫。26.我会采取行动以避免或解决争端与人际冲突。

27.我总是会在彻求相关人员的意见之后,进而采取变革行动。28.对于工作做得好的员工,我会对他们当面或写信表达谢意。29.我会突破既有的框架,不按教条工作。

30.我会注意观察,并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员工调整工作内容。

得分结果:请将各项所得分数加总,累计的分数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善于激励。

30-60分:你是“反激励达人”,你善于打击员工,而非激励员工。需要多练习激励员工的技巧!

6/18

《高层管理研究报告》总第232期

61-90分:你是“激励达人候选人”,还有进步的空间!91-120分:“激励达人”就是你!继续保持你善于激励员工的能力!■

7/18

第二篇:家庭作业迷思

《家庭作业的迷思》带给我的思考

邵辉

尽管采取了不少措施,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那天又有11位同学没有完成!当然,这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也包括忘记带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实在令人生气——不管你如何嘱咐,有些学生仍然执迷不悟。你让他们补吧,他们怪高兴,反正不做这做那,做什么不是做呢?你对他们进行惩罚吧,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有效的惩罚办法。我看完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后,我才幡然醒悟,家庭作业它就像是《格林童话》里的那件皇帝的新装,而这本书的作者科恩正是那个敢于大声喊出“可是他什么也没穿!”的人,给我们揭开了家庭作业的真相,并分析了它存在的原因。

平常我们老师的潜意识里把让学生带一些功课回家当作规则,而没有家庭作业却是例外,而科恩在这本书的第十章《重新思考家庭作业》中提出:(P125)应设定“没有家庭作业”为内定值,即老师应在谋定既定的情况下指派家庭作业,而不是全盘地要学生做家庭作业。也就是说这份作业是有可能帮助大多数学生的合理情况下,老师才应该要求学生带功课回家。这个内定值的改变,将会使作业的量变少,而质提高。

我们平常都认为能认真完成大量家庭作业的孩子是有着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孩子,实际上大量的家庭作业不会帮助孩子成为更成熟或更有热忱的学习者。相反当发现有学生不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我们老师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报以惩罚,如给他们一个零分,或者不让他们休息,补好作业。科恩认为:这种做法除了让老师获得一种诡异的满足感——让不做家庭作业的孩子知道谁是老大,但这样做唯一可能的效果是进一步破坏学生对家庭作业、学校、老师甚至自己的好感。

读到这里,我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确也会遇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对付这类学生,我经常采用的做法是扣星,补做作业,甚至有时还会加点小惩罚,多做一遍,还给加上一个光明堂皇的理由是吸取教训,下次改正。现在想想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可能只是如科恩所说而已。

倒是一次尝试,让我感觉还真与科恩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而且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上有个学生,很不喜欢做作业,家庭作业更是三天两头不完成。问他要作业,不是说做不来,就说作业本忘在家里了,千方百计找理由。父母为了让他能完成家庭作业也费尽了心机,但因为他的父母经商比较忙,没时间管他,就把他托付给辅导站,但是他不做作业的老毛病没有丝毫地改变。面对他这样的,我罚也罚了,星也扣了,补也补了,可是他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于是有一天,无奈之下,我找他来,对他说:“反正你这么不喜欢做作业,那干脆就不要做了吧,我也好省心。”于是,那天下午发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就故意没有发给他,没想到,这样做他却又难过了,千方百计到同学那里借来复印后给做好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刚到教室,他就把作业交给我了,我不动声色,但却在他的作业上画了个大大的红五星。这之后,连续一个星期,我都不给他布

置作业,没想到,他竟一次作业也没有落下,每天都把作业做好按时上交了。看来强按牛头还真不吃草,可你不让他吃,他却偏要吃了。

在本书中,科恩认为并不是要“禁止所有的家庭作业”这么极端,而是我们老师要思考家庭作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适合给予学生的三种家庭作业是(P134)

1.适合的家庭活动。他认为我们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自问的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学校做这个作业?”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使劲背回家的书包里面装了什么?他认为确需要学生带回家的作业,可以是要孩子访问父母的家庭历史,或要求父母解释他们是怎么学习数学的,或是在家厨房内进行的一个实验等等只能回到家里才能完成的作业。

2.通常不会被想成是家庭作业的家庭活动。如让他们在大人的陪伴下,烹饪、猜字谜、玩文字游戏、纸牌游戏或棋盘游戏、大声朗读,甚至一起观赏优质的电视节目,一起在网络上搜寻信息等。他认为越是用这种活动来取代传统的学校作业,(机械地抄抄写写,只为了练习技能和背诵知识作业)那孩子在社交、情绪甚至知识方面的发展就越好。

3.阅读。科恩认为应该让学生去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真正的书籍,而不是大量缺乏背景脉络的散文),去持续地阅读,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成为更娴熟的读者。而且他主张把阅读当作唯一的家庭作业,这是很有利的,而且如果学生有机会能和同学讨论所读的内容,那就好上加好了。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内心里不仅有些沾沾自喜,因为虽说我不是把阅读当做唯一的家庭作业来布置,但至少还是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阅读整本书籍的作业,而且也会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关于阅读的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可是当我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却又羞愧无比。

(P136)科恩认为,阅读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老师规定学生每天晚上必须读多少页或读多少分钟,那么“自由”阅读的帮助就会受到损害,它把这件正面的事情又转变成为传统的家庭作业,进而降低它的价值。他在书中举例说当老师规定孩子一个晚上读书二十分钟,并且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时,哪些以前坐下来为了乐趣而阅读,沉迷于书中的孩子,现在却设定定时器,选择最容易的书籍阅读,当定时器叮叮作响时,他们就停止了阅读,这时侯的阅读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像刷牙一样的例行工作了。

我羞愧的是在布置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许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担心他们不能认真地去阅读,所以总是会给学生规定时间,如阅读不少于30分钟,有时甚至要求他们写写读后感或书中人物的简评,以此来达到检查他们是否阅读的目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很好。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实际上是让学生痛恨阅读的最佳方式。

直到《家庭作业的迷思》摆在我面前,我才有足够胡勇气反思:我们欠孩子们多少家庭作业的真相,以及多少教育的常识?感谢《家庭作业的迷思》。它除了使我重新认识家庭作业,还使我重新认识自我,教我朝着“生本”的方向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柳明梅

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写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专讲作业这件事。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但就像前面所说的以及本书第一章提到的,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并导致孩子有较少的学习兴趣和’较少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看完书后,我想起伊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提到她帮女儿写作业的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样作为一个母亲,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虽然知道有些家庭作业的不合理性,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作业中挣扎,但是我理解教师的苦衷,同时也理解家长,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的孩子怎能免俗?因为我不能否认,如有些基础作业,比如生字,背诵课文重要语句,做作业的孩子比不做作业的孩子测验成绩要好,但是若干年后,有些背诵的篇目已经都忘了,而理解、思维这些能力可以在课堂中形成,在课外阅读中形成,而不是这些大量的抄抄写写中形成的。这些机械性的作业,除了增加学生的负担,剥夺孩子自主的时间,增加厌学的情绪,真的没什么多大的作用。但不管学校、老师、家长都是急功近利的,有的是迫于教育体制,有的是迫于上级压力,所以没有几个人有勇气让孩子冒这个险。再说,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改变这个现状,首先要改变教育体制,其次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救出来。

书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同,比如家庭作业不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家庭作业还占用了孩子们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玩游戏、交友购物、解决问题等,生活的主要部分被家庭作业吞噬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家庭作业也在破坏亲子关系,大部分的家庭争端与作业有关,家庭作业经常被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后提起,成为晚饭时“最不受欢迎的客人。”科恩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只有当作业真的重

要而值得时,才能够给予,并设计所指派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得到量少而优质的家庭作业。

不管怎样,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家庭作业这个问题,质疑它的质量和实际效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重大改革。

第三篇:《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阅读了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等。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我小时候读书,好像并没有很多的家庭作业,因为老师把该布置的都布置了。就拿语文来说,一篇课文要背默十几个词语解释,而且老师规定,不能相差一个字。要背默课文的中心思想,每段段意。要背写作手法,还要做许多的练习。这样一来,家长也就不给我留什么家庭作业了。现在想来,当时也没觉得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强,不觉得很费劲。预备班那一年,我的数学老师经常病假,一星期难得来一次,也没老师代课,数学作业自然基本没了,考试60分。

很多年后,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布置批改作业,作业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相仿设法让孩子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题目,以便在考试时感觉游刃有余。可是,近些年来,号召让孩子减负,肩负归根结底还是得减作业不是吗?所以,能少则少,能精则精。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确实轻了许多,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训练量。

对于作业,我觉得,量变产生质变,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练习的量的积累,才算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了这个量奠定的基础,他才有能力去选择,去拓展,否则好比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另外,我们不是一直崇尚“黄金分割”嘛,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作业也一样,太多太少都会适得其反。总之,我们应该把作业作为孩子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而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把握好作业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系,让家庭作业变得有趣有效。

第四篇:家庭作业的迷思2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王立旭

阅读了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等。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我小时候读书,好像并没有很多的家庭作业,因为老师把该布置的都布置了。就拿语文来说,一篇课文要背默十几个词语解释,而且老师规定,不能相差一个字。要背默课文的中心思想,每段段意。要背写作手法,还要做许多的练习。这样一来,家长也就不给我留什么家庭作业了。现在想来,当时也没觉得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强,不觉得很费劲。预备班那一年,我的数学老师经常病假,一星期难得来一次,也没老师代课,数学作业自然基本没了,考试60分。

很多年后,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布置批改作业,作业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相仿设法让孩子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题目,以便在考试时感觉游刃有余。可是,近些年来,号召让孩子减负,肩负归根结底还是得减作业不是吗?所以,能少则少,能精则精。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确实轻了许多,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训练量。对于作业,我觉得,量变产生质变,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练习的量的积累,才算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了这个量奠定的基础,他才有能力去选择,去拓展,否则好比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另外,我们不是一直崇尚“黄金分割”嘛,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作业也一样,太多太少都会适得其反。总之,我们应该把作业作为孩子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而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把握好作业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系,让家庭作业变得有趣有效。

第五篇:台北书展的迷思

台北书展的迷思

编者按:第17届台北书展闭幕了,据统计,8天共吸引50万人次参观,比去年的41万人次多出两成,创下五年来最高纪录。在消费券的刺激下,出版社估计业绩比去年多两成。经济不景气,台北书展却逆势增长,人次与买气都创下新高,也为出版界打下一刺强心针。然而在漂亮的数字背后,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今年的台北书展趁着春节前消费券的余威,各大出版社坪效业绩都比往年出色(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去年书展期间有一半的日子阴雨绵绵的缘故)。不过今年参展出版社展出摊位数则明显比往年缩水,各大出版社都收敛许多,不再有到处看到城邦、远流、天下、大块的景况。

摊位数减少,使得今年的动线规划比往年顺畅许多,周末午后进入会场,人山人海的景况依旧,但是走道则有活动空间,以购物体验而言,实在比往年改善许多。一馆主馆(社科及文学馆)内特别规划了休息区和演讲活动区,这可能也是摊位需求下降腾出的空间吧。

以今年的情况来看,这还真是个微妙的平衡。多年前当摊位抢手,人人争取,导致走道局促,空间狭隘,所有零散地全部挤满摊位,人潮拥塞在走道上,想去哪里都走不了,那个景象让我记忆犹新。今年因为竞争者少,反而让买书卖书的交易效率比往年提升了。只不过这却是建立在出版社参展意愿降低后的结果。

书展期间有个新闻说,今年海外参展的出版社又创新高,这真是个让人失望的宣扬。主管台北书展的单位仍然不改追求国际化的意志,事实上已经让这个台湾最值得骄傲的产业书展,沦为爹不疼、娘不爱的窘境。出版社参展意愿正在流失,如果官方策略再不调整,重新聚焦在本地出版社上,那么台北书展的光辉历史,恐怕就再也唤不回了。

台湾出版产业的成就,在两岸三地的华文世界里是极为珍贵的资产,因为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所带来的出版活力,让每一个华文阅读人口都不能忽视台湾图书。台北书展现在还有完全的机会占有这个独特的市场、文化,甚至地域优势。任何来到台湾的中文读者,到书展会场走一趟,都可以充分感受台湾业者多元竞争的活力,如果我们继续用无谓的海外参展家数来装点门面,置真正的文化力量于不顾,那将只是白白把手上的珍贵资产轻易浪掷而已。

台北书展这两年努力推动“书展大奖”,希望为优秀的本土作品注入更多推动力,立意良善。可惜在今年的得奖者(小说类刘克襄《永远的信天翁》,非小说类严长寿《我所看见的未来》)揭晓之后,我却在会场上找不到任何宣传。唯一看得到的是主办单位设立的“文学馆”上,有这两届的入围书陈设,但连加个标签注明哪本书是“本届得主”都没有。“推动”云乎哉,不能只有选完、办完就了事的。

台北书展已经来到一个必须做生死决断的关键时刻了。要让书展繁荣,让文化软实力真正获得展示的舞台,从主管单位到书展基金会到出版业者都要下定决心,重新盘算书展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把无谓的官方门面彻底割舍。不然台北书展就注定在顺了姑情逆了嫂意的情况下,缓缓失去出版业者的支持。每一届书展我们都清楚地看见这样的现实。

下载激励的五个迷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励的五个迷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教养的迷思》是茱蒂。哈里斯所写的一本书,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主要内容写的是父母的教养能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教养的迷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篇一:教......

    家庭作业的迷思[精选五篇]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

    宪法文本主义的迷思

    宪法文本主义的迷思 作者:陈运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

    员工离职管理四大迷思

    员工管理规划资料共享 员工离职管理四大迷思 你所在的公司也许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公司的收入和股东收益下降,或者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高速行驶,你们已变成了一辆沉重缓慢的......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范本

    不知在什么时候,作业变成了一把大锁,锁住了那条能通往快乐的街。不知在什么时候,作业变成了一道天险,成为求知路上难以逾越的界限。我做学生时就是这样,或 许我的 老师做学生时也......

    员工激励的四个陷阱与五个要素

    员工激励的四个陷阱与五个要素 四个陷阱 陷阱 1、依赖金钱和物质奖励 金钱和物质是维持因素,不给不行,给了也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我们经常听到这些声音:辛苦了一年就发这么点......

    五个有效的留人办法(公司员工激励法)

    1、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许多公司的老板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知之甚少,总以为那是职能部门的事情,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关系......

    破解家庭作业的迷思(合集五篇)

    读《家庭作业的迷思》体会阅读了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