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

时间:2019-05-15 01: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

第一篇: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

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对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了解到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从而浅谈一下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关键字】:松花江、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1.松花江水污染现状 1.1污染现状

据国家环保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资源质t标准评价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监测101个断面:Ⅰ一劣V类水质比例分别为:1.0%、4.0%、22.8%、35.6%、21.8%和14.8%。嫩江为川类水质.松花江干流吉林省段以川类水质为主,黑龙江省段以vl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

图1 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 1.2 水污染主要原因

1.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1.2.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

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流域内废水总量的40%,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率低,不仅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应急设施缺乏,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1.2.3城市污水处理率低

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截至2004年底,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处理能力156.9万吨/日,实际处理量69.9万吨/日,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15%。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1.2.4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

流域中下游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共有耕地面积5839万亩,化肥年施用量约203.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量为34.9公斤/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公斤/亩)和世界平均水平(6.3公斤/亩)。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污染。[3] 1.2.5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

松花江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2.防治措施

2.1加强水质监测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 每周对沿江的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在化冰期, 每日在各例行监测断面采集地表水和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样, 分析苯和硝基苯含量;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 对事故发生点下游沿江各地地下水水质实行周报制度。在土壤、农产品及空气质量监测方面, 应分别于春耕前第一次农灌后和第一次农业收获之后采集典型用地土77壤进行全面分析。此外, 要做好春季江面解冻时的水质监测工作, 确保饮用水安全, 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关监测信息。要对松花江沉积物样和水生生物样进行全面分析, 准确地掌握松花江的水质污染状况, 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4]

2.2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先防后治

防即从源头预防,全过程治理,实行清洁生产,体现在每个工艺流程中,把点源污染物消化在点内,按国家水质标准,实行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污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工业回用主要用于冷却、工艺用水及锅炉补给水等循环用水系统。[5]

2.3生活污水处理,使废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是解决城镇水污染的重要手段,经过处理净化后的城市废水清、污分离,再生与回用。

城市废水资源化可用于风景景观及环境用水、市政与建筑用水、城市绿地灌溉、非饮用供水及清洁马路、汽车等各种杂用水,以节省好水。

2005年以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只有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7.5万t/d,实际处理能力9.2万t/d,生活废水实际处理率仅为8%。“十一五”以来,松花江流域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1座,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123.4万t/d,新增处理能力106万t/d。今年年底,松花江流域生活废水处理率将达到91%。到2010年底,吉林省松花江流域33个市&县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6]

2.4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张绿色经济,根除农药、化肥污染水源

建立生态农业工程。可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利用空气重的固氮蓝作为水稻肥料,印度已向全国8000万顷稻田施用生物肥料。全面施用有机肥,做到秸秆100%还田,也是一种好方法。农家肥不但经济,还能改变土壤的板结,恢复地力。也可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用基因工程开发抗虫害的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生态农业新技术,以彻底根除化肥、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7] 2.5保障措施

2.5.1组织保障

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相关专业工作组,由国家水利部松辽委和有关省市组成,协调上、下游关系,共同治理松花江水污染,切实保护好松花江水环境。

制定全面整治《松花江行动计划》,从防治水质污染到寻求松花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责任到户”的方法把防治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化,实行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出成效。

2.5.2体制机制保障

赋予松花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权利,将用水、治水、管水统一起来,强化统一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治理,彻底解决用、管、治分离的管理体制问题。建立河流水污染的生态预警机制,划定生态功能区。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提高防范意识。[8] 2.5.3政策保障

把松花江污染防治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工业废水要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违者严罚。

按照国家标准,统一制定防治污染条约,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废物排入江内。2.5.4资金保障

建议国家每年给松花江污染治理拨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计划。

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国家应给予特殊照顾,优先立项,保障示范资金;对于其它各类项目可依据项目性质,制定配套资金比例。

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对于污染松花江水质的企业或单位,在罚金中划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以保障松花江水环境治理资金和治理效果。2.5.5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相关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研发具有先进实用价值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学习借鉴国内外水污染防治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

及时总结试验示范项目成果和经验,指导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治理成效。

3.国外防治现状

从国外河流的治理经验来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手段的流域管理机构是整治流域水污染的基本条件,所以首先必须加强我国流域管理机构的建设。其次,可靠的资金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莱茵河100多年的治理费用高达300多亿英镑,莱茵河每年用于治理的资金为14亿马克。从治理的时间和效果来说,我国远不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比,但由于起步晚,且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并已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水质的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治理资金往往得不到落实,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以加大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力度。[9] 4.结语

为了松花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要重视水量的研究,而且要注重水质的研究,结合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防治对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1]刘振晴.防治松花江水污染主要措施.化工管理.2007.11.76 [2]王颖.松花江水污染状况与对策.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01 [3]杨立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民营科技.2012.01.111 [4]覃雪波, 马立新, 孙海彬.松花江水污染及其防治对策.[5]尹德亮, 韩崧.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2.53 [6]蔡宝峰.关于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思考.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03.19 [7]王开宇,王建嵩,陈魁中.松花江水污染亟待治理.水利天地.1996.06.14 [8]杨谦.松花江水污染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02.2 [9]刘鸿志,卢雪云.中外河流水污染治理比较.世界环境.2001.04.30

第二篇:天津水污染治理现状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 160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六分 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十分之一,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 1000m3 的缺水警 戒线,属缺水地区。而且现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经偏多,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姑且不论中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 1/4,也不论中国是联合国 的 13 个最为贫水的国家之一,就单单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论,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只有 321 立方米,与其他几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占有量更少,年人均只有 160 立方米。属于严重的资源缺水地区。天津本地自产水、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 16.88 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天津工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水是逐年减 少的,而且多次发生供水危机。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到 2010 年将缺水 4 亿立方米,全市缺水将达到 17 亿立方米。今年 1 月~6 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从原先的 220 多万吨,降为 160 万吨,几近底线。

国家为了保障饮水卫生,保护取水源头,制订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88),对取水的水源提出了质量要求。但是,天津市大多数县镇供水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对水源管理仅仅是确立水源保护区,对水源的污染及其防治缺乏了解。因此,了解水污染源,防止水污染产生和进一步恶化是水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天津市的污染来源

(一)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水质和水量因生产品种、工艺和生产规模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另一特点是,除冷却水外,都含有生产原料、中间品和终产品。钢铁厂、焦化厂排出含酚、氰化物等废水;造纸厂排出含大量有机物的废水;化工、化纤、化肥、农药等厂排出含砷、汞、铬、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废水。对水体污染影响较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企业。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二)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指人们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和粪尿污水等。水中主要有害物质为有机物、肠道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粪便是水中氮的主要来源。由于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中磷含量大量增加,是水体藻类污染的重要原因。来自医疗单位的污水包括病人的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各种诊、医疗用物质,是一类特殊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指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及降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农业污水主要含有氮、磷、钾等化肥、农药、粪尿等有机物及人畜肠道病原体等。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四)其他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受雨水淋洗及渗漏会对附近水体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天津市水源污染的类型

县镇供水源头主要是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有毒成分等超出了标准。其类型有:

1.细菌和微生物污染。这类污染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特别是以地表水作为取水源头的供水企业,其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细菌总数可达几百万个以上,每克粪便中大约就有100多万个,细菌的种类也达百种之多。若只经加氯消毒就供饮用的水源,大肠菌群每升也不会少于千个。

2.有机物污染。这类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及有机化学污染造成的。一般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类等都可造成水中有机物含量偏高,水质变差,导致水体污染。水中有机物含量可以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或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中后就进行化学氧化分解,然后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这个过程会随温度、有机浓度、微生物种类的变化相应发生改变。含氮有机物就被硝化成亚硝酸盐、硝酸盐。溶解氧就是衡量有机污染程度和划分指标等级的依据,污染越严重溶解氧就越少。

3.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以水库、湖泊为取水源头的污染。在水库与湖泊中由于水流缓慢,在有机物作用下引起藻类、浮游生物的急剧增长。水体富营养化没有统一指标规定。富营养化的水体藻类较多,水体呈绿或棕绿色,且伴有臭味,引起人体感官不适,对水质的净化和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此外,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污染还包括有毒物污染、化学物质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三、水源污染的防治方法

水源污染的防治对维护管理水源保护区十分重要。防治污染原则是预防为止,重在管理,主要方法:

1.定期进行水体污染源调查。根据水源污染的类型进行定期调查,要实地观察,收集排污资料,并且将污水排放口的水样委托当地卫生防疫或环保部门进行分析,并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调查时间一般每年一次,规模要大,最好会同卫生防疫、环保部门一起调查,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则相应增加调查次数。

2.加强水源上游水质监测。监测项目主要选择对水源有影响项目,可以选择反映水的感官性状的如浊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等;反映有机物污染的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三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反映细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标等;富营养化的加上藻类与浮游生物的监测。

3.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项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对已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水法》、《环境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紧密依靠当地政府、环保、卫生等部门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处理。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水中的一些巨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使人畜死亡。最危险的是镉,铅等金属物质,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体中70%—80%是水分,因此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而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积之污染物到达身体无法承受时,再高明的医生、再有效的药物恐怕也难奏效。

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要避免将水环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强制措施完全等同起来。应该在整治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成为企业主动的自发的自愿的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行政强制执行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以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追求形式上的达标和保留实质上的污染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

在通常意义上的引进经济激励措施、奖励达标先进单位、为其提供政策优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将水环境治理与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市场开发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停产、关闭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的同时创立和新建于环境保护有利的新企业新市场,使水环境整治工作同社会经济其它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环保工作不再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相结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工业走向环境健康化是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利用将在不久的未来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时机,争取利用后进优势,在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获得经济的更大发展。

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还应避免将水污染防治与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等同起来。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到70%的农业大国,且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美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逊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所关注的农业污染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当我们对于我国大多数流域污染情况寻根求源的时候都会发现干流和支流沿岸的农药化肥及其它农业废弃物肆意地向水体抛弃是构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这些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农业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须对水体的毒化问题负责。然而在水环境治理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几乎看不见有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举措,更没有像“零点行动”那样富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治污行为发生。当然并不否定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与农业污染控制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15小”企业的治理一定范围内断绝了农业污染物的来源,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还远远不够;也并不否认农业的面源污染较之工业企业通常情况下的点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难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为该问题解决起来有极大困难而视其不存在。这样只能造成对农业污染的默认,从而使问题扩大化。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其次,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因而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总之:节水从点滴做起。

第三篇: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DOC)

海洋环境与保护第七小组课题: 当今中国水污染现状与治理

一、现状

根据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等等河流的四类五类以及劣五类水质所占比例都相当大,水质状况堪忧。

再来看看我国重点湖泊或者水库的水质类别。在我国28个重点湖泊水库中,属于一类水质的为零个,二类的为4个,三类的为2个,而四类,五类,以及劣五类所占的比例高达78.6%

二、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种群,环境污染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损伤和破坏最终都将以不同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各种污染物质通过饮用水、植物和动物性食物、各种工业性食品、医药用品及各种不洁的工业品使人体产生病变或损伤。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废水量也急剧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量的14%。现在全球80%以上的淡水被污染。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机。现在世界上有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遭受严重缺水的折磨。现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无洁净的水可饮,只好喝被自己严重污染了的水。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目前1/4的人口患病是由于水污染引起的。每天有2.5万人因饮用被污染了的水而死去,其中大部分是抵抗力弱的儿童,每年有460万儿童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死于腹泻。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以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这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1972年发生在日本水俣湾等地的“水俣病”事件,使283人中毒,60人死亡。这是由于含汞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汞进入人和动物体内会逐渐积累起了,汞中毒以脑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是:口腔炎、齿龈炎、神经过敏、头痛、发抖、腹泻、呕吐和贫血等。原来,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一带的水体,使水俣湾中的鱼中毒,甲基汞在鱼体内逐渐富集起来,人吃了中毒的鱼后受害。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引起牙齿珐斑及色素沉淀,严重时会引起牙齿脱落。相反含氟量过低时,会发生龋齿病等。1963年发生在日本福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事件,使许多人受害,其中81人死亡。这是由于含镉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镉通过人饮食进入人体后,造成积累性中毒,它首先引起肾脏损害,使肾小管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从尿中损失而得不到补充,就从骨骼中夺取钙,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患者有无法忍受的骨痛感,故名“骨痛病”。原来,含镉工业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农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中含镉,居民饮食了被污染的河水和稻米后中毒。另外,铅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物。即使食入微量铅也会严重损伤人的肾脏、大脑和循环系统,铅对胎儿和7岁以下的儿童危害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各种屏障机能比较差,铅对正在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无法逆转的损伤,可以造成儿童智力低下、行为偏离、生长减慢和造血不良等,即使轻度的铅中毒也会造成儿童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以及小儿多动症等。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美国每年约有25万多学龄儿童在学校饮用的水中含有铅,足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成长。

二是,诱发致癌。当今人类社会人们最熟悉的不治之症就是癌症。说起癌症,难免有“谈虎色变”之感。但把饮水与癌症相提并论,震惊之余又平添了几分疑惑与忧虑。但现代科学已经有力地证明,饮水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及其它芳烃、氯代烃、氯代芳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物体内蓄积起来。人若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者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很容易诱发癌症。美国专家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俄亥州饮用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居民患癌症的死亡率较饮用地下水为水源的高,这是因为地表水受污染比地下水重。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现在世界上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300余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世界人口死亡总数的1/4。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先进工业国的癌症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癌症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因子造成的,而这些因子又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的饮用水中。自1974年以来美国饮用水中发现的化学污染物已超过2100种,其中已确认是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的有97种,另有133种是致突变、致肿瘤或有毒污染物,其余90%的污染物中有没有或有多少致癌物还未确定。这些致癌因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很显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是来源于工业废水、化肥和农药。很多元素本来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它们在饮水中的含量太高,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第三,水污染威胁用水安全。水污染导致饮用水供应中存在大量安全问题。全球:每年致病事件40亿起,约2000万人死亡;每8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于不洁水源导致的疾病

我国 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3亿人饮用含铁量超标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有6.63亿人无法享有改良的饮用水源。然而,使用最新检测技术得出的数据表明,约18亿人的饮用水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即使某些改良的饮用水源也不例外。

三、水污染治理

尽管近二三十年来, 中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 但没有把水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综合考虑, 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 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也对全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治理力度。

(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 经济处罚为辅。1996年, 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中国水污染防治, 由分散治理为主, 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 由单一的浓度控制, 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 由区域管理为主, 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国务院规定, 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 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 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最终实现水体变清,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 要避免将水环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强制措施完全等同起来。要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的运行管理和监督,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在整治的过程中, 要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 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 完善政策, 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 成为企业主动、自发、自愿的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行政强制执行的费用, 而且可以减少以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追求形式上的达标和保留实质上污染行为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2)工程保障措施。

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污水处理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只有1 /3运行是正常的, 1 /3运行不正常, 而另1 /3停产不运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钱建得起, 却无钱维持正常运行, 一些中小城市建成的活性污泥处理厂更是如此, 除资金缺乏外, 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低, 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只建污水处理厂而没有相应的管网收集系统, 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建设不善, 只能半负荷运行, 一方面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 造成了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 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

要确定合理的规模, 对污水处理厂究竟建多大规模, 要有长远考虑和统筹安排,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 作为指导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根据不同的地方, 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由于水量、水质不同, 排放标准也不一定一样,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工艺。目前,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大多采用一级处理及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其基建费用一般在500 ~ 700 元/m3。经常性的费用在0.1~ 0.2元/ m3范围内, 比较适合于污水排放量不大或环境容量较大、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 二级处理及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比较理想, 这类污水处理工艺通常以活性污泥法居多。氧化沟因其处理效果好、性能稳定, 便于管理, 在二级处理中被广为采用。(3)技术保障措施。

依靠科技, 加快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启动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 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 依靠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开发切实可行、有效的实用技术和产品。加强和加快标准化工作, 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要发展水污染治理技术服务业,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管理政策。政府应加强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 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其污水处理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A)物理方法: 就是简单经过物理变化来治污, 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现在常用于水处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和物理调节等。(B)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治污。例如, 污水中有酸, 就采用碱中和的方法;有溶于水的污染物质,就采用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不溶物或无害物, 即达到了处理的效果。(C)生物方法: 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或使其完全无害化, 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很多藻类、植物都有净化水体的能力, 例如满江红等, 只要把他们养在水里, 就能对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

目前, 污水处理多采用化学方法, 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 缺点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较而言, 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还是生物法。生物法的优点十分明显: 污染物可在产生的时候就被消耗掉;修复时间较短;产物一般可以就地处理, 通常可以直接用于田间;较少的修复经费, 用于处理污染物的生物能进行自我修复;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 遗留问题少。

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 一定要遵照/适情对路的原则, 就是有的放矢, 废水处理工艺要适合国情、厂情和当地的社会环境。污水处理工艺要针对水污染的具体特征有效地展开治理, 水污染治理技术不一定要追求如何先进, 如何标新立异,对污染物质处理的如何彻底, 而要讲究工艺过程简单而便于管理与操作, 处理过程经济而有效果。(4)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 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 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水污染治理过程, 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 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 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其次, 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 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 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 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 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5)综合决策, 源头把关。

在环保审批上, 对新建项目审批要实行/ 一票否决制,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审批、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执行率要达100%;在三江流域内, 严格控制审批新上污染性建设项目;严禁已被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设备和落后的环境污染建设项目向本省转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项目,以及不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项目, 各级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6)绿色植物的措施。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如有芦苇的湿地对NH+4 中N-的去除率接近100%, 佛手蔓绿绒(俗称小天使)和叶喜林芋(俗称春羽), 将它们栽培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磷。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 能忍耐土壤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植物的这种抗毒性作用, 为植物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吸收和降解奠定了基础。该技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于解决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 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净化的作用, 特别是森林, 净化作用更加明显,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将从单纯的水质保护, 走向恢复和保护生物生息、生长环境的生态治理阶段。(7)公众参与措施。

转变观念, 转变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 但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长期以来, 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是造成中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完善的污水处理工程,每立方米污染投资大概在1 500~ 2 000元, 经营性费用一般在0.1-0.3元/m3 污水。2002年, 中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大约为400 亿m3, 预计到2010年, 全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将增到640亿m3。

从保护城市水源的水质并逐渐改善水环境的角度考虑, 城市污水处理率至少要达到50%(目前不足15%)。要达到上述处理程度, 年投资至少需要800亿元人民币, 污水处理的成本太高, 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转变观念, 走市场化的路子, 即谁污染谁治理, 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 以及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 国家只负责相关法规。

对大众要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 沿河树立一些警示牌, 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另外, 新闻媒体对大众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效果显而易见。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让公众参与河道环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沿线居民的沟通渠道, 定期访问居民, 公布举报电话, 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 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环境的巨大热情, 对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第四篇:环境化学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年平均降雨量648.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2.8142×10(12)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10(12)立方米/年。年径流量约占全球的5.8%,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关键词:治理

水污染

对策

现状

我国水污染现状

一.我国的淡水资源

我国年平均降雨量648.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2.8142×10(12)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10(12)立方米/年。年径流量约占全球的5.8%,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65立方米/年,约为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 一,在世界上排名第88位,中国已被列入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中。我国除了人均淡水资源贫乏之外,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很不平衡。我国属季风气候,水量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夏季径流量几乎占全年的40%,那时大量的淡水未被利用,通过洪水排入大海,而其余时间又往往缺水,因持续干旱而造成河流断流现象时有发生。从地区上来说,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径流量约占全国的81%,而北方广大地区不足20%。南方人均年径流量为4,170立方米/年,北方只有938立方米/年,南方为北方的4.5倍。我国目前600多个城市中有300我个城市缺水,日均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影响产值每年为200亿元以上。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城市 的经济发展,使得一些城市不得不进行长距离引水,如天津引滦工程、青岛引黄济青工程、北京引密工程、大连碧流河引水工程、长春引松工程、西安黑河引水工程、贵阳红枫湖引水工程、太原万家寨引黄工程等,耗资巨大。

二.水体污染现状

1. 地下水

我国的饮用水源污染非常严重,符合饮用水标准者约占30%,在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且严重超采现象十分普遍。比较突出的有太原、西安、北京、南京、石家庄、苏州、大同、唐山、保定、青岛、烟台等。而大连、青岛、烟台、北海等城市的海水入侵现象日益突出。

2. 河水

对我国532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已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调查总数的82%。到1994年为止,全国各大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镇)附近水域的污染尤为突出。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2类的占3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3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

以下列举了我国几个河流主要河流的水质情况

长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对沿岸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据统计全流域水质符合地面水1、2类标准的占42%,3类的占29%,4、5类的占2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个别河段铜、砷化物超标。

黄河干流水质尚好,但有些河段受到有机污染。支流汾河、渭河、湟水河、伊洛河的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全支流域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7%,3类的占27%,属于4、5类的占66%。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1994年,黄河兰州段发生两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造成约500公里河长的水体污染。

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994年发生了3起特大污染事故,其中以7月15日-20日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到蚌埠间段发生的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此次污染在一段时间内给淮南、蚌埠、淮阴、连云港市区、盐城等地数十万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其中1、2类的水质占16%,3类的占40%,4、5类的占44%。

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仅占6%,3类的占23%,属于4、5类的占7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酮、氰化物。其中太子河的本溪段污染最重。

海河流域的拒马河水质尚好,其余河段基本为污染河段。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32%,3类的占24%,属于4、5类的占44%。

上海黄浦江水质状况分为三个断面,闵行以上江段原水水质为2-3类,临江、长桥江段为3-4类,而位于市区的南市、杨浦等江段为4-5类。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汞等。

3. 湖泊、水库水

我国湖泊达到富营养水平均的已达到63.3%,处于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面积占湖泊水库总面积的99.5%。环境监测表明:大淡水湖泊富营养程度进一步加重。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巢湖西半湖和滇池污染较重。太湖高锰酸盐指数较高,入湖河道污染较重。洪泽湖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全国城市内湖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济南大明湖和南京玄武湖污染较重,大型水库水质普遍较好,但多数水库也受到总氮、总磷等污染的影响。

4. 海水

近年来,沿岸海域各海区无机氨和无机磷普遍超标,污染程度有所增加,局部海域营养盐含量已超过国家3类水水质标准,油类污染有所减轻,但珠江口、大连湾、胶州等海域污染仍较严重。我国近海海域内发生赤潮的频次和面积都有所增加。1994年,全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改善,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局部水域内发生水生生物死亡。沿岸梭鱼、海螺、蛤蜊、毛蚶、贻贝、牡蛎等水产品受污染影响较大。

据统计,1994年全国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3,001起,比上年增加240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1,617起,比上年增加186起。据20个省不完全统计,94年共发生污染渔业事故333起,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2.6亿元,较93年增长142.3%,其中海水产品损失6.01亿元,淡水产品损失6.59亿元。水污染案例

水污染事故一:2011年6月4日晚上22时55分左右,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事故发生后,杭州市民超市疯狂抢购矿泉水。同时杭州、建德两级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环保、消防、交警、林水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杭州市委、市政府紧急动员、多管齐下,及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提供各类净水机、净水器等净水设备产品,全力保障杭州市居民用水不受影响。

水污染故事二: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每年都会有水体污染的事情发生,2008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2008年松花江水污染的事故到太湖蓝藻爆发危机无锡群众饮水安全,直至发生在汉江严重的污染致使20余万人无法正常用水,千吨融雪剂流入水源造成广东上万村名饮水困难……

面对水环境的挑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思想的实施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这一战略下的五大强有力的对策—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全国防止污染,强化综合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在新修订的《水污染的防治法》中都上升为了法律意志。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污水治理办法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水资源。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的排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对集中排污口的各类污染源,加强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的保护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流为主线,以城镇为节点,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流域管理的监督职能和协调能力,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遏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对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物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修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经济手段推行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三是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3]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才能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改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是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当前,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费指标,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也许对乱排现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五是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六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基本路线 作者:关业祥 水利部规计司处长书名为

(2)行政院环保署「安全饮用水手册」:第3页

(3)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

(4)中国水资源公报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2页

(5)《造福子孙后代》:前言

第五篇: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8年12月1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汇入松花江水系的所有地表水的全部集水区域(以下简称流域)的水体污染防治。

第三条 流域水污染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和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鼓励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六条 省、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状况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和任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第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经批准在省内有关社会经济区域设立环境保护派出机构,负责该区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水行政、工业、建设、交通、卫生、农业、畜牧、林业、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污染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的权利,并负有保护流域水环境的义务。

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人民群众担任环保监督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的,不得生产或者试生产;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条 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当保证该设施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水污染防治设施;水污染防治设施因故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无法运行的,设施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停止或者减少排污,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上一级人民政府分解下达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对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未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地区或者单位,暂停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三条 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选址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征地、施工、注册登记等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不得无排污许可证或者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总量控制指标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排污申报的规定,进行申报登记。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能够事先预知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三日前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能事先预知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二日内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省、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流域内的重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性监测;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干扰监测工作。

重点排污单位名单由省、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排污口,设立标志,安装污水自动计量和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装置,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需要安装污水自动计量和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装置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及安装时限,由省、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公布。

第十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排污费征收管理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和环境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使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水质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制定本行政区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造纸、医药、化工、酿造、石油开采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应当制定生产、存贮、运输过程中水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储备事故防范应急物资,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流域内氧化塘、污水储存设施、贮灰场、尾矿坝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堆放场所的环境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重大环境污染隐患的,可以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时,有权进入现场,调阅有关资料,封存、扣押相关证据,约见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章 跨界协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保证出界江河或者进入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水环境质量功能要求。

第二十四条 流域实行跨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监测网络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组织确定。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江河、湖泊、水库跨市(地)界(以下统称市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断面,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并发布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监测断面水质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当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江河、湖泊、水库跨县(市、区)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断面,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并定期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监测断面的设置应当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流域内河流上的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应当兼顾下游水环境质量,制定防污调控方案,确定坝下枯水期最小放流量,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保流域生态环境需要。

流域内新建水利工程设施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松花江干流水文情势、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十六条 跨市界上下游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跨行政区域联防治污机制,协同日常监测、预警、检查,并互通情况,预防和处置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

第二十七条 跨市界流域的上游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能对跨界断面水质产生影响或者可能造成水质超标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询相邻的下游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相邻的上下游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跨市界流域的上下游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联席会商制度,下游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汛期前主动召集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并商讨跨行政区界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上游市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条 跨市界流域相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互通水污染防治情况。

上游地区发生污染事故或者污染物排放和水量、水质、水文等出现异常时,上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水行政等相关部门应当立即通知下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水行政等相关部门,并对重点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下游地区发生水质恶化或者污染事故并确认是上游来水所致的,应当及时通报上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上游地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并向下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事故调查处理进展情况。

第三十条 跨市界流域相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对两地水污染防治情况开展现场检查,预防跨界水污染事故发生,并互相通报界内河流断面监测报告和检查整改情况。

第三十一条 发生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事件时,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协助相邻地区共同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

第三十二条 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纠纷,有关人民政府协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处理。

第四章 预防和治理

第三十三条 在生产、服务、运输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对水体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三十四条 勘探、采矿、开采地下水以及建设地下工程和污水输送渠道,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

第三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以下可能对流域产生污染的活动:

(一)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二)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和设备;

(三)在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新建排污口;

(四)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五)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六)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剧毒物质的可溶性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七)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八)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九)向水体排放、倾倒未经过消毒处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

(十)使用无防渗漏措施或者防渗漏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沟渠、坑塘、塌陷区、尾矿坝、废弃矿井等输送、存贮或者排放含有毒污染物或者病原体的废水和其他废弃物;

(十一)违法设置排污口、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向水体偷排污染物;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三十六条 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应当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并按照国家规定运营、管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内的排污单位,在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时,应当符合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经批准的工业园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

新建的城镇排水管网应当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已经建成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限期配套建设与其设计处理能力相当的管网,并保障按照设计能力正常运行。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单位和居民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并收取污水处理费用。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应当实行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应当足额拨付到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和相应配套措施,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并达标排放。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排污单位,不再缴纳排污费。

第三十八条 建设垃圾处理场、堆放场和垃圾处理设施,应当采取防渗漏等处理措施,不得污染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水质。

禁止在毗邻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的区域和泄洪区内建设垃圾处理场、堆放场和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建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

第三十九条 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上,禁止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已经堆放、存贮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清除。

未按照前款规定清除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强制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责任方不明确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清除。

第四十条 港口、码头以及其他跨越水体的设施或者装置产生污水的,应当设置独立的污水收集、排放和处理系统;原油码头、危险品码头、水上加油站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污染应急处置器材设备。

第四十一条 在流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当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配备油水分离器或者专用容器等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如实记载。装卸、运输油类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船舶,应当采取严格的防溢漏措施。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划定规模化畜禽饲养的禁止养殖区和控制养殖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专业化养殖小区、专业村的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应当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水体。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具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在集镇或者农业人口集中居住区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用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投入品对农业污染的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生态农药和肥料,限制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化肥及其包装物的污染。

在毗邻江河、湖泊、水库的农田,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发展无公害农业,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

第四十五条 利用湖泊、水库从事水产养殖业,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第四十六条 经依法批准在江河、湖泊、水库周边建设旅游和疗养场所的,应当配套建设完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对已经建成的旅游和疗养场所,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配套建设。

第四十七条 禁止在流域内河流、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开垦农田、破坏植被、建设违法设施或者从事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对已经开垦的农田和破坏的植被,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退耕,并限期恢复植被。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

第四十八条 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应当按照国家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提出保护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置标志,采取保护措施,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第四十九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除本条例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外,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设置排污口;

(二)从事肥水养殖;

(三)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四)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养殖畜禽、耕种、旅游、游泳、捕鱼、垂钓、水上训练以及停靠以油、煤作动力燃料的船舶等;

(五)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六)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五十条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迁入居民;对原有居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迁出;未迁出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化肥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防治。

第五十一条 流域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开发和保护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适当的保护区域,参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指使、授意、放任或者批准对不符合水环境保护规定的建设项目立项、建设或者为其办理征地、施工、注册登记等审批手续的;

(二)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排污单位或者落后产能未按照规定责令停产、关闭或者取缔、淘汰的;

(三)干扰、阻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

(四)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未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的;

(五)未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和启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六)有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

第五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

(二)违反规定发放排污许可证以及其他具有行政许可性质的证书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四)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

(五)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未及时报告或者在报告中弄虚作假,延误事故处理,造成事态扩大的;

(六)违反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权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七)放任、纵容、包庇、袒护环境违法行为的;

(八)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并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尚未竣工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设项目已建成尚未投入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的,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建设项目已建成且投入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将主体工程投入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者尚未建设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水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但未同步投入使用的,处二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水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并使用,但未经验收或者超过试生产规定期限不申请验收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水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并使用,但经验收不合格继续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未及时报告的,由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约见的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到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对被检查单位和被约见人予以警告;第二次约见无正当理由仍不到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对被检查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被约见人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设置、配备;逾期未设置、配备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法处罚。

第六十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市(地)、县(市、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未处罚的,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处罚或者直接实施处罚。

第六十一条 依法被责令改正或者受到行政处罚的排污单位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继续违法建设、生产、试生产或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拆除其产生污染的设备、设施等行政强制措施,直至排污单位改正环境违法行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不执行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顿等决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产、停业或者关闭,并可以由本级人民政府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采取限制供水量、供电量等措施。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产生的费用,由违法者承担。违法者拒不承担费用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是指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与其申报登记的数值相比,偏离率大于百分之二十。

第六十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其他江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现状 一、正在倾斜的摇篮在地球上,居住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品系,小到细菌之类的微小生物,大至数吨重的哺乳动物以及高大的树木等。它们在这里繁衍生存,传种接代,构成了一个......

    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2007(精选5篇)

    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2007-05-20 18:09 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 水——生命之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黄河流域更是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然而人类并......

    水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实施计划

    水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实施计划 为持续改善各类水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面貌,按期实现国家、省、市确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阶段性目标,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和实施计划。一、总体要......

    对水污染的认识和治理

    对水污染的认识和治理 摘要: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

    水污染治理方案

    水污染治理方案简析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要达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传染;避免有异嗅......

    水污染治理总结

    一水污染成因 水污染主要是指某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化肥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进入水体,超过其自净能力,引起天然水体的物理上、化学上的变化。 水源污染主要有两......

    水污染治理论文

    对当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探析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改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