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班长的角度谈一谈班级建设
从班长的角度谈一谈班级建设
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有以下几个特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具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良好的班集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良好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其次,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再次,班集体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集体不会自发形成,而要在班级建设者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身为一班之长,班级的“形象代言人”,在没有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由于工作重心的原因无法顾及每个班的班级建设的情况下,班级的首席执行官——班长,就一肩挑起了班级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这里,就结合本人一年班长的实际经历谈一谈怎样建设一个班级的某些问题。
一 班长的自身建设以及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之所以把班长的自身建设放在所有问题之首,是因为班长作为全班同学的带头人,既是联系辅导员老师和全班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又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班长作用发挥的好坏对整个班级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班长应该明确做班长的指导思想是“为大家服务,同时锻炼自我能力”。有些人选择当班长完全是源于自身想得到锻炼,这想法并没有错,但全班同学选出来的班长按照民意注定要为全班同学服务的。而且应该把“为大家服务”摆在首位,锻炼自我能力放在其次。其次,班长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充实自我。一般说来,要使全班同学对班长信服,班长自身的业务水平一定要高,尽量在学习上、院、校级的各种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此外班长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班级建设理念。第三,班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本班与本年级,沟通自己与全班同学,同时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加深与全班的感情,为日后的班级建设打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第四,确立班集体目标,由于目标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是班集体的凝聚核心。所以班长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目标。
班干队伍建设的好坏对班长日后工作开展起重要作用。班干部作为班长的助手,是班级的骨干和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团结协作,富有活力,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班长针对班干队伍一定要作好以下工作:一是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班级建设理念,力争与他们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二是严格要求各位班委干部,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可以组织全体班干部走出去和人家交流。班干部是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选举出来的班干部不可能立即就做得让人满意。要更好的带领班干队伍开展班级建设工作,对班干队伍的建设是班级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 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或整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班风发端于舆论的形成。一个班集体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班风的特点在于自觉性和持久性。全班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同学自觉的坚持某种良好行为,就会在某方面形成好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在班委会长期培养下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集体观念抓舆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能够培养同学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同学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良好的集体舆论,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是班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大造舆论,来强化班风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强化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第二,明确目标抓导向。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风建设的一大支柱及主导向。目标一旦确定,就要牢牢把握,把它变成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班风建设的内容就会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第三,坚持“三化”抓常规。即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抓好班级常规工作。抓好常规既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班风建设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我们知道,班风往往带来的是班级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而规章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但任何自觉行为都是在强制执行的基础上经过努力逐步发展而来。常规是班风的直接表现。因此,在班风建设中,必须依靠常规工作的“三化”,通过校规、校纪、班规、班约,使班风的形成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从而加快班风建设的步伐。第四,优化学风抓核心。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所以班风建设必须围绕学风进行。班风建设的成败,首先是体现在学风上,一种勤奋向上、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正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动机和动力的具体体现。因此,班风建设,必须以树立良好学风为核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第五,发挥班级特长,班级特长是本班区别其他班的专长,班级专长给同学们带来的集体荣誉感最强,使同学们有较强的自豪感。这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 学风建设
前些时候,我们院一行25人去武汉的三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就学生工作方面进行了考察。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就武汉大学、华中科大这样的全国名校来说,他们的学生入校后,奋斗目标一般都定得比较高,出国、考研、到政府机关和大公司去工作。因此学习有动力,自觉性强,再加上周围的人都努力,于是这样就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学风建设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题。在华中师大,当我们听到他们数学系的考研率超过了30>(我院数学系不到15>),当我们听到他们数学系99级、2000级学生发表的科研论文数接近100篇(我院几乎没有)我们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同属师范性院校,为什么人家的学生就那么强?原因只有一个:华中师大特别注重学风建设,给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强制加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造。而在我们师大的学生中,很多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或认为学校不理想或认为专业不理想,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目标,在加上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于是渐渐变得好象在混日子,得过且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学风建设于我们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即如何在整个师大学习氛围不够好的大形势下为本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变得异常重要了。
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便是氛围的营造。那要怎么样才能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氛围呢?首先应该利用舆论的力量,班委会应该在班上极力营造考研的气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我们师大这样学校,考研也许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而一旦考研的目标定下来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就是武大、华中科大他们不必为抓学风建设的事情操劳的原因。其次要严抓、狠抓考勤工作。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与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生是成年人,只要给他们讲清了道理,他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不必过多的限制他们的自由。然而事实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比较差,通宵上网、玩电脑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逃课就成了必然,甚至一天到晚在教室见不到他的人影。面对这样的情况,班委会考勤一定要严,决不能碍于情面包庇他(她)。如果不严格要求这些同学,带来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不仅这些同学独自高唱:“该挂的让它挂了吧!”而且可能还会带着其他同学一起玩,他们就彻彻底底的发挥了“老鼠屎”作用。记得有一个这样的班长,他们的同学不上课,班长代他们写请假条,结果可想而知,本应50多位同学上课的场面成了研究生上课场面,每次就到了那么二三十人,期末考试不残不忍睹没才怪呢!最后,尽量组织同学们去听一些相关的学术讲座,譬如《考研 专业 人生》等等。因为这些学术主讲人不仅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很高而且他们的人格魅力具有煽动性,然后利用这种煽动性在班上宣传造势: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只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不怕班级的成绩上不去,就不怕期末考试重修率下不来,就不怕四、六级的通过率不高,就不怕本班的考研率不高。
四 寝室建设
寝室是组成班级的最基本单位,是同学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寝室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大学的寝室里,室友都有家的感觉。同一寝室的室友们感情往往很深,这样各个寝室就会形成各自寝室特征的寝室风气。譬如有些寝室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十个人有九个同学准备考研;有的寝室恋爱成风,八个人有六个人在拍拖;亦有些寝室集体与班长、团支书对着干的情形出现。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利用已形成的某种寝室风气的寝室建设成理想中的寝室呢?首先,依靠寝室长。寝室长是寝室同学选出来的,在本寝室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往往一句话能抵得过班长甚至辅导员老师的一席话。所以班长应该主动找到寝室长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寝室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只要和寝室长的认识取得了一致,那么这个寝室的建设基本上成功了一半;其次,一定要树立起班委干部的带头作用。所以在这里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旧一届班委会确定新一届班委会成员的时候一定保证要每个寝室至少有一名班委干部。每个班委干部还是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不管怎么说,寝室同学或多或少会向这些班委干部看齐,;第三,建设典型寝室,一般说来班长所在的寝室一定要建设好,如果你班长的寝室一天到晚没人搞卫生,尽是玩电脑游戏的,期末考试以后重修率高居本班榜首,这样寝室的班长哪还有什么颜面去指责哪间寝室卫生没搞好,哪间寝室学习不好。所以只有搞好自身的建设才有资格去抓别人.一旦这个班的某间寝室各方面都挺突出的,那么其他寝室自然而然会向这间寝室看齐, “明星效应”嘛!第四,班长可以利用自己的友情投资在每间寝室至少要培养一名“内线”,通过“内线”可以及时的了解这间寝室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可以掌握一些同学对班委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可以在班委做某项决定时有人替你说话,更加可以防止寝室同学与班委对着干.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斗志”嘛!本人坚信做好以下几点,就一定不用担心寝室卫生上不去,寝室建设难抓等问题。
五 活动的开展
凡是做过班级工作的同学都感叹班级活动很难开展,不久之前听到一位大一的组织委员这样在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的热脸去贴你们的冷屁股。”很形象的反映了这种工作的难度。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活动这么难开展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
一、班委会组织的活动不合大众的胃口。
二、同学们对班集体工作比较冷漠。
三、有些同学刚好在这一天有其他的诸如家教、约会等事情相冲突。
四、经费问题,有些班级组织的活动往往需要比较多的花费。比如,有个班级想组织同学去衡山游玩,结果是由于经费问题卡住了。像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才填报的,所以一旦花钱比较多,同学们肯定会承受不起。等等,那么究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和怎样开展活动才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呢?第一,对参与率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一般说来能够做到参与率有3/4甚至1/3左右就很不错了,当然为了达到组织者所要的参与率啊,组织者可以一个一个的请同学们。第二,开展活动时釆取“民主集中制”,首先在班上做民意调查,摸清大家的意向所在,然后再由班委会适当的集中确定某一项活动。时间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大多同学的情况,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开展活动还应该遵循几条原则:全民性、实惠性、可操作性。第三,作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不仅可以给自己组织带来方便,也可以让同学们放心。做到了以上几点,我想就不会觉得活动难开展了。比如我在班上组织过一次班级“四星(歌、舞、乐、笑)大赛”,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参与率达到了70/62,许多同学还带了“家属”。
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便是氛围的营造。那要怎么样才能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氛围呢?首先应该利用舆论的力量,班委会应该在班上极力营造考研的气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我们师大这样学校,考研也许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而一旦考研的目标定下来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就是武大、华中科大他们不必为抓学风建设的事情操劳的原因。其次要严抓、狠抓考勤工作。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与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生是成年人,只要给他们讲清了道理,他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不必过多的限制他们的自由。然而事实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比较差,通宵上网、玩电脑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逃课就成了必然,甚至一天到晚在教室见不到他的人影。面对这样的情况,班委会考勤一定要严,决不能碍于情面包庇他(她)。如果不严格要求这些同学,带来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不仅这些同学独自高唱:“该挂的让它挂了吧!”而且可能还会带着其他同学一起玩,他们就彻彻底底的发挥了“老鼠屎”作用。记得有一个这样的班长,他们的同学不上课,班长代他们写请假条,结果可想而知,本应50多位同学上课的场面成了研究生上课场面,每次就到了那么二三十人,期末考试不残不忍睹没才怪呢!最后,尽量组织同学们去听一些相关的学术讲座,譬如《考研 专业 人生》等等。因为这些学术主讲人不仅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很高而且他们的人格魅力具有煽动性,然后利用这种煽动性在班上宣传造势: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只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不怕班级的成绩上不去,就不怕期末考试重修率下不来,就不怕四、六级的通过率不高,就不怕本班的考研率不高。
四 寝室建设
寝室是组成班级的最基本单位,是同学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寝室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大学的寝室里,室友都有家的感觉。同一寝室的室友们感情往往很深,这样各个寝室就会形成各自寝室特征的寝室风气。譬如有些寝室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十个人有九个同学准备考研;有的寝室恋爱成风,八个人有六个人在拍拖;亦有些寝室集体与班长、团支书对着干的情形出现。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利用已形成的某种寝室风气的寝室建设成理想中的寝室呢?首先,依靠寝室长。寝室长是寝室同学选出来的,在本寝室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往往一句话能抵得过班长甚至辅导员老师的一席话。所以班长应该主动找到寝室长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寝室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只要和寝室长的认识取得了一致,那么这个寝室的建设基本上成功了一半;其次,一定要树立起班委干部的带头作用。所以在这里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旧一届班委会确定新一届班委会成员的时候一定保证要每个寝室至少有一名班委干部。每个班委干部还是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不管怎么说,寝室同学或多或少会向这些班委干部看齐,;第三,建设典型寝室,一般说来班长所在的寝室一定要建设好,如果你班长的寝室一天到晚没人搞卫生,尽是玩电脑游戏的,期末考试以后重修率高居本班榜首,这样寝室的班长哪还有什么颜面去指责哪间寝室卫生没搞好,哪间寝室学习不好。所以只有搞好自身的建设才有资格去抓别人.一旦这个班的某间寝室各方面都挺突出的,那么其他寝室自然而然会向这间寝室看齐, “明星效应”嘛!第四,班长可以利用自己的友情投资在每间寝室至少要培养一名“内线”,通过“内线”可以及时的了解这间寝室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可以掌握一些同学对班委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可以在班委做某项决定时有人替你说话,更加可以防止寝室同学与班委对着干.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斗志”嘛!本人坚信做好以下几点,就一定不用担心寝室卫生上不去,寝室建设难抓等问题。
五 活动的开展
凡是做过班级工作的同学都感叹班级活动很难开展,不久之前听到一位大一的组织委员这样在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的热脸去贴你们的冷屁股。”很形象的反映了这种工作的难度。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活动这么难开展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
一、班委会组织的活动不合大众的胃口。
二、同学们对班集体工作比较冷漠。
三、有些同学刚好在这一天有其他的诸如家教、约会等事情相冲突。
四、经费问题,有些班级组织的活动往往需要比较多的花费。比如,有个班级想组织同学去衡山游玩,结果是由于经费问题卡住了。像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才填报的,所以一旦花钱比较多,同学们肯定会承受不起。等等,那么究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和怎样开展活动才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呢?第一,对参与率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一般说来能够做到参与率有3/4甚至1/3左右就很不错了,当然为了达到组织者所要的参与率啊,组织者可以一个一个的请同学们。第二,开展活动时釆取“民主集中制”,首先在班上做民意调查,摸清大家的意向所在,然后再由班委会适当的集中确定某一项活动。时间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大多同学的情况,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开展活动还应该遵循几条原则:全民性、实惠性、可操作性。第三,作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不仅可以给自己组织带来方便,也可以让同学们放心。做到了以上几点,我想就不会觉得活动难开展了。比如我在班上组织过一次班级“四星(歌、舞、乐、笑)大赛”,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参与率达到了70/62,许多同学还带了“家属”。当然,班级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班级建设的规律,运用更多的管理艺术,努力将班级塑造成为一支具有高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队伍。
第二篇: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文章标题: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改善当前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如何使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状态?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简单地说,“社会”就是“人们生活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个人依赖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社会约束个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约束个人的意识与行为,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二是通过利益调节,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防止社会分裂。社会约束个人的程度达到适中,社会便均衡和谐。倘若约束力太强,个人的自由度太小,就会觉得压抑而产生不满或怨恨情绪,个人的能力也不可能充分发挥;相反,约束力太弱,人的行为和欲望得不到控制,各种非法行为就会增多,利益分配也将得不到调节,从而将造成社会失控或混乱。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增强,摆脱社会约束的欲望也会越大,而社会的约束力也必须相应地增强,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具有浓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
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弟与姐妹,以及亲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严密的伦理道德规范,以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心理、情感和目、耳等器官的需求而创造的文明通常称为“精神文明”,它包括各种信仰、信念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此类文明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节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和谐与平衡,各类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具有愉悦心灵、舒缓神经、消除疲劳的功能;二是调节心理平衡,以慰藉因困难、失败或挫折而形成的忧虑、悲伤、惶恐、焦躁、冲动等情感,具有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缘”或“缘分”、“命”或“命运”、“运”或“运气”等等信念,虽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具有自我安慰的功能,使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不致于走上犯罪道路或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调节心理平衡的机制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支配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即人类在获取、支配、使用各类物质、能量、信息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二是保持生态平衡,即防止滥伐滥采各类植物和滥捕各类动物,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能量的效能,以降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向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据研究,人类现在1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四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为与自然和谐所建立的规范、原则和方式,可称之为生态文明。
据上,“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和谐不能说是和谐社会,而是包括人与社会融洽、人与人和睦、人与自我平衡、人与自然协调等内涵,它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崇尚稳定,追求和谐,祈求平安,强调互助,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均是中华文化“和”的思想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恢复其活力,提升其质量,使之具有现代性。均衡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可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价值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改善当前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如何使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状态?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简单地说,“社会”就是“人们生活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个人依赖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社会约束个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约束个人的意识与行为,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二是通过利益调节,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防止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的程度达到适中,社会便均衡和谐。倘若约束力太强,个人的自由度太小,就会觉得压抑而产生不满或怨恨情绪,个人的能力也不可能充分发挥;相反,约束力太弱,人的行为和欲望得不到控制,各种非法行为就会增多,利益分配也将得不到调节,从而将造成社会失控或混乱。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增强,摆脱社会约束的欲望也会越大,而社会的约束力也必须相应地增强,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具有浓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弟与姐妹,以及亲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严密的伦理道德规范,以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心理、情感和目、耳等器官的需求而创造的文明通常称为“精神文明”,它包括各种信仰、信念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此类文明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节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和谐与平衡,各类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具有愉悦心灵、舒缓神经、消除疲劳的功能;二是调节心理平衡,以慰藉因困难、失败或挫折而形成的忧虑、悲伤、惶恐、焦躁、冲动等情感,具有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缘”或“缘分”、“命”或“命运”、“运”或“运气”等等信念,虽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具有自我安慰的功能,使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不致于走上犯罪道路或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调节心理平衡的机制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支配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即人类在获取、支配、使用各类物质、能量、信息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二是保持生态平衡,即防止滥伐滥采各类植物和滥捕各类动物,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能量的效能,以降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向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据研究,人类现在1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四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为与自然和谐所建立的规范、原则和方式,可称之为生态文明。据上,“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和谐不能说是和谐社会,而是包括人与社会融洽、人与人和睦、人与自我平衡、人与自然协调等内涵,它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崇尚稳定,追求和谐,祈求平安,强调互助,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均是中华文化“和”的思想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恢复其活力,提升其质量,使之具有现代性。均衡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可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价值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第四篇:从执行力建设角度出发加强业务建设
从强化执行力角度出发加强税收业务建设
近年来,我省地税系统把税收业务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健全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措施,严格考核奖惩,实现了政策执行的科学化、税收管理的精细化、执法行为的规范化,促进了业务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而如何检验业务的成效的高低,我认为,应该从执行力的角度去考量。地税机关执行力是地税工作的生命力,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检验税收业务建设成效是否显著的试金石和评判标准。对于税务部门而言,最重要的是对党和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而作为直接担负着执行各项税收法规政策、行使税收征收管理职责的基层税务机关,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税收的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完成程度,是业务建设开展的归宿和落脚点。地税机关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指地税机关把理念、思路、战略、决策、规划和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就是把业务建设以及各项职能工作开展的实施能力和履职能力。只有不断强化地税部门的执行力建设,才能真正的把业务建设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业务建设的目的和促进地税各项职能工作快步推进。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力强化执行力建设,就是在不断加深地税业务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是地税人业务能力不断攀升的最明显的标志。
一、地税执行力建设的基本内涵
(二)什么是地税执行力 所谓地税执行力,是指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贯彻税收决策意图、完成税收既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灵魂和核心。包括对税收事业执着追求的意志和坚韧,驾驭局势、克难攻坚的工作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多年的税收征管工作的实践反复证明:我们从来就不缺少规章、制度、思路和办法,关键在于这些好思路、好办法、好制度能否不折不扣地全部落实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缺乏的。
(三)什么是有效的地税执行力
执行力有有效、无效之别。南辕北辙的寓言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大的目标错了,执行力越强,离目标的实现就越远。这种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行为及状态,就是无效执行力。有效的地税执行力,是指税务部门及税务工作者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水平和精神状态,是把决策、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二、当前地税机关执行力现状与存在问题剖析
近年来地税实行的“基数+增长”税收任务模式仍然是广大干和职工心中的压力,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地税机关深感困难大、任务重。对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改革、发展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但这些问题、新矛盾存在于改革、发展过程中,是可以通过改革、发展来加以解决。“困难越大,机会越多”,要善于正确分析形势,发现并利用事物发展中的有利因素,调动各种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前地税机关执行力情况总体是好的,在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执行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其执行意识、执行力度、执行尺度、执行速度皆存在不足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执行意识不强。少数地税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抱着管理者身份不放,因循守旧,观念不转变,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对待纳税人冷、生、硬,工作人员态度不热情。
2、执行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散漫、纪律松弛以及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3、执行尺度不一。一些单位工作职责不明确,对以往不规范的工作方式存在路径依赖,在实际工作中不主动执行新规定,自按老一套办事,角色定位不准,监督措施不力,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解决好职能交叉重叠、事权分离、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问题,工作随意性大。
三、新形势下提升地税机关执行力的基本途径探索 加强执行力建设,必须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相结合,与地税业务建设工作的特点、规律等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使执行力建设贯穿到地税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一)在恪尽职守中展示执行力
促进发展是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优质服务是改进作风的第一要求,强化执行是完成目标的第一要素。执行力建设不是句空洞的口号,它必须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1、把收入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检验地税部门整体执行水平的重要标尺。要牢固树立中心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服从意识,使“无私为共和国聚财,真诚为纳税人服务”成为执行税收任务的最高准则;要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文明执法、科学行政,从源头上减少执行困难,消除靠高指标征税、靠蛮干征税的现象;要严肃收入纪律,恪守收入政策,维护分配体制,确保收入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2、把构建良好的税收征管格局作为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构建良好的税收征管格局,关键在改革创新,做到通过深化改革来解放执行力,通过加快创新来发展执行力,通过强化管理来提高执行力。要加快税务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推动地税工作由被动执行向主动执行转变;要完善管理体系,推动集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法制化管理,向管理要执行力;要再造业务流程,推行征、管、查三分离模式,打造高效快捷的执行链条。
(二)在创新机制中解放执行力 小平同志指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通过制度建设,打破和消除一切妨碍执行力提高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梏桎、枷锁,是解放执行力的保证,是增强执行力的根本。
1、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正确的决策是有效执行的基础,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前提。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要树立科学、民主的决策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既充分发挥民主,又科学合理集中,不断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以决策的民主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行者素质是增强执行力的关键。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积极为职工创造学习、培训、考察、基层锻炼的机会;要加大学习型机关建设力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职工业余时间自觉学、政治学习集中学、报考高校在职学,邀请专家辅导学,支持职工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网络学习,尽快提高每位同志的素质和能力。
3、完善问责追责机制。牢记职责和使命,是执行力的原动力,执行力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和责任心不强有关。要强化执行责任,决策前可以七嘴八舌、畅所欲言,一旦形成决议,个人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无条件执行集体决议,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全员责任制,实行责任追制,做到责任“无缝覆盖”,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4、完善检查督导机制。全程监督是保证决策执行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要充分发挥监督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通过党政监督、人大监督、上级监督、同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监督防范体系,使一切不执行、假执行、乱执行的行为无处遁形。
5、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要通过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组织人事方面的措施正面激励,通过思想引导、典型启迪、经验推广等方面的措施鞭策勉励,敦促职工始终保持对完美执行的不懈追求,把干部职工执行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地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分析和评价,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与年终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结合起来,加大决策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重赏重罚,对执行力差、工作不落实、目标未实现的给予经济、政治、纪律乃至组织处理,通过奖优罚劣,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等积弊,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6、完善效绩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执行力建设的指挥棒,把好考核关,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以公平体现贡献价值为标尺,围绕全年地税工作中心,科学设置目标考核体系,并明文规定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明确奖惩措施,定期组织执行绩效考评,使执行绩效直接与执行主体和利益挂钩,促使税务人员干工作使出最大的力气,出手的事达到最高的水平。
(三)在税收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中锤炼执行力 干好地税工作,关键在班子,关键在人,关键的关键又在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执行力。要以培养造就一支能执行、会执行、善执行、敢执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把能力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打造富有执行力的优秀团队。当前,加强队伍建设,重点要提高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提高驾驭局面能力。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敢于面临新情况,分析新矛盾,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尤其是在紧急突发情况面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思路清晰,从容化解,有序处置,妥善应对。
2、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执行力。一把手要作“主心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老实人、作风上的清白人、团结上的领路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模范的言行团结和带领一班人苦干实干;班子成员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既要能干事,又要能共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体职工都要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培育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力,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力量凝在事业上,把干劲用在落实上,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
3、提高求真务实能力。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不坐而论道,不喊华而不实的空口号,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装门面的表面文章、虚假政绩,做到思路上求实,工作上唯实、作风上务实、措施上扎实、行动上落实。
4、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地税干部要在平常的工作中正确运用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就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职,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5、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创造性的执行,是在总的思路、政策下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做好具体工作的能力。世界是发展的、变化的,税务工作也不是一层不变,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把握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大胆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税收业务建设,从狭义上讲,是指税务机关内各个岗位上的税务人员不断地掌握各种税收专业知识;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广大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感知程度。业务建设唯有落实到执行层面,才具有指导意义和建设意义,只有不断强化各级各层的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地税业务建设,使之从理论、素质、技能、制度回归到实践。可以说,执行力的高低检验和考核着业务建设的成效,是地税业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不断强化执行力建设,才能促进业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到执行力建设对业务建设的推进作用和考核作用,从强化执行力的角度加强业务建设。
参考文献:四川广安市地税局 《关于加强地税执行力建设的初步研究》
江苏无锡市地税局 《新形势下提升地税机关执行力的思考》
余世维博士 《赢在执行》
陈小明 《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
2010年08月30日《解放军报》《执行力就是生命力》
第五篇:从读者角度分析
从读者角度分析,本人从网上摘抄如下文字
(1)首次上市,主要的传播对象是针对那些有猎奇心理的读者,对于这类读者向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概念“财商”,并通过海报、主流媒体等制造出一种热销的局面,把他们的好奇心提升到最高状态,促使他们去购买。
(2)接着是针对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有怀疑心理的读者,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既想买又拿不定主意。为此需要打消他们的疑虑,采取专题新闻发布会与专家推荐的方式促销。
(3)第三个层面是针对那些自我控制心理强的读者,这类群体对图书有自己的看法与选择,他们不会轻易受媒体或其他传播方式影响。对于他们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让他们自己认为读此书是有益的、有价值的,因此采取了书评、书摘等类似的评介活动,让他们了解此书的价值所在。
(4)针对那些从众心理强的读者,这类群体的人数很多,他们往往是看别人是否拥有,是否很多人都拥有。因此借助读者交流、作者访谈、图书排行榜等形式向他们传递图书热销及销售业绩的信息来促使他们行动。
(5)针对持有教育心理的读者,提出理财教育的观念,并通过“对话”栏目等形式进行理论探讨与交流,对现行的大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行评说,指出要想变得富有,就得接受理财教育。
(6)针对富有上进心理的读者,采取各种研讨会、培训班的形式,来扩大图书的销售,提升图书的品牌形象。
在营销传播里值得重视对作者的包装宣传。据调查,影响读者购书的原因中,作家知名度占36%,作品内容占12%,作品形式占10%。美国图书音像行业的资深顾问在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些出版社之所以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明星的力量,明星的魅力与出版物的融合造就了一批畅销书。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花大力气包装作者,作家明星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作者的包装宣传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本身已经是名人,一种是作者还不是名人。前者显然对宣传更有利。但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名人也需要宣传。有人认为已经是名人了就不用再做过多宣传。其实名人一旦淡出被媒体关注的视野,读者对其作品的关注也就大为降低。国外的出版业在对作品进行推介时将读者对作家作品的认知程度作为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非常注重对作者的宣传,即便是对于某些不爱抛头露面的大腕级作家,出版商们也有高招:连续地做新书广告,每当作者生日、获奖或有其他重大事件时刊登广告做宣传,在新书上市之前将巨幅样书、作家画像大量悬挂在书店周围,以此加深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刺激购书。事实上,大众对名人有天然的关注,据业内人士透露,名人出的书,封面上有作者头像的普遍比没有头像的卖得更好。
二是对作者的媒体形象的塑造。对名人媒体形象的塑造作得最好的当数娱乐界,他们打造一个明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塑造这个形象,而这个标准为大众量身定做的。对作者的包装也应如此。余秋雨塑造公众文人的形象是非常成功的。余秋雨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他与其他畅销书作家不同之处是他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所以他的历次媒体亮相都是在向公众传递这个信息,这个身份又始终和他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余秋雨共著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他的公众文人形象和他的作品相得益彰,使他在大量的争议中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大众文化畅销书作家。
将一位不出名的作者包装成明星是一项很有潜力的工作,并且在作者身上寻求卖点是畅销书一贯的炒作手法。在国外,大力宣传包装新作者,从而带动其作品知名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己出版社的招牌作家是很多出版社的营生之道,造成名人效应这种宣传方式往往比单独宣传一本书成效更显著。在国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也有个别作得比较好的案例。比如中信出版社对《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的包装。出书时成君忆不是名人,出版社策划了以书带人的宣传方式。先是大力宣传该书的独特性,然后让幕后作者浮出水面,接着是大量的宣传采访,作者在各种媒体出现,俨然成为本土管理的代言人。书火了,作者也火了,紧接着,又推出成君忆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这本书一面世也立即上榜,成君忆显然已经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畅销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