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突出抓好机关科室建设的角度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
对策和建议
我市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打造新作风展示新形象建设新即墨”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对于我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跨越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提升城市品质、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民生幸福营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市机关工委每年开展的创建“党员示范岗”科室建设,笔者觉得应当抓住科室建设这个关键,力求在科室作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是建设服务型机关和让人民满意机关,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也是机关作风建设要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究竟如何加强和做好机关作风建设?本人认为应该从抓好科室建设入手,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树立“精筹为公理财为民”的财政精神为中心,抓好“四治”
1、治懒。懒是懒惰,主要是针对部分科室负责人及机关工作人员,表现为身子懒、思想消极懈怠,进而精神松懈、工作懒散、行动散漫、不思进取。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习惯于用老思想老观念想问题,习惯于用老形式老办法去办事,工作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常提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过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其结果必然是误事误时、误人误己。胡锦涛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提到党的四个“执政危险”中首要是懒的问题。所以治懒首先要从思想上开刀,切实解决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问题,树立学习深于钻研,工作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的作风;其次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顽疾,树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展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主团结、清廉勤政的新形象,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奋发开拓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
2、治空。空即“虚”,本质是空想、空谈、空话连篇,在做人上空口说白话,趾高气扬;在工作上空喊口号,作风漂浮;在创新改革上摆空架子,唱“空城计”;在作风上玩“空手道”,虚晃一招。空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官僚主义,表现在思想上就是主观主义,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本本主义,表现在处理问题上就是形式主义。所以,要治空就必须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为人实实在在,工作苦干实干,改革注重实效,调研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敢于披露真实情况,作风实打实、硬碰硬,敢于迎难而上。
3、治拖。主要表现在有关科室、科室负责人及机关工作人员身上。打官腔的人多了,高效廉洁、热情为群众办事的人少了;拖拖拉拉、雁过拨毛、难为群众的现象多了,关心群众疾苦和安危冷暖的少了;吃喝玩乐,应酬接待的多了,扎扎实实为民干实事的少了。治拖 的关键就是要治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树立时间和工作效率就是生命的思想,营造一种深入实际,独立思考,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氛围。对工作不推诿、不怠慢、不摆架子,对问题不推、不拒、不压。
4、治散。散的主要表现就是自由主义。为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择手段、不敢坚持原则,政治观念淡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工作中消极懈怠,不琢磨事专琢磨人;对持反对意见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对错误倾向放任自流、明哲保身;凡事睁只眼闭只眼,该说不说,该管不管;不敢开展批评,怕得罪人丢选票;当面不吭声,背后乱告状。这些自由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不仅会影响干部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损害财政形象和声誉。治散一方面要强化纪律观念,健全规章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在邪气面前是非分明、仗仪执言。另一方面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言行一致。在个人名利面前宠辱不惊,自强不息,不争功诿过 ;在失误过错面前,襟怀坦荡,敢作敢当,不文过饰非、不嫁祸他人,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作风正派、处事公道、群众满意为基本要求。
二、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为抓手,建立作风建设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1、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思想领先。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要大力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干部的建设,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增强工作本领。
2、加强宣传教育,作好率先垂范。机关科室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身带头作用,做到学习先行一步、认识提高一步、工作领先一步。要切实加强学习型科室的宣传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科室内部形成人人爱学、个个争学、时时在学、处处皆学的浓郁学习氛围,用学习的成果来检验科室的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实行学习型科室建设目标管理,抓好科室的团队学习,落实科室集体学习制度。坚持每周半天的集中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一次主题讲座或讨论会;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学习效果与提高工作水平相结合,坚持每位科室干部每年不少于6篇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将学习情况列入干部的年度考核,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实效。
三、以开展高绩效机关建设为核心,继续推行作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
1、推进目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目标管理在创建高效科室中的作用,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间,明确责任人员。注重工作质量,注重工作环节,注重工作效能,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实绩以及办事的效率为尺度,检验科室作风建设的成效。
2、推进绩效考核,提高工作能力。建立科室作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推行绩效评估,以工作的绩效评价与考核为导向,切实解决科室“中间梗阻”问题,确保机关政令畅通、运行高效。绩效考核要与提高科室干部的工作能力相结合,通过大力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科室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电子政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推进科学发展能力、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的工作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切实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3、推进服务创新,提高创新能力。要把推进服务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科室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科室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举措,创新工作手段,学会将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科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到科室工作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提升科室工作水平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以争创“党员示范岗”科室为主线,建立作风建设管理服务机制
1、坚持服务发展,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建设“党员示范岗”科室。做到科室内干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注重团结,合作共事;做到文明办公,文明执法,办公环境整洁清爽;对待来电来访群众,讲文明有礼貌,诚恳待人,工作认真规范,融管理于服务之中。科室之间做到相互通气,相互融合,及时沟通情况,畅通信息渠道。
2、坚持服务基层,深入文明创建。一方面整合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让基层和群众“少进一个门,少盖一个章、少跑一趟路”;另一方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等基层和群众到机关科室要求服务,转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现场办事、做实事、解难事。
3、坚持服务群众,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把服务群众是否主动,对群众的呼声是否关心,对群众合理正当的要求是否及时回应,对群众的上访、信访是否久拖不决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作为服务型科室建设的重点来整改。
五、以开展阳光科室建设为重点,建立科室作风建设工作运行机制
1、开展依法行政,建设阳光科室。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优化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理顺部门间、部门内、科室间的工作衔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开展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科室。要加强节能节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节约观,在科室内开展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办公用品的“三节约”活动,在注重节约降低能耗上下工夫。要提高科室干部节能节约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以节约教育促进科室作风建设,在科室作风转变中检验节约的成果。
3、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廉洁型科室。要坚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重视抓好“廉政文化进机关到科室”和“家庭助廉”活动,认真抓好警示教育,重视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切实纠正部门不正之风,保持清正廉洁,廉洁从政,建设廉洁型科室,树立务实为民、公开透明、公正清廉、勤俭节约、作风良好的机关科室新形象。
六、以建设群众满意机关为动力,建立科室作风建设监督评价机制
从建设群众满意机关入手,高举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旗帜,建立“考评反馈、监督评价、整改提高”三位一体的科室作风建设监督评价机制,确保科室作风建设不走过场,取得真正实效。形成量化考核讲责任,监督评价讲反馈,整改提高讲效果的科室作风建设新局面。
1、建立考评机制,强化内部监督。采取自下而上、内外结合、人人参与的办法,制定“科室作风建设”实施意见和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科室作风建设责任制,把科室作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把作风建设的责任和压力传导到每一个人。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室作风建设考评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强化机关内部层级管理与监督,树立作风建设人人有责的思想,努力营造为科室争先、为团队添彩的科室作风建设的浓郁创建氛围。
2、建立反馈机制,强化群众监督。建立科室作风建设反馈机制,开展开门评议机关科室,群众评议机关科室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作风建设测评表和科室工作意见表,把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中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和分解,及时反馈给科室,反馈给个人。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仔细分析原因,积极寻求对策,下大力气整改,确保整改落到实处。要加强检查考核,形成激励机制。
3、建立评价机制,强化社会监督。要重视社会舆论,重视新闻媒体监督,重视群众意见,强化信息反馈,强化政务投诉,强化监督 查处。同时注意调动各方面加强科室作风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机关干部人人参与、上下齐抓机关科室作风建设的新气象。
(会计核算中心 杨立君)
第二篇:突出做好五个方面,抓好作风建设
突出做好五个方面,抓好作风建设
一是切实增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十二五”发展征程已经全面开启,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各项举措正在加快落实,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热潮已经兴起,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竞争的压力更加巨大、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永无止境的事业、永不放弃的工作,坚持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高潮没有低潮、只有旺季没有淡季、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重拳出击,强势推进,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是机关的天职、服务是干部的本份”的理念,继续发挥“宿迁帮办”的品牌优势,在强化服务上用真心、动真情、求真效,在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尽责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上动真格,在提高标准、拓展外延、充实内涵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竭其力,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使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心服务的意识,转化为每个干部的自觉习惯,渗透到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始终以服务企业为重点、以服务基层为己任、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程序,最大幅度地降低办事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办事质量,真正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和企业。着眼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做到审批零距离、流程零障碍、收费零增长、办事零拖沓、服务零投诉的“五零”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从今年起,凡是政行风评议排名后五位的机关单位,整个部门不得推荐、提拔干部;连续两年排名后两位的机关单位“一把手”要引咎辞职,并追究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
三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效能建设。紧紧抓住宿迁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大胆改革,创新突破,探索进取,增创新优势,增添新活力。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动态清理机制,确保在全省及淮海经济区动态保持审批项目最少、综合收费最低、办结时限最短。着力打造“便民方舟”,创新服务机制,坚持为民、利民、便民、惠民的基本原则,以“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运作、限时办结、优质服务”为总体要求,规范行政行为,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办事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扁平化、高效率、快节奏,全面实行条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建立职责明确、推进有序、执行有效、落实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失职追究等机制,积极探索实行综合窗口受理反馈、重点投资项目无偿代办、否定事项报备、并联审批同步等制度,促进行政效能实现更大提升。
四是着力构建“大督查”工作机制。按照“一套班子、多块牌子,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思路,整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软建办、市目标办等“两办两室”的力量,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主要负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等督查考核,充分赋予参会阅文、组织协调、直接汇报、绩效考核、通报曝光、直接查办、干部任用建议、奖励惩处建议等8项职权,并由市纪委派驻人员参与,切实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各地、各部门要完善督查机制,加强督查机构,充实督查力量,形成与“大督查”格局相配套、相衔接、相融合的督查体系,实行工作督查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过程督查与结果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推动落实,提升效能。
五是扎实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市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市委常委会提出的“五个带头”的要求,严格执行“六条禁令”,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比落实、赛服务、争一流”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克难奋进谋发展,勇挑重担创大业,紧张快干抓落实,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发展大跨越。建立并实施责任排查制度,对作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层层追究,充分发挥威慑和制约作用。
第三篇:突出民生主题抓好村居建设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北辛街道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立足辖区城乡特点兼有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突出民生主题,统揽全局,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广辟有效途径,调动农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推进。。别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外出考察学习,取真经。为强化对建设新农村的认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学习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激发了基层干部和居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触动了他们的兴奋点。
二、构建富民强居新。。双向流通。五是积极发展工业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壮大民营企业集团,为街道经济的强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发展社会事业,开创新农。。,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家园的浓厚氛围。文明生态村的成功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慈善救助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有效开展,为街道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固本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由街道党委对居党支部书记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星定级、奖优罚劣,形成激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新闻采访如何抓好角度
新闻采访如何抓好角度
上官志春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额闻的立意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
一、抓好新闻的立意角度。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首先要把握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所以在立意时要符合我们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为此,新闻报道要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便正确导向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对人民群众有引导作用。紧扣受众心理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需要把握的另一个方面。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引导性,还必须具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指导性、引导性就无从谈起。紧扣新闻的价值也是新闻立意角度必须把握的一个方面。新闻价值蕴含于新闻事实之中,客观地摆在那里,如何把它挖掘出来,并使立意角度与之紧扣。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的功夫。
二、抓好新闻的选材角度。要使新闻素材与报道的主题相吻合;要选择那些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本质的材料。
三、抓好新闻的表现角度。表现角度的选择应把握住两点。首先是要扣住新闻的本质。不能因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报道要形式新颖。要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其前提是要有利于内容和主题的表达,要在真实反映题材。深刻揭示主题的情况下力求形式的新颖.不能为讲究形式而损害主题和内容。其次是要独辟蹊径,敢于创新。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创新。是新闻传播者应该着力探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传播者并不是每天都能抓到新鲜的东西,而新闻的性质又要求报道不断给受众以新鲜感。这样一来,就给新闻传播者提出了善于和敢于创新的要求。同样一个事实。同样一个主题,转变一个表现角度,换一种手法来写,就可以写出不同新意。
新闻采访 角度为王
杨宏刚
前不久鲁豫主持的一档谈话节目《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当期的嘉宾白岩松。出于对《新闻周刊》及白岩松的喜爱,我这个很少看情感类访谈节目的人也破天荒地静下心来聆听了一个内蒙汉子的电视情节。
由于自己多少也算是一个电视人吧,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他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阐释上,别的内容没有太多印象了,只记得当他和鲁豫在探讨做新闻节目的得失时讲了一个观点让我过耳不忘,他说:“所有新闻归结到一点就是两个字——角度”。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当时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又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于是信马由缰,想到了自己从事电视新闻采访 13 年,对于角度的思考确是少有问津,于是开始思索起这“角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看似描绘庐山在不同视域中所展现的千姿百态,实则以形象寓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得出的结论会不尽相同。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中,角度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所谓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选择新闻角度的过程,就是通过选取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采写和报道;而选择的角度不同,所揭示的新闻主题不同,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报道效果。
新闻角度一般分为采访角度、选材角度、选题角度和表现角度,在电视报道上还包括拍摄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巧。那么,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
一、针对新闻性选角度,体现时代特征。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每年都会有一些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中心任务出台及部署,当这些政策措施出台时,新闻媒体均会进行大量的宣传。其中,有的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新闻,既没新意,也没特点,把新
闻弄成了工作介绍。而要出新、出彩儿,角度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针对受众的兴趣选角度,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新闻,以群众喜爱的视角去报道新闻,这是使报道成功的前提。笔者认为,要使报道更贴近群众,让读者更加喜闻乐见,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脉搏,把报道的角度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写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说群众想说的话,使新闻报道可亲可信,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企盼什么、最关心什么,我们的媒体就要反映什么。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只有从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方面提炼主题,选择报道角度,才能吸引读者,教育、启发和感染读者。
三、从新闻事实的“新”上找角度,增加新闻的“新意”。写新闻贵在“新”上。这里所说的“新”,包括角度新,尤其是老内容、老主题,就更要选出新的角度,从新的侧面突出主题,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让文章“出彩儿”。从人们的心理特点来说,一般是喜欢变化的。不论是观点,还是形式,第一次出现,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倘若经常重复出现,人们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党和政府乃至我们攀钢的许多中心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宣传,难免“老调重弹”,但我们在报道时不妨来个“老路新走”———用新的角度去反映老一点的内容。一个老主题,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选择新的报道角度,才能跳出常规俗套的圈子,把报道引向深入。我们要努力从平凡的事例中看出不平凡的精神来,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出新意来。
请看一个实例。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论及新闻角度时谈到,新华社记者黄正根、傅上伦等接受采访“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工程任务后,首先遇到的就是角度问题。三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东西万余里,该从哪儿跑起?“三北”风沙干旱危害几千年,第一篇文章又从哪儿做起?后来,穆青同志给他们出主意说:“东西万余里,就从北京跑起;上下千百年,就从眼前北京的风沙写起”。记者按照这个角度进行了采访,在一个星期之内,稿子就脱手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西万余里,是一个新闻可能性空间,第一篇报道选择什么样的空间和多大的空间?上下千百年是一个新闻可能性时间,第一篇报道选取什么样的时间和多大时 间范围?穆青确定的新闻角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北京跑起”,是确定了在东西万余里中选取什么空间,同时北京的地理范围就是这个空间的量度。“从眼前写起”,就是确定 了在千百年中选取什么时间,同时,“眼前”的时间范围也就是一个量度。
这个事例讲的是采访角度。在新闻认知中,新闻主体选择储存在头脑中的潜在性—--或是一个时期的主旋律精神,或是关于对受众需求的认识,或是对某种倾向性问题的了解,与所要报道的新的事实相联系,以实现对新的事实的意义、价值的认识、把握。如《攀钢日报》和“攀钢新闻联播”为了贯彻落实干部大会精神,都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基层先进典型的报道,这些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角度的选择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做到了以小见大、从一件件具体平凡的小事中反映了贯彻落实干部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正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综上所述,新闻角度通过对新闻可能性时空性质与量度的把握为实现有效新闻传播创造条件。新闻角度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新闻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角度的运用,同时反映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任何有目的和有效率的新闻传播,都是解决新闻信息的流向流量问题。传媒业是创意产业,创造力是现代媒介的本质,创新是新闻规律的内核。当今社会,随着注意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意力日渐成为稀缺的资源,因此被称为“新经济时代企业货币”。受众的注意力,日渐成为媒体之间激烈争夺的财富,谁能够获取受众更多的注意力,谁便是赢家。新闻报道要成为“赢家”,就要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注意力,使每个角度折射的光芒都成为亮点。新闻角度,乃是新闻传播的一个要件。对于新闻采访,我认为把握好角度才是正确的方向。□
第五篇: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改善当前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如何使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状态?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简单地说,“社会”就是“人们生活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个人依赖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社会约束个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约束个人的意识与行为,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二是通过利益调节,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防止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的程度达到适中,社会便均衡和谐。倘若约束力太强,个人的自由度太小,就会觉得压抑而产生不满或怨恨情绪,个人的能力也不可能充分发挥;相反,约束力太弱,人的行为和欲望得不到控制,各种非法行为就会增多,利益分配也将得不到调节,从而将造成社会失控或混乱。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增强,摆脱社会约束的欲望也会越大,而社会的约束力也必须相应地增强,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具有浓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弟与姐妹,以及亲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严密的伦理道德规范,以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心理、情感和目、耳等器官的需求而创造的文明通常称为“精神文明”,它包括各种信仰、信念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此类文明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节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和谐与平衡,各类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具有愉悦心灵、舒缓神经、消除疲劳的功能;二是调节心理平衡,以慰藉因困难、失败或挫折而形成的忧虑、悲伤、惶恐、焦躁、冲动等情感,具有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缘”或“缘分”、“命”或“命运”、“运”或“运气”等等信念,虽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具有自我安慰的功能,使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不致于走上犯罪道路或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调节心理平衡的机制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支配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即人类在获取、支配、使用各类物质、能量、信息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二是保持生态平衡,即防止滥伐滥采各类植物和滥捕各类动物,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能量的效能,以降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向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据研究,人类现在1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四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为与自然和谐所建立的规范、原则和方式,可称之为生态文明。据上,“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和谐不能说是和谐社会,而是包括人与社会融洽、人与人和睦、人与自我平衡、人与自然协调等内涵,它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崇尚稳定,追求和谐,祈求平安,强调互助,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均是中华文化“和”的思想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恢复其活力,提升其质量,使之具有现代性。均衡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可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价值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