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质量组织机构、指标等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根据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定期修改和完善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和质量标准。
2、每年度制定、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
3、征求患者意见,以及时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改进护理工作。
4、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省护理质控中心制定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标准》,规范考核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
5、加强三级护理管理,制定护理部三级质量监控。
6、各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安全进行综合检查。
7、每月召开护理质量检查评析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缺陷及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8、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对节假日、夜间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9、根据护士长的管理目标,每年对护士长管理能力及质量安全管理进行考评。
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量三级质控、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二级质控和科室护理质量一级质控。
组 长:胡采云 副组长:王丛杰
组 员:阮洪霞 于桂红 李璐莹 时立伟 赵文新
李秀梅 曲洪萍 杜 艳 梁金伟 高秀梅 刘 丽 臧秀英 刘再辉 胡 静 林 芳
一、护理部质量三级质控小组职责:
护理部质量三级质控小组是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主任负责,其职责是:
(1)教育各级护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行业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3)按照目标和标准对护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4)加强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定期检查科室整改情况。
(5)对科室出现的护理缺陷、差错与纠纷及时组织讨论分析会,并向分管院长提交讨论与处理结果。
二、护理质量二级质控小组分工及职责:
(1)护理技术操作:
组长:梁金伟 于桂红 刘丽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2)护理文书: 组长:曲洪萍
组员:时立伟 中医文书书写质量、文书培训 护士长管理(3)病区管理: 组长:赵文新
组员:李秀梅 病房管理 安全管理 基础护理(4)急诊急救:
组长:李璐莹 门诊、急诊、供应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5)中医特色护理: 组长:高秀梅 组员:杜 艳
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护理评价标准,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质控。(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康复与健康指导等)
三、各科室护理质量一级质控小组(详见各科室计划)
1、科室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由护士长、专管护师或业务骨干等组成,护士长是科室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的职责是:
(1)按照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案》结合科室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科内质控方案。
(2)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强化质
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程序。
(4)按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每位成员每周按监控范围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考评一次,并作好记录,把存在问题通知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向护士长汇报,评价改进情况。
(5)每月召开会议,总结一个月质控检查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对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6)每月通过护士长月报向护理部报告科室护理质控结果。
鸡西市中医院护理质量指标
一、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95%
三、急救药品合格率100%
四、无菌物品的灭菌合格率100%
五、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六、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七、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5%
八、年褥疮发生率为“0”
九、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十、每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护理质量检查工作任务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等按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每月对所负责的护理质控内容检查1-2次。
2、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护士长夜查房、节假日查房,护士长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节假日前重点检查易发生护理缺陷、护理纠纷及护理事故的内容。
3、认真检查护理质量,严肃认真,不询私情,按各质量标准检查记录,同时多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改进。
4、每月随机抽考10%护理人员操作,每年考核操作二次,理论知识考核二次。
5、对指导的科室,要虚心学习,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6、每月将检查出的问题认真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有效措施,上报护理部。
7、护理部每月对科室质控组监督、指导,随时检查或跟随检查,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办法。
8、每季度组织护士长讨论各科汇报护理差错事故并分析。
9、每月将质控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年终对质控检查分数进行汇总排名,对达标科室及护士长进行表彰奖励。
10、每月对归档病历检查1次,每个科室抽查5-10本病历。
11、护理部每月对全院质量认真分析、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问题的办法,对存在的问题追踪改进结果,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为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工作保证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天按周安排认真指导落实护理工作。
2、对急、危重症病人设立上报制度,每天下班前对新增重症病人数上报,以保证与临床沟通及时,及时下科室巡视,进一步了解病人情况。督促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准备及时,巡视及时,护理措施落实及时,确保工作到位,病人安全。
3、每周对临床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汇总,反馈至各临床科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科室及时传达落实。护士长认真检查落实工作情况,上下级保持工作一致性、及时性。
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的各项护理工作,每个科室认真检查一次,对查出的问题,按质量标准严格扣分。认真分析全院存在问题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及护士长例会上,下发具体改进要求,并要求科室落实,护理部下科检查落实情况,以达到中医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目的。
5、每季度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委员会会议,共同商讨,共同分析,解决护理不安全因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不断达到护理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
鸡西市中医院护理部
2012年1月3日
第二篇:安全质量标准化组织机构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组织管理
1、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分管安全的副职负责云冈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领导,每月度组织召开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例会,总结、安排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每月检查评比结果进行综合考核。
2、安监站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牵头单位,安监站标准化办公室负责编制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和达标计划,全面协调组织安全质量标准化额检查、验收和考核工作。
3、安监站负责采煤、掘进、运输,机电科负责机电,通风区负责“一通三防”,地质科负责地测防治水等专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检查验收。
4、各生产单位及相关辅助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负责,每月组织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分解、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所需的资金投入。
5、各生产、辅助单位的分管副职具体负责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随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工作,做好日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督促检查工作及月度、季度的检查、验收和考核工作。
6、各区队(车间)和业务部门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实施单位,要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组织日常学习,确定项目施工负责人,按照标准干好每一项工作。
7、员工要熟悉本岗位的标准,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按标准做好本岗位的工作。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范围及执行标准
按照《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实施细则》和矿每年制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奖罚有关规定进行检查、评级和考核。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检查验收
1、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坚持动态检查验收,实现动态达标。
2、矿每月组织进行两次安全质量标准化自检,自检结果分专业口上报集团公司各业务部门;安监部门将本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自检情况汇总后,上报集团公司安监部。
3、矿各职能部门分专业每月对生产、辅助行两次全面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并将考核验收结果报安监站汇总,作为月度考核的依据。
四、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考核
1、矿安监站牵头,每年年底组织对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进行一次修订、补充、完善,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不断深化。
2、依据考核办发和验收考核结果,矿每月实施奖罚,对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对落标和安全质量标准化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实施处罚。奖罚由企划、工资、财务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月度质量标准化考核实行按工资总额的40%进行考核,罚款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第三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权威解读】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016-05-11王治国等作者:王治国 费阳 康凤凤 王薇 张路 何法霖 钟堃 陈文祥
质量控制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ISO15189:2012)。它不但可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同时还可监测实验室非检验过程,包括实验室安全和环境、设备性能、人员能力、文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宝贵资源。同时,ISO15189:2012也表明:“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质量指标能对检验全过程差错进行定量评估,通过与质量规范进行比较来帮助实验室改进服务质量,达到质量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并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参照IFCC质量指标,依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开展的多次质量指标调查,通过国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多次会议研讨,最终遴选出15项质量指标。本文将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在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实际应用上给实验室一些参考。
一、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质量控制指标 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 标本容器错误率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
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数 血培养污染率
抗凝标本凝集率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检验项目总数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
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此条有修改,这是最新版本)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中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组织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 = 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 /同期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中特定机构已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总数×100%
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 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2, n为奇数;
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同期检验报告总数
危急值通报率 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 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危急值通报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
1.标本类型错误率:
类型错误指的是送检标本的类型与申请单上申请检查标本类型不相同,例如申请单标本类型要求血清,但送检标本为抗凝全血,检测时误采用血浆。尤其是一管多用时,分装后不易识别。临床实验室应该制定识别标本类型错误的程序。例如,实验室标本接收人员在接收标本之前应对标本类型进行肉眼观察;在标本检测时如出现标本类型不太可能的极值,则考虑标本类型是否错误。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护士、抽血人员的宣传与教育。
2.标本容器错误率:
标本容器错误指的是送检标本的容器与要求标本送检容器类型不相同,尤见于门诊患者,如要求标本为24 h尿液、晨尿等,往往需要患者从家里采集标本后送检,采用的容器随意,未用无菌容器。再如护士采血时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用于凝血检查,血培养采集两瓶都为需氧或均为厌氧。
3.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标本采集量错误指的是送检标本的量过多或过少,不能满足要求标本量。例如凝血功能检测,标本量过少会加快凝集;而胸腹水等形态学检测,量过少则会影响重要细胞的检出率。标本量过多主要针对抗凝标本,导致抗凝剂与标本量的比例不当,影响抗凝效果。
4.血培养污染率:
临床实验室应按照自身情况制定血培养标本污染标准。例如,标准可为一系列血培养标本中仅有一瓶鉴定出以下菌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杆菌,或者芽孢杆菌属。一系列血培养标本指的是24 h内连续采集的用于检查菌血症的一个或以上标本。
5.抗凝标本凝集率: 抗凝标本凝集指的是本应使用抗凝剂抗凝的标本由于某种原因完全/不完全凝固。
注意以上五个质量指标都与标本相关,标本质量合格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前提。实验室应制定各类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政策,同时记录标本拒收的情况,具体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标本唯一标识符、拒收原因、采取的措施、处理人、日期等。
6.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临床实验室应明确检验前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的定义,即起点和终点时间。这里检验前周转时间为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同临床医生商讨共同制定检验前TAT规定时间。应每日记录各个标本的检验前TAT。除了每月计算检验前TAT的中位数外,还应计算第90百分位数和阈外值比例,即超出约定TAT的标本占所有标本的比例。
7.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临床实验室应为各个检验项目制定室内质控程序。室内质控程序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质控品的选择(来源、水平等);每次质控时质控品的数量、放置位置;质控频度;何种质控方法,如采用何种质控图,质控图的绘制、均值及控制界限的确定;“失控”与否的判断规则;“失控”时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质控数据管理要求等。应按照自身情况为不同检验项目选择适当室内质控规则。如根据功效函数图,操作过程规范图,Westgard西格玛规则等工具选择适合本实验室各检验项目的质控规则。应为各个项目绘制室内质控“质控图”,通过长期观察失控/在控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实验室质量水平的变换,分析原因,明确纠正措施,改进检测性能。
8.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指的是该项目室内质控质控品测定值(在控数据)的标准差/均值。其中当月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指的是本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而累积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指的是从使用相同批号质控品开始的全部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临床实验室应为其开展的各个项目制定室内质控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即允许的变异系数)。可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应该每日记录各项目室内质控结果,并计算当月和累积室内质控变异系数。
9.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又称为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中表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检验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对于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10.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对每一次EQA调查,这对某一项目的得分计算公式为:该项目的可接受结果数/该项目的总测定样本数。若此项目的得分未能达到80%,则为不满意的EQA成绩[10]。若出现不满意的EQA成绩,实验室应系统地评价检测过程的每一方面。包括:(1)书写差错的检查;(2)质控记录,校准状况及仪器性能的检查;(3)在可能时,重新分析原来的样品和计算结果;(4)评价该分析物实验室的历史检测性能。实验室应审核来源于不满意EQA成绩的时间内的患者数据,调查是否问题已经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结果。应努力寻找导致不满意EQA成绩的原因,制定该井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措施,降低问题再现的风险。
11.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
实验室间比对指的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活动。临床实验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具体可参考行业标准WS/T 415–2013。
12.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临床实验室应明确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的定义,即起点和终点时间。这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为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同临床医生商讨共同制定实验室内TAT规定时间。应每日记录各个标本的实验室内TAT。除了每月计算实验室内TAT的中位数外,还应计算第90百分位数和阈外值比例。
13.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临床实验室应该制定识别标检验报告不正确的程序。例如,实验室标本接收人员在发出报告之前应对报告内容进行确认和核实,包括检验结果、患者信息、标本信息等。实验室应该制定不正确检验报告的处理政策。常见措施包括:(1)若报告尚未发出,则修正结果后再发出报告;(2)若报告已经发出,通知临床或患者,收回报告修正后再发出。
14.危急值通报率:
临床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危急值清单和相应的危急值界限,并定期审核和修订。实验室需要制定危急值通报的相关政策,包括报告方式、由谁报告、报告给谁、报告记录、如何确认结果接收、报告规定时间框架、重复出现的危急值是否报告以及报告不成功的后续措施等。
危急值通报方式可包括:电话通知,短信通知,传真通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自动通知等。报告者最好是参与检出危急值的实验室人员。报告接收者最好是负责患者医疗的临床医生。临床记录的危急值通报文件可包括:患者姓名、患者标识(ID)、患者病房病床号、危急值结果、危急值通报者ID、危急值接受者ID和危急值通报的日期与时间等。实验室可以利用计算机提醒或大屏幕体系等提醒实验室人员危急值出现。
15.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临床实验室应该明确危急值通报时间的定义,这里即为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实验室应该与临床协商为各个检测项目制定危急值通报规定时间。临床实验室可以通过计算机提醒或大屏幕体系提醒实验室人员危急值通报时间将要超过约定时间。
二、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内部监测与外部评价
1.内部监测:
ISO15189:2012中对质量指标提出了要求:“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临床实验室应该对以上质量指标进行室内监测。以标本类型错误率为例,实验室可以每日记录类型错误的标本量,每月计算标本类型错误率及相应西格玛水平,将标本类型错误率或西格玛水平绘制于“质控图”中,通过长期观察失控/在控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实验室质量水平的变换,分析原因,明确纠正措施,改进检测性能。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增高,实验室标本量也飞速增长。人工收集和计算质量指标数据显然是一项庞大且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此,LIS将会在质量指标的监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利用LIS,实验室可以简单、快速且准确的统计质量指标、绘制相应“质控图”。以检验前TAT为例,实验室可以利用LIS,通过条码系统记录实验室接收标本时间和发送报告时间。在LIS中计算出每个标本的实验室内TAT、各个检测项目每月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并以月份为横坐标,当月TAT中位数或第90百分位数为纵坐标绘制相应的“质控图”。同时,实验室在咨询用户后,应为每项检验确定反映临床需求的周转时间且应定期评审是否满足其所确定的周转时间。可在LIS中设定实验室内TAT目标,计算超出目标的标本比例和相应的西格玛值,从而对超出规定时间的标本进行监测。又如标本类型错误率,实验室人员在发现标本类型错误后,可在LIS系统中相应的申请单中进行标记,LIS系统可以统计出每月标本类型错误率,并以月份为横坐标,相应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或西格玛度量)为纵坐标绘制“质控图”,监视每月标本类型错误率发展趋势。也可按照不同临床科室进行分别统计,寻找标本类型错误高发生率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2.外部评价:
截至2014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完成危急值、TAT、标本可接受性、血培养污染率和报告适当性的室间质量调查活动,每次调查包括多个质量指标的研究,以了解我国相应质量指标的基准,为制定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奠定基础。Ricós等通过对CAP的质量探索和质量追踪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检验前和检验后阶段许多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包括:标本容器错误率(0.015%),血液学检验抗凝标本凝集率(0.20%),化学标本抗凝标本凝集率(0.006%)等。Kirchner等[13]连续收集了来自加泰罗尼亚实验室的12个质量指标数据,以全部实验室结果的中位数作为相应指标的目前质量规范。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检验前和检验后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此15项质量指标软件开发并将列入2016正式EQA计划。临床实验室应参加此计划,按照要求对相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并上报相关信息,从而了解自身实验室水平,并协助建立质量指标数据库和制定相关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3.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通常指的是性能标准,代表了“帮助临床做出决策需要的性能水平”。质量指标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其应用领域相关的观测和/或预期后果。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差错对临床后果影响仅有较少的研究数据可得到。因此目前仅能利用当前技术水平制定质量规范以激发临床实验室监测和改进检验前过程QI性能。利用15项质量指标的全国性调查结果,可以获取这些质量指标的基线水平数据,采用第25百分位数、中位值和第75百分位数作为最低、适当和最佳质量规范,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指标质量规范。
应该注意,虽然这15项质量指标必须监控,但是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重点监测的指标,例如,实验室可将精力多放在较重要或者实践情况较差的指标上进行监测。另外,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指标数量远远超过这15项发布的指标,美国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追踪(Q–tracks)[14,15]计划包含了患者识别差错、医嘱准确性、标本可接受性等许多质量指标。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目前进行的质量指标模型(model of quality indicators,MQI)计划也包含了63个质量指标],并且目前我国已有10家已经通过ISO 15189的检验科参与该监测计划。我国质量指标卫生行业标准(已立项)中也包含了包括检验前、中、后和支持过程的28项质量指标。实验室可参考这些指标选择适合自身的质量指标,从较为简单的容易监控的指标开始,逐步增加监控的指标,从而更全面的对检验全过程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略)
本文节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致谢!
第四篇:质量弱项指标合格率
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弱项指标合格率
整制活动情况的通知
根据(陕高速函〔2009〕471号)转发的《全面提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弱项指标合格率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标段旬阳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我部对隧道工程钢筋间距、初喷混凝土厚度、初喷混凝土平整度等三项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隧道工程钢筋间距:
1、排查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所施工的旬阳隧道钢筋间距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发现的问题有: a.格栅拱架箍筋间距部分不规范。b.格栅拱架连接钢筋间距不规范。
2、根据排查的的结果制定的整改措施:
a.对格栅拱架箍筋间距问题,我部下发了技术交底书并有质检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随时抽捡、量测监督。
b.格栅拱架连接钢筋间距不规范问题,争对施工人员盲目蛮干,现项目有质检工程师进行现场旁站、指导、量测监督。
3、整改进展情况
a.格栅拱架箍筋间距已按设计尺寸进行加工焊接。b.格栅拱架连接钢筋已严格按设计和总监办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施工,经管理处、总监办、驻地办突击检查,钢筋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二、隧道初喷混凝土厚度: 1.隧道初喷混凝土厚度排查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所施工的旬阳隧道初喷混凝土厚度进行了钻孔排查未发现初喷混凝土厚度不足设计厚度,旬阳隧道除洞口41米为Ⅴ浅、深埋外,其余全部是Ⅳ深埋硅质板岩,开挖时或多或少的超挖现象不可避免,基本不存在初喷混凝土厚度不足现象,经雷达扫描检测初喷混凝土厚度均达到设计厚度。
三、初喷混凝土平整度:
1、排查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所施工的旬阳隧道初喷混凝土平整度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发现的问题有: a.部分段落平整度较差。
2、根据排查的的结果制定的整改措施:
a.严格控制钢拱架安设偏斜,督促施工人员准确掌握喷射砼的角度和风压,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同时做到外加剂均匀参入。
3、整改进展情况:
a.通过整改和现场监督,初喷混凝土平整度有很大的收校,整体校果较好,大面平整度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A-CD41标项目部 2009年7月20日
第五篇: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
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
一、DR的操作质量控制
(1)前台登记室正确的的患者信息输入:要求患者资料输入正确,避重复影像编号。
(2)技术人员前期操作:根据申请单在DR操作系统上选中患者,并根据申请单上临床要求准确选好投照体位。
(3)投照:使球管前后、左右、角度,以及投照距离等各系统处于正常投照状态,根据要求正确摆好患者投照体位,然后曝光图像满意后Confirm。
(4)图像信息后处理:我科图像后处理有工作站。DR操作技师在工作站上根据诊断或临床要求调整X片图像的大小及对比度等。
(5)图像信息打印:把调整后的图像信息发送到激光相机,选择合适的胶片尺寸,分格,打印出图像胶片。
二、摄片质量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1)DR操作技术员正确摆放患者所摄体位,并叮嘱患者配合,使所摄部位不产生位移。
(2)合适的投照条件选择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DR投照条件宽容度虽然大,但偏差超出一定的范围,图像后处理功能也不能补偿。
(3)合适的照射野选择,如:同一部位的不同体位所选择的照射野要一致,否则将使图像出现大小偏差。(4)DR操作平台上所选体位(如AP位、PA位)一定要和患者实际摆放的体位一致,否则,所摄影图像将出现左、右错误。(5)定时对DR探测器进行校准,保证计算机正确处理图像。
(6)图像后处理也是关键,虽然数字化的DR图像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但不恰当的图像后处理仍能产生废片,只有满足诊断和临床要求的图像,才是合格的图像。DR操作技术员要逐渐养成在计算机荧屏上鉴定和阅读图像的习惯,根据诊断和临床要求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和完善。
三、X 线片质量控制:
①甲级片:投照位置准确,清晰度良好,密度标准,对比度适当,解象力良好,失真度微小,无外来异物影干扰,片号、日期准确,X线片平整无折叠。
②乙级片:甲级片标准中有一项未达标者。③丙级片:甲级片标准中有两项未达标者。
④废片:甲级片标准中有三项或以上未达标者,或无法提供有价值诊断信息的X线片。X线片质量评定由当天诊断主班医师复查评审,无法满足诊断要求的丙级片、废片应当及时通知技术人员重照,直至满足诊断要求。
四、审核质量监督:使用DR后,我科充分利用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和检优势,定期组织影像中心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读片和质量评比,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以此提高图像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影像数字化需要更科学的管理。以上是我科在DR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上总结的一些改进措施。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