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设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预算会计制度: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包括财政总预算(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2.会计制度的局部设计:指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3.总体设计:是对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4.限额领料单:一种多次使用的领料凭证,适用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主要有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5.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指企业为了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6.财务状况分析表: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各自总额中所占比重及报告期和上期比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报表。也称资产负债分析表
7.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用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与考核,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8.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应、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由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履行的一种结构设置形式。(大中型企业)9.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凭证,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即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0.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11.盘点控制:通过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
12.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记录、计算、分配、归集、报告及分析反馈成本信息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3.管理报表即对内会计报表:是指专门提供给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无须对外报送的报表,是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4.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方式的会议设计:单独设计、共同设计、集体设计、会议设计
15.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是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以审计部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16.会计科目表: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和类别,所列示的会计科目体系总表
17.货币资金增减变动情况表:出纳与每日业务终了,根据应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材料编制,以便及时掌握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合理调配资金,并准确地作出货币资金使用决策
18.会计人员制度:是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平包括规范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奖惩、选拔方法、管理体制等。
19.修订性设计:是对已不适应国家规定或者业务已发生变化,在原有会计处理不符合要求时,需要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的修改。
20.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差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的监控系统。
21.多栏式总账:是将企业全部账户集中于一张帐页中,设置期初余额、借方、贷方和期末余额,依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从而减少过账工作量。
22.采购日报表:是对企业每日材料或商品购进的详细情况进行反映的报表,由主管材料和应付款业务的会计人员在每日工作结束时,根据材料采购、应付账款的账簿记录及相关资料编制。
23.流程图法:业务流程图利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企业某项业务的工作步骤、先后次序等情况。
24.全面设计:指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它又可分为补充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
25.会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26.共同类会计科目:核算金融企业间业务往来,采用分账制核算外币交易产生的不同币种间兑换,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的会计科目,如清算资金往来。27.银行借款报告单:是对企业各种银行借款的借入、偿还和结欠情况进行详细反映的报表 28.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即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分类。.29.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
30.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31.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32.标准成本: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自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33.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34.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实质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后必须偿还的经济债务,其偿还期或具体金额在它们发生或成立之时就已由合同、法规所规定与制约,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简答题
1.简述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保证货币资金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 保证货币资金业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保证货币资金业务结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2.简述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完整
3、保证销售折扣措施恰当
4、保证销售折让与退回的合理与正确
5、保证货款及时足额地收回
3.简述对内报告的设计要求:实用性、简明性、及时性报表的专题性。不要强调系统、全面、需要什么,设计什么讲究及时性。编报迅速,反馈及时讲究实用性。以适应内部管理需要为标准,简介明了,一看就懂讲究可验证性。报表中的数据力求准确无误,以免导致决策上的失误。4.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是什么:1.保证筹资业务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可靠。2.保证筹资业务合规合法。3.保证筹资业务计算准确。4.筹资的安全性。5.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资金的需求。
5.投资业务按投资者的意图分类,可分为:交易性金融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6.存货有哪些特点:
1、为了出售
2、有形资产
3、流动资产
4、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7.授权审批控制制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1、支付申请
2、支付审批
3、支付审核
4、办理支付 8.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设计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责权对等原则 4.控制性原则 5.效率性原则
9.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1)合规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内部控制原则;(6)效益型原则;(7)适应性原则。10.简述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答案: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贯彻内部控制的精神,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既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控制手段的总称,又是有效地执行会计制度的保护性措施。内部控制范围极广,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11.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八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些方法与会计制度设计紧密相关,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必须把握的核心内容。12.简述企业在设计库存现金会计控制制度时应采取的做法。
答案:(1)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2)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库存现金 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
(3)库存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库存现金。
(4)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5)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13.简述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除实行职责分工外的其他目标。
答案: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除实行职责分工外的其他目标如下:
(1)实行筹资业务预算和审批控制。
(2)正确对筹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3)建立和健全筹资业务凭证流转与管理等制度。
(4)定期清理筹资款项,保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5)保证筹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在财务报表上的正确披露。14.简述企业零星费用报销支付现金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要点:(1)有原始凭证,以保证报销费用数额的真实和正确。
(2)报销前,由业务部门主管和会计部门主管审批,授权出纳办理费用支付。如报销业务频繁或其他特殊原因会计主管不能每笔业务事前审核,也须事后审核,以保证费用报销合规。
(3)定期进行转账核对。
15.简述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答案要点:(1)根据资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该业务会计处理程序设计要能保证固定资产实物的安全与完整;
(2)准确反映增减、处置、修理、更新和使用情况,准确计算折旧和修理费用;
(3)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16.简述企业股票发行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答案要点:(1)股票发行、收款、记录职务分离。
(2)股票交款单合计数与银行收款通知单金额合计数应核对一致。
(3)对股东名册持有数合计与财务报表列示发行股数合计核对一致。(4)将股票发行、收款、记录的凭证、账单、帐表相互核对无误。
17、简述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及意义。
答案: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18.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2)有利于提高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水平。(3)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19.在设计会计凭证时,应遵循哪些设计原则?
答案要点: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要与经济管理制度相结合;体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凭证格式的设计要简明实用,满足管理要求; 20.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条件。答案要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可以选择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其决定因素在于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子公司投资,日常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除子公司外,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也采用成本法。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21.简述货币资金监督检查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答案:(一)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二)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三)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
(四)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22.简述无形资产的含义及无形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答案:(1)保证无形资产取得的合理性2)保证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正确性3)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保证摊销方法和处置措施的合理性 23.简述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答案:1.实行筹资业务的职责分工;2.实行筹资业务预算和审批控制;3.正确对筹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4.建立和健全筹资业务凭证流转与管理等制度;5.定期清理筹资款项,保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6.保证筹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在财务报表上的正确披露。无形资产的含义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但能被所有者占有、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24.简述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答案:合法性 规范性 效率性 及时行 25.简述出纳部门收取现金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要点:1.开票人和收款人相分离,出纳员只有凭审核过的收款通知才可以办理收款,出具收款收据。2.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分别由出纳员和会计员登记和保管。3.定期进行收款通知单,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核对,以便发现是否多收、少收以及登帐错误等。26.什么是固定资产?简述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答案: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动、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27.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1.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先决条件。2.保证固定资产确认已计量的正确性。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正确的标准进行计价,以便真实地反映他们的价值和正确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时保证企业持续有效经营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的要求。4.保证折旧方法和处理措施的合理性。
28.职责分离制度的设计:1.筹资计划编制人与审批人适当分离,重大筹资必须由独立于审批人之外的人员审核并提出意见,必要时可聘请外部财务顾问。2.办理债券或者股票分析的人员与会计核算岗位适当分离,通常由独立的机构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3.会计核算人员与负责收付款的人员相分离,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核算的人员与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适当分离,并尽可能应聘请独立的机构负责支付业务。4.保管未发行的债券或股票的人员与负责会计核算人员适当分离。5.不得由同一部门或者个人办理筹资业务的全过程。
28.简述支票付款签发的业务流程。答:(1)付款前由业务部门和会计部门主管审核。(2)签发 的支票作备查记录。(3)签发支票的印鉴由会计主管保管。(4)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相关账簿核对相符。
29.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适用条件。
答: 成本法适用于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即有权决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子公司或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适用于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38.简述设备(固定资产)更新业务的处理流程和控制要点。
答:处理流程:(1)设备部门编制设备更新计划交总工程师审批,总工程师审批后,属外购设备,编制购买通知单一式三份;自制设备,编制制造任务书交辅助生产部门安排制造。(2)设备部门根据购买通知单与供货单位签订合同。(3)将合同副本、设备购买通知单和自制设备制造任务书交财会部门留存,作为购置设备付款结算和自制设备核算的依据。
控制要点:(1)设备更新计划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实施。(2)财会部门参加合同的会签、审核。
第二篇: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通常被称作会计假设,它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4.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5.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破产和被清算。
6.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不断,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落,据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7.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8.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9.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反映不确定事项时应持悲观态度,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亦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一步分类的大类项目,是财务报表的构件,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划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实质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被称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1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17.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以现金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标准来确认和记录企业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18.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损益,也即企业交易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时间是收入和费用发生期间而不是现金的收取或支付时间啊。
1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是设置账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依据。
20.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仅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21.单式记账法:指对每一次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的记录。
22.复式记账法:又称复式薄记,它是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有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情况及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4.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应记会计科目名称,应借,应贷方向和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其涉及对应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25.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的对应统一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26.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
27.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28.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2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30.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作为依据,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31.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张凭证上连续记载一定期间内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需要分次完成填制手续,可多次使用的原始凭证。
32.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在每一张记账凭证上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几个会计科目,就分别填制几张记账凭证。
33.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完整地反映一次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金额。
34.日记账: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和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35.备查账簿:也成为辅助账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也可以为某些经济业务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6.平行登记: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方法。
37.资产负债表:也称财务状况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期末,季末或年末)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属于静态报表。
38.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份,季度,)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简答题
1.简述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注意顺序不能变)
2.简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3.简述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应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4.简述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①除非特殊情况,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5.简述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③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6.简述费用的特征。
①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②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③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7.简述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它们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是为了统一各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口径和核算方法而规定的,是对特定经济项目赋予的标准称谓,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账户则有各会计主体按照会计科目开设在账簿中,具有一定的结构,具体反映资金运动状况的户头,因此,账户与会计科目相比,有着更为丰富内容。
8.简述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
①划线更正法
适用于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记账时文字或数字出现笔误的情况。
②红字更正法
又称红字冲销法。会计上,以红字记录表明对原纪录的冲减。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ⅰ.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可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
ⅱ.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
③补充登记法
根据记账凭证记账之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应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9.什么是试算平衡以及试算平衡的两个公式。
概念:是指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公式(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和余额试算平衡公式):
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所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10.简述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及其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1.简述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及处理方法。
内容:①合规性审核;②完整性审核;③技术性审核
处理方法:①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②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③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12.简述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
明细分类账是在总分类账下按一定的标准开设的。总分类账是所属明细分类账的总括,对所属明细分类账起着统驭,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详细记录,对总分类账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二者是统驭和所属的关系。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二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既总括又详细地说明同一事物.13.简述平行登记的要点。
第一,登记依据相同。第二,登记期间相同。第三,登记方向相同。第四,登记金额相同。
14.简述对账的内容。
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将各种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相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对各种账簿之间的数字进行核对,具体包括(1)各总分类账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日记账簿核对;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将企业在会计期末各账户的余额与各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之间进行核对。包括:(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核对;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相核对;4.各种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相核对等。
15.简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
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16.简述利润分配的顺序。
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③向投资者分配现金利润或股利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及简答
刑事诉讼: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在我国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一般可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两类。当事人: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除当事人以外,参与诉讼活动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参与人。
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即立案管辖(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两个部分。
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者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
审判管辖,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专门管辖。
自诉案件,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即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直接立案和审判的刑事案件。在我国有三种类型:(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回避,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有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种类。
自行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解释的行为。
委托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托律师或者其他公民担任辩护人,协助其进行辩护。
指令辩护,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其辩护人,协助被告人进行辩护。
刑诉中的代理,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诉讼活动。分为公诉案件中的代理、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强制措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我国强制措施由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构成。
拘传,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询问的一种强制方法。(传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使用传票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指定的时间自行指定的地点接受讯问)
取保候审,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
拘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逮捕,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
附带民事诉讼,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期间,公安司法机关以及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应当遵守的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或者个别情况下由公安司法机关指定的时间期限。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期日,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共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特定时间。
期间的恢复,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完成应当进行的诉讼行为,在障碍消除后一定期限内,申请法院准许其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前完成的诉讼行为的一种补救措施。
送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有关诉讼文件送交收件人的一种诉讼活动。分为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角送达等方式。
刑事诉讼的中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情况或者出现某种障碍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而将诉讼暂时停止,待有关情况消失后或障碍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的制度。有中止侦查、中止审查、中止审理等情况。
刑事诉讼的终止,在刑事诉讼法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情形,致使诉讼不必要或者不应当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的制度。
立案,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侦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专门的调查工作,指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为收集证据、查明犯罪而进行的调查工作;有关强制措施,指刑事诉讼过程所规定的为收集证据、查明犯罪和查获犯罪人而采用的限制、剥夺人身自由或对人身、财产进行强制的措施。
侦查实验,为了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件或者事实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者怎样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将该事件或者事实加以重演或者进行实验的一种侦查活动。
侦查终结,侦查机关通过一系列侦查活动,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和应否对其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结束侦查,依法对案件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的一项诉讼活动。
补充侦查,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案件的部分事实、情节继续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可分别在审查逮捕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法庭审判阶段进行,分为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退回补充侦查,决定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进行补充侦查。
自行补充侦查,决定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自行对案件进行的补充侦查。
起诉,法定的机关或者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该法院对被指控的被告人进行审判并予以刑事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或者程序。以主体为标准,分为公诉和自诉。
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受理后,依法对侦查部门或侦查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犯罪性质以及适用的法律等进行审查核实,并做出处理决定的一项诉讼活动。
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一项诉讼活动。
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不起诉。
法庭调查,在审判人员主持下,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当庭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诉讼活动。
评议,合议庭组成人员在已进行的法庭审理活动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讨论、分析、判断并依法对案件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宣判,人民法院将判决书的内容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宣告,使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知道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决定。分为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
当庭宣判,在合议庭经过评议并作出决定后,立即复庭由审判长宣告判决结果的诉讼活动。
定期宣判,合议庭休庭评议并作出决定后,或者因案情疑难、复杂、重大,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而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而另行确定日期宣告判决书的活动。
延期审理,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于遇到了影响审判继续的进行的情况,法庭决定将案件的审理推迟,待影响审理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继续开庭审理。
判决,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分为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
有罪判决,人民法院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时做出的判决。分为定罪处刑判决和定罪免刑判决。
无罪判决,人民法院做出的确认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程序性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做的决定。
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一项审判原则。死刑复核程序,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审核准所遵循的特别审判程序。
死刑核准权,对死刑(含死缓)判决、裁定由哪一审判机关进行复核与批准的权限。
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审的一项特别诉讼程序。
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其他刑罚执行机关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依法付诸实施及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缓刑,对具备法定条件、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间内暂缓执行刑罚,若其在暂缓执行期间未犯新罪,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制度。包括拘役缓刑和有期徒刑缓刑。
执行的变更,人民法院、监狱及其他执行机关对生效裁判在交付执行或执行过程中出现法定需要改变刑罚种类或者执行方法的情形后,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改变的活动。
减刑,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依法减轻其刑罚的一种制度。减刑既可以减少原判刑期,也可以将原判较重的刑种改为较轻的刑种。
假释,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在执行一定刑罚刑法后,确有悔改表现且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控审分离原则的内容:
(1)刑事追诉权和裁判权分别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各自独立行使;
(2)法院的审判必须在检察机关提出合法起诉的前提下才能启动;
(3)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和范围必须仅限于检察官的起诉书所明确记载的对象和范围,而不得审理任何未经起诉的被告人和行为。
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
(3)疑罪从无,即检察官有一定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但证据并不充分时,无罪推定没有被推翻,被告人应该被宣告无罪。
公正审判原则的子原则:参与原则、中立原则、对等原则、理性原则、及时原则、终结原则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3)经特赦令赦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形式案件。
逮捕的条件:
(1)证据条件: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且为犯罪嫌疑人实施,且证明犯罪嫌疑人事实犯罪的证据查证属实;
(2)罪责条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社会危险性条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1)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
(2)原告必须具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能力;
(3)必须由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
(4)附带民事诉讼的诉因是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
期间恢复的条件:
(1)必须由当事人提出恢复期间的申请;
(2)期间的耽误必须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3)当事人的申请应当是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内提出;
(4)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期间才能恢复。
刑事诉讼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条件:(1)刑事诉讼过程中;(2)必须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才能中止诉讼。
程序:(1)侦查阶段,撤销案件决定;(2)起诉阶段,不起诉决定;(3)审判阶段,无罪判决或者终止审理裁定。
立案的条件:
(1)有犯罪事实,即有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发生,并且该犯罪事实的存在有一定的证据证明;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3)符合管辖的规定。
侦查阶段的律师所具有的权利及进行的活动:
(1)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2)会见犯罪嫌疑人,向其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3)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4)代理犯罪嫌疑人提出申诉和控告;
(5)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
(1)犯罪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备;(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提起公诉的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
(2)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当符合审判管辖的规定。
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1)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
(2)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a.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法或者免除刑罚;c.不起诉比起诉确实更为有利(具体有八种情况);
(3)证据不足不起诉:a.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b.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c.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d.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提起自诉的条件:
(1)案件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
(2)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自诉人享有自诉权,即自诉人主体资格合法;
(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5)公诉转自诉的案件,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书面决定。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或独任庭的审判员;
(2)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前10日送达被告人;
(3)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4)将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翻译人员的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
(5)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4)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可能判处免予思念更是处分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排除:(1)公诉转自诉的案件;(2)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3)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4)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5)被告系盲、聋、哑人的;(6)其他不适用的情形。
转为普通程序的条件:
(1)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
(2)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否认的;
(4)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判决与裁定区别:(1)适用对象;(2)适用范围;(3)适用方式;(4)上诉、抗诉期限。
抗诉、上诉的理由:
(1)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有错误,或者缺乏确实、充分的证据;
(2)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有错误;
(3)违反诉讼程序,使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侵犯,可能影响判决、裁定的正确性。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区别:(1)审理对象;(2)提起主体;(3)提起条件;(4)有无提起的期限要求;(5)审理的法院;(6)适用刑罚有无加刑限制。
审判监督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区别:(1)适用对象;(2)审理法院;(3)作出裁判效力。
提起审判监督的材料来源:
(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纠正错案议案;
(3)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4)司法机关通过办案或者复查案件对错案的发现;
(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对生效裁判反映的意见。
死刑停止执行的条件: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
停止执行和暂停执行区别:(1)停止执行的原因不同;(2)停止的时间和场合不同;(3)决定停止的主体不同。
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的。
弹劾式特点:1.奉行不告不理原则;2.法官消极的仲裁者;3.控辩平等;4.审判以公开、言辞辩论的方式进行;5.神示证据制度。
纠问式特点:1.实行国家追诉,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2.控诉与审判职能不分;3.被害人和被告人都不具有诉讼主体地位,而仅仅是国家追诉犯罪的协助者。被告人沦为只承担诉讼义务的被追诉客体、刑讯的对象;4.审判活动采取秘密原则、书面审理原则;5.实行法定证据制度。
第四篇:河北工程高级会计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的根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甚至是不可确定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的让步的事项。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或有资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履约成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用,如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承租人发生的履约成本通常应计人当期损益。
资产余值:是在租期结束时,未能实现未回收本金部分加上该值在整个租赁期间产生的应收利益,在合同中预留出来的未来值。
商誉:是指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用户中享有较高信誉、经营情况特别良好而形成的高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
最低租赁收款额: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指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的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债务重组协议中涉及或有应付加总数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会计款项时,债务方和债权方如何处报表中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理?
有者权益项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修改后的债务的合并数。(五)填列合并会计报表。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即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准则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成本费用各项目的合计数,填列正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式的合并会计报表。计负债,并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 定确定其金额。重组债务的账面价 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即重 组后债务的公允价值)和预计负债 金额之和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 得,计入营业外收入。上述或有应 付金额在随后会计期间没有发生 的,企业应当冲销已确认的预计负 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考试用 书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以修改其他债 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修改后的债 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不 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 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在或 有应收金额实际发生时,才计入当 期损益。
二.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
1)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 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 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 价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 的公允价值;(3)租赁期占租赁资 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 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 90%)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 价值;(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 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 使用。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 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 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2.按照会计 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 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 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 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3.比较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 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 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日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 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 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相比,确定当期应进一步确认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 所得税。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 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 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 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一)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在合并工 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 围的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各项 目的数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 终计算得出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 的合并数。(二)将母公司和子公司 个别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 工作底稿并进行加总,计算得出个 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 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合计 数额。(三)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 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母公司与 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 济业务对个别会计报表有关项目 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
(四)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 并数额。即在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 围的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
1.编制调整分录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①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当根据母公司在购买日设置的备查簿中登记的该子公司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
②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重要性原则,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2.编制抵销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借记或贷记的均为财务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而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
(四)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1.资产类各项目
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2.负债类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
3.有关收益类各项目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
4.有关费用类项目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一)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二)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期间(三)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四)对子公司外币报表进行折算
第五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1.2.3.4.5.6.7.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26.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50.规范性文件。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但51.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只适用于政府部门。特点:普遍适用性、内容的概括性和原则性、强制性; 27.设计方案:是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52.业务性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可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特点:适用于某一类企业或某一类业务、可操作性强、技术性强、规范对象28.设计类型与方式:设计类型由企业所在行业特点、企业经济性质、企业规模53.是会计工作的客体。来确定。设计方式包括:单独设计、共同设计、集体设计、会议设计。
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29.全面设计: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54.特点:规范对象是会计行为主体,而不是会计业务;体现政府对会计人员的收购后的企业里需要进行全面性会计制度设计。管理模式和要求。3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55.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和修订性。会计制度。3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56.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主体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32.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33.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功过的只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57.损益: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各项支出相抵后的结果。
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8.会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专职的会计人员组成 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34.内部控制制度: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58.9.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制务过程 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度。35.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10.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声场、加工和传递真59.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包括:行政总预算(政府)实可靠、及时有效。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36.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60.11.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61.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有效的监控系统。12.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核算结果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和验证的会计规37.企业内部银行:是相对独立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62.范。贷结算职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13.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息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38.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会计与财务合并):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63.核,以比较不同实际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14.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一种机构设置形式。约。39.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64.15.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以审计部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40.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65.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66.16.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是指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其对象是会计工成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67.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提供41.企业内部银行:是相对独立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会计信息的过程。即:在一定的规范之下,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贷结算只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68.计事务,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会计业务手续、会计组织42.总会计师: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规定设置的在企业负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进行系统规划,也就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设计企业具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负责人。69.体的会计制度。43.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17.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合组织。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44.内部核算:运用货币结算形式,把企业的业务部门、车间、职能科室的经济18.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核算统一组织起来,使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形成买卖关系,应负责,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使企业内部的各个核算单位之间按等价交换原则统一通过企业内部银行进70.相对等。行结算,以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完善企业内部核算机制、定额考核制度以19.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及内部价格体系,提高下属部门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71.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实际上是计划阶段。益。20.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45.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72.框架和规划。具体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73.21.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是指对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用一定的形式予以反映和46.会计与财务分设: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映、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表述。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有会计部和财务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22.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式。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4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74.23.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计工作。48.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75.24.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时义务。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49.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其来源包25.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即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给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合适的名称,这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可通用于反映收付款业务及转账业务的凭证。
会计账簿:企业经济信息绝大部分分散于会计凭证之中,相互独立的会计凭证无法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某一会计事项的全部信息,因此需要设计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帐页,即账簿,用来序时的、分类的记录和反应有关经济业务,把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也称日记账。
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它是由原始的日记账簿和分录簿相结合而成。
77.特种日记账:把专门反映某些重要的、经常发生的业务,从普通日记账中逐
步分离出来的日记账成为特种日记账。
78.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有总分类和明细分类账。
79.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
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80.联合账簿:将序时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日记总账
81.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
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82.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
式,包括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83.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总凭证,然后根据江
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一类是凭证汇总核算形式,一类是账薄汇总核算形式,前者又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84.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
币资金。
85.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
用证保证金存款、存款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86.库存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不包括企业各部门借用、尚未报销的备用
现金。
87.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
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88.交易性金融资产: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如: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其他投资。
89.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当
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90.经纪人通知书:企业投资经纪人进行投资活动的书面记录。
91.投资合同或投资协议: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与被投资单位签订的表明相
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
92.交割单:又称证券成交报告单,是企业在证券市场购入和售出股票、债券、基金,由证券公司出具的、表明证券成交的原始凭证。
93.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
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94.固定资产卡片:为了反映和监督每期固定资产而开设的专用式明细账。95.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
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96.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97.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98.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
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9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100.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101.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102.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该文件一般记载的内容有:债券发行的标准,债券明确表述的利息率,受托管理人证书,对偿债基金、利息支付、本金返还等的处理。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127.104.银行借款报告单是对企业各种银行借款的借入、偿还和结欠情况进行详细反
映的报表。
105.债券资本:也成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128.还的资本
106.股权资本:亦称权益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129.配运用的资本。
107.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130.本的一种筹资活动。108.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可归属于产品成本、131.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109.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
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132.110.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中长期成本预测:是指企业在一个较为长远的生产经营发
展规划中,正确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预测在生命周期不133.同的发展阶段上,由于采用各种战略性规划所导致的企业成本水平的变化。111.生产过程中短期成本预测:是指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定时期的企业成本规划,为有效控制成本水平变动提供依据,属于企业一项经常性的管理工作。134.112.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在一个较为长远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
中,从成本的角度对各种生产经营方案作出评价和选择。
113.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135.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产品最优组合、生产批量等成本决策,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畴。
11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136.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137.115.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产品最优
组合、生产批量等的成本决策,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围。138.116.成本决策: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139.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117.成本预算: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140.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118.标准成本: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141.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119.成本分析:根据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142.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同行业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查明成本超支责任。143.120.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归集、分配费
用并计算其成本的过程。144.121.基本生产:为完成企业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
122.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145.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等。
123.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146.124.制造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然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
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和生产车间为组织147.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25.多步骤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在工艺上可以间断,可以分散不同时间、不148.148同地点的产品生产。
126.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
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
交互分配法:首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经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的一种分配方法。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批法:以所生产的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步法:以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限额领料单:一种多次使用的领料凭证,适用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主要有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先计算各步骤发生生产费用中 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然后由财会部门进行平行汇总,形成企业最终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其环节包括:接受顾客订单、批准销售折扣和赊销信用、填制销货发票、发运商品、核算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及销货这让、处理坏账等内容。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用来登记应收账款入账时间长短,估计坏账损失的管理表格。应收账款的账龄越大,收回账款的可能性越小,需要提取的坏账准备率较大。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对内报表:是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
对外报表:按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包括四表一注,其具体格式、编制方法和报送时间均有统一规定。
财务状况分析表: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各自总额中所占比重及报告期和上期比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报表。
经营成果分析表: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构成经营成果的各项目本期是技术与计划数或上期数或上年同期实际数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报表
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报表、是对外报表。
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150.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151.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保持原有形态不确定
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企业刚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骤、先后次序等情况。料单、销售材料发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153.收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收料单、自制材料和废料的材料交总编制。
库单、委托加工收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整理时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157.存货成本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由于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归类汇总编制。或分批生产形成的,要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需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发154.定期定货:订货时间固定而订货批量不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定期订货因订出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有许多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
货时间固定,适用于签订定期合订货同。均法、个别计价法等。155.定量订货:订购时间不固定而订购批量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适用于签订一
次性、协议性合同或向市场订货。
9、简述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四种关系。
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分为以下四种:(1)控制。控制指一个企业能够统驭另外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借此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2)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即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行使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权。(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10、简述内部会计报表的特点。
(1)报表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内部报表的信息使用者是特定的企业,是特定的部门或人员,是为了特定的管理要求设计的,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报表指标的多样性。内部报表是为特定管理需要而设计的,偏重于分析和评价。因此,采用的指标不仅有价值指标,而且有实物指标;不仅有绝对指标,而且有相对指标;不仅有定量指标;而且有定性指标。(3)报表期限的灵活性。内部报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既可按年、季、月定期编制,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不定期随时编制。
11、简述对外会计报表和内部会计报表设计的原则? 对外会计报表设计的原则包括:(1)报表指标体系要完整;(2)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3)简明易懂,便于编制。内部报表设计的原则包括:(1)报表指标必须适用;(2)报表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分析;(3)编报时间要求及时。
12、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设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优缺点。
按直接法设计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未来前景;采用间接法设计现金流量表的优点是便于对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比较,了解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净利润的质量。
13、备用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备用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内容:(1)设置批准制度。(2)定额管理制度。(3)日常管理责任制度。(4)清查盘点制度。(5)审查入账制度。
14、企业为什么要与银行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
企业与银行对账的原因:第一,银行存款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它由银行负责保管;第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账项往来频繁,双方都可能出现差错;第三,银行存款的收付有多种转账结算方式,会出现未达账项而不能及时如账或没有入账,是企业无法准确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数额。
15、简述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它是成本核算控制的基本条件,主要有:(1)定额管理制度。(2)原始记录制度。(3)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制度。(4)内部计划价格制度。
16、进货凭证及其流转程序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进货凭证及其流转程序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有利于加速货物流转,提高工作效率;(2)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防止差错和损失;(3)保证企业内部各关节及时取得所需的业务资料与核算资料;(4)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5)保证及时、正确的组织会计核算。
17、进货业务监控制度如何构成?进货业务监控中的职务分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进货业务监控制度设计的基本要点:(1)职务分离制度。(2)存货采购的请购单控制制度。(3)订货控制制度。(4)货物验收控制制度。(5)入账付款或应付账款控制制度。(6)会计稽核与对账制度。职务分离制度主要包括:(1)在请购单中,对需要采购的存货品种、数量由生产或销售部门、保管部门根据需要量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然后叫采购部门进行公开询价。(2)采购合同应由生产或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律部门会同供货单位共同签订。(3)存货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存货的验收保管。(4)存货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5)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相分离。(6)审核付款人员应与付款人员相分离。(7)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应与负债付款的人员相分离。
18、存储业务监控制度设计的基本要点。目标:(1)对存货正确计价并保持账实相符,合理揭示存货方面的财务状况;(2)保证恰当的存货储备量,实现既能满足生产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资金占压,促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3)保证存货的安全。基本要点:(1)落实保管责任制度;(2)建立严格的存货收发和计量制度;(3)采用永续盘存制,加强对各项存货的控制。(4)健全实地盘点制度。(5)实施存货保险制度。(6)建立库存存货质量管理制度。(7)确定恰当的存货明细分类账户分户方法。(8)健全存货明细账设置。商品储存指标有业务部门的“可调库存”、仓库部门的“保管库存”和财会部门的“会计库存”三种口径。
1、投资业务的监控需要设计哪些制度?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制度?
为实现投资业务监控与核算办法设计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投资业务的监控制度。这些监控制度主要有:(1)职务分离制度;(2)投资调查审批制度;(3)财务分析制度;(4)投资取得、保管和处置控制制度;(5)投资核算控制制度。
2、简述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
企业效绩评价主要是通过效绩指标体现。设计依据有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导指标。二是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制定基本评价指标体系。三是采用因素互补方法,建立修正指标体系。四是借鉴国外评价经验,应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责任会计制度的设计应遵需哪些基本原则?实施责任会计有哪些目的? 在设计责任会计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责任主体原则。使各级管理部门在充分享有经营决策权的同时,也对其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按各级管理部门设置相应的责任中心建立责任会计的核算。(2)可控性原则。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与评价,必须以责任中心自身能够控制为原则。如果一个责任中心,自身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可实现的收入或发生的费用,也就很难合理地反映其实际工作业绩,从而也无法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奖惩。(3)目标一致原则。当经营决策权授予各级管理部门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各责任中心的具体目标。必须始终注意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因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4)激励原则。要求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责任预算的确定相对合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合理、切实可行。二是经过努力完成目标后所得到的奖励与所付出的努力相适应。(5)反馈原则。必须保证以下两个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一是信息向各责任中心的反馈,使其能够及时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偏离目标或预算的差异;二是向责任中心的上级反馈,以便上级管理部门做出适当反应。(6)重要性原则。注意在全面中突出重点,注意成本效益性。通过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责任会计制度,可达到以下目的:(1)设置责任主体,落实经营责任;(2)编制责任预算,分解经营目标;(3)完善责任核算,监控责任实施;(4)编制责任报告,考核责任业绩,揭示经验教训。
4、成本费用中心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成本费用中心有两种类型,即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标准成本中心通常是指,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的估算出该部门成本发生的数额的成本中心。其特点是投入量与产出量有密切关系,可通过标准成本或弹性预算加以控制。费用中心一般是指由部门经理决定其费用发生数额的管理部门。其特点是投入量与产出量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以控制管理费用为主要的责任中心。
5、确定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在设计分配标准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分配标准应与待分配的生产费用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2)选作分配标准的项目必须是数据资料易于取得、易于计量且计算工作量不大的。(3)分配标准的选择要有利于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4)分配标准一经选定,要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6、简述在总则中规定会计工作任务的意义及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任务的内容。
会计工作任务的规定对促进和加强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指导财会教学工作都起了积极作用。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任务的内容:(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预测经济前景。(4)参与经营决策。(5)考核经济责任。
7、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实施应由哪些步骤构成?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实施步骤如下:(1)正确制订成本标准;(2)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3)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5)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6)进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8、为什么要进行会计科目的修订与补充? 会计科目修订与补充的原因:(1)经营管理体制的变化。如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国有独资企业改为股份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实收资本”科目,就应改为“股本”,同时还应设置“资本公积”等科目,各科目的明细科目也应作相应变更。(2)财税管理体制的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使有关资金、贷款、税款交纳的科目,也应作相应变更。(3)信贷结算制度的变化。相应改变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也应作相应修改。(4)业务经营政策的变化。企业如实行分其收款销售业务,就需要增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允许削价处理商品,就需增设“商品削价准备”科目。(5)经营管理工作的变化。如企业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就需要建立责任会计,企业的明细核算就需要作出相应修改或补充。另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修改与补充也要求企业会计制度相应修改加以适应。
19、责任会计的单轨制核算设计与双轨制核算设计有何不同,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
责任会计的核算模式一般分为“双轨制”和“单轨制”两种。双轨制核算是指在不影响和改变企业原有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和责任管理的需要,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之外,构建一套独立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责任收入、责任成本、责任利润等方面的核算。实行双轨制核算,可以专门提供企业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完成情况。但它也存在着两个明显缺点:(1)由于设置双重的核算体系,加大了日常账务处理的工作量,造成重复性劳动;(2)由于两个彼此具有相互联系的核算内容相互脱节,致使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缺少直接联系,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将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单轨制核算,是指将责任会计的核算纳入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使责任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合二为一,通过设置一套账簿同时进行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在这种核算模式下,企业必须根据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的需要,增设内部核算账户,或在正常的财务会计账户下,按对各责任中心的考核内容增设二级或三级明细分类账户。它能够避免双轨制会计核算下成本计算工作的重复。
20、简述采用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结合核算的形式,其核算方法有哪两种?
第一种是:以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为基础设置账簿,计算产品制造成本,并将成本责任中心的当期发生的不可控费用剔除,计算责任成本。第二种是:在成本责任中心的生产费用类账户下,分设“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明细账,将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分别进行登记,并分别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1、简述报表指标的设计要求。
(1)要根据报表的用途、编制日期不同,设计不同的经济指标。报表指标要求集中、稳定、扼要,指标之间的关系要求严谨;内部报表的指标则要求及时、灵活、具体和便于计算。(2)要根据报告期的长短和编报要求设计经济指标,报告期较短的指标可粗一些,报告期较长的指标可以详细一些。(3)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还要分主次,规定主要报表指标和报表附表指标。(4)在设计指标时,应注意报表指标间的勾稽平衡关系,以反映报表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报表数据的正确性。(5)指标体系内容要完整、明确。
22.设计会计凭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会计凭证内容设计要完整;(2)凭证内容要与业务管理相结合;(3)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4)满足会计管理的需要。
2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
(1)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2)健全的账簿制度;(3)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4)科学的预算制度;(5)定期盘点制度;(6)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
24.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与国家财经法规要求相适应;(2)应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3)应与所有制形式相适应;(4)应与经济管理要求相适应;(5)应与社会各方所需会计信息要求相适应。25.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是:
(1)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具体分类;(2)为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依据;(3)为开设账户、建立账簿提供依据;(4)为编制会计报表建立基础。
26、会计账簿设计的原则。
(1)合法性。遵守法律、制度的统一要求。(2)完整性。全面、系统,不能有遗漏。(3)控制性。根据不同账簿的用途和特点,设置合理的会计账簿体系,使不同的会计账簿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关系。登记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职务要分开。(4)效益性。会计账簿的数量、格式的选择及设计,应与单位的规模大小,业务的繁简以及管理的需要等相适应,力求简明,实用,避免多设账,重复设账,以提高效率。
27、存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目标。
1.提供存货的各种真实、完整、有用信息;2.保证存货的安全;3.控制存货的流动;4.监督、落实存货的经营责任;5.加速存货资金周转,考核存货的经济效益。
28、存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要求。
1.严格各种存货收发手续的规定,保护实物财产的安全。2.正确反映各种存货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3.正确计算物化劳动,考核存货资金以及防止存货超储积压。
29、成本预测设计的内容。
1.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中长期成本预测,是指企业在一个较为长远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中,正确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预测在生命周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由于采用各种战略性规划所导致的企业成本水平的变化。2.生产过程中短期成本预测。是指科学合理地制定一定时期(年、季、月)的企业成本计划,为有效控制成本水平变动提供依据,属于企业一项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30、对内会计报表的特点。
与对外会计报表相比,对内报表没有统一性。1.报表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内部报表是为了满足本单位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的特定管理要求设计的,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报表指标的多样性。而对内报表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采用的指标不仅有价值指标,还应有实物指标;不仅有绝对指标,还应有相对指标;不仅有定量指标,还应有定性指标。3.编报期限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按年、季、月定期编报,也可根据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定期编报。4.报表种类的不固定性。不同时期因管理需要不同,报表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31、简述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2)有利于提高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水平。(3)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32、简述出纳部门收取现金的业务流程及其控制要点
业务流程:(1)由业务部门开出一式两联收款通知,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出纳部门。(2)由出纳员根据收款通知收取现金,编制收据一式三联,其中一联给客户,--联留存,另一联随同收款通知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后送交会计部门登账。(3)定期进行账账核对。
控制要点:(1)开票人和收款人相分离,出纳员只有凭审核过的收款通知才可办理收款,出具收款收据。(2)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分别由出纳员和会计员登记和保管。(3)定期进行收款通知单、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核对,以便发现是否多收、少收以及登账错误等。33.简述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4、简述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1).保证筹资业务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可靠。(2).保证筹资业务合规合法(3).保证筹资业务计算准确(4).筹资的安全性。(5).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资金的需求。
35、试述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1)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2)原始凭证的名称(如领料单)。(3)接受凭证方的名称。(4)编号及日期。(5)经济业务内容摘要。(6)实物数量、单价、金额。(7)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36、试述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要求
1.办理库存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2.办理各种票据的收付业务;3.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票据备查簿;4.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5.填写支票、本票和汇票,并在会计和管核准后加盖企业印鉴章;6.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等有关资金往来票证,但签发支票所使用的各种印章,不得全部交由出纳一人保管;7.具体办理各种税费的申报和扣缴业务;8.其他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关的业务
37、试述成本计算对象的基本类型。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产品,或者大批大量但是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于小批单件组织生产的产品,或者小批单件但是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3.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于大批大量而且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
38、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有哪些内容?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议的设计。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要建立建全。(2)会计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设计。(3)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4)财产核算及其管理制度的设计。(5)成本费用核算及其管理制度的设计。(6)其它会计管理制度的设计 39.试述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答:1.合规性原则。《会计法》是我们办理会计事务依据的基本法。《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2.真实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3.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合理性。4.针对性。针对单位的具体实际来进行设计。(量身定做)。5.内部控制原则。将内部控制运用到会计制度的各个方面。6.效益性原则。以最少的花费取得最佳的核算、监督效果。7.适应性原则。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做出恰当的估计。
40试述小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的特点。
经营规模和范围较小,经营过程、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较简单,业务量不大通常将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为一个部门或成为某部门下属的一个子部门。当业务量大时,单独设置会计部门,并在会计部门内部进行简单分工,财会机构一般设置为科或室。
41述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1.合法性。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的法规,根据法规设计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手续、核算程序、内部控制制度。2.规范性。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上的内部牵制制度,从制度上的组织、岗位职责的分工、权限的划分及限制条件堵塞可能发生的一切漏洞。3.效率性。在进行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设计时,要便于业务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4.及时性。在进行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设计时,要能及时反映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存及来源、去向等情况,便于货币资金的合理使用、调度和企业管理层对经营及其投资的决策。42.简述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1)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2)保证固定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正确性。(3)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保证折旧方法和处置措施的合理性。
五、综合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A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拟设立总会计师岗位,试根据相关规定,阐明总会计师岗位的职责与要求。
总会计师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师条例》规定设置的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总会计师必须由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1).组织领导本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的管理工作,并对财务与会计机构设、人员的配备和任用、专业职务的聘任等事项提出方案,对会计人员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提出建议,负责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维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2).组织编制和执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并组织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3).审批企业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签署财务专题报告和会计决策报告;(4).审批企业财务收支,组织进行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5).协助企业领导进行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决策;
(6).参与制定企业新产品、技术改造、科技研究、产品定价和工资资金等方案,参与研究和审查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济协议;
(7)组织和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8).其他与财务、会计有关的管理工作。
2、甲企业以支票支付材料款项10000元。要求(1)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2)请为该企业设计支票付款签发程序。(1)借:原材料 1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2、(1)业务部门将外单位收款通知或自制付款凭证经本部门审核后,送会计部门。(2)会计部门经审核后交出纳部门支付。(3)出纳员签发支票并在支票登记簿上做好记录。(4)出纳部门和会计部门根据支票回执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有关账簿。
13简述出纳部门收取现金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要点:1.开票人和收款人相分离,纯爱员只有凭审核过的收款通知才可以办理收款,出具收款收据。2.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分别由出纳员和会计员登记和保管。3.定期进行收款通知单,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核对,以便发现是否多收、少收以及登帐错误等。
14.什么是固定资产?简述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动、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1.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先决条件。2.保证固定资产确认已计量的正确性。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正确的标准进行计价,以便真实地反映他们的价值和正确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时保证企业持续有效经营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的要求。4.保证折旧方法和处理措施的合理性。15.简述筹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的职责分离制度的设计。
职责分离制度的设计:1.筹资计划编制人与审批人适当分离,重大筹资必须由独立于审批之外的人员审核并提出意见,必要时可聘请外部财务顾问。2.办理债券或者股票分析的人员与会计核算岗位适当分离,通常由独立的机构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3.会计核算人员与负责收付款的人员相分离,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核算的人员与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适当分离,并尽可能应聘请独立的机构负责支付业务。4.保管未发行的债券或股票的人员与负责会计核算人员适当分离。5.不得由同一部门或者个人办理筹资业务的全过程。
3.A公司外购生产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请对该公司设备采购、验收、付款程序进行设计。
①由供货单位将设备购买发票和运输提货单函寄设备部门。②设备部门根据有关设备购买通知单和合同,编制设备人库单一式三联。③分别通知运输部门提货和设备仓库准备接货。④厂内运输部门到车站提取设备后编制到货清单,并交设备部门验收设备,设备部门验收后登记设备库存账,并通知财会部门付款。⑤最后由会计部门核对合同副本和设备购买通知单,经确认无误后办理货款结算,并登记有关总账和明细账。
4.某企业仓库保管员负责登记存货明细账,以便对仓库中的所有存货项目的收、发、存进行永续记录。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根据验收单登记存货明细账。平时,各用料部门如果需要领取原材料,都可以填写领料单,由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发出材料。由于存货保管员工作认真负责,存货保管记录齐全,收发频繁,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有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请指出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导致的弊端。(2)请对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性或修正性设计。
主要问题:1.仓库保管员并不是根据领料单直接发出材料,否则存贷不能实行棵树的计划和控制,可能导致缺贷损失。
2.不能因为建立了存贷明细账忽略对存贷实行盘点,否则账实不符,也可能出现弄错或舞弊行为。
修正性设计:1.仓库保管员只有经过被授权的责任人批准过的领料单等有关凭证才能发料,且领料人和发料人均应在领发料凭证上签字。
2.由资料保管人员,记录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共同组成盘点小组,定期对企业存贷实施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相符。
5、某企业是一家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该公司有两个生产步骤但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要求:(1)请
为该企业设计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重点规划其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2)根据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设计成本计算流程。
(1)品种法,即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大批大量但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产品。由于是大批大量的生产,应定期计算成本,即以每月的起止日期作为成本计算的起止日期,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生命周期不一致。(2)品种法核算流程:
1.根据原始凭证、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包括材料费用分配表、职工薪酬分配表、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折旧计算表和其他支出分配表。
2.各种要素费用中,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由对应成本项目的费用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否则记入“制造费 用明细账”„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记入“管理费用明细账”。
7.请设计材料采购、验货、付款处理程序。
(1)供货单位在材料发运后,将材料发票、运单和提货单经银行寄往购货单位;
(2)购货单位财会部门收到寄来的单据,将其送交供应部门,供应部门审核合同后据此编制收货单,通知仓库准备收货,另将提货单交企业运输部门提货;
(3)仓库验收后登记保管卡,并将签收的收货单位交送供应部门;
(4)供应部门将收货单与合同再次审核无误后,将供货单位的发票、代垫运单以及收货单一并送财会部门;
(5)财会部门对照合同副本进行审核无误后,授权出纳办理货款结算,出纳付款后在发票上加盖“付 讫”及日期戳记,与订购单副本一并归档。
8.请设计债券发行业务流程及控制要点。债券发行业务批准、记账、收款的处理步骤:
(1)企业证券部门准备申请材料,其中包括公司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经资信评估机构评估并 出具评估报告后送交银行主管部门审批。审批合格后,企业委托证券公司发行,并签订承销协议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另一份送证券公司。
3.将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的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记 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2)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结束后,将交款清单送交企业证券部门,据以填列应付债券明细表,并将 款清单送交会计部门。
4.将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
5.将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费用经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后,将完工产品成本记入“库存商品明细账”。
6、某企业在商业街设立一个产品销售网点,主要进行产品的零售。王某是该销售网点的店长兼任记账员。自2007年以
来,他采用截留销售款、账内做假账等方式,将单位公款用于赌博,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王某挪用公款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直接挪用销售款,二是做假账。王某自2007年担任店长起,多次从店销售款中直接取走现金,两年的时间里挪用30多万元去赌博;在兼任记账员期间,他又利用负责清理收回销售网点的外单位欠款机会,将收回的外单位欠款数10万元输在赌桌上并做坏账处理。与此同时,利用自己既是店长又是记账员的便利,王某又采取账内做假账的方式来掩盖其舞弊行为。企业每年对他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但只是简单的核对账目,基本上是在走形式。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请指出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请指出该销售网点的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设计的控制要点。
(1)1.王某既是店长又是记账员,职责分工不合理。2.王某从销售款中直接取走现金,擅自坐支现金。
3.未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利用坏账准备抵销挪用的公款,同时账内做假账。(2)合同发货制销售业务处理程序设计要点:
1.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备货和企业内部运输部门办理发货。2.货物发出后,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签收的发货通知单开具销售发票,登记产品明细账。
3.运输部门在办理托运手续后,将提货单和运单送交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将其与销售发票一并送交会计部门。4.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开具代垫运费清单,并通知出纳员办理贷款结算,同时进行销售账务处理。合同发货制销售业务流程控制点:
1.销售开票、发货、收款和记账分管。2.严格按合同发运商品,结算贷款。3.定期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3)出纳部门收到证券公司转来的交款清单和银行收款通知时,经审核编制收款凭证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单证送交证券部门。
(4)证券部门据以在应付债券明细表中登记发行日期,并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单证转送会计部门。债券发行批准、记账、收款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1)债券发行与收款记录职务分离。
(2)核对交款清单、应付债券明细账和银行收款通知金额的一致性。
9.某公司是一家大型企业,单独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请问应该采用哪一种核算模式?并加以说明。应该采用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或处、科)经理(或处长、科
长)为主管,以审计部(或处、科)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它一般适用于大中型、单独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的企业。其中,会计部门又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管理要求分设若干下属部门。各企业的具体分工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的设计中的会计主管岗位、材料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和稽核岗位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要求按“一人多岗”、“一人一岗”或“一岗多人”设计。通过设置,形成一个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财务管理部、审计部为主管,各个科(室)分工负责的会计机构内部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