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机制和方法。
创新工作理念,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党的建设的整体中去谋划,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观念,增强服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增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
创新工作机制,把党的建设融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以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目标任务凝聚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动员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优化组织设置,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使基层党建工作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等相衔接、相协调,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置于党建工作的中心位置。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人民群众置于党建工作的中心位置,通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规范基层党组织与同级各类组织的工作关系。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使之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要求相衔接;规范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工作关系,使党组织的工作与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相融合,既支持同级各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又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着力服务群众,提高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渠道和因素明显增多,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基层党组织要团结群众共同奋斗,就必须努力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应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在提供服务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基层党组织应通过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形式,切实推进党内民主,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民主管理和有效监督,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提供必要支持,为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依靠力量。应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解决好他们的各种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
第二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同志们,大家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有效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和正规化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今天,在这里,我就学习贯彻十七大体会同大家交流一下。题目是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XXXX系统作为我国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使我们XXXX系统的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XXXX工作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
力在工作中寻找和创造新的办法、积累新的经验,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充满活力。要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领导XXXX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上来,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XXXX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党赋予XXXX的中心工作。XXXX系统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XXXX工作方针政策,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基层单位的组织和领导核心,就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围绕监狱、劳教工作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监狱、劳教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来加强。要引导、教育和监督监狱、劳教民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做到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要团结和带领党员、群众,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教育XXXX,严厉打击XXX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XXXX所的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就要下大力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
教育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维护党员队伍的纯洁。二要端正党员队伍的学风。当前我们的部分同志仍然存在理论素养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和高学历、低水平等现象。要组织党员不断加强学习,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才能。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和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要加强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就应时时处处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在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拥有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于献身于XXXX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不仅仅靠搞好学习就能解决,还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加强群众监督等多方面都做出努力。
总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就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这是伟大变
革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又是贯彻邓小平“聚精会神抓党建”要求的继续和深入,也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第三篇: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创新材料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并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进入21世纪,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创新”上大胆实践,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合党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在继承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以观念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的创新。
一是要树立党员有利益需求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个人的合理利益无法得到实现时,人的思想就会失衡,直接影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树立新的个人利益理念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党员有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党员有实现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的权力,党组织有保护党员合理个人利益的责任。只要党员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不矛盾,就不能要求党员放弃个人利益,就不应当被视为思想落后。党组织只有承认党员有追求和实现个人合理利益需求的权利,才有可能主动研究和解决党员的个人需求,消除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距离感。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个人价值理念。个人价值是指个人的知识、能力、能量作用于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积极的要求。过去从宣传教育到社会实践,过多地要求人的同一性而忽视抹煞了特殊性,对集体的服从影响了人的个性发挥。党组织要求党员做“革命的螺丝钉”,却忽视了研究如何把“革命的螺丝钉”拧在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功效,把个人价值的追求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划了等号。树立新的个人价值理念,就要认识到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不仅是党员个人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工作,作用于社会。要把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变成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过程,作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员群众的心凝聚起来。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党员先进性评判理念。过去评判党员的先进性习惯以“思想好、干劲足、肯吃苦”为标准。新时期,先进性被赋予新的含意,强调党员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统一,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重态度、重精神,更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仅要有老黄牛精神,还要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能手。
四是树立积极的基层党组织维权服务理念。党章规定,严格管理党员是维护党的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同时党组织也要为党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维护党员的政治、工作、生活的权利,使党员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集体更具凝聚力。
五是树立全新的党建与业务融合理念。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党代政、党务冲击业务的现象,也出现过忽视政治、弱化党建工作的现象,都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对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没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答案,二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不论是党建工作要围绕业务工作开展的“围绕论”,还是党建工作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中心论”,或是党建工作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的“结合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也都有其提出并存在的合理性。而现阶段,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因此,要树立全面的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理念,把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
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管理体制,推动自身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经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这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近几年,特别是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完善目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与中心工作目标有机统一。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建立了基层党支部目标考核、工作管理等项制度。在去年进行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和要求。在完善支部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为实现水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共同奋斗。处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各党支部根据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确定党员责任区范围,明确了每位党员的职责、任务和所分工联系的单位或群众。对党支部的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以及党员责任区划分情况,制作成展板上墙,进行公示,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二是改善决策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决策与水务中心工作决策有序衔接。基层党组织在集体决策、参与决策、监督决策的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畅通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旗帜鲜明地发挥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
三是完善组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建立健全处、所两级党组织,选拔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领导和协调水平强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同时根据党员队伍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等8项党员长期受教育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北运河管理处2005-2008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纲要》,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了严把入口关,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上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发展党员中我们实行了“双推双公示”制度和党建党史理论考试制度。即在确定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前实行“双推”制度,在吸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前实行“双公示”制度。这种形式,扩大了党内民主,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通过完善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环境,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动力。
三、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教育模式的创新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员的思想更加活跃,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判断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趋势,如果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上,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也不符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要求。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针对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对基层的党务工作是个新的挑战。几年来,处党委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创新党建基础工作,实行党建工作的“双册”管理。为了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处党委印制下发了《党支部活动手册》和《党员活动手册》,将党员管理的长效制度、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及支部活动、党员活动的各项内容及时记录,使党建工作一目了然,便于工作的检查和总结。
2、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提高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相结合。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符合时代特点和党员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每年都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例如邀请专家、教授做辅导报告,组织一些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召开学习交流会和论文交流会,组织参观活动、典型宣讲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把严肃的政治教育寓于生动的形式和载体中。
在教育活动中,转变教育理念,注意发挥党员自身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在学习党章的系列教育活动中,我们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党章。在此基础上,分两批对全处在职党员进行了培训,党委主要领导以“学习党章,增强党性,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为题,采取互动的形式,为党员讲党课。在全处党员中广泛开展了“遵守党章从我做起”的研讨征文活动。在小组座谈的基础上,12名党员代表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大会上作了学习交流。这种自己教育自己,同时也使大家共同受到教育的方式很受党员欢迎。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处党委将4月7日作为全处“荣辱观”教育日,组织职工收看辅导报告,收看了《道德的力量》、《感动中国》等系列辅导光盘,并向全处党员发出号召:“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开展了“讲述我身边的荣辱故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等专题讨论。使广大党员切实掌握“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明确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服务功能的创新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群众共同奋斗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增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具体讲就是做好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基层。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时,首先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要建立和实施联系基层制度,工作调研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工作状况,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千方百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决议在基层贯彻落实。
二是服务党员。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为党员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和实现价值的舞台。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培训、走访慰问老党员和一线党员、评优创先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达到了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目的。
三是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拓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途径和方法。如:坚持三级谈心制度,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和分管单位的干部职工之间、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广泛开展谈心。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基金,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为年老体弱、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上门服务。同时,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和各种扶贫帮困活动等等,用维权服务的真情温暖人心,使党群、干群之间更融洽、和谐,党组织更具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四是服务中心。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把党务工作融合于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治河、污水治理等水务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运河通讯》大力宣传中心工作和身边的先进典型,制作宣传中心工作的专题片、台历、展板,开展各种争优创先、岗位练兵等各种劳动竞赛,处党委向全体职工提出了“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技能,应用一项新技术”的要求,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倡导职工做有“心”人:善于学习,心中有新观点;善于发现,心中有新情况;善于调研,心中有新思路;善于总结,心中有新经验。几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在本岗位建功立业成才,涌现出了许多技术领先的机闸工、水文工、电焊工和科技创新人才。这些都为推动中心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一切力量,使基层党组织不论在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事件中,还是在平常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都能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四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心得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组织领导的神圣职责。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突破
一要创新
选人育人方式。要着力夯实选人用人基础。在“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基础上,探索直选村支部书记办法,把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党支部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县委将出台《关于建设“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意见》。鼓励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工商业主竞选农村党支部书记职位,形成高素质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补助、村主干离职补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安心基层,建功立业。要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经济大户,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农村干部受教育情况,探索建立政策理论、致富技能、法律法规、科技知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学历培训的培训机制。二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要着眼于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鼓励农村党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共同致富为目标,与农民群众建立起新型的帮带关系,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努力使农村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形象意识,成为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和谐稳定、服务群众、文明新风等方面的模范。三要创网新工作推进机制。要以强化乡镇党委责任为重点,建立健全“三级联创”活动责任体系。明确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同时,把联创活动与部门和站所的创先争优结合起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合力。
二、着眼于拓展服务功能,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要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驱动力。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强化牵头负责意识和协调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要配强社区党建工作力量。采取公开招聘、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加强培训等途径,优化班子结构。二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要根据社区各个阶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院落党小组中开展争创“内部团结好、民主管理好、遵纪守法好、提供服务好、完成任务好”的“五好领导班子”活动;在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创“文明经营、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履行义务、优质服务”的“五星级党员经营户”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关单位联系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员联系社区困难群众活动,切实帮助社区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等。实践证明,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三要增加社区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加强社区党建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建设、发展和稳定。因此,社区党组织一定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健全服务网络,实行定期登门走访、群众评议等制度,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探索社区党员目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着眼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探索“两新”组织党建新途径
一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要坚持“三同步”原则,即在建立“两新”组织时,同步筹建党的组织;在“两新”组织招工时,同步输入党员;在“两新”组织开业时,同步建立党的组织。探索联合建、依托建、区域统建等组建形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二要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要把发展重点放在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优秀职工中。注重从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入党,绝不降格以求。三要积极开展党建活动。要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不断探索在 “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活动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迈出党员教育管理新步伐
一要强化教育培训。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巩固和完善一批党员基本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认真抓好党员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注重“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教育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因人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手段要有先进性,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县委党校和县农民素质教育办等教育机构将举办专题技能培训班。二要建立健全机制。要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进一步落实民主生活会“公告公示制、谈心交心制、分析评议制、整改责任制”等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要推行党员承诺制,引导党员积极参加结对帮扶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要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党员信息库,探索党员信息化管理新途径。要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坚持发展党员计划逐级报批和责任追究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三要注重人文关怀。切实做好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上门慰问、提供免费培训、实施大病救助、帮助困难党员子女就学、安置经济适用房等办法,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困惑及改进方向选择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困惑及改进方向选择
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进行创新,这即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基层党建工作保持活力和永久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实践中看,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基层党组织就如何进行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体讲,大多数的创新还是初步的。基层党建跟“风”走,工作局面打不开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这种状况与形势的要求及党员、群众的期望相距甚远。不能否认,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相当程度上与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不解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关。但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深层次探讨,不能不看到基层党建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实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层党建难以摆脱有限度地推进、有顾忌地创新的境地。
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到多种角色定位带来的困惑
在高度集中党政合一的体制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完全一致的。当时社会是以基层组织为轴心的结构,由于执政党的特殊地位,实际就是围绕着党的基层组织网络构筑社会。党通过基层党组织对社会采取自上而下的直接领导,高效率地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党对社会的这种动员整合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有效领导和稳固执政的重要政治条件。很显然,传统单位制的社会架构造就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党的地位别无两样,基层党建工作的选择和趋向可以说几乎完全纳入党的统一部署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牢不可破的传统单位制结构让位于社会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作为体制内的基层单位还存在,但另一方面更多出现了没有任何挂靠关系新的性质的基层单位,即使是体制内的单位也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基层。顺应这种变化,党及时调整思路,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不断完善对基层党组织定位的认识,分别阐述为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起保证监督作用等。十六大还增加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的规定。这些对基层党组织定位阐述的变化表明党对形势发展的把握和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但问题是,当把这种定位付诸基层实际工作中时,传统的影响力和贯彻中的难以完全协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层党建工作。
首先,原来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一致性组织链条在现实中的某种“断裂”,使基层党组织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如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者,这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应当是一致的,现在的改革,中央和地方党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化,而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实际弱化甚至边缘化了。还有实践中的误区,即使定位是领导核心的一些基层单位,也是在以往单元权力格局转变为二元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由于二元权力的来源、运作不同,行政和自治组织产生更具有法理依据和广泛的群众认同感,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增强,党组织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其次,基层党组织分别定位为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起保证监督作用,对非公经济组织规定了党的任务而没有明确定位,这种划分源于对多样化单位的回应,也表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变。但从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思考问题,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的差异在哪儿?政治核心与保证监督作用又有什么不同?对非公经济单位党组织定位的空缺,是理论上不能理直气壮,还是现实中不可行性所致等问题,很容易使基层认为党组织在不同单位其地位是
有差异的。而在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确实又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不要说非公经济组织,甚至一些国有控股企业,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也是由其工作人的身份决定去留的,党组织有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显然,从核心地位到多重角色定位的转变,对基层党组织造成的不仅仅只是一种心理落差,实际上众多的问题集中聚焦到基层党组织身上,自然影响到基层党建进行创新的决心和选择。
二、党政关系规范化改革呈现的错位走势与基层党建工作应对中的困惑
党政关系规范化的改革,其初衷是要解决党政不分,还权于政,还权于民,使党有足够的精力抓自身建设问题。应当说,实际的结果,后者由于减少了党对行政的直接干预和对社会的垂直控制。加上市场经济的催生,行政改革步伐加快,基层人民民主进程提升,各方面迈出的创新步伐大,成效也显著;作为前者,党推进党内民主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如何把作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纵向单一性和发展民主可能带来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党仍处在探索中,反映到党的活动中还是基本沿用统一的步骤和大体一致性的要求来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于其地位使然,其党内民主应先行一步,对人民民主起示范和推动作用,但这只是理想的改革走向。现实中同样是党的定位所致党内任何改革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决定了党内的改革一直呈现稳步渐进的态势。但直观反映出政与党体系“宽松”与“强化”的落差对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党组织要在错位的交汇点中做创新选择,不能忽视的倾向性问题至少有三:
其一,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党政职能分开的格局对于基层党政的影响是双重的,但相对于政的方面,党组织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这是因为,在实行党政不分的权力运行机制时,基层党组织直接掌握了大量的行政权力,通过支配人、财、物等行使着领导权。而改革最现实的冲击首先使党的这些权力发生了转移。基层党组织从习惯于事无巨细调配一切的主导地位,迅速被纳入“一无权、二无钱”的边缘地位,所产生的巨大反差使基层党组织立刻失去了重心。重新确立党的重心的出发点明确而简单:在基层即要保证党的主导地位、体现党的作用,又要支持行政领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的落实,但明确而简单的课题操作中的难度系数是基层党组织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其二,中国革命是在异常残酷的环境中进行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严肃党的纪律,强调党的团结统一,甚为重要。建国后,面对新中国繁重的任务,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党建立起党政高度合一的体制,与这种体制相适应,党强化了用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要求规范全党,以保持全党的思想和步调一致,保证党的坚强有力。因此尽管适应不同时期党章在阐述上有一些变化,但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是“四个服从”。服从是其中的主线,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是否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硬性标准。但如果把服从推向极端,导致的结果,在实现高度一致的同时,毫无疑问会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其三,导致曾有过的使服从绝对化,和历史上的影响也不无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整个革命时期,开展过局部或全国性的政治运动,本文不是要评价这些政治运动的是非,需要指出的是其中一些运动造成的消极影响至今都不能忽视。在党组织、党员的思想深处,“左”比右好,“左”是态度问题,右是立场问题的思想根深蒂固,尽管现实的政治氛围十分宽松,但这种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旦涉及到党的问题,就意味着涉及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是要靠党组织来把关的,在关口前基层党组织不大容易摆脱做“宁稳妥勿冒进”的选择。没有人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潜规则的作用在现实中又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逻辑演变的结果:在基层党组织面临改革困惑时,如果把来自党的系统强化统一、纪律和历史事件消极的作用力错误地结合在一起时,选择完全照搬上级精神无疑成本最小,也最保险;反之创造性地执行,则意味着投入大,触礁的风险率也高。权衡利弊,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面前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党员角色和党员作为社会人角色协调中的困惑
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如果党员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力,基层组织就有生机和活力。但现在突出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党员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模”,对党务和政务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这对基层党组织增强创造力和发展后劲,产生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党组织本来就是政治组织,党员要求入党,意味着有着不同一般公民的政治热情,拥护党的政治主张,愿意接受和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在实践中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奋斗。目前出现的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忽视一个现实问题是,党员作为党员和社会人从来是双重身份的人,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党员的社会人身份没有遇到挑战,并且作为党员更有荣誉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的双重身份从理论上是统一的,但从实际中却是分离的,党组织要求党员奉献时,党员也要以普通人顾及自己的生计,随着竞争激烈的加剧,这种社会定位压力大于党员定位的压力。在两种压力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党员只注重社会人的角色,而对党的政治生活和党的工作失去热情。再加上,由于党内民主发展的缺失,现实中党内事务包括党员自身的发展不是掌握在党员手中,而是由党的领导者左右着。很显然,当党员在决定党内事务中没有应有的地位时,激发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
四、基层党建创新的方向性选择
能不能切实地创新基层党的工作,不仅仅影响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夯实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笔者以为,找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理论设计和实际操作、传统和现实上的结合点,需要明确基层党的工作创新的一些方向性问题
(一)以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进创新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强调创新,目的是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应对挑战,切实担负起自身的政治责任,不是要回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过去,也不是借此削弱党的领导,这应当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应当还原作为政党组织定位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自然有着政党的共同属性,这就是政党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属性决定了其最根本的功能是政治功能。即党制定自己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发挥政党的政治职能,履行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功能无论政党执政前还是执政后都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不难导论出,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认可与服从并不完全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政党对于人民群众的更多和更持久影响力是建立在党能够遵守和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眼前和根本的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党的基层工作,是整个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党的领导的落脚点,也是党的建设的落脚点。毫无疑问,党的基层组织只能在所处的环境和群众中,作为政治主体担
当责任,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而履行应有的政治职能。即使说,基层党组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其着眼点在于但当政治责任。权力是责任,但不等于说责任就是权力。从政党组织的角度看,基层党组织作用恰恰作为一种超脱于行政权力与群众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发挥自身在组织、引导群众方面具有的明显的优势,以服务的姿态实施领导活动,以服务的行为获得领导者资格。邓小平曾指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他还说共产党实现领导通过什么手段?是用一种组织形式,还是用别的办法,“比如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包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行各业的内行,并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负担更多的工作。一个工厂的党委,总必须保证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完成计划;保证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管理民主;保证所有管理人员有职有权,能够有效率、有纪律地工作,保证全体职工享受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保证能够培养、选拔和选举优秀人才,不管是党员非党员,凡是能干的人就要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能够保证这些,就是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得力。”很显然,邓小平在这里所强调的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并不在于权力的作用,恰恰在于用党员和党组织良好的人格魅力、创造完成本职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等来体现党的领导。
(二)以切实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创新
党内民主和党建工作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党内创新的主体都是广大党员。没有党内民主的实现,就没有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党员如果对党的事业失去了感情和热情,也就不会有党的生机勃勃的创造性事业。
发展党内民主问题不应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述,关键在于解决实际中的操作。毋庸置疑,由于中国现实的情况,党内民主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干部的重视程度、思想素质和修养水平。党的领导干部是推进党内民主的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一方面要靠道德约束。使领导干部知晓:其一,发展民主尽管对于领导者无疑是一种自我革命,必将对传统的领导权威提出挑战。但民主的动力源最根本来自于利益诉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之带来的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提高,民主发展的趋向将势不可挡,乘势而上应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因为发展民主说到底正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一种集中而实际的体现;其二,发展民主是需要成本的,即是民主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反之,如果只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招牌或者实施民主中也搞偷工减料,将导致付出更大的成本,小则付出失去权力的代价,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道德约束要和制度并行不悖,制度的重点和可操作点是要确认并保障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党员的委托,切实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直选范围,使党的领导者由谁选举,对谁负责。一旦领导者违背党员的意志,党员能够有效行使罢免权。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发展党内民主,从根本上说就是由广大党员当家作主。党员的主体性决定了党员具有许多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从我们的现状出发,一是教育党员切实把握自身有哪些权利。现实中,有部分党员一方面抱怨党组织不能保障党员的权利,而另一方面又说不出党员到底有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自然难以捍卫权利。二是提供党员权利实现的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党员表达愿望、实施监督的“无障碍绿色通道”。三是鉴于党内民主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基层组织也是多样的特点,推进党内民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允许其实现形式的多样。不要因为某些单位多了“自选性动作”而苛求,也不能因为某些单位带有过多的“规定性动作“痕迹而丧失信心。无数单位的实践证明,民主的发展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三)以重视党员先进性意识教育推进创新
如果说,从制度层面保障党员权利,对于激活党员积极性,推动党的工作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话。那么,从思想层面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在现实也是刻不容缓的。因为制度也要靠人来落实,如果党员没有政治热情,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谈发挥党员的创造力同样是一句空话。党员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但都是党员。须知,党员作为受人民委托执掌公共权力的政党组织的一员,只有履行积极意义的政治责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诚的信服。应当承认,由于各种原因,对党员的教育基层党组织即存在底气不足,不敢教育的问题,也有教育内容、方式陈旧,单纯走过场的现象。这种状况不仅群众不满意,党员也不满意。首先基层党的组织不是松散的团体,因此要理直气壮地教育党员,把着力点放在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广大党员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上,推动广大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鉴于基层党的工作兼职、活动业余化的发展趋势,对党员的政治要求不应是低而是更高。如果党员因为双重身份在现实中发生冲突而要求对党员身份“松绑”的话,那就不要做党员,而去做一个普通公民。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的整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是我们巨大的组织优势。如果党员各行其是,这种巨大的组织优势必然丧失,党就无战斗力可言。当然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意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要有创造性,对上级的指示,基层不仅应注意形式上的贯彻,更应在实际内容的贯彻上下功夫;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总体部署开展工作,党组织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就不能游离于本职工作之外。总之,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既要让传统的党建活动内容彰显时代的活力,又要让上级布置的党建活动内容彰显基层个性的风采。
当然,党组织在对党员加强党员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党员追求个人的才能和价值的实现,通过正当途径寻求更优厚的待遇,是党的政策所允许的。党组织应当尊重党员个人自由选择,在尊重的基础上,力求把党员追求个人才能的实现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党员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造平台,力求把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和对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心、服务结合起来,切实使党组织成为“党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