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建设保障制度
医院信息化保障制度
近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网络与信息设施、设备)、人才资源的使用相继接近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医院信息化领导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筹划部署;指导各科室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检查信息化建设实施情况,并督促落实整改;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二、经费保障制度
第一条
信息化经费是指日常信息人员培训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培训业务费、培训差旅费、设备维修费及设备购置费、信息化资料购置费等。第二条
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经费。
2、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提高,每年信息化投入的经费应不少于当年医院收入总额的10%。
加大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保证用于信息化设备购置的经费;增加信息化资料的购置经费;同时,根据医院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
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信息经费根据医院各年信息化计划的需要,考虑医院的财力分项核定。
第四条
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经费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工作中,医院将加大信息化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医院监督。医院分管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医院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审计监督。医院审计处每年应定期对信息化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安全制度、信息网络安全制度、计算机防毒制度、数据备份制度等各项制度,医院各科室应严格按照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执行,如出现违规操作情况将进行处罚以保证信息化安全。
四、信息化培训制度
1、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由信息科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作出安排。
2、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3、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0个课时的专业培训。
4、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布置的学习计划安排,积极主动地参加信息部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
5、有选择地参加其它行业和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鼓励参加其它业务交流和学习培训。
6、支持、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业务工作自学。
加强信息科人员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提升职业道德 ,掌握安全技术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更好的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保障制度
坛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方案及保障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师机比
目前,学校机生比例已达到1:10;师机比也已经达到了1:1。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我校目前所有班级已配备‚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目前我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省资源网及国家资源网为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今年底,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我校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信息化设备是以财政投入为主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2011—2012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2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2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2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2012—2013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3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3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3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第三篇:班组建设保障制度
1、班组长例会制度
一、会议时间:每月下旬,上午9:30分—11:00,晚7:30—9:00。
二、参加人员:所有当天出勤的队长和班组长,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必须向生产调度室请假,无故不参加者罚款100元/次,迟到者罚款50元/次,缺席人员每超过10个百分点,罚所在工区当日值班人员100元,以此类推。
三、会议程序:
1、会议由生产矿长主持。
2、由生产调度室通报月度生产完成情况和下月应解决的问题以及传达下月计划。
3、班组长针对现场和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业务科室进行相互沟通,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如何搞好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发表意见。
4、生产矿长结合现场实际,针对本月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分析阐述当前矿井面临的形势和展望矿井发展方向,并对下一月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明确矿井下一步安全生产思路。
四、会议期间必须关闭一切通讯工具,否则罚款50元/次。
五、会议期间必须认真做好笔记,保持会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心不在焉。
六、会议由生产调度室负责组织,实行会前、会后点名制度,并落实缺席、迟到、早退人员的处罚事宜。
班组长选拔培养管理制度
1、各工区班组长纳入全矿人事管理范围,由矿、工区统一领导,矿部办公室具体负责。
2、矿部办公室明确一人负责班组长的管理,并建立班组长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3、班组长条件:
⑴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有“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思想和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⑵能够按章指挥、按章作业,熟练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排除事故隐患的能力。
⑶善于团结同志,积极做好班组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
⑷严格执行工作标准,以身作则,带头实干,在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⑸热爱本职工作,身体健康,作风正直,廉洁奉公,从事本工种三年以上,有一定的现场经验,并经矿安培中心培训发证。
4、班组长的待遇:
⑴班组长的产生,各工区根据实际情况,由工区班子研究提出人员名单,实行竞争上岗,经民主评议,人员确定后,报矿部办公室正式行文公布。
⑵班组长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撤换,确因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的任免程序办理,并将调整人员名单书面报矿部办公室,否则,将不给予班组长绩效考核,后果由责任工区承担,并给予每人次500元罚款。
⑶班组长在任职期间,属干部管理范围(工人身份不变);不任职时,仍按工人管理。
(4)在聘用干部、聘用管理人员、选拔后备干部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班组长;在评选劳动模范和其他荣誉称号时,班组长占一定的比例;在安排疗养时,优先考虑班组长。
班组长评先树忧制度
一、矿每年对各工区区队长、班组长组织一次评选活动,以充分调动各单位区队长、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优秀区队长、班组长的评选条件: ⑴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有“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思想意识和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⑵能够按章指挥、按章作业,熟练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排除事故隐患的能力。⑶善于团结同志,积极做好区队、班组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⑷严格执行工作标准,以身作则,带头实干,在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积极完成各项任务。⑸热爱本职工作,作风正直,廉洁奉公,对班组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负责,积极搞好班组“双基”建设。⑹区队、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本区队、班组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实现全年安全生产。⑺组织区队、班组文明生产。保证本区队、班组工程质量动态达标,一级品率达到60%以上,超额完成各项任务。⑻教育职工严格按章作业,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违章指挥,制止“三违”。⑼结合区队、班组生产实际,制定区队、班组各项安全生产标准,逐步实现作业程序标准化;生产操作标准化;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标准化;手指口述标准化;作业环境、工具摆放标准化;安全用语标准化;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标准化;安全标志标准化。
三、评选程序: 优秀区队长的评选,由工区根据名额推荐,矿根据五好区队考评结果综合评定,班组长的评选由所在工区按矿分配名额,进行民主推荐,根据得票多少,结合所在区队、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由工区讨论、研究确定报矿,由矿评比表彰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予以表彰奖励。凡经审查不符合优秀区队长、班组长条件的,取消评选资格,并不再增补名额。
班组长与矿长联系书制度
一、为建立矿长与班组长交流的“绿色通道”,实现零距离沟通,特实行联系书制度。
二、联系书由矿部办公室负责管理,每月月初将《矿长与班组长联系书》发放到工区、班组,由班组长征求组员意见认真填写后,月底交由矿部办公室汇总后上报矿长。
三、鼓励班组长围绕安全生产、创新创效、经营管理、节支降耗、团队建设、思想稳定等方面建言献策,围绕员工关注的热点及焦点问题提出合理意见,诉求和建议内容必须切合实际,说真话、讲实情。
四、矿部办公室根据矿长指示对联系书进行分类,对于合理的意见,能够解决的转到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人,限期完成,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班组长;对于意见合理但是条件不成熟、暂时不能落实的,组织有关部门做好解释;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其说明原因。
五、每年开展一次联系书评优活动,根据其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评出优秀“联系书”,并给予300~500元的奖励。
班组长考核激励制度
一、每年对班组长进行一次脱产轮训,不定期召开班组长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
二、每半年对班组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优秀班组长进行表彰奖励。
三、政治上关心班组长,在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推选后备干部和安排外出考察学习上优先考虑优秀班组长。
四、对班组长实行安全风险抵押。
五、班组长在任职期间,属干部管理范围(工人身份不变);不任职时,仍按工人管理。
**煤矿
班组建设三年规划及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全面推进班组建设健康发展,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新泰市煤炭局加强煤矿班组建设实施意见》和《恒丰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本矿班组建设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班组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总、国资委、国家煤监局、自治区和国电集团等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优秀班组”活动为载体,以完善管理体制和优化运行机制为保障,以激发创造班组活力为重点,以落实班组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安全优质高效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为目标,将班组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工作,努力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班组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战略引领原则。班组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要确保班组建设与企业战略的高度统一,通过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企业基础管理,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加强班组建设,营造有利于职工工作和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坚持分类推进原则。紧密结合企业班组建设的实际,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班组建设各项工作。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班组特点,分类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载体促进班组建设水平共同提高。
(四)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继承和发扬班组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总结推广优秀企业的班组建设的先进经验,选树班组建设的先进典型,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组建设的新举措,适应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三、班组建设的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班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具有朝阳煤矿特色的班组管理模式。全面建设“六六十百”工程:选树公司级“金牌班组”;每年评选六个“优秀班组”和六名“优秀班组长”;培育十个班组建设标准化示范点;实现班组达标全覆盖;培育百名高素质职工队伍;努力争创1个市级以上荣誉的先进班组,2名公司级以上先进班组长,努力实现班组建设规划目标,使班组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屏障、创新创效的基本单元、人才成长的摇篮,成为“工人先锋号”活动的先进群体,使班组职工成为勤奋工作、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谐进取的劳动者。力争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将班组长轮训一遍,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素质好、技术业务精、管理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基层管理者。建立起后备班组长培养机制,储备后备班组长80%以上。
四、班组建设的阶段性重点任务
2011年健全完善班组建设管理机制。初步形成矿长领导、生产调度室牵头、有关职能部室配合、工区组织实施、班组具体落实的班组管理体制和较为规范的班组建设运行机制,全面开展班组建设活动,积极做好班组建设的基础工作。
2012年推行班组达标建设。健全完善班组各项管理标准和制度,梳理规范管理流程;建立起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班组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班组建设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推进班组建设达标工程。
2013年推行班组精细化管理。倡导和推广精细管理,实行班组绩效考核管理,全面提升班组管理品质和绩效水平,为企业科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推行班组自主管理。总结提炼班组文化理念,初步形成具有平庄煤业特色的班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学习借鉴班组建设的先进理论和模式,推进班组管理创新。
2015年推行班组现代化管理。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构建班组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和反馈平台;建立和形成班组建设研究体系,为班组建设提供理论、政策和技术支持,全面提升班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五、班组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班组基础建设
组织建设。明确班组长和班组成员岗位职责,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落实班组长岗位管理规范,强化班组长的生产指挥、组织协调、岗位协作等职能,健全班委会等组织,规范班组定员、定岗、定责工作,为实现班组建设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劳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学习培训与思想教育管理、操作规程等基本规章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按规程操作。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班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班组运转效率和工作质量。
现场管理。加强班组基本设施建设,配齐必备的工器具。加强定置管理,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S”管理,创造文明规范的作业场所。
计划管理。围绕企业各项管理目标,结合部门工作重点和班组具体任务,制定班组、月份及周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和检查考核,形成闭环管理。
成本管理。强化班组成员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牢固树立“节约创造价值”的理念,开展好增收节支、修旧利废等活动。做好班组经济核算工作,使班组成本、消耗指标达标并持续降低。
信息管理。加强班组信息化管理,完善班组必备各项信息记录,优化班组业务流程,推进班组管理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健全和完善班组建设的基础管理工作。
(二)班组队伍建设
班组长选拔任用。建立完善班组长培养选拔任用考核交流机制,明确班组长的任用标准、选拔程序、产生办法和培养规划,将班组长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实现班组长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的任职标准。推行以民主推选、竞争上岗等为主要形式的班组长聘任制。落实班组长各项政策待遇。建立健全班组长管理档案。
班组长培养激励。深入开展“优秀安全班组、优秀班组长、优秀群监员”评选活动,制定实施细则。在优秀班组长中选拔人才,优秀班组长进入人才库。评先选优向基层班组长倾斜。组织班组长参加各类提高管理能力的综合培训,积极参与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加强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做到责任意识强、管理水平高、业务技能精、群众基础好。
后备班组长培养。制定和落实后备班组长选拔管理培训办法,推进班组长队伍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法制纪律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加强企业文化宣贯,用公司企业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凝聚职工。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三)班组安全建设
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班组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推行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落实到具体岗位。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激励约束制度,将班组安全绩效作为班组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奖励,执行“一票否决”。
现场管理。把班前会作为现场管理的第一道程序,规范和开好班前会。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写好交接班日志。落实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和准军
事化管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群监员作用,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坚决制止“三违”行为,做到“三不”伤害。
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和反事故演习,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配齐符合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做到设备无故障,人员无违章,班组无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按照《平庄煤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努力培育职工的“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树立“严格、高效、正义、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大力开展“创建安全班组,争做安全职工”主题活动,强群众安全监督,培养和弘扬团队精神,塑造班组良好的整体形象。按照“一室”(班组安全活动室)、“一园”(班组活动园地)、“一栏”(班组安全宣传栏)的基本要求,完善活动阵地。总结提炼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班组安全管理法,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四)班组技能建设
机制保障。落实公司 “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制度和机制,畅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综合管理职工职业发展通道,开展职工技能评聘。建立奖学金等激励制度,拓展职工发展空间,激发职工学习热情,争当创新能手、技术标兵和岗位明星。
岗位培训。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制订和实施班组培训计划,通过开展读书自学、技能培训、导师带徒、技术交流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培训活动,培养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加强班组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应急自救、知识更新的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技能竞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鼓励班组成员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提升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
(五)班组创新建设
管理创新。从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入手,增强班组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班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领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文化先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强化班组对标管理,形成“人人有目标、岗岗有责任”的对标体系,及时分析指标差异,不断提高经济技术指标。
技术创新。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吸收和应用,根据需要成立攻关团队、专业技术协会,开展技术攻关和小改进、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建议等活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班组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工作进行引导、展示和奖励,促进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完善合理化建议的征集受理、论证实施、评估激励制度,形成合理化建议常态机制,激发职工的创造潜能。
(六)班组民主建设
民主管理。通过实行和完善班务公开、民主生活会、对话会等民主管理形式,保障班组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等权利。推行班组长等班组管理人员的民主推荐选拔。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
自主管理。注重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权责统一,形成人人有责、全员参与的班组管理局面。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和班组特色的班组管理文化理念,使学习、创新、安全、效益、和谐成为班组成员的自觉追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六、班组建设的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相应成立本单位的班组建设组织机构。公司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夏松元
副组长: 杨玉平曹仁全公维玉王吉明鲁克田秦元温刘文元安祥坤
成员: 杨殿中杨化啟常逢信付殿普任克才刘兵牛兰秋李训菊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生产调度室。负责班组建设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的落实,班组建设的指导、检查、监督工作,每年汇报研究一次班组建设工作。
主任: 杨殿中(兼)
七、班组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2012年)。在总结前两年班组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文件政策,进一步健全班组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平庄煤业班组建设五年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指标要求,各单位要根据《平庄煤业班组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要求,制定完善班组建设具体的考核细则和实施方案,着力解决班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实班组建设内容,健全完善考核标准,具体实施班组建设各项工作。
(二)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2015年)。各单位根据班组建设工作计划和指标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把班组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全面实现班组建设的达标要求。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6月—12月)。公司及各单位对五年来班组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发掘经验和典型,找出问题和差距,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和措施。公司在组织总体验收考核评比的基础上,对在班组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八、班组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工作体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到整体工作之中,加强同各部门合作,建立统一规划、分层负责、共同推进的组织和领导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有牵头、有配合、有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把管理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形成合力,扎实有效地推进班组建设。
(二)定期检查指导,强化激励约束。各单位要加强对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半年表彰,并向公司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和达标班组和先进班组创建情况;公司每半年集中组织一次检查考核评比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先进班组不断创新提高,中间层班组迎头赶上,后进班组奋起直追。
(三)保证资金投入,改善基础建设。各单位要不断加大对班组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考虑班组建设管理费用和班组长培训费用,落实班组长津贴等政策。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人财物改善班组环境和硬件设施,为加强班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四)宣传先进经验,促进学习交流。各单位要注意及时发现、宣传、推广班组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班组建设学习培训和相互交流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012年2月6日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
(一)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把工作落实到推动科技强警上来。大队紧扣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工作思路,以落地查控为载体,强化公安信息化的培训和教育。一是组织民警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广大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强化经侦案件系统,警务信息平台的录入培训,增强广大民警网上作战能力;三是强化落地查控系统的使用和培训,提升民警贴近实战,打击犯罪的能力。
(二)强力推进大队执法规范化建设,把提高民警办案质量落实到践行执法为民上来。一是按照《中政委》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大队认真查找、整改内部安全,并于4月份对大队存在安全隐患的办公场所安装了防护网,筹集资金安装了监控探头设施,有效防止了涉案人员自伤、自残、脱逃等现象的发生;二是按照公安部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的总要求,大队对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结合工作实际,再次制定和出台了《五华经侦大队规范办案、规范执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提升了民警的执法水平。
(三)强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夯实公安工作根基上来。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大队把对复杂经济形势下“保民生、解民忧、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决策作为改进作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重要举措来抓。一是与平安企业创建相结合。为防范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挪用单位资金类案件的发生,走访中,民警把案件防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帮助企业加强业务员的思想教育,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认真宣讲《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剖析典型经济案例,使企业进一步增强守法经营、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与侦查办案工作相结合。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各类经济犯罪,将追赃挽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三是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相结合。大队深入走访问题户,主动接触在案件和信访工作有意见、有情绪、有分歧的当事人,及时解决一批经侦涉法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受经济犯罪侵害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涉警案事件。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注:部分文字摘自百度百科,由本人收集修订。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企业获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概况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
趋势
如果说ERP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次革命”,那么MES 的兴起将会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二次革命”。MES 将信息化“触角”深入到车间底层,使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入。
价值优势
1.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6.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OA)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9.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10.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通过SSL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11.形成非保密数据共享,能更加快捷、有效的和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沟通。12.历史数据查询分析,更有利于企业尽早做出决策。
实施条件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连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er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建设步骤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但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对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出先后安排。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或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对于企业领导有战略眼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很支持、企业整体素质较高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选择从瓶颈突破。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国内的生产企业和IT企业都开始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帮助企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IT规划的首要目标是要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杜绝“一把手”工程。IT规划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消化独立的信息点和无法集成的独立系统。“孤岛”问题一般都是典型的没有经过规划建立的“一把手”工程,它们对企业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和IT规划的缺失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阻碍因素
(一)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IT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分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IT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加上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服务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备的购买,还是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管理软件的上马,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更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商务部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企业中35.9%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投入。
(三)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
就我国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看,普遍存在缺少整体规划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软件使用杂乱,偏重于个人喜好,导致系统兼容性差;各部门独自建设各自的管理系统,信息孤岛比较多。
(四)企业管理不规范
企业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降低他们用信息化手段梳理业务流程的积极性,这种企业管理中人为因素的较多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认为内部的各部门处于从属的地位,只要做好配合工作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各部门必须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动和主导的地位,并发挥决定性推动作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任务主要交给本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去实施,这种做法实质上是把一个管理项目转变成为一个计算机项目,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因此本项目还要对信息化的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所牵扯到的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业务流程是否需要重组,企业人员是否合作等方面。
(五)风险抵御能力不高
由于缺乏客观的需求分析,缺乏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资源相对匮乏、整合效应相对较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期初的规划,最终不能符合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或者暂时满足后又不能持续适应中小企业管理变化的需要,不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从而为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风险。
(六)软件语言问题
对于外资企业来讲,汉语与外语的转换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乱码。因为很多外资企业要求信息系统版本是英语、日语或繁体,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操作系统语言又是汉语或简体,那么国产信息化软件外语版本与汉语简体Windows环境有时发生不兼容的问题,信息系统软件经常出现乱码的现象。各个软件之间的衔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