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山区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保障制度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保障制度
为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制定了信息化教育资金保障制度,实行信息化教育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
一、经费筹措:
1、财政投入。学校要按照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争取资金,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2、学校自筹。学校要加大资金自筹力度,保障学校内部信息化软件建设及师资培训经费投入。
3、社会赞助。学校应多方协调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捐资助学,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助力。
二、经费投入:
1、凡经批准的信息化教育经费由学校校长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由学校负责人统筹使用。
2、信息化教育经费开支范围:
(1)用于学校信息化教育和远程教育经费;
(2)复印、翻印、打印、电费、信息化设备耗材等费用;
(3)校内各项信息化教育活动经费,教师外出学习经费;(4)学校购置光盘、摄像机等电教设备以及各种远程教育材料费用。
(5)外聘专家培训等费用学校全力支持,给予解决。
(6)更新、添置信息化教育装备,不得低于公用经费 10%的比例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的宽带租金、设施设备更新、维护与管理、教学资源购置等。
三、经费管理
1、学校以学年度为单位划拨专款用于信息化教育的考核与奖励。分年度考核,在划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按实际所需款额划拨。
2、在学校的预算中有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经费。
3、学校用于信息化教育的经费由报账员统一专款专用。
四、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信息化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监督。学校分管教学经费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教师大会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审计监督。学校将制定教学经费投入检查制度和奖惩机制。每年应定期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明山区实验小学 2015年2月
第二篇:明山区实验小学变更2015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
明山区实验小学变更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 各年级组、办公室: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根据上级人事安排及学校工作需要,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重新调整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花启国 明山区实验小学校长
张 侃 明山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李艳峰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
张 博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化主任
组 员:杜玉萍 明山区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
张 静 明山区实验小学体卫副校长 韩殿国 明山区实验小学安全副校长 李 杰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 张 丹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 关运春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 刘锡新 明山区实验小学安全主任 邓乐乐 明山区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 郝玉荣 明山区实验小学总务主任 王 丹 明山区实验小学工会主席 陈平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郭玉春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赵 阳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陈 宇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张 颖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许明明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博(兼),具体工作由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承担
主 任:张 博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化主任 副主任:李艳峰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 成 员:李 杰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
张 丹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 郝玉荣 明山区实验小学总务主任 陈平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郭玉春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张 玲陈 宇张 颖许明明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明山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明山区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2015.9
第三篇:明山区实验小学2013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2013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明山区实验小学 2013年12月
2013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一直是我校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我校在上级安全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了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
我校以提高安全意识为主线,建立和健全了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层层管理。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我校坚持做到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领导、年级组长具体抓的管理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及专兼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于3月12日召开安全工作计划下达会,会上校长与年段领导、年组长、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后勤领导还和门卫、食堂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领导小组定期全面展开校园安全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限期整改。对教职员工的安全工作实行与考核、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相挂钩的考核体系。
二、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为规范学校安全管理,我校建立了一整套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如《门卫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安全工作巡查制度》、《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工作制度》等等。通过建章立制,达到规范师生行为,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同时学校还修订和完善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制度》、《值班人员职责》、《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制度,细化学生出操的行走路线,实行班主任跟班、跟操制,在楼梯、转角处等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值勤,确保学生进出操场的安全;校园各区域安排教师轮流值日,定期检查,并记好值日记录。每周安排一名行政领导值班,早、中、晚巡视校园,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确保校园安全。通过细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使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对学校的突发事件,我校制订了《实验小学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对火灾、交通安全事故、楼梯挤踏和坠落事故、校内外集体活动事故、食物中毒事件、突发治安事件、体育活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处理的具体方法。学校于3月1日和9月12日开展了学生消防应急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防范管理。
由于校园地处城市中心,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为“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配合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门卫和值班教师管理。我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大门卫和值班教师的管理力度。从2009年起,我校门卫配备了1名专职保安,1名专职教师值班,加强校园的安全值日。同时要求每日1位值班领导、1名值周教师提前30分钟到校,班主任提前10分钟到校。做到校内有学生就有老师,巡视和规范学生活动。放学时段,除了保安进行值班外,我们每天安排两名教师协同保安一起值日,确保学生安全离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做好师生出入学校请假审批制度,教师外出由分管主任签字审批,学生到校后无特殊情况不准外出,确需外出的要凭学校开出的“请假条”,并有家长来接,保安才同意其离开。校外人员来访实行登记制度,确认本校接待人后保安才同意其进入。学生家长凭学校发放的“家长接送卡”进校接孩子或找老师谈事。由于上述措施到位,严格控制了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二)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我校离公路较近,针对学生上学和放学时间交通拥挤、车辆多的现状,我校在校门口设立了交通警示牌,并联系交警部门在校门口设立护学岗,同时安排学校行政值日人员和保安每日在校门口协助交警值勤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使学生进出学校安全畅通。学校于3月4日聘请交警叔叔做交通安全讲座,提高学生的交通防范能力。还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出倡议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交通安全警钟常鸣,杜绝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加强校领导值班制。多年来,学校坚持实行领导值班制,督查学校日常的教育秩序、管理状况和卫生、安全等,学校每天有1名行政领导带领各楼层值日教师值班,督促检查存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以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
(四)加大楼梯间的疏导和治理。我校加强平时安全检查力度,将安全工作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建立学校安全值勤网络,重点责任区全部责任到人,采取领导干部课间巡视值勤,教师在楼梯口和校园课间全日值勤制,与教师合作育人管理挂钩,发现脱岗和没有及时到位的教师全校通报批评,如出现责任事故负全责的值勤管理制度。在加大值勤和巡视力度的同时,重点检查教师上、下课接班和教师课间值勤情况,全方位的切断安全隐患。同时教育学生进出学校、上下楼梯靠右行并两人成行,规范有序。
(五)改善校园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要对学校教学楼、操场、食堂、实验室、微机室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以及各类用电、消防设施等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解决。(今年排查出的操场塑胶损坏、分校小操场风化严重、分校无消火栓、分校操场护栏晃动等危险隐患都得到了彻底整治。)学校平时要求班主任和值日教师养成放学关窗锁门、关闭电器的习惯。行政值日教师加大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除了通报批评,还实行责任追究制,提高了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校舍安全。
(六)加强技防措施。我校十分重视技防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人防、技防、物防”并举的原则,在学校门卫、操场、专用室等重要部位安装红外线探头组成的与派出所联网的报警系统(主校安装16个,分校安装10个),监控图像资料贮存可达30天;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监控职责落实到人,以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防范于未然。
(七)加强消防和化学品管理。消防安全是学校综治创安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配置了灭火器112只,消防栓16套,定期检查更换,保证消防设施符合消防要求。对学校重点部门的消防安全坚持“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同时,对学校实验室危化品设立专柜,安装门锁,配备好专职保管员,实行双人双锁,从人抓起、排除隐患,杜绝火灾、爆炸、失窃、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食堂管理。食堂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我校一直把食堂安全工作列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健全食堂管理网络,从操作上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成立了食堂管理领导小组,由总务主任郝玉荣任主任,加强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设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作食堂卫生知识培训,每年组织食堂员工进行体检,并持证上岗;健全食堂卫生消毒、食物保管、验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食堂的标准符合操作流程,严格把好食物采购关,坚持食品采购索证和定点采购制度,坚决禁止“三无”食品进入食堂。采购的食品有专人登记验收,并认真填写验收清单,责任到人。餐具、用具天天进行高温消毒,经常保持食堂环境的整洁,坚决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堂的厨房和仓库,加强监督,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四、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校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安全意识。
(一)利用每周例会时间,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讲解和安全知识宣传,而且还针对部分偶发安全事件进行剖析,以此来带动全校师生对安全知识的重视和预防。每周利用晨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学习,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
(二)广泛利用讲座、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教室黑板报、手抄报等途径,大力宣传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学校利用双周一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邀请公安交警、地方派出所等有关政法部门和法制副校长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交通法规教育。3月份,邀请了明山区交警大队警员来校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6月份和10月份,邀请了金山派出所警员作学生法制安全讲座。学校还利用“安全教育日”“寒暑假”“重大节假日”等时机,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针对夏季防洪、防暴雨、防雷击、防溺水,冬季防交通安全事故、防火等时令安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平安。
(三)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对学生运动会、外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重大集体活动都备有专项应急预案。每学期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应急演练。本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地震紧急疏散演练,发生火灾时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消防演练,通过演练,让师生员工认识到了演练的重要,也初步掌握了一些预防的方法。
五、定期研究安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在每学期初和每周周一都定时召开安全工作会,会议人员包括全体行政人员、大队辅导员、各室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会上共同讨论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研究做好安全工作的方法,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严格安全工作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主要”的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经常与派出所、交警队取得联系,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请求帮助,派出所、交警队也常来校指导工作。
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力争把我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保障制度
坛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方案及保障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师机比
目前,学校机生比例已达到1:10;师机比也已经达到了1:1。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我校目前所有班级已配备‚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目前我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省资源网及国家资源网为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今年底,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我校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信息化设备是以财政投入为主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2011—2012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2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2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2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2012—2013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3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3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3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第五篇:明山区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明山区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爱与责任”教育为主题,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铸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师主人翁责任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4、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
教师的高尚言行、完美品德,是学生直接模仿和接受感化的重要来源。要使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精心育人,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任务
1、深化学习教育
认真开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更有针对性地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尤为值得关注和深刻领会的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十八大”具体提出了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对教师师德问题所表示的关切。这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抱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开展“三观”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开展师德教育
认真学习贯彻《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建设目标,把师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队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4、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建立以德育人、甘于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精业勤业,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尊重家长、共同育人,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明德惟馨、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5、开展专题活动
积极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四比两优一满意”师德主题教育,让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
6、关注心理健康
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校”良好气氛,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创设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症状出现率。
7、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需要坚持的”、“必须健全的”和“需要建立”的三种情况,清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和长效性。
8、完善考核办法
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考核为不合格等次。
四、实施步骤
(一)广泛动员、全面启动阶段(2013年3月份)
1、活动内容
(1)召开好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2)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
(3)制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3月15日前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4)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层层发动。针对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组织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活动要求
本阶段的各项活动有记录,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和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墙报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开展活动、贯彻落实阶段(2013年4月份—7月份)
1、活动内容
(1)重点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学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2)开展拒绝有偿家教倡议活动。学校有倡议,教师有表态,学生家长有评价。
(3)组织开展“说我身边的师德风范”征文评比活动,大力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
2、活动要求
学校至少要安排集中学习4次以上,要有学习、有座谈、有讲座、有记录、有体会。每个教职工读书笔记不少于4篇,学习心得不少于2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校干部和教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依法施教和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诚信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自查自纠、整改提高阶段(2013年9—11月份)
1、活动内容
组织教职工从思想和行为上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对照以下标准进行深刻剖析,写出书面材料。
(1)思想方面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散布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有没有只顾个人得失,不顾全大局,或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
(2)工作方面有没有敷衍塞责、马虎从教;有没有落实教学“五认真”;有没有拒不接受学校正常工作安排,消极怠工,甚至擅自脱岗;有没有不爱学习,不钻研业务,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用于晋职晋级的行为;有没有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差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3)行为方面有没有有偿家教,向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接受或索要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
(4)学校要认真查找是否有强制学生收费补课,利用学校食堂、小卖部谋取小集体利益等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2、活动要求
学校要通过开展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本校教师的师德情况,也可在教师中开展无记名问卷互评,或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等形式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告知教职工,并督促其认真整改。要坚持边学边纠的原则,把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中查,在“查”中“纠”,在“查”和“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学”的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突出整改重点、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切实予以整改。在认真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报告,于2013年11月20日前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总结剖析、综合评价阶段(2013年12—2014年1月份)
1、活动内容
积极开展“三评”活动。即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评议方案,让干部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监督,评议结果要公开,切实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作风。学校要按要求及时开展自评总结和分析,认真总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就,通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表彰一批师德先进个人,用典型的力量带动人,用先进的力量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全县的师德水平有大幅提升。
2、活动要求
全面总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书面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月10日前);要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明山区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张侃 赵晓艳
副组长:李艳峰 杜玉萍 韩殿国 张静
成 员:张丹 李杰 关运春 邓乐乐 郝玉荣 王丹 苑兴华
(二)提高认识,健全机制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的观念,不断提高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建立和完善并严格执行奖惩机制,把师德师风考评结果与教师聘用、评优评奖、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建立师德师风的监督检查和惩处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实行问责,并予以相应的处分,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撤销职务或解聘、辞退,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学校行风建设、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与管理办法,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供制度保障。